“三晉之地”山西導游詞五篇_第1頁
“三晉之地”山西導游詞五篇_第2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三晉之地 ”山西導游詞五篇 山西具有悠久的歷史, 積淀下許多優秀而豐富的文化。 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 的“三晉之地 ”山西導游詞五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 “三晉之地 ”山西導游詞 1 秦嶺主峰太白山,自古就是一座中華名山,太白積雪六月天是著名的長安八景之 一。一九九一年經林業部批準建立的陜西太白國家森林公園座落在太白山北麓。公園 面積 2949 公頃,森林覆蓋率 94.3%. 這里以森林景觀為主體,蒼山奇峰為骨架,清溪 碧潭為脈絡,文物古跡點綴其間,構成了一幅動態美與靜態美相協調、自然景觀與人 文景觀渾然一體的生動畫卷,是我國西部不可多得的自然風光旅游區,被譽為我國西 部的一顆綠色明珠。

2、二是生物種類豐富珍奇。秦嶺是我國南北方的自然分界線,是華北、華中、華西 植物區系的交匯點,古北界、東洋界動物區系的過渡帶,公園內生物種類繁多,資源 豐富,區系復雜,起源古老,是天然的物種基因庫。計有種子植物、苔蘚植物 1850 多種,森林動物、昆蟲 1690 多種,并有國家保護樹種和瀕危保護植物 26 種,珍奇保 護動物 9 種. 三是山地地貌奇特險峻。低山區谷狹深幽,山色云影開合得體 ;中山區山勢陡峭, 梁脊齒狀,奇峰對峙,重巒疊嶂 ;高山區第四紀冰川遺跡的地貌形態千姿百態,妙趣橫 生。四是溫泉資源得天獨厚。公園低山區有豐富的地熱田,溫泉水溫達 72 攝氏度,內 含二十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

3、和微量元素,是優良的醫療礦泉水 ; 四是溫泉資源得天獨厚。公園低山區有豐富的地熱田,溫泉水溫達 72 攝氏度,內 含二十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是優良的醫療礦泉水 ;五是人文景觀歷史 悠久。據史載,太白山曾倍受歷代帝王贊譽加封, 留下大量的文物古跡、 詩詞歌賦及 民間傳說, 為森林公園增添了迷人的色彩。李瑞環同志視察太白森林公園后指出:在 我國長江以北,氣勢如此之大,景色如此之美,科學價值如此之高,離大城市如此之 近的自然景觀實屬罕見。對公園的景觀給予了高度評價。 太白國家森林公園交通便利,東距西安 110 公里,西距寶雞 90 公里,西寶高速 公路有二級旅游專線直達公園。以森林公園

4、為基礎的旅游開發區現已建成賓館招待所 20 家(其中三星級涉外飯店一家 ),接待床位 4000 張,餐座 4500 多個 ,文化娛樂設施 不斷完善,已基本形成了完整的旅游接待體系。 98 年投資建設的太白山旅游索道,全 長 1100 米,海拔 2800-3200 米之間,運量為 300 人次 /小時,乘坐索道飄然而上, 不但可代步,還可凌空欣賞浩瀚壯觀的萬畝杜鵑,太白云海及冰川遺跡等奇觀。 “三晉之地 ”山西導游詞 2 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則天的合葬陵。因處于長安西北方、八卦的乾位而稱 乾陵。 乾陵位于乾縣城北門外 6 公里的梁山上。乾陵建于 684 年,是唐十八陵中保存比 較完整的陵墓之

5、一。陵園原有內、外兩重城墻。內城東西長 1450 米、南北長 1582 米, 厚度為 24 米。四面各有一門 (東為青龍門、西叫白虎門、南稱朱雀門、北是玄武門 ), 現在各門附近的村莊仍以門名稱之。 乾陵的地面設施遺留至今的主要是陵墓石刻,這些石刻大都 集中在朱雀門外。據 金石萃編記載:宋金時共有 13 段 題字,但多被風雨剝蝕,唯金代太宗天會十三 年 (公元 1135 年)用女真文字刻寫、旁有漢字翻譯的即君行記 ”保存較為完整。女真文 字現已絕跡,因而此碑保存的女真文字便成為研究我國少數民族歷史文化的極其珍貴 的資料。 兩通石碑北邊,原有 61 番酋石像。現存 60 尊,是武側天為紀念參加高

6、宗葬禮的 少數民族首領和外國使臣下令雕刻的。石像身穿緊袖衣,腰束寬帶,足蹬皮靴,身背 刻有國名,官職及姓名。明代劉伯溫作詩道:番王儼待立層層,天馬排空勢欲騰。 ”郭 沫若也曾詠詩曰:巋然沒字碑猶在,六十王賓立露天。 ”就是對石刻雄姿的描寫。 乾陵形制雄偉,建筑也很牢固,據新唐書 嚴善思傳載:乾陵玄、石門,冶金 固隙”非常堅固。據勘查,墓道長 63.1 米,寬 3.9 米,全用石條填砌。從墓道口到墓 門共 39 層石條,每層間都有鐵栓固定,井用白鐵水灌注。這些情況與文獻記載吻合。 乾陵不僅外現宏偉,修建堅固,內藏也十分豐富。李治生前酷 愛書法,廣為搜集, 臨終遺囑把他所收藏的書字埋在墓內,李治和

7、 武則天均處于盛唐時期,且據勘查,乾 陵雖經 1000 多年,卻未被盜 過。由上可以想見,乾陵內部的文物一定十分豐富,極 其珍貴。 乾陵的范圍很廣,除山陵外,還包括縣城東北一帶 17 座陪葬 墓在內,這些陪葬 墓有太子、公主和大臣的墳墓。這些墓的封土堆 基本保存完好,個別墓前陳列著一些 石刻。乾陵是盛唐歷史文物的集中代表。解放后黨和政府曾多次撥 款重修, 1961 年國 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后,重點發掘了乾陵的一些陪葬墓,出土大批 文物,供中外游客參觀、游覽。 “三晉之地 ”山西導游詞 3 大雁塔位于南郊大慈恩寺內,是全國著名的古代建筑,被視為古都西安的象征。 相傳是唐僧從印度

8、(古天竺 )取經回來后,專門從事譯經和藏經之處。因仿印度雁塔樣 式的修建故名雁塔。由于后來又在長安薦福寺內修建了一座較小的雁塔,為了區別, 人們就把慈恩寺塔叫大雁塔,薦福寺塔叫小雁塔,一直流傳至今。大雁塔平面呈方形, 建在一座方約 45 米,高約 5 米的臺基上。塔七層,底層邊長 25 米 ,由地面至塔頂高 64 米。塔身用磚砌成,磨磚對縫堅固異常。塔內有樓梯,可以盤旋而上。每層四面各 有一個拱券門洞,可以憑欄遠眺。長安風貌盡收眼底。塔的底層四面皆有石門,門桅 上均有精美的線刻佛像,傳為唐代大畫家閻立本的手筆。塔南門兩側的磚龕內,嵌有 唐初四大書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所書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和述三藏圣教

9、序記兩塊石 碑。唐末以后,寺院屢道兵火,殿宇焚毀,只有大雁塔巍然獨存。 另一說:大雁塔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因坐落在慈恩寺內,故 又名慈恩寺塔。 慈恩寺是唐貞觀二十二年 (648) 太子李治為了追 念他的母親文德皇后而建。大雁塔初 建時只有五層。武則天時重修,后來又經過多次修葺。現在的塔是七層,共 64 米,呈 方形角錐狀。塔身為青磚砌成,各層壁面作柱枋、欄額等仿木結構。每層四面都有券 砌拱門。這種樓閣式磚塔,造型簡潔,氣勢雄偉,是我國佛教建筑藝術的杰作。大雁 塔底層南門兩側,鑲嵌著唐代著名書法家褚遂良書寫的兩塊石碑。一塊是大唐三藏 圣教序 ;另一塊是唐高宗撰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記。碑側蔓草花紋,圖

10、案優美,造 型生動。這些都是研究唐代書法、繪畫、雕刻藝術的重要文物。大慈恩寺是唐長安城 內最著名、最宏麗的佛寺,它是唐代皇室敕令修建的。 唐三藏 -玄奘,曾在這里主持寺務,領管佛經譯場,創立佛教宗派。寺內的大雁 塔又是他親自督造的。所以大慈恩寺在中國佛教史上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一直受到 國內外的重視。 寺門內,鐘、鼓樓東西對峙。鐘、鼓是寺院的號令,俗有 晨鐘暮鼓 之說。東側 鐘樓內懸吊明代鐵鐘一口,重三萬斤,高三米多。唐代學子,考中進士后到慈恩塔下 題名,謂之 雁塔題名 ,后沿襲成習。唐代畫家吳道子、王維等曾為慈恩寺作過不少 壁畫,惜早已湮沒。但在大雁塔下四門洞的石門楣、門框上,卻保留著精美的

11、唐代線 刻畫。西石門楣上的線刻殿堂圖尤為珍貴。 大雁塔東南側,有和尚墓塔群。其中六座是清代建造的。大雄寶殿是寺院的中心 建筑,殿內有三身佛、菩薩和羅漢泥塑像。是禮佛誦經之所。法堂是講經說法的地方。 堂內有阿彌陀佛銅像。 今日的慈思寺是明代以來的規模,而寺內的殿堂則是清代末年的建筑。現在大雁 塔經過修復,古塔雄偉,寺殿香火繚繞,庭院鮮花爭艷,是一處特別吸引國內外游人 的游覽勝地 . “三晉之地 ”山西導游詞 4 各位游客: 大家知道, 在所有的帝王墓葬中有兩座陵墓特別吸引國人注意, 一座是河北的清 東陵,一座是陜西的唐乾陵。前者埋葬的雖不是皇帝,卻是大權獨攬,垂簾聽政,喪 權辱國的清太后慈禧 ;

12、后者埋葬的則是中國惟一的女皇帝武則天,她在位時政通人和, 社會和經濟發達,死后以山為陵,山陵合一,千百年來陵墓保存完好。 “巨墳云是舊梁山,山石崔嵬頗耐攀。南對乳丘思大業,下臨后土望長安。 ”這是 郭沫若同志游乾陵時吟出的一首詩。乾陵位于乾縣城北 6 公里,距西安城 80 公里, 是唐皇朝第三代皇帝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合葬陵。它修建于公元 684 年,經過 23 年 的時間才基本完工。乾陵 “以山為陵 ”, 依梁山而建, 利用梁山主峰 (北峰 )和南面兩個山 峰作為布局的骨架。 北峰海拔 l047.6 米,呈圓錐形,是墓室所在地。南面兩峰,東西 對峙,構成陵園的天然門戶。整個陵園范圍方圓 40

13、公里,周圍還有王公貴族陪葬墓 17 座。各位游客,下面請隨我一起走進乾陵游覽一番。 【乾陵的特點 乾陵的結構和規模 墓前石刻】 各位游客,當我們從西安出發,沿渭河和任河向西旅行時,會有一個感覺,就是 無論是渭河北岸的咸陽原上,還是在渭北高原的丘陵和山峰間,隨時都可以看到高大 雄偉的帝王陵。這八百里秦川的帝王州里有 18 座唐代的帝王陵。經過 1 個多小時的 車程,也就是穿過陜西西部的小縣城乾縣時,我們還會發現有座巧妙地利用自然山峰 設置陵寢、門闕、城墻,表現帝王至尊地位的陵墓,這就是唐朝第三代皇帝李治和我 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皇帝武則天的合葬墓 乾陵。 現在我們已站在梁山腳下,抬頭能望見武則天陵墓

14、。大家看到西安在東,一馬平 川梁山在西,山勢崢嶸。遠觀梁山,有 3 座山峰相連:正對游客的遠處松柏交翠、山 峰峭拔的北峰為武則天陵寢 ;南面稍低的左右對峙的兩峰為閉樓,其形象特別,當地群 眾俗稱奶頭山。 “以山為陵 ”,是唐帝王陵的一大特色。尤其乾陵與山峰渾然一體的設 計,實力渭北唐十八陵中所獨見。唐太宗原以為如此筑陵較為節儉,還能免被盜之災, 誰知筑陵工程更大,耗費更為驚人,也未免去被盜之災。 乾陵營建于盛唐時期,興師動眾,勞民傷財,自不必說。單從其宏大的規模,壯 偉的氣勢,富麗堂皇的建筑來看,就居唐帝王陵之首。據長安圖志記載,陵墓原 有內外兩重城墻, 4 個城門,還有獻殿、闕樓、回廊、偏房

15、等大批建筑物。勘探表明, 內城總面積 230 萬平方米。城墻四面,南有朱雀門,北有玄武門,東有青龍門,西有 白虎門。現在我們所站位置是乾陵的朱雀門外。 各位游客,請跟著我向前走。大家從朱雀門外向遠處高聳的陵墓望去,可見墓前 一條司馬道相當寬闊,直通北峰。兩側排列有 124 件雕刻精美、神態生動的石雕。從 南往北有八棱柱形華表、翼馬、朱雀各 1 對,石馬 5 對,戴冠持劍的直閣將軍石人 10 對。4 個門外各有石獅回對,北門外有石馬 3 對。在中國歷史上,陵前石刻的數目、 種類和安放位置就是從武則天下葬乾陵開始才有固定制度的,一直延續到清代。 【武則天生平介紹 述圣記碑 無字碑】 各位游客,豎在

16、大家面前的有兩塊經歷 1000 多年歷史風雨的巨型石碑 述圣 記碑和無字碑。在講解這兩塊碑石之前,先讓我給大家簡略地介紹一下武則天是怎樣 當上女皇的。 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子,在位 34 年。根據慣例,皇帝應立長子為太子,以 繼承皇位。但李治是長孫皇后所生,又得到朝廷顧命大臣、母舅長孫無忌的大力幫助, 所以破例被選為太子。太宗死后,李治繼承皇位,即后高宗。但高宗缺乏政治才能, 昏庸懦弱,大權漸漸旁落到皇后武則天的手里。 武則天原籍山西省文水縣,生于今廣元縣。父親是個木材商,后隨李淵起兵反隋, 被任命為工部尚書。武則天少時隨父四處奔波, 12 歲喪父后,在外受到歧視,在家還 受兩個異母哥哥的

17、欺辱,正是這些坎坷經歷,鍛煉了她堅忍不拔的性格。她 14 歲被唐 太宗選人宮為才人,太宗死后削發為尼,旋被唐高宗接進宮中,先封為昭儀,永徽六 年 (公元 655 年)被立為皇后。她一當上皇后就參與朝政。從公元 660 年起,實際掌握 大權的已是武則天了。之后,武則天用酒毒死長子,廢次子為庶人,把睿宗拉下皇位, 最終于公元 690 年,自稱圣神皇帝,改國號為周。經過 36 年的奮斗,這位女人終于 如愿以償,登上天下第一把 “交椅 ”,成為中國歷史上惟一的女皇。 也許大家會想,一個出身于木材商家庭的下層女子,竟敢冒天下之大不匙,宣布 自己為中國皇帝,這無疑是對男尊女卑、女子天才便是德的封建禮教的挑

18、戰,難道不 會招來種種非議嗎 ?但如果歷史地看問題,武則天當政 50 年中,社會穩定,經濟得到 發展,這一切都得到歷代史學家們的肯定和贊揚。武則天的確不同于一般的帝王,她 敢于自己做皇帝,也敢于對自己的功績加以評說,現在我們在南門外看到的述圣記碑 和無字碑就是很好的證明。 述圣記碑,全碑共 7 節,故又稱七節碑。據說,由 7 節組成,取于七曜,即日、 月與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合稱。七節碑高 7.5 米,重 89.6 噸。碑座上刻有 各種碑紋。碑文 8000 余字,由武則天親自撰文,后中宗書寫,表面上頌揚了高宗的 文治武功,實際上抬高了武則天自己。碑刻成后,還在字畫上填以金屑。現在大家靠

19、 近一些,仍可看到個別字的金飾。 無字碑通高 7.53 米,重約 98.8 噸。碑側線刻有龍紋,碑頭刻有 8 條璃互相纏繞 無字碑就是說立碑時碑上沒有刻一個文字。為什么立一通無字碑呢 ?至今有幾種說法, 一是說武則天想讓后世的人對她作出公允的評價 ;一是說,武則天覺得自己功德無量, 是無法用文字來表達的 ;當然也有另一種說法,認為此碑可能是唐中宗所立,他不滿武 則天的獨斷專行,不愿違心地恭維她,但作為一個兒子,又不便對自己的母親提出非 議,故立無字碑讓后人去評論。不管怎么說,在帝王陵前立無字碑在我國歷史上確實 是獨一無二的。 也許你現在會問:碑上好像也有字啊 !是的,無字碑變有字碑是在宋、金以

20、后,一 些游人代替武皇在碑上題字,于是現在碑上共留下 13 段文字。由于年深日久,風雨剝 蝕,大部分字也已無法辨認。惟有金代用女真文字刻寫、旁邊用漢語翻譯的 “朗君行記 保存比較完整。女真文字早已廢棄,因此這個碑倒成了研究女真文字和女真族歷史文 化的珍貴資料。 【六十一尊王賓像之謎】 各位游客,我們已經看到了排列于內城東西鬧樓的 61 尊石人像,這是武則天為了 紀念參加高宗葬禮的少數民族首領和外國使臣而敕令刻制的。 61 尊賓像是唐代波瀾壯闊的中外交流史的標志,也是突出反映中外關系的乾陵石 刻藝術的一大特色。唐朝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也是我國各民族統一的封建王 朝最興盛的時期,同世界各地

21、3op 多個國家和地區有著往來。高宗駕崩后,舉國哀悼, 61 個國家和地區派出特使或首領親自參加安葬儀式。葬禮之后,武則天令工匠用寫真 的手法,雕刻了參加葬禮的那些使節或首領,立于朱雀門兩側,東 29 尊,西 32尊, 按隊列形式整齊排列。雕像和真人大小相似,穿緊袖衣,腰束寬帶,足登皮靴,雙手 前拱,表示祈禱。從那時起創尊賓像已在乾陵墓前站立了 1300 余年了。 有的人已經在問,石人的頭怎么都沒有了 ?是的, 61 個雕像絕大多數的頭早已毀 掉,現只有兩尊有頭,高鼻子、深眼睛,可能是來自西域的使臣。每個石人背后原來 刻有國名、官職和姓名,因長期風化,多數字跡已無法辨認。長安圖志雖記載了 39

22、 個王賓的姓名,但人們很難將這些姓名和石刻王賓像對上號,僅有兩尊石像背面字 跡比較清晰。從字跡分析,一人來自如今的阿富汗,另一人來自伊朗。 關于頭像損壞的原因眾說不一,有的說鴉片戰爭后,外國侵略者到乾陵游覽時, 看到雕有他們國家使者和首領為中國皇帝侍衛的石像覺得有失尊嚴,所以打掉了頭部, 使人無法辨認 ;也有說千百年來,石人石馬已變神成妖,黃昏后常常毀壞莊稼,吞食牛 羊,當地百姓氣極,遂將其頭部打碎。還有說改朝換代,軍閥混戰,才是乾陵石人崩 潰、臺殿燒毀、石刻破壞的真正原因。事實上這些石像損壞的時間史書中并無詳細記 載,如果仔細閱讀無字碑上的文字,會發現在金天會十二年 (公元 1134 年)還

23、對乾陵進 行了維修,結果是 “繪像一新,回廊四起 ”。直至明代,這里還是 “蕃王儼侍立層層,大 馬排行勢欲騰 ”,乾陵石刻并未遭到多大破壞。只是到了清代,石刻受損的記述時有所 見。今天,雖然只有只剩軀體、不見頭部的王賓像可供人觀賞,但我們在為 61 尊王賓 像頭部被損而惋惜之余,想必同樣會對古代的精湛石刻藝術發出陣陣贊嘆。 【保存完好的乾陵】 各位游客,我們現在已經來到武皇陵前。當大家想及那座高聳山峰下安息了千余 年的一代武皇和她的丈夫,會有怎樣的感觸呢 ? 乾陵不僅外觀宏偉,內藏也十分豐富。據述圣記碑上的碑文記載,唐高宗臨死時, 曾遺言把它生前所喜愛的字畫埋進墓內。加上武則天和唐高宗都處在唐

24、朝的全盛時期, 墓內陪葬品必定會不計其數。 唐代帝王陵墓大部分被五代的耀州節度使溫韜所盜, 惟有乾陵因盜挖時風雨大大 而幸免于難。建國后考古勘查也證明,乾陵墓道全部用石條填砌,層疊于墓道口直至 墓門,共 39 層。各層石條均用鐵栓板固定,并以鉛灌縫。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要想 挖開,確非易事。考古勘查還證明,陵墓四周沒有盜洞,墓道的石條和夯土仍為原來 合葬武則天時的樣子。因此,乾陵有幸成為一座至今未被盜過的帝王墓。 解放以來,挖掘乾陵的建議多次被提了出來,但由于種種原因,國家都沒有同意 挖掘。 20 世紀 60 年代初,周恩來總理赴陜西考察時就說過: “目前我國還沒有足以使 出土文物不受損失的科

25、學保護方法,祖宗留下的遺產還是讓土地神多替我們保護幾年 吧! ”我們真誠希望所有游客加入保護之列,并希望乾陵能為中國的旅游業作出更大的 “三晉之地 ”山西導游詞 5 各位團友,今天我們將游覽被譽為石作蓮花云作臺 ”的華山。華山又稱太華山,位 于西安城東 120 公里的華陰市以南。 華山古稱西岳,是我國五岳之一,因山峰自然排列若花狀,故得名華山。 1992 年 12 月會山被 評為全國風景名勝 40 佳之一。即使沒來有來過華山的朋友也會從一些有 趣的神話和掌故中了解到一些華山的情況,如自古華山一條路 ”、華岳仙掌 ”、沉香劈 山救母 ”、華山論劍 ”,以及近代的智取華山等,這些美麗的神話傳說和故

26、事體現了自 古以來人們對華山的向往和崇拜。 華南 山北瞰黃河,南依秦嶺,被稱為華山如立 ”,整個山體線條簡潔,形如刀削、 斧劈,奇峰突兀,巍峨壯麗。被譽為天下奇險第一山 ”。 說到奇,它是由一塊巨大的完整的花崗巖構成。古人云,山無石不奇,無純石不 大奇”,華山削成而四方,其廣十里,高五千仞,一石也 ”是謂之大奇 ”。華山共有五座 主峰,其中東、西、南三峰最高,三峰鼎峙聳立,勢飛向云外,影倒黃河里 ”,有天外 三峰 ”之稱。提到險,其凌空架設的長空棧道 ”,懸巖鐫刻的全真巖 ”,三面臨空,上凸 下凹的鷂子翻身 ”以及在峭壁懸巖上開鑿的千尺童、 百尺峽、 老君犁溝、 擦耳崖、 蒼龍 嶺等處都奇險異

27、常。 自古華山一條路 ”。山中道路僅有南北一線,約 10 公里,逶迤曲 折,艱險崎嶇,不少地方真可謂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 華山除了有壯麗的自然景觀之外,同時又有豐富的歷史文化積淀,人文景觀比比 皆是。僅山上山下及峪道沿途,題字、詩文、石刻就會使人流連忘返。 朋友們,我們現在來到的就是玉泉院,據說因這里的泉水與山頂的玉井相通,水 質清洌甘美,故名玉泉院 ”。它是攀登華山的必經之地。相傳為隱士陳摶所建。院內殿 宇亭臺、回廊曲折,泉水淙淙,是游賞勝地。玉泉院與我們一會將會見到的東道院、 鎮岳宮都是道教的活動場所,現共有殿宇 53 間。院中建筑多是清代乾隆年間重新修建 的。 各位朋友,我們現在位

28、于五峰之一北峰腳下,距華山谷口約 10 公里,這里是華山 山峪水流的源頭。請大家順著我手指的方向看那些樹,也許是許多人都會認識它,對, 就是青柯樹。這里青柯樹在此浮蒼點黛,故名青柯坪 ”。 過青柯坪至回心石。登山的道路由此交從平坦的石板路變為在峭壁上開鑿的狹窄 的石梯,眼看山路盤旋而上,許多意志薄弱的游客來到這里都會回心轉意望山興嘆無 功而返。 朋友們,現在我們已到達了北峰。經過前面三關,我想大家已經對華山的險有了 一定的認識了吧。北峰雙名云臺峰,海拔 1550 米,這里山勢崢嶸,三面懸絕,巍然 獨秀,有若云狀,因恰似一座云臺而得名。它的高度是最低的,卻有著非常重要的地 理位置,它扼守的四峰的

29、要樞。我們面前的這個小亭叫軍魂亭 ”,此名來源于景片智 取華山。 現在我們來到的是中峰。中峰又名玉女峰。傳說春秋時,華山隱士蕭史,善吹洞 簫,優美的簫聲博得秦穆公的小女兒弄玉的愛慕,使她放棄了奢華舒適的宮廷生活, 隨簫史在此隱居,多年后二人修煉成仙乘鳳而去,山上許多名勝也因此得名。有玉女 洗頭盆、舍身樹等。由于這則美麗的愛情故事,華山在它博大、莊嚴、深沉之后又被 賦于了一些浪漫與溫柔。 經中峰,我陪同大家去東峰參觀。 東峰,又稱朝陽峰,峰頂有朝陽臺,在此是觀日出的最佳地方。山不在高,有仙 則名。華山據傳是眾多神仙聚居的地方。道家仙境。傳說宋太祖趙匡胤與華山隱士陳 摶老祖在一個孤峰,上有棋臺,那就是他們下棋的地方。陳摶又叫希夷先生,是一個 有道行的仙人,二人經過商議,越匡胤以華山做賭注。結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