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有限公司焦家金礦測量工作細則_第1頁
股份有限公司焦家金礦測量工作細則_第2頁
股份有限公司焦家金礦測量工作細則_第3頁
股份有限公司焦家金礦測量工作細則_第4頁
股份有限公司焦家金礦測量工作細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山東黃金礦業股份有限公司焦家金礦測量工作細則第一章 總 則第一條 礦山測量是礦山企業生產建設的一項基礎技術工作.是正確指導生產、進行科學管理,實現礦山生產技術現代化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的主要任務是及時進行生產測量和施工測設;執行生產監督、實現正規采掘與礦產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第二條 礦山測量技術工作的主要內容:1、建立或利用礦區測量控制網。2、測繪或填補礦區地形圖。3、進行地上、地下各種工程的施工測設。4、填繪反映生產現狀的各種采掘(剝)工程圖和專用圖。5、驗收采掘(剝)工程量和生產量6、開展巖石移動、地壓與邊坡滑動的觀測研究。第三條 本細則中的各種精度指標與要求,是根據巖金礦山地質與測

2、量工作條例,結合我礦實際,考慮經濟合理的原則及技術現狀而確定的。第四條 測量成果的精度評定以中誤差作為評定測量成果的標準,允許誤差(限差)采用中誤差的二倍。第五條 外業觀測和內業計算,應有檢核。凡提交使用的一切測繪資料和成果,必須經檢查和負責人的簽字。第六條 要建立測繪儀器、工具的維護與使用制度,加強日常管理和維護,并按期檢驗、校正和維修。進行重要測繪工作前,還應按規定作檢校。第七條 礦山測繪資料是正確進行采掘工作的重要依據,是礦山建設和生產管理的重要技術資料,必須長期妥善保存,并要建立相應的使用制度。第八條 開展礦山測量研究,改革測繪方法與儀器工具。積極推廣先進測量經驗的技術。第九條 要注意

3、總結經驗,積累資料,求出礦區各種測繪誤差的基本參數,滿足生產需要。第十條 礦山測量工作對考核礦山企業的工程質量、生產量及保證安全生產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測量人員必須嚴肅認真,實事求是,嚴格執行本細則,確保工程質量,充分發揮測量人員在礦山生產中的作用。第十一條 考慮我礦目前和相當長時間內,測量工作主要以井下采掘工程施工測設及驗收為主的特點,本細則未包括礦區基本控制測量、建井測量、礦井聯系測量、巖石移動觀測、露天開采測量、礦山停頓及結束時的測量工作等內容。在工作中如涉及上述內容時,可按巖金礦山地質與測量工作條例中的有關規定執行。第二章 井下平面控制測量第一節 基本要求第十二條 井下平面測量主要

4、分三級,即高級、級和級經緯儀導線。高級導線主要布設在主井石門和南北運輸巷。級導線主要布設在各分段巷、主斜井、斜坡道等。級導線主要布設在采場分層聯巷和采場南北沿脈巷。第十三條 上述作為井下平面控制測量基礎的經緯儀導線網,為了有可靠的校核,必須根據主要巷道的布置情況敷設成閉合導線、附合導線或復測支導線。第十四條 根據高級控制低級的原則,各級導線要分級布設和施測,低級導線必須以高級導線為起始點,高級導線不得以低級導線為起始點,以減少測量誤差的積累,保證滿足采掘工程對測量工作的精度要求。第十五條 井下各級經緯儀導線網的測角中誤差,應滿足下列要求:高級導線網的測角中誤差±15級導線網的測角中誤

5、差±22級導線網的測角中誤差±45測角中誤差可應用閉合導線的角度閉合差或復測支導線兩次算得同一邊的坐標方位角的差值求得,其計算公式如下:1、根據閉合導線的角度閉合差求測角中誤差mbmb=±式中fb閉合導線的角度閉合差; n閉合導線的角數; n閉合導線個數。為了使mb值計算準確些,n一般不應少于810個。2、根據復測支導線兩次計算得同一邊坐標方位角的差值求測角中誤差mb: mb=±式中da復測支導線兩次算得同一邊方位角的差值; n1 n2第一次和第二次測量結果推算到同一邊坐標方位角的角數; n支導線數。為了使mb值準確些,n亦不應少于810個。上述計算測角

6、中誤差的方法,要求n要足夠多,這就要求礦山測量工作者,注意積累這方面的成果資料。為克服上述方法的局限性,擬可采用,根據許多雙觀測值求測角中誤差:如有許多獨立觀測兩次的角度值,兩次測角之間都重新對中整平儀器及懸掛測站與照準點的垂球線,則測角中誤差mb為: mb=± 式中d每一角度兩次觀測值之差; n差值d的個數。 如d0時,說明有系統誤差.應從d中消去系統誤差的影響,求得新的差值d,即 d d i d i n 則 mb=±第十六條 為了進行誤差預計,要對經緯儀導線邊長丈量誤差積累進行計算,可按下式計算:m=±式中i 導線邊長的總和,米; l導線起點與端點聯線長度;

7、a邊長丈量時偶然誤差影響系數; b邊長丈量時的系統誤差影響系數。在導線測量中系數值a、b可根據邊長兩次獨立丈量的差或導線的閉合差求得。也可查表取得。1、根據許多不同邊的雙次丈量值求系數a、b: db= l式中 d每邊雙次丈量之差; l所用導線邊長單程之總和。從每個差值中di消去系統誤差的影響,得di = d ib l i 則偶然誤差影響系數a為 a ±式中n參加計算的導線邊數。2. 偶然誤差,系統誤差影響系數表 導線等級在水平巷道中在傾角大于15°的巷道中a的數值b的數值a的數值b的數值高級0.00050.000050.00150.00010級0.00050.000050.

8、00150.00010級0.00080.000100.00250.00015第二節 井下經緯儀導線點的設置第十七條 井下經緯儀導線點分為三種。一種為主運輸巷導線點,該點為永久點,應用銅棒、鋁棒,懸掛垂球應鉆有小孔,其直徑不得大于2毫米。埋設點時必須保證噴漿后能夠使點完好無損。第二種為分段巷、分層聯巷、天井及天井川脈、沿脈導線點,可稱其為半永久點,采用木樁、水泥固定在穩定的頂板巖石上,或用釘子訂在穩固的巖石縫內。第三種為采場內的導線點,可稱其為臨時性點,可采取各種形式設置,但必須穩定可靠。第十八條 無論何種導線點,均必須用紅鉛油劃圈表示并將點號寫在點的附近。點的編號要統一,不得重復。第十九條 導

9、線點的選擇,必須考慮下列要求:1、導線點之間通視良好;2、導線點之間距離盡可能大些;3、便于安置儀器;4、盡量不影響運輸;5、避免設在淋水地點。第二十條 分中段建立導線點坐標臺帳,及時將永久點和半永久點填寫到臺帳上,繪制相應的1:2000導線網圖。第三節 導線水平角觀測第二十一條 井下高級導線和級導線,應采用2級以上儀器觀測,級導線可采用6級以上儀器觀測。第二十二條 井下高級導線和級導線,采用全站儀觀測時,必須正倒鏡觀測水平角,但進行復測或能夠起閉到已知點時,可直接用顯示三維坐標程序施測,級導線可直接用顯示三維坐標程序施測。第二十三條 儀器使用之前,必須按規定進行檢查校正。主要項目和順序如下:

10、1、儀器的水準管軸應垂直于豎軸;2、儀器的視準軸應垂直于橫軸;3、儀器的橫軸應垂直于豎軸;4、豎直度盤指標差的調整。除此之外,針對井下條件特點,還應重點對下述兩項進行檢校工作。(1)望遠鏡上中心的檢驗與校正。(2)垂球的檢驗。第二十四條 井下各級經緯儀導線的儀器和覘標(或垂球線)的對中精度和方法,應根據不同的導線邊長按下表的規定進行。導線等級相對中導 線 邊 長(水平距離)誤差10m以下1020m20m以上高級1:30000采用三架法測量所用的一套裝置儀器一次對中級1:20000采用三架法測量所用一套裝置二次對中一次對中級1:10000一 次 對 中當沒有三架法測量所用的一套裝置時,可用儀器三

11、次對中,觀測三次角度,最后取其均值為最終結果,儀器每次對中觀測角度間的較差不應大于:高級導線45級導線60第二十五條 在傾角小于30°巷道中觀測水平角時,儀器對中和覘標對中誤差,高級導線小于0.6mm;級導線小于1mm;級導線1.2mm。在傾角大于15°的巷道中觀測水平角時,要注意豎軸傾斜的影響。觀測過程中水準氣泡偏離不得超過一格,否則應重新整平對中與觀測。第二十六條 導線的短邊要特別注意儀器和覘標的精確對中,觀測前要對錘球和儀器對點標記檢查和核校。高級導線遇有20m以下短邊和級導線遇有15m以下短邊時,必須保證對中偏差在0.4mm以內。第二十七條 導線水平角觀測資料,必須

12、按統一格式記錄在導線測量手薄內。觀測者要大聲將觀測數據報告給記錄者,記錄者記錄后將數據復讀給觀測者,確認無誤后,方可進行下步工作,記錄要清晰準確,觀測結束后,觀測者、記錄者均應簽字。第四節 導線邊長丈量第二十八條 高級導線邊長的丈量,應用比長鑒定過的鋼尺進行。鋼尺懸空丈量,施以鋼尺鑒定時的拉力,測定量邊時的溫度,每尺段丈量三次,每次移動鋼尺1米以上,讀數至毫米。高級導線邊需進行如下改正:1、比長改正; lklk=l l式中:lk鋼尺比長時所得整尺的比長改正數。 l導線邊長;2 溫度改正所量邊長l的溫度改正數的計算公式為:ltla(tt0)式中a 鋼的線膨脹系數,a0.000015; t0標準溫

13、度,t020; t量邊時用溫度計測得的平均溫度。3、垂曲改正 l l3lflf·lf· l l3 8f2其中 lf 3l式中lf 整尺的垂曲改正數;l整尺長度;l實量的尺段長度;f比長時鋼尺的松垂距。松垂距f可在實地測定。也可按理論公式計算,即 ql2 f 8則 q2l3lf 24p2式中 q鋼尺每米長度的重量; p鋼尺比長時的拉力;如所量的是傾斜邊長時,其垂曲改正為: l l3lf斜lf ¾¾¾¾lf ¾¾ cos2d l l3式中 d ¾¾ 導線邊的傾角。4、傾斜改正(1)按導線邊的傾角計算

14、傾斜改正ld 2d ld2*l*sin¾ z式中 d ¾¾導線邊的傾角。(2)當傾角較小時,可按導線兩端點的高差計算傾斜改正數 lh 式中h ¾¾ 兩端點的高差。第二十九條 高級導線邊可 采用測距儀測量,要進行氣象、加常數、乘常數的改正。每邊不得少于二測回(照準目標一次讀數四次為一測回)。同一測回讀數間的較差不大于5mm;測回間的較差不大于7mm。第三十條 級導線邊長應丈量兩次,尺位應變動1米以上,讀數至毫米,兩次較差不得大于2毫米。第三十一條 級導線邊長也應丈量兩次,尺位應變動1米以上,較差不得大于3毫米。第三十二條 導線邊長丈量結果應記入經

15、緯儀記錄薄中,記錄者要復讀丈量人員的讀數,并計算各項限差,記錄要做到清晰、準確、不準涂改,記錄者要簽名。第五節 導線的延長及其檢查第三十三條 工作控制導線(級導線),是指導巷道按設計方向施工和測繪巷道平面圖的依據,所以工作控制導線是隨著巷道掘進的逐漸進展而逐點測設和延伸的,其邊長隨施工需要而定,一般不超過30米,為了及時對級導線作必要的檢核和提高井下平面控制的精度,當巷道掘進長達100300米時,應從起算邊開始敷設基本控制導線(級導線)。級導線的邊長應盡量長些;點的位置,根據實際情況,可以利用原先級點的點位,如不合適就重新設點,重新設點時,最終二點也應與級導線點重合,并以永久標志固定之,以便長

16、久保存,而后的級導線,便以級導線的最后一個導線邊為基礎繼續敷設,直至再延伸到100300米時,再接著敷設這一段級導線。而這一段級導線最后一個邊,又作為下一段級導線的起算邊,如此繼續往前延伸。第三十四條 當石門和主運輸大巷形成后,在級導線的基礎上敷設高級導線。高級導線最終三點應與級導線點重合。第三十五條 在繼續延長經緯儀導線之前,應對上次所測設的最后一個水平角及其邊長進行檢查,不符值不得超過下列規定。高級導線不得超過±10、1/7000;級導線不得超過±15、1/5000;級導線不得超過±60、1/3000;如不符合上述要求,則應繼續檢查后一個水平角及其邊長,直到滿

17、足上述要求方可使用。第六節 室內計算工作第三十六條 計算工作開始前,必須先檢查測量原始記錄,原始數據及草圖是否正確,然后整理所有的導線水平角和導線邊長。第三十七條 導線水平角觀測結果的整理工作,包括計算水平角的平均值和計算的角度閉合差。經緯儀導線的角度閉合差不得超過技術標準規定的限差。第三十八條 根據觀測結果所得的角度閉合關差不超過技術標準,則角度閉合差應平均分配在每個角度上。復測支導線最后一條邊坐標方位角應以兩次測量結果的加權平均值為準。(其權可采用導線的總站數) 。第三十九條 導線邊長的整理工作:1、標出各導線邊的比長,溫度和垂曲的改正數;2、將傾斜邊長換算成為水平邊長;3、根據每邊兩次(

18、或多次)丈量的結果算出所有導線邊的平均值。第四十條 作為井下平面控制的經緯儀導線網,在施測過程中,為了有可靠的校核,要計算導線的相對閉合差,其相對閉合關差不得超過下表:導線等級相對閉合差閉(附)合導線復測支導線高級1:60001:4000級1:40001:3000級1:20001:1500相對閉合差按下式計算: k¾¾¾¾¾ l式中 k ¾¾ 相對閉合差; fx ¾¾縱坐標閉合差; fy ¾¾橫坐標閉合差; l ¾¾ 導線周長;若計算所得導線閉合差超過限差,應查明原

19、因復測或部分復測。小于規定的容許相對閉合差時,則縱橫坐標差fx、fy應按坐標增量或邊長的大小成比例地分配到各站上,并最后計算該導線的坐標值。第三章 井下高程控制測量第一節 基本要求第四十一條 在進行聯系測量的各主要井口附近,最少要布設兩個精度不低于四等水準網的水準點或利用原來定向基點代替。第四十二條 在井下高程測量中,一般采用直接水準測量;當巷道傾角大于10°時,可采用三角高程測量進行。第四十三條 為了減少系統誤差對高程測量的影響,在施測前對水準儀和水準尺都必須進行檢查,認為無誤方可使用 。第二節 水準儀高程測量第四十四條 井下水準測量分兩級,級作為井下高程首級控制,由各中段水準基點

20、開始,沿主運輸平巷向井邊界敷設;級作為級的加密控制。第四十五條 井下級水準測量,應在每組水準點間往返各一次;級水準附合在級水準點時,可只進行單程觀測,支線水準應往返觀測。高程允許閉合差應滿足:級15毫米;級30毫米;n為測站數,(復測支導線為往返測量站數之和)。第四十六條 水準測量時應將儀器設置在兩轉點中間,水準儀距水準尺的距離不應超過50米。每站以不同儀器高進行觀測,水準尺讀至毫米,其高差較差:級應不超過3毫米;級應不超過5毫米。第四十七條 水準點不單獨設點,一般采用經緯儀導線點,觀測結果填入經緯儀導線坐標成果臺帳上。第三節 經緯儀高程測量第四十八條 井下經緯儀高程僅在巷道傾角大于10度的巷

21、道中進行。一般地應與經緯儀導線同時進行。第四十九條 經緯儀高程測量分兩級:級主要用于斜井,斜坡道應往返測量;級用于次要巷道和采場測量等。第五十條 經緯儀同程測量的垂直角觀測,相鄰兩點間往測返高差及三角高程閉合差應符合井下三角高程測量的主要技術標準。級經緯儀高程儀器和覘標高必須用鋼卷尺量取,讀至毫米。第五十一條 各站的三角高程測量應按下列規定進行:高差計算公式:h=±l·sind+(±i)(±v) =±d·gd+(±i)(±v)式中:l 、d ¾¾傾斜距離,水平距離;d ¾¾

22、傾角;i v ¾¾ 儀器高,覘標高當d 為負時,l·sind取負,反之取正。儀器在點上時:i為正,反之為負;前視點為頂點時:v為負,反之為正;第四節 井下高程測量的內業整理第五十二條 高程測量的外業完成后,對觀測資料必須進行全面檢查,無誤后將其整理在水準成果表內,依次計算各點高程。第五十三條 做為首級高程控制的級水準高程要進行平差計算,求得平差后的高程點,及時填寫到導線測量控制點臺帳上。級水準點,經緯儀高程點形成閉合或附合路線后,要及時進行精度評定。第五十四條 一條高程路線有水準高程和經緯儀高程兩部分時,按下式計算允許閉合差: fh± 式中:n1、n2分

23、別為水準路線的個數和經緯儀高程路線的個數。第五十五條 在內業整理后,閉合關差超出fh值時,應重新測量,直至符合限差要求。第四章 井下采掘工程施工測量 第一節 基本要求第五十六條 井下采掘工程施工測量的主要任務是:根據工程設計和計劃進行施工放樣,監督、檢查、指導其執行情況;定期驗收工程進度、工程質量、工作量和反映工程現狀的平、縱、剖面圖。第五十七條 井下一切采掘工程的施工測量工作,必須在具有與地面統一的、可靠的、精度相適應的井下平面及高程控制系統的情況下,方可進行,該系統的建立嚴格按本細則第二章、第三章各項條款進行。第五十八條 采掘工程施工測量,必須根據已批準的設計和計劃進行。施測前,應首先熟悉

24、圖紙,了解施工有關規定,在施工前一至二日內給點。第五十九條 為了避免采掘工程測設驗收工作中的錯誤,要求測量和計算工作必須進行校核,或者進行兩次測量和計算。重要測量和計算及其現場標定工作,必須以不同的施測者和計算者分別進行計算,無誤后方可進行施工。第六十條 給點前后向施工人員進行技術交底,是測量專業一項管理性工作,必須做到經常、及時、準確,必要時應以書面形式寫出通知。第六十一條 大型貫通工程和特殊要求的工程,須作貫通測量誤差預計和施工設計書,一般貫通工程,根據工程性質和要求,可不進行誤差預計。無論是大型貫通工程還是一般貫通工程,貫通工程的各項內業、外業應至少獨立進行兩次,并嚴格及時的復測、復算。

25、第六十二條 采掘工程測量給點施工的基本條件:1、有經過審查批準的技術設計和單項工程施工設計圖紙,設計圖紙達到測量給點技術要求;2、有礦部下達的月份作業計劃或補充計劃;3、因現場特殊原因,經領導及技術人員確定施工的措施性工作。必須在三日內做出補充設計及補充計劃。第二節 掘進工程施工測量第六十三條 掘進工程按類別分有:開拓、地探、生控、采準。按巷道形式分有:平巷、斜井、斜坡道、天井及天井穿沿脈、豎井等。第六十四條 平巷及斜井、斜坡道施工測量。1、給點前,應首先對施工區內的平面及高程控制系統進行評價,在確認精度點位可靠的情況下,才能給點,否則應進行控制網點的復測或補建。2、給點。測量人員用導線點控制

26、量取開切位置,用紅鉛油明確標定出巷道中心及兩幫位置,并注明前進方向,坡度規格等,給點時所引用的控制點一定要準確,精度要滿足。3、巷道施工36米,必須重新標定中腰線,主要巷道的中線用經緯儀進行標定。次要巷道的中腰線可用羅盤儀標定,但必須注意發現是否有磁影響。4、主要巷道的腰線用水準儀標定,次要巷道的腰線可用半圓儀標定。5、巷道中線點每2 個為一組。點間距離應不小于2 米,直線主要巷道每掘進1015米標定一次腰線,必須打眼埋入木樁,并用小鐵釘做出標記,做為向前延伸腰線的依據,次要巷道也可用鉛油劃點,中線每3035米標定一次,給一組點。選擇一中線點做為導線點,進行相應的導線測量,并丈量碎部,計算填圖

27、。6、巷道施工36米后,即應建立施工圖和標準圖件,每次測設中線后立即填繪施工圖,與設計進行對比,無誤后接入標準圖件,標準圖件要求導線點應寫明點號、高程、要求繪圖清晰、美觀、準確。7、無論是主要巷道還是次要巷道的各種導線點均應用紅鉛油劃圈作標記,并注明點號,以便區別中線點。8、使用激光指向儀給方向,儀器應設在安全牢靠的地點,并加上保護罩或擋板,儀器至工作面的距離一般應不小于3050米,中腰線共用一條光束。有條件的情況下盡量安置在正中線上,腰線高度不宜過低,一般在1.52米左右較好,在光束前5米左右設檢查點,每次使用時必須確保光束通過檢查點。每4050米施測導線點,并對激光線進行調整。第六十五條

28、曲線巷道施工測量1、在給點前,應對直線段最后導線點(標定曲線方向的起點,該點距曲線起點不得超過10米)進行復測檢查,在確認精度、點位可靠的情況下方可給點。2、給點可采用切線法,或弦線法,折線段弦長規定如下:主要運輸巷道折線弦長35米;次要巷道折線弦長46米。在施工不易掌握的地段,應根據工程需要繪出1/201/100分段大樣圖,按不同距離解出兩幫支距的寬度注于圖上,交施工單位掌握。3、施工過程中,每結束一段弦長,必須調整方位重新給出下一段弦長的施工中線、邊線等,絕對禁止直線施工回頭劈幫的做法。第六十六條 天井施工測量1、必須以點位及精度可靠的經緯儀導線點控制給點,導線點,距天井開口位置不應大于1

29、0米,貫通天井應用經緯儀測到天井底部。2、天井開口給點,測量人員從經緯儀導線點量取開口位置,用紅鉛油標設開口的中線方位或中點位置,底部開切方向,說明設計規格、坡度方位等。3、開鑿時一定要嚴格按測量人員的標設要求施工,根據測量標定該平進的應首先平進,然后再上掘。4、掘進36米,測量人員要現場標設中線和腰線(中線和腰線用紅鉛油,每段連續長不小于1米)。5、天井腰線的標設(1)、傾角大于40°的天井腰線要標在人行間一側的幫上,并在每段板墻和安全棚時引到迎頭。每段腰線長度不應短于1米。每10米標定一次。(2)、緩傾斜天井可標設在任一合適的一側幫上,應每58米標定一次。6、天井中心,腰線一般采

30、用羅盤儀和半圖儀標定,但要注意磁影響。7、天井施工測量,可采用羅盤儀導線,但應遵守下列要求:(1)、導線邊長不應超過10米;(2)、鐵管、鐵梯子、礦燈、手電等至羅盤儀距離不得小于0.5米;(3)、磁方位角應用掛羅盤在導線邊的兩端觀測,兩端測得磁方位角的差值不得超過12度。(4)、導線邊的傾角,可用懸掛半園儀測定,當傾角超過30°,應在離拉緊測線兩端的1/3處各測一次,最后以兩邊觀測的算術平均值作為最終值,當傾角小于30°時,用力拉緊測線,將半園儀掛于中央測傾角。(5)、用于天井及天井中的穿沿脈工程的羅盤儀導線,其導線和高程相對閉合差不應大于1/200。8、天井各種導線控制點

31、,均應選在比較穩固的地方,用鉛油劃圈并寫明點號。9、天井在施工78米后,應繪制1:200天井平縱剖面圖。傾斜天井每7-10米接圖,垂直天井每1015米接圖。10、天井內的穿脈、沿脈的給點。測量人員應用導線點嚴格掌握設計標高,作鉛油現場標定出開口的底板、頂板位置,施工3米左右現場標定出中腰線。中線如果釘木樁吊線應用鉛油每10米標定一次。腰線每15米標定一次 ,可用鉛油劃線,劃線長度應大于1米。11、人行間的梯子、板臺架設及天井施工中的通風措施按我礦有關安全規定執行。達不到要求的。可不指導施工,并以書面形式通知有關單位。天井貫通后應立即與上中段進行聯測,聯測結果三天內上報地測處。將實測貫通位置,填

32、繪到1:200及1:1000平面圖上。第三節 采場施工測量第六十七條 采場施工測量控制點。平面精度按本細則級導線進行,高程精度按本細則級經緯儀高程測量進行。2、采場施工測量控制導線必須以分段巷級導線為起點。導線點布設至南北沿脈巷內。沿脈巷內點的密度應確保每條路給點施工測量和驗收測量時,距進路開切點距離不超過1015米。3、采場施工測量控制點點位設置。聯巷內點應采用木樁吊線,特別是聯巷和沿脈交叉處的點要求穩固。沿脈巷內的點可根據現場情況設置,原則是清楚易于尋找,但施測精度不應降低。所有采場施工測量控制點必須用紅鉛油劃圈作標記并注明點號。4、天井上的采場施工測量控制點,應在天井施工時,將控制點引測

33、到水平穿脈內,做為羅盤儀導線的起點。對于豎直天井,可采用雙重線瞄線法或三角形連接法和單垂線切線法等。對于緩傾斜天井定向時,可采用斜線輔助垂球法、牽制垂線或偏心經緯儀法等進行。5、對于天井探礦時引用的導線點,因時間較長,對指導采礦施工測量很難確定是否可靠的情況下,應從天井底部開始重新建立采場施工測量控制點。6、天井上的采場施工測量控制點,平面及高程控制的相對閉合差均為1/200,在測量中要經常與各已知點閉合達不到精度要求時,應進行系統的復測工作。第六十八條 給點:測量人員以導線點為基礎,嚴格按設計用紅鉛油標定出巷道中心及兩幫位置,并注明前進方向、坡度規格等。第六十九條 采場南北沿脈巷施工要求用經

34、緯儀給方向,中線用木樁吊線。第七十條 進路設計長度在1015米之內的中線可用紅鉛油標定到底板上。大于15米以上的應訂木樁吊線。第七十一條 進路在施工過程中,測量人員經常深入現場確保中心、腰線清楚直觀,并檢查是否按中心、腰線施工以及規格是否達到設計要求,發現問題及時指導,對嚴重偏離設計中心、腰線的地點及時向車間匯報并有權停止施工。第七十二條 指導采礦施工測量人員應建立采場施工圖,圖上要反映采準如分層聯巷、留井、充填井等位置以及進路施工進度情況,進行采礦驗收及損失貧化計算人員應建立采場損失、貧化計算圖。第四節 貫通工程測量第七十三條 凡是貫通工程,如果需要利用原有的測量成果,如原有礦區控制網點或井

35、下控制點時,則應充分收集原有控制網的測量資料,檢查精度是否可靠。如難于確定,則應復測或重新布設獨立的控制系統。第七十四條 貫通工程按實際貫通距離劃分時,水平貫通:1500米以上的為大型貫通;5001500米的為中型貫通;小于500米的為小型貫通。豎井貫通:100米以上的為大型貫通;小于100米為小型貫通。凡屬大、中型貫通測量,要做貫通測量設計書(或貫通測量誤差預計),上報地測處審批。未經地測處審批的一律不準給點施工。第七十五條 各種類型的貫通結束后,應立即進行閉合差的聯測,并寫出技術報告(或總結)報地測處。第七十六條 貫通工程的全部施測工作。必須由專人負責。按設計要求和工程進度編制的計劃進行。

36、施測前要對各種儀器和工具進行檢查校正。各項工序必須進行復測與檢查。實測精度要及時評定,若低于設計要求,必須再次測量。第七十七條 凡是貫通工程必須及時填繪貫通工程平、縱、剖面圖,掌握工程進度和質量(著重在幾何關系和規格方面)情況。第七十八條 為貫通工程所敷設的經緯儀導線應在相向工作面相距50100米時完成最后一次復測工作,并調整好貫通方向和坡度。第七十九條 貫通工程的警戒距離,視地質及施工條件而定,一般不應小于10至20米,當接近警戒距離時,測量人員應以書面形式通知施工單位和安全部門,天井貫通工程在距上中段7米時,以書面形式通知有關單位,并將貫通位置標定到現場。第五章 井下其他工程測量第一節 基

37、本要求第八十條 井下其它工程測量包括假底、砌碹、噴漿、清巷、擴幫、充填、木支護、錨桿等零星工程。第八十一條 井下其它工程在設計和編制月份生產作業計劃時要同時編制。因工作需要臨時安排的,職能處室在安排施工的同時要以書面形式向計劃處、地測處報工程地點,大約工程量。第八十二條 測量人員以第八十條為依據,做好工程施工的測量工作。掌握現場情況,做好驗收準備。第二節 假底施工、砌碹、噴漿工程測量第八十三條 假底施工。施工前測量人員按設計標高用紅鉛油標定出假底上面位置,鉛油線應高出設計標高5cm做為施工及驗收的依據,鉛油應兩幫標定。第八十四條 砌碹施工。施工前測量人員應對毛斷面規格進行驗收,達不到設計斷面不

38、能砌碹。砌碹前測量人員按設計標定出砌碹地段的中心及腰線,必要時還應標定出拱基線。第八十五條 噴漿施工。施工前測量人員按設計及計劃用紅鉛油標出噴漿地段的起點和終點。第八十六條 對上述工程施工過程中測量人員應經常深入現場檢查施工者是否按測量人員標定的中心,腰線和其它設計要求施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第三節 充填、清巷、擴幫、木支護施工測量第八十七條 充填施工測量,充填前測量人員應準確提供充填體的面積、體積。測圖時應準確測定充填體隔墻位置,并進行填圖,作為提供充填量的依據。對沒有現場標定隔墻位置的地點,不予提供充填量。當充填體內可能有空區、塌方等影響充填量時,在提供充填量時應做簡要說明。第八十八條 清

39、巷施工前,測量人員依據計劃到現場對清巷起點位置進行測量記錄,對工程量要進行測量。并掌握清巷的量運往何處。第八十九條 擴幫一般屬于掘進工程設計,可參考掘進工程施工測量。對于局部臨時確定的擴幫,必須有補充設計和計劃,測量人員必須現場標定并測圖填圖。第九十條 木支護施工前,測量人員實際測量支護地段的巷道規格。對于塌方區,還應測量(或估測)塌方區的體積等,做為驗收的依據。第六章 貧化率和損失率的計算第一節 基本要求第九十一條 貧化率和損失率是反映礦山生產管理水平和企業經濟效益的重要標志,是企業生產的重要質量指標,因此,測量專業必須實事求是的計算損失率和貧化率指標。第九十二條 地質礦體二次圈定結果,是貧

40、化率和損失率計算的重要依據。測量人員必須嚴格按此計算各有關參數。未進行礦體圈定的采場不得進行損失、貧化的計算。第九十三條 測量人員必須重視現場實測工作,嚴格按本細則規定的方法進行測量。同時研究采用新技術,新方法測準、測全個別不宜取得的損貧參數,使損貧指標更加接近實際。第九十四條 測量人員努力配合地質、采礦等專業人員采取各種措施降低損失貧化。及時提供各項損失貧化數據,為采礦提供設計依據。第二節 貧化的損失的分類第九十五條 貧化分類1、可避免的貧化:礦石在開采過程中,由于把設計回采范圍以外的圍巖(廢石或級外礦石)采下來混入礦石內所造成的貧化,叫做可避免的貧化。主要包括:(1)尾沙貧化:指進路一幫或

41、兩幫和底板在采礦中混入礦石中的尾沙。(2)超設計貧化,指進路偏離設計或超過設計位置多采圍巖而造成的貧化。2、不可避免的貧化:是指礦石開采時,在設計所規定的礦體中,有薄的巖石夾層或低品位的礦石,一同采出而不可避免者;或者開薄礦脈時,為了保證采礦場有足夠的寬度,以便進行采礦工作,或者回采緩傾斜礦體為了將三角礦多回收,而把靠近礦體的一部分圍巖采下來,由于采下這部分圍巖所造成的貧化,均叫做不可避免的貧化。主要包括:(1)夾石貧化:指在礦體內巖石夾層或連續三個(3米)不夠工業品位的樣品而圈出的夾石;(2)三角貧化:指回收緩傾斜礦體時,為了多回收三角礦而采下的圍巖。第九十六條 損失分類1、開采損失:開采損

42、失是礦山開采過程中,與采礦方法、開采條件和采礦作業質量有關的損失,屬于此類的損失有:(1)采下損失:、底板損失:遺留在底板充填物中的損失;或上層底板未采至下層頂板而造成的損失。前者可通過挖槽取樣法計算。后者可通過測量上下分層圖整圖取得。、遺留在采礦場中(溜井、漏斗等)永久不能放出的損失。(2)未采下損失:、塌方損失:指在回采過程中因頂板或兩幫塌方不能正常回采而造成的損失。、安全損失:在回采過程中因安全原因現場確定保留的安全礦柱。、礦柱損失:在采礦設計時保留的安全礦柱。、三角損失:回采緩傾斜礦體,因采礦技術狀況不能全部將三角礦回采,而造成的損失。2、非開采損失非開采損失是指與采礦方法和采礦作業質

43、量無關的,由于受地質和水文地質等自然條件的影響,在現有地質條件下無法開采所造成的損失,屬于此類損失的有:、在斷層及折皺等地質構造內,由于礦體受到破壞,在現有技術條件下,無法開采或不能全部采出的損失。、由于地下水的大量涌出,致使個別礦體或采礦場不能開采而造成的損失。、永久礦柱的損失:為了保護井筒、地面建筑物,所留下的保安礦柱,將來永久不能回采的損失。第九十七條 根據損失貧化的分類,各種損失貧化的性質有所區別,因此在進行損失貧化考核時應區別對待。測量人員應分別統計計算各種損失、貧化指標,經常進行分析,及時反映出損失、貧化的實際狀況,為提高采礦技術水平,提供基礎數據。第三節 貧化率和損失率的計算方法

44、第九十八條 貧化率的計算:1、在采礦回采過程中,凡測量地質人員可以在采場內進行工作時,應用采場測量和地質編錄的直接作圖法(簡稱直接法)進行計算。 rg¾¾¾¾ ×100 qr式中:g ¾¾ 采場一次礦石貧化率() q ¾¾ 采場采下礦石量 r ¾¾ 采場采下廢石量,包括尾砂混入量、夾石量、三角貧化量、超設計采下廢石量等。2、開采薄礦體時,可采用下列公式: (li)w2g¾¾¾¾¾¾¾¾¾¾

45、; ×100 iw1(li)w2式中:l ¾¾ 采場實際采幅(米) i ¾¾ 采場礦脈(體)平均寬度(米) w1 ¾¾ 采場礦石體重(噸/米3) w2¾¾ 采場圍巖體重(噸/米3)3、對不能實測的采場,如中深孔落礦、淺孔落礦等,可采用間接方法計算: g ×100 當圍巖不含品位時: g×100 式中:c ¾¾ 采場出礦品位(克/噸) c1 ¾¾ 采場地質品位(克/噸) c2 ¾¾ 采場圍巖品位(克/噸)第九十九條 損失率的計算

46、d1、p¾¾ ×100q式中: p ¾¾ 采場損失率 q ¾¾ 采場地質礦量 d ¾¾ 采場損失礦量,包括三角損失量、礦柱損失量、底板損失量、塌方損失量、安全損失量。2、當不能進入采場實測時,采用間接法計算:p間 ×100式中:p間 ¾¾ 采場金屬損失率(%) t ¾¾ 采場出礦總量(噸) q ¾¾ 采場地質礦量(噸) c ¾¾ 采場地質礦品位(克/噸) c1 ¾¾ 采場出礦品位(克/噸) c2

47、¾¾ 采場圍巖品位(克/噸)當圍巖無品位時:×c1p間1¾¾¾¾×100×式中符號意義同上式。第一百條 大帳法計算礦山總貧化率、總損失率方法:1、總貧化率 åc1 åc2g總¾¾¾¾¾¾¾ ×100 åc1式中:g總 ¾¾ 礦山總貧化率 åc1 ¾¾ 總計采下礦石量的平均品位(克/噸) åc2 ¾¾¾ 礦山選

48、廠總處理量的平均品位(克/噸)2、礦石總損失率計算 åq1 åq2åq3p總 ¾¾¾¾¾¾¾¾¾ ×100 åq1式中:p總 ¾¾ 礦山總損失率() åq1¾¾ 礦山總計動用的地質儲量 åq2¾¾ 礦山選礦廠總處理礦石量 åq3¾¾ 現有存窿礦石量3、金屬總損失率計算 åp1 åp2åp3p金 ¾¾

49、¾¾¾¾¾¾¾ ×100 åp1式中:p金 ¾¾ 礦山金屬總損失率() åp1¾¾ 礦山總動用的地質儲量的金屬量(kg) åp2¾¾ 礦山選礦廠總處理量所含金屬量(kg) åp3¾¾ 現有存窿礦石量所含金屬量(kg)注:1、選廠總處理礦石量指減去貧化混入的圍巖量,即: åq2 åq2 åq2×g總2、選廠總處理量所含金屬量。即: åp2 å

50、;q2×åc2 符號意義同上。第四節 計算原始數據的確定方法第一百零一條 面積測定。測定面積可采用幾何圖形法、求積儀法、透明方格紙法等,面積測定要三次,每次測得值相互不得超過3,電子求積儀不得超過1%。第一百零二條 采掘進路平均采高計算必須加密實測高程點,采高取各點的平均值。在極不安全情況下,如果僅沿測線方向測采高,則平均采高按如下公式計算:1#脈采場 h平=h均x(0.92-0.95)當頂板較平整時最大取0.95當頂板有冒落現象拱頂較大時最小取0.923#脈采場 h平=h均x(0.87-0.93)當頂板較平整時最大取0.93當頂板有冒落現象拱頂較大時最小取0.87第一百零

51、三條 采場損失量的確定:1、三角損失量的確定:三角損失包括上盤三角損失及下三角損失。此量的計算必須依據平面、剖面進行計算,剖面或剖面無地質界線者,視為計算不合格。2、礦柱損失、塌方損失、安全損失:實測圖中應注明損失類別,礦柱損失包括進路與進路之間損失的間柱,計算時應依據斷面圖將間柱底角和頂角計算出來。3、底板損失。底板損失要求以實測剖面圖為依據,結合分層套圖計算,在剖面圖中應標明損失情況,無剖面圖者視為不合格。由于碎礦及其礦石粉沫混入底板尾砂中,造成礦石損失量難于用上述套圖法確定。測量人員應配合采礦、地質專業人員采用挖槽取樣等獲得經驗數據,將此二次底板損失反映出來。第一百零四條 采場貧化量的確

52、定:1、尾砂貧化量的確定:尾砂貧化包括進路兩幫和底板,兩幫的計算應依據平面和斷面計算,對于尾砂幫上部塌落斜面要在斷面圖上推估出來,底板尾沙貧化依據平面及剖面計算。要正確區分底板損失和貧化。無剖面圖者,視為計算不合格。2、夾石貧化量的確定:地質人員依據地質素描及取樣結果,按礦體圈定原則及時進行采場的二次圈定工作,在礦體內連續三個樣品低于1.5克/噸時應按夾石圈出,測量人員依圈定結果計算夾石貧化量。3、三角貧化量的確定:三角貧化包括上盤三角及下盤沿脈三角,計算時根據相應的剖面和平面進行計算,無地質邊界者,視為不合格。4、超設計貧化的確定:依據地質圈定的礦體邊界進行計算,無地質邊界者,視為不合格。第

53、五節 貧化和損失的計劃指標與計算資料的整理第一百零五條 礦山年度的或季度的貧化率和損失率的計劃指標,由上級根據年度開采區段的具體情況,結合礦山上一年度的實際完成指標確定。第一百零六條,對各車間的貧化率和損失率計劃指標由礦部根據上級所確定的指標,結合各開采地點及上一年或季度的實際完成情況,分別確定。第一百零七條 礦山測量人員僅對損失率和貧化率實際計算指標的真實性、是否反映實際狀況負責。損失率和貧化率指標大小,不宜做為損失率和貧化率計算人員的考核內容。第一百零八條 為了及時和正確地計算貧化和損失,對原始測定數據,必須隨時進行統計與整理,并妥善加以保存,有關原始表格形式,一律按地測處下發的表格執行。

54、第一百零九條 損失貧化圖件包括:損失貧化分層平面圖、損失貧化分條剖面圖。損失貧化分層平面圖中主要內容必須有:上下盤三角剖面圖;特殊部位的斷面圖,如尾沙上部塌落較大時,應做相應的斷面圖;驗收條數、日期;假底厚度、面積、范圍;損失貧化量的面積、高度、空區情況、充填隔墻位置,充填物性質(高水、全尾、膠結);地質邊界,夾石范圍;塌方區符號;各條損失貧化計算表格及時填寫;礦柱、間柱位等各項內容齊全,圖面清潔美觀。損失貧化分條剖面圖:僅做本層底板輪廓線和下層頂板線,反映出兩線之間損失貧化狀況。第一百一十條 分層采場結束后,在10天之內匯總整個分層損失率總貧化率數據,交地測處審查驗收。各組保留上下相鄰兩分層

55、采場損失貧化圖,其它分層平面圖一律存檔保存。第七章 采掘工程驗收測量第一節 基本要求第一百一十一條 礦山測量工作是礦山企業中重要的一部分,除供給設計和計劃部門測量資料外,尚需進行各種采掘作業的檢查與驗收等工作。它是在生產過程中經常性的工作,礦山測量驗收數值是礦山采掘工程量統計和成本核算的唯一依據。驗收工作是指導與檢查、保證安全生產正規作業的主要手段之一,因此驗收工作除計算產量,還應做好如下工作 。1、確定采掘工程實際完成量。2、確定回采工作面所進展的位置。3、為詳細編制礦山測量圖,計算有用礦物貧化損失以及說明礦藏量及地質構造等所需資料。4、通過實測工程與設計對比及工程施工質量評價,研究制定合理的采掘工程施工測設程序。第一百一十二條 測量人員必須嚴把采掘工程驗收關,通過嚴格把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