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寶寶觀察日記_第1頁
蠶寶寶觀察日記_第2頁
蠶寶寶觀察日記_第3頁
蠶寶寶觀察日記_第4頁
蠶寶寶觀察日記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蠶的一生1 .卵:剛產下的卵為淡黃色,呈扁平橢圓形,厚度約 0.5-0.6mm,直彳影勺1-1.2mm,卵的顏 色會逐漸變深,若未受精的卵則不會變色。2 蟻蠶 (一齡蠶) : 蠶卵 剛孵化出來身上有毛,呈黑色,稱蟻蠶或毛蠶,約 3mm ,第二天 之后體色逐漸轉白約經四天蛻皮成為二齡蠶。3 二至五齡蠶:蟻蠶蛻皮后,成為二齡蠶,體色轉為白色,以后每蛻皮一次就增加一齡,在幼蟲連蛻四次后進入五齡蠶,每蛻一次皮身體的成長就加大些許,尤其四、五齡時期 的成長更明顯。4 蠶蛹: 蠶進入五齡之后,約七天開始吐絲結繭 ,約 2-3 日內蠶會在繭中再蛻一次,然后化為蠶蛹,身體變短,變胖,呈茶褐色,約經過十日蠶蛾便

2、可羽化。5 蠶蛾:蠶蛾是家蠶的成蟲,身體由頭、胸、腹三部分組成,頭部有一對觸角,胸部有一對翅膀,但由于發育不全,無法飛行。6 月 23 日 星期四 第二天觀察蠶卵: 蠶卵是圓的, 蠶卵上面有小坑兒, 紙上黃色的是蠶蛾繁殖后代時留下的體液。蠶卵有黑的也有白的。黑色里面有東西,白色的空了。7 月 24 日 星期五 第三天小蠶出生了 : 小蠶努力把頭從蠶卵里鉆出來,接下來好像輕松些,不過也要經過一段時間,把蜷縮的身體慢慢從卵殼里扭出來, 最精彩的時刻就是蠶尾出殼。 只見小蠶使勁向外掙著身子,尾巴好像黏在殼里很牢,于是聰明的小蠶就把頭轉回來, 轉呀轉, 柔軟的身體整整轉了180 度,靠身體的彎曲彈性把

3、尾巴從殼里拔出來。我趕緊把他們送入盒子里,唯恐把它們餓壞了。8 月 25 日 星期六第四天換桑葉: 早上發現那些桑葉焉了,我趕緊給它們換新葉子。幾只小黑蠶正緩緩蠕動,我趕緊把它們放進桑葉里, 小蠶生下來就要吃的, 千萬不能讓它們餓壞了。 小蠶大多是在早上出生的。我把葉子上的小蠶輕輕用毛筆掃下來放到蠶盒的新葉子上。9 月 26 日 風 第五天這幾天溫度低了, 我一直擔心小蠶的安危。 怎么看小蠶都沒長的樣子, 只有換完葉子的時候才喜歡活動,其余都安靜地趴著,好像睡著的樣子。不知道小蠶除了蛻皮的時候要睡眠外,平時要不要睡覺呢?我查了查資料,原來小蠶在溫度低的情況下會生長緩慢甚至停止生長。10 月 2

4、7 日 大風降溫第六天討教如何提高小蠶成活率: 今天我到學校找陳彤, 向他請教為什么他的蠶成活率這么高。 他 告訴我:我在盒子底上鋪上一層桑葉,鋪的嚴嚴實實的,小蠶放中間,上面再鋪上桑葉,這樣小蠶就不會被干死了。11 月 28 日 星期二 第七天天還是很冷,小蠶們很少活動。熟悉了這些小蠶,在窗前,偶爾能看到它們緩慢活動,那尾巴是它們的支點, 小蠶用尾巴扒住葉子, 把上身抬起來左顧右盼的, 那時在明亮的光線下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它胸部有3 對足, 腹部有 5 對。 小蠶的頭胸腹部細看起來還是很清晰的。 頭部黑亮亮的,胸部短,比腹部要粗些,而且已經開始變白。腹部細長顏色較黑。3 月 29 日 星期三

5、第八天觀察小蠶爬行: 小蠶爬行的時候總喜歡先用尾巴扒住葉子, 然后頭部向前把身體伸長, 變細,再把尾巴抬起身體前縮, 像一個大波浪翻到前面。 看來, 對于小蠶的各種行動,他的尾巴是他最主要的幫手和支點。4 月 1 日 星期六第十天昨天小蠶死了十幾條,都怪我。 看上面的葉子一直很新鮮,結果我就沒給換,沒想到一下子死了這么多, 特傷心。 后來當我翻開里面才發現里面的葉子發黃變壞了。 個別小蠶的肚子死死地黏在葉子上,不知道怎么回事。4 月 2 日 星期日 第 11 天期盼溫度快點上來,這樣蠶寶寶就能吃上桑葉了,現在都是用榆樹葉子、萵筍葉子代替的。4 月 3 日 星期一第 12 天今天天氣緩和多了,蠶

6、寶寶馬上就會快速生長起來了。4 月 13 日 星期五小蠶身體發生了變化: 這兩天發現, 喂榆樹葉的小吃特別喜歡吃, 小蠶的身體顏色也發生了變化,全身灰黃色,身體胖胖的,短些,而吃菠菜葉的小蠶身體黑黑的,細長的。那些榆樹葉上出現了很多小蠶吃的大洞,而以前菠菜葉上不仔細找很難發現吃過的痕跡。4 月 25 日 星期二小蠶寶寶生長了, 個頭變大了, 而且總喜歡爬到葉子底下背面去吃, 翻開葉子總能看到幾只小蠶趴在背面上呢。想起以前的小蠶有多少是因為不喜歡吃菠菜葉餓死了呀!4 月 27 日 星期四昨天,兩個孩子送了我一袋桑葉,趕緊回家給小蠶吃。發現好幾條蠶寶寶已經身體變淺了,胸部以上全變白了, 胖乎乎的,

7、 但是不像以前那么慵懶, 把他們放在一片大葉子上,身體不斷活動著,嘴巴一口咬住桑葉怎么也舍不得撒開,要費好大勁才能把它從葉子上拂下來。4 月 29 日 星期六蠶頭部頸部已經白的很了,像白墻一樣白。身體的下半部也已經變得淺多了,身體胖胖的,尤其是頭部,又大又白, 吃起桑葉脖子一動一動的,有時還變換方向。 桑葉上到處都是細小的蠶糞。蠶喜歡扎在一起吃桑葉。5月 1 日星期一早一點稍大的蠶身體已經有1.4 厘米長了,體節粗壯了,小爪子也粗了、清晰多了,真是一天一個樣。小盒子里的小蠶最大的不過才5 天,到今天也已經身體全部變白(腹部略黃) ,就連它的胸部3 節,腹部 5 節都能數的出來了,長度有0.8厘

8、米,動作相對比較靈敏。幾天還有一個意外發現:幾條蠶的尾巴上長了白色的非常小的像刺一樣的小點點。5 月 2 日 星期二今天覺得很奇怪,那些大個的小蠶,有的身體不再變白,而是出現了些黑色,連頭也黑了,(仔細觀察, 其實不是變黑了, 而是身體里全部是通透的綠色葉子, 在那身體節間不伸展的時候,一收縮感覺就像顏色變黑了,而身體爬行伸展開的時候就能看的清楚了。 )而且,頭部和身體不再像以前那樣通明透亮,而是出現了好多皺坑。5 月 8 日 星期一共蛻皮 4 次成為五齡幼蟲(一齡: 1213 天;二齡:距第一次蛻皮7 天左右三齡:距第二次蛻皮7 天左右四齡:五齡: ) :分到小盒子里的最大的小蠶正在經歷第一

9、次蛻皮, 大概為 1213 天左右, 而大盒子里的大蠶已經是二齡蠶了。蠶蛻皮時懶洋洋的不動了, 一直挺胸抬頭, 保持一個姿勢,碰他幾次都不肯改變。5 月 12 日 星期五這幾天每天早晨都要下幾滴雨, 天陰陰的,冷得很, 小蠶寶寶也明顯安靜了好多,葉子也吃的少了。 早晨的時候那幾條二齡蠶還昂著頭, 中午回來就只剩下兩條沒蛻皮了。 皮膚黃黃的,銹銹的,沒精神,尾巴部位好像有一簇黃色的毛, 但是尾巴更像吸盤, 非常有力量的附著一張小網吸在桑葉上。 而且,好像蠶越大蛻皮越快了,而且蛻下來的皮都是黃色的大皮, 很明顯, 不會像第一次蛻皮那樣不被注意了。 蠶總是靠尾巴吸盤和網的力量把頭部頸部的皮先蛻下來,

10、慢慢拉到尾部。新蛻皮的蠶皮膚白白凈凈的,光溜溜的,透著亮,一爬身子就拉的老長。5 月 15 日 星期一今天發現 沒蛻皮的睡覺的蠶 身體都白白胖胖的, 光亮而飽滿, 睡到后來皮膚就變黃了, 輕輕一碰,搖搖再睡。而蛻過皮的蠶 就比較難看了,身體褶皺特別多,也比蛻皮前瘦了,可能它睡覺和蛻皮的過程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把。 蛻過皮的蠶就又開始不停的吃了。 蠶不光個子大了,拉的大便顆粒也在長大呢!黑色的小長方粒粒。還發現:給蠶寶寶換葉子的時候發現,不光蠶的尾巴有 吸盤, 其實它的每只小腳都是吸盤,不管碰到哪,都會黏住, 這些小腳不光能爬, 還具有保護作用。蠶的 嘴巴 原來和我們人的嘴巴一樣, 是上下大顎的

11、, 上下一起動, 而不是我以前想象的像螞蚱一樣橫著兩個大牙一起夾葉子。 這樣的結構可能更利于切割桑葉把。嘴巴靈活的很,有些尖,有時它伸直脖子有時能把嘴巴神的老高, 啃著就吃, 有時用胸部3 對足抱著幫助吃。 蠶兩側的對對黑色小圈點是蠶的 氣孔 。 蠶背部總是一收一縮的, 每個節的背部正中間都有一條青色的印, 隨著呼吸若隱若現,中間好像還充盈著空氣,看來,蠶果然是用腹部呼吸的,和螞蚱類昆蟲一樣。5 月 18 星期四吐絲結繭: 早晨換桑葉時, 發現大蠶皮膚又變黃了, 木木的。 距離第三次蛻皮才剛剛 3 天呀!原來蠶快做繭了, 它蛻皮時間就會越來越短。 輕輕掀開葉子看到小蠶轉來轉去的在吐絲, 一會頭

12、在上,一會轉到下面,里面的繭漸漸變成黃色。我把一條剛開始吐絲的蠶寶寶放到一個圓形的大紙盒里, 結果, 它轉來轉去一個多小時都沒開始吐絲。 把它放到一個有4 個角的方盒子里, 進去剛好碰到一個角落, 它馬上就開始吐起來。 它在兩個角落中間的平面上先吐了很多絲, 然后斜拉出一根斜絲, 從平面斜到壁上與壁成為一個穩固的三角形,從后向前拉這樣它就能把胸部足放絲上借助絲的力量拉絲了,而不是像前面那樣一直把頭仰的高高的靠后足的支撐費力的吐絲拉絲了。 如果仔細聽, 我們還能聽見有“嘣嘣”的聲音。這樣一個斜面拉出來,它回過頭把尾巴搭在絲上,拉出幾條同方向的更斜更向遠處的長絲,然后橫到紙板平面上平拉、 斜拉、再

13、平拉。 它時不時把頭抬得高高的, 在空中晃動幾下再低頭拉, 沒幾下又回頭, 頭轉個方位爬下來向前橫8 字形向前探索,再回頭鉆進絲里,又爬上斜面,先揚起脖子用嘴感受尋找,晃來晃去又繞了個圈。到第二天早晨, 它的外網支架早已搭建成功, 它在網架角落里已經把黃色的橢圓形外繭搭建成型,而且身體蜷在里面成S 形,不停的吐著繞著,一點一點,一部分一部分,時不時轉到另一個方位角度, 保證對繭子均勻加厚,成為一個細密的網,直到后來把自己完全包裹在里面,這個過程一般需要二十幾個小時甚至更長, 因為繭子的厚度完全不透光, 我們真的不知道它到底什么時候完工,然后它就可以安靜的等待生命的蛻變了。5 月 20 日 星期

14、六做繭的蠶在那天夜里就把蠶繭做完整了, 按一按, 發現里面的蠶寶寶還在動, 不過外面的繭很硬。 有些繭是黃色的有些繭是白色的。 還有一個繭里竟然有兩條蠶, 在一起吐絲,一起搭建房子。5 月 29 日 星期一今天,我把繭帶到學校,一個老師問我蠶繭變蛹了沒,我拿起第一個繭子,搖給他聽,聽到里面的搖動的動靜,他說:一定變了。我也這么覺得,可是舍不得剪開!不過,張老師又拿起兩個蠶繭捏了捏, 給我提出意見: 你的繭子不硬, 一捏就癟進去了, 說明你的蠶吐的絲少。我擔心起來“會不會影響小蠶的生命?” “不會的,一樣能出來。但是說明你的大蠶到后來吃的葉子不足, 夜里也應該起來給它們加葉子讓它們吃的越足, 吐

15、的絲越多, 就能結出硬硬的繭子來了。”又長見識了!5 月 31 日 星期三蛹化成蛾:(第一只蛾子在結繭后的第13 天破繭而出)今天發現大盒子里出現了一只蛾子。 原來第一只蠶繭里的蠶沒死! 一只略帶黃色翅上有花紋的蛾子! 一只有著一對羽毛般美麗觸角的個頭不大的蛾子!有著絨毛般鱗片的蛾子!我把蛾子放到紙上,就撲扇著翅膀到處爬了,它不會飛,它的生命就在于繁殖后代。拿起蠶繭,空空的,輕輕的,搖一搖,還有嘩啦聲,從孔里往里看,黑紅色,里面還有蛹殼!原來,蛾子爬出來了,殼留在了里面。蛾子撲扇一會又呆會兒,忽然尾巴一翹,從屁股部位連著噴出一串液體, 又一串忽然想起開始拿來的蠶子紙上一片片的痕跡,這才明白,其

16、實不是雌蛾產卵的血,而是雄蛾繁殖后代的體液。昨天我剪開一個雙蠶繭, 一只只剩下皮了,一只還穩穩地躺在那里,一動不動,皮膚也軟軟的,頭部好像有個圍脖,像極了蠶蛾的翅膀,這樣不能動的我們猜很快就要變蛾子了。今天中午到家發現那剪開的繭子里的蠶蛾皮已經裂開了,看不到頭(在一頭) ,雖然有這么大的空間透光, 它還是按自己想法用嘴巴溶液來融化蠶繭的一頭, 再慢慢鉆出來, 看來不會找光。 它從吐液到鉆出來速度比較快,不過幾分鐘。剛出來的蛾子身體軟軟的,翅膀還貼在身上,要過好一會才能硬起來可以撲扇。6 月 3 日 星期六產卵: 早晨 7 點半不到,發現兩只蠶蛾出生了,是母的,肚子很大。而先出生的公蛾正從別的格子里拼命向母蛾那里爬,被一張網擋住了,過不去,拼命撲翅膀,我把它拿起來了。一放到紙上, 兩只蛾子就開始交配, 它們對彼此的感知非常靈敏, 能馬上在最短的時間內迅速找到對方,而且幾乎沒走彎路雄蛾就撲著翅膀爬過去了。雌蛾相比雄蛾就比較安靜, 如果不碰它它就能一直不動,肚子大大的胖胖的,顯得比較臃腫。到上午10:45公蛾與第一只母蛾交配完畢,又馬上爬去與第二只開始交配,雄的碰碰雌的,雌的也馬上向雄的靠近,這次的交配時間更長。到晚上18:3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