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物理學題庫第一版20140609_第1頁
大氣物理學題庫第一版20140609_第2頁
大氣物理學題庫第一版20140609_第3頁
大氣物理學題庫第一版20140609_第4頁
大氣物理學題庫第一版20140609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大氣物理學題庫一、 選擇題1. 下列各項中屬于大氣常定成分的是( )。A、水汽(H2O)B、氧氣(O2)C、氯氟烴(CFCs)D、臭氧(O3)2. 用絕對溫標表示的人體平均溫度大約為( )。A、-236 K B、0 K C、100 K D、310 K#由右圖回答3-6題3. 圖上字母標在對流層的是( );4. 圖上字母標在平流層頂的是( );5. 圖上字母標在平流層的是( );6. 圖上字母標在熱層的是( )。7. 有A、B兩氣柱,A氣柱的平均溫度比B氣柱的高,假設地面氣壓都一樣,則在同一高度z處,必有( )。A、 B、C、8. 通常長波輻射與短波輻射的分界線為( )。A、0.1m B、1m

2、C、4m D、10m 9. 如果地球表面沒有大氣層,則地面溫度會比現在( )。A、暖一些 B、冷一些 C、一樣 10. 一日的最低溫度通常出現在( )。A、日出前后 B、子夜 C、下午 D、傍晚11. 晴朗的天空為藍色的原因是( )。A、波長較短的輻射能比波長較長的更容易被散射 B、波長較長的輻射能比波長較短的更容易被散射 C、不同波長的輻射能散射是一樣的 D、除了藍色以外,其它顏色的光被大氣吸收了 12. 起始溫度相同的一飽和氣塊和一干氣塊,均被抬升1公里后溫度較高的是( )。A、飽和氣塊 B、干氣塊 C、溫度仍相同13. 地球大氣平流層(Stratosphere)里,含量最大的氣體成分是(

3、 )。A、臭氧(O3) B、氧氣(O2) C、氮氣(N2) D、二氧化碳(CO2)14. 在大氣中垂直向上,哪一個氣象要素是一直減小的?( ) A、溫度 B、水汽 C、氣壓 D、風15. 造成南極平流層臭氧洞的物質是:( ) A、二氧化硫 B、甲烷 C、一氧化碳 D、氟氯碳化物16. 某氣塊等壓降溫時,下列濕度參量中隨之增大的是 。A. 露點溫度 B. 相對濕度 C. 混合比17. 有關氣塊的敘述,正確的是 。A. 上升時,因膨脹而增溫 B. 上升時,因壓縮而降溫C. 下降時,因膨脹而降溫 D. 下降時,因壓縮而增溫18. 氣壓隨高度遞減率最大是在 。 A. 對流層 B. 平流層 C. 中層

4、D、熱層19. 下列哪一項出現時,通常表示空氣的相對濕度大? 。A. 干球溫度與濕球溫度的差很大 B. 干球溫度與濕球溫度的差很小C. 空氣中的混合比大 D. 空氣中的水汽壓大20. 飽和氣塊在絕熱上升過程中,敘述正確的是: 。A. 位溫保守 B. 水汽壓保守 C. 假相當位溫保守 D. 溫度保守由下列三圖所示的干、濕絕熱線和層結曲線回答89題: A B C21. 干氣塊抬升后溫度高于環境溫度的是圖 。22. 表示絕對不穩定的是圖 。23. 潔凈大氣中對紅外輻射吸收能力從強到弱的正確順序是 。A. 水汽、二氧化碳、臭氧B. 二氧化碳、臭氧、水汽C. 臭氧、水汽、二氧化碳D. 水汽、臭氧、二氧化

5、碳E. 二氧化碳、水汽、臭氧24. 在 過程中,所有的凝結物全部從氣塊中降落。A. 干絕熱 B. 假絕熱 C. 可逆的濕絕熱 D. 可逆25. 未飽和濕空氣干絕熱上升達到凝結高度以后,如果此飽和氣塊繼續上升,則 氣塊的溫度遞減率將 干絕熱遞減率gd。A. 大于 B. 等于 C. 小于 D. 無法判斷26. 逆溫層指的是溫度隨高度 的某層大氣。A. 降低 B. 升高 C. 不變D. 視具體情況而定27. 路邊孤立著一盞路燈,隨著你離開越來越遠,燈光漸暗,這可用 解釋。A. 維恩位移定律B. 輻射平衡原理C. 平方反比關系D. 斯蒂芬玻爾茲曼定律28. 具有初始溫度為27的干空氣微團,絕熱地從10

6、00百帕上升到500百帕,它的終止溫度為多少攝氏度:( )A、-25.9 B、-26.9 C、-27.9 D、-28.929. 大氣分層中,溫度隨高度遞減且水汽含量最大的是下列哪個: 。 A. 對流層 B. 平流層 C. 中層 D、熱層30. 等壓絕熱蒸發過程中所可能有過的最高溫度: 。A. 相當溫度 B. 濕球溫度 C. 假相當位溫 D. 位溫31. 當水汽飽和時,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 空氣溫度和露點溫度相同 B. 空氣溫度和濕球溫度相同C. 相對濕度是100% D. 溫度升高將會引起凝結現象32. 大氣之窗主要位于下列哪一個波 。A. 04 m B. 48 m C. 812 mD.

7、 1216 m 33. 兩塊氣團的相對濕度分別為36%和78%,其中含有較多水汽的是( )。A、相對濕度為36%的氣團;B、相對濕度為78%的氣團;C、條件不足,無法確定34. 大氣中的雜質雖然使空氣不夠潔凈,但如果沒有它們,則( )。A、天空就成為漆黑一片 B、自然界中就不會有飛云雨雪 C、地球上就會如月球上那樣白晝酷熱、夜間寒冷 D、會使我們看不見地球上的物體35. 地球發射的電磁輻射主要是( )。A、紅外輻射;B、可見光;C、紫外線;D、微波輻射;E、短波輻射36. 熱力學圖解中常用的T-lnP 圖上的干絕熱線是根據( )畫出的。A、濕絕熱方程B、泊松方程C、假絕熱方程37. 平均而言,

8、對流層中隨高度遞減的要素有( )。A、只有溫度;B、只有溫度和氣壓;C、只有溫度和密度;D、只有氣壓和密度;E、溫度、氣壓和密度38. 下圖為兩條普朗克(Planck)曲線,均表示黑體放射的輻射光譜,其中溫度較低的黑體是( )。39. 太陽發射的電磁輻射主要是( )。A、紅外輻射;B、可見光;C、紫外線;D、微波輻射;E、短波輻射40. 一不穩定的干空氣塊被抬升2公里后,其溫度( )。A、比抬升前降低約20°C;B、比抬升前升高約20°C;C、沒有變化;D、必須知道層結曲線才能確定41. 熱力學圖解中常用的T-lnP 圖上的濕絕熱線是根據( )畫出的。A、濕絕熱方程B、泊松

9、方程C、假絕熱方程42. 下列夜間條件中,有利于輻射霧形成的是( )。A、陰天-大風;B、陰天-微風;C、晴天-大風;D、晴天-微風43. 使未飽和氣塊達到飽和的方法為( )。A、氣塊做上升運動 B、氣塊做下降運動C、氣塊做旋轉運動 D、氣塊向外輻散44. 在標準大氣中,下面關于平流層的敘述正確的是:( )A、氣壓隨高度增高而遞增 B、溫度隨高度增高而遞增C、溫度隨高度增高而遞減 D、密度隨高度增高而遞增45. 太陽輻射通過大氣層到達地面,下列何者對太陽輻射的吸收量最大?( ) A、平流層大氣 B、對流層大氣 C、云層 D、地面46. 造成地球季節變化最主要的原因是:( )A、大氣垂直運動 B

10、、地球自轉 C、日地距離改變D、地球自轉軸與垂直于黃道面的主軸成23.5度的傾斜47. 造成溫室效應的氣體,主要為:( ) A、氧氣 B、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硫48. 下面哪一個不是云形成的條件?( )A、足夠的凝結 B、充足的水汽 C、足夠的水平風速 D、上升運動49. 地氣系統能量平衡過程中,按能量值從大到小排列,以下幾種“熱”的順序是 。A、輻射能、潛熱、感熱B、輻射能、感熱、潛熱C、潛熱、輻射能、感熱D、感熱、潛熱、輻射能E、感熱、輻射能、潛熱50. 有大氣層的地球表面溫度比沒有大氣層的地球表面溫度高,原因是大氣層 。A、吸收太陽輻射B、反射太陽輻射C、減緩地表熱能向空中

11、的傳導D、吸收并放出紅外輻射51. 如果某行星和地球接收同樣多的太陽輻射能,但該行星的行星反照率大于地球,那么該行星的平衡溫度將 地球的平衡溫度。A、高于B、低于C、等于52. 形成輻射逆溫最理想的大氣狀況是 。A、晴天、靜風、低濕、冬夜B、晴天、靜風、高濕、夏夜C、多云、靜風、高濕、冬夜D、多云、多風、高濕、夏夜E、晴天、多風、低濕、夏夜53. 隨著氣塊溫度下降,其實際水汽壓將 、飽和水汽壓將 。A、降低;降低B、降低;增高C、不變;降低 D、增高;增高E、增高;降低54. 有關風的描述,正確的是:( )A、風向指風的來向 B、風向總是從高氣壓指向低氣壓C、空間尺度越大的天氣系統的垂直速度越

12、大 D、風向是指風的去向55. 若欲測得本站氣壓,通常我們必須做 訂正。 A、溫度與時間 B、溫度與重力 C、溫度與高度 D、觀測員誤差與溫度56. 同一氣塊的位溫和假相當位溫se的關系是 。A、se > B、se = C、se < 57. 一個空氣微團的比濕保持不變,如果該空氣微團的氣壓發生變化,那么該微團的露點是否改變? 。A、改變 B、不改變 58. 午后雷陣雨發生時: A、低層干燥,高空潮濕 B、低層輻散運動,高空輻合運動C、低層加熱多,大氣不穩定 D、高層加熱多,大氣穩定59. 對流性不穩定的氣層必須同時滿足 。A、 B、 、 C、60. 現代地球大氣的主要成分是 。A、

13、H2、He和CO B、CO2、CH4、NH3和H2O C、N2和O261. 大氣靜力學方程也近似適用于 。A、靜止大氣B、一般運動大氣C、強對流運動大氣62. 一天中氣壓的最高值常出現于 。A、凌晨B、午后C、上午9-10時D、晚上9-10時63. 理想氣體的狀態方程是P = rRT,初始時氣壓為500hPa,在保持密度不變的情況下,將溫度降低為原來的1/2,此過程后氣壓為( )。A、125hPaB、250hPaC、500hPaD、 1000hPa64. 物體的溫度越 ,其放射的輻射波長越 ,由此可以解釋太陽輻射主要位于 波段。A、高、長、紅外B、高、短、可見光C、低、長、紅外D、低、短、可見

14、光65. 下圖中,一條曲線為地球表面接收太陽輻射的緯度分布,另一條代表地球放射輻射能的緯度分布,其中 表示地球表面接收太陽輻射的緯度分布。66. 冬至時北回歸線處中午的太陽天頂角約為 。A、23.5°B、43.0°C、47.0°D、66.5°67. 如果一個黑體吸收的輻射能小于其放射的輻射能,那么該黑體的溫度將 。A、上升B、下降C、保持不變68. 如果地球上面的云量減少,那么地氣系統的反照率將 。A、增加B、減小C、保持不變69. 下列各溫度層結中,最有可能降雪的是 。A、B、C、70. 干絕熱減溫率和濕絕熱減溫率的主要差異為: 。A、飽和空氣總是不穩

15、定 B、未飽和氣塊膨脹比飽和氣塊快C、濕空氣的重量比干空氣輕 D、飽和空氣上升時會有潛熱釋放71. 地球表面接收到的太陽輻射量主要決定于 。A、太陽高度角 B、日長 C、大氣中CO2的含量 D、A和B72. 對流凝結高度是指 。A、 氣塊的狀態曲線與過氣塊露點作的等qs線的交點對應的高度。B、 氣層的溫度層結曲線與過地面露點作的等qs線的交點對應的高度。C、 氣層的溫度層結曲線與氣快的狀態曲線交點對應的高度。73. 垂直減溫率的氣層一定是 。A、 B、 C、 (式中為空氣密度)74. 壓強溫度都相同時,下列不等式正確的是 。A、 B、 C、 D、(式中分別為干空氣,濕空氣,水汽的質量密度)75

16、. O3的含量主要集中在 。A、對流層 B、平流層 C、熱成層 D、中間層76. 在常溫常壓下,大氣中唯一能產生相變的氣體是 。A、氮氣 B、氧氣 C、水汽 D、二氧化碳77. 濕空氣塊干絕熱抬升過程中,保持不變的濕度參量是 。A、相對濕度 B、比濕 C、露點 D、水汽壓78. 內含液水的濕氣塊從山頂下降,它的溫度 。A、先按再按變化 B、先按再按變化 C、一直按變化 D、一直按變化79. 平流層中大氣溫度隨高度遞增是由于 的作用。A、CO2 B、水汽 C、O380. 設P為氣塊內壓強,Pe為外界壓強。準靜力平衡條件是指 。A、PPe B、PPe C、PPe81. 水物質相變所對應的“熱”是

17、。A、潛熱B、對流熱 C、感熱D、輻射能82. 判斷整層氣層靜力學穩定度時,上干下濕的氣層屬于(),下干上濕的氣層屬于()。A、對流性不穩定,對流性穩定 B、對流性穩定,對流性不穩定C、對流性不穩定,對流性不穩定 D、不能判斷83. 大氣對輻射的吸收具有選擇性,吸收長波輻射的主要氣體是 ,其次是 和 。A、 水汽、氧氣、氮氣 B、 臭氧、水汽、二氧化碳 C、 氧氣、水汽、臭氧 D、 水汽、二氧化碳、臭氧84. 在T-lnP圖中,氣塊溫度隨高度的變化曲線稱為 曲線,周圍大氣溫度隨高度的變化曲線稱為 ()曲線()。A、層結 狀態 B、狀態 層結 C、層結 層結85. 條件性不穩定是指大氣層結對 是

18、不穩定的,而對 是穩定的。A、飽和氣塊 未飽和氣塊 B、未飽和氣塊 飽和氣塊 C、飽和氣塊 飽和氣塊 D、未飽和氣塊 未飽和氣塊86. 用能量法判定氣層穩定度時,當上升氣塊的路徑曲線始終在層結曲線的右邊時,該氣層為 ;而當上升氣塊的路徑曲線始終在層結曲線的左邊時,該氣層為 。A、絕對不穩定型 絕對穩定型 B、絕對穩定型 絕對不穩定型 C、潛在不穩定型 絕對穩定型 D、潛在不穩定型 絕對不穩定型87. 各向同性時,輻射通亮密度E和輻射率L之間的關系為 。A、E= L B、無法確定 C、L= E88. 水汽主要集中在大氣中的 。A、平流層 B、熱層 C、中層 D、對流層89. 平流層大氣溫度隨高度

19、遞增是由于 的作用。A、CO2 B、H2O C、O3 90. 內含液態水的濕空氣塊從山頂下降,它的溫度 。 A、先按d 變化,再按s變化 B、先按s變化,再按d變化 C、一直按d 變化 D、一直按s變化91. 濕空氣在 的情況下, 至相對于純水平面達飽和時的溫度稱為露點溫度。A、水汽含量變化 等壓降溫 B、水汽含量不變 降溫 C、水汽含量不變 變壓降溫 D、水汽含量不變 等壓降溫92. 天氣報告中的風向270°為 。 A、東風 B、南風 C、西風 D、北風 93. 位溫是氣塊經過 過程氣壓變為 時,氣塊所具有的溫度。A、濕絕熱 海平面氣壓 B、濕絕熱 1000hPa C、干絕熱 海平

20、面氣壓 D、干絕熱 1000hPa 94. 大氣的吸收很弱,地表的溫度約300K,與這個溫度相對應的黑體輻射能量主要集中在10mm這一范圍,通過窗區,地面發出的長波輻射可順利地被發送到宇宙空間。A、5-6mm B、8-12mm C、0.1-4mm D、4-12mm95. 光學厚度是指沿輻射的傳輸路徑,單位截面上所有 物質產生的總削弱。A、吸收 B、散射 C、吸收和散射 96. 考慮地球表面和云的平均反照率、大氣的后向散射等作用,全球的行星反照率數值可取為 。A、0.1 B、0.3 C、0.7 D、0.897. 在大氣演變過程中,氧氣出現在( )階段A、原始大氣 B、次生大氣 C、現代大氣 98

21、. 氣溶膠是指大氣中懸浮的( )。A、雨雪 B、煙塵顆粒 C、固體、液體粒子99. 垂直方向上,大氣壓強隨高度升高而( )。 A 、升高 B、 降低 C、不變 100. ( )是指中心氣壓高于四周氣壓的閉合系統,當處于該系統控制時常代表天氣晴好。A 、高氣壓 B、 低氣壓 C、低壓槽 D、鞍形氣壓區101. 研究粒子散射時,如果粒子尺寸與波長近似相等,可用( )進行研究。A 、瑞利散射 B、 米散射 C、幾何散射102. 將氣象臺站觀測到的不同高度的溫度和壓強點匯在T-lnP 圖上,用折線連接,則該曲線是( )A 、層結曲線 B、 狀態曲線 C、溫度曲線103. O3主要集中在大氣中的( )中

22、,吸收( )輻射。A、平流層,紫外 B、平流層,紅外 C、對流層,紫外 D、對流層,紅外104. 未飽和濕空氣塊在絕熱上升過程中,敘述不正確的是( )。A、位溫守恒 B、比濕守恒 C、假相當位溫守恒 D、水汽壓守恒105. 絕熱上升的氣塊總是( )。A 壓縮,變暖 B 膨脹,變暖 C 壓縮,冷卻 D 膨脹,冷卻106. ( )屬于大氣二氧化碳的源。 A、陸地植物的光合作用 B、地表巖石的風化過程 C、海洋107. 下列空氣污染物中,( )一般被認為是一次污染物。 A、臭氧 B、光化學煙霧 C、二氧化硫 108. 如果我們向一個密閉堅硬盒子里增加水汽分子,但沒有使其達飽和,而溫度保持不變,那么下

23、列哪些物理量會增加。A、相對濕度 B、水汽壓 C、露點 D、以上所有物理量 E、以上物理量中沒有增加的。109. 向周圍環境釋放熱能的兩種熱力過程為( )和( )。A 凝華,升華 B 凝華,凝結 C 融化,升華 D 融化,凝結110. 若環境大氣減溫率為20 oC/km ,則大氣為( )A、絕對不穩定B、中性 C、條件性不穩定 D、絕對穩定111. 如果你把你的手掌面對太陽,它們會感覺暖和,其原因是熱量通過( )方式傳遞。A、輻射 B、對流 C、熱傳導112. 物體的溫度越( ),所發射輻射通量密度越( ),這可以解釋為什么太陽所發射輻射通量密度比地球的( )。 A、低,小,小 B、低,大,大

24、 C、高,小,小 D、高,大,大113. 若一個黑體的吸收輻射量比發射的少,則它的溫度將( )。A、上升 B、下降 C、不變 114. 大約100km以下的大氣是( )。 A 均勻混合,被稱為非均質層B 均勻混合,被稱為均質層C 沒有均勻混合,被稱為非均質層D 沒有均勻混合,被稱為均質層115. ( )高度處氣壓是最高的。 A、中層 B、地面 C、熱層頂部 D、平流層頂部 E、臭氧層116. 距離地球表面最遠的大氣層次為( ),那里的分子和原子可以逃逸到宇宙空間。A、平流層 B、中層 C、熱層 D、外頂 117. 一塊未飽和濕空氣在等壓降溫過程中下列哪種濕度參量的數值會升高?A、露點 B、相對

25、濕度 C、混合比 118. Stefan-Boltzmann 定律表明:對于一個黑體,( )。 A 所發射的最大輻射波長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B 所發射的最大輻射波長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C 其輻射出射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D 其輻射出射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小E 輻射通量密度隨著你和輻射源距離的增大而減小。119. 未飽和氣塊上升時,引起它的溫度變( ),溫度改變為每升高1000米( ) A 冷,10 B 冷,6 C 暖,10 D 暖,6120. 在等溫大氣中,氣壓隨高度的變化規律為()。A、線性遞減B、指數遞減 C、冪函數遞減 D、以上都不對121. 一個未飽和濕空氣塊在被絕熱抬升到飽和的過程中,比濕、位溫

26、、假相當位溫這三個參量的守恒性為()。A、只有比濕守恒 B、只有位溫守恒 C、只有假相當位溫守恒 D、比濕、位溫、假相當位溫都守恒122. 如果一個黑體吸收的輻射能大于其放射的輻射能,則該黑體的溫度將 。A、下降 B、上升 C、沒有變化123. 大氣壓強一定時,未飽和氣塊隨著溫度升高,其實際水汽壓將( )、飽和水汽壓將( )。A、降低;降低 B、不變;升高C、不變;降低 D、升高;升高124. 對實際物體而言,物體表面的真實溫度比物體有效溫度( )。A、高 B、低 C、相等 D、不確定125. 多元大氣是指( )。A、氣溫隨高度線性變化的大氣B、包含有多種成分的大氣C、包含有多種相態的大氣12

27、6. 黑體所發射輻射的極大輻射波長和其表面絕對溫度之間的關系為( )。A、反比關系 B、正比關系 C、不確定127. 在( )波段內大氣的吸收很弱,地表的溫度約300K,與這個溫度相對應的黑體輻射能量主要集中在10mm這一范圍,通過窗區,地面發出的長波輻射可順利地被發送到宇宙空間。A、5-6mm B、8-12mm C、0.1-4mm D、4-12mm128. 高積云出現的高度約在( )A、1公里 B、5公里 C、10公里 D、20公里129. 某地的氣溫垂直減溫率為4/km,則表示大氣( ) A、很不穩定 B、很穩定 C、有利于積云發展 D、濕度很大130. 云滴的典型半徑為( ) A、01m

28、 B、1m C、10m D、100m 131. 某地的氣溫垂直減溫率為14/km,則表示大氣( ) A、很不穩定 B、很穩定 C、有利于積云發展 D、濕度很大132. 當水汽相對于純水平面飽和時,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空氣溫度和露點溫度相同 B、空氣溫度和濕球溫度相同 C、相對濕度是100% D、溫度升高將會引起凝結現象133. 物體的溫度越( ),所發射輻射通量密度越( ),這可以解釋為什么太陽所發射輻射通量密度比地球的( )。 A、低,小,小 B、低,大,大 C、高,小,小 D、高,大,大134. 若一個黑體的吸收輻射量比發射的少,則它的溫度將( )。A、上升 B、下降 C、不變 1

29、35. 從多年平均的地球能量平衡圖中可知,下列( )系統的輻射收支平衡A、地面 B、大氣 C、地氣系統136. 按照尺度大小,大氣氣溶膠可分為以下哪幾類模態?A 積聚模態 B 核模態 C 巨核 D 粗模態137. 干絕熱減溫率為:A 0.98K/1000m B 9.8 K/1000m C 0.65K/1000m D 6.5K/1000m138. 地球大氣形成過程中,光和作用在下面哪個進化過程中開始出現?A 原始大氣 B 現代大氣 C 次生大氣 D 近代大氣139. 下圖中,干絕熱線左下方區域屬于以下哪個選項?A 絕對穩定B 絕對不穩定C 條件性穩定D 條件性不穩定140. 尺度參數=2r/,是

30、一個無量綱參數,根據的取值范圍,可對散射過程進行分類,以下哪個選項區域Rayleigh散射?A <<1 B 0.1<<50 C >50 D 0.1<<5141. 對太陽輻射的強散射作用,使得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能減少的是以下哪種效應?A 陽傘效應 B 焚風效應 C 溫室效應 D 核冬天效應142. 下列大氣成分中,不屬于可變氣體的是(_)。A)CO2B)O2C)H2OD)CH4143. 在對流層大氣的組成中,O3屬于(_)。A)主要成分和準定常成分B)次要成分和準定常成分C)次要成分和可變成分D)主要成分和和可變成分144. 溫度不變時,絕對濕度增大,則

31、(_)。A)相對濕度增大B)飽和水汽壓增大C)露點降低D)以上都是145. 隨高度增加,對流層大氣溫度變化趨勢與(_)溫度變化趨勢一致。A)平流層B)中間層C)熱層D)電離層146. 在晴朗、無風的夜晚,與溫度較低的地物表面貼近的空氣因(_)過程而降溫,當此緊貼地面的空氣溫度下降到(_)以下時形成露。A)對流;霜點B)對流;露點C)傳導;霜點D)傳導;露點147. 初始時氣壓為500 hPa的理想氣體,在保持密度不變的條件下,將溫度降低為原來的1/2,此過程后氣壓為(_)。A)125 hPaB)250 hPaC)500 hPaD)1000 hPa148. 圖中A、B表示兩個氣象站,其地面氣壓相

32、同,則經過一定時間后地面風將(_),并在(_)站上空出現上升氣流。A)從A吹向B;AB)從A吹向B;BC)從B吹向A;AD)從B吹向A;B149. 防止柑桔受到凍害的一種方法是向其枝條上噴灑( ),當其變為( )時將釋放出潛熱。A)冰渣;水汽B)冰渣;液水C)水滴;水汽D)水滴;冰150. 如果日地距離和太陽表面溫度都增大到目前的兩倍,則太陽常數將為目前的(_)倍。A)1/4B)1/2C)1D)2E)4F)8151. 對于地球大氣,8 m“窗區”附近的光學厚度( )和15m“吸收區”附近的光學厚度。A)小于B)等于C)大于152. 空氣上升(_)、(_),下沉則(_)、(_)。A)膨脹;升溫;

33、壓縮;冷卻B)膨脹;冷卻;壓縮;升溫C)壓縮;升溫;膨脹;冷卻D)壓縮;冷卻;膨脹;升溫153. 大氣邊界層在日出前后傾向于較(_)的狀態,近地面常伴隨有(_)現象出現,而午后則易轉變為(_)狀態。A)不穩定;逆濕;穩定B)不穩定;逆溫;穩定C)穩定;逆濕;不穩定D)穩定;逆溫;不穩定154. 通常情況下,在(_)圖上風的方向沿著等高線(或等壓線),而在(_)圖上風的方向與等高線(或等壓線)相交,指向(_)區。A)高空;地面;低壓B)高空;地面;高壓C)地面;高空;低壓D)地面;高空;高壓155. 泊松方程在T-lnp 圖上表示為(_)。A)干絕熱線B)濕絕熱線C)等飽和比濕線156. 下列氣

34、體成分中,能導致對流層臭氧形成的是(_)。A)二氧化硫B)甲烷C)二氧化氮D)氟氯化合物157. 在地球演化進程的次生大氣階段,CO2的濃度(_)其現在的濃度。A)遠小于B)等于C)遠大于158. 下列大氣成分中,只通過人類活動產生的是(_)。A)二氧化碳(CO2)B)甲烷(CH4)C)氯氟烴 (CFCs)D)臭氧(O3)159. (_)和二氧化碳是重要的溫室氣體,它們選擇性地吸收和發射(_)輻射。A)臭氧,紅外B)臭氧,短波C)水汽,紅外D)水汽,短波160. 某氣象站海撥高度為1500 m,觀測到本站氣壓為850 hPa,假設垂直氣壓梯度為1 hPa/(10 m),則該站此時的海平面氣壓為

35、(_)。A)500 hPaB)700 hPaC)1000 hPaD)1050 hPa161. 一定需要流體介質的能量傳遞方式是(_),可以不需要任何介質的能量傳遞方式是(_)。A)輻射;傳導B)輻射;對流C)對流;傳導D)對流;輻射162. 人體向外發射的輻射屬于(_)。A)紅外輻射B)無線電波C)羅斯貝波D)可見光163. 如果日地距離增大到目前的兩倍,則太陽常數將為目前的(_)倍。A)1/4B)1/2C)1D)2E)4F)8164. 單位水平面上接收的輻射強度隨天頂角增大而(_)。A)增大B)不變C)減小165. 大氣頂年平均(_)表現出很大的從赤道指向極地的梯度。A)入射太陽輻射B)地球

36、向外發射輻射C)凈輻射166. 干空氣塊從2 km高度被抬升到5公里高度的過程中發生了凝結現象,當其到達5公里高度時溫度下降(_)。A)30°CB)超過30°C C)小于30°C D)無變化 E)必須知道層結曲線才能確定167. 由于水體的比熱(_)于陸地,因此(_)半球的冬季平均氣溫高于(_)半球冬季平均氣溫。A)低,北,南B)低,南,北C)高,北,南D)高,南,北168. 要控制空氣污染,下面最可行的方法是(_)。A)多使用柴油B)以火力發電廠取代水力發電廠C)提高機械使用效率,使完全燃燒 D)關閉工廠,改為手工業169. 以下條件中,不利于高濃度污染物質在近

37、地層大氣中累積的是( )。A)近地面微風B)下沉逆溫強度很大C)緩行反氣旋D)混合層頂很高170. 在地球大氣演化進程的(_)階段,大氣中CO2濃度約為目前的10倍。A)原始大氣;B)次生大氣;C)現代大氣;D)自由大氣171. 下列大氣成分中,不屬于主要成分的是(_)。A)CO2;B)N2;C)H2;D)O2172. 下列大氣成分中,不屬于溫室氣體的是(_)。A)CO2;B)N2;C)H2O;D)CH4173. 地球大氣中的下列氣體成分,按平均停留時間(平均壽命)從長到短正確排列的是(_)。A)N2 > CO2 > O2 > H2O;B)H2O > CO2 >

38、O2 > N2;C)N2 > O2 > CO2 > H2O;D)O2 > N2 > CO2 > H2O174. 對于平的純水面,溫度為10oC時的飽和水汽壓(_)溫度為30oC時的飽和水汽壓;當溫度為-10oC時,平的純水面飽和水汽壓(_)平的純冰面飽和水汽壓。A)大于,大于;B)大于,小于;C)小于,大于;D)小于,小于175. 空氣( )的變化可通過以下兩種方式達到:1)改變空氣中的水汽含量;2)改變空氣的( )。A)相對濕度,溫度;B)相對濕度,實際水汽壓;C)混合比,溫度;D)混合比,實際水汽壓176. 氣象站X和Y處于同一海撥高度,分別與10

39、0 km外的氣壓差為8 hPa和12 hPa,則兩站相比,(_)站的風速較大,(_)站的氣壓梯度力較大。A)X,X;B)X,Y;C)Y,X;D)Y,Y177. 我國青藏高原平均海撥高度約4000多米,地面平均氣壓約(_)。A)500 hPa;B)600 hPa;C)700 hPa;D)1000 hPa178. 一個物體的絕對溫度增大到原來的10倍后,其發射的輻射能將增大到原來的( )倍。A)10;B)100;C)1000;D)10000179. 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能的多少主要決定于(_)。A)太陽入射到地面的角度;B)白天時間的長短;C)大氣中CO2的含量;D)A、B均是;E)A、B、C均是1

40、80. 在南京,輻射霧主要發生在(_)。A)春季;B)冬季;C)夏季;D)任何季節181. 未飽和空氣塊每上升1000 m,溫度將(_)。A)降低10oC;B)降低6oC;C)升高10oC;D)升高6oC182. 在不穩定大氣中,原本靜止的氣塊受外力作用而下降,當外力消失后,氣塊將(_)。A)繼續下降到地面;B)回復到原來高度;C)停止下降;D)以上都不是183. 在無風、晴朗、(_)的夜晚,地面(_)降溫、貼地氣層(_)降溫,因而形成逆溫層。A)潮濕,輻射,傳導;B)潮濕,傳導,對流;C)干燥,輻射,傳導;D)干燥,傳導,對流184. 地球反射率由大氣、云和地面對太陽輻射的反射組成,三部分反

41、射作用從大到小的正確順序是(_)。A)大氣>云>地面;B)大氣>地面>云;C)云>大氣>地面;D)云>地面>大氣;E)地面>大氣>云;F)地面>云>大氣185. 地面高壓中心的空氣(_),其上空的空氣輻合并不斷(_)。A)向內輻合,上升;B)向內輻合,下沉;C)向外輻散,上升;D)向外輻散,下沉186. 下列過程中,不會導致大氣中二氧化碳增加的是( )。A)燃料燃燒;B)光合作用 C)森林大開伐;D)火山噴發187. 煤和石油燃燒會釋放無色的( ),當大氣濕度足夠大時,它將有助于酸雨的產生。A)一氧化碳;B)氮氣;C)臭氧

42、;D)二氧化硫188. 光化學煙霧又被稱作( )煙霧。A)倫敦型;B)下沉型;C)混合層; D)海風型;E)洛杉磯型189. 南京冬季對流層頂最接近的高度是( )。A)5km;B)10km;C)15km;D)20km190. 天氣現象主要發生在( )。A)對流層;B)平流層;C)中層;D)熱層191. 對霧而言,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空氣達到飽和;B)凝結現象發生; C)氣溫降到露點;D)以上都是192. 暖濕空氣移經冷下墊面時,其溫度可能降低到露點,此時可形成( )。A)平流霧;B)蒸發霧;C)輻射霧;D)上坡霧193. ( )溫度是當氣壓和水汽含量不變時,空氣冷卻到( )時的溫度。A

43、)濕球,飽和;B)濕球,過飽和;C)露點,飽和;D)露點,過飽和194. 同溫度下,平的純( )表面飽和水汽壓大于平的純( )表面飽和水汽壓。A)冰,水;B)水,冰195. 電離層對( )是非常重要的。A)地球不至于變得更暖;B)地球不至于變得更冷;C)無線電通訊;D)地球磁場的維持196. 影響氣壓變化的因素有( )。A)空氣溫度;B)空氣濕度;C)空氣密度;D)以上都是197. 氣象上通過對本站氣壓進行( )訂正,得到該測站的海平面氣壓。南京的海平面氣壓總是( )本站氣壓。A)高度,大于;B)高度,小于;C)高度,條件不足D)溫度,大于;E)溫度,小于;F)溫度,條件不足198. 以下是關

44、于太陽常數的敘述,正確的是( )。A)在整個太陽系中為一常數;B)與物體和太陽之間距離的四次方成反比;C)由斯蒂芬玻爾茲曼定律決定;D)地球上界的太陽常數比火星上界的大199. 下面大氣能量平衡示意圖中,表示溫室效應的是( )項。A)+51;B)117;C)+96;D)+23;E)23200. 溫室氣體對( )吸收較強,而對( )基本不吸收,大氣中如果沒有溫室氣體,地面平均溫度將比現在( )。A)可見光,紅外輻射,高;B)可見光,紅外輻射,低;C)紅外輻射,可見光,高;D)紅外輻射,可見光,低201. 日最高氣溫不是出現在正午,而是在下午,其原因是( )。A)太陽正好直射;B)地面凈出射紅外輻

45、射正好等于地表吸收的太陽入射輻射;C)日落前地面已被太陽曬了一整天202. 下列不屬于地面溫度下降原因的是( )。A)地表發射紅外輻射;B)地表溫度高于貼地層氣溫時發生傳導過程;C)地表水份蒸發;D)地表吸收大氣逆輻射203. 霾和云阻礙( )輻射到達地面使得日最高氣溫降低,同時吸收( )輻射后再向地面發射使得日最低氣溫升高。A)短波,長波;B)長波,短波;C)長波,長波;D)短波,短波204. ( )對太陽輻射的反射是地球行星反照率中占比例最大的部分。A)海洋;B)陸地;C)云205. 輻射作為能量傳遞的方式之一,其重要性體現在( )。A)輻射能傳遞可以不需要介質;B)所有物體都發射輻射;C)對人類而言,可見光是輻射的一部分;D)以上都是206. 在相同條件下,當太陽照到下列幾種下墊面時,吸收太陽輻射最多的是( )。A)水面;B)黑色瀝青路面;C)綠草地;D)新雪207. 下列幾種下墊面中,對太陽輻射的反照率最大的是( )。A)水面;B)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