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松動技術_第1頁
關節松動技術_第2頁
關節松動技術_第3頁
關節松動技術_第4頁
關節松動技術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mobilization)關節松動術的定義關節松動術的定義l 通過徒手的被動運動,利用通過徒手的被動運動,利用較大的振幅、低速度的手法,使較大的振幅、低速度的手法,使活動受限的關節副運動恢復到正活動受限的關節副運動恢復到正常生理狀態,從而改善關節運動常生理狀態,從而改善關節運動障礙的治療方法。障礙的治療方法。 l關節松動技術關節松動技術(mobilization(mobilization手法手法) )體系中有諸多相互類似而又有區別體系中有諸多相互類似而又有區別的手法。其中包括的手法。其中包括lmaitlandmaitland的振動運動的振動運動lkaltenbornkaltenborn的持

2、續伸張手法的持續伸張手法lparisparis的治療技術,折衷地應用了伸的治療技術,折衷地應用了伸張法、漸增振動法、階段振動法等張法、漸增振動法、階段振動法等等。等。 關節進行正常的運動時,關關節進行正常的運動時,關節囊必須松弛,關節內及關節周節囊必須松弛,關節內及關節周圍組織處于運動狀態。這種運動圍組織處于運動狀態。這種運動稱之為副運動。稱之為副運動。 副運動是患者本身不能控制副運動是患者本身不能控制的運動,也稱為關節囊內運動。的運動,也稱為關節囊內運動。一般分為構成運動一般分為構成運動(component (component motion)motion)和關節間隙運動和關節間隙運動(jo

3、int (joint play)play)兩種。兩種。- - 構成運動是隨著主動運動而產生關構成運動是隨著主動運動而產生關節囊內的運動。節囊內的運動。- - 肩關節外旋運動時,肱骨頭向前方肩關節外旋運動時,肱骨頭向前方 滑動滑動- - 膝關節伸展時,脛骨出現向前方的膝關節伸展時,脛骨出現向前方的 滑動和外旋的運動?;瑒雍屯庑倪\動。 關節間隙運動是關節在放關節間隙運動是關節在放松體位時出現的一種關節囊內的松體位時出現的一種關節囊內的運動,是患者不能隨意控制的運運動,是患者不能隨意控制的運動。動。1.1.分離(分離(distractiondistraction)2.2.壓迫壓迫(compress

4、ion)(compression)3.3.滑動滑動(glide)(glide)4.4.轉動轉動(roll)(roll)5.5.軸旋轉軸旋轉(spin)(spin) 從一個骨表面轉動到另一個骨面上。從一個骨表面轉動到另一個骨面上。轉動具有以下特點:轉動具有以下特點:(1 1)多在不相符合的關節面上發生。)多在不相符合的關節面上發生。(2 2)轉動的結果產生骨的角運動,轉)轉動的結果產生骨的角運動,轉動的方向與關節面的凹凸形狀無關,動的方向與關節面的凹凸形狀無關,常與骨的角運動方向相同。常與骨的角運動方向相同。(3 3)如果僅僅出現單純的轉動,那么)如果僅僅出現單純的轉動,那么與骨的角運動相同方向

5、一側骨面受與骨的角運動相同方向一側骨面受到壓迫,另一面受到牽拉。因此,到壓迫,另一面受到牽拉。因此,做單純骨角運動的被動伸張手法時,做單純骨角運動的被動伸張手法時,關節表面壓力增大,容易導致關節關節表面壓力增大,容易導致關節的損傷。的損傷。(4 4)功能正常的關節不產生單純的轉)功能正常的關節不產生單純的轉動,一定伴隨著滑動和軸旋轉。動,一定伴隨著滑動和軸旋轉。 l從一個骨表面滑向另一個表面?;瑒泳邚囊粋€骨表面滑向另一個表面。滑動具有以下特點:有以下特點:l(1 1)滑動往往發生在兩個相互符合的關)滑動往往發生在兩個相互符合的關節面。節面。l(2 2)實際上在關節內,兩個完全一致的)實際上在關

6、節內,兩個完全一致的關節面是不存在的。因此,不會出現純關節面是不存在的。因此,不會出現純粹的滑動運動。粹的滑動運動。l(3 3)骨的角運動時,產生滑動的方向是)骨的角運動時,產生滑動的方向是由關節面的凹凸形狀決定的由關節面的凹凸形狀決定的( (凹凸法則凹凸法則) )。 1.1.運動的關節面為凸面時,滑動的方運動的關節面為凸面時,滑動的方向與骨的角運動方向相反。向與骨的角運動方向相反。2. 2. 運動的關節面為凹面時,滑動的方運動的關節面為凹面時,滑動的方向與骨的角運動方向一致。這種關向與骨的角運動方向一致。這種關系是決定關節松動術使用滑動手法系是決定關節松動術使用滑動手法時,施加外力方向的基礎

7、。時,施加外力方向的基礎。l 骨圍繞著機械軸進行旋轉的運動。軸旋骨圍繞著機械軸進行旋轉的運動。軸旋轉具有以下特征:轉具有以下特征:(1 1)在關節內很少出現單純的軸旋轉,往)在關節內很少出現單純的軸旋轉,往往是與轉動、滑動組合出現。往是與轉動、滑動組合出現。(2 2)人體產生軸旋轉的關節如肱骨屈曲,)人體產生軸旋轉的關節如肱骨屈曲,伸展時肱骨頭的軸旋轉。股骨屈曲、伸伸展時肱骨頭的軸旋轉。股骨屈曲、伸展時,股骨頭的軸旋轉和橈骨旋前、旋展時,股骨頭的軸旋轉和橈骨旋前、旋后時橈骨頭出現的軸旋轉。后時橈骨頭出現的軸旋轉。l使關節腔內骨與骨之間的間隙變小的力。使關節腔內骨與骨之間的間隙變小的力。壓迫具有

8、以下特點:壓迫具有以下特點:l1 1由于肌肉收縮產生一定的壓力,可以由于肌肉收縮產生一定的壓力,可以提高關節的穩定性。提高關節的穩定性。l2 2一個骨向其它骨方向轉動時,產生對一個骨向其它骨方向轉動時,產生對骨的角運動方向引起壓迫。骨的角運動方向引起壓迫。l3 3壓迫力異常增高時,會產生關節軟骨壓迫力異常增高時,會產生關節軟骨的變性和損傷。的變性和損傷。1. 1. 牽引指產生于關節面的運動和沿骨長軸牽引指產生于關節面的運動和沿骨長軸方向的分離。方向的分離。2 2骨的長軸牽引骨的長軸牽引(long axis traction) (long axis traction) 沿骨的長軸牽引,如沿肱骨長

9、軸牽引時,沿骨的長軸牽引,如沿肱骨長軸牽引時,肱骨頭關節面向屈側滑動。肱骨頭關節面向屈側滑動。3 3關節分離關節分離(joint separation) (joint separation) 骨的運骨的運動方向與骨的長軸牽引方向不一致,是動方向與骨的長軸牽引方向不一致,是與關節面呈直角方向牽引。與關節面呈直角方向牽引。 kaltenbornkaltenborn分級分級分級分級手法操作手法操作i i級級使關節內壓迫狀態緩解的分離力,關節使關節內壓迫狀態緩解的分離力,關節面尚未被牽開的力度。面尚未被牽開的力度。 iiii級級關節周圍組織松弛,由于結締組織的緊關節周圍組織松弛,由于結締組織的緊張當運

10、動停止時治療者可以感到有一種張當運動停止時治療者可以感到有一種使關節分離或滑動的力。使關節分離或滑動的力。 iiiiii級級分離的力或是滑動的力超過了限制關節分離的力或是滑動的力超過了限制關節活動的緊張感。治療者可以試探著通過活動的緊張感。治療者可以試探著通過伸張攣縮的軟組織,引起關節內較大的伸張攣縮的軟組織,引起關節內較大的運動。運動。 分級分級手法操作手法操作i i級級在關節活動范圍開始的部位振幅小的運動在關節活動范圍開始的部位振幅小的運動 iiii級級 在關節活動范圍內,振幅大的運動,未達在關節活動范圍內,振幅大的運動,未達到活動受限的部位。到活動受限的部位。 iiiiii級級達到活動受

11、限的部位,振幅大的運動。達到活動受限的部位,振幅大的運動。 iviv級級 在活動受限的范圍振幅小的運動。在活動受限的范圍振幅小的運動。 l患者應采取舒適的姿勢患者應采取舒適的姿勢l治療師的雙手及身體應最大限度地與患治療師的雙手及身體應最大限度地與患者身體接觸。者身體接觸。l 根據患者的反應,選擇手法根據患者的反應,選擇手法 l施以手法的過程中如出現疼痛或肌肉保施以手法的過程中如出現疼痛或肌肉保護性收縮應立即終止。護性收縮應立即終止。l治療前必須評價,手法結束后要進行再治療前必須評價,手法結束后要進行再評價。評價。l關節面形狀:脛骨近端為凸面,股關節面形狀:脛骨近端為凸面,股骨遠端為凹面。骨遠端

12、為凹面。l關節放松肢位:關節放松肢位:2525屈曲。屈曲。l關節緊張肢位:充分伸展,脛骨外關節緊張肢位:充分伸展,脛骨外旋。旋。l體位:坐位,仰臥位。體位:坐位,仰臥位。l 患者坐在治療臺一端,關節呈最大放松患者坐在治療臺一端,關節呈最大放松肢位。治療師雙手握下肢遠端并向遠端肢位。治療師雙手握下肢遠端并向遠端牽拉,使膝關節面分離。牽拉,使膝關節面分離。l適應證:適應證: 膝關節活動度受限。膝關節活動度受限。l對膝關節伸展受限的患者,還可以用股對膝關節伸展受限的患者,還可以用股骨向前方的滑動手法;對膝關節屈曲受骨向前方的滑動手法;對膝關節屈曲受限者,采用股骨向后方滑動的手法。股限者,采用股骨向后

13、方滑動的手法。股骨向內側、外側的滑動也可以改善屈曲骨向內側、外側的滑動也可以改善屈曲或伸展活動受限?;蛏煺够顒邮芟蕖關節面形狀:上關節面為凸面,下關節面形狀:上關節面為凸面,下關節面為凹面。關節面為凹面。l關節放松肢位:屈曲、伸展中間位關節放松肢位:屈曲、伸展中間位l關節緊張肢位:伸展關節緊張肢位:伸展l體位:俯臥位體位:俯臥位l 治療師站在患者體側,一手置于患者軀治療師站在患者體側,一手置于患者軀干外側,支撐治療師的身體,另一手的干外側,支撐治療師的身體,另一手的豆狀骨遠端置于患者的棘突豆狀骨遠端置于患者的棘突( (也可用示指、也可用示指、中指置于患者胸椎的橫突,另一手掌與中指置于患者胸椎

14、的橫突,另一手掌與之重疊之重疊) ),對彎曲的脊柱垂直向下按壓,對彎曲的脊柱垂直向下按壓,然后利用振動法或漸增振動法擴大關節然后利用振動法或漸增振動法擴大關節活動度?;顒佣?。l適應證:適應證: 屈曲或伸展受限。屈曲或伸展受限。 l方法:方法: 治療師站在患者體側,位于治療師站在患者體側,位于患者身體尾側(遠端)手的示指末患者身體尾側(遠端)手的示指末節指腹置于治療部位的橫突,中指節指腹置于治療部位的橫突,中指末節指腹置于下一節椎體的另一側末節指腹置于下一節椎體的另一側橫突,另一手以掌根部與其重疊,橫突,另一手以掌根部與其重疊,于脊柱彎曲處呈垂直方向、邊感覺于脊柱彎曲處呈垂直方向、邊感覺其運動邊

15、施加向下的壓力。其運動邊施加向下的壓力。l適應證:適應證: 胸椎旋轉受限。胸椎旋轉受限。l關節形狀:上關節面為凹面,下關關節形狀:上關節面為凹面,下關節面為凸面。節面為凸面。l關節放松肢位:屈曲關節放松肢位:屈曲伸展中間位。伸展中間位。l關節緊張肢位:伸展位。關節緊張肢位:伸展位。l體位:腹部墊枕的俯臥位。體位:腹部墊枕的俯臥位。l治療師面對患者,位于頭側的手第五掌骨治療師面對患者,位于頭側的手第五掌骨尺側緣置于患者對側橫突,另一手支撐在尺側緣置于患者對側橫突,另一手支撐在治療臺上。用治療手輕輕按壓,當軟組織治療臺上。用治療手輕輕按壓,當軟組織充分放松后,以漸增振動法,慢慢增加旋充分放松后,以

16、漸增振動法,慢慢增加旋轉的活動度。治療中觀察,根據有無疼痛,轉的活動度。治療中觀察,根據有無疼痛,調整手法。一般不得按壓到最終活動范圍。調整手法。一般不得按壓到最終活動范圍。l適應證:適應證: 治療者站立方向側的椎間關節治療者站立方向側的椎間關節分離受限導致同側旋轉和對側側屈受限。分離受限導致同側旋轉和對側側屈受限。l l關節面形狀:肩胛骨的關節盂為凹關節面形狀:肩胛骨的關節盂為凹面,肱骨頭為凸面。面,肱骨頭為凸面。l關節放松肢位:關節放松肢位:5555外展、外展、3030水水平內收位。平內收位。l關節緊張肢位:外展、外旋位。關節緊張肢位:外展、外旋位。l體位:仰臥位。體位:仰臥位。l治療師面

17、對肩肱關節,一手握于肱治療師面對肩肱關節,一手握于肱骨近端,另一手扶持肱骨遠端,并骨近端,另一手扶持肱骨遠端,并利用軀干固定患者前臂。治療師用利用軀干固定患者前臂。治療師用位于患者腋窩下方的手向外側稍前位于患者腋窩下方的手向外側稍前方和患者頭側輕推,另一手控制肱方和患者頭側輕推,另一手控制肱骨,用雙手合力使肱骨頭與關節盂骨,用雙手合力使肱骨頭與關節盂分離。分離。l適應證:適應證: 肩肱關節活動受限。肩肱關節活動受限。l 向足側及后方滑動時均取仰臥位,向前向足側及后方滑動時均取仰臥位,向前方滑動則取俯臥位。上肢伸出治療臺邊方滑動則取俯臥位。上肢伸出治療臺邊緣,關節呈最大松弛位,即外展緣,關節呈最

18、大松弛位,即外展50507070,水平內收,水平內收3030。治療師一手扶持治療師一手扶持肱骨近端向相反的方向輕推,另一手與肱骨近端向相反的方向輕推,另一手與大腿共同控制肱骨遠端。大腿共同控制肱骨遠端。l適應證:適應證: 向足側滑動可治療外展受限,向足側滑動可治療外展受限,向后滑動可治療屈曲、內旋受限,向前向后滑動可治療屈曲、內旋受限,向前滑動可治療伸展、外旋受限?;瑒涌芍委熒煺?、外旋受限。l關節面形狀:肱骨滑車為凸面,尺關節面形狀:肱骨滑車為凸面,尺骨半月切跡為凹面。骨半月切跡為凹面。l關節放松肢位:關節放松肢位:7070屈曲,屈曲,1010旋旋后。后。l關節緊張肢位:伸展位。關節緊張肢位:

19、伸展位。l體位:仰臥位體位:仰臥位( (關節最大松弛位關節最大松弛位) )。l 治療師站在與患者骨盆相對的位置,治療師站在與患者骨盆相對的位置,一手握持肱骨遠端外側,將肱骨遠一手握持肱骨遠端外側,將肱骨遠端固定在治療臺面上,另一手握持端固定在治療臺面上,另一手握持尺骨近端屈側并將尺骨近端向遠端尺骨近端屈側并將尺骨近端向遠端方向牽引。由于尺骨半月切跡的關方向牽引。由于尺骨半月切跡的關節面與尺骨干呈節面與尺骨干呈4545,所以應向比,所以應向比患者實際屈曲的角度小患者實際屈曲的角度小4545的方向的方向牽引牽引。l適應證:適應證: 肘關節活動受限肘關節活動受限l 患者仰臥位,肩關節外展,使患肢患者

20、仰臥位,肩關節外展,使患肢伸出治療臺面,治療師一手握肱骨伸出治療臺面,治療師一手握肱骨遠端內側,固定肱骨,用治療師身遠端內側,固定肱骨,用治療師身體固定其前臂,另一手握尺骨遠端體固定其前臂,另一手握尺骨遠端外側外側( (內側內側) )向內側向內側( (外側外側) )方向加力。方向加力。l適應證:適應證: 肘關節屈曲,伸展受限。肘關節屈曲,伸展受限。l關節面形狀:橈骨頭環狀關節面為關節面形狀:橈骨頭環狀關節面為凸面,尺骨為凹面。凸面,尺骨為凹面。l關節松弛肢位:關節松弛肢位:7070屈曲,屈曲,3535旋旋后。后。l關節緊張肢位:關節緊張肢位:5 5旋后位。旋后位。l體位:坐位,前臂放在治療臺面

21、上,體位:坐位,前臂放在治療臺面上,關節處于最大松弛位。關節處于最大松弛位。 l 一手固定肱骨遠端和肘關節,另一一手固定肱骨遠端和肘關節,另一手拇指與示指握橈骨頭和伸肌群的手拇指與示指握橈骨頭和伸肌群的隆起部,將橈骨頭向屈側滑動。隆起部,將橈骨頭向屈側滑動。l適應證:適應證: 旋后受限旋后受限l關節面形狀:橈骨為凹面,近側列關節面形狀:橈骨為凹面,近側列腕骨為凸面。腕骨為凸面。l關節放松肢位:從中立位輕度尺偏。關節放松肢位:從中立位輕度尺偏。l關節緊張肢位:尺偏位伸展。關節緊張肢位:尺偏位伸展。l體位:坐位。體位:坐位。l 治療者一手固定尺橈關節遠端背側,另治療者一手固定尺橈關節遠端背側,另一

22、手握近側列腕骨背側并向遠端牽引使一手握近側列腕骨背側并向遠端牽引使之與橈骨分離。之與橈骨分離。l適應證:適應證: 腕關節活動受限腕關節活動受限l腕關節伸展受限,向屈側滑動,屈曲受腕關節伸展受限,向屈側滑動,屈曲受限,向背側滑動;橈偏受限,向尺側滑限,向背側滑動;橈偏受限,向尺側滑動;尺偏受限向橈側滑動。向屈側滑動動;尺偏受限向橈側滑動。向屈側滑動時,前臂旋前,向背側動時前臂旋后時,前臂旋前,向背側動時前臂旋后( (掌掌心朝上心朝上) ),向橈側或尺側滑動時,前臂呈,向橈側或尺側滑動時,前臂呈中立位。中立位。l關節面的形狀:髖臼為凹面,股骨關節面的形狀:髖臼為凹面,股骨頭為凸面。頭為凸面。l關節

23、松弛肢位:關節松弛肢位:3030屈曲,屈曲,3030外外展,輕度外旋。展,輕度外旋。l關節緊張肢位:充分伸展、內旋、關節緊張肢位:充分伸展、內旋、外展。外展。l體位:仰臥位。體位:仰臥位。l 患者仰臥,雙側髂骨用尼龍布帶固患者仰臥,雙側髂骨用尼龍布帶固定在治療臺上,髖關節呈最大松弛定在治療臺上,髖關節呈最大松弛位。治療師雙手握下肢遠端,雙側位。治療師雙手握下肢遠端,雙側肘關節伸展,利用身體后仰的力量肘關節伸展,利用身體后仰的力量牽拉,使股骨頭與髖臼分離。牽拉,使股骨頭與髖臼分離。l適應證:適應證: 髖關節活動受限。髖關節活動受限。l方法:方法: 患者仰臥位,雙側髂骨用尼患者仰臥位,雙側髂骨用尼

24、龍布帶固定在治療臺上,下肢置于龍布帶固定在治療臺上,下肢置于治療師的肩上,髖關節屈曲治療師的肩上,髖關節屈曲9090、外展外展3030、輕度外旋。治療師雙手、輕度外旋。治療師雙手抱握股骨近端,用肩部抵住患者股抱握股骨近端,用肩部抵住患者股骨遠端,雙手向遠端方向牽拉,使骨遠端,雙手向遠端方向牽拉,使股骨頭與髖臼分離。股骨頭與髖臼分離。l適應證:適應證: 髖關節的活動受限髖關節的活動受限l方法:方法: 患者取仰臥位,髖關節置于治療臺的患者取仰臥位,髖關節置于治療臺的一端,為了使骨盆得到較好固定,令患者雙手一端,為了使骨盆得到較好固定,令患者雙手抱膝,使非治療側下肢屈髖屈膝,治療側下肢抱膝,使非治療

25、側下肢屈髖屈膝,治療側下肢呈最大松弛位呈最大松弛位( (屈曲屈曲3030、外展、外展3030,輕度外,輕度外旋旋) )。治療師位于患者大腿內側,一手扶持股。治療師位于患者大腿內側,一手扶持股骨遠端控制運動,另一手置于股骨近端前面,骨遠端控制運動,另一手置于股骨近端前面,利用膝關節屈曲向髖關節從前向后的方向施加利用膝關節屈曲向髖關節從前向后的方向施加壓力,使股骨頭向后方滑動。壓力,使股骨頭向后方滑動。l適應證:適應證: 屈曲受限,內旋后限。屈曲受限,內旋后限。髖關節向前方的滑動l患者站在治療臺的一端,軀干俯臥于臺面,患側髖關節呈最大松弛位,(屈曲30,外展30,輕度外旋)。治療師站在患側下肢內側

26、,一手固定股骨遠端控制運動,另一手置于股骨近端,肘關節保持伸展,利用雙膝屈曲對股骨頭從后向前施力,使股骨頭向前方滑動。l適應證:適應證: 伸展受限,外旋受限。l關節面形狀:脛骨近端為凸面,股關節面形狀:脛骨近端為凸面,股骨遠端為凹面。骨遠端為凹面。l關節放松肢位:關節放松肢位:2525屈曲。屈曲。l關節緊張肢位:充分伸展,脛骨外關節緊張肢位:充分伸展,脛骨外旋。旋。l體位:坐位,仰臥位。體位:坐位,仰臥位。膝關節分離手法l 患者坐在治療臺一端,關節呈最大放松肢位。治療師雙手握下肢遠端并向遠端牽拉,使膝關節面分離。l適應證:適應證: 膝關節活動度受限。l對膝關節伸展受限的患者,還可以用股骨向前方

27、的滑動手法;對膝關節屈曲受限者,采用股骨向后方滑動的手法。股骨向內側、外側的滑動也可以改善屈曲或伸展活動受限。l關節面的形狀:關節面的形狀:(背屈、跖屈)脛骨、腓骨為凹面,距骨為凸面。l關節松弛肢位:關節松弛肢位:10跖屈,內翻,外翻中立位。l關節緊張肢位:關節緊張肢位:充分背屈l體位:體位:仰臥位,俯臥位。踝關節分離手法l患者取仰臥位,關節呈最大放松位,(跖屈10,內、外翻中立位),治療者雙手握患足,手指放在相當于距骨頸部的足背部,拇指抵于足底的跖趾關節處,治療師保持腕、肘的固定位置,利用身體重心向后的移動,對踝關節產生分離的力。l適應證:適應證:踝關節的活動受限。脊柱力學診斷治療方法腰椎疼

28、痛的原因l傷害感受器系統可被機械因素或化學因素所激活。l骨膜,小關節關節囊,肌肉及其附著點,淺肌膜和皮膚中廣泛地分布著傷害感受器。l脊柱韌帶中,后緃韌帶的傷害感受器分布最多,前縦韌帶,棘間韌帶和棘上韌帶較少,黃韌帶最少。(纖維環外層也有)傷害感受器受化學刺激l感染過程。l炎癥性疾病。l創傷后20天內。l(化學物質濃度足夠大時激活傷害感受器)化學性疼痛的特點l運動可能減輕疼痛(機械感受器調節)l疼痛減輕的狀態不能維持。l疼痛不會因體位擺放而消失。l如過度運動影響愈合,疼痛可能持續存在。傷害感受器受機械刺激l緊張。l變形。l損傷。l當機械力大至足以引起以上狀態發生時傷害感受器將被激活。(無需發生病

29、理改變)機械性疼痛的特點l活動范圍過大或在活動終點位置維持時間過長可引起即使疼痛。l當外力終止時疼痛消失。l無病理改變。l無化學性治愈過程。l如發生任何關節內部結構移位導致持續性力學變形,疼痛變為持續性。創傷性疼痛的特點l突發銳痛。(撞擊時的機械性疼痛)l持續性鈍痛。(修復開始后繼發性化學 刺激)l僅在瘢痕受牽拉時出現疼痛。(由纖維膠原修復產生的愈合)組織再生與修復l愈合不可能加速,但是我們可以避免愈合的延遲或不良愈合。l如無進一步的損傷,第5天纖維蛋白形成并愈合。l20天后纖維修復完成,但一旦形成,瘢痕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收縮。l如果不活動,膠原隨意排列,導致修復不良。l如果在不增加損傷的情況下

30、組織結構受到一定的應力,則形成的膠原張力更強,并且按照張力方向線排列形成可伸展的瘢痕。l從第5天開始應用輕柔的自然的張力,可以促進修復的良好質量 。禁忌證l運動試驗或體位不能有效地影響癥狀病因可能不是力學性的。l嚴重的病理改變。l鞍區麻木和膀胱無力。l異常的無力和不穩(骨折,脊柱前移)l運動時劇烈疼痛和完全不能運動。腰痛的流行病學和自然病程l腰痛在成年人中的發病率為80%,是45歲以下人群中最常見的限制活動的原因。l腰痛是自限性的l44%的腰痛患者一周內好轉。l86%的腰痛患者一月內好轉。l92%的腰痛患者二月內好轉。l腰痛雖有自限性,但是復發性占90%,其中35%發展為坐骨神經痛。腰痛的易患

31、因素l1)不良坐姿:弓背坐姿使脊柱處于屈曲位,與站立完全屈曲相同。坐位時腰椎越趨向后凸位,間盤內壓力越大,前凸位則壓力變小。l弓背坐姿導致脊柱后方韌帶結構在終點過度牽伸。l一些腰痛是不良坐姿引起的,不良坐姿可以加重所有腰痛。l2)屈曲的頻率:從早晨起床到晚上睡覺人不斷的屈曲,而很少伸展。l以上兩個因素造成脊柱伸展的缺失。腰椎的力學診斷三種綜合征l姿勢綜合征l功能不良綜合征l間盤移位綜合征姿勢綜合證l正常結構在運動終點受牽拉。l持續的牽拉引起機械性變形,最終產生疼痛。姿勢綜合證定義l患者在30歲以下,坐位工作,缺乏運動。l患者通常分別或同時有頸,胸和腰椎等部位的疼痛。l姿勢性疼痛絕不會因運動引起,絕不會產生牽掣痛,絕不會是持續性疼,無病理改變,無運動缺失,無陽性體征。l疼痛局限,常在脊柱中線附近。椎旁的任何軟組織都可引起疼痛,尤其韌帶可能性較大。功能不良綜合證l短縮的結構在運動終點受牽拉l試圖全范圍活動時引起的機械性變形,立即產生疼痛。l病變部位可能是間盤,小關節,韌帶,肌肉,腱膜等。功能不良綜合證定義l患者年齡在30歲以上(除創傷為起因者)有不良姿勢,缺乏運動。l過度牽伸短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