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下冊科學實驗指導_第1頁
五年級下冊科學實驗指導_第2頁
五年級下冊科學實驗指導_第3頁
五年級下冊科學實驗指導_第4頁
五年級下冊科學實驗指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五年級下冊科學實驗指導1細胞【實驗名稱】:觀察洋蔥表皮細胞【實驗目的】:通過實驗使學生學習制作臨時裝片的基本方法。認識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實驗材料】:洋蔥、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鑷子、稀碘液。【實驗步驟】:1、 準備好顯微鏡。2、 將洋蔥切開,掰下一塊嫩的鱗葉。用刀片在鱗葉表面輕輕劃一個“井”字,用鑷子在“井”字中間輕輕撕下一塊洋蔥鱗葉的表皮。3、 在載玻片上滴一滴水,用鑷子夾住洋蔥表皮,放在載玻片的水中展平。用鑷子夾住蓋玻片先一側接觸水滴,然后慢慢蓋上。4、 在蓋玻片的左邊有水處滴一滴稀釋的碘液,用吸水紙從蓋玻片的右邊將碘液吸引過來,使染液浸潤標本的全部。5、 將經過上述步驟做好的切片放

2、在顯微鏡的載物臺上,夾好。6、 利用低倍鏡進行觀察。【實驗結論】:生物體是由“小格子”細胞組成的。【實驗原理】:生物體是由細胞組成的,細胞是構成生物體的基本單位。【注意事項】:1、蓋蓋玻片時要先一側接觸水滴,然后慢慢放下,這樣不會有氣泡。2、在利用粗準焦螺旋下降鏡筒時,要緩慢下降,防止鏡頭下降速度過快,將玻片標本和物鏡鏡頭損壞。 3、載玻片和蓋玻片是易碎的玻璃制品,擦拭時要防止玻璃破碎扎傷手指。6火山【實驗名稱】:模擬火山噴發實驗【實驗目的】:模擬火山噴發【實驗材料】 :三腳架、鐵盒子、酒精燈、火柴、土豆泥、番茄醬(搗碎的西紅柿)。【實驗步驟】:1、在鐵盒子里放一些土豆泥,做成山的形狀,并在土

3、豆泥中間挖個小洞。2、往洞里倒入一些番茄醬,用薄薄的一層土豆泥封住洞口。3、把鐵盒子放到鐵架臺上,用酒精燈加熱,觀察現象。【實驗現象】:會看到番茄醬受熱后外溢的現象。【實驗原理】:地殼越往深處溫度越高,壓力越大,巖漿像燒紅了的玻璃似的,通過巖石空隙向上運動。隨著巖漿不斷上升,遇到薄弱的地表時,巖漿會噴出地表形成火山。【注意事項】:1、要把番茄醬放在土豆泥里面,土豆泥盡量攤得薄一些。2、加熱時間需要10多分鐘,引導學生耐心觀察實驗現象。7地震【實驗名稱】: 模擬地震成因【實驗目的】:模擬地震產生的原因【實驗材料】:一根長方形木棍、一條毛巾。【實驗步驟】:實驗一:1、兩手緊握住長方形木棍的兩端。2

4、兩只手一起用力將木棍逐漸壓彎,直到壓斷。3、觀察將木棍掰斷瞬間,發生的現象,如手感受到木棍的顫動。實驗二:1、將毛巾沿縱向對折(兩折或者三折)后平鋪在桌面上。2、將折疊好的毛巾一條疊一條平鋪在桌面上,當作水平的巖石層。3、雙手按住毛巾層兩端,把他們慢慢向中間擠壓。【實驗結論】:由實驗可以推想,構成地殼的巖石層,在收到地殼內部的巨大擠壓力時,也會和毛巾一樣,發生褶皺。巖石褶皺厲害了,就可能像木棍一樣發生斷裂,斷裂時會釋放出巨大的能量,使大地猛烈的震動起來,絕大多數地震就是這樣形成的。【實驗原理】:1、木棍實驗是模擬地下巖層在受到壓力的作用下會發生變形。我們可以感受到當木棍受到巨大壓力的情況下就會

5、發生突然的、快速的斷裂。聽到斷裂聲音,手能在斷裂過程中感到產生的震動,就象巖層受到巨大壓力斷裂過程中會產生地震波,也就是地震。2、毛巾實驗施模擬地震過程中,由于巖層受到積壓會發生有的地表凸起,有的陷落,也就是皺褶現象。【注意事項】:用的木棍韌勁不要太大,注意安全。8各種各樣的礦物【實驗名稱】:認識造巖礦物【實驗目的】: 通過觀察和認識礦物的形態及物理性質,初步掌握肉眼鑒定礦物的操作方法,為鑒別常見的巖石打下基礎。 【實驗材料】:標本、小刀,條痕板(無釉瓷板),放大鏡,磁鐵,摩氏硬度計,稀鹽酸,硝酸與鉬酸銨等。【實驗步驟】:1 、觀察礦物的形態先應區分是礦物的單體或集合體,然后進一步確定屬于什么

6、形態。2 . 觀察礦物的主要物理性質 光學性質 A. 顏色 礦物的自色一般較均勻,穩定,它代表礦物本身的顏色B. 條痕 條痕就是礦物在無釉白瓷板上摩擦留下粉末的顏色。C. 光澤 觀察光澤時要注意不要與礦物的顏色相混。轉動標本,注意觀察反光最強的礦物小平面(晶面或解理面),不要求整個標本同時反光都強。 D 透明度 按透光程度進行肉眼觀察中將礦物分為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三類。礦物的力學性質 硬度 實驗時首先應熟悉摩氏硬度計中的礦物,然后用它們刻劃其他未知礦物,以便確定未知礦物的硬度等級。【實驗結論】:認識礦物可以從顏色、光澤、硬度、礦物條痕等方面進行描述。10做一塊卵石實驗一:【實驗名稱】:卵石磨

7、圓的模擬實驗【實驗目的】:通過卵石磨圓的模擬實驗,認識卵石是怎樣形成的。【實驗材料】:大口玻璃瓶、手錘、磚塊、水【實驗步驟】:(1)用手錘將磚塊打碎。(2)往瓶中裝入適量的水,把棱角分明的碎磚塊放入瓶中,擰緊蓋子。(3)同組同學互換用力搖晃瓶子。【注意事項】:1、磚塊盡量要小一些,棱角鮮明一點。2、要用比較長的時間。【實驗結論】:破碎磚塊的棱角不明顯了,有的被磨圓了。根據這個實驗可以推想,石塊在河水的搬運過程中,由于受到河水的沖刷和相互摩擦,碰撞,棱角就逐漸被磨圓,體積逐漸變小,成為卵石。實驗二:【實驗名稱】:溫度對巖石的破壞作用實驗【實驗目的】:通過溫度對巖石的破壞作用的模擬驗,認識卵石是怎

8、樣形成的。【實驗材料】:鑷子、酒精燈、燒杯、冷水【實驗步驟】:1、用鑷子夾住一塊石頭在酒精燈火焰上燒一會兒,然后把這塊石頭放入冷水中。2、接著再燒,再浸入冷水中,反復幾次。【注意事項】:1、巖石最好選擇易碎的頁巖。2、要用冷水做實驗。【實驗結論】巖石反復的受熱和受冷后,會破裂成石頭塊。【實驗原理】:風化作用溫度、水、植被對巖石的破壞作用11擺的秘密【實驗名稱】:研究擺的擺動快慢與什么有關【實驗目的】:通過實驗,使學生認識到擺擺動的快慢與擺線長短有關,與擺錘的重量無關【實驗材料】:擺(1號擺、2號擺、3號擺,2號擺與1號擺擺線長短一樣,擺錘比1號重;3號擺與1號擺錘相同,擺線比1號擺短)、秒表、

9、支架、【實驗步驟】1、用1號擺和2號擺實驗,擺線長短一樣,擺錘的輕重不同。觀察它們在一分鐘內擺的次數,每個擺觀察3次,比較擺的快慢是否相同。2、用1號擺和3號擺實驗,擺錘輕重一樣,擺線長短不同。觀察它們在一分鐘內擺的次數,每個擺觀察3次,比較擺的快慢是否相同。【實驗現象】:會看到擺線長短一樣時,1號2號擺擺動次數一樣。擺線長短不一樣時,1號擺擺動慢,3號擺擺動快。【實驗結論】:擺擺動快慢與擺線長短有關,與擺錘輕重無關,擺線越長,擺動越慢;擺線越短,擺動越快。【實驗原理】:鐘擺總是圍繞著一個中心值在一定范圍內作有規律的擺動。擺擺動快慢與擺線長短有關。【注意事項】:每個實驗步驟要反復多做幾次,這樣

10、取得的數據才準確。12鉆木取火【實驗名稱】:摩擦生熱的模擬實驗【實驗目的】:通過實驗使學生認識到摩擦生熱,機械能轉化為熱能。【實驗器材】:木板、砂紙、鐵絲、手鉆、火柴等【實驗步驟】:(1)兩個學生合作,用手鉆鉆木板。(2)用砂紙打磨鐵絲。(3)在黑板上摩擦火柴。【實驗現象】:木板會燃燒,鐵絲會熱,火柴會著火。【實驗結論】:摩擦產生熱量。【實驗原理】:機械能能轉化成熱能 【注意事項】:1、鉆頭經過一段時間的摩擦會很熱,注意不要燙傷。 2、使用火柴時,注意不要燒傷。13通電的線圈(一)【實驗名稱】:研究電磁鐵的性質【實驗目的】:使學生了解電磁鐵的結構,通過實驗讓學生認識電磁鐵的性質。【實驗材料】:

11、電池、包皮細電線、電池盒、開關、鐵釘、漆包線、大頭針、曲別針【實驗步驟】: 1、 用包皮細電線在鐵釘鈍端打結,并順著打結方向纏繞。2、把包皮細電線兩頭的包皮用刀刮去,分別接電池的兩極,則電磁鐵制作完成。3、閉合開關,將電磁鐵的一端與有鐵帽的圖釘接觸,就能觀察到圖釘被吸起,說明電磁鐵有磁性。4、斷開開關,看到吸起的圖釘掉下,說明電磁鐵的磁性消失。【注意事項】:電磁鐵不能長時間連在電池上。【實驗結論】:1、電磁鐵通電后產生磁性,斷電后磁性消失;電磁鐵是一種將電能轉化為磁能的裝置。2、電磁鐵有南北極。【實驗原理】:異極相吸,同極相斥。14通電的線圈二【實驗名稱】:研究電磁鐵的磁極變化與什么因素有關【

12、實驗目的】:通過實驗使學生認識到電池正負極方向改變或線圈纏繞方向改變都會改變電磁鐵的磁極。【實驗材料】:自制的電磁鐵、電池、指南針【實驗步驟】:(1)給電磁鐵通電后,讓其一端與指南針接近,找出電磁鐵的兩極;(2)改變電池的正負極,看電磁鐵的兩極有沒有變化。(3)改變電線的纏繞方向,看電磁鐵的兩極有沒有變化。【實驗現象】:與指南針的相吸的,是電磁鐵的北極。改變電池的正負極,電磁鐵的兩極會有變化。改變電線的纏繞方向,電磁鐵的兩極會有變化。【注意事項】:電磁鐵不能長時間連在電池上。【實驗結論】:與指南針的相吸的,是電磁鐵的北極;改變線圈纏繞的方向,改變線圈兩端連接的電池正負極都可以改變電磁鐵的磁極。

13、【實驗名稱】: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實驗目的】:通過實驗使學生認識到串聯電池數量多的電磁鐵或纏繞圈數多的電磁鐵磁力大。【實驗材料】:電池、漆包線、鐵釘、大頭針或回形針。【實驗步驟】:1、在鐵釘上纏繞一定圈數的漆包線,然后串聯不同數量的電池,分別觀察吸起大頭針的數量。2、在同一個鐵釘上先后纏繞不同圈數的漆包線,然后串聯相同節數的電池,分別觀察吸起大頭針的數量。【實驗現象】:電池數量越多,吸起大頭針的數量越多;圈數越多,吸起的大頭針數量越多。【實驗結論】:1、串聯電池數量多的電磁鐵,吸起的大頭針多,說明它的磁力大一些。2、纏繞圈數多的電磁鐵,吸起的大頭針多,說明它的磁力大一些。【實驗原理

14、】:改變電磁鐵的電池數量和纏繞圈數,可以改變電磁鐵的磁力。【注意事項】:電磁鐵不能長時間連在電池上。15無處不在的能量【實驗名稱】:能量轉換小實驗【實驗目的】:通過實驗使學生體會到能量就在身邊,能量無處不在,能量之間可以相互轉化。【實驗器材】:小鐵條 癟了的乒乓球 手搖發電機【實驗步驟】:1、手握小鐵條,向不同方向來回折。2、手搖動手搖發電機。3、把癟了的乒乓球放在熱水中【實驗現象】:手搖動手搖發電機,會看到小燈泡亮了;癟了的乒乓球會鼓起來。【實驗結論】:能量之間可以相互轉化。【實驗原理】:能量守恒定律【注意事項】:在把乒乓球放入熱水的過程中,當心別被熱水燙傷。16太陽家族【實驗名稱】:制作太

15、陽系模型【實驗目的】:通過實驗使學生體會到八大行星的排列順序、體積的大小以及與太陽的距離。【實驗材料】:紙板、鐵絲、彩筆、圓規、橡皮泥【實驗步驟】:、根據八大行星與太陽質量的比較,用橡皮泥搓出8個大小不同的圓球代表八大行星。行星的質量要符合比例。、根據八大行星與太陽距離的比較,先在紙板畫出八大行星的運行軌跡,并在各軌道上注明行星名稱,然后將鐵絲做成支架固定在個軌道上。、將搓好的橡皮泥按軌道固定在鐵絲支架上。、按照運行軌跡進行演示【注意事項】:1、建模過程中,可以暫時不用考慮自轉周期公轉周期這些數據。2、軌道傾角是指行星軌道平面與地球軌道平面的夾角,也就是說在公轉過程中,行星與地球不處于同一平面,如果用模型來表示就是橡皮泥球在支架上的高低不同。建模時同樣可暫不考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