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章 綜合說明41.1 項目建設背景41.2 項目編制的依據51.3 項目建設內容51.4 投資估算、資金籌措及實施意見51.4.1投資估算51.4.2資金籌措61.4.3實施意見61.5 經濟評價、環境影響評價及整個項目綜合評價的結論71.5.1經濟評價71.5.2環境影響評價71.5.3整個項目綜合評價的結論8第二章 項目建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92.l 項目建設的必要性92.2 項目建設的可行性10第三章 項目區概況123.1 自然概況123.1.1項目區位置123.1.2項目區水文氣象條件123.1.3地形地貌123.1.4水資源現狀133.1.5項目區土壤及其特性133.2 社會經濟狀
2、況143.3 基礎設施153.3.1水利骨干工程現狀153.3.2田間工程現狀153.3.3交通及電力現狀16第四章 水資源評價及供需平衡分析174.1 項目區水資源概況174.2 需水量計算174.3 供需水平衡分析17第五章 建設內容及技術設計方案185.1 項目建設內容185.2 滴灌工程技術設計方案185.2.1工程布局185.2.2農業生產技術措施195.2.3灌溉制度確定19第六章 工程設計216.1 設計依據及標準216.1.1設計依據216.1.2設計標準216.2 籽瓜滴灌工程設計216.2.1技術參數選擇216.2.2灌水器及支毛管設計226.2.3工程總體布置226.2.
3、4工作制度設計236.2.5設計流量246.2.6管徑及管材選擇246.2.7其他主要設備選型256.3 棗樹滴灌工程設計256.3.1技術參數選擇256.3.2灌水器及支毛管設計256.3.3工程總體布置266.3.4工作制度設計276.3.5設計流量276.3.6管徑及管材選擇276.3.7其他主要設備選型28第七章 工程估算與資金籌措297.1 估算項目劃分297.2 編制依據297.3 基礎單價307.3.1人工工資307.3.2主要材料預算價格307.3.3風水電價格307.4 施工機械臺班費317.5 主要工程量317.6 工程估算317.6.1建筑工程317.6.2設備安裝工程3
4、17.6.3臨時工程317.6.4其他費用327.6.5預備費327.6.6總投資327.7 資金籌措32第八章 效益估算338.1 效益計算338.1.1節水效益338.1.2增產效益338.1.3總效益348.2 社會、環境及生態效益34第九章 經濟評價369.1 費用估算369.1.1固定資產投資369.1.2年運行費369.2 國民經濟評價379.2.1評價依據379.2.2評價方法和原則379.2.3評價主要參數379.2.4國民經濟評價指標計算389.2.5國民經濟綜合評價39第十章 項目區建設組織與管理4110.1 項目建設期組織與管理4110.2 項目實施及運行期的組織與管理4
5、1第十一章 項目建后管護措施43第一章 綜合說明1.1 項目建設背景項目區位于白銀區強灣鄉井子溝村和武川鄉紅峴村,強灣鄉井子溝村在白銀區以南18km處,武川鄉紅峴村位于白銀區東北方向14km處。該地干旱缺水,自然條件惡劣,農業生產全賴于灌溉,沒有灌溉就沒有農業。近年來,隨著工農業生產的發展,各行業用水增加,供需水矛盾日益尖銳,形勢迫使農業必須走節約用水、高效用水的道路。鑒于農業干旱缺水問題愈來愈嚴重,而農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迫切需要進一步提高灌溉保證率和服務水平,適當擴大灌溉面積,改善生產條件,而農業用水的外部條件局限于“零增長”,因此要求所有農業用水需求只能在現有水資源內做文章。大力發展
6、節水灌溉,是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唯一途徑。為此,白銀市政府、水利部門經過多方面、全方位分析論證,確定在白銀區武川鄉紅峴村和強灣鄉井子溝村建立節水灌溉增效示范工程,以徹底改善水利基礎條件,達到增加農民收入之目的。1.2 項目編制的依據“2007年白銀區節水灌溉增效示范項目”由2007年中央財政預算內專項資金節水灌溉示范項目所列。根據甘肅省水利廳關于2007年節水灌溉示范項目安排意見、甘肅省發展改革委員會的有關文件以及節水灌溉示范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寫提綱的要求,并參照有關技術規范,由白銀區水利局提供有關資料,甘肅省水利科學研究院承擔并完成了本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編制工作。1.3 項目建設內容按規
7、劃,2007年在甘肅省白銀區武川鄉紅峴村和強灣鄉井子溝村建成總面積2000畝的節水灌溉示范區,其中,武川鄉紅峴村為籽瓜滴灌1000畝,強灣鄉井子溝村棗樹滴灌1000畝。項目建設詳細內容見附表1。1.4 投資估算、資金籌措及實施意見1.4.1投資估算根據以上編制原則,結合本工程的實際情況特點,經分析計算工程總投資199.05萬元。1.4.2資金籌措本項目總投資199.05萬元(畝均投資995.25元)。資金籌措方式采取“235” 的比例籌集辦法,即:受益農戶自籌20%,投入資金39.05萬元(畝均195元),地方自籌30%,投入資金60萬元(畝均300元),申請國家投資50%,投入資金100萬元
8、(畝均500元)。1.4.3實施意見為了加強對項目的管理,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須切實執行項目法人制、工程建設招投標制、工程建設監理制和工程建設合同管理制。為了加強對工程項目的領導和管理實施,組織成立“白銀區節水灌溉項目領導小組”,領導小組成員由區人民政府、區計劃局、區農委、區財政、區水利等相關部門的主要負責人組成,負責協調資金的撥付、勞動力調配等工作,在領導小組的領導下,成立“白銀區節水灌溉工程建設項目部”,項目法人由白銀區水利局主管,全面負責工程建設的各項工作。項目部下設技術、施工、質檢、財務材料和安全生產等五個專業小組和辦公室,負責工程的具體實施。在資金的使用管理上,堅決執行國家財經政策和會
9、計制度,實行專款專用,專人管理,單獨建帳,單獨核算,按工程的進度撥付資金,保證工程正常進行。1.5 經濟評價、環境影響評價及整個項目綜合評價的結論1.5.1經濟評價本項目總投資199.05萬元,直接經濟效益共計54.4萬元。動態分析,當項目經濟計算期n為20年,經濟內部收益率(eirr)為17.33%,高于社會折現率is=12%;經濟凈現值(enpv)為68.36萬元;經濟效益費用比(ebcr)為1.25,大于1.0;動態還本年限為6.6年。因此,從經濟評價指標結果來分析,各項指標均滿足國民經濟評價指標,該項目在技術上是可行、經濟上是合理的。1.5.2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建設期間,管道鋪設及各類建
10、筑物的修建,開挖量相對較小,對地表的擾動和植被的破壞影響不大。在施工期間,不會造成水土流失。建筑材料的開采對原地貌的破壞不會受到影響,但是在施工結束后,還應當對其進行整治和恢復,避免造成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壞。施工期間,將產生一些生產廢水和生活污水,部分排入當地溝道和河道,但對水體影響較小;運輸車輛和生活爐灶等排放的廢氣造成局部地方空氣質量有所下降;施工機械等產生的噪聲對較近的居民點有一定的影響;由于施工期間人員相對集中,而且流動性較強,易發生流行性疾病和傳染性疾病,需加強衛生防疫工作。1.5.3整個項目綜合評價的結論2007年度白銀區節水灌溉增效示范項目的實施,將會改善當地農業生產基礎條件,保護
11、了項目區周圍生態環境;通過節水技術改造,提高了單位水資源的效益。使管道水的利用系數達到0.90以上,灌溉水利用系數達到0.85以上,年總增收產值54.4萬元。經經濟評價分析,各項指標均滿足規范要求。該項目技術上是可行的,經濟上是合理的,項目實施后,節水效益顯著,建議盡早立項實施。第二章 項目建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l 項目建設的必要性項目區是重要的瓜果生產基地。多年來,開展了農田基本建設和水利工程建設,修建了小型蓄水工程,田間有一些渠道,但終因資金缺乏等因素,工程老化失修,季節性缺水,灌溉技術落后等方面的問題仍然存在,造成項目區灌溉保證率不高,水資源利用率低,制約著當地經濟的可持續穩定發展。為
12、了充分發揮水利工程設施的作用,解決目前工程設施老化、陳舊、配套不足等問題,提高灌溉水利用率,緩解經濟發展和人口增長所帶來的需水量增加的壓力,緩解灌區季節性缺水的矛盾,提高保灌程度,走節水型灌溉的路子,是項目區的必然選擇。同時通過節水改造,降低農業用水,增加灌區生態用水,保護和改善灌區的生態環境,才能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促進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的發展,不斷提高農民的收入。在新的歷史發展時期,大力發展節水灌溉,是進一步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緩解農業用水供需矛盾的需要,是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農業高產高效的有效措施,是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主要內容之一。發展節水灌溉的意義不僅僅是節約
13、灌溉用水,而且改變了傳統的用水、管水方法。節水灌溉為農作物創造了比較適宜的水分條件,通過水的作用,影響土壤的肥、氣、熱等因素,促使作物高產、穩產;節水灌溉是農田灌溉乃至農業用水發展史上意義深遠的一場重大變革。2007年度白銀區節水灌溉增效示范項目的建設,在當地可以起到“以點帶面”的輻射帶動作用,為節水灌溉總結成功經驗,科學有效地控制灌水質量、灌水時間、灌水量、灌水均勻程度等,從而大大促進農田水利的科技進步,提高灌溉的科技含量,促進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社會進步。綜上所述,2007年度白銀區節水灌溉增效示范項目的建設是十分必要的。2.2 項目建設的可行性2007年度白銀區節水灌溉增效示范項目區地理
14、位置優越,項目實施區水利機構健全,技術力量比較雄厚,現已建成鄉、村、組三級水利管理體系。項目區現有水管所 1個和20多名水管人員,均具有一定的協調組織、設計和施工等技術能力,具備了推廣高新節水技術的條件。項目區在八十年代中期就建立了部分高效灌溉典型示范點,已取得了不少的寶貴經驗,為示范區提供了可靠的技術保障。另外,2007年度白銀區節水灌溉增效示范項目區的干部群眾對缺水局面有切膚之痛,對節水灌溉也樂于接受,所以投工投勞的積極性較高,農民經濟基礎較好,有一定的自籌資金能力。綜上所述,2007年度白銀區節水灌溉增效示范項目的建設不僅是很必要的,而且是完全可行的。第三章 項目區概況3.1 自然概況3
15、.1.1項目區位置項目區位于白銀區強灣鄉井子溝村和武川鄉紅峴村,強灣鄉井子溝村在白銀區以南18km處,武川鄉紅峴村位于白銀區東北方向14km處。區內對外交通方便,縣鄉公路四通八達,村村通油路已經實現。灌區處在西北大電網覆蓋之下,農村電網全部形成,供電設施齊全,電力供應有保障。區內通訊與白銀市通訊網相連,通訊便捷。3.1.2項目區水文氣象條件項目區氣候屬溫帶大陸性半干旱半荒漠氣候,總的特點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降水稀少,夏秋晝夜溫差大,冬季寒冷少雪,多年平均降雨量僅193.7mm,多集中在7、8、9三個月,多年蒸發量達1948mm,是降水量的10倍,多年平均氣溫8,最高氣溫36.2,最低氣溫-
16、21.9,多北風,年平均風速3.4m/s,灌溉期平均風速1.9m/s,最大凍土層深1.08m,無霜期191天。3.1.3地形地貌項目區地處甘肅中部干旱區,四面環山,呈狹長的溝谷地帶。武川鄉紅峴村示范點長約3.0km,寬約200-400m,海拔高程在1700-1645m之間,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自然坡降為18。強灣鄉井子溝村示范點長約5.8km,寬100-200m,海拔高程在1635-1590m之間,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自然坡降為12。3.1.4水資源現狀2007年度白銀區節水灌溉增效示范項目共2000畝,兩個示范點均無地下水可利用,灌溉水源均為引大入秦工程黑武分干提供的地表水。其中,武川鄉紅峴
17、村示范點利用庫容為30萬m3的塘壩蓄水作為灌溉水源,年可供水量約為25萬m3。強灣鄉井子溝村示范點利用總庫容40萬m3的溫井子水庫蓄水作為灌溉水源,年可供水量約為30萬m3。兩處水源工程修建于70年代,當時主要用于攔截上游洪水,灌溉下游有限的土地面積,目前用于積蓄引大入秦的地表水,利用田間修建的土質渠道進行田間灌溉,灌溉范圍為本項目設計的示范區區域,所蓄水量均無其他用途。為了保證滴灌工程的正常運行,水源設計經過沉淀池沉淀、過濾器過濾處理后,可以達到灌溉水質要求。3.1.5項目區土壤及其特性灌區內土地肥沃,植被良好、地面平坦、耕地連片,具有發展農業的優越條件。由于受到水資源季節性缺水的限制以及水
18、的利用率低等影響,灌區灌溉面積尚未達到設計規模;已耕種土地面積由于不能適時灌溉,糧食產量增幅緩慢,影響著灌區經濟的穩定和可持續發展。項目區屬甘肅中部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表層土壤類型為灰鈣土,有機質含量0.9%,富鉀、少氮、缺磷。土壤干容重1.35g/cm3,田間持水率為21%,土壤含水量上下限分別為田間持水量的90%和65%。3.2 社會經濟狀況項目區轄屬武川鄉和強灣鄉的兩個村。其中,武川鄉紅峴村共有8個社、835戶、3459人,現有耕地11018畝,其中水澆地2695畝,旱地面積8323畝,人均占有水地0.78畝,大小牲畜6490頭。全村農業種植以小麥、玉米作物和油料、籽瓜等經濟作物為主。強
19、灣鄉井子溝村共有6個社、665戶、2460人,現有耕地8086畝,其中水澆地2446畝,旱地面積5640畝,人均占有水地0.99畝,大小牲畜7600頭。全村農業種植以小麥、玉米作物和油料、棗樹等經濟林果作物為主。兩個示范點的農業生產條件很相近,主要受水利工程等基礎設施差的影響,種植結構相對單一,產量受水利條件制約低而不穩,農民收入主要靠運輸業和進城勞務輸出等。2006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紅峴村達到2352元,井子溝村為2142元。3.3 基礎設施3.3.1水利骨干工程現狀武川鄉紅峴村示范點水利骨干工程有建于70年代的亂掘塘壩1座。設計壩高26.8m,控制流域面積13.01km2、總庫容29.52
20、萬m3,為均質碾壓式土壩,壩內設計有臥管、涵管等取水輸水建筑物,可滿足取用水的要求。強灣鄉井子溝村示范點水利骨干工程有建于70年代的溫井子水庫1座。1970年3月1日動工興建,1973年4月1日建成開始蓄水。大壩為均質土壩,壩基有土層砂石層組成。壩頂長90m、壩頂寬8m、壩頂高18m。總庫容40萬m3,可滿足本地區1510畝水澆地四季灌溉用水。壩內設計有臥管、涵管等取水輸水建筑物,可滿足取用水的要求。該水庫由強灣鄉水管所管理。3.3.2田間工程現狀項目區田間工程大多建于70 年代,由于灌區資金匱乏,渠道及建筑物等水利工程未能得到及時維修,破損十分嚴重,全區灌溉水的利用率僅為 0.51 ,渠系水
21、利用系數為 0.57 。田間工程配套率低,農毛渠大部分為未經襯砌的土渠,灌水方式以大水漫灌為主,灌水浪費嚴重,田間水損失較大。3.3.3交通及電力現狀項目區對外交通方便,縣鄉公路四通八達,村村通油路已經實現。且項目區處在西北大電網覆蓋之下,農村電網全部形成,供電設施齊全,電力供應有保障。第四章 水資源評價及供需平衡分析4.1 項目區水資源概況項目區位于白銀區武川鄉紅峴村和強灣鄉井子溝村的小型塘壩所屬的小型灌區,該區域屬于典型的黃土高原溝壑區,無可利用的地下水資源,當地的農業生產和生活用水主要依靠地表水和天然降水。已建成的兩座小型塘壩(水庫)位于引大入秦工程末端,調蓄水量由黑武分干輸送供給。黑武
22、分干建成于1993年,設計流量0.25m3/s,為輪灌渠道,年供水4次,分別為夏灌2次、秋灌和冬灌各1次。兩座塘壩主要是用于水量的調蓄,年可供水量分別為武川鄉紅峴村示范點25萬m3,強灣鄉井子溝村示范點為30萬m3。4.2 需水量計算武川鄉紅峴村示范點籽瓜滴灌設計灌水定額15m3/畝,年灌水13次,凈灌溉定額195m3/畝,考慮灌溉水利用系數,年需水量20.53萬m3;強灣鄉井子溝村示范點棗樹滴灌設計灌水定額20m3/畝,年灌水8次,凈灌溉定額160m3/畝,考慮灌溉水利用系數,年需水量16.84萬m3。4.3 供需水平衡分析由以上計算知供水量遠遠大于需水量,所以項目區水量滿足要求。第五章 建
23、設內容及技術設計方案 5.1 項目建設內容建設面積2000畝的滴灌工程兩處。其中,籽瓜滴灌1000畝,位于武川鄉紅峴村。棗樹滴灌1000畝,位于強灣鄉井子溝村。綜合分析各種節水工程措施的優點和缺點,結合當地水資源現狀、作物種植結構調整情況及農村經濟條件,考慮本項目工程的示范作用,兩處工程均選擇節水效果最好、管理方便、適合于瓜類及經濟林果等高產出作物的滴灌為本項目的節水灌溉工程措施,且利用原有的高位水源進行自壓滴灌。5.2 滴灌工程技術設計方案5.2.1工程布局滴灌工程共2000畝,分別位于武川鄉紅峴村和強灣鄉井子溝村。其中,武川鄉紅峴村為籽瓜滴灌1000畝,強灣鄉井子溝村為棗樹滴灌1000畝。
24、籽瓜滴灌1000畝利用亂掘塘壩的輸水涵管取水,在末端修建200m3的沉沙池1座、12m2的管理房1座。沉沙池取水管中心高程1700m,管理房內布置過濾器、水表等首部樞紐,田間布置干管、分干管、支管、毛管等灌溉管網系統;棗樹滴灌1000畝利用溫井子水庫的輸水干渠取水,在干渠10+900處修建200m3的沉沙池1座、12m2的管理房1座。沉沙池取水管中心高程1660m,管理房內布置過濾器、水表等首部樞紐,田間布置干管、分干管、支管、毛管等灌溉管網系統。5.2.2農業生產技術措施與本項目工程配套的主要農業生產技術措施是籽瓜的地膜覆蓋、除草劑、化肥的施用。5.2.3灌溉制度確定(1)設計灌水定額 式中
25、:m 設計灌水定額,mm; 土壤容重,項目區土壤為中壤土,取1.35g/cm3; z 設計土壤濕潤層深度,籽瓜為0.5m,棗樹為1.0m; p 設計土壤濕潤比,籽瓜為60%,棗樹為40%; max 、min 適宜土壤含水率上下限(占干土重量百分比) max = 15.3%、min = 10.2%;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取0.95。由以上參數,計算結果為:籽瓜m = 21.74mm = 14.50m3/畝棗樹m = 28.99mm = 19.34m3/畝。(2)設計灌水周期 滴灌設計日耗水強度:籽瓜e=3.5mm/d,則t = 5.9d,取6d。 棗樹e=5.0mm/d,則t = 5.5d,取6
26、d。(3)一次灌水延續時間 式中:se滴頭間距,籽瓜取0.3m,棗樹取1.0m; sl毛管間距,籽瓜取0.7m,棗樹取2.5m; q滴滴頭流量,取3l/h; 則籽瓜t= 1.52h,取1.5h,t= 24.16h,取24h。(4)輪灌組數目確定 n = t1t/t 式中:t1系統每天工作小時數,取20h; t滴灌周期,籽瓜取6d,棗樹取6d; t一次灌水延續時間,籽瓜取1.5h,棗樹取24h。則籽瓜n= 80組,棗樹n = 5組。(5)灌溉制度確定 參考多年籽瓜和棗樹滴灌的研究和實踐經驗,確定灌溉制度如下表:表5-1 滴灌灌溉制度表 作物名稱灌溉方式灌溉制度5月6月7月8月9月合計棉花膜下滴灌
27、灌水定額(m/畝)1515151515灌水次數(次)1343113灌溉定額(m/畝)1545604515195棗樹地面滴灌灌水定額(m/畝)20202020灌水次數(次)12328灌溉定額(m/畝)20406040160第六章 工程設計 6.1 設計依據及標準6.1.1設計依據節水灌溉技術規范sl207-98;微灌工程技術規范sl103-95;農田灌溉水質標準gb5084-92。6.1.2設計標準根據灌溉與排水工程設計規范規定,缺水地區以旱作物為主,灌溉設計保證率為50%-70%。結合工程實際條件和水源地供水保證率程度的實際情況,灌溉設計保證率采用p=70%。6.2 籽瓜滴灌工程設計6.2.1
28、技術參數選擇根據設計依據以及國內外滴灌技術發展積累多年的經驗,各技術參數選擇如下:(1)滴灌土壤濕潤比:p=60%;(2)滴灌水利用系數:=0.95;(3)設計灌水均勻度:eu90%;(4)設計濕潤層深度:z=0.5m;(5)設計日耗水強度:ea=3.5mm/d。6.2.2灌水器及支毛管設計毛管即滴灌帶,選用內鑲貼片式滴灌帶,滴頭間距0.3m,壁厚1.2mm,內徑為16mm,流量3 l/h。單根毛管在滿足設計均勻度的條件下,設計長度為60m,單根毛管的設計流量為600l/h,毛管進口所需工作壓力為15m,毛管間距為0.7m。根據5.2.3中所確定的80組的灌溉輪灌組數量,每4條支管為一個輪灌組
29、,每條控制3.125畝的灌溉面積,當支管設計為雙側布置毛管時,在毛管間距、毛管長度已經確定的情況下,每條支管控制的毛管條數為48條,支管長度17m,支管流量為28.80m3/h。支管設計為dn63的pe管,管道水力損失為1.2m,管道最大流速為2.5m/s(進口處)。6.2.3工程總體布置整個工程設首部樞紐和田間管網兩部分。(1)首部樞紐工程從位于塘壩左岸的涵管末端取水后,在涵管末端修建200m3的沉沙池1座、12m2的管理房1座。沉沙池取水管中心高程1700m,管理房內布置過濾器、水表、閘閥、施肥罐等首部樞紐。(2)田間管網工程田間布置總干管、干管、分干管、支管及毛管五級管道,其中總干管、干
30、管和分干管為地埋管道、支管和毛管為地面移動式管道。從管理房內首部樞紐末端接引,向下游東南方向垂直等高線布置總干管1條,長度1400m,首端高程1700m,末端高程1669m,地形落差31m。總干管末端向東垂直等高線布置北干管和南干管各1條,長度分別為1800m和1850,其中,兩條分干管首端高程均為1669m,末端高程為1640m和1635m,地形落差分別為29m和34m。分干管垂直干管雙側平行等高線布置,由于支管長度只有17m,地形坡度僅為1.8%,支管雙側布置時,分干管間距為34m,整個系統共布置294條,其中,總干管上82條、北干管上104條、南干管上108條,在少部分較寬的地方,長度為
31、180m,每條連接2條支管,在大部分窄的地方長度為60m,每條連接1條支管,平均每條長度90m,總長度為2646m。支管垂直分干管雙側垂直等高線布置,整個系統共布置支管320條,總長度5440m。毛管垂直支管雙側平行等高線布置,每條支管上毛管數量為48條,整個系統共有毛管921.6km。總干管與干管之間、干管與分干管之間用三通連接,分干管與支管之間用出地豎管及安裝在豎管末端的給水栓連接,支管與毛管之間由專用旁通連接。出地管320根,每根1.2m,共384m。在干管末端及分干管的最低處設置排水閥及閥門井,在總干管首端、南北干管的進口處及各分干管進口,均設置控制檢修閥及閥門井。共設計排水閥112個
32、、控制檢修閥297個,閥門井150座。6.2.4工作制度設計根據5.2.3中所確定的灌溉輪灌組數量,田間布置的管網中,總干管、干管續灌,分干管、支管輪灌。具體運行中,以支管為最小的灌溉單元,每4條支管組成一個輪灌組進行分片輪流灌溉。根據管網布置結果,294條分干管連接著320條支管,每條分干管平均只有1條支管,個別控制2條支管的分干管,在工作中只能分別運行。同時運行的4條分干管在分區上注意在管理方便的同時,盡量均勻分配在總干管和干管的上、中、下游。6.2.5設計流量根據已布置的田間管網及設計工作制度,確定各級管道的設計流量。q毛=600l/h;q支=28.80m3/h;q分干= q支=28.8
33、0m3/h;q干= 2q支=57.60m3/h;q總干= 4q支=115.20m3/h。6.2.6管徑及管材選擇總干管、干管、分干管及地埋出地管均選擇0.6mpa的pvc管,地面移動的支管及毛管均選擇0.4mpa的pe管。按照管道設計流量,在經濟流速v=1.0-1.5m/s的范圍內,進行管道管徑的選擇,并按自壓滴灌系統的運行特點,總干管和兩條干管的水力坡降盡量選擇在1.8%左右。經計算當總干管設計管徑為dn160mm時,水力坡降為1.83%,總水損25.98m,接近21m的地形高差,管道流速為1.82m/s;當北干管設計管徑為dn125mm時,水力坡降為1.78%,總水損32.12m,接近29
34、m的地形高差,管道流速為1.49m/s;當南干管設計管徑為dn125mm時,水力坡降為1.78%,總水損33.12m,接近34m的地形高差,管道流速為1.45m/s;當分干管設計管徑為dn90mm時,總水損2.29m,管道流速為1.42m/s;出地管每根1.2m,選擇管徑為dn90mm時,管道流速為1.42m/s。 6.2.7其他主要設備選型需要配備lw-100(4)網式過濾器2臺,并列組裝運行,查性能曲線可知,水頭損失為5m,最大流量達到160m3/h。施肥罐選用容量150l。給水栓選用噴灌專用463規格的法蘭式。6.3 棗樹滴灌工程設計6.3.1技術參數選擇根據設計依據以及國內外滴灌技術發
35、展積累多年的經驗,各技術參數選擇如下:(1)滴灌土壤濕潤比:p=40%;(2)滴灌水利用系數:=0.95;(3)設計灌水均勻度:eu90%;(4)設計濕潤層深度:z=1.0m;(5)設計日耗水強度:ea=5mm/d。6.3.2灌水器及支毛管設計毛管即滴灌帶,選用內鑲貼片式滴灌帶,滴頭間距0.5m,壁厚1.2mm,內徑為16mm,流量3 l/h。單根毛管在滿足設計均勻度的條件下,設計長度為80m,單根毛管的設計流量為240l/h,毛管進口所需工作壓力為15m,毛管間距為2.5m。根據5.2.3中所確定的5組的灌溉輪灌組數量,每6條支管為一個輪灌組,每條控制33.33畝的灌溉面積,當支管設計為雙側
36、布置毛管時,在毛管間距、毛管長度已經確定的情況下,每條支管控制的毛管條數為110條,支管長度138m,支管流量為26.40m3/h。支管設計管徑為dn90mm的pvc管,管道水力損失為1.5m,管道最大流速為1.32m/s(進口處)。6.3.3工程總體布置整個工程設首部樞紐和田間管網兩部分。(1)首部樞紐工程利用溫井子水庫的輸水干渠取水,在干渠10+900處修建200m3的沉沙池1座、12m2的管理房1座。沉沙池取水管中心高程1660m,管理房內布置過濾器、水表、閘閥、施肥罐等首部樞紐。(2)田間管網工程田間布置干管、支管及毛管三級管道,其中干管和支管為地埋管道、毛管為地面移動式管道。從管理房
37、內首部樞紐末端接引,向下游東南方向垂直等高線布置干管1條,長度5800m,首端高程1660m,末端高程1590m,地形落差70m。支管平行于干管垂直等高線布置,整個系統共布置支管30條,總長度4140m。毛管垂直支管雙側平行等高線布置,每條支管上毛管數量為110條,整個系統共有毛管264.00km。干管與支管之間用三通連接,支管與毛管之間由專用旁通連接。在干管末端及支管末端設置排水閥及閥門井,在干管首端2+900處、支管首端均設置控制檢修閥及閥門井。共設計排水閥31個、控制檢修閥32個,閥門井63座。6.3.4工作制度設計根據5.2.3中所確定的灌溉輪灌組數量,田間布置的管網中,干管續灌,支管
38、輪灌。具體運行中,以支管為最小的灌溉單元,每6條支管組成一個輪灌組進行分片輪流灌溉。根據管網布置結果,同時運行的6條支管在分區上注意在管理方便的同時,盡量均勻分配在干管的上、中、下游。6.3.5設計流量根據已布置的田間管網及設計工作制度,確定各級管道的設計流量。q毛=240l/h;q支=26.4m3/h;q干= 6q支=158.4m3/h;6.3.6管徑及管材選擇干管、支管均選擇0.6mpa的pvc管,地面移動的毛管均選擇0.4mpa的pe管。按照管道設計流量,在經濟流速v=1-1.5m/s的范圍內,進行管道管徑的選擇,并按自壓滴灌系統的運行特點,干管的水力坡降盡量選擇在1.2%左右。經計算當
39、干管設計管徑為dn200mm時,水力坡降為1.12%,總水損65.03m,接近70m的地形高差,管道流速為1.60m/s;當支管設計管徑為dn90mm時,水力坡降為1.10%,總水損1.50m,最大管道流速為1.32m/s。 6.3.7其他主要設備選型需要配備lw-100(4)網式過濾器2臺,并列組裝運行,查性能曲線可知,水頭損失為5m,最大流量達到160m3/h。施肥罐選用容量150l。第七章 工程估算與資金籌措7.1 估算項目劃分本項目的設計為滴灌方式,因此,工程估算根據設計,按照建筑工程、設備及安裝工程和臨時工程分別進行。同時,根據有關要求,結合具體情況,適當考慮其他費用和預備費用。7.
40、2 編制依據(1)國家和上級有關部門頒布的有關法令、制度、規程、規定;(2)甘肅省水利廳1992年頒發的甘肅省水利水電工程初步設計概算編制辦法;(3)甘水規發199215號文件甘肅省水利水電工程設計概(估)算費用構成及計算標準;(4)甘水規發199519號文件關于頒發我省水利水電工程費用標準補充規定的通知);(5)甘水規發(1998)11號文件關于頒發我省水利水電工程費用標準中有關條款修改調整意見的通知;(6)甘肅省水利廳1996年頒發的甘肅省水利水電工程概算定額。7.3 基礎單價7.3.1人工工資土方工程人工15.94元/工日;石方工程人工17.05元/工日;砼、設備安裝和機械臺班人工18.
41、13元/工日。7.3.2主要材料預算價格主要材料價格按2006年第四季指導價格,經計算如下:42.5r普硅水泥工地現場價311.58元/t,32.5r普硅水泥工地現場價280.83元/t;鋼筋工地現場價3434.01元/t;型鋼現場價3568.28元/t,鋼板現場價4727.56元/t;圓木現場價830.08元/m3,板枋木1239.07元/m3,汽油現場價6213.63元/t;柴油現場價5139.81元/t,pvc按市場調查價計算,為11000元/噸。混凝土骨料砂子采用天然砂,常年均有專門料場供應,砂子、石子、塊石運到工地現場價分別為55.45元/m3、46.16元/m3和42.00元/m3
42、。7.3.3風水電價格(1)施工用電價格:施工用電由95%采用國家電網,5%采用自備電。經計算其綜合電價為0.67元/(kw.h)。(2)施工用風價格:本工程施工用風由空壓機提供,經計算,施工用風價格為0.11元/m3。(3)施工用水價格:按照本工程組織設計,本工程施工用水按購買價計算,購買水價為2.5元/m3。7.4 施工機械臺班費按甘肅省甘水規發(1996)第41號文頒發甘肅省水利水電工程機械臺班費定額規定,機械臺班費中一類費用在定額基礎上提高15%計算。7.5 主要工程量經估算,本工程共需投入勞動力2.4萬工日;需要完成土石方量2.21萬m3,其中土方2.2萬m3,共需澆筑混凝土700m
43、3。7.6 工程估算7.6.1建筑工程 根據設計工程量乘工程單價計算,工程單價按照工程組織設計確定的施工方法分析計算。工程單價中包括基本直接費,其他直接費(含冬雨季施工增加費、夜間施工增加費、小型臨時設施攤銷費及其他)、間接費、計劃利潤、稅金。 7.6.2設備安裝工程 按設計提供的設備清單分別乘以設備單價和安裝單價,設備單價以現行市場價格及廠家參考價格確定,安裝單價計算方法同建筑工程單價。7.6.3臨時工程 按照實際情況,施工交通、施工房屋建筑按設計工程量乘單位擴大指標計算,其他臨時工程按建安工作量的3.5%計算。7.6.4其他費用 按甘水規發(1992)15號文、(1995)19號文、(19
44、98)11號文的有關規定計列。7.6.5預備費 基本預備費:按一至五部分合計的10%計列。7.6.6總投資經估算,本項目總投資199.05萬元,其中,建筑工程費154.66萬元;設備及安裝工程費8.68萬元;金屬設備及安裝工程費0.44萬元;臨時工程費用6.12萬元;其他費用11.05萬元;預備費18.10萬元。工程投資估算見附表2。7.7 資金籌措本項目總投資199.05萬元(畝均投資995.25元)。資金籌措方式采取“235” 的比例籌集辦法,即:受益農戶自籌20%投入資金39.05萬元(畝均195元),地方自籌30%投入資金60萬元(畝均300元),申請國家投資50%投入資金100萬元(
45、畝均500元)。第八章 效益估算本示范區目前種植主要為經濟作物,項目實施后,節水、增產效益明顯,并且將產生顯著的社會、環境、生態和經濟效益。8.1 效益計算本工程只計算節水效益和灌溉增產效益,灌溉增產效益采用分攤系數法計算。8.1.1節水效益項目實施后,可大大減少輸水過程中的滲漏損失,灌溉水利用率提高,減少了用水量,改善了灌溉條件。根據現狀灌溉制度計算,全年共需灌溉水量120萬m3。通過本項實施后,依據項目實施后的灌溉制度,項目區滴灌共需灌溉水量為35.5萬m3;項目實施后,項目區全年節水84.5萬m3。單方水效益按0.24元/m3,年可增加效益20.28萬元。8.1.2增產效益節水灌溉實施后
46、,直接增產效益十分顯著,與原灌溉相比,直接增產籽瓜10萬kg,增產紅棗22.5萬kg,總增收57萬元,灌溉效益分攤系數取0.6,經計算,實際灌溉增產效益為34.12萬元。增產效益計算結果見表8-1。表8-1 增產效益計算表作物種類灌溉面積(畝)項目前產量(kg/畝)項目后產量(kg/畝)畝增產 (kg/畝)總增產 (萬kg)單價 (元/kg)新增效益(萬元)籽瓜100025035010010440紅棗100075097522522.50.7517 合計200032.557 8.1.3總效益節水灌溉的直接效益體現在節水和增產兩個方面,其總效益也就是上述兩項效益之和。經計算,本項目建成后可產生直接
47、經濟效益54.40萬元,其中節水效益20.28萬元,增產效益34.12萬元。8.2 社會、環境及生態效益(1)本項目的實施,通過先進灌水方法的示范推廣和經濟作物的種植,對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為全區廣泛開展節水工程建設起到了樣板示范作用。(2)通過節水灌溉技術的推廣,可節約水量,緩解用水矛盾,最大限度地滿足作物的用水需求,有效地改善農業生產條件。(3)施工期間,建筑材料的運輸和施工機械產生的噪聲將會對周邊居民產生一定的影響。施工棄料,地表開挖對水土保持也有一定的影響,但對環境的不利影響是短暫的和輕微的,而工程對環境的有利影響是長遠的和顯著的。總之,該工程的建設,使局部生態環境狀況有所改善,對區域社
48、會經濟發展和社會環境改善有顯著積極的影響。第九章 經濟評價9.1 費用估算項目費用包括固定資產投資和年運行費。9.1.1固定資產投資根據估算成果,本項目估算總投資為199.05萬元。項目計劃在一年內建成。9.1.2年運行費本項目年運行費主要包括管理人員工資、材料費、工程維護費(大修理費、日常維修和歲修費用)和其它費用等。(1)管理人員工資:采用承包管理后,增加管理人員4人,每人每年按1.0萬元計,則管理人員年工資為4.0萬元。(2)材料費:主要包括生產運行過程中實際消耗的原材料費、輔助材料、備品配件等,參照類似工程,暫按總投資的2.5%估算,材料費4.98萬元。(3)工程維護費:按總投資的2.
49、0%計取,每年維護費為3.98萬元。(4)其它費用:取以上各項之和的10%,為1.3萬元。經計算項目年運行費用14.25萬元,計算結果見表9-1。表9-1 年運行費計算表 單位:萬元項目人員工資材料費維護費其它費合計數量4.04.983.981.3014.259.2 國民經濟評價9.2.1評價依據(1)水利建設項目經濟評價規范(sl-72-94)(2)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法與參數(第二版)(3)節水灌溉技術規范(sl-207-98)9.2.2評價方法和原則根據項目區農業生產的現有水平和節水灌溉工程實施情況進行經濟分析評價,著重評估該工程實施后,渠系水利用率提高,項目區保灌水平提高,增加的直接、間
50、接效益,分析該項目工程的投入與產出,計算國民經濟評價的各項指標,考察節水示范工程對國民經濟所作的凈貢獻,評價節水示范工程建設的合理性和可行性。9.2.3評價主要參數(1)社會折現率按國家規定采用12%。(2)項目實施期1年,生產期按20年計,則經濟計算期為21年。(3)計算基準年:選在工程建設期的第一年(2007年),基準點為年初。9.2.4國民經濟評價指標計算經上述分析計算的項目投入與產出數值,根據國民經濟效益費用流量表9-2,計算出國民經濟指標值,結果見表9-3。表9-2 國民經濟效益費用流量表 單位:萬元序號項 目年 份合計建設期運行期20072008200920102011202620
51、271效 益27.2054.4054.4054.4054.4054.401060.82費 用199.0514.2514.2514.2514.2514.2514.25484.05(1)投 資199.05199.05(2)年運行費14.2514.2514.2514.2514.2514.25285.003凈效益-199.0512.9540.1540.1540.1540.1540.15576.754累計凈效益-199.05-186.1-145.95-105.8-65.65536.6576.75表9-3 國民經濟評價指標表指標名稱單位計算指標評價標準經濟內部收益率(eirr)%17.3312%經濟凈現值
52、(enpv)萬元68.360經濟效益費用比(ebcr)1.251.0投資回收期(pi)年6.6129.2.5國民經濟綜合評價(1)從國民經濟評價主要指標看,本項目經濟內部收益率(eirr)為17.33%,高于社會折現率is=12%;經濟凈現值(enpv)為68.36萬元;經濟效益費用比(ebcr)為1.25,大于1.0;動態還本年限為6.6年。因此,本項目在經濟上是合理可行的。(2)該項目實施后,提高了水的利用率和灌溉保證率,使有限的水資源得到充分利用,緩解了水資源供需矛盾,改善了灌溉面積,促進作物穩產、高產,農民收入穩定增加,為農村經濟持續發展起到重要作用。綜上分析論證,示范區農業節水灌溉示
53、范項目在國民經濟上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第十章 項目區建設組織與管理10.1 項目建設期組織與管理為確保項目正常實施和工程質量,該工程項目由白銀區水利局抽調人員成立高效節水灌溉示范工程項目部作為法人,具體負責工程的立項、籌資與建設,整個工程建設實行監理負責制,負責工程的設計質量、施工質量、設備材料質量及工程進度和資金的使用。10.2 項目實施及運行期的組織與管理在項目實施的過程中,主要采取如下措施:(1)制定優惠政策,實施政策引導。區委、區政府制定出臺了政府統一一次性投資節水灌溉首部設備、管道及其它配件材料,統一規劃設計,統一安裝維修調試,統一技術指導服務,對滴灌鋪設任務的鄉鎮優先安排冬春灌的“四統一、一優先”的優惠政策。(2)廣泛宣傳發動,做到“四個講清”,講清白銀區目前面臨的嚴峻的生態狀況、講清推廣節水灌溉高新節水技術的重大意義、講清節水灌溉技術與大水漫灌相比的優點和增產效益、講清區委、區政府出臺的鼓勵發展滴灌技術的優惠政策,要力爭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3)認真摸底調查,準確界定布點。各鄉鎮要在發動群眾的基礎上,組織村組干部包村、包組、包片、包農戶,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康巴什區鄂爾多斯一中2024-2025學年校高三下學期期末物理試題含解析
- 西北大學《數字雕塑創作研究》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遼寧省鐵嶺市名校2024-2025學年初三下學期周練一(2.15)化學試題含解析
- 蘭州理工大學《外國稅制》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四川省金堂中學2025屆高三第二學期階段考試生物試題含解析
- 商務普通話培訓
- 培訓機構消防應急預案
- 絕緣膠墊的種類及介紹
- 2025年雙邊投資合作合同范本
- 2025年商用辦公室租賃合同范本
- 施工現場項目部領導帶班制度
- 2024年資格考試-國際焊接工程師(IWE)考試近5年真題附答案
- 科大訊飛財務報表分析報告
- 【新教材】2024-2025學年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 6 《散步》課件
- 歌詞:半生雪(學生版)
- 2024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題及模擬題分類匯編專題16實驗與探究含解析
- 地形圖測繪報告
- 《新媒體運營》高職新媒體運營全套教學課件
- DB33T 809-2010 農村水電站運行管理技術規程
- 混凝土面板堆石壩工程中溢洪道水力設計計算書
- 可穿戴式設備安全可靠性技術規范 頭戴式設備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