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監測技術方案_第1頁
基坑監測技術方案_第2頁
基坑監測技術方案_第3頁
基坑監測技術方案_第4頁
基坑監測技術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北京新機場工作區工程(市政交通)-道橋及管網工程1標段基坑監測方案中國鐵建編制:審核:審批:中鐵建設集團有限公司2017年3月10日241 1 工程概況“工程簡介.3 31.21.2本項目情況概述.4 41 1 3 3周邊環境及場地條件.5 51.41.4工程地質概況.5 51.51.5水文地質概況.6 61 1 6 6本項目設計方案總體概況.7 72 2資源配置情況.9 92 2 1 1測量人員及要求.10102.22.2儀器設備的配置.10103 3監測依據 .10103 3 1 1國家、行業及地區相關技術規范.10104 4基坑變形監測的必要性 .11115 5基坑監測實施方案 .111

2、15 5 1 1監測目的.11115.25.2監測設計及實施原則.12125.35.3監測工作流程.12125.45.4監測要求及準備.12126 6監測項目及時間段.13137 7基準點、監測點的布置.14147 7 1 1基準點的布置.14147.27.2監測點的布置.14148 8監測方法.15158 8 1 1監測方法.15159 9監測技術要求 .17171010監測頻率及工作量 .2020241111預警及應急措施 .20201212 上交的成果資料 .212112.112.1信息反饋與監測成果 .21211313第三方監測 .21211414監測測量實施細則 .22221515實

3、施細則 .2222附圖:基坑監測平面布置圖.2323241 1 工程概況1.11.1工程簡介工程名稱:北京新機場工作區工程(市政交通)-道橋及管網工程(以下簡稱本項 目);建設單位:北京新機場建設指揮部勘察單位:北京市勘察設訃研究院有限公司設汁單位:北京市市政工程設汁研究總院有限公司擬建北京新機場工作區工程(市政交通)-道橋及管網工程位于北京市大興區榆堅 鎮、禮賢鎮和河北省廊坊市廣陽區,其具體位置參見圖2.1 “本項目位置圖”。場區 范圍:南起北區航站樓前,北至遠距停車場北邊界(人工改道后的天堂河南岸),西 起主進場路高架橋A2線西側約250米處,東至南中軸路東側450米處,整體布局為241.

4、21.2本項目情況概述擬建綜合管廊干線總長度9492mo其中,主干一路綜合管廊(A線)長2656m, 主干二路綜合管廊B線、C線、D線、E線長分別為770m、1025m 767m、685m;主 干三路綜合管廊F線、G線、H線、J線長分別為767m、685m、770m、1011m;主干 二路/主干三路聯通管廊356m。擬建綜合管廊擬采用現澆鋼筋混凝土閉合框架結構, 估計荷載120180kpa,施工方式擬采用開槽方式施工。1313周邊環境及場地條件擬建場地位于平原區,地勢平坦開闊,整體呈西北高,東南低的趨勢,場地內地 上分布有村莊、耕地、菜棚、果園、林地、道路、河渠等。耕地內農作物主要為小麥、 玉

5、米、花生、水果等。1.41.4工程地質概況根據地勘報告,擬建場區地勢平坦開闊,整體呈西北高,東南低的趨勢,地面標 高在2124m左右。本工程擬建場區位于永定河沖積扇的下部,永定河古道的西部, 其周邊有河流沖積扇分布。本次勘察期間,實際量測的勘探鉆孔孔口處的地面標高為 20.6323.69mo擬建場地地層分布根據地勘報告,勘探鉆孔最大深度為22.00m。根據現場勘探、原位測試與室內部 分土工試驗成果的綜合分析,按地層沉積年代,成因類型將本次勘查勘探深度范用內 的地層劃分為人工堆積層、新近沉積層和笫四沉積層三大類,并按照地層巖性及其物 理力學性質與工程特性劃分為5個大層及其亞層,現分述如下:人工堆

6、積層(第1大層)擬建場區表層分布一般厚度為0.401.80m的人工堆積之粘質粉土素填土、砂質粉 土素填土層及房渣土1層,局部受人為改造影響可能分布較厚。新近沉積層(笫23大層)人工堆積層之下為新近沉積之砂質粉土、粘質粉土層、粉砂、細砂1層,有 機質粘土、有機質重粉質粘土2層及粉質粘土、粘質粉土3層;砂質粉土、粘質 粉土層,有機質粘土、有機質重粉質粘土1層,細砂、粉砂2層及粉質粘土、 粘質粉土3層。24中砂層。丄程地質剖面21120:監0工3.133.135X215X21SS.OSSS.OST T23W23W44.4A*44.4A*第四紀沉積層(第45大層)新近沉積層之下為第四沉積之粉質粘土、粘

7、質粉土層,粘質粉土、砂質粉土1層、細砂、粉砂2層及重粉質粘土、粘土3層;細砂、 圖見下圖:丄程地質剖面圖+4JD+4JD1.51.5水文地質概況擬建場區及附近地面下22m深度范圉內一般賦存2層穩定地下水,具體情況如下:第1層穩定地下水:地下水類型為潛水,依據本次勘察的情況,結合初勘成果報 告(工程編號:2016初004),該層地下水的正常穩定水位標高為10.3213.46m (埋 深9.6012.10m);局部受地表水影響,水位較高,為13.7114.70m (埋深7.809.00); 該層地下水的主要含水層為砂質粉土、粘質粉土層與細砂、粉砂2層。由于受在 建航站樓降水的影響,該層地下水分布不

8、連續,本次現場勘察期間在建航站樓附近鉆24 孔中基本未量測到該層地下水。1B1B1H1H44lili笫2層穩定地下水:地下水類型為層間水,本次勘察期間在項LI擬建場區內量測 到的該層地下水穩定水位標高為0.573.76m (埋深19.0020.70m):在本工程擬建場 區北側祁各莊村建立的地下水位長期觀測孔(孔號:22100020)中量測到的該層地下 水的含水層為細砂、中砂層。受在建航站樓降水影響,該層地下水穩定水位在在建 航站樓周邊已有較大幅度的下降。另外,根據本次勘察期間地下水量測結果及已有初勘成果報告(工程編號:2016 初004)顯示,山于受在建航站樓基坑降水的地表排水影響,本工程擬建

9、場區部分區 段的淺部地層中賦存上層滯水。受地表排水量及地層滲透性的影響,該層地下水水位 變化較大,一般埋深約2.807.30m。根據區域地質資料及附近水文觀測孔資料,擬建場區1959年以來地下水最高水 位接近自然地面。經查詢、分析,受本工程所處區域的“淺層地下水監測網”的建設 工作進度影響,僅查詢到工程場區2015年以來的最高地下水位標高為15.00左右。根據勘查報告,建議本工程的建筑抗浮設計水位可按標高18.019.0m考慮(從西 北之東南逐漸降低)。1.61.6本項目設計方案總體概況1、支護體系設計根據勘察報告及管廊的埋深情況,大部分地段基坑深度小于10m,采用土釘墻的 支護措施,局部埋深

10、段采用護坡樁+內支撐支護。對有條件的地段應采用自然放坡開挖。 基坑內部設置排水溝;基坑側壁安全等級:土釘墻及自然放坡為三級,護坡樁為二級。支護樁直徑800mm,間距1.4m,混凝土設計強度等級為C30,連梁同灌注樁。土釘注漿材料采用M15水泥砂漿,面層釆用100mm厚C25噴射混凝土,內置 8150X150鋼筋網,鋼筋保護層厚度20厚。24丄訂護坡剖面圖二24土釘護坡剖面圖二土釘護坡剖面圖三2 2資源配置情況242.22.2儀器設備的配2 2 1 1測量人員及要求測量人員驗線人員及記錄人員必須是經過培訓、考核,持上崗證,掌握并運用國 家、地方的有關規定現行標準規范,熟悉施工現場各種測量工作和熟

11、練使用測量儀器。 隨工程進度在完成施工測量方案、水準點引測成果及施工過程中各種測量、記錄后, 填寫工程定位測量、放線驗收記錄報監理單位、設計單位審核并驗收。施工測量管理內容包括:編制施工測量方案、水準點引測成果復查施工過程中各 種測量、填寫記錄(含定位測量、高程引測、基槽驗線)。測量工作是整個工程的關鍵之一,項U部成立專業測量隊,人員如下:姓名職務崗位證書學歷苗帥測量員1016001017400842本科楊帥測量員1326002055400309技校結合本1:程的具體情況、業主及監理的要求,盡可能配備先進的測量設備,提高工程測量工作自動化程度,減少測量人員的勞動強度,提高工作效率,保證測量成果

12、。測量儀器及用具見下表:序號儀器名稱型號監測精度狀態1拓普康全站儀GTS332N測角2測距 (2mm+2ppm*D)檢定合格2精密水準儀DZS343mm/km檢定合 格3鋁合金塔尺5m檢定合格4鋼卷尺50m檢定合格5卷尺7.5m檢定合格6對講機檢定合243 3 監測依據3.13.1國家、行業及地區相關技術規范1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2、工程測量規范(GB 50026-2007):3、國家一、二等水準測量規范(GBT12897-2006);4、深基坑工程技術規定(DB4R1592004);5、建筑變形測量規范(JGJ8-2007);6、建筑基坑工程監測技術規范(GB504

13、97-2009);7、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2-2002);8、城市綜合管廊工程技術規范(GB50838-2015);9、施工組織設計10、 本工程設計文件及技術要求。口、基坑支護及降水施工圖。4 4 基坑變形監測的必要性在深基坑施工過程中,只有對基坑支護結構、基坑周圍的土體和相鄰的構筑物進 行全面、系統的監測,才能對基坑工程的安全性和對周圍環境的影響程度有全面的了 解,以確保丄程的順利進行,在出現異常情況時及時反饋,并采取必要的I:程應急措 施,甚至調整施工工藝或修改設計參數。基坑監測變形觀測點的布置見基坑監測平面圖。5 5基坑監測實施方案5.15.1監測目的1檢驗設

14、訃所釆取的各種假設和參數的正確性,指導基坑開挖和支護結構的施 工。2、為了基坑工程施工的安全、順利按計劃進行,在基坑開挖及地下結構施工期 間,確保基坑、周圍已有建筑物、市政設施、地下管線等不受損傷、少受干擾,周邊 建筑物、構筑物、道路、地下管線安全,保證工程質量,做到隱患早發現、早分析、24早處理。3、為信息化施工提供依據,隨時掌握基坑圍護結構的位移、沉降、受力水平及 周圍建筑物的動態(沉降或傾斜),以科學數據為依據,做到信息指導施匸,對可能 出現的工程隱患及時預報以采取相應措施,以防患于未然4、 為以后類似工程的設訃和施工提供參考。5.25.2監測設計及實施原則1技術先進,安全可靠,經濟合理

15、;2、 結合設訃規定和規范要求,確定監測儀器埋設位置;3、 考慮監測區域內觀測點的布設位置,使各觀測數據具有互相驗證性和分析性;4、明確儀器埋設要點和埋設標準,明確所釆用的監測儀器的類型、型號或量程, 制定觀測作業指導書;5、 根據規范要求,明確施工控制標準;6、 明確監測人員與施工人員的責任。5.35.3監測工作流程施工監測管理流程圖245.45.4監測要求及準備1、 監測要求基坑監測工作須按照計劃進行。計劃性是監測數據完整性的保證。監測數據須是真實可靠的。數據的可黑性山測試元件安裝或埋設的可靠性、監測 儀器的精度、可黑性以及監測人員的素質來保證。監測數據真實性要求所有數據須以 原始記錄為依

16、據,原始記錄任何人不得更改、刪除。監測數據必須是及時的。監測數據需在現場及時訃算處理,計算有問題可及時復 測,盡量做到當天報表當天出。因為基坑開挖是一個動態的施工過程,只有保證及時 監測,才能有利于及時發現隱患,及時釆取措施。對重要的監測項LI,應按照工程具體情況預先設定預警值和報警制度,預警值應 包括變形或內力量值及其變化速率。基坑監測應整理完整的監測記錄表、數據報表、形象的圖表和曲線,監測結束后 整理出監測報告。2、 肉眼觀察肉眼觀察是不借助于任何量測儀器,而用肉眼憑經驗觀察獲得對判斷基坑穩定和 環境安全性有用的信息,這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需在進行其他使用儀器的監測項 U前山有一定工程經

17、驗的監測人員進行。主要觀察圍護結構和支撐體系的施工質量、 用護體系是否有滲漏水及其滲漏水的位置和多少、施工條件的改變情況、坑邊堆載的 變化、管道滲漏和施丄用水的不適肖排放以及降雨等氣候條件的變化等對基坑穩定和 環境安全性關系密切的信息。同時需密切注意基坑周圉的地面裂縫、圉護結構和支撐 體系的工作失常情況、鄰近建筑物和構筑物的裂縫、流土或局部管涌現象等工程隱患 的早期發現,以便發現隱患苗頭及時處理,盡量減少工程事故的發生。這項工作每天 早晚進行,并將觀測到的內容詳細地記錄在監測日記中,同時記錄施工進度與施工工 況,重要的信息則需要寫在監測報表的備注欄內,發現重要的工程隱患則要專門出監 測備忘錄。

18、6 6監測項目及時間段根據招標文件要求,施工監測項LI主要內容為:1、管廊基坑開挖的監測24(1)坡頂水平位移(沉降)監測;2、 擋墻基礎開挖的監測(1)坡頂水平位移(沉降)監測;3、 雨污水基坑開挖的監測(1)坡頂水平位移(沉降)監測;4、 下穿隧道基坑開挖的監測(1)坡頂水平位移(沉降)監測;監測日期為基坑開挖支護以后到基坑回填完成。7 7基準點、監測點的布置7.17.1基準點的布置在基坑周圉便于觀測監測點并且不易擾動位移的地方布置基準點觀測墩,觀測 點觀測墩澆筑混凝土,墩頂部埋設對中測量釘。測量釘有+字線,測站觀測墩要有足夠 的埋深,觀測墩頂部稍高于基坑頂地面,并在周圉用鋼管進行防護。布

19、置穩定、可靠 的點作為基準點,因為基坑坡頂觀測基準點離坑上口一般較近,當基坑發生變形時, 觀測基準點也會隨之變形,結合現場實際情況,在基坑東西南北方向設置4個基準點, 以便在每次觀測時對觀測測站觀測墩進行校核。基坑水平位移、沉降監測基準點盡量 采用同一點。監測基準點分為永久基點和工作基點,永久基準點應布設在變形影響范圍以外, 靠近觀測LI標,便于長期保存和聯測的穩定位置,永久基準點根據基坑大小設置且每 段不少于3個。工作基點布設在基坑四周,相對穩定和便于觀測的位置,根據現場位 置實地布設。因為基坑坡頂觀測工作基準點離坑上口一般較近,當基坑發生變形時,觀測基準 點也會隨之變形,因此在距離基坑上口

20、外側2倍坑深以外的位置布置工作基準點,以 便在每次觀測時對觀測基準點進行校核。7.27.2監測點的布置山于基坑的開挖,支護系統的位移將是引起周用地層、道路及結構物位移的主要 反映,掌握其位移變化量與基坑開挖深度的關系尤為重要。基坑圍護樁水平位移點布 設在坡頂上,基本布置在各長短邊的端點及中點上,且監測點的間距小于20mo監測24點埋設步驟為:1、基坑分段開挖,在開挖處的頂部噴混凝土后,根據布點圖找出對應樁號,適 當的位置布置監測點,間距小于20米。2、監測點釆用統一規格的418mmx200mm鋼質監測點,用鋼錘打入孔中。3、在監測點處標示監測點號,并明示請勿碰動。監測點根據現場施丄進度分批布設

21、,注意加強保護和對施工人員進行宣傳教育。 如果監測點被破壞或者松動,及時進行處理,并在監測報告中說明。同時位移監測點 可以作為沉降監測點使用。位移、沉降監測點(單位mm)&監測方法8.18.1監測方法1巡視檢查由于支護結構的施工質量、施工條件的改變、基坑邊堆載的變化、施工用水不適 當排放、管道滲露以及氣候條件的改變,還有工程隱患如地面裂縫、支護結構的失穩、 臨近建筑物裂縫等都可在巡檢工作中及時發現,因此巡檢是十分重要和很有必要的, 應曲有經驗的工程師按期進行巡檢,巡檢工作應列入觀測計劃,按期進行,并保持記 錄。根據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程JGJ120-2012要求,為確保施工安全及周邊建(構) 筑

22、物和地下管線設施的安全,在基坑開挖和地下結構階段需進行以下監測:支護結1、支護結構成型質量242、墻后土體有無裂縫、沉陷及滑移構3、基坑有無涌土、流砂、管涌1、開挖后暴露的上質情況與巖土勘察報告有無差異施工工況2、基坑開挖分段長度、分層厚度及支錨設置是否與設計要求3、基坑周邊有無超載1、周邊管道有無破損、泄露情況2、周邊建筑有無新增裂縫出現3、周邊道路(地面)有無裂縫、沉陷周邊環境4、鄰近基坑及建筑的施工變化情況1、基準點、監測點完好狀況2、監測元件的完好及保護情況監測設施3、有無影響觀測工作的障礙物當出現下列情況之一時,應提高檢測頻率或局部增加監測點數量:(1)監測數據變化較大或者速率加快。

23、(2)存在勘察為發現的不良地質。(3)超深、超長開挖或未及時加撐等違反設訃工況施工。(4)基坑周邊大量積水、長時間連續降雨、市政管道出現泄漏。(5)基坑附近地面荷載突然增大或超過設計限值。(6)支護結構出現開裂。(7)出現其他影響基坑及周邊環境安全的異常情況。2、沉降觀測采用精密的水準儀進行量測。主要采用精密水準測量方法進行,沉降觀測點直接 設置在被觀測對象(如土體坡面、建筑物)的特征點上,并在遠離基坑或穩定的位置 設置基準點。觀測點應布置在具有特征點的地方(如基坑陽角)。3、水平位移觀測采用全站儀進行量測。施測時在基坑觀測點架設全站儀,在不適采用軸線投影法 情況下采用測坐標方法確定坐標系,每

24、次使用基準點保持固定,不隨意更換,在發現 異常時要校準觀測基準點。觀測點直接布置土坡坡頂或樁頂連梁上因為基坑周邊場地24 有限,另外,基坑平面形狀不太規則。因此采用經緯儀軸線投影法設置觀測站比較困 難,而采用全站儀坐標法比較容易選擇觀測站。測定監測點的坐標,與前次坐標對比 計算出本次位移值,與初始值對比計算出累計位移值。在基坑開挖詢,連續測量三次 取平均值作為初始值。9 9 監測技術要求1在基坑開挖前應測得初始值,且不應少于三次;2、 監測時間間隔可根據施工進程確定。3、 測量儀器要使用精密光學儀器,并有檢測合格證。4、 在正式開挖前,要核對基準點并對其進行保護。5、對雨天以及各種可能危及支護

25、安全的水害來源(如周圍生活排水、上下水道、 化糞池滲漏水等)進行仔細觀察。在施工開挖過程中,如發現變位速率較大、支護結構開裂等情況,應進一步加強 觀測,縮短檢測時間間隔,并及時向監理、設計和施工人員報告檢測結果。6、 坡頂水平位移監測:水平位移監測根據現場情況采用方向觀測法和垂距法進行監測,按照二級位移觀 測精度進行觀測,二級測角網各項技術要求如下:測角控制網技術要求等級最弱邊邊長中誤差平均邊長測角中誤差最弱邊邊長中誤差級3.Omm300m1.51:100 000水平角觀測宜采用方向觀測法,當方向數不多于3個時。可不歸零;對位移觀測點的觀測,宜采用2 級全站儀,按照1測回觀測。 水平位移觀測記

26、錄表水平位移觀測記錄表AQ-C6-3AQ-C6-3號工程名稱監測項目工程監測24地點儀器及編號監測單位中鐵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日期單位mm測點初測值上次累積值本次位移值累計位移值測點初測值上次累積值本次位移值累計位移值說明:指向基坑方向的位移值為正,反之為負。農示現場無法進行測量位移報警值60mm監測單位中鐵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監測人項目技術負資人監理單位意見符合程序要求()不符合程序要求,請重新組織觀測()監理工程師(簽字):年 月 日注:本農由施工單位填報,附監測點布置圖,監理單位、施工單位各存i份。247、沉降監測:沉降觀測所使用的儀器應為DS1或DS05級的精密水準儀,配合2米(或3米)錮鋼水

27、準尺進行。沉降觀測的等級應為二等,相鄰觀測點間的高差中誤差為lmm,觀測點的高程相 對于起算點的高程中誤差為lmm,為此,除應嚴格執行工程測量規范中的有關 二等水準的技術要求外,對外業觀測另作下述要求:水準外業觀測要求視線長度前后視距差前后視距差累積基輔 分劃讀數差基輔分劃所測高差之差符合水準線路閉合差35mlm;3m;0.3mm;0.5mm;0.5麻mm(n為測站 數);另外必須定期進行儀器i角(視準軸與水準軸間夾角應不大于10)檢驗,以確保儀器的性能。沉降位移觀測記錄表沉降位移觀測記錄表AQ-C6-3AQ-C6-3編-7IHJ號1:程監測名稱項目工程地點監測儀器及編號監測單位中鐵建設集團有

28、限公司EI單位mm2460mm監測單位團有限公司監項目技術負測人貴人期測點初測值上次累積值本次位移值累計位移值測點初測值上次累積值本次位移值累計位移值說明:指向沉降方向的位移值為正,反之為負。農示現場無法進行測量位移報警值監理單位總見符合程序要求()不符合程序要求,請重新組織觀測()監理工程師(簽字):注:本農由施工單位填報,附監測點布置圖,監理單位、施匸單位各存份。中鐵建設集1010監測頻率及工作量24監測頻率表項目開挖5m開挖至設計標高結構物回填完成支護結構監測1次/d1次位d周邊環境監測1次/d1次位d備注:當基坑開挖過程中數據超過報警值時,應根據具體情況及時調整監測頻率, 加密監測,甚

29、至跟蹤監測。控制標準報警值月號監測項目允 許 值 (mm)變形速率(mm/d)累計值(mm)1坡頂最大水平位移6041540 602坡頂最大豎向位60382560預警及應急措施當出現下列情況之一時,必須立即進行危險報警,并應對支護結構和周邊環境中 的保護對象采取應急措施。1、監測數據達到監測報警值的累訃值。2、基坑支護結構或周邊土體的位移值突然明顯增大或基坑出現流沙、管涌、隆 起、陷落或較嚴重的滲漏等。3、基坑支護結構的支撐或錨桿體系出現過大變形、壓屈、斷裂、松弛或拔出的 跡象。4、周邊建筑的結構部分、周邊地面出現較嚴重的突發裂縫或危害結構的變形裂 縫。5、周邊管線突然明顯增長或出現裂縫、滲漏

30、等。6、根據工程經驗,出現其它必須進行危險報警的情況。7、當出現下列情況之一時,應提高檢測頻率或局部增加監測點數量:24(1)監測數據變化較大或者速率加快。(2)存在勘察為發現的不良地質。(3)超深、超長開挖或未及時加撐等違反設計工況施工。(4)基坑周邊大量積水、長時間連續降雨、市政管道出現泄漏。(5)基坑附近地面荷載突然增大或超過設計限值。(6)支護結構出現開裂。(7)出現其他影響基坑及周邊環境安全的異常情況。1212上交的成果資料12.112.1信息反饋與監測成果每次監測工作結束后,均需提供監測資料、簡報、數據分析結論。監測資料處 理應及時,以便在發現數據有誤時,可以及時改正和補測,當發現

31、測值有明顯異常時, 在檢查無誤后應迅速通知施工主管和監理單位,以便采取相應措施。原始數據經過審核、消除錯誤和取舍之后,就可以計算分析。根據訃算結果,繪 岀各觀測項LI觀測值與施工丄序、施丄進度及開挖過程的關系曲線。提交資料包括各 觀測值成果表、觀測值與施丄進度、時間的關系曲線、對各觀測資料的綜合分析,以 及說明圍護結構在觀測期間的丄作狀態與其變化規律和發展趨勢,判斷其丄作狀態是 否正常或找出原因,并提出處理措施和建議,供研究解決問題的參考。監測工作全部 結束后,編寫基坑監測技術總結報告。1313第三方監測根據建筑基坑匸程監測技術規范GB50497-2009規定,建筑基坑監測和周邊環 境的監測應

32、山建設單位委托笫三方完成。我方將全力配合,提供技術資料和現場生產 支持。1414監測測量實施細則1、各項施工內容的觀測均設專人負責,作業時做到固定觀測人員,固定觀測儀 器、標尺、固定觀測路線和觀測方法,觀測時避免外界干擾。2、 裝置升降/結構觀察水準點及觀察井等監察系統,在本丄程工期內進行測量及 工作記錄,并定期提交記錄予業主審閱。243、 于工程進行期間對鄰近道路及建筑物等進行沉降觀測,并執行一切所需之支 護,補救及修復措施以確保場地安全。4、 變形觀測使用精密水準儀配合水準尺進行,邊坡監測使用全站儀進行。5、 每次觀測結束后,應認真檢查全部外業觀測記錄,經平差法進行平差訃算和 處理之后,計算各觀測點的位移量,并填寫成果表,計算一個觀測周期內的位移量, 并及時通知有關人員進行分析,做出預報。6、 及時填寫觀測記錄及觀測數據,整理歸檔,確保記錄和數據的原始性和真實 性,每次觀測結束后,應認真檢查全部外業觀測記錄,經嚴密平差法進行平差計算和 處理之后,計算各觀測點的位移量,并填寫成果表,計算一個觀測周期內的位移量, 并及時通知有關人員進行分析,做出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