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縣級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專項規劃編制要點_第1頁
市、縣級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專項規劃編制要點_第2頁
市、縣級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專項規劃編制要點_第3頁
市、縣級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專項規劃編制要點_第4頁
市、縣級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專項規劃編制要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市、縣級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試點專項規劃編制技術要點為加強指導市、縣級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試點專項規劃編制工作,提高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試點工作的科學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推進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的制度化、規范化建設,根據國土資源部關于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試點的有關規定,制定本要點。一、總體要求(一)編制依據。主要有關法律法規、制度政策和技術標準:1.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土地復墾條例、基本農田保護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等國家有關土地復墾的法律法規及所在省(區、市)制定的相關地方法規。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全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綱要(

2、20062020年)、全國土地整治規劃(20112015年)、區域規劃、產業規劃等國家相關規劃及所在?。▍^、市)批準的相關規劃。3.國務院關于嚴格規范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切實做好農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通知(國發201047號)、國土資源部關于加快編制和實施土地整治規劃大力推進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的通知()、國土資源部關于開展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試點工作的通知(國土資發201245號)等國家有關土地整治和復墾政策及所在?。▍^、市)制定的相關政策。4.土地開發整理標準(TD/T 10111013-2000)、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規范(試行)、土地復墾方案編制規程(TD/T 1031-2011)、村鎮建設

3、用地標準(GB 50188-1993)、土地開發整理項目預算定額標準等國務院、國土資源部及所在?。▍^、市)制定的土地整治相關標準規范。(二)編制原則。主要遵循以下原則:本次試點的規劃期限為2012-2015年,以第二次土地利用調查成果和2010年土地利用變更調查成果為基數編制專項規劃。1.依法依規科學規劃。貫徹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規,落實市縣土地整治規劃等相關規劃對所在行政轄區內工礦廢棄地復墾的部署安排。2.促進城鄉統籌發展。以工礦廢棄地復墾調整利用為突破口,推進損毀、閑置、廢棄、低效工礦用地集中復墾,緩解城鎮經濟發展用地需求的巨大壓

4、力,促進建設用地節約集約。 3.充分尊重土地權利人意愿。充分征求工礦廢棄地權利人意見,按照維護土地權利人權益的原則,做到復墾前土地權利人愿意,復墾中土地權利人參與,復墾后土地權利人滿意,穩妥有序地開展工礦廢棄地復墾的各項活動。4. 保持耕地數量,提高耕地質量,保障糧食安全。把提高復墾耕地質量、增強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放在首要位置,先復墾,后調整利用,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土地資源基礎。5. 優化生態環境,促進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堅持因地制宜、尊重生態規律,開展土地復墾。復墾后的土地環境要更加適合人們生產生活,促進土地綜合整治健康、有序發展,實現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三)編制程序。一般包括如下程序:1.

5、組織準備。成立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的專項規劃領導小組,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具體負責專項規劃編制工作,注重發揮土地整治機構作用,加強規劃編制人員培訓,負責技術方案制定、調查分析、基礎研究、成果編制等工作。2.前期調研。以鄉鎮為單元等為單元,收集有關歷史遺留工礦廢棄地、交通和水利基礎設施廢棄地的自然、生態、經濟、社會和土地利用方面的基礎資料,梳理省與所在市縣出臺的相關法律、規劃、政策和標準等,開展實地調研和補充調查。3.基礎研究。圍繞工礦廢棄地復墾工作的要求,充分利用原有的工作基礎和成果,依照相關技術標準或規定,結合地方實際開展。一般包括工礦廢棄地現狀調查、工礦廢棄地復墾調整利用潛力、調整利用規劃目標、

6、工礦廢棄地復墾資金測算、調整利用布局、復墾環境影響評價、規劃實施保障等內容開展重大問題研究。4.編制方案。明確工礦廢棄地復墾目標,確定工礦廢棄地復墾布局,提出工礦廢棄地復墾規劃方案,測算資金供需情況,分析工礦廢棄地復墾效益,開展工礦廢棄地復墾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提出規劃實施保障措施。5.協調論證。加強與相關部門協調,做好與有關規劃銜接,鼓勵公眾參與,強化專家咨詢。6.成果有效性認定。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專項規劃領導小組審議通過規劃方案,經上一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審核后,由同級人民政府批準。二、主要內容(一)工礦廢棄地現狀調查全面了解本轄區工礦廢棄地、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廢棄地的類型、數量、特點與分布。

7、以鄉鎮為單元,充分利用第二次土地利用調查和2010年土地利用變更調查的成果,按圖斑進行工礦廢棄地、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廢棄地進行分析,對需復墾廢棄地進行篩選,根據篩選結果,做好工礦廢棄地、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廢棄地的實地調查,實地調查包括了解廢棄地損毀前利用類型、利用狀況,了解損毀后廢棄地的類型、程度以及當前的權屬狀況,了解廢棄地復墾的影響因素等。實地調查的具體內容包括廢棄地的面積、坡度、有效土層厚度、土壤質地、水源保證情況、有無限制因素、是否適宜復墾、可復墾為耕地的面積,以及可復墾為其他用地的面積。(二)工礦廢棄地復墾調整利用潛力評價根據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專項規劃編制重點,全面分析測算工礦廢棄地

8、、交通和水利等基礎設施廢棄地復墾潛力,重點是復墾補充耕地的規模、質量、條件以及空間分布等。具體做法:在現狀調查結果的基礎上,以待復墾地塊為評價單元,根據廢棄地復墾的影響因素,分析各類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的方向、潛力大小。綜合考慮社會經濟、科技水平、資金投入能力、群眾意愿等因素,科學評價可復墾為耕地和其他用地的面積,也可根據實際需要,對復墾土地有針對性進行適宜性評價。對新復墾的耕地等級進行預評價,按照鄉鎮匯總待復墾地塊潛力,最終形成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潛力結果,根據潛力分析結果,編繪潛力分布圖。(三)工礦廢棄地復墾調整利用規劃目標遵循區域社會經濟發展導向,根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土地整治規劃確定的目標

9、任務,從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保護與建設、城鄉統籌發展和保護生態環境等角度出發,結合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潛力評價結果及當地廢棄地復墾的實際能力,確定規劃期內工礦廢棄地復墾調整利用的總體目標,總體目標包括兩部分,一是工礦廢棄地復墾目標,二是工礦廢棄地復墾調整利用的目標。工礦廢棄地復墾目標包括工礦廢棄地復墾規模指標、歷史遺留損毀土地復墾率指標和補充耕地效率指標;工礦廢棄地復墾調整利用目標主要指可調整利用的掛鉤指標規模,不得突破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新增建設用地總量。市縣兩級專項規劃應在確定總目標的基礎上,按照統籌兼顧、先易后難、穩步推進的原則制定本區域內年度實施計劃。此外,市級規劃應根據所轄各縣(市、區

10、)復墾潛力及土地復墾能力等現實條件,分解落實所轄各縣(市、區)規劃目標。(四)劃定工礦廢棄地復墾區和掛鉤建新區在工礦廢棄地復墾潛力調查、分析和評價基礎上,為統籌安排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引導工礦廢棄地復墾方向、結構,實現工礦廢棄地復墾調整利用的長遠目標,劃定工礦廢棄地復墾區。復墾區劃定的原則:一是復墾潛力大,分布相對集中;二是復墾基礎條件比較好;三是原則上不打破鄉級行政界線;四是有利于保護和改善區域生態環境;五是應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土地整治規劃劃定的土地復墾區域相銜接,優先考慮將基本農田整備區、土地整治區內的工礦廢棄地劃為復墾區,允許建設區和有條件建設區內不得安排復墾區。在做好補償和安置的基礎

11、上,統籌安排復墾調整利用掛鉤指標建新區。建新區劃定的原則:一是建新區必須落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劃定的允許建設區范圍內;二是建新區不得跨縣級行政區域。(五)投資籌措與效益分析工礦廢棄地復墾調整利用要做到收支平衡。根據工礦廢棄地復墾目標、工礦廢棄地復墾調整利用掛鉤目標,按照復墾類型,分別估算各類投資并進行匯總,即為總投資規模。投資測算可采用系數法估算,即參考近期類似項目的投資,考慮地形地貌、基礎設施、物價水平和勞動力價格等因素,估算每個項目的投資規模。也可采用單位面積標準法和典型設計法等進行估算。在深入分析本地區籌資環境,充分運用市場化機制,多渠道籌集資金,提出資金籌措方案,進行資金供需平衡分析。資

12、金籌措渠道主要包括:復墾調整利用掛鉤指標建新區土地所得收益、土地復墾費、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探礦權采礦權價款(“兩權”價款)、企業和個人等其他社會投資等。評價規劃實施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及環境效益。規劃實施的社會效益主要是指對農業生產條件、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推進,城鄉統籌和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等方面,選擇適當的評價指標,采用定量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方法進行評價。經濟效益評價的重點是對通過工礦廢棄地復墾的投入產出進行分析,主要測算投入量、預期凈產出和投資回收期等。環境效益評價主要從水資源利用效率、生態安全程度、農田生態環境、生物多樣性、空間景觀格局等方面,選擇適當的評價指標,采用定

13、量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方法進行評價 (六)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暫缺,目前正在聯系相關部門提出權威的原則性要求。復墾后的土壤環境質量應達到土壤環境質量標準(GB15618-1995)二級標準以上的要求。(七)規劃實施保障措施圍繞規劃目標和方案,結合行政、法律、經濟和技術等方面的條件制定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專項規劃實施保障措施,確保規劃有效實施。實施保障措施可重點關注土地權屬調整、嚴格復墾耕地質量與建新耕地的驗收與考核、加強對建新收益分配的監督等內容,提出領導責任、組織制度、資金保障和監督管理等的具體要求。三、規劃成果要求專項規劃成果包括規劃文本、說明、圖件和附件。(一)文本規劃文本一

14、般應包括以下內容:1. 前言:規劃目的、任務、依據,規劃范圍和規劃期限。2. 規劃背景:簡述工礦廢棄地土地復墾的自然、經濟、社會和土地利用條件,分析土地復墾工作實施情況、工礦廢棄地復墾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等。3. 工礦廢棄地復墾潛力:簡述工礦廢棄地復墾的潛力類型、級別、數量及其分布狀況等。4. 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目標:闡明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的指導原則、目標和主要任務,明確具體指標。5. 主要任務:闡述縣域工礦廢棄地土地復墾的規模、布局和時序安排,工礦廢棄地復墾與生態環境整治,工礦廢棄地復墾掛鉤建新區的建設規模、布局和時序安排等。6. 項目安排:闡明工礦廢棄地復墾項目的范圍、規模、時序和資金,明確復

15、墾內容和要求;闡明工礦廢棄地復墾掛鉤建新項目的范圍、規模、時序安排,明確建新區優先項目的內容和要求。7. 投資和效益:闡明工礦廢棄地復墾的投資規模、籌資渠道及經濟、社會、生態效益。8. 實施措施:闡明實施規劃需采取的行政、法律、經濟和技術手段等。9. 文本附表,主要包括:工礦廢棄地復墾現狀表;工礦廢棄地復墾潛力表;工礦廢棄地復墾項目安排表。工礦廢棄地復墾掛鉤項目安排表。(二)規劃說明規劃說明主要闡述規劃決策的依據和過程,是規劃實施中配合規劃文本使用的主要參考。規劃說明要翔實充分,一般應包括以下方面內容:1. 工礦廢棄地復墾工作實施情況:說明主要目標實現程度,規劃實施主要成效,規劃實施中的主要問

16、題。2. 編制過程:闡述規劃編制各階段的主要過程。3. 規劃基礎數據:說明規劃采用的人口、經濟、土地利用等基礎數據的來源及轉換過程。4. 工礦廢棄地復墾潛力調查評價及測算:說明規劃采用的調查評價方法及潛力測算過程。5. 主要規劃內容說明:說明規劃目標、主要任務確定的依據等。6. 說明項目確定的原則、依據和方法。7. 說明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規劃方案比選情況。8. 資金與效益情況說明:說明資金測算的依據、方法和結果,說明效益評價的方法和結論,分析規劃實施的可行性。9. 與相關規劃的協調銜接和不同意見的處理情況說明。10. 其他需要說明的問題。(三)規劃圖件1. 一般應包括以下圖件:a)工礦廢棄地復

17、墾現狀圖;b)工礦廢棄地復墾潛力分布圖;c)工礦廢棄地復墾項目及掛鉤項目區分布圖;2. 圖件內容a)工礦廢棄地復墾現狀圖可依據破壞類型分類或按照土地規劃用途分類進行轉換形成的現狀地類標注,同時標注水系、交通、地形、地名和行政區劃要素;按照土地現狀分類的,標識土地利用現狀圖各類用地地類代碼,以土地調查最新數據。b)工礦廢棄地復墾潛力分布圖;包括土地利用現狀(采用第二次土地調查最新成果)、土地用途區各分區用途、工礦廢棄地復墾地塊名稱和規模、工礦廢棄地按照復墾潛力分級等內容,同時標注行政區劃、標識區縣和鄉鎮名。c)工礦廢棄地復墾項目和掛鉤項目分布圖,一般包括土地用途區各分區用途、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土地

18、利用空間管制(只體現允許建設區和有條件建設區)、工礦廢棄地復墾地塊邊界、名稱和規模、建設區建設邊界、規模等內容,同時標注行政區劃,標識區縣和鄉鎮名。應標注項目的具體范圍,編制項目表;3. 圖件編繪要求a)以基期年土地利用現狀圖為底圖,以村級行政區域為基本單元,比例尺與同級土地整治規劃圖相一致,圖件比例尺一般為150000,可根據行政轄區的面積適當調整比例尺大小。圖件要素應經過合理取舍,能夠充分表達規劃內容。文字標注還需包括行政區、道路、水系、項目名稱等;b)各種圖面配置應包括圖名、圖廓、地理位置示意圖、指北針、圖例、方位坐標、比例尺、土地整治項目表、相鄰地區名稱、界線、編圖單位、署名和制圖日期

19、等。與同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制圖規范要求相同。c) 基礎地理要素。包括行政界線和政府駐地。其中制圖區域內行政界線,表達到鄉(鎮)界。制圖區域行政界線外圍標注四周相鄰行政單位名稱。制圖區域內政府駐地,表達到鄉級政府駐地。4.圖層控制和圖式圖件的制圖要素采用分層方式組織和繪制。a)工礦廢棄地復墾調整利用現狀圖。圖層壓蓋從上至下的順序依次是:注記、政府駐地、行政界線、工礦廢棄地復墾規模邊界、建設區規模邊界、土地利用現狀數據。b)工礦廢棄地復墾調整利用潛力分析圖。圖層壓蓋從上至下的順序依次是:注記、政府駐地、行政界線、工礦廢棄地復墾規模邊界、建設區規模邊界、土地利用空間管制、土地用途區。c)工礦廢棄地復

20、墾調整利用規劃圖。圖層壓蓋從上至下的順序依次是:注記、政府駐地、行政界線、工礦廢棄地復墾規模邊界、建設區規模邊界、土地利用空間管制、土地用途區。d)工礦廢棄地復墾調整利用現狀圖、工礦廢棄地復墾調整利用潛力分析圖和工礦廢棄地復墾調整利用規劃圖的圖式,分別見附錄A,附錄B和附錄C。(四)規劃數據庫規劃數據庫是規劃成果數據的電子形式,包括符合相關建庫標準的規劃圖件的柵格數據和矢量數據、規劃文檔、規劃表格、元數據等。規劃數據庫內容應與紙質的規劃成果內容一致。1.提交格式要求。數據庫成果中標準交換格式的矢量數據采用shape格式,圖件采用jpg格式,分辨率不低于300 DPI,表格采用Excel2003

21、格式,文本采用word2003格式。各圖層命名一般按照“縣級以上行政區劃代碼+圖層名稱”的規則命名。2.數據庫建庫依據a)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代碼(GB/T 2260);b)縣級以下行政區劃代碼編制規則(GB/T 10114);c)地球空間數據交換格式(GB/T 17798-2007);d)土地基本術語(GB/T 19231);e)土地利用現狀分類(GB/T 21010-2007);f)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技術規程(TD/T 1014-2007);g)土地利用數據庫標準(TD/T 1016-2007);h)縣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制圖規范(TD/T 1021-2009);i)縣級土地整治規劃數據庫

22、標準j).縣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數據庫標準(TD/T 1027-2010)。3.數據庫建庫一般規定。高程基準采用“1985國家高程基準”,平面坐標系采用“1980西安坐標系”,地圖投影與分帶采用“高斯克呂格投影”,按3分帶。4.空間要素圖層及屬性要求??臻g要素采用分層的方法進行組織管理。空間要素圖層包括境界行政區、輔助圖層、專題要素和柵格圖,空間要素圖層基本描述見附表a,行政區屬性結構、行政區界線屬性結構、地類圖斑屬性表結構、土地用途區屬性表結構、建設用地管制區屬性表、工礦廢棄地復墾區屬性表結構、建設區屬性表結構、注記類圖層屬性表結構分別見附表b附表i。(五)規劃附件規劃附件包括規劃編制工作報告

23、、調查報告、專題研究報告,以及反映規劃編制組織實施、技術路線、規劃論證、工作協調方面的報告或圖件。16附表1XX市或縣(市、區)工礦廢棄地現狀調查情況匯總表單位:公頃序號行政區名稱座落單位名稱損毀前特征損毀狀況限制因素圖斑地類面積權屬合計注:行政區名稱為XX縣(市、區)XX鄉(鎮、區);座落單位名稱為XX村XX組;損毀前特征、損毀狀況、限制因素等可根據需要增加列的內容。權屬分為國有和集體,其中集體所有需明確填出集體經濟組織名稱。附表2 XX市或縣(市、區)工礦廢棄地復墾潛力統計表單位:公頃行政區名稱廢棄的工礦用地復墾潛力交通水利等廢棄地復墾潛力工礦地廢棄復墾潛力可供復墾面積凈增耕地面積可供復墾

24、面積凈增耕地面積合計凈增耕地面積合計注:行政區名稱為XX縣(市、區)XX鄉(鎮、區)廢棄的工礦用地:包括露天采礦、挖沙取土、燒制磚瓦、地下采礦、生產建設挖空后形成的地表塌陷地、排放廢石、廢渣、矸石、尾礦、粉煤灰等廢棄地;交通水利等廢棄地:包括交通、水利等廢棄的基礎設施。附表3 XX市或縣(市、區)工礦廢棄地復墾調整利用規劃目標表單位:公頃工礦廢棄地復墾率廢棄的工礦用地交通水利等廢棄地復墾調整利用掛鉤指標復墾規模補充耕地復墾規模補充耕地附表4 XX市或縣(市、區)工礦廢棄地復墾區、建新區平衡表單位:公頃涉及鄉(鎮)工礦廢棄地復墾區補充耕地面積復墾調整利用掛鉤區面積掛鉤平衡情況28附錄A :工礦廢

25、棄地復墾調整利用現狀圖圖式圖層分類表達圖式圖式符號RGB工礦廢棄地復墾區邊框:RGB(0,128,0)填充:RGB(0,255,0)建設區邊框:RGB(128,0,0)填充:RGB(255,0,0)地類圖斑農用地耕地RGB(245,255,125)園地RGB(175,255,150)林地RGB(120,220,120)牧草地RGB(210,255,155)其他農用地設施農用地RGB(65,225,155)坑塘水面RGB(115,225,255)農田水利設施RGB(70,130,180)不依比例尺表達RGB(70,130,180)建設用地城鄉建設用地城鎮用地RGB(210,90,90)農村居民點

26、用地RGB(245,120,120)采礦用地RGB(210,160,120)其他獨立建設用地RGB(210,160,120)交通水利用地鐵路用地RGB(0,0,0)RGB(250,150,50)RGB(0,0,0)公路用地RGB(0,0,0)RGB(250,150,50)不依比例尺表達RGB(250,150,50)建設用地交通水利用地公路用地依比例尺表達RGB(250,150,50)RGB(255,255,255)機場用地RGB(0,0,0)RGB(250,150,50)港口碼頭用地RGB(0,0,0)RGB(250,150,50)管道運輸用地RGB(0,0,0)RGB(235,215,150

27、)RGB(250,150,50)不依比例尺表達RGB(235,215,150)水庫水面RGB(115,225,255)水工建筑用地RGB(223,115,255)不依比例尺表達RGB(223,115,255)其他建設用地風景名勝設施用地RGB(220,110,150)特殊用地RGB(220,110,150)鹽田RGB(220,110,150)其他土地水域河流水面及湖泊水面RGB(115,225,255)不依比例尺表達RGB(115,225,255)灘涂RGB(115,225,255)自然保留地RGB(200,200,200)附錄B :工礦廢棄地復墾調整利用潛力分析圖圖層分類表達圖式圖式符號RG

28、B工礦廢棄地復墾區I邊框:RGB(0,128,0)填充:RGB(0,255,0)II邊框:RGB(0,128,0)填充:RGB(0,255,0)III邊框:RGB(0,128,0)填充:RGB(0,255,0)IV邊框:RGB(0,128,0)填充:RGB(0,255,0)地類圖斑農用地耕地RGB(245,255,125)園地RGB(175,255,150)林地RGB(120,220,120)牧草地RGB(210,255,155)其他農用地設施農用地RGB(65,225,155)坑塘水面RGB(115,225,255)農田水利設施RGB(70,130,180)不依比例尺表達RGB(70,130

29、,180)建設用地城鄉建設用地城鎮用地RGB(210,90,90)農村居民點用地RGB(245,120,120)采礦用地RGB(210,160,120)其他獨立建設用地RGB(210,160,120)交通水利用地鐵路用地RGB(0,0,0)RGB(250,150,50)RGB(0,0,0)公路用地RGB(0,0,0)RGB(250,150,50)不依比例尺表達RGB(250,150,50)建設用地交通水利用地公路用地依比例尺表達RGB(250,150,50)RGB(255,255,255)機場用地RGB(0,0,0)RGB(250,150,50)港口碼頭用地RGB(0,0,0)RGB(250,

30、150,50)管道運輸用地RGB(0,0,0)RGB(235,215,150)RGB(250,150,50)不依比例尺表達RGB(235,215,150)水庫水面RGB(115,225,255)水工建筑用地RGB(223,115,255)不依比例尺表達RGB(223,115,255)其他建設用地風景名勝設施用地RGB(220,110,150)特殊用地RGB(220,110,150)鹽田RGB(220,110,150)其他土地水域河流水面及湖泊水面RGB(115,225,255)不依比例尺表達RGB(115,225,255)灘涂RGB(115,225,255)自然保留地RGB(200,200,2

31、00)附錄C :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規劃圖圖層分類表達圖式圖式符號RGB工礦廢棄地復墾區邊框:RGB(0,128,0)填充:RGB(0,255,0)建設區邊框:RGB(128,0,0)填充:RGB(255,0,0)土地利用空間管制允許建設區RGB(170, 0,130)有條件建設區RGB(170, 0,130)土地用途區城鎮村建設用地區RGB(210,90,90)獨立工礦用地區RGB(210,160,120)基本農田保護區RGB(110,170,0)RGB(250,255,50)一般農地區RGB(245,255,125)林業用地區RGB(120,220,120)牧業用地區RGB(120,220,

32、120)風景旅游用地區RGB(210,255,155)自然與文化遺產保護區RGB(20,230,0)生態環境安全控制區RGB(40,110,25)附錄D :基礎要素表達圖式基礎地理要素圖式符號RGB說明行政界線國界RGB(0,0,0)界線粗0.7毫米,線段長4毫米,線段間距3毫米。未定國界RGB(0,0,0)界線粗0.7毫米,線段長4毫米,線段間距2毫米。省、自治區、直轄市界RGB(0,0,0)界線粗0.6毫米,線段長4毫米,線段間距4毫米。地區、州、地級市、盟界RGB(0,0,0)界線粗0.5毫米,線段長3毫米,線段間距無點1毫米、有點3毫米。縣、區、縣級市、旗界RGB(0,0,0)界線粗0

33、.4毫米,線段長3毫米,線段間距2毫米。鄉、鎮、街道界RGB(0,0,0)界線粗0.3毫米,線段長4毫米,線段間距無點1毫米、有點4毫米。村界RGB(0,0,0)界線粗0.2毫米,線段長3毫米,線段間距無點1毫米、有點2毫米。政府駐地省級政府駐地RGB(255,0,0)符號圓圈直徑10毫米,符號繪在政府機關用地內市級政府駐地RGB(0,0,0)符號圓圈直徑8毫米,符號繪在政府機關用地內縣級政府駐地RGB(0,0,0)符號直徑6毫米,符號繪在政府機關用地內鄉級政府駐地RGB(0,0,0)符號圓圈直徑4毫米,符號繪在政府機關用地內村RGB(0,0,0)符號圓圈直徑3毫米,符號繪在村委會所在地的相應

34、位置注1:境界分國界和國家內部境界兩種,國家內部境界是政區和其它地域范圍的分界線。注2:當兩級以上境界重合時,按高一級境界繪出。當境界在單線地物中間經過時,境界符號應在單線地物兩側跳繪;當境界在地物一側經過時,境界符號移位繪出。附表a:空間要素圖層描述序號圖層分類圖層名稱幾何特征屬性表名約束條件1境界與行政區行政區PolygonXZQM行政區界線LineXZQJXM行政區注記AnnotationXZQZJO2輔助圖層地類圖斑PolygonDLTBM土地用途區PolygonTDYTQM建設用地管制區PolygonJSYDGZQM3專題要素工礦廢棄地復墾區PolygonGKFQDFKQM工礦廢棄地

35、復墾注記AnnotationGKFQDZJO建設區PolygonJSQM建設區規模注記AnnotationJSQZJO4柵格圖XX縣工礦廢棄地復墾調整利用現狀圖GKFQDFKTZLYXZTMXX縣工礦廢棄地復墾調整利用潛力分析圖GKFQDFKTZLYQLFXTMXX縣工礦廢棄地復墾調整利用規劃圖GKFQDFKTZLYGHTM注:(1)約束條件取值:M(必選)、O(可選)。(2)“境界與行政區”中數據分層及相應數據表結構參照縣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數據庫標準(TD/T 1027-2010)。(3)“輔助圖層”中地類圖斑采用第二次土地調查最新數據成果,其屬性表結構參考土地利用數據庫標準(TD/T 10

36、16-2007)。(4)“輔助圖層”中土地用途區和建設用地管制區采用縣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年)數據庫成果,相應屬性表結構參考縣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數據庫標準(TD/T 1027-2010)。(5)“柵格圖”中各圖件編制圖式規定參考縣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制圖規范(TD/T 1021-2009)。附表b:行政區屬性結構描述(屬性表名:XZQ)序號字段名稱字段代碼字段類型字段長度小數位數值域約束條件備注1標識碼BSMInt100M2行政區代碼XZQDMChar12非空M見本表注13行政區名稱XZQMCChar100非空M在GB/T2260的基礎上擴充至鄉4描述MSChar200非空O注

37、 1:行政區代碼在現有行政區代碼的基礎上擴展到鄉級,即:縣以上行政區代碼+鄉級代碼,縣及縣以上行政區代碼采用GB/T 2260中的6位數字碼,縣級以下行政區代碼編制規則遵循GB/T 10114中的規定,鄉級碼采用3位數字碼,后三位以“000”補齊。以下行政區代碼同注 2:約束條件指該字段取值的約束條件,“M”表示必填、“C”表示條件必填、“O”表示可填,以下含義同。附表c:行政區界線屬性結構描述 (屬性表名:XZQJX)序號字段名稱字段代碼字段類型字段長度小數位數值域約束條件備注1標識碼BSMInt100M2界線類型JXLXChar6M見本表注13界線性質JXXZChar6M同見本表注14界線

38、說明JXSMChar100非空O注1:參見縣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數據庫標準(TD/T 1027-2010)附表d:地類圖斑屬性結構描述表 (屬性表名:JQDLTB)序號字段名稱字段代碼字段類型字段長度小數位數值域約束條件備注1標識碼BSMInt100M2圖斑預編號TBYBHChar8非空O3圖斑編號TBBHChar8非空M4地類編碼DLBMChar4見本表注1M5地類名稱DLMCChar60見本表注1M6權屬性質QSXZChar3見表34M7權屬單位代碼QSDWDMChar19見本表注3M8權屬單位名稱QSDWMCChar60非空M9座落單位代碼ZLDWDMChar19見本表注3M10座落單位名

39、稱ZLDWMCChar60非空M11耕地類型GDLXChar2見本表注7O12扣除類型KCLXChar2見本表注8O13扣除地類編碼KCDLBMChar4見本表注1O14扣除地類系數TKXSFloat520O15圖斑面積TBMJFloat1520M單位:平方米16線狀地物面積XZDWMJFloat1520O單位:平方米17零星地物面積LXDWMJFloat1520O單位:平方米18扣除地類面積TKMJFloat1520O單位:平方米19圖斑地類面積TBDLMJFloat1520M單位:平方米注1:地類編碼和名稱按土地利用現狀分類GB/T 21010-2007執行;注2:圖斑以村為單位統一順序編

40、號。變更圖斑號在本村最大圖斑號后續編;注3:權屬單位代碼和座落單位代碼到村民小組級,權屬單位代碼和座落單位代碼按照地籍號的編碼規則(見表14注1)編碼,其中:行政村相當于街坊,村民小組(或其他農民集體經濟組織)相當于宗地,村民小組級編碼由“基本編碼(4位數字順序碼)+支號(3位數字順序碼)”組成;使用村民小組級基本編碼最大號遞增編碼的,數據庫中的支號(后3位碼)仍然要補齊“000”;注4:座落單位代碼指該地類圖斑實際座落單位的代碼,當該地類圖斑為飛入地時, 實際座落單位的代碼不同于權屬單位的代碼;注5:圖斑面積指用經過核定的地類圖斑多邊形邊界內部所有地類的(如地類圖斑含島、孔,則扣除島、孔的面積);注6:線狀地物面積指該圖斑內所有線狀地物的面積總和;注7:當地類為梯田耕地時,耕地類型填寫“T”;注8:扣除類型指按田坎系數(TK)、按比例扣除的散列式其他非耕地系數(FG)或耕地系數(GD)。注9:扣除地類面積:當扣除類型為“TK”時,扣除地類面積表示扣除的田坎面積;當扣除類型不為“TK”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