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病防控知識_第1頁
布病防控知識_第2頁
布病防控知識_第3頁
布病防控知識_第4頁
布病防控知識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1950195020082008年全國甲、乙類傳染病年報告發病率曲線年全國甲、乙類傳染病年報告發病率曲線 2008 0 0 1 10 00 0 2 20 00 0 3 30 00 0 2 20 00 00 02 20 00 01 12 20 00 02 22 20 00 03 32 20 00 04 42 20 00 05 52 20 00 06 62 20 00 07 72 20 00 08 8年年 發發病病率率( (1 1/ /1 10 0萬萬) ) 報告發病數(例) 報告發病率(1/10萬) 24個省個省 報告發病數報告發病數 27767例例 報告發病率報告發病率 2.1/10萬萬,

2、報告發病率上升報告發病率上升40.0% 報告發病數(例) 報告發病率(1/10萬) 1999 2005 2003 2008 報告發病數(例) 報告發病率(1/10萬) 2008年中國疾控中心傳染病所檢定菌株 2009年全省共報告布病4768例,與去年同期相 比(4834例),下降了1.37%,分布在11市115個 縣(市、區),占全省縣區總數的96.63%。其中 報告病例最多的是,大同市1193例,朔州市發 病1162例,占到全省發病例數的48. 64,其 次是,晉中市619例,忻州市552例,臨汾市 408例,呂梁市265例,運城市247例,長治市 180例, 晉城市72例,太原市55例,陽

3、泉市15例, 不詳1例。 布病的發生、發展和轉歸比較復雜,其臨床表現多樣, 很難以一種癥狀來確定診斷。對人布病的診斷,應是綜合性 的。即結合病人流行病學接觸史、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 1、診斷依據 (l)流行病學史(2)臨床癥狀和體征(3)實驗室檢查 實驗室初篩:平板凝集試驗(PAT)、虎紅平板凝集試驗 (RBPT)或皮膚過敏試驗陽性或可疑。 血清學檢查:試管凝集試驗(SAT)滴度為1:100(十十)及 以上(或病程一年以上者SAT滴度為1:50(十十)及以上,或對 半年內有布氏菌苗接種史者,SAT滴度雖達l:100(十十)及以 上,過2一4周后應再檢查,滴度升高4倍及以上)。 分離細菌:從病人血液、骨髓、其他體液及排泄物等任 一種培養物中分離到布氏菌。 治療布病的根本目的在于消除病人臨床癥狀, 使體力和勞動能力得到恢復,防止復發。因此, 在評價治療效果時不僅要看到近期療效,還應特 別注意遠期效果,試行療效判定標準如下: 1、近期療效的判定 (1)治愈 (2)基本治愈 (3)好轉 (4)無 效 2、遠期(1年以上)療效判定 (l)治愈 (2)基本治愈 (3)好轉 (4)無 效 1、堅持政府領導,部門協作 2、從實際出發,制定布病防治規劃 3、落實部門和機構的責任 4、加強部門協作,搞好地區聯防 5、依靠群眾,廣泛宣傳和發動群眾,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