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學 士 學 位 論 文 thesis of bachelor(20072011年) 題 目:南昌市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中城市規劃管理研究學 院: 經管學院 系 經濟學 專業班級: 經濟學071班 學生姓名: 學號: 指導教師: 職稱: 起訖日期: 2011年2月28日5月30日 南昌市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中城市規劃管理研究 摘 要改革開放后,南昌市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加速,城市發展總體處于快速擴張狀態。和全國多數城市一樣20世紀80年代以后,南昌市開始制定城市規劃,對城市發展進行總體控制。然而,由于歷史眼光和技術手段的局限,南昌城市規劃的戰略布局總是滯后于城市實際發展,導致城市發展出現一系列的問題。本
2、文通過南昌市城市規劃與工業化、城市化發展要求的分析,對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中城市規劃管理的作用和完善的問題進行了研究,具有很強的現實指導意義。本文以馬克思主義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進行了實地考察,通過工業化與城市化進程的視角,運用實證分析和經驗分析方法,研究了南昌市城市規劃在發揮對城市發展指導作用時的經驗與啟示。本文在結構上共分5章,其中:第一章為緒論;第二章為工業化進程對城市發展的要求;第三章為城市化進程對城市發展的要求;第四章為城市規劃管理對城市發展要求的響應;第五章為完善南昌市城市規劃管理的對策思考。針對南昌城市發展和城市規劃編制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本文提出工業化進程要求城市根據不同工業的特
3、點科學布局工業,妥善安置工業就業人口,合理規劃道路交通,完善基礎設施建設;而伴隨城市化進程,城市規模不斷擴大,人口增多,城市功能升級,城市空間在合理布局的同時,也要注意保護文化及生態環境;城市規劃管理應該對工業化城市化背景下城市發展的要求做出具有時代性、可操作性的響應,并對城市未來的發展做出適當的前瞻性預測和展望。在以上觀點的分析闡述基礎之上,本文提出科學的城市規劃是解決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中對城市發展問題的有效途徑,在回顧南昌市三次城市規劃編制的基礎上,針對南昌市城市規劃管理存在的問題,結合南昌市“十二五”規劃的戰略思路,提出通過科學建設、科學規劃、科學管理的手段完善城市規劃管理。未來城市規劃理
4、念還必須不斷創新調整,為城市發展提供更好的指導依據。關鍵詞:工業化;城市化;城市規劃管理;南昌市the study of urba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in the process of nanchang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abstract 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nanchang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process have been accelerated the overall urban development is in
5、 a rapid expansion. like most cities,nanchang began to draw up urban planning,to overall control on urban development. however, due to historical limitations of vision and technical means,the strategic layout of nanchang city planning urban development always lags behind reality,causing a series of
6、problems of urban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using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of marxism as a guide,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through the perspective of empirical analysis and experience of analysis,study in nanchang city planning to play a guiding role in urban deve
7、lopment experience and inspiration. this structure of the paper i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the introduction. the second part analysis the needs of urban development in industrialization process .the third part analyzes the needs of urban development in the urbanization. the forth
8、part describes the importance of urban planning in city development and reviews the history process of nanchang urban planning. the last part reveals the experience and enlightenment of nanchang urba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nanchang city for urban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 issues arising in the pro
9、cess, the paper proposes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ization requires the city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industrial layout of industrial science, proper placement of industrial employment,rational planning road traffic,improve infrastructure;and with the city the process of expandin
10、g the city, the population increased,upgrading of urban functions,urban space in the rational distribution,we should also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tection of cultural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urba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should be the context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the requirement
11、s for city development with the times and operability of the response,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to make the appropriate forward-looking projections and forecasts. described in the above analysis based on the point of view, this paper proposes to solve scientific urban planning is the p
12、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dustrialization on urban development issues in an effective way,urban planning, and expected to overcome the lack of standardization,to serve the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process,scientific advance zones. future urban planning concept must also innovate to adjust f
13、or the city to provide better guidance to the development.keywords: industrialization;urbanization;urba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nanchang目 錄摘 要iabstractii第一章 緒論11.1研究背景和意義11.2國內外研究綜述11.2.1 國外研究綜述11.2.2 國內研究綜述21.3研究內容與方法31.3.1 研究內容31.3.2 研究方法4第二章 工業化進程對城市發展的要求52.1南昌市工業化發展概況52.2工業化要求城市布局的調整72.2.1 產業用
14、地的調整72.2.2 產業人口的聚集92.3工業化要求城市設施功能的完善102.3.1 交通物流的合理規劃102.3.2 基礎設施的配套完善11第三章 城市化進程對城市發展的要求133.1 南昌市城市化發展水平分析133.2城市化發展要求城市建設的科學化143.2.1 舊城改造與住宅新區的開發143.2.2 城市居民出行方式的轉變153.3 城市化發展要求城市環境的協調化173.3.1 城市生態環境173.3.2 歷史文化保護17第四章 城市規劃管理對城市發展要求的響應194.1城市規劃管理在城市發展的應用194.1.1城市規劃管理的作用194.1.2城市規劃管理與城市發展的協調194.2南昌
15、市城市規劃編制的歷史回顧204.2.1 南昌市第一次城市總體規劃204.2.2 南昌市第二次城市總體規劃224.2.3 南昌市第三次城市總體規劃24第五章 完善南昌市城市規劃管理的對策思考255.1南昌市三次城市規劃編制的演化特征255.1.1 城市空間布局和空間形態逐漸合理化255.1.2 城市主要功能區調整堅持正確方向265.1.3 規劃理念和規劃內容不斷豐富275.2南昌市城市規劃管理存在的問題285.2.1規范性和預期性不足285.2.2服務于工業化和城市化不足295.2.3規劃管理的水平不高305.3“十二五”時期南昌市城市規劃管理的戰略思路305.3.1城市規劃理念的調整305.3
16、.2科學推進功能區建設325.4 完善南昌市城市規劃管理的對策措施335.4.1 科學規劃引領城市科學發展335.4.2 科學建設促進城市科學發展345.4.3 科學管理保障城市科學發展34結 語36參考文獻37致 謝39第一章 緒論1.1研究背景和意義工業是城市經濟發展的命脈,是城市形成和發展的基本動力。在工業化進程中,工業發展對城市也提出一定的要求。大規模的工業建設帶動城市發展、地域擴張,城市應根據工業的不同特點合理布局工業。工業提供大量就業崗位,是構成城市人口的主要部門,城市應為工業人口提供居住及配套服務設施。工業的布置方式在相當程度上影響城市的空間布局,工業需要大量的勞動,并產生客貨運
17、量,它對城市的主要交通的流向、流量起決定性作用。工業發展也帶動了其他各項事業的發展,如市政公用設施、各種交通運輸設施、配套工業以及各項服務業等都獲得相應發展,以保證生產活動的順利進行。隨著經濟高速增長,城市化進程顯著加快,許多傳統城鎮因此進入現代城市的行列。城市化對城市發展相應提出了若干要求,城市規模的擴大與城市人口增加,使得更多的企業與個人有機會享受到現代化的城市設施,城市需完善如現代教育園區、現代服務等各項城市功能。在城市發展建設中應始終貫穿名城保護意識,將城市社會經濟發展、舊城改建與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相結合,保持城市自身特色。至2010年,南昌市生產總值達到2207億元,城市化率達到44.
18、7%,南昌市政府越來越深的認識到城市規劃與管理對滿足經濟快速增長、城市科學發展起到關鍵的作用。自1984年起,南昌市已經制定了三次城市總體規劃,從城市的發展性質、規模和建設標準,城市用地的功能分區,各項建設的總體布局等方面制定南昌市未來發展目標。三次城市總體規劃對當時南昌城市發展起了很多積極作用,促進了南昌市社會經濟的發展,但由于歷史的局限性,規劃中的部分內容對現實發展估計不足,不能滿足實際需要,規劃滯后于發展。分析南昌市城市規劃對工業化與城市化發展要求的回應為推動城市化進程提供理論依據,具有很強的現實指導意義。1.2國內外研究綜述1.2.1 國外研究綜述關于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中的城市規劃與管理
19、,城市經濟學主要從技術層面,依據經濟租金理論和區位擇優理論,就城市土地的供需關系,空間布局與企業選址,規模報酬遞增和不完全競爭市場結構下的區位形態與均衡等問題進行研究,形成了門檻理論、地域結構理論、地租理論、區位理論、規模報酬遞減理論等內容。與政治經濟學相比,城市經濟學專業更加注重城市土地利用問題的建模分析、定量分析,以及生產要素的經濟效率分析??臻g經濟學也對城市發展問題進行了研究,空間經濟學的研究范疇是經濟活動的空間分布與地理特征,特別是廠商、消費者、產業活動發生的地點與區位的形成機理(“地理”是指經濟單元的空間關系,而非土地享賦、自然資源等自然因素)。在城市產業用地的空間規劃與產業規劃方面
20、,空間經濟學存在重要的影響。如早期的古典區位理論、像杜能的農業區位理論、勞恩哈特的工業區位理論、韋伯提出的一般區位理論,到以后阿爾弗雷德馬歇爾提出的關于產業集聚的規模經濟理論、保羅克魯格曼提出的產業集聚的“中心邊緣”理論,邁克爾波特的提出的產業集群理論,對產業集群形成有序的經濟組織、社會組織的空間分布關系的研究,可以應用于城市產業用地的結構組織關系的優化。在新經濟地理理論中,克魯格曼(2000)的新經濟地理模型(neg)以單個廠商水平上的規模經濟為基礎,通過壟斷競爭的市場結構將外部性內生化。他指出當制造業的廠商選擇了某個地區,將會雇傭當地居民并在當地消費,從而創造出前向和后向聯系。于是,更多的
21、工人、更豐富的多樣化和實際收入的上升,會進一步吸引更多的工人來到這一地區。為了減少運輸成本,廠商也會選擇進入該地區,從而形成一個自我增強的循環,促使城市產生,推進城市化的發展。 美保羅克魯格曼.發展、地理學和經濟理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71-114h.錢納里和m.塞爾昆(1975)提出了城市化率與工業化率比較的世界發展模型(chenery,h. b,m. syrquin. the patterns of development, 1950-1970m.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5.)。該模型指出受到工業化初始推動的城市化,以越來越
22、快于工業化的速度不斷發展著。這種格局主要是由城市化引起的需求多樣化而引起的。1.2.2 國內研究綜述長期以來,有關城市的發展一直是多門學科參與研究的領域,隨著規劃學科以及規劃工作的不斷完善,對城鎮的規劃研究也在逐步深入。改革開放以后,隨著工業化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城市規劃體系的建立問題得到了學術界的重視,城市規劃理論和實踐技術得到了發展。1989年城市規劃法的頒布實施,使得規劃技術方法上出現從目標導向轉向以政策控制為主的轉變趨勢馮雨峰.從目標規劃到過程規劃城市規劃的技術特征與政策特征j.城市發展研究.2003(03).。由于在經濟發展占主導的形勢下,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使城市規劃所代表的社會整體
23、利益受到損害,社會職能也難以發揮,規劃實施實效性難以保證孫施文,王富海.城市公共政策與城市規劃政策概論城市總體規劃實施政策研究j.城市規劃匯刊,2000(06).。許多學者開始強調在市場經濟體制下,規劃的公共政策屬性及其調控資源配置,維護城鄉建設秩序的基本職能。例如,孫施文(2000)提出“城市規劃政策是城市公共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規劃的開展始終是在城市政策的支持下才能進行” 同上。張庭偉(2006)指出“城鄉規劃工作的本質是特定社會條件下、應對當時當地社會需求做出的一種制度安排”張庭偉.規劃理論作為一種制度創新一論規劃理論的多向性和理論發展軌跡的非線性j.城市規劃,2006(08).???/p>
24、學發展觀的提出,使我國城市建設不再一味強調經濟發展,而開始關注構建和諧社會的統籌發展。2008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的城鄉規劃法標志著規劃體系的進一步完善。理論界開始關注城市規劃的公眾利益趙民,劉婧.城市規劃中“公眾參與”的社會訴求與制度保障廈門市“px項目”事件引發的討論j.城市規劃學刊,2010(03).,規劃管理體制的建議仇保興.我國城鎮化中后期的若干挑戰與機遇城市規劃變革的新動向j.城市規劃,2010(01).。在具體實踐上,尹向東(2008)提出構建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協調體系,從內容、標準、方法上全面協調尹向東.“兩規”協調體系初探j.城市規劃,2008(12).。王法成等
25、(2010)總結2007年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設立以來,重慶市城鄉規劃編制的理念和思路是要積極推動改革試驗,要加強規劃的前瞻性和應激性,加強編制質量和行業管理。王法成,范穎,余穎.重慶市城鄉規劃編制管理的創新實踐與探索j.城市規劃,2010(01).1.3研究內容與方法1.3.1 研究內容本文以工業化進程與城市化進程為視角,重點研究南昌市城市規劃管理的作用和完善問題,整體內容分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為第一章。該章對本研究的背景、研究對象及意義、研究內容、研究方法與結構簡明扼要的闡述,作為篇章的立足點。第二部分包括第二、三章。該部分以南昌城市發展現狀為例闡述了工業化對城市發展的要求、城市化對
26、城市發展的要求。第三部分為第四章。本章的主要內容從城市規劃管理的角度對上一部分所分析的內在原因作出回應,得出了城市規劃是解決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中的城市發展的手段。第四部分為第五章。本章主要是對南昌市城市規劃的發展存在的問題、經驗教訓及對南昌市城市發展的展望。1.3.2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的正確選擇與運用對論文最后成果的形成起著關鍵的作用,本文采用以下方法進行研究:文獻資料研究法、比較研究法、統計分析法、實地調查法及訪談調查法。第二章 工業化進程對城市發展的要求2.1南昌市工業化發展概況 改革開放之初,南昌工業經濟基礎薄弱,總體技術水平落后,支柱產業偏少,工業總量規模相對較小,工業是南昌整體經濟快速
27、發展的一個制約瓶頸。改革開放以來,南昌全面實施興工強市戰略,工業經濟得到飛速的發展。表2-1 南昌市工業化進程(工業化率)1978年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09年工業增加值(億元)23.8595.8162.07374.93753.20地區生產總值(億元)14.3763.20245.21465.141007.701837.5工業比重(%)37.7339.534.837.241.0資料來源:南昌統計年鑒2010。目前南昌市已初步形成汽車、空調、醫藥等十大產品制造業基地,光電子、新材料、通信設備等高新技術產業也迅速崛起。2009年全市工業增加值753.20億元,工業占gdp的比重
28、達41.0%。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615.1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1116家,實現工業總產值2104.8億元,比1978年增長81.8倍。 表2-2 南昌市工業化進程(產業結構)1978年1985年1995年2002年2009年第一產業(億元)4.217.8739.8457.15111.90比重(%)29.324.216.29.56.1第二產業(億元)7.0717.14111.52283.141016.43比重(%)49.252.645.447.055.3第三產業(億元)3.097.5694.04261.71709.16比重(%)21.523.238.443.538.6資料來源:南昌統計年
29、鑒2010。在上世紀后期,南昌的霍夫曼系數長期小于1,處在霍夫曼理論 德國經濟學家崔夫曼用輕、重工業占全部工業產出的比值來衡量工業化發展階段。輕重工業之間的比值為1,標志著進入工業化中期階段;比值達到2,代表工業化的基本完成。的工業化第一階段,即工業化初期;到2002年,霍夫曼系數首次超過1,步入工業化中期階段,但離工業化基本完成還有很長的路。我國自90年代以來,重工業的比重開始上升,2002年的霍夫曼系數約為1.25,己經進入到工業化中期階段。南昌市2002年的霍夫曼系數為1.07,進入工業化中期,2008年霍夫曼系數增長為1.1,仍低于全國水平。根據南昌的發展現狀,南昌市必須加大工業化建設
30、力度,趕上全國的工業化進程,在2015年左右進入到工業化后期階段。吳薇,楊海軍,蔡方志.南昌地區區域經濟發展研究j.南昌航空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7)49.550.5 圖2-1 1993年-2002年南昌市重輕工業比值 圖2-2 2009年南昌市工業增加值構成資料來源:南昌統計年鑒1994-2010。從工業企業數和就業人口數的變化情況來看,南昌市非農業就業人數由于工業化、城市化的進程,呈現迅猛增長的態勢。表明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南昌城市容納就業能力的不斷增強。表2-3 南昌市工業化進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002年2004年2006年2008年2009年單位數(個)504794902
31、9401116資料來源:南昌統計年鑒2010。表2-4 南昌市工業化進程(社會就業結構)1978年1985年1995年2002年2009年第一產業從業人數(萬人)76.8972.5889.6584.7171.9第一產業從業比重(%)58.643.942.339.525.4第二產業從業人數(萬人)35.3354.8866.5557.4367.0第二產業從業比重(%)26.933.231.426.823.7第三產業從業人數(萬人)19.9138.0055.5972.40143.9第三產業從業比重(%)14.522.926.333.750.9資料來源:南昌統計年鑒2010。2.2工業化要求城市布局的
32、調整2.2.1 產業用地的調整(一)南昌市建設用地與工業化發展關系南昌市從1978年以來,經濟增長率始終保持在兩位數以上,發展速度較快。經濟的快速發展勢必帶動城市基礎設施、住房、工業等用地的增加。劉靈輝(2010)運用spss軟件,以南昌建設用地面積為因變量y,以南昌地區生產總值為自變量x,分析了經濟增長與建設用地之間的關系,得到線性回歸方程為:y=23.355x+66529.63。從圖2-3可以看出:南昌市經濟發展與建設用地之間呈正向線性關系。單位:億元、公頃圖2-3 南昌市地區生產總值與建設用地的關系(二)工業化發展對工業用地提出新的要求工業用地的布置直接影響到城市功能結構和城市形態。各類
33、工業又有許多不同特點,因此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必須按照城市發展戰略,保證多種產業發展的彈性可能,才能使布局真正科學合理。首先,城市中工業用地布置的基本要求應滿足為每一個工業企業創造良好的生產和建設條件,并處理好工業用地與城市其他部分的關系,特別是工業區與居住區的關系。不同類型的企業對城市土地的要求各不相同。如勞動密集型企業、資本密集型企業的生產車間、庫房以及附屬設施等用地,包括專用的鐵路、碼頭和道路用地等用地的要求不同。規劃不同產業的地域分布時,應將從事相似或相同經濟活動的企業聚集在一起,形成完整的產業鏈,產生集聚經濟效益。其次,制造業由市中心遷至市郊,促進了城市土地的最佳配置。制造業由級差地租較
34、高的市中心向級差地租較低的市郊遷移,一方面有利于充分利用市郊的土地,使制造業從市郊的低地租中獲益,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促進制造業競爭力的提高;另一方面,由于服務業與制造業相比,非土地要素與土地要素比率更高,能夠更多地獲得市中心的集聚利益,服務業在因制造業外遷而閑置的市中心來發展,有利于發揮市中心土地的區位效益。因此,制造業的外遷是城市空間結構優化的重要表現,符合區位收益最大化的原則,能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的總體經濟效益。改革開放后,南昌空間發展己經越過了簡單地連片密集發展、向外膨脹蔓延階段,轉向有選擇、有重點地向外圍疏散部分職能階段?;诖耍喜谝徊砍鞘幸巹濋_始有意識地引導城市人口及產業向周圍地
35、區擴散。這期間,工業聚集化發展導致的重要功能區建設對城市空間布局產生了重大影響。其中,開發區和產業園區的布局定位成為城市空間拓展的基礎和先導。90年代初期,國家級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在贛江西岸的昌北設立。同期,國家級南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在城市東郊設立,成為城市“東拓”的先導,帶動了周邊住宅和房地產的興起。這兩個開發區跳出現有建成區,在外圍迅速崛起并形成一定規模,舊城中分散的工業也逐步向園區集中。工業園區的建立減輕了城市污染壓力、改善了城市環境、疏散了中心城區過密的人口,同時遵循級差地租理論,實現了土地資源的優化配置?!巴硕M三”成為舊城改造的基本政策,促進了城市職能重組,改變了功能分布的空間格
36、局,為城市空間定向突破奠定了基礎。2.2.2 產業人口的聚集(一)城市人口的分布原則人既是生產者,又是消費者,人口因素是城市空間結構形態演變中最積極最活躍的因素之一,城市人口的分布變動既是城市產業發展調整的結果,其最終也對城市產業和物質的布局產生深遠的影響。城市工業和服務部門提供大量就業崗位,是構成城市人口的主要部門。工業區多位于城市郊區,基礎設施不完善,需要為工業人口的居住、出行、休閑、醫療、教育的提供配套的服務設施。職工的居住用地應分布在衛生條件較好的地段上,盡量靠近工業區,并有方便的交通聯系。(二)南昌城市人口分布演變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南昌市總體規劃體現了疏散老城區人口的原則,在其
37、外圍規劃建設衛星城鎮和城市新區(如高新片區、朝陽洲片區等)。從戰略上來看,疏散老城區人口,在其外圍建設衛星城鎮及新區的方向是正確的,緩解人口不斷膨脹的壓力,分流從農村向城區的人口,減輕中心城市的環境壓力,同時,還成為城市發展的區域增長極,對優化城市功能布局和空間結構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城市實踐開發建設中,存在很多的問題,如衛星城市發展緩慢,未能達到預期目的,城市新區人口密度較低,過于依賴老城區,老城區人口密度不斷增加的趨勢等問題。在1990至2005年間,位于城市中心區的人口密度持續增加。從2005年南昌市各街道辦及區域人口密度分布情況來看,分布在城市中心區的部分街道辦人口密度高達8萬人/k
38、m2,如西湖街辦、系馬樁街辦、八一橋街辦等,高新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紅谷灘新區及京東鎮、湖坊鎮、唐山鎮、羅家鎮等人口密度很低,有的甚至僅為1000人/km2以下。整個城市人口密度基本呈圈層分布。8萬人/km25-8萬人/km23-5萬人/km21-3萬人/km25千-1萬人/km25千人/km2圖2-4 2005年南昌市各城區人口密度分布圖2.3工業化要求城市設施功能的完善城市基礎服務功能是城市存在與發展的基礎,在城市發展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一個城市的基礎服務水平,集中體現了社會進步程度,是城市現代化的一項重要內容和標志。因此,現代城市必須有便捷通達的內外交通,高效優質的通訊服務、充足的
39、水電供給、良好的廢污處理和可靠的防災系統。只有不斷強化基礎設施,完善服務功能,才能使城市發展得更好、更快。2.3.1 交通物流的合理規劃(一)立體交通網絡的規劃城市交通是與城市同步形成的,現代城市交通是一個組織龐大、復雜、嚴密而又精細的體系。對于城市來說,如何充分利用各種交通條件并有機地納入城市的大系統之中,成為城市規劃的重要工作。一般來說,現代交通發展要求交通工具的高速、大型及遠程化,通過不同交通運輸方式的結合,加強交通運輸的連貫性,形成立體化交通組織。南昌市在工業化發展階段,城市處于快速變動時期,這個時期南昌市落后的交通方式與先進的交通方式并存,城市道路交通設施建設嚴重滯后,交通管理方式簡
40、短粗放,南昌市交通堵塞,嚴重影響城市的運行效率,制約經濟發展。由于南昌市是在舊城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除了道路面積少以外,道路網密度過稀、分布不均、交通設施不配套等因素普遍存在。(二)現代物流中心的選址與布局現代物流作為一種基礎性的產業,其發展不僅能夠有效地降低區位間運輸聯系成本,而且也可以增強市郊的聚集經濟效益、縮小區位間的聚集效益差距,因此,其對于工業活動的外遷趨勢具有推動作用。物流園區作為物流產業集群的空間組織形式和特定區域,其發展建設是現代物流產業發展的一個新趨勢。參考日本、德國等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一般在郊區或城鄉邊緣帶主要交通干道附近專辟用地建設物流園區,這種選址特征有利于城市經濟的順
41、利良性運轉和諸多城市問題的解決。可以減輕物流對城市交通的壓力。為使公路客貨運適應城市發展,南昌市做出了長遠、科學的規劃,到2005年底,完成7個客運汽車站的建設和7個貨運站場的規劃選址,以方便市民的出行及對外物流交往。在客運汽車站場方面,在四大出城方向及高新區、洪城大市場等地新建辛家庵客運站、徐坊客運站、昌南客運站、舍里甲客運站、高新客運站、洪城客運站,并將位于市中心的南昌長途汽車站改建,使之成為南昌長途客運總站。在貨運站場布局方面,南昌市將新建7個貨運站,其中京山貨運站、長貨運站、蛟橋貨運站、沈橋貨運站、洪城貨運站等為5個綜合型貨運站,昌北貨運站作為1個貨運總站。2.3.2 基礎設施的配套完
42、善城市經濟的發展需要大規模的基礎設施投入為高度集中的工商業提供各項保障。僅“十五”期間,南昌就完成城市公共基礎設施投資178.43億元,比九五時期增長16.8倍;2007年,南昌城市公共基礎設施投資達到106.45億元,占全社會投資比重的13.0%;道路總長度從1980年的261公里增加到2007年的917公里;道路總面積從1980年的208萬平方米增加到2007年的1696萬平方米;城市橋梁從1980年的24座增加到2007年的133座。城市路燈從1980年的5357盞增加到2007年的45763盞;郵電通訊快速發展,2007年,南昌市電話交換機總容量221萬門,移動通訊交換機容量達413萬
43、門,郵電業務總量由1978年的469萬元提高到2007年的437184萬元;城市綜合服務功能不斷加強,自來水日生產能力達到141萬立方米,管道煤氣日供應量達到20.6萬立方米,公共汽車由1980年的246輛增加到2007年的2448輛。2010年末,南昌市城市基礎設施投資達267.47億元,城市道路總長度達1286公里;城市道路總面積達2328萬平方米;自來水供水管道長度達3158公里。全市移動電話用戶472.55萬戶,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數56.46萬戶,移動電話交換機容量達1195.99萬門。 綜上分析,由于城市空間各區位的基礎設施、人口分布、市場供求、資源分布等因素不可能是相同的,從而形成
44、級差效益,城市區位收益會自城市空間的中心位置往四周形成有規律性的落差。在工業化快速發展階段的城市空間結構中,城市用地的適度“空間集中”體現為工業區、商業區、居住區等專業化區域的形成,因性質相似的經濟(社會)活動在一定空間內聚集而形成的專業化區域有利于形成聚集經濟效益。第三章 城市化進程對城市發展的要求城市化是伴隨著生產的工業化和城市的現代化而產生的以農業人口轉化為城市人口為基本特征的一個世界性歷史過程。城市化是人口城市化與城市現代化的統一。城市化的主要特征反映在三個方面:一是農業人口向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轉移;二是社會的生產、生活空間形式由分散的鄉村向城市逐漸集中,城市人口迅速增長,城市數量不斷
45、增加;三是城市設施不斷完善,城市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社會活動方式不斷變化而日趨現代化。3.1 南昌市城市化發展水平分析20世紀90年代之前,南昌市建成區面積為65平方公里,城區空間建構在贛江東岸地區,先后建設和發展了昌北、羅家工業區和長堎、灣里、石崗、蓮塘、向塘等小城鎮,整個城市呈團塊狀,如圖5-1。城市人口為93.3萬人(包括衛星城鎮),其中市區人口80萬人。改革開放后,南昌城市取得了較大的進展,1978至2009年,城市化率由1978年的29.9%發展到2009年的47.1%。城鎮人口由1978年的110.40萬人增加到2009年的391.29萬人。城市面積不斷擴展,建成區面積由1978
46、年的65km2增加到2008年的185km2。表3-1南昌城市化進程1978年1985年1995年2002年2005年2009年城市化率29.935.638.241.946.347.1資料來源:南昌統計年鑒2010。表3-2 南昌城市化發展對比城市建成區面積(平方公里)市區人口(萬人)1990年1997年2001年2004年2007年1990年1997年2001年2004年2007年南昌658585135180135.4 157.0 174.7 203.7 224.3 合肥70120125148225100.2 122.9 138.0 163.5 198.4 太原168168177177238
47、196.4 221.8 239.2 254.8 276.8 鄭州112116142188321170.6 200.0 229.0 251.7 269.6 長沙101110128142181132.7 163.4 180.8 202.5 218.8 武漢189202212218451375.0 524.1 758.2 785.9 510.3 數據來源:19912008年中國城市統計年鑒。3.2城市化發展要求城市建設的科學化3.2.1 舊城改造與住宅新區的開發(一)城市舊城區改造的綜合處理舊城區是指城市建成區中某些經濟衰退、房屋年久殘舊、市政設施落后、居住質量較差的地區。為了使其恢復活力,發揮其應
48、有的作用,必須調整原有的結構模式,補償物質缺損,調整人口分布,達到振興經濟、改善環境與生活質量,這一般稱之為“舊城改造或更新”。舊城改造的方式,一般有三類:一是全部拆除,重新建設;二是局部修復、改建與添建,改善周邊環境;三是做地區的保護規劃,保護歷史文化。20世紀90年代以來,舊城改造更新已不再局限于危舊房改造或基礎設施建設的單一方面,而進入了綜合處理舊城區物質老化、功能調整、用地結構轉化等舊城改造更新的更高局面。新時期的舊城改造,其特點主要有:第一,舊城改造的性質由過去的福利型轉為目前的效益型,舊城改造在經濟觀念上由單純的投入型轉為產出型,從而使經濟效益不可避免地成為舊城改造的主要目標之一。
49、第二,舊城改造的對象由過去以居住環境為主,轉向以城市機能更新為主,完善道路交通等基礎設施、發展第三產業成為舊城改造的主要動因。第三,隨著城市土地有償使用的轉化,土地的投資價值凸現,舊城改造的投資由過去單純依靠國家,轉變為多渠道的參與投資,舊城改造成為經濟效益開發的熱點。改革開放近30年來,南昌的舊城改造有了很大發展。一是結合原有工業的技術改造;二是結合城市道路系統的改造;三是結合重點工程項目的建設;四是結合破舊、危險房屋和棚戶區的改建;五是結合傳統商業、文化娛樂地段的改建;六是結合城市水系和環境的整治;七是結合舊城區街道和建筑的維修;八是結合文物建筑的保護。(二)新住宅區開發的規劃與布局1、新
50、住宅區布局的原則城市居住空間在城市地域空間中的分布是逐漸形成的,居住空間作為城市的重要組部分,它與城市空間結構形態的形成發展有著密切的互動關系:合理的空間結構形態為居住空間的建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基礎,居住空間的合理分布和理性建設也有利于良好的城市空間結構形態的形成。西方的城市擴展是由于日益壯大的中產階級為逃避市中心惡劣的居住與交通環境向郊區遷移,就業崗位隨著擴展,出現與居住配套的工業、商業甚至商務機構,繼而成為功能完善的邊緣城市。我國自解放以來,先生產后生活的策略,使城市出現了工業居住商業的軌跡。事實證明,單一的“臥城”或單一的“工業衛星城鎮”發展模式都是不可取的,只有將居住與就業協調起來,才
51、能使城市新區得到真正的發展。從國外經驗來看,從業人口與就業崗位之比一般應達到10.8。2、新住宅區開發的規劃上世紀80年代南昌市居住用地的分布主要是配套工廠的職工居住區,多以福利分房時的“單位住宅大院”、居住工業混合區等舊有的居住空間分布模式為主。隨著土地有償使用和住宅商品化,城市地域逐漸出現功能分化,居住空間的職住分離現象也在不斷加強。至1995年,南昌市中心城居住用地主要集中在昌南舊城區,二類居住用地較多,特別是舊城建筑密度高,居住環境質量差。昌南城現狀居住用地占城市建設用地比重的30. 0l%,人均17. 52平方米。城市居住用地的現狀分布總體上呈現圍繞中心區呈密團狀。城東片、城南片及昌
52、北居住用地中居住區設施齊全,成片開發的小區不多,二類居住用地主要是八十年代開發的幾個小區和幾個大型企業的生活區,如桃苑小區、青山湖小區、梨園小區等。四類居住小區主要集中在舊城,朝陽中路以北地區,居住環境和住宅質量均較差。2000年以后,南昌市的房地產得到了較大的發展。根據城市總體規劃關于居住項目分析,南昌市居住項目總體上較為分散。從項目數量上來看,昌南的老城區、朝陽洲項目數量居多;從住房建設開發的占地規模和開發量來看,紅谷灘居首位,表明城市新區強有力的發展趨勢,是新增居住用地的主要空間分布地。從2002-2005年間,昌南城區居住用地增長比例為5.78%, 昌北城區居住用地增長比例高達24.
53、91%,昌北新區居住用地增長較快。3.2.2 城市居民出行方式的轉變城市交通問題的產生與城市土地布局具有緊密的聯系,不同的城市布局會產生不同的交通狀況。產生城市交通問題的原因很多,但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居民居住區的擴張和其星羅棋布的分散所引起的居民居住區和工作場所的分離。由于城市空間的拉大,南昌市的私家車數量正在快速增長。交通工具是城市空間結構演變的主要動力之一,它不僅是一個增加城市道路和停車空間的問題,更是縮小城市內部以及城鄉間時空差距的問題。小汽車在南昌市的快速增長,勢必會推動南昌市空間結構快速擴展,如何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同時又滿足大規模交通量,是擺在南昌市面前的一個嚴峻考驗。西方國家發
54、展起來的公共交通導向型開發模式(tod)無疑是一個值得借鑒的模式。結合南昌快速城市化和機動化的背景,組織起以cbd為中心,以沿放射狀的公共交通線站點為次中心的、疏密相間的多中心城市空間結構模式,是tod城市形態演變中的一個合理的應用模式。管馳明.崔功豪.公共交通導向的中國大都市空間結構模式探討j.城市規劃.2003( 10)國內外城市發展經驗表明,快速軌道交通系統能有效地支持多中心發展的模式。南昌提出建設地鐵項目,不僅是由于地鐵可以緩解城市交通擁堵,更希望地鐵來引領城市規劃。2009年7月29日,南昌地鐵1號線正式破土動工,從此南昌開始進入地鐵時代。地鐵1號線、2號線將聯結南昌市主要的工業區、
55、繁華商業區、人口居住區、行政區、高校園區,以及鐵路、公路、航空樞紐,構成金十字形主骨架。圖3-1 南昌地鐵規劃線路3.3 城市化發展要求城市環境的協調化城市環境包括硬環境和軟環境。硬環境主要指自然環境、人工環境與社會環境。自然環境要求有周全的環衛設施和優美的園林綠化,無污染、無公害,保持生態的平衡和良性循環;人工環境則要求城市建筑的藝術化、民族化、宜人化和個性化,并能充分體現時代感,做到建筑空間豐富多彩、建筑風格和諧統一、建筑設計高雅大方;社會環境則表現為穩定安全的社會秩序、健康的社會心理、進步的社會輿論和文明的社會風氣;市民對城市有較大的認同感、信任感和歸屬感。軟環境概括地說,就是人為環境,
56、是提高城市競爭力的重要條件。3.3.1 城市生態環境城市發展的目標之一應該是提高城市的環境質量、城市景觀和城市整體形象的藝術水平,創造和諧宜人的生活環境。南昌要在全省實現率先崛起,就必須處理好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良性循環的關系。2010年末,南昌市園林綠地面積8113公頃,綠化覆蓋面積8616公頃,公共綠地1915公頃,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43.76%,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9.01平方米。南昌市提出爭取2015年建成生態城市。規劃以科學發展觀為核心,分為總體、近期(2010年)、中期(2015年)和遠期(2020年)目標四個階段,包括經濟發展、環境保護和社會進步三類共30項指標。十年,南昌生態城市重點建設領域將由生態服務、產業轉型、社會發展、人居環境、生態環境和生態文化六部分組成,實施“碧水、藍天、寧靜、宣教”等五大工程;以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為依托,張揚城市個性,賦予時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食品飲料行業分析
- 上海閔行職業技術學院《合唱與指揮基礎(2)》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許昌電氣職業學院《老年生活能力評估技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南京工業大學《外科學Ⅰ》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5至2031年中國汽車仿真電氣電路學習實習臺行業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煤炭買賣合同模板
- 遼寧中醫藥大學杏林學院《足球俱樂部》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道路路基坡度施工方案
- 新建電力線施工方案
- 山西醫科大學晉祠學院《鋼琴基礎(2)》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視神經脊髓炎護理課件
- 中國卒中急救地圖申報流程
- 2024年機載電子設備行業分析報告及未來發展趨勢
- 泥瓦工培訓課件
- 物資與設備管理培訓
- JT-T 1485.1-2023 自動化集裝箱起重機遠程操控安全作業規程 第1部分:岸邊集裝箱起重機
- 城鄉飲用水水質監測工作
- 心理團體輔導的保密協議
- 小小的自然觀察筆記
- 鋰電池組規格書范本
- 江蘇開放大學2023年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060111》形成性考核作業2-實踐性環節(占過程性考核成績的30%)參考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