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章 土的物質成分與結構1.在一土樣中,小于1mm的顆粒占98%,小于0.1mm的占59%,小于0.01mm的占24%,小于0.001mm的占11%。繪出粒度累積曲線,并求有效粒徑及不均勻系數。2.什么是有效粒徑?它是依據什么定義的?試根據經驗公式k=d102,式中k為滲透系數(cm/s),d10為有效粒徑(mm),估算土質學與土力學中土樣B、D的滲透系數。3.篩析法和沉降法測得的粒徑在概念上有和區別?4.從結晶結構差異性,說明由蒙脫石、伊利石和高嶺石類粘土礦物在一系列工程性質的差異性。5.什么是雙電層、擴散層?從影響擴散層厚度變化的因素和離子交換討論改善粘性土土質的可能性。6.用簡圖表示由
2、蒙脫石組成的土中的水的類型,并說明其中各種水對土的性質的影響。7.區分下列兩組概念:(1)粘粒、粘土礦物、粘土;(2)毛細水、毛細現象。8.從粘性土的結構特點說明其重塑后為何強度降低?強度降低的程度用何指標度量?9.取50g小于0.075mm土樣,作沉降分析,用比重計在深度100mm處經過51.6分鐘測得的密度為1.0078g/cm3。求測點處的粒徑及該粒徑的累計百分含量。(s=2.65g/cm3,V=1000ml,=0.001Pa.sec)第二章 土的物理性質1.用100ml比重瓶測定土的比重,瓶質量20g,瓶和干土質量35g,水充滿比重瓶刻度時土樣、瓶、水總質量為129.5g(20C),比
3、重瓶只充滿水時質量為120g,求Gs。2.由環刀中取出的飽水粘土試樣的總質量為152.6g,干土質量為105.3g,固體顆粒的比重為2.7。確定這個試樣的含水量、孔隙比、孔隙度和重力密度。3.有一密度為1.54g/cm3,含水量為80%的飽和土試樣,試求此試樣的孔隙比和土粒比重(提示:可用三相圖求解,可假設Vs=1)。4.試求含水量35.6%的土飽和度分別為28%和65%的孔隙比(土粒比重為2.65)。5.泥炭中土顆粒的比重往往都在2以下,試預測當孔隙比超過10時泥炭的重力密度(飽和度為100%和50%)。6.試樣A的含水量是35%,質量為800g,加同質量的試樣B于試樣A中,含水量變為41%
4、,假定在攪拌中失去了2g水,試求試樣B的含水量。7.在某粘土地基(e=4.0,Sr=80%,Gs=2.80)中開挖了縱、橫、深度各為1.0m的坑。挖出的土中所含水分蒸發掉一半時,再將此土回填于坑內,且使飽和度達90%。問坑深的百分之多少被充填?8.含水量7.3%的砂的天然密度為1.71g/cm3,將砂烘干后,最松散地放滿容器(2000cm3),其質量為2985g,最密實地放滿容器,其質量為3250g,若已知Gs=2.65,問天然狀態下此砂的相對密度和飽和度是多少?9.在某場地中進行標準貫入試驗,在深度21m處砂的N63.5值和40m處的N63.5完全相等,試評論兩個深度處砂的相對密度。第三章
5、土的水理性質1. 繪制兩張塑性圖。(1) 按10mm液限時,A線:Ip=0.63(WL-20),B線:WL=40%,Ip=10或7。(2) 按17mm液限時,A線:Ip=0.73(WL-20),B線:WL=50%,Ip=10或6。2. 根據下列分析結果對土進行分類定名土樣a WL=59.1%(10mm液限),WP=34.3%粒組(mm)0.1-0.0750.075-0.0050.005含量(%)21.749.928.9土樣b WL=58.5%(10mm液限),WP=38%粒組(mm)10-55-22-0.50.5-0.250.25-0.0750.075-0.0050.005含量(%)4.53.
6、04.23.611.957.6土樣c WL=40.7%(10mm液限),WP=30.9%粒組(mm)0.1-0.0750.075-0.0050.005含量(%)13.665.520.9土樣d WL=39%(10mm液限),WP=20.3%粒組(mm)0.1-0.0750.075-0.0050.005含量(%)14.251.034.8土樣e 其中小于0.075mm的WL=39%(17mm液限),WP=19%粒徑(mm)2010520.50.10.0750.0050.001Xd(%)1007052403220191710土樣f 其中小于0.075的WL=39%(10mm液限),WP=20%粒組(m
7、m)10-55-22-0.50.5-0.250.25-0.0750.075-0.0050.005含量(%)2.219.237.28.912.214.83. 對一定土樣進行試驗獲得以下結果,液限為60%,塑限為30%,縮限為25%,計算天然含水量為36%時土的液性指數,判斷其狀態。4. 下面列出了A、B兩種土樣的試驗結果,給出與下列各項相適應的是哪個土樣?WL(%)WP(%)W(%)GsSr(%)A7040532.69100B2211262.71100(1) 粘粒成分較多者;(2)重度較大者;(3)干重度較大者;(4)孔隙比較大者。5. 用塑性圖對下列A、B、C三種土分類定名。根據其基本特征,說
8、明哪種土作為地基較為適宜。WL(%)WP(%)A2712B53C65426.已知一粘性土IL=-0.16,WL=37.5%,IP=13.2,求其天然含水量。7.取液限為80%的粘土A,加進與此粘土干燥時質量相同的砂攪拌均勻制成土樣B。當A與B的含水量均為50%,飽和度為100%時,問A、B哪一個硬些?已知粘土和砂的比重為2.7,砂的最大孔隙比為1.0。8.飽和粘土樣體積為97cm3,質量為202g,當完全干燥時,試樣體積為87cm3,質量為167g。求 a)粘土的初始含水量;b)粘土的收縮限(縮限);c)固體顆粒的比重。第四章 土的力學性質1. 湖中水位下降,水的深度由50m降到10m,會引起
9、湖底沉積物的固結嗎?請用有效應力原理說明。2. 有一10m厚的飽和粘土層,其下為砂土,如圖所示。砂土中有承壓水,已知其水頭高出A點6m。現要在粘土中開挖基坑,試求基坑的最大開挖深度H。3.有一細砂層如圖所示,已知孔隙比e=0.65,土粒比重為2.65,毛細上升區飽和度Sr=0.5。計算土層中的總應力、有效應力和孔隙水壓力的分布。4.在土的無側限壓縮試驗中,試樣高度為10cm,直徑為4cm,在1MPa載荷作用下,測得垂直變形Dh=0.5cm,徑向變形Dd=0.04cm。求土樣的泊松比、變形模量和壓縮模量,判斷其壓縮性高低。5.試推導式中 a為壓縮系數,Cc為壓縮指數,p為孔隙比由e1變化到e2的
10、有效應力變化。6.證明以下兩表達式是一致的 之中7.如何從庫侖定律和莫爾圓說明,當1不變時,3越小,土越易破壞;3不變時,1越大,土越易破壞。8.證明砂土或正常固結土的三軸剪切試驗中破壞面與水平面的夾角為:9.什么是正常固結土和超固結土?什么是正常固結試樣和超固結試樣?10.草繪出下述試樣三軸試驗CU的偏應力(1-3)與軸向應變1以及孔隙水壓力u與軸向應變的典型關系曲線:(a) 松砂或正常固結粘土(b)密砂或超固結粘土11.比較下列飽水無粘性土的排水與不排水抗剪強度,說明原因。(a)假如土原來是密實的(b)假如土原來是非常松散的12.草繪出超固結粘土類可能的包絡線(CU和CD),清楚地表示出歷
11、史最大固結壓力。13.對砂土進行直剪試驗,當施加豎向載荷為250kPa時,測得的抗剪強度為100kPa,試用應力圓求出土樣剪切面處大、小主應力面的方向。14.一組3個飽和粘性土的三軸固結不排水剪試驗,土樣分別在圍壓100kPa,200kPa,300kPa下固結,而剪破壞時的大主應力分別為205kPa,385kPa,570kPa,同時測得剪破時孔隙水壓力依次為63kPa,110kPa,150kPa,試求該飽和粘性土的總應力強度指標cCU,CU和有效強度指標c,。15.已知土中某點的應力處于極限平衡狀態,最小主應力為200kPa,作用面的法線為水平方向,土的抗剪強度指標c=50kPa,=24。試求
12、:(1)該點最大主應力的大小和方向;(2)該點最大剪應力值與作用面方向;(3)該點剪切破壞面上的正應力與剪應力,作用面的方向;(4)說明最大剪應力面不是剪破壞面。16.以正常固結飽和粘土試樣,在三軸壓力室保持300kPa圍壓條件下做排水剪試驗,測得排水抗剪強度指標cd=0,d=30,試問:(1)排水剪剪裂面的正應力、剪應力及方向;(2)若保持300kPa圍壓條件下進行固結不排水剪試驗,破壞時軸向壓力差1-3=300kPa,求固結不排水剪總應力與有效應力抗剪強度指標;剪切破壞時試樣中的孔隙水壓力及相應的孔壓系數;剪切破壞面的正應力、剪應力及方位。(3)若使試樣先在200kPa圍壓下固結,然后再施
13、加300kPa圍壓進行不排水剪試驗,求抗剪強度指標及剪裂面的應力與方位。(4)試比較排水剪、固結不排水剪、不排水剪的抗剪強度指標。17.已知地基中飽和粘土層中某點的豎直應力為200kPa,水平應力為150kPa,孔隙水壓力u=50kPa。假設土的孔隙水壓力系數A、B在應力變化過程中維持不變。(1)從該點取出土樣,保持含水量不變,加工成三軸剪切試樣,當放入壓力室時測得試樣有吸力-135kPa,求土的孔隙水壓力系數A、B及試樣的有效應力狀態。(2)用該試樣做不排水試驗,圍壓100kPa維持不變,當通過活塞桿施加1-3達160kPa時土樣剪壞,求這時土試樣上的有效應力狀態及土的不排水抗剪強度cU。第
14、六章 地基中的應力及地基土的沉降計算1.區分:(1)地基與基礎;(2)自重應力與附加應力。2.基底壓力不變的前提下,增大基礎埋置深度對土中應力分布有什么影響?3.有兩個寬度不同的基礎,基底總壓力相同,問同一深度處,哪一個基礎下產生的附加應力大,為什么?4.自重應力是有效應力還是總應力?5.布西奈斯克課題假設載荷作用在地面,而實際上基礎都是有一定的埋置深度,問這一假設將使土中應力的計算值偏大還是偏小?為什么?6.矩形均布荷載中點下與角點下的應力之間有什么關系?7.某方形基礎的尺寸為2m2m,埋深1m,載荷800KN,e=0.2m。試求在軸線的鉛直面平面上,地基中的A、O、B各點的附加壓力(水位埋
15、深3m,A、O、B埋深為3m ,位于基礎邊緣及中點下,地基重度為18KN/m3)。8.若在如圖的土層上修建一條形基礎,其尺寸、埋置深度及荷重情況如圖所示,試繪出基底附加壓力分布圖。9.設基礎底面的平均壓力p=180KPa,基礎埋深1.5m,基礎平面和各土層的壓縮模量如圖所示,求基礎1的最終沉降量。10.某條形基礎的寬為4m,埋深1.4m,受中心載荷600KN/m。土層情況如下:0-3m,中砂,重度為19 KN/m3;3-14.2m,粘土,sat=21 KN/m3,地下水位埋深3m。試繪出基礎中心軸線上土的自重應力和附加應力分布圖。11.厚度為10m的正常固結粘性土地基,地下水位在地面,其下為不
16、透水不可壓縮層。地基的物理力學性質指標為:W=58%,Gs=2.71,=18.5KN/m3,e=1.044,Cv=1.7510-7m2/s,E=6.0103kPa,=0.5,Sc=0.005,0=1.24。今在地基表面有80kPa的4m5m的均布矩形荷載,試計算該土層在荷載中心點處20年時的地面沉降。土樣壓縮試驗結果p(kPa)050100200E1.04400.95640.92270.8827請分析該地基固結沉降有無極限。第七章 地基承載力1.什么是地基承載力?什么是地基承載力的基本值、標準值和設計值?確定地基承載力的基本方法有幾種?一、二級建筑物各采用哪些方法確定承載力?2.兩個條形基礎,寬度分別為2.4m和3.2m,埋深均為2m,地基持力層為粉質粘土,=20.1KN/m3。已知土工試驗結果如下,試求地基承載力設計值。e0.590.640.630.590.580.60IL0.290.320.310.300.280.293.某柱下方形基礎,基底面積3.2m3.2m,埋深2.5m,地基持力層粉砂與細砂互層,=20.1KN/m3,據場地勘察,標貫擊數N為16,20,17,18,22,18,20,21。求該地基承載力設計值。4.有一條形基礎,寬b=2m,埋深d=1.0m,地基為粉質粘土,=18.4KN/m3,sat=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達標名校2024-2025學年初三9月份兩校聯考語文試題含解析
- 山東省五蓮縣聯考2024-2025學年初三五校聯誼期中考試試卷數學試題含解析
- 銅仁地區沿河土家族自治縣2025年三年級數學第二學期期末質量跟蹤監視模擬試題含解析
- 山東省菏澤市牡丹區重點名校2024-2025學年初三4月中考仿真模擬聯考生物試題含解析
- 山西省大同鐵路第一中學2025年高三下學期4月份月考生物試題含解析
- 地下探測井成井勞務分包合同
- 個人車輛借用合同
- 企業股東借款合同樣本
- 2025屆山東省菏澤市單縣第一中學高三下學期質量檢測(五)歷史試題(含答案)
- 中學初中信息技術 1.2《修飾文章》教學設計
- 住宅樓工程臨時用水專項施工方案
- 《詩詞五首漁家傲(李清照)》優秀課件
- 靜電感應現象PPT
- 簽名設計課件
- 科室醫院感染風險評估表
- 品質異常處罰細則及獎罰制度
- 物聯網概論第二章產品電子編碼EPC課件
- DB3212∕T 1098-2022 小微企業安全生產托管服務規范
- 診所備案申請表格(衛健委備案)
- 辦公生活區臨時設施施工方案
- GB∕T 40262-2021 金屬鍍膜織物 金屬層結合力的測定 膠帶法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