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數學全冊教案導學案及全冊教學反思_第1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4/20/2a4ae679-9158-4b4e-932a-88817bb03973/2a4ae679-9158-4b4e-932a-88817bb039731.gif)
![[精品]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數學全冊教案導學案及全冊教學反思_第2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4/20/2a4ae679-9158-4b4e-932a-88817bb03973/2a4ae679-9158-4b4e-932a-88817bb039732.gif)
![[精品]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數學全冊教案導學案及全冊教學反思_第3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4/20/2a4ae679-9158-4b4e-932a-88817bb03973/2a4ae679-9158-4b4e-932a-88817bb039733.gif)
![[精品]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數學全冊教案導學案及全冊教學反思_第4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4/20/2a4ae679-9158-4b4e-932a-88817bb03973/2a4ae679-9158-4b4e-932a-88817bb039734.gif)
![[精品]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數學全冊教案導學案及全冊教學反思_第5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4/20/2a4ae679-9158-4b4e-932a-88817bb03973/2a4ae679-9158-4b4e-932a-88817bb03973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學期全冊導學案及全冊教學反思目 錄課題:數鉛筆(教材23頁)3課題:數豆子(教材45頁)4課題:動物餐廳(教材67頁)6課題: 小小養殖場(教材89頁)8第一單元反思:10課題:觀察物體(教材12-13頁)12課題:桌子有多長(教材1415頁)13課題:估一估、量一量(教材1819頁)15第二單元反思:17課題:小兔請客(教材20-21頁)19課題:采松果(教材2223頁)20課題: 青蛙吃害蟲(兩位數加減整十數)(教材2425頁)22課題:拔蘿卜(教材2829頁)23課題:回收廢品(教材3031頁)25第三單元反思:27課題:認識圖形(教材38-39頁)31課題:動手做(一)
2、(教材4041頁)32課題:動手做(二)(教材4243頁)34課題:動手做(三)(教材44-45頁)35第四單元反思:36整理與復習(一)38課題:加與減(二)圖書館(教材4950頁)39課題:發新書(教材5354頁)40課題:小小圖書館(教材5960頁)42課題:跳繩(教材6364頁)44第五單元反思:46課題:買文具(教材7071頁)51課題:買衣服(教材7273頁)52課題:小小商店(教材7475頁)54第六單元反思:55課題:套圈游戲(教材7677頁)57課題:乘船(教材7879頁)58課題:乘車(教材8081頁)60第七單元反思:62課題:組織比賽(教材85頁)64課題:買氣球(教材
3、86頁)65第第八單元反思:67整理與復習(二)68課題:數與代數(教材8993頁)69課題:空間與圖形(教材94頁)71課題:統計與概率(教材95頁)73課題:數鉛筆(教材23頁)課型:新授 課時數:1課時 上課時間: 主備人: 執教人:學 案教 案自學導航:活動一數鉛筆、小棒、吸管要求:每個小組4個人,分清楚要數什么,然后用最快和最喜歡的方法數清鉛筆等的數量。數正確的小組獲勝。活動二交流匯報數數的方法。一個一個地數,兩個兩個地數,五個五個地數,十個十個地數。活動三搶答數數。老師隨便出一個數,學生搶答出下一個數。同桌之間互相搶答。活動四圈一圈、數一數(教材第2頁)學生獨立完成,全班交流匯報活
4、動五撥數活動。老師示范,同桌之間一個人說數,另一個人在計數器上撥出相應的數。活動六接力賽,開火車。教師小結。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經歷從實際情景抽象出數的過程,會數、會讀100以內的數。2.能力目標:在數數活動中,了解計數單位“百”,體會數位、基數、序數的意義。3.情感目標結合游戲活動,初步感受一列數蘊含的規律。知識點:建立100以內數的概念,正確數出100以內的數。預習:數物體個數的方法1.必須對著物體一個一個地數,切莫“空數”。2可以按一定的順序數,先數數目比較少的,在數數目比較多的。交流展示:注意,點評時關注易錯點:小一年級下冊數學導學案 班級一(3)班 姓名 課題:數豆子(教材45頁
5、)課型:新授 課時數:2課時 上課時間: 主備人: 執教人:學 案教 案一、自學導航活動一:對100以內的數進行估計一碗豆子(可以是黃豆、綠豆等)(1)你估計有( )粒;其他同學估計有( )、( )、( )粒呢?(2)先數出10粒,比較一下碗里剩下的和數出的10粒個數上有什么不同?(3)你采用( )粒幾粒數的方法來數碗里的豆子?(4)你的估計正確嗎?( )活動二:數位的意義(1)小組分工合作,一個同學在計數器上撥珠子,另一個同學讀出計數器上的數;(2)請第三個同學在計數器上撥數:28、32、14、56;(3)8表示( )個一,2表示( )個十,讀作( );(4)計數器上,從右邊起第一位是( )
6、位,表示幾個( ),第二位是( ),表示( )個十。活動三:100以內數的寫法。(1)計數器的十位上有3顆珠子,是3個( );個位上有6顆珠子,是( )個一,讀作( )。活動四:35、23、93、59、73、56、58、63、83請幫我把十位上是5的數填到這里( )請幫我把個位上是3的數填到這里( )活動五:一個兩位數,個位上的數字比十位上的數字多3,這個兩位數是多少?你能寫出來嗎?說說你的想法。活動六:給小動物編序號,小動物的號碼是由3,8,7,0組成的兩位數,快來寫一寫吧!小貓( ),小狗( ),小兔( ),小馬( ),小鹿( ),小熊( ),小鴨( ),小豬( )。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
7、:經歷用計數器表示數的過程,進一步體會數位的意義,會寫100以內的數。2.能力目標:能對100以內的數進行估計,發展估計意識。3.情感目標初步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一、預習、質疑,看書數豆子內容,完成學案活動一至活動六,教師下組指導看書,了解各組學習情況,重點指導學困生。二、交流展示交流5分鐘,重點交流不會的知識點。展示25分鐘,每組根據任務大小派出若干名同學展示學案的活動一至活動六的內容,其他同學認真聽、認真評,教師對重點問題進行點評。注意,點評時關注易錯點:.完善導學案2分鐘。教學反思教學這部分內容,最大的問題出現在估計上面,孩子總是認為估計值和準確值
8、一樣才能體現出自己的水平,所以糾正起來著實費了一番功夫,究其原因在于孩子們還沒有真正懂得估計的實際意義,方法掌握得還不牢固,所以我暫時告訴孩子,估計的意思就是“猜測”,猜測不可能那么準確,這個問題多少有所緩解。小一年級下冊數學導學案 姓名 課題:動物餐廳(教材67頁)課型:新授 課時數:2課時 上課時間: 主備人: 執教人:學 案教 案一、 仔細閱讀第6頁上面條件和問題。(分清條件和問題)二、 情境圖中上兩幅可以用小棒代替擺一擺。三、 用學具中的計數器分別撥出21和18。填空:21是由( )個十和( )個一組成的。18是由( )個十和( )個一組成的。四、 完成圖下練習。五、 獨立完成填一填。
9、小組交流,注意訂正錯誤。六、 小組交流完成:1最小的一位數是( );最小的兩位數是( );最大的一位數是( );最大的兩位數是( );最小的三位數是( )。 2.兩個數比較大小:位數多的一定比位數少的( );試舉例說明。如果是兩位數與兩位數相比首先比較( )位,( )位上大的數就大,高位(什么叫高位)相同就比較下一位 。七、獨立完成練一練1.后小組內交流訂正。有錯誤的要講講是怎樣錯的。八、獨立完成第7頁第二題組內交流討論最小能填幾,最大能填幾。指名匯報。九、獨立完成第7頁第三題后組內交流,相互批改。十、獨立完成第7頁第4題小組內交流。十一、以小組為單位課下完成小調查。教學目標:1、通過自主探索
10、,合作交流完成對百數表的整理,進一步理解100以內數的順序、含義和排列規律、鞏固數的讀寫。2、在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探索規律,培養自主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并進一步發展數感。教學重點:掌握比較數的大小的方法。教學難點:掌握比較數的大小的方法。一、 巡視指導,解決文字障礙。二、 觀察學生操作情況,注意幫助有困難的學生。三、 小組交流時老師注意巡視指導。最后指名匯報。四、 小結:比較大小的方法。五、 學生完成相應練習時指名匯報。重點是第7頁的第二題及第四題六、 小調查給出一定的時間范圍鼓勵學生去做。課題: 小小養殖場(教材89頁)課型:新授 課時數:1課時 上課時間: 主備人: 執教人:學案教
11、案一、 學生自己觀察情境圖二、 自己找到問題,誰多誰少?小組內相互交流。三、 小組討論:雞比鵝多得多,鴨比鵝多一些的含義。四、 再次交流還可以怎么說。五、 獨立完成想一想后小組內交流結果。為什么問題中要用可能兩個字。六、 獨立完成第九頁練一練的第一題題后小組內交流結果。七、 獨立完成第九頁練一練的第二題題后小組內交流結果。八、 獨立完成第九頁練一練的第三題題后小組內交流結果。九、 學生兩個人一組完成猜數游戲。教學目標:1、通過生活中的事例理解數量間的關系逐步建立數感,體“多些”“少些”,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2、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小組合作能力。重 點:根據題意學會選擇。難 點:發展學生思維。教
12、 具:投影儀。一、指名講一講圖中的數學信息。二、指名匯報交流結果。三、小結:多得多,多一些的含義。四、小結:少得多,少一些的含義。五、指名匯報想一想的結果,集體訂正。注意反過來可以怎么說。六、指名匯報交流成果集體訂正注意反過來怎么說。七、指名匯報交流成果集體訂正注意理解差不多的含義。八、指名匯報交流成果集體訂正。注意要講出理由。九、指導學生如何完成猜數游戲,找一名學生跟教師演示。十、巡視指導學生完成猜數游戲。第一單元反思:11數鉛筆從本節課的設想到實踐體會很多,最深切的是以下幾點。1. 加強估算,重視數感的培養: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由于一年級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學習方法掌握得
13、較少,因此,一開始通過猜鉛筆游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借助對實物的觀察、數數來理解100以內數的意義,使學生能用數字將小棒的根數表示出來,培養學生的數感。2. 轉變了教師的角色: 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在教學中,注重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而不是機械地告訴學生。如數的組成,反復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親身體驗數學知識的“再創造”的過程。12數豆子“數豆子”是“生活中的數”的第二節課。幫助學生建立數感是本節課的一個重要任務,教材通過智慧老人“抓一把豆子,估計一下有多少”這一富有現實意義的問題引入估計活動,發展學生的估計意識。我在處理這個
14、環節時,采用的是用一個透明的杯子裝進22粒豆子,讓學生去猜有多少,因為最初學生是無意識、無根據地去想,所以我用了一個詞“猜一猜”;然后我又取了10粒放入另外一個杯子,通過學生對這10粒豆子數量的感知,對第一個杯子中物體的多少有了大致的認識,然后通過推理去進行判斷,因而這個過程我又巧妙地將“猜一猜”改成“估一估”,讓學生學會思考,用推理的方法去估計,這對培養學生的數感是十分有益的。為了進一步結合實際正確地去估計,同時考慮到學生的年齡較小,數豆子不好操作,因而用學生熟悉的小棒來代替,采取一個“抓小棒”的游戲,使學生對數形成感性的體驗,在具體活動中發展數感。此外,整節課設計了許多有趣的活動,數一數、
15、猜一猜、寫一寫、比一比、說一說,讓大量的感性經驗形成表象,使學生學中有樂、樂中有學,真正地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在本課中我還有意識地安排了幾個小組合作的項目,讓學生在活動中做自己能做、會做、要做的事,學會傾聽別人的意見,學會思考、表達、交流及嘗試。 1.3動物餐廳本課教學以“利于學生的發展為出發點”,在教學過程中突出以下幾點。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猜數游戲”很快激起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自然地提出了問題:“究竟誰拿得多?”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探究欲望,在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學習活動中比較兩個數的大小,并試圖有理有據地證明自己的想法正確。學生的思維始終是活躍的,并在“猜數”活動中體會到數學“區間套”的思想
16、。2學生獲得了學習的主動權,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互相啟發,互相激勵,共同構建活潑、富有個性的課堂。3比較兩個數的大小時,學生經歷了具體情境 、利用計數器、抽象地比較三個層次的活動,每次活動都是在原有認知水平受到不同程度的挑戰,在豐富的感知積累上,體會到比較兩數大小的方法,這是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不同層次的學習活動。本節課雖然較好地理解了教材的編寫意圖,但又有些囿于教材編寫的程序,教學設計上如果能結合實際情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會更有利于課堂的學習活動。 1.4小小養殖場來源:(/s/blog_4cdb4af901008kl2.html) - 小學數學第
17、二冊教學反思:1、2單元(北師大版)_靜遠_新浪博客 “小小養殖場”一節的內容,涉及的概念比較多,有“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差不多”等概念。由于學生年齡小,生活經驗少,再加上教材沒有從數量上給這些概念界定,而直接從具體的數量引入,這就為學生的學習帶來一定的困難。所以,本節課的開始設計了第一關:出示準備好的三杯水,一杯清水,一杯藍水,一杯紅水。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三杯水,然后用誰比誰多得多,誰比誰多一些說一句話。通過這個環節,使學生對“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這些概念有了初步的感知,然后再學習“小小養殖場”,通過具體數量理解、感悟這些概念,自然迎刃而解,水到渠成。教材只是為我們的教
18、學提供了一個素材,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創造性地運用教材,使學生易于接受,樂于接受,為學生的學習創設一個寬松的學習氛圍。 課題:觀察物體(教材12-13頁)課型:新授 課時數:1課時 上課時間: 主備人: 執教人:學 案教 案一、 自學導航課前,請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各種物體,如家里的家具、電器、玩具等,從上、下、左、右、前、后仔細觀察,不同的觀察角度所看到的有什么不同。并選擇一種物體畫出六個面來。二、探討交流活動一:交流展示1、 小組內交流介紹自己所選物體及六個面2、 選擇5-8名同學全班介紹。活動二:觀察思考教師出示各種物體請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并說一說它們的不同,為什么。活動三:
19、探究原因小組內討論為什么觀察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物體的面是不同的。請學生說一說。活動四:鞏固提高單獨完成書中12-13頁的練習。三、課堂小結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知道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從多個角度觀察物體才能了解物體的全貌,豐富和積累學生的生活體驗。2.能力目標:初步學會從前面、后面和側面觀察物體,能根據平面圖判斷觀察物體的角度,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以及用數學語言表達的能力。3.情感目標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主動探索的精神。知識點:觀察物體時應注意,要從前、后、左、右等不同角度、不同位置去觀察。教學過程1、 初步感知,發現問題。2、 觀察操作,建立模型。3、
20、 動手操作,解決問題。4、 創新思維,開拓進取。教學準備:課件教學反思課題:桌子有多長(教材1415頁)課型:新授 課時數:2課時 上課時間: 主備人: 執教人:學案教案一、自學導航活動一: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1)組內四名同學采用不同方法測量課桌的長度。a你采用的方法是( ),結果是( );b你采用的方法是( ),結果是( );c. 你采用的方法是( ),結果是( );d你采用的方法是( ),結果是( )。(2)比較四種方法有什么不同?你們能夠得出什么結論?(3)如果想要測量結果一樣,我們應該怎樣去做?活動二:厘米的意義(1) 每個小組準備至少一支尺子,大家一起觀察,你們發現了什么?(2)
21、用食指和拇指比畫感受1厘米的長度。(3) 在生活中尋找1厘米的事物,介紹出來。(4) 你們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www.x kb1. co m活動三: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步驟(1) 每個小組準備一條細繩,大家商量如何運用尺子量出1厘米,3厘米和5厘米。(2) 總結方法;(3) 剪下同樣厘米數的紙條。活動四:畫線段(1) 畫一條3厘米和6厘米長的線段。(2) 有一把模糊不清的尺子,只有0,1,2,5,6,10,11,12這幾個刻度,能用這把尺子畫出幾條線段?你是如何思考的?活動五:測量(1) 估計身邊事物的長度,如文具盒、手掌寬、鉛筆長等。(2) 實際測量一下。活動六:綜合如何使用刻度模糊不清的尺子
22、畫出5厘米長度的線段。尺子上只有0,1,2,3,7,8,9,10幾個刻度。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經歷用不同工具測量同一物體長度的過程,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認識厘米,體會厘米的實際意義。2.能力目標:能估計較小物體的長度,會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3.情感目標初步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一、預習、質疑,看書數豆子內容,完成學案活動一至活動六,教師下組指導看書,了解各組學習情況,重點指導學困生。二、交流展示交流5分鐘,重點交流不會的知識點。展示25分鐘,每組根據任務大小派出若干名同學展示學案的活動一至活動六的內容,其他同學認真聽、認真評,教師對重點問題進行點評。注意,
23、點評時關注易錯點:1.測量時是否對準零起點。2.畫線段時注意兩端的端點。3.注意估計值和準確值有區別。4.不用考慮誤差因素。完善導學案2分鐘。教學反思:通過教學發現,由于年段較低,學生四人小組分工配合還不熟練。學生頭腦中存在錯誤觀念,認為估計值和準確值一樣才是正確的,也就是對估計的方法和意義沒有掌握,其次畫線段的時候如果用零起點畫問題不大,但是換作其他起點,不能正確畫出線段長度,往往較短。出現以上種種問題,原因大部分在于教師,首先雖然強調估計就是“猜測”,但是由于以往對于正確與否的關注,導致孩子產生迎合教師的態度,導致錯誤。其次,雖然一再強調測量方法,但是孩子年齡較小,遇到操作活動較多的課時,
24、掌控全局的能力不強,由于沒有更好的媒體展示,教師沒有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只能是出現問題糾正錯誤,沒有提前預防。回顧教師的提示語是不是還不到位,讓孩子不能明確自己的活動方向?課題:估一估、量一量(教材1819頁)課型:新授 課時數:2課時 上課時間: 主備人: 執教人:學案教案一、 學生用手指、手臂比劃出一厘米、一米的大致長度。二、 獨立完成18頁的試一試后小組內交流結果。三、 小組合作實際測量講臺、黑板、從地面到窗臺的高。四、 小組討論分析產生不同結果的原因。五、 獨立完成練一練的第一題后小組內交流結果。分析一下不同結果的原因。六、 獨立完成練一練的第二題后小組內交流結果。講解一下理由。為什么
25、要用約這個字。七、 獨立完成練一練的第三題后小組內交流結果。講解一下理由。八、 小組合作完成練一練的第四題。教學目標:1通過實際測量加深對厘米、米長度單位的認識,進一步感受米、厘米在生活中的實際意義。2通過估一估、量一量,鞏固概念,體會米、厘米。3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教學重點:進一步感受米、厘米在生活中的實際意義。教學難點: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教具準備:米尺。一、 教師注意觀察學生比劃的結果并且注意加以指導。二、 指名匯報交流結果,講出估計的理由,教師板書部分答案。三、 小組代表匯報測量結果,教師注意板書答案。四、 教師實地測量后小結產生誤差的原因。五、 小組代表匯報結果及其產生差異的
26、原因。六、 指名匯報結果并且陳述理由。七、 指名匯報結果并且陳述理由。集體訂正注意分析錯誤原因。八、 小組代表匯報測量結果。九、 小結本課收獲。第二單元反思:2.1 觀察物體本課以觀察學生熟悉的小汽車、茶壺、玩具等物體為線索,引導學生體會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這與學生的生活經驗是一致的。因此,本課教學的著眼點主要放在“趣”“實”“活”三個方面。首先,我創設了“猜一猜,它是誰”的問題情境,從一開課就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有效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達到“課伊始,趣已生”的效果。“為什么剛開始猜的時候,我們不敢確定誰猜的對呢”,這個問題的提出,引導學生在“猜”中思考,在思考中
27、產生求知的欲望,從而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活動之中。“趣”還體現在換位置觀察小汽車、當“小小攝影師”為同學“照相”、用肢體語言模仿茶壺是什么樣子的、看圖找位置游戲等多個環節,這既密切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又充分展現了數學的魅力,使學生在“玩中學,樂中悟”。深入挖掘教材,“遵循而有所立”,是設計本課的指導思想;怎樣既讓學生真正覺得“有趣、好玩、有新意”,又使這節課的知識技能目標落到實處,是本課教學所極力追求的目標。在課堂上如何更科學有效地組織合作學習、開展數學活動,以及如何適當把握本冊“觀察物體”中學生發散的“度”,還有待進一步思考、改進。 2.2桌子有多長反思讓學生合作之前,教師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請
28、同桌兩人先商量一用什么工具量,然后共同量一量你自己的課桌有多長。從課堂中學生的表現看出,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很高,多數學生能夠做到合作有序、分工明確,但部分學生合作能力較差。我們看到,學生有了初步的合作意識,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較高。但也有一些不足之處,如:教學還不夠開放,有些問題的設計過于瑣碎,學生討論交流的時間把握不好,教師的課堂調控能力還有待于提高等。2.3去游樂園1疑問、矛盾、問題是思維的啟發劑,它能使學生的求知欲由潛伏轉入活躍,有力地調整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學時我遵循激勵性原則,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理設計課的導入。學生你一言,我一語,帶著想解決的問題走進了課堂。這樣,既設置了懸念,又
29、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他們強烈的求知欲。2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學中,教師以學生動手實踐操作為主要教學手段,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從而得出“10個10厘米是1米”。整個教學過程是一個重視引導學生參與的過程,學生動手、動腦、動口,通過比、走、說、想,在多種感官協調合作下獲取知識。整個過程層次清楚,重點突出,逐步發展學生的數感,始終以學生為主體,實現真正的數學學習。 2.4估一估 量一量1標準要求學生結合生活實際,經歷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能對一些物體的長度進行測量。實際教學中,測量的方法對于學生來說不是什么大的難題,但是對于測量結果的記錄,出現了一定的困難
30、。因為學生沒有學過小數,沒有學過復名數,對于一些不是整厘米的或不是整米的情況不知道該如何正確地表示。因此,本節課我將這個內容作為一個難點,交給學生自己來解決。讓學生對其中一個小組的記錄結果先進行補充,展示出多樣的記錄方法后讓學生進行評價,在討論中得出結論。用小數來表示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不規定、不強求,因此,學生說是家長告訴他的,我也就沒有過多地追問。2發展學生的估測意識對培養他們對單位的感覺是非常有益的。在教學中,我重視學生估測意識的培養。但是在估計時,因為學生年齡小,頭腦中對長度沒有一個準確的概念,容易出現較大的偏差,如一開始就有一個學生估計課桌高100 cm,這就需要引導學生從自己身邊
31、尋找估計標準,通過比較來進行估計。在教學時我抓住一個學生以媽媽的身高為標準來估計老師的身高這個契機,引導學生以自己身上的長度為標準來進行估計,并將估計的結果進行驗證,使估計較準確的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幫助估計不夠準確的學生找到較好的估計方法,從而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鍛煉學生的估測能力。 課題:小兔請客(教材20-21頁)課型:新授 課時數:1課時 上課時間: 主備人: 執教人:學 案教 案二、 自學導航復習舊知識:1、 加減法的含義。把兩個數合并起來。2、 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從一個數里去掉一部分,求剩下多少用減法。活動一:自主學習1、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書中20頁的圖片,找出有關的數學信息。2
32、、 小組內互相交流找到的數學信息。3、 選學生代表說一說。活動二:實踐操作 整十數加法1、 用小棒擺一擺。10個10個數。2、 用計數器撥一撥。先撥2個10,再撥3 個10,一共是5 個10。整十數減法1、 用小棒擺一擺。5捆小棒就是5個10,拿走一捆就是1 個10,還剩4 個10。2、 用計數器撥一撥。先在十位上撥5 個珠子,再從十位上撥去1顆珠子,還剩下4 顆珠子,就是40。教師小結:介紹算式中每個數字的名稱。 活動三:鞏固提高 獨立完成書中21頁的題目 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結合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2.能力目標:能正確地進行整十數的加減法運算。3.情感目標培養觀
33、察能力和多動腦筋、敢于探索的精神。教學重難點:掌握整十數的加減法計算方法。教具、學具準備5、 計數器。6、 10根一捆的小棒6捆。7、 課件教學過程情景引入,情景設疑,操作探知,實踐應用,歸納總結。教學反思課題:采松果(教材2223頁)課型:新授 課時數:2課時 上課時間: 主備人: 執教人:學案教案一、自學導航活動一:兩位數加一位數(不進位)的計算方法(1) 觀察主題圖,自編數學問題,然后列式解答;(2) 思考25+4=?的算法。(3) 如果用小棒如何計算?結果是( )?(4) 如果用計數器如何計算?結果是( )?(5) 那么思考4+25=?(6) 你得出了什么結論?活動二: 兩位數減一位數
34、(不退位)的計算方法(1) 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多少,或者少多少,用( )法計算?(2) 用小棒如何計算?(3) 用計數器如何計算?(4) 你得出了什么結論?活動三: 綜合(1)我會算25-2= 48-7= 76-5= 45+4= 60+9= 36-5= 67-4= 26-4= 58-4= 69-8= 35+3= 54+4= 62+7= 87-6= 34+5=(2)說出算法,結果如何?活動四:(1)先計算39=30+( )62=65-( )90+( )=99 72+( )=7843+( )=48 62+3=( )(2)講算法活動五:自編數學問題12道,嘗試自己列式解答,并思考計算過程。教學目標
35、:1.知識目標:在解決實際問題過程中,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2.能力目標:探索并掌握兩位數加減一位數(不進位不退位)的計算方法。體會加法的交換律。3.情感目標初步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一、預習、質疑,看書數豆子內容,完成學案活動一至活動五,教師下組指導看書,了解各組學習情況,重點指導學困生。二、交流展示交流5分鐘,重點交流不會的知識點。展示25分鐘,每組根據任務大小派出若干名同學展示學案的活動一至活動五的內容,其他同學認真聽、認真評,教師對重點問題進行點評。注意,點評時關注易錯點:.完善導學案2分鐘。教學反思這部分內容的教學設計比較滿意的地方在于讓學生體
36、會不同計算方法,并且總結不同方法孰優孰劣,選擇其中自己比較擅長的方法去解決數學問題,重要的是發散了學生的思維,讓他們能夠體會解決問題要尋求不同的辦法!課題: 青蛙吃害蟲(兩位數加減整十數)(教材2425頁)課型:新授 課時數:1課時 上課時間: 主備人: 執教人:學案教案十、 出示情境圖后小組討論交流可以提出哪些問題?十一、 小組討論列出相關算式,并且交流計算方法并且在計數器上演示一遍計算過程。十二、 學生獨立完成25頁的練一練。小組討論交流。具體要求如下:1、 在問題中劃出重點詞及標準。2、 每題都講一講是怎樣計算的。3、 第一題算式中三個數字誰是大數,誰是小數,誰是相差的數?4、 第二題的
37、38只青蛙分成了幾部分?哪幾部分?5、 像這樣的加減法你覺得怎樣算比較快。教學目標:1、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2、使學生學會兩位數加減整十位數的計算方法。3、滲透環保教育和愛護小動物的教育教學難點:學生學會兩位數加減整十位數的計算方法。教學重點:正確計算 兩位數加減整十位數。教具準備:計數器 掛圖一、 指名匯報教師板書問題:兩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蟲?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了多少只害蟲?(超出能力范圍的可以存在問題銀行)二、 指名讀題并且在問題中劃出重點詞。三、 教師注意巡視指導。四、 學生匯報討論結果。注意歸納一下計算方法。五、 學生在完成練一練時教師注意巡視指導。六、 按要求指名匯報。七、 全課
38、小結:1、兩位數加減整十數的方法。2、環保教育,愛護動物。小一年級下冊數學導學案 姓名 課題:拔蘿卜(教材2829頁)課型:新授 課時數:2課時 上課時間: 主備人: 執教人:學 案教 案一、仔細閱讀第28頁上面的情境圖。(分清條件和問題)劃出重點字。二、獨自學習書上的幾種方法后小組交流。三、獨立完成28頁試一試后相互交流。(1)講清計算過程。(2)檢查豎式正誤。四、獨立完成29頁練一練第1題后相互交流。五、獨立完成29頁練一練第2題后小組內相互交流。六、獨立完成29頁練一練第3題后小組內相互交流。七、獨立完成29頁第4題后小組內交流結果。八、指名讀29頁第五題,叫學生劃出重點字。獨立完成后組
39、內交流。九、29頁第6題獨立完成后小組內交流。教學目標:1、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初步掌握筆算加法的法則,并能熟練地計算。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動手操作能力。3、培養學生認真、仔細、書寫工整的習慣。教學重點:掌握筆算的計算法則。教學難點:熟練地計算。一、 指名匯報圖的意思。二、 指名講解計算方法。共四種。第一種演示。第二三種換題指名講解計算過程。重點在列豎式計算。三、 指名匯報結果,集體訂正。注意分析錯誤原因,尤其是豎式的格式及算理。四、 指名匯報結果,集體訂正。注意分析錯誤原因。五、 教師巡視指導叫小助手幫忙做小老師。六、 指名匯報集體訂正。七、 講解森林醫生的訂正格式。學生完成后集體訂正。
40、八、 指名匯報第5題的計算方法。學生完成后指名展示集體訂正。九、 用投影儀展示第6題,集體訂正注意分析錯誤原因。十、 小結:各種計算方法。重點在豎式格式。課題:回收廢品(教材3031頁)課型:新授 課時數:2課時 上課時間: 主備人: 執教人:學 案教 案一、仔細閱讀第30頁上面的情境圖。(分清條件和問題)劃出重點字。二、小組內討論交流可以提出什么數學問題。注意所提問題最好是自己會解答的。三、小組內合作用小棒擺出小紅收集的個數后討論為什么用加法計算。四、組內合作完成30頁試一試后相互交流討論為什么用減法計算。五、齊讀智慧爺爺說的話。六、獨立完成31頁練一練第1題后小組內相互交流。注意劃出重點字
41、。七、獨立完成31頁練一練第2題后小組內相互交流,討論計算方法。八、獨立完成31頁第4題后小組內交流結果。注意問題的多樣性。教學目標:1、結合“比多比少”的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重點)2、能正確列式并且進行計算。3。通過對垃圾、廢品回收問題的解決,培養環保意識和應用數學意識。一、 指名匯報圖的意思。展示劃批結果。明確問題是什么。二、 小組代表匯報所提問題。教師板書注意分類。三、 指名匯報結果,集體訂正。注意分析錯誤原因,講解用加法算的理由。四、 指名匯報結果,集體訂正。注意分析錯誤原因,講解用減法算的理由。五、 教師注意滲透環保知識。六、 指名展示匯報集體訂正。七、 指名展示匯報
42、集體訂正。講解用減法計算的理由。八、 學生完成后指名展示集體訂正。注意問題的合理性。第三單元反思:3.1小兔請客 反思整個教學過程,較好地體現了以下幾個方面。1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思維活躍。童話故事是小學生比較喜歡的,它能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學生在觀察情境圖時,看到小刺猬扎走了許多果子,他們情不自禁地哈哈大笑起來,融入到了情境中,講出了非常有趣的故事,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在學生注意力下降、身體疲勞時,我設計富有童趣的練習題,又一次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全體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并把加減運算的學習和解決問題結合起來,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所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2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
43、求得發展。在教學中,我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從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為他們提供交流各自想法的機會,通過交流讓學生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比如在練習1中“用你喜歡的方法算”;在解決“乘車”問題時,學生從多個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充分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3關注數學的人文價值。課堂不僅是學科知識傳遞的殿堂,更是人性培育的圣殿。“教學永遠具有教育性”,在教學中我充分挖掘素材,對學生進行團結友愛、互幫互助、懂禮貌的品德教育。 3.2采松果作為一名教師,在教學中要敢于放手,相信學生能通過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有所感悟、有所發展、有所創新。課堂上比較滿意的是以下幾點。1學生學習興趣濃厚,思維活躍,課堂氣氛和諧
44、。本節課以學生喜歡的童話故事為具體情境,引導學生發現其中的數學信息,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學生不再是被動地接受,而是積極主動地去思考、去探究、去交流,教師不用刻意地去牽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也不用刻意地去調整自己的注意力,在自然平和的氣氛中學會了知識,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2關注學生發展,注重學科間滲透。由于教材主題圖提供的相關數學信息相對較少(只有25和4),因此給予學生表現的機會相對就較少。于是學生在提出問題時,只能從語言的不同表述方式上與別人有所區別, 才會出現了一個減法問題的三種不同的提問方法,教師給以高度評價并全部展現。這也體現當前的學科理念:學科本身并不是核心內容,它們只是一種促進學
45、生發展的媒介。另外如編故事、闡述自己的想法、對自己和他人的評價等,都是在關注學生的發展,已超越原來所謂“數學”學科的范疇。3了解學生原有認知水平,促進學生主動地、個性化地學習。本節課內容相對簡單,學生在課前已經有了初步的認知,因此,在課上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索研究,體驗知識形成與獲得的過程。在算法的探求上,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點自我選擇口算、擺小棒或是撥計數器,使得不同水平的學生獲得不同層次的發展。收獲的多少可能不同,卻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 3.3 青蛙吃害蟲這節課總體來說學生學習興趣濃厚,學得積極主動。反思整個教學過程,在本節課中我在以下方面進行了一些嘗試。1以學生喜愛的童話故事導入,穿插擬
46、人化的動物語言,激發學生興趣,并鼓勵學生獨立思考,積極競爭。2利用小棒、計數器,運用數的組成轉化為已經掌握的口算等方法,采用小組合作交流的形式,開展操作活動,不斷豐富學生的直觀經驗,引導學生探索計算方法,使問題得到解決。這樣既讓學生經歷了一個探索性的學習過程,又培養了合作意識。3學習計算方法之后,通過形式多樣的練習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應用意識。3.4練習二(2課時)3.5 拔蘿卜本節課教學中,我本著讓學生自己經歷探索算法的過程的理念,盡量給學生創造參與各種數學活動的機會,讓學生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去主動探究不同的計算方法,以發展學生的多向思維能力。通過教學實踐檢驗,我覺得本節課在以
47、下三個方面較為成功。1學生學習興趣盎然,不論是猜一猜,提問題,還是自己探求算法解決問題,大部分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這些數學活動中,感受到成功的樂趣,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2教師始終以學生為主體,為學生服務,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體驗的時間和空間。首先,通過“拔蘿卜”這個情境,讓學生自己發現、提出問題,并嘗試解決,給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知識和應用知識的機會,培養學生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其次,在學生經歷探索算法多樣化的過程中,能積極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學習過程,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鼓勵引導學生在多種算法的前提下,比一比、學一學、想一想,在實踐反思中選擇適合自己的算法,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3體現
48、算法多樣化的思想,并注意算法的優化。 標準指出:由于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樣的,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計算方法的多樣化。所以在教學中,我給學生提供交流各自算法的機會,鼓勵和尊重學生的不同理解,讓學生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算法,為不同的學生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提供有效途徑;但由于一年級學生年齡小,認知水平低,在學生提出多種算法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分析比較,推薦一種對大多數學生來說普遍適用、易于接受的方法,即:算法優化。我想:好的方法應該讓大家分享。同時,在教學中也自感有些地方不盡如意,需要改進。1要加強訓練生與生之間的評價。整節課中多是教師對學生進行鼓
49、勵、贊賞,學生對他人或自己的行為做出評價時不那么積極。2我們班存在的另一個問題就是小組間的學習合作差異性較大。在教學中,我發現由于學生間發展水平參差不齊,再加上場地小而人多,難以搭配得十分均勻,因而組與組之間表現出明顯的差異性:有的組討論熱烈,個個發言積極;而有的組只有小組長一人說,其他人只當聽眾。教師在參與學生的討論中,只能指導一兩個小組,所以組織教學難度相對較大。這是我今后教學中還需進一步探討研究的問題 3.6 廢品回收3.7 練習三 (3課時)3.8我和小樹一起長本節課是一節實踐活動課,它的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在教學中,我首先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創設“植樹節”去植樹的情境,引導學生
50、提出問題,積極思考,并從中滲透環保意識。其次,我根據教材原有的內容,增添了猜一猜的活動,讓學生根據我提供的“二班種得比一班多一些”和“12棵、43棵、98棵”等信息進行思考,培養學生的估計意識。再次,本節課我還充分給學生創造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機會。首先一開始在“一班植樹的情境”出示后,我就提出“你還想知道什么?”讓學生自己提出想要知道一班種的棵數;緊接著,在三個班種的棵數知道之后,我又提出“你能發現什么數學問題嗎?”讓學生進行討論,提出不同的數學問題,并進行解答;接下來當我出示第二幅情境圖時,對于圖中的幾個信息,我也不再引領著學生一一閱讀,而是讓學生自己去看去想。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
51、,積極思考,通過對各種信息的理解,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很多的問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同時,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發展應用意識。在這節課里,我采用不同的小組討論的形式,剛開始是兩人小組,接下來是三人小組,最后才是六人小組的討論形式。學生從一對一的交流,到小范圍的討論,再到多人參與的形式,不僅為學生提供多次討論交流的機會,而且在每一次的討論過程中,由于人數的增加,對學生認真傾聽他人的想法,與人合作的要求也一次比一次高,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在本節課中,我也有許多遺憾的地方。比如,在學生討論之前,我還應該給學生留出更多的獨立思考的時間,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再進行交流和討論,才能更好地為每一個學生提
52、供思考和發表意見的機會。當學生提出自己的想法時,可以先讓其他學生來說說他的看法,進行學生之間的評價,在學生有了思考的過程之后,我再作為其中的一員來發表自己的意見,這樣才更能把“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的理念落到實處。 課題:認識圖形(教材38-39頁)學 案教 案三、 自學導航復習舊知識:1、 長方體的特征:長方體有上下、前后、左右六個面,相對的兩個面形狀相同。2、 正方體的特征:有六個面,每個面都是正方形。3、 圓柱的特征:圓柱上下兩個面都是圓,大小相同。活動一:認圖形、找圖形4、 觀察教室,找一找教室中哪些物體的表面是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形
53、。5、 觀察老師帶來的物品,想一想哪些物品的表面是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6、 小組內互相交流找到的數學信息。7、 選學生代表說一說各種圖形的特點。活動二:玩圖形、擺圖形學生用小棒擺出4種圖形以及自己喜歡的圖形。活動三:想圖形、畫圖形學生在練習本上畫出各種圖形。教師小結 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在操作活動中,讓學生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型、圓,體會“面在體上”。2.能力目標:體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思考和探究能力,并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教學重難點:讓學生能正確理解這四種圖形之間的聯系和區別。教具、學具準備8、 各種實物,如餅干盒、茶葉盒等。9、 小棒10根。10、 課件教學過程興趣導入,認識圖形,拓展應用教學反思課題:動手做(一)(教材4041頁)課型:新授 課時數:2課時 上課時間: 主備人: 執教人:學案教案一、自學導航活動一: 折一折、剪一剪,把一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餐飲行業食品安全責任證明(7篇)
- 國際商法合同法模塊測試題
- 零售連鎖行業門店運營管理解決方案
- 行政管理的政策協調機制試題及答案
- 行政管理學的社會責任平衡試題及答案
- 公文處理能力提升考試試題及答案
- 行政管理在全球化中的作用試題及答案
- 2025助力臺企保密協議合同書
- 2025設備租賃版合同
- 興趣導向學習2025年建筑工程試題及答案
- 癌癥患者生活質量量表EORTC-QLQ-C30
- 14.促織《變形記》聯讀教學設計 2023-2024學年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
- 閩教版(2020版)三年級下冊信息技術整冊教案
- GB/T 20290-2024家用電動洗碗機性能測試方法
- 一般工商貿(輕工)管理人員安全生產考試題庫(含答案)
- LNG卸車操作和儲罐安全培訓試題及答案
- 2024屆上海市上海師大附中高一下數學期末檢測模擬試題含解析
- 醫院培訓課件:《PPD試驗》
- 英文版中國故事繪本愚公移山
- 國開電大《應用寫作(漢語)》形考任務1-6答案
- 《民法典》培訓系列課件:第三編 租賃合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