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控制工程課案_第1頁
水污染控制工程課案_第2頁
水污染控制工程課案_第3頁
水污染控制工程課案_第4頁
水污染控制工程課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水污染控制工程重點一、名詞解釋1. 生化需氧量( BOD) :水中有機物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時 所需的氧量( mg/L),間接反映了水中可微生物降解的有機物量。 P32. 化學需氧量( COD):用化學氧化劑氧化水中有機污染物時所 消耗的氧化劑的量( mg/L)。 P33. 好氧生物處理: 污水中有分子氧存在的條件下, 利用好氧微生 物 (包括兼性微生物,但主要是好氧細菌 )降解有機物,使其穩定、無 害化的處理方法,包括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 P894. 厭氧生物處理: 在沒有分子氧及化合態氧存在的條件下, 兼性 細菌與厭氧細菌降解和穩定有機物的生物處理方法。 P905. 污泥體積指數( S

2、VI):曝氣池混合液沉淀 30min 后,每單位質 量干污泥形成的濕污泥的體積( mL/g)。P1086. 活性污泥:由細菌、菌膠團、原生動物、后生動物等微生物群 體及吸附的污水中有機質和無機物質組成的, 有一定的活力, 具有良 好的污水凈化功能的絮絨狀污泥。 P1077. 高級氧化工藝: 采用兩種或多種氧化劑聯用發生協同效應, 或 者與催化劑聯用,提高 OH的生成量和生成速率,加速反應過程, 提高處理效率和出水水質的工藝。 P3228. 交換容量: 離子交換樹脂最重要的性能, 定量地表示樹脂交換 能力的大小,單位 mol/kg( 干樹脂)或者 mol/L( 濕樹脂 ) ,包括全交換 容量和工

3、作交換容量。 P3429. 膜析法 :利用天然或人工合成膜以外界能量或化學位差作推動 力對水溶液中某些物質進行分離、分級、提純和富集的方法的統稱。 P35610. 反滲透法:一種借助壓力促使水分子反向滲透, 以濃縮溶液和 廢水的方法。 P360二、填空題1. 污水的類型:生活污水、工業廢水、初期污染雨水、城鎮污水P12. 污水污染指標: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生物性質 P23. 污水物理性質的污染指標:溫度、色度、嗅和味、固體物質等 P24. 污水排放標準:濃度標準、總量控制標準、國家排放標準、行 業排放標準、地方排放標準 P125. 污水處理的方法 :物理處理法、化學及物理化學處理法、生物 處理

4、法 P136. 污水處理的程度:一級處理、二級處理和三級處理 P147. 理想沉淀池的五個區域:進口區、沉淀區、出口區、緩沖區和 污泥區 P348. 穩定塘的分類 :好氧塘、兼性塘、厭氧塘、曝氣塘 P2589. 污水土地處理系統的四種工藝類型: 慢速滲透系統、 快速滲透 系統、地表漫流系統、地下滲濾系統 P27210. 影響混凝效果的主要因素:水溫、水質、水力條件 P31211. 常用的吸附等溫式:亨利吸附等溫式、朗繆爾 (Langmuir吸) 附 等溫式、弗羅因德利希 (Lreundlich吸) 附等溫式、 BET方程 P33112. 離子交換的運行操作步驟:交換、反洗、再生、清洗 P344

5、13. 膜析法的分類:擴散滲析法、電滲析法、反滲析法、超濾法 P35614. 兩類常用的超臨界流體:超臨界水、超臨界 CO2 P36415. 污水回用系統的類型: 建筑中水系統、 小區中水系統、 城市污 水回用系統 P376三、選擇題(參考)1. 沉淀的類型:自由沉淀、絮凝沉淀、區域沉淀、壓縮沉淀 P302. 沉淀法可用于:污水處理系統的預處理(沉砂池) 、污水的初 級處理(初沉池)、生物處理后的固液分離 (二沉池 )、污泥處理階段 的污泥濃縮 P303. 造成活性絲狀污泥膨脹的因素: 污水水質、 運行條件、工藝方 法 P1994. 運行中針對膨脹類型和絲狀菌特性,抑制措施: 控制曝氣量,保持

6、適量溶解氧; 調整 pH; 如碳氮比失調,可適量加含氮化合物或含磷化合物; 投加一些化學藥劑; 城鎮污水經過沉砂池, 越過初沉池, 直接進入曝氣池。 P2015. (記不需要的) 需要污泥回流的工藝: 推流式曝氣池、 完全混 合曝氣池、封閉環流式反應池( CLR)、階段曝氣工藝、高負荷曝氣工 藝、深井曝氣工藝、純氧曝氣工藝、吸附再生工藝、克勞斯( Kraus) 工藝、吸附 -再生( AB)工藝、厭氧 -好氧( A/O)工藝、 AAO工藝、 Phostrip除磷工藝、 Bardenpho工藝、 UCT工藝、氧化溝工藝6. 不需要污泥回流的工藝:序批式反應池( SBR)工藝、循環活 性污泥( CA

7、SS或 CAST)工藝 P123 P1227. 混凝劑:鋁鹽、鐵鹽 (硫酸鋁、明礬 -硫酸鋁和硫酸鉀的復鹽、 三氯化鐵、硫酸亞鐵、硫酸鐵 )、高分子混凝劑(聚合氯化鋁、聚合 硫酸鐵、聚丙烯酰胺) P3108. 混凝劑的作用:壓縮雙電層作用、吸附架橋作用、網捕作用P3099. 污泥穩定的方法: 生物法污泥的好氧生物的穩定、 污泥的 厭氧生物的穩定;化學法石灰穩定法、氯穩定法、臭氧穩定法 P405四、簡答題1. 沉淀的類型及特點 P30 自由沉淀:發生在水中懸浮固體濃度不高時的一種沉淀類 型。沉淀過程懸浮顆粒之間互不干擾,顆粒各自獨立完成沉淀過程, 顆粒的沉淀軌跡呈直線。整個沉淀過程中,顆粒的物理

8、性質如形狀、 大小及相對密度等不發生變化,砂粒在沉砂池中的沉淀就是。 絮凝沉淀: 懸浮物顆粒濃度不高, 但沉淀過程中懸浮顆粒之 間有互相絮凝作用, 顆粒因聚集增大而加快沉降, 沉淀的軌跡呈曲線。顆粒的質量、 形狀和沉速在沉淀過程中是變化的, 化學混凝沉淀及活 性污泥在二沉池中間段的沉淀即是。 區域沉淀: 懸浮顆粒濃度較高, 顆粒的沉降受到周圍其他顆 粒影響, 顆粒間相對位置保持不變, 形成一個整體共同下沉。 與澄清 水之間有清晰的泥水界面, 沉淀顯示為界面下沉, 二沉池下部及污泥 重力濃縮池開始階段就存在區域沉淀。 壓縮沉淀: 發生在高濃度懸浮顆粒的沉降過程中, 由于懸浮 顆粒濃度很高, 顆粒

9、相互之間相互接觸, 相互支承, 下層顆粒間的水 在上層顆粒的重力作用表被擠出, 使污泥得到濃縮。 二沉池污泥斗中 的污泥濃縮過程以及污泥重力濃縮池中均存在壓縮沉淀。2. 沉淀池的工作原理的四條假設 P34 沉淀區過水斷面上各點的水流速度均相同,水平流速為 v; 懸浮顆粒在沉淀區等速下沉,下沉速度為 u; 在沉淀池的進水區域, 水流中的懸浮顆粒均勻分布在整個過 水斷面上; 顆粒一經下沉到緩沖區后,即認為已被去除。3. 沉淀池的類型及特點 P46 平流式沉淀池: 池呈長方形, 污水從池的一端流入, 水平方 向流過池子,從池的另一端流出。 豎流式沉淀池: 池多為圓形, 亦有呈方形或多角形的, 污水

10、從設在池中央的中心管進入, 從中心管的下端經過反射板后均勻緩慢 地分布在池的橫斷面上, 由于出水口設置在池面或池壁四周, 故水的 流向基本由下而上。 輻流式沉淀池 :多呈圓形,有時亦采用正方形。池的進水一 般在中心位置, 出口在周圍。 水流在池中呈水平方向向四周輻射, 由 于過水斷面面積不斷變大, 故池中的水流速度從池中心向池四周逐漸 減少。4. 加壓溶氣氣浮法有什么意義?以及浮上法的三個基本條件?P69 P66答:加壓溶氣氣浮法是目前常用的氣浮處理方法, 該法是使空 氣在加壓的條件下溶解于水,然后通過將壓力降至常壓而使過飽 和溶解的空氣以細微氣泡形式釋放出來。浮上法(氣浮法)處理工藝必須滿足

11、的三個基本條件: 必須向水中提供足夠量的細微氣泡; 必須使廢水中的污染物質能形成懸浮狀態; 必須使氣泡與懸浮的物質產生黏附作用。5. 活性污泥法的基本流程中曝氣池與沉淀池有什么聯系?起什 么作用? P109答:活性污泥法基本流程圖如下, 可以看出曝氣池與沉淀池的關系曝氣池是一個生物反應器, 通過曝氣設備充入空氣, 空氣中的氧氣溶于污水使活性污泥混合液產生好氧代謝反應。曝氣設備不 僅傳遞氧氣進入混合液, 同時起攪拌作用而使混合液呈懸浮狀態。 沉淀池中的污泥大部分回流至曝氣池, 稱為污泥回流, 目的是 使曝氣池內保持一定的懸浮固體濃度,也就是保持一定的微生物 濃度。6. 三階段厭氧消化過程的三個階

12、段 P288 第一階段為水解發酵階段: 復雜的有機物在厭氧菌胞外酶的 作用下,首先被分解成簡單的有機物 (纖維素 糖類,蛋白質 氨基 酸,脂類 脂肪酸和甘油),繼而簡單的有機物在產酸菌的作用下經 過厭氧發酵個氧化轉化成乙酸、丙酸、丁酸等脂肪酸和醇類等 第二階段為產氫產乙酸階段: 產氫產乙酸菌把除乙酸、 甲烷、 甲醇以外的第一階段產生的中間產物, 如丙酸、 丁酸等脂肪酸和醇類 等轉化成乙酸和氫,并有 CO2 產生。 第三階段為產甲烷階段: 產甲烷菌把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產生的乙酸、 H2和 CO2等轉化成甲烷。7. 污水的物理處理、生物處理、化學處理及物理化學處理的原理、 對象、常用的處理方法有何

13、區別名稱原理對象方法物理處 理利用物理作用去除水中 較粗大的懸浮顆粒物質污水中的砂粒、 小卵石、礫石、 樹枝、菜葉、碎 布、垃圾等,大 小在 0.1 或 1mm 以上隔濾與分離(沉 淀、浮上等),相 應的處理設備有 隔柵、篩網、微 濾機、沉砂池、 離心機和旋流分 離器等生物處 理利用微生物自身新陳代 謝的生理功能, 采取一定 的人工技術措施,創造有 利于微生物生長、 繁殖的 良好環境,加速其繁殖及 新陳代謝生理功能, 使污 水中的有機物得以講解、 去除污水中容易生物 降解的有機溶解 物質或膠體物質好氧法(生物膜 法、活性污泥 法)、厭氧法化學處 理利用化學反應的作用以去除水中的雜質污水中無機的

14、或 有機的(難于生 物降解的)溶解 物質或膠體物質化學混凝、中和 法、化學沉淀法 和氧化還原法物理化 學處理利用物理化學原理和化 工單元操作以去除水中 的雜志與化學處理相 似,尤其適用于 雜志濃度很高的 污水(常用作物 質的回收利用) 或是雜質濃度很 低的污水(通常 用作污水的深度 處理)吸附法、離子交 換法、萃取法和 膜析法8. 為什么微小粒徑的懸浮固體和膠體, 能在水中長期保持分散懸游狀態,即使靜置數十小時以上,也不會自然沉降? P307 P309 答:這是由于膠體微粒及細微懸浮顆粒具有 “穩定性”,混凝原理 主要是以下三個方面的作用: 壓縮雙電層作用: 水中膠粒能維持穩定的分散懸游狀態,

15、 主 要是由于膠粒具有 電位。水中加入電解質(混凝劑) ,可以消除或 降低電位,使得微粒碰撞聚結,失去穩定性。 吸附架橋作用:三價鋁鹽或鐵鹽以及其他高分子混凝劑溶于 水后,經過水解和縮聚反應形成高分子聚合物, 具有線性結構, 可被 膠體微粒所強烈吸附。 網捕作用: 三價鋁鹽或鐵鹽等水解而生成沉淀物。 這寫沉淀 物在自身沉淀過程中, 能卷集、網捕水中的膠體等微粒, 使膠體凝結。9. 畫出城鎮污水二級處理廠污泥處理典型流程。 P395 儲存:來自一級處理的初沉污泥和二級處理的剩余污泥分別 進入儲泥池,以調節污水處理系統污泥的產生量和污泥處理系統處理 能力之間的平衡。 濃縮: 污泥濃縮分為自然濃縮

16、(重力濃縮和浮力濃縮) 和機 械濃縮,目的均為大幅度削減污泥體積, 減少后續處理的水量負荷和 污泥調理時的藥劑投量。 穩定:污泥穩定的方法有厭氧消化、好氧消化和化學穩定, 目的是減少污泥中的有機物含量和致病微生物的數量, 降低污泥污泥 利用的風險。 調理:提高污泥的脫水性能(減少污泥的比阻) 脫水:進一步降低污泥的含水率(干化作用相似)10. 污泥濃縮的作用 P396濃縮的主要目的是減少污泥體積,以便后續的單元操作。如, 剩余活性污泥的含水率高達 99%,若含水率減至 98%,則相應的 污泥體積降為原體積的一半,如果后續處理為厭氧消化,則消化 池容積可大大縮小;如果是濕化氧化,不僅加熱所需的熱量可大 大減小,而且提高了污泥自身的比熱。11. 污泥的最終處置有哪些方式及其作用? P421 污泥的綜合利用:a. 用作肥料和改良土壤:有機污泥中含有豐富的植物營養物質, 消化污泥除鉀含量較少外, 氮、磷含量與廄肥差不多, 活性污泥的氮、 磷含量是廄肥的 4-5 倍,此外污泥還含有硫、鐵、鈣、鈉等微量元素 個豐富的有機質個腐殖質。 用有機物污泥施肥, 既有較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