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整理于網絡 可修改福建省羅源第一中學2020-2021學年高一歷史10月月考試題(范圍第15課 時間:90分鐘 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本題共35道小題,每小題2分,共70分)1.研習歷史文物既是歷史學習與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解釋和評判史事能力的體現。下圖有助于我們研究的歷史時期是A. 舊石器時期 B. 新石器時期 C. 部落聯盟時期 D. 夏商周時期2.下表中史實與歷史結論之間邏輯關系正確的是史實歷史結論A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頭啟土狀夏朝可能出現牛耕B西周時期何尊銘文中的“宅茲中國”“中國”一詞最早的實物見證C良渚文化遺址發掘出玉器及祭壇和神廟黃河流域是中華文明重要起源地D周易中記載神
2、農氏教天下耕作周代出現刀耕火種A. AB. BC. CD. D3.甲骨卜辭中,有商王祈求禾、黍、稷、麥、稻獲得好收成的記錄,有向上帝、祖先、神靈祈求降雨、得到好年成的記錄,有督促“小精臣”“多尹”等官員去指揮田間生產的記錄,還有商王本人參加籍田活動的記錄。這些記錄說明當時A. 農業歷法知識豐富 B. 統治者重視農業生產C. 農業人口較為缺乏 D. 農業是唯一經濟活動4.中國郵政曾發行殷墟特種郵票一套3枚(如圖)。可推測郵票中三件文物都出土于A. 河南 B. 河北 C. 山西 D. 陜西5.周代“雅樂”實際上是西周的京畿之樂,通過制度的形式推行到各個不同等級的階級中去,本質是“經國家,定社稷,序
3、民人,利后嗣”。“雅樂”的傳播( )A. 孕育了宗法制 B. 實現了思想統一 C. 加強了中央集權D. 推動了文化認同6.西周時,“士”不僅可以占有田并指使子弟為其勞作,還要負有親自執干戈、衛社稷的世職;而到春秋戰國時期,“士”失去宗主的庇蔭,或負書,或帶劍,往來于各國王公之間。這一變化反映出當時A. 官僚政治開始興起 B 貴族政治走向崩潰C. 各國關系走向和諧D. 分封制度已被廢除7.西周青銅器宜侯夨簋的銘文中,康王命令夨說:你到宜地為侯,賜給你土地、人口。該青銅器銘文反映的政治制度是A. 禪讓制 B. 分封制 C. 郡縣制 D. 王位世襲制8.學者們普遍認為春秋以前政府實行了工商食官政策。
4、下列史料能夠支撐這一觀點的是A. 士農商家受田,五口乃當農夫一人 B. 敢私鑄鐵器鬻鹽者,鈦(一種刑罰)左趾C. 府藏皆有賈人,以知物價 D. 徙天下富豪于咸陽十二萬戶9.烽火戲諸侯的故事中講到周幽王廢嫡長子宜臼,立褒姒的兒子為太子,于是諸侯反叛,殺了幽王,擁立宜臼,宜臼即為周平王。從制度層面看,諸侯反叛的正當理由是A. 周幽王的荒唐 B. 諸侯國勢力日益壯大 C. 周王室衰微 D. 周幽王破壞了宗法制10.詩經云:“千耦其耘。”李悝說:“今一夫挾五口,治田百畝,歲收畝一石半,為粟百五十石。”上述現象變化主要得益于A. 土地私有制確立 B. 鐵犁牛耕的運用 C. 賦稅制改革 D. 重農抑商政策
5、11.詩經氓描寫了一個男子向一個女子買絲,借機搭識。可是兩人成家沒幾年,丈夫卻拋棄了她。她憤怒地指責丈夫,又告誡其他女子不要輕信男子。這反映了詩經的創作風格是A. 古典主義 B. 現實主義 C. 現代主義 D. 人文主義12.不同的人與人交流風格迥異,孔子“不問不答,少問少答,多問多答”,老子不在意別人能否理解自己的意思,“知我者希,則我這貴”,墨子老是追著別人表達自己的觀點,“強聒而不舍”。導致上述差異的主要原因是A. 個人性格差異 B. 個人職業不同 C. 個人品德參差 D. 生活環境差別13.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6、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材料表明孔子認為對統治者而言最重要的是A. 讓百姓豐衣足食 B. 加強國家的軍事力量C. 以“仁”統領人們的思想 D. 以誠信對待百姓14.春秋時期,周襄王被其弟太叔帶趕跑,晉文公約會諸侯用武力平定了太叔帶的叛亂,恢復了周襄王的地位,博得了“尊王”的美名。城濮大戰后,晉文公大會諸侯,其霸主地位得以認可。這說明A. 傳統政治體制受到沖擊 B. 晉文公成為第一個霸主C. 宗法制度已經開始瓦解 D. 周王失去天下共主地位15.陳旭麓說“自從有了民主政治的理想之后,官僚政治就一直成為人們憎惡的抨擊的對象。這是理所當然的。但是
7、,在歷史地看,官僚政治的出現也有過它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下列歷史現象符合以上觀點的是A. 郡縣制代替分封制 B. 九品中正制代替察舉制C. 內閣制代替丞相制 D. 土地私有制代替井田制16.在中國封建社會,小農善于經營,可以“累其贏余,益市田數畝”,上升為自耕農或小地主,小地主經營得法,也能上升為大地主。不善經營,大地主也會下降為小地主,小地主破產為自耕農,乃至佃農,及身無立錐之地。這說明A. 封建經濟發展缺乏穩定性 B. 土地兼并是封建經濟的頑疾C. 自耕農是封建經濟的主體 D. 封建經濟內隱存競爭因素17.現代考古在秦、魏等國故地出土了許多生鐵鑄造農具。19501951年河南輝縣發掘了5座
8、大型魏墓,1號墓出土鐵器65件,其中農具占58件,包括嫛、鏟、鐮、犁鏵等一整套鐵農具,材料說明戰國時期A. 成套鐵農具有利于農業精耕細作 B. 中原地區開始進入鐵器時代C. 鐵制農具最早出現于河南輝縣 D. 戰國時期隨葬品以鐵器為主18.秦國君主的繼承方式在春秋初年以前以(兄終)弟及為主,自秦穆公后,秦國也采取了子繼代替弟及的承繼制度,但它的子繼不分嫡庶,“擇勇猛者而立”。秦國繼承制度的變化A. 確保了君主血統的純正 B. 利于秦國貴族內部的穩定C. 有利于樹立國君的威信 D. 強化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19.把中國推向大一統時代,奠定中國兩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的是A. 夏啟 B. 商湯 C 周
9、武王 D. 秦始皇20.有學者認為,秦始皇統一中國后,在更加廣闊的國土上更加徹底地實施郡縣制,才使得“車同軌、書同文、錢同幣,行同倫、統一度量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得以在全國貫徹落實。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A. 郡縣制有利于鞏固國家統一 B. 地方設郡縣最先在秦朝推行C. 國家統一是郡縣制實施的前提 D. 秦始皇是設郡、縣的首倡者21.觀察下圖所示,聯系秦朝的歷史,我們可以得到的正確結論有秦朝創立皇帝制度 秦朝頒行標準衡 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 秦朝統一文字A. B. C. D. 22.漢書記載:“武帝施主父之冊,下推恩之令,使諸侯王得分戶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國自析。”據此判斷漢武帝實行“推恩
10、令”的目的是A. 恩澤貴族 B. 實現民族交融 C. 增加稅收 D. 削弱王國勢力23.有學者研究表明,漢代曾實行對某些重要行業必須由國家壟斷的禁榷制,官府自設工場、作坊的管工制及地方官將本地土特產品無償向皇室納貢的土貢制。上述制度推行的實質A. 與當時抑制商業的國策相配合 B. 推動了漢初經濟的恢復和發展C. 有利于官營手工業的發展 D. 強化了工商食官的局面24.太初三年,漢武帝出兵遠征西域大宛國。為備足兵源,漢武帝下令征調全國“七種人”當兵,即:罪吏、亡命(逃亡者)、贅婿、賈人(有店鋪的商人)、有市籍者(原來是商人的人)、父母有市籍者(父母原來是商人的人)、大父母有市籍者(祖父母原來是商
11、人的人)。材料表明漢武帝時期A. 重農抑商,閉關鎖國 B. 商人在政治上遭受歧視C. 窮兵黷武,歧視少數民族 D. 采取措施,維護國家統一25.漢武帝在貨幣改革中發行白鹿皮幣和白金幣,白鹿皮幣僅針對王侯宗室,規定他們在朝勤聘享時必須使用皇家上林苑出產的、每張售價40萬錢的白鹿皮作為玉璧的襯墊;白金幣由中央政府專向富商豪民發行,作價奇高。這一舉措表明漢武帝旨在A.削弱地方封國勢力 B. 加強漢朝集權政治 C. 增加中央財政收入D. 維護社會等級制度26.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權和地上王權的聯系,認為君主受命于天,就應遵守自然規律,管理好社會人事,使百姓安居樂業、豐衣足食。這說明董仲舒主要目的是A.
12、借助神權思想來保護環境 B. 強調天與民眾互動的作用 C. 為社會治理提供導向 D. 提高儒家學說政治地位27.據漢書記載:“建元元年冬十月,詔丞相、御史諸侯相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之士。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國舉孝、廉各一人。”材料中的選官制度是A. 世卿世祿制 B. 九品中正制 C. 察舉制 D. 科舉制28.有學者認為:從政府機構看,秦和漢初中央政府中皇家事物與國家事務尚未分離“卿”這個稱呼。其本身帶有家臣的意味,宰相和百官也是具有濃厚的為皇帝個人服務的色彩,國家還保持古老的家國不分、家國一體的傳統和形式。這反映出A. 經濟發展是家國同構觀念維系的關鍵 B. 秦漢處于國家政治制度的轉型時期
13、C. 三公九卿相關規定凸顯宗族觀念加強 D. 秦漢沿襲西周宗法制度,等級森嚴29.在河北定州漢墓出土過用隸書書寫的竹簡論語,對該竹簡制作年代的推論相對合理的是A. 漢代制作,因為竹簡出土于漢墓 B. 春秋時期制作,因為竹簡內容是論語C. 肯定不是漢代制作,因為書寫材料是竹簡D. 肯定不是春秋時期制作,因為字體是隸書30. 太史公曰:“相如雖多虛辭濫說,然其要歸引之節儉,此與詩之風諫何異?”據此可知,司馬遷為司馬相如作賦A. 重視吸取西漢敗亡的教訓 B. 旨在批判當時的奢靡世風C. 創作形式與詩經一致 D. 注意克服文辭鋪張的弊病31.曹魏時期,被譽為“竹林七賢”之一的嵇康曾鍛鐵“以自贍給”;西
14、晉開國功臣石苞也“販鐵于鄴市”。他們的做法A. 豐富了手工業的生產門類 B. 使鹽鐵官營政策陷入破產C. 反映了私營手工業的進步 D. 是對農耕經濟的有益拓展32.太和九年魏孝文帝正式下均田詔,大意謂:“富強者并兼山澤今遣使者循行郡州,與牧守(地方行政長官)均給天下之田,還、受以生死為斷,課農桑,興富民之本。”據此可知A. 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 B. 所受土地農民均可自由買賣C. 根本目的是維護農民利益 D. 農民只需向國家繳納田賦33.自西晉永嘉之亂后,北方經過了長期的戰亂,人口凋敝,土地荒蕪現象十分嚴重。公元485年,北魏孝文帝下詔均給天下民田:在土廣民稀之處,官府可以把土地借給百姓耕
15、種;地狹之處,可讓百姓遷徙到地廣之處,不限“異州他郡”,唯不準“避勞就逸”。據此可知,北魏政府A. 已認識到人地矛盾突出 B. 積極推廣傳播農耕經驗C. 意在恢復發展農業生產 D. 贊許百姓自發開墾荒地34.魏晉時期,老莊思想盛行,貴族士流兢習老莊。晉殷仲堪說“三日不讀道德經,便覺舌本間強”,這話當時是有代表性的。由此推斷出A. 社會動蕩致道教流行 B. 儒家思想遭到沖擊C. 信仰多元化傾向嚴重 D. 道家思想成為正統35.魏晉時期,朝廷一般會選擇“賢有識鑒”的官員擔任其籍貫所在郡的中正官,對當地人物的德才進行評定,區分高下九等,成為授官依據,這就是所謂的“九品官人法”。由此可見,“九品官人法
16、”A. 能體現統治者選賢的用意 B. 打擊了世家大族勢力C. 始終被中央政府嚴格控制 D. 表明了政權的開放性二、非選擇題(本題共2小題,共30分,第36題18分,37題12分)36.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這套西周三百年的典章制度,到春秋的時候,就出現了問題,所以我們叫它做“周文疲弊”。諸子思想就是為了對付這個問題,這個才是真正的問題所在。它不是泛泛的所謂社會問題,也不是籠統地民生疾苦問題他們是針對周文疲弊而發。從這個地方講諸子起源的問題,才是中肯的。” 牟宗三(1)根據材料,“周文疲弊”的涵義是什么?( 2分)為什么到春秋的時候會出現“周文疲弊”的問題?( 3分)儒家和法家提出了哪些解決“
17、周文疲弊”的主張?( 4分)材料二:他(漢武帝)和他的近臣將所謂“儒術”擴展之后又延長,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權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種種理論與實踐的步驟。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約束,待人之寬厚,人本主義之精神,家人親族的團結和禮儀上的周到等等全部構成官僚集團行動上的規范。孟子所倡導的人民生計與國本攸關也毫無疑問地被尊重。黃仁宇中國大歷史(2)根據材料二,分析儒家思想對中國封建統治的作用。( 3分)材料三 統一是中國歷史發展的主流。造成中華文明這一鮮明個性特征的重要因素,是中國歷史上歷經數千年而不衰的“大一統”思想的潛移默化,有利于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而秦漢時期正是這種理念完全定型的關鍵階段。秦漢時期
18、的最高統治者,都對統治思想進行了選擇,用以規范、整齊全國上下的思想,并構筑了統一的制度文化。秦漢時期的思想家也全力以赴地弘揚“春秋所以大一統者,六合同風,九州共貫也。”摘編自黃樸民論秦漢文化的時代精神(3)根據材料三,指出秦漢文化蘊涵的時代精神及作用( 3分)。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概括秦漢“構筑統一的制度文化”而采取的政治、經濟及文化措施。( 3分) 37 . 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在公元前6世紀至3世紀之間,關于經濟問題的廣泛討論和議論,成為當時百家爭鳴的重要內容。各學派都較為完整地提出了對經濟問題的看法和主張如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孔子主張足食與藏富于民,并指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
19、貧而患不安”;荀子提出開源節流、節用裕民、禮義為富強之本的主張。摘編自韋政通中國思想史等材料二:先秦之時,政府對于經濟事務干預甚少。漢武帝時,商賈雖可乘車,但所征稅倍于常人,又以商人為主要對象征收財產稅;將煮鹽、冶鐵視為國營事業,導致以商人為主要對象征收財產稅;將煮鹽、冶鐵視為國營事業,導致鐵器物劣價昂,鹽價亦高,且強迫人民購買;均輸平準,也增加了人民負擔。公元前81年,昭帝召賢良、文學赴京師,“皆對、愿罷鹽鐵酒榷均輸官,毋與天下爭利。”但這些經濟統制措施,仍基本延續下去。摘編自侯家駒著中國經濟史請回答:(1)根據材料一、二,指出春秋戰國時期儒家與漢武帝經濟主張的不同。( 6分)(2)根據材料
20、一、二結合所學知識,簡述其各自經濟主張提出的歷史背景。( 6分) 班級 姓名 座號 -密封裝訂線-. . 2020-2021學年度第一學期羅源一中第一次月考高中 一 年 歷史 科答題卷 命題者: 完卷時間: 90 分鐘 一、選擇題:本大題35題,每小題2分,共70分題號123456789101112答案題號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題號252627282930313233343536答案/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2小題,第36題18分,37題12分,共30分36 (1)根據材料,“周文疲弊”的涵義是什么?(2 分)為什么到春秋的時候會出現“周文疲弊”的問題?(3分)儒家
21、和法家提出了哪些解決“周文疲弊”的主張? (4 分)(2)根據材料二,分析儒家思想對中國封建統治的作用。 (3 分) (3)根據材料三,指出秦漢文化蘊涵的時代精神及作用(3分)。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概括秦漢“構筑統一的制度文化”而采取的政治、經濟及文化措施。( 3分)37.(1)根據材料一、二,指出春秋戰國時期儒家與漢武帝經濟主張的不同。(6分) (2)根據材料一、二結合所學知識,簡述其各自經濟主張提出的歷史背景。(6分) 2020-2021學年度第一學期羅源一中第一次月考高中 一 年 歷史 科答案 一、選擇題:本大題35題,每小題2分,共70分 題號123456789101112答案ABBADBBCDBBD題號1314151617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下的合同風險研究
- 2025年山東省臨沂市臨沭縣中考一模歷史試題(含答案)
- 電商學員培訓合同協議
- 電池縣區代理合同協議
- 環境地質調查合同協議
- 電動車分期付款合同協議
- 電視機應用協議合同書
- 電力線采購合同協議
- 理發店招聘合同協議
- 環境衛生保潔合同協議
- 登革熱診療方案(2024年版)
- 如何打造團隊氛圍:管理方法和技巧
- 統編版語文一年級下冊2024-2025學年度語文園地五(課件)
- 2025年江蘇省張家港市文化中心管委辦招聘3人歷年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中鐵開投、中鐵云投招聘筆試沖刺題2025
- 科室病歷書寫與管理制度
- 地震監測系統服務方案及故障維修處理措施
- 新工會制度財務知識大賽題庫(預算、決算部分)
- 《交通事故車輛及財物損失價格鑒證評估技術規范》
- 以茶為媒的小學跨學科教育研究
- 2024年度高速公路機電設備維護合同:某機電公司負責某段高速公路的機電設備維護2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