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水處理加藥系統的改進與提高_第1頁
地表水處理加藥系統的改進與提高_第2頁
地表水處理加藥系統的改進與提高_第3頁
地表水處理加藥系統的改進與提高_第4頁
地表水處理加藥系統的改進與提高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地表水處理加藥系統的改進與提高(神華準能公司公用事業公司,內蒙古薛家灣010300摘要:文章論述了凈水廠處理黃河地表水加藥系統的改進技術措施,提出新的水處理加藥系統工藝,并對運行 的機電設備在生產上存在的缺陷、弊 端進行完善和改進, 在生產上取得了成效。關鍵詞:絮凝效果;助凝劑;加藥攪捋計量裝置中圖分類號:X5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 6921( XX)15 0067 01地表水處理加藥系準能公司凈水廠處理凈化黃河地表水,負責向準能一 電、國華二電提供循環冷卻水工業用水,該廠的原水是來自小沙灣黃河水,設計日處理量為5萬t/d ;處理工藝是只加一種絮凝劑聚合氯化鋁(PAC),凈水廠經

2、過一段時間的實踐運行觀察,發現處理黃河地表水單加一種PAC絮凝沉砂效果不佳,出水濁度較高,而電廠循環冷卻水 要求水的濁度一般在12mg/L? 15mg/L。當時又處于低溫低 濁水狀態,處理起來難度更大,如仍采用原工藝 系統處理黃 河地表水, 其水質及能力既不能達到設計要求,又不能滿 足電廠工業用水,對用水企業造成了較大的壓力。為了盡快解決這一問題,結合生產實際狀況,在實驗室進行了一系列的混凝對比試驗,篩選出適合黃河地表水處理的絮凝劑品種:聚合氯化鋁 (PAC)和聚丙烯酰胺(PAM)及經濟可行的 投加劑量,對原有的水處理加藥工藝進行了改進,即:在向原水中只投加一種絮凝劑聚合氯化鋁(PAC)的同時

3、,按一定比例投加聚丙烯酰胺(PAM)作為助凝劑,配合使用效果比較理想,再經后續工藝處理后,出水濁度可以達標;由于處理工藝的改進及所需絮凝劑的特性、配制、投加等特點,原加藥系統設備不能適用,必須進一步完善其設備條件,并對設備在生產上存在的缺陷、弊端進行技術改造,符合切實可行的水處理工藝的要求,處理的水質不僅滿足電廠工業用水水質要求,并可大幅度降低PAC用量,節約費用的同時減輕職工勞動強度,提高設備效率,既解決了生產實際運行的技術問題,又保證了整個供水系統安全、穩定、經濟運行,提高職工的節能降耗意識和企業的經濟 效益。1研究與改進在水處理過程中,絮凝劑的投加是一項技術性較強的工作,我們根據原水本身

4、的具體情況(水量、濁度、水溫、PH值)和不同絮凝劑的特點,采用不同的投加方法,配合后續的處理工藝,作了進一步研究、探討、分析 C1.1絮凝試驗冃的模擬實際情況,水溫3? 15C,向不同濁度(v 57mg/L、57mg/L? 100mg/L, 100mg/L )的原水投加已配制好的不同 種類、不同劑 量、不同比例的絮凝劑,充分混合觀察濁水中 絮團的形 成情況和沉降速度, 靜置一段時間測出上清液濁度(出水濁度),找出處理該水質條件絮凝劑 品 種和匹配的投加量。1.2試驗結果如下2結論通過多次試驗,發現向濁水單獨投加PAC或PAM劑時,濁水絮團形成慢且小,出水濁度高,達不到我們的要求(見表1)。PA

5、C和PAM配合使用,先投加一定濃度的PAC再投加較低濃度的PA M絮凝效果較好;兩種藥劑的投加量均可 降低:PAC15mg/L PAM1.0mg/L以下,出水濁度可達到10mg/L以下(見表2)。原水濁度對絮 凝效果有較大的影響,原水濁 度越大( 100)時,投 藥效果好,濁度可降到10mg/L 以下;原水濁度越小,投藥效果相對較差(見表3、表4)。水溫絮凝效果有一定的影響,水溫高效果明顯(見表5)。740) this.width=740border= un defi nedo nmousewheel=return zoo mJ m g( event,thi 3經濟效益分析若單加PAC

6、按處理量4萬t/d計,PAC投加量至少達到30mg/L ,則一年藥劑費用為:3.6 元/kg X 30mg/1 X 40 000m3/d X 365d = 1 576 800 元若投加PAC和PAM藥劑,PAC投加量為15mg/L, PAM最大量為1mg/L,按處理量4萬t/d計,則一年藥劑費用為:3.6 元 /kg x 15mg/LX 40 000m3/d x 365d+ 20.5 元 kg x 1mg/L x 40 000m3/dx 365d = 1 087 700元顯然,經濟效益十分明顯,兩種藥劑配合使用比單加一種藥劑節約費用近31%現改進的水處理工藝已在凈水廠生產實踐中得到很好的應用和

7、證實,具有一定的實踐指導意義。由于該廠的原水是黃河水,其水質隨季節的不同而有所變化,筆者在實際生產工作中,根據系統水量和水質的變化、科學試驗及現場實際運行情況,不斷摸索與總結,確定了不同比例的絮比例投加,水質凝劑投加量。通過實踐運行證明,只有將兩種絮凝劑按一定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并與原來的水處理工藝相比,不僅絮凝劑的投加量明顯減少,降低了藥耗,而且能夠生產出優質水向電廠供給,提高了企業的經濟效益和 社會效益。4設備條件的完善與技術改造由于水處理工藝的改進,及PAM不同的特性、配制、投加等,原設計只裝有2套PAC的攪拌加藥裝置,不適用高 分子有機PAM的溶 解與投加,必須進一步完善原系統設備條

8、件,并對設備 在生產運行上存在的缺陷、弊端進行技術改造。因為PAM是高分子有機物、水溶性差、黏度大,必須緩 慢撒入水中,否則結塊堵塞管路,稀釋狀態下易發生降解,我們了解了 PAM以上特性,重新設計增設了1臺攪拌罐和1臺計量泵,攪拌罐為不銹鋼質$ 2 200 X 2 000配備7.5kW電機,采用雙層螺旋 式葉輪,轉速為115r/min ,扭距大,利于PAM的攪拌;計量泵為JD型,流量為1 600L/h,專用投加計量PAM與 原計量泵配合使用,滿足了水處理工藝,能夠順利完成絮凝劑的配藥投加任務,保障生產合格的工業用水。根據試驗和生產實際觀察,加入PAM的投入點應在加入PAC投入點之后,即原水先與PAC在靜態混合器中混合,經 一段時間后再與 PAM混合,二者間隔時間一般在 0.5min? 1min,效果最佳。因此,增設加長 PAM管,加大二者投入 點之間距離,二者距離為15m現處理效果非常好。5結朿語總之,通過對凈水廠水處理工藝和加藥系統進行的技術改造,解決了生產運行系統的技術問題,不僅能夠生產合格的水質,滿足電廠工業用水水質要求,而且大幅度降低PAC用量,據2 003年、XX年統計PAM千噸水藥耗降低到0.2? 0.24kg, PAC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