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倉庫溫度、濕度單片機測控裝置的設計_第1頁
煙草倉庫溫度、濕度單片機測控裝置的設計_第2頁
煙草倉庫溫度、濕度單片機測控裝置的設計_第3頁
煙草倉庫溫度、濕度單片機測控裝置的設計_第4頁
煙草倉庫溫度、濕度單片機測控裝置的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本文由hexin貢獻 doc文檔可能在WAP端瀏覽體驗不佳。建議您優先選擇TXT,或下載源文件到本機查看。 學科分類號: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 本科生畢業設計 題 目:煙草倉庫溫度、濕度單片機測控裝 置的設計 學生姓名: 系 部: 廖可義 學號: 通信與控制工程系 通信工程 2007 級 謝四蓮 副教授 專業年級: 指導教師: 職 稱: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教務處制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本科畢業設計誠信聲明 本人鄭重聲明:所呈交的本科畢業設計,是本人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 獨立進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識產權爭議,除文中已經 注明引用的內容外,本設計不含任何其他個人或集體已經發表或撰寫過的 作

2、品成果。對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貢獻的個人和集體均已在文中以明確方 式標明。本人完全意識到本聲明的法律結果由本人承擔。 作者簽名: 年 月 日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畢業設計 煙草倉庫溫度、濕度單片機測控裝置的設計 煙草倉庫溫度、濕度單片機測控裝置的設計 摘 要:現代農業生產離不開環境控制,本文在對國內外溫室智能控制進行深入分析 的基礎上, 針對溫室智能化控制存在的諸多因子, 將智傳感器監測和單片機控制相結合, 提出了基于單片機的溫濕度檢測系統設計方案。 本系統采用層次化、模塊化設計,整個系統由數據采集系統、單片機控制系統、計 算機監控系統組成。系統以單片機為核心,以多個溫度、濕度傳感器作為測量元件,通

3、 過單片機與智能傳感器相連,采集并存儲智能傳感器的測量數據。在單片機系統中,還 要實現程序的擴展存儲、數據的實時顯示、超限語音報警和數據輔助存儲功能。單片機 作為監控計算機與智能傳感器連接的中心,另一方面通過 RS232 總線與監控計算機通 信,將采集到的數據傳輸給監控計算機。監控計算機將單片機傳輸的數據進行記錄、存 儲、處理和報警,供工作人員瀏覽、記錄和進行相關處理。 本設計主要做了如下幾方面的工作:一是確定系統的總體設計方案。 包括系統要完成 的設計功能,達到的技術指標,系統的設計原則,由此簡要介紹系統的整個組成和系統 工作原理;二是進行智能傳感器的硬件電路和軟件系統的設計。 包括傳感器的

4、靜動態特征 介紹,采用單總線技術的 DS1820 數字溫度傳感器測溫時序、測溫原理、測溫電路以及 測溫系統軟件設計,濕敏電容傳感器 HS1101 的濕度測量電路,為防止模擬傳感器采集 濕度數據的失真, 采用了線形插值算法:三是單片機及通信接口的硬件電路及軟件系統設 計。內容包括采用的 AT89S52 單片機的介紹,I2C 總線的 AT24C04 的存儲擴展,4 數碼 管顯示輸出, 超限數據的語音報警, 模擬 SPI 總線輔助數據存儲;四是對計算機軟件系統 的設計思路、 工作原理和實現方法進行了闡述。 首先通過 RS-232C 協議實現單片機和計 算機的連接,借助 Windows 下串行通信編程

5、的 ActiveX 控件通過串行接口收發數據,然 后計算機作為監控機實現數據的顯示、存儲、查詢、打印和系統設置功能。 本系統將信息采集、信息傳輸、信息處理等多種信息技術相互融合,采用了多種總 線技術,將溫室環境多種參數監測和單片機控制理論相結合,提出一種切實可行的溫室 環境監測系統,可以全面、實時、自動地對監測數據進行自動記錄、存儲和處理,并將 有關信息根據現場實際情況,采用最有效方式送入計算機進行處理,并可對監測系統進 行遠程控制。滿足了對作物生長狀態實行全面、實時、長期監測的要求。實現了對溫室 I 南人文科技學院畢業設計 環境的溫濕度實時監測和控制,實現了溫室環境溫濕度檢測的自動化和智能化

6、。 關鍵詞:AT89S52; DS1820; HS1101; MMC; ISD2560 鍵詞:AT89S52; :AT89S52 II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畢業設計 The Design of Tobacco Warehouse Temperature, Humidity Microcontroller Measure-control Device Abstract: Moder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environmental control.in Based on thorough analysis about our

7、 the light of the causes of greenhouse intelligent control, national and abroad greenhouse intelligent control,combining intelligent sensors test with mcu control.This thesis proposes a design scheme on mcu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testinf system. This system adopts hierarchical, modular design. It

8、consists of data acquisition system, mcu control system, computer monitoring system, and centers around the mcu, with many temperature, humidity sensors as measurement components.It collects and stores intelligent sensor measurement data by connecting mcu with intelligent sensors.In mcu system, some

9、 functions of the expansion storage of procedures, real 一 time display of data, overrun auto alarm and auxiliary data storage are realized. As the center of the monitoring computer and intelligent sensor, mcu monitoring computer by the transmits the gathered data the to means of the communication be

10、tween 232 bus and monitoring computer.The monitoring computer will record, store,process and alarm the data, so that the operators can browse and record it,then take relative measures. This design has mainly done the following several works. First, it establishes the general design of the system, in

11、cluding the design function of the system to be completed, th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to be reached, design principles of the system, and introduces the entire system components and work principle of the systems. Secondly, it designs the hardware circuit and software design of intelligent sensors,

12、including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static and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sensors. The software designing of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phase,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principle,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circuit and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system of digital temperature sensor DS1820 which adopts one-wire b

13、us technology,humidity sensor circuit of sensor HS1101,in order to prevent the distortion of humidity data gathered by mock sensor, the linear interpolation algorithm is adopted. Thirdly,it designs hardware circuit of communication interface and software system, including the introduction of adopted

14、 AT89S52 SCM, storage expansion of AT24C04 of IC Bus,display output of 4 digital tubes, audio alarm of overrun data, auxiliary data storage of mock SPI Bus.The last,it elaborates the working principle,designing thoughts and realizing III 南人文科技學院畢業設計 methods of computer software system. At first, thr

15、ough RS 一 232C protocol SCM and computer inferface are connected, and data is received and sent by serial with communication the in help of ACTIVE X programmed by serial windows environment. computer can display,store, inquire and print the data and setting as a monitor. This system integrates moder

16、n signal gathering technology, signal transmitting technology,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echnology, combines many parameters in greenhouse environment monitoring and control theory of SCM and by many bus technologies,proposes one kind of practical feasible greenhous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ystem. w

17、hich can automatically record, storge and handle data, completely,real 一 time, and automaticly, and input the relative information into the computer in an effective way according to reality. Besides, it can control the monitoring system long 一 distace.It meets the equirement of monitoring on crop gr

18、owth state completely, real 一 t ime, long 一 term. It can monitor and control the greenhouse environment timely and realize automation and intelligentize of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testing in greenhouse. Keywords:AT89S51; DS1820;HS1101;MMC;ISD2560 IV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畢業設計 目 錄 第 1 章 緒論 1 1.1 課題的提出和意義 1 1.2 國內

19、外研究現狀 1 1.2.1 國外溫室環境控制 1 1.2.2 我國溫室控制技術 2 1.2.3 溫室環境控制技術三個發展階段 2 1.2.4 溫室控制存在的問題 3 1.3 主要研究內容 3 第二章 方案的比較和論證 5 2.1 溫度傳感器的選擇 5 2.2 濕度傳感器的選擇 5 2.3 信號采集通道的選擇 6 第 3 章 系統總體設計與實現 8 3.1 系統功能設計 8 3.2 系統設計原則 8 3.3 系統組成與工作原理 9 第 4 章 傳感器設計 11 4.1 傳感器基本特性 11 4.1.1 傳感器的靜態特性 11 4.1.2 傳感器的動態特性 12 4.2 DS1820 溫度傳感器

20、12 4.2.1 DS1820 數字溫度傳感器概述 12 4.2.2 DS1820 溫度傳感器 13 4.2.3 DS1820 測溫電路圖 15 4.3 濕度傳感器 16 V 南人文科技學院畢業設計 第 5 章 單片機設計 19 5.1AT89S52 單片機 19 5.2 存儲器的設計 21 5.3 數據存儲器的掉電保護 22 5.4 系統時鐘的設計 23 5.5 顯示與報警的設計 23 5.5.1 顯示電路 23 5.5.2 報警電路 24 第 6 章 軟件設計 26 第 7 章 總結 31 參考文獻 32 VI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畢業設計 第 1 章 緒論 1.1 課題的提出和意義 抽煙有害

21、健康這已成為不爭的事實,如果抽發霉的煙,則對人的健康損害更大。所 以煙草倉庫對濕度有較高的要求, 目前都是由人工根據干濕計顯示的濕度決定是否讓去 濕機工作。設計一個單片機測控裝置對煙草倉庫的濕度、溫度進行檢測、顯示并自動控 制去濕機和空調機的工作,是有現實意義的。 防潮、防霉、防腐、防爆是倉庫日常工作的重要內容,是衡量倉庫管理質量的重要 指標。它直接影響到儲備物資的使用壽命和工作可靠性。為保證日常工作的順利進行, 首要問題是加強倉庫內溫度與濕度的監測工作。但傳統的方法是用與濕度表、毛發濕度 表、雙金屬式測量計和濕度試紙等測試器材,通過人工進行檢測,對不符合溫度和濕度 要求的庫房進行通風、去濕和

22、降溫等工作。這種人工測試方法費時費力、效率低,且測 試的溫度及濕度誤差大,隨機性大。因此我們需要一種造價低廉、使用方便且測量準確 的溫濕度測量儀。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 溫室是一種可以改變植物生長環境、為植物生長創造最佳條件、避免外界四季變化 和惡劣氣候對其影響的場所。它以采光覆蓋材料作為全部或部分結構材料,可在冬季或 其他不適宜露地植物生長的季節栽培植物。溫室生產以達到調節產期,促進生長發育, 防治病蟲害及提高質量、產量等為目的。而溫室設施的關鍵技術是環境控制,該技術的 最終目標是提高控制與作業精度。 1.2.1 國外溫室環境控制 國外對溫室環境控制技術研究較早,始于 20 世紀 70 年

23、代。先是采用模擬式的組合 儀表,采集現場信息并進行指示、記錄和控制。80 年代末出現了分布式控制系統。目前 正開發和研制計算機數據采集控制系統的多因子綜合控制系統。 現在世界各國的溫室控 制技術發展很快,一些國家在實現自動化的基礎上正向著完全自動化、無人化的方向發 展。 像園藝強國荷蘭, 以先進的鮮花生產技術著稱于世, 其玻璃溫室全部由計算機操作。 1 南人文科技學院畢業設計 英國倫敦大學農學院研制的溫室計算機遙控技術, 可以觀測 50km 以外溫室內的光、 溫、 濕、氣和水等環境狀況,并進行遙控。 1.2.2 我國溫室控制技術 我國對于溫室控制技術的研究較晚,始于 20 世紀 80 年代。我

24、國工程技術人員在吸 收發達國家溫室控制技術的基礎上,才掌握了人工氣候室內微機控制技術,該技術僅限 于溫度、濕度和 COZ 濃度等單項環境因子的控制。我國溫室設施計算機應用,在總體 上正從消化吸收、簡單應用階段向實用化、綜合性應用階段過渡和發展。在技術上,以 單片機控制的單參數單回路系統居多,尚無真正意義上的多參數綜合控制系統,與發達 國家相比,存在較大差距。我國溫室現狀還遠遠沒有達到工廠化農業的境地,生產實際 中仍然有許多問題困擾著我們,存在著溫室裝備配套能力差,產業化程度低,環境控制 水平落后,軟硬件資源不能共享和可靠性差等缺點。 1.2.3 溫室環境控制技術三個發展階段 從國內外溫室控制技

25、術的發展狀況來看, 溫室環境控制技術大致經歷三個發展階段: 1、手動控制。這是在溫室技術發展初期所采取的控制手段,其時并沒有真正意義 上的控制系統及執行機構。生產一線的種植者既是溫室環境的傳感器,又是對溫室作物 進行管理的執行機構,他們是溫室環境控制的核心。通過對溫室內外的氣候狀況和對作 物生長狀況的觀測,憑借長期積累的經驗和直覺推測及判斷,手動調節溫室內環境。但 這種控制方式的勞動生產率較低,不適合工廠化農業生產的需要。 2、自動控制。利用計算機技術及現代控制理論對溫室內的各種環境因子如溫度、 光照、濕度、C02 濃度和施肥等,進行自動控制和調節成為溫室控制的主要方式。人為 創造適宜作物生長

26、最佳環境的自動控制技術手段成為主流。 此時的溫室有比較完整的控 制系統,有各種傳感器采集溫室環境數據,監控系統實時監測環境變化及控制執行機構 的動作,良好的人機界面使種植者的操作過程形象而且簡便。計算機自動控制的溫室控 制技術實現了生產自動化,適合規模化生產,勞動生產率得到提高。目前我國絕大部分 自主開發的大型現代化溫室及引進的國外設備都屬于這種控制方式。 3、智能化控制。智能化的控制技術將農業專家系統與溫室自動控制技術有機結合, 以溫室綜合環境因子作為采集與分析對象,通過專家系統的咨詢與決策,給出不同時期 作物生長所需要的最佳環境參數,并且依據此最佳參數對實時測得的數據進行模糊處 2 湖南人

27、文科技學院畢業設計 理,自動選擇合理、優化的調整方案,控制執行機構的相應動作,實現溫室的智能化管 理與生產。能夠根據溫室環境條件和作物生長狀況,應用適當的知識表達和規則化,推 理決策出最適合作物生長的溫室環境。這種控制方式既能體現作物生長的內在規律,發 揮農業專家在農業生產中的指導作用,又可充分利用計算機技術的優勢,使系統的調控 非常方便和有效,實現溫室的完全智能化控制。 1.2.4 溫室控制存在的問題 首先是農業專家系統自身的問題,農業專家系統的技術還不十分成熟。各種專家系 統在收集、 整理農業專家知識時并沒有把專家是如何學習和獲得這些知識的過程整理出 來,這樣開發的專家系統并不具有真正的學

28、習能力。其次是采集數據的束縛,溫室控制 技術主要停留在對溫室環境因子的監控上,并沒有考慮溫室作物本身的生理過程。還有 就是農業專家系統在溫室實時控制中的應用的局限性, 農業專家系統對溫室環境因子進 行實時監控,不同于開發單純的農業專家系統,其中涉及與控制系統的“接口”問題。 在開發溫室農業專家控制系統時,對農業知識的表達及推理策略等要認真考慮。同時, 將更多的農業知識用于溫室生產的實時控制中,不僅僅局限于對環境因子的專家指導。 總之,隨著計算機技術、農業應用電子技術、傳感器智能化技術、機械電子一體化 技術和計算機網絡技術研究的發展, 溫室技術體系己經成為各個國家為合理利用農業資 源、提高農產品

29、產量、降低生產成本、保護生態環境、提高農產品在國際市場競爭力的 前沿性研究領域。 1.3 主要研究內容 本設計主要做了如下幾方面的工作:一是確定系統的總體功能設計方案;二是進行智 能傳感器的硬件電路和軟件系統的設計;三是單片機及通信接口的硬件電路及軟件系統 設計;四是對連接單片機的上位管理計算機軟件系統的設計思路、 工作原理和實現方法進 行了闡述。 本文將信息采集技術、信息傳輸技術、信息存儲技術及信息處理技術等相互融合, 將溫室環境多種參數監測和單片機控制理論相結合, 提出一種切實可行的溫室環境監測 系統,可以全面、實時、自動地對監測數據進行自動記錄、存儲和處理,并將有關信息 根據現場實際情況

30、,采用最有效方式送入計算機進行處理,并可對監測系統進行遠程控 3 南人文科技學院畢業設計 制。滿足了對作物生長狀態實行全面、實時、長期監測的要求。 與傳統監測系統相比,本系統具有以下優點: 傳感器設計成智能型,可以增加系統數據采集速度,減輕監 控計算機的負擔。 增加了輔助存儲功能,在監控計算機不工作的時候,采用多 媒體存儲卡存儲采集數據。 單片機的設計提高了系統的監測速度,系統的可靠性、實時 性都有很大提高 對模擬設備采集到的數據,為防止失真,采用了數據插值算 法。 利用語音芯片,超限報警,實現了人性化管理。 4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畢業設計 第2章 方案的比較和論證 當將單片機用作測控系統時,系

31、統總要有被測信號懂得輸入通道,由計算機拾取必 要的輸入信息。對于測量系統而言,如何準確獲得被測信號是其核心任務;而對測控系 統來講,對被控對象狀態的測試和對控制條件的監察也是不可缺少的環節。 傳感器是實現測量與控制的首要環節,是測控系統的關鍵部件,如果沒有傳感器對 原始被測信號進行準確可靠的捕捉和轉換,一切準確的測量和控制都將無法實現。工業 生產過程的自動化測量和控制, 幾乎主要依靠各種傳感器來檢測和控制生產過程中的各 種參量,使設備和系統正常運行在最佳狀態,從而保證生產的高效率和高質量。 2.1 2.1 溫度傳感器的選擇 方案一:采用熱電阻溫度傳感器。熱電阻是利用導體的電阻隨溫度變化的特性制

32、成 的測溫元件。現應用較多的有鉑、銅、鎳等熱電阻。其主要的特點為精度高、測量范圍 大、便于遠距離測量。 鉑的物理、化學性能極穩定,耐氧化能力強,易提純,復制性好,工業性好,電阻 率較高,因此,鉑電阻用于工業檢測中高精密測溫和溫度標準。缺點是價格貴,溫度系 數小, 受到磁場影響大, 在還原介質中易被玷污變脆。 IEC 標準測溫范圍-200650, 按 百度電阻比 W (100) =1.3850 時, 為 100和 10, R0 其允許的測量誤差 A 級為 (0.15 +0.002 |t|) 級為(0.3+0.005 |t|) ,B 。 銅電阻的溫度系數比鉑電阻大,價格低,也易于提純和加工;但其電

33、阻率小,在腐 蝕性介質中使用穩定性差。在工業中用于-50180測溫。 方案二:采用 DS1820,它的測溫范圍在-55+150之間,而且精度高。M 檔在 測溫范圍內非線形誤差為0.3。DS1820 可以承受 44V 正向電壓和 20V 反向電壓,因 而器件反接也不會損壞。使用可靠。它只需直流電源就能工作,而且,無需進行線性校 正,所以使用也非常方便,借口也很簡單。作為電流輸出型傳感器的一個特點是,和電 壓輸出型相比,它有很強的抗外界干擾能力。DS1820 的測量信號可遠傳百余米。綜合比 較方案一與方案二,方案二更為適合于本設計系統對于溫度傳感器的選擇。 2.2 2.2 濕度傳感器的選擇 測量空

34、氣濕度的方式很多, 其原理是根據某種物質從其周圍的空氣吸收水分后引起 的物理或化學性質的變化,間接地獲得該物質的吸水量及周圍空氣的濕度。電容式、電 阻式和濕漲式濕敏原件分別是根據其高分子材料吸濕后的介電常數、 電阻率和體積隨之 發生變化而進行濕度測量的。 5 南人文科技學院畢業設計 方案一:采用 HOS-201 濕敏傳感器。HOS-201 濕敏傳感器為高濕度開關傳感器,它 的工作電壓為交流 1V 以下,頻率為 50HZ1KHZ,測量濕度范圍為 0100%RH,工作溫 度范圍為 050,阻抗在 75%RH(25)時為 1M。這種傳感器原是用于開關的傳 感器,不能在寬頻帶范圍內檢測濕度,因此,主要

35、用于判斷規定值以上或以下的濕度電 平。然而,這種傳感器只限于一定范圍內使用時具有良好的線性,可有效地利用其線性 特性。 方案二:采用 HS1100/HS1101 濕度傳感器。HS1100/HS1101 電容傳感器,在電路構 成中等效于一個電容器件,其電容量隨著所測空氣濕度的增大而增大。不需校準的完全 互換性,高可靠性和長期穩定性,快速響應時間,專利設計的固態聚合物結構,由頂端 接觸(HS1100)和側面接觸(HS1101)兩種封裝產品,適用于線性電壓輸出和頻率輸出 兩種電路,適宜于制造流水線上的自動插件和自動裝配過程等。 相對濕度在 1%100%RH 范圍內; 電容量由 16pF 變到 200

36、pF, 其誤差不大于2%RH; 響應時間小于 5S;溫度系數為 0.04 pF/。可見精度是較高的。 綜合比較方案一與方案二,方案一雖然滿足精度及測量濕度范圍的要求,但其只限 于一定范圍內使用時具有良好的線性,可有效地利用其線性特性。而且還不具備在本設 計系統中對溫度-3050的要求,因此,我們選擇方案二來作為本設計的濕度傳感器。 2.3 2.3 信號采集通道的選擇 在本設計系統中,溫度輸入信號為 8 路的模擬信號,這就需要多通道結構。 方案一、采用多路并行模擬量輸入通道。 這種結構的模擬量通道特點為: (1) 可以根據各輸入量測量的要求選擇不同性能檔次的器件。總體成本可以作得較 低。 (2)

37、 硬件復雜,故障率高。 (3) 軟件簡單,各通道可以獨立編程。 方案二、采用多路分時的模擬量輸入通道。 這種結構的模擬量通道特點為: (1) 對 ADC、S/H 要求高。 (2) 處理速度慢。 (3) 硬件簡單,成本低。 (4) 軟件比較復雜。 綜合比較方案一與方案二,方案二更為適合于本設計系統對于模擬量輸入的要求, 比較其框圖, 方案二更具備硬件簡單的突出優點, 所以選擇方案二作為信號的輸入通道。 6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畢業設計 圖 2-1 多路并行模擬量輸入通道 圖 2-2 多路分時的模擬量輸入通道 7 南人文科技學院畢業設計 第 3 章 系統總體設計與實現 系統總體設計與實現 總體 3.1

38、 系統功能設計 系統要完成的設計功能如下: 實現對溫室溫濕度參數的實時采集, 測量空間多點的溫度和濕度:根據測量 空間或設備的實際需要,由多路溫度、濕度傳感器對關鍵溫、濕度敏感點 進行測量,由單片機對各路數據進行循環檢測、數據處理、存儲,實現溫 濕度的智能、多空間點的測量。 實現超限數據的及時報警。 現場監測設備應具有較高的靈敏度、可靠性、抗干擾能力并具有存儲、遠 程通信功能。 通信系統具有較高的可靠性、較好的實時性和較強的抗干擾能力。與計算 機通訊功能,采用 RS232 串行通訊方式最遠傳輸距離為 20 米。 長時間測量數據記錄功能:可以根據需要設置數據記錄時間間隔, 數據存入 數據存儲器。

39、 監控計算機軟件設計管理軟件既要具有完成數據采集、處理的功能,其軟 件編程應具有功能強大、界面友好、便于操作和執行速度快等特點。 要求達到的技術指標: 控制溫度為 28 度 測溫精度為正負 2 度 濕度為百分之五十 濕度的精度為正負三個百分點 3.2 系統設計原則 要求單片機系統應具有可靠性高、操作維護方便、性價比高等特點。 1、可靠性 高可靠性是單片機系統應用的前提,在系統設計的每一個環節,都應該將可靠 性作為首要的設計準則。 提高系統的可靠性通常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使用可靠性高的元 器件;設計電路板時布線和接地要合理;對供電電源采用抗干擾措施;.輸入輸出通道抗干 8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畢業設

40、計 擾措施;進行軟硬件濾波:系統自診斷功能等。 2、操作維護方便 在系統的軟硬件設計時,應從操作者的角度考慮操作和維護方便,盡量減少對操作 人員專用知識的要求, 以利于系統的推廣。 因此在設計時, 要盡可能減少人機交互接口, 多采用操作內置或簡化的方法。同時系統應配有現場故障診斷程序,一旦發生故障能保 證有效地對故障進行定位,以便進行維修。 3、性價比 單片機除體積小、功耗低等特點外,最大的優勢在于高性能價格比。一個單片機應 用系統能否被廣泛使用,性價比是其中一個關鍵因素。因此,在設計時,除了保持高性 能外,盡可能降低成本,如簡化外圍硬件電路,在系統性能和速度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 用軟件功能取代

41、硬件功能等。 3.3 系統組成與工作原理 以單片機為控制核心,采用溫濕度測量,通信技術,誤差修正等關鍵技術,以溫濕 度傳感器作為測量元件,構成智能溫濕度測量系統。該系統,可分為溫度測量電路,濕 度測量電路,A/D 轉換及濾波電路,數據存儲及顯示電路,語音報警電路,見圖 3.1。 選用的主要器件有:溫度傳感器 DS1820,濕度傳感器 HS1101, AT89S52, A/D 轉換器 TLC0834,數據存儲器 AT24C04, MMC 存儲卡,6 數碼管顯示模塊,語音報警芯片 ISD2560, MAX232,集成定時器 555 芯片等。 數據存儲 數據采集 AT89S52 單片機 數據顯示 報

42、警指示 數據處理 圖 3.1 硬件結構圖 9 南人文科技學院畢業設計 本系統以單片機 Atme189S52 為核心,數據采集、存儲、顯示、報警以及上傳至計 算機進行數據處理都要通過單片機。 數據采集通過單總線的智能溫度傳感器 DS 1820 和 模擬的濕度傳感器 HS110I 完成;當采集數據超出預警值時,有語音報警芯片 ISD2560 實時報警, 然后進行相應處理;數據存儲可以在計算機完成, 在計算機不工作時還設置了 輔助的多媒體卡 MMC 存儲;由數碼管實時顯示接收的數值:數據處理主要是上位機完成 的數據曲線顯示、數據存儲、數據打印等功能。 在整個系統中采用了多種總線、協議技術,如智能溫度

43、傳感器 DS 1820 的單總線技 術, 存儲擴展的 I2C 總線技術, MMC 的模擬 SPI 總線技術, 單片機和計算機連接的 RS232 協議技術等。為防止模擬傳感器數據采集的失真,采用了線形插值算法。在這個系統中 單片機部分采用 C 語言編程。 10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畢業設計 第 4 章 傳感器設計 4.1 傳感器基本特性 在監控系統中有各種不同的物理量需要監測和控制,這就要求傳感器 能感受被測非電量并將其轉換成與被測量有一定函數關系的電量。傳感器 所測量的非電量是處在不斷的變化之中,傳感器能否將這些非電量的變化 不失真地轉換成相應的電量,取決于傳感器的輸入一輸出特性。傳感器這 一基本

44、特性可用靜態特性和動態特性來描述。 4.1.1 傳感器的靜態特性 傳感器的靜態特性是指當被測量處于穩定狀態下, 傳感器的輸入與輸出值之間的關 系。傳感器靜態特性的主要技術指標有:線性度、靈敏度、遲滯和重復性等。 1、線性度 傳感器的線性度是指傳感器實際輸出一輸入特性曲線與理論直線之間的最大偏差 與輸出滿度值之比。 2、靈敏度 傳感器的靈敏度是指傳感器在穩定標準條件下, 輸出量的變化量與輸入量的變化量 之比。對于線性傳感器來說,其靈敏度是個常數。 3、遲滯 傳感器在正(輸入量增大)反(輸入量減小)行程中,輸出輸入特性曲線不重合的 程度稱為遲滯,遲滯誤差一般以滿量程輸出 YFN 的百分數表示。遲滯

45、特性一般由實驗 方法確定。 4、重復性 傳感器在同一條件下,被測輸入量按同一方向作全量程連續多次重復測量時,所得 輸出一一輸入曲線的不一致程度,稱重復性。重復性誤差用滿量程輸出的百分數表示。 重復性特性也用實驗方法確定,常用絕對誤差表示。 5、分辨力 傳感器能檢測到的最小輸入增量稱分辨力, 在輸入零點附近的分辨力稱 11 南人文科技學院畢業設計 為閡值。 6、零漂 傳感器在零輸入狀態下,輸出值的變化稱為零漂,零漂可用相對誤差表 示,也可用絕對誤差表示。 4.1.2 傳感器的動態特性 傳感器測量靜態信號時,由于被測量不隨時間變化,測量和記錄過程 不受時間限制。而實際中大量的被測量是隨時間變化的動

46、態信號,傳感器 的輸出不僅需要精確地顯示被測量的大小,還要顯示被測量隨時間變化的 規律,即被測量的波形。傳感器能測量動態信號的能力用動態特性表示。 動態特性是指傳感器測量動態信號時,輸出對輸入的響應特性。傳感器動 態特性的性能指標可以通過時域、頻域以及試驗分析的方法確定,其動態 特性參數如:最大超調量、上升時間、調整時間、頻率響應范圍、臨界頻率 等。 動態特性好的傳感器,其輸出量隨時間的變化規律將再現輸入量隨時 間的變化規律,即它們具有同一時間函數。但是,除了理想情況以外,實 際傳感器的輸出信號與輸入信號不會具有相同的時間函數,由此引起動態 誤差。 4.2 DS1820 溫度傳感器 4.2.1

47、 DS1820 數字溫度傳感器概述 美國 DALLAS 公司生產的 DS 1820 數字溫度傳感器,可以直接將被測溫度轉化為 串行數字信號供微機處理,通過簡單的編程實現 9 位的溫度讀數。并且多個 DS 1820 可 以并接到多個地址線上與單片機實現通信。由于每一個 DS1820 出廠時都刻有唯一的一 個序列號并存入其 ROM 中, 因此 CPU 可用簡單的通信協議就可以識別, 從而節省大量 的引線和邏輯電路。與其它溫度傳感器相比,DS 1820 具有以下特性: 12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畢業設計 獨特的單線接口方式,DS1820 在與微處理器連接時僅需要一 條口線即可實現微處理器與 DS1820

48、 的雙向通訊。 DS1820 支持多點組網功能,多個 DS1820 可以并聯在唯一的 三線上,實現多點測溫。 DS 1820 在使用中不需要任何外圍元件。 溫范圍一 SS一+12 5 0C,固有測溫分辨率 0 . 5 0C o 測量結果以 9 位數字量方式串行傳送 DS 1820 采用 3 腳 TO-92 封裝或 8 腳 SO 封裝,管腳排列如圖 4.1 所示: 圖 4.1 DS1820 的封裝和引腳 對圖 4.1 中 DS1820 的引腳功能說明如下: NC:空引腳,不連接外部信號。 VDD:接電源引腳,電源供電 3.0-5.5V. GND:接地。 DQ:數據的輸入和輸出引腳。 DQ:引肚口

49、的 1/O 為數據輸入/輸出端(即單線總線),該引腳為漏極開路輸出,常 態下呈高電平。 4.2.2 DS1820 溫度傳感器 溫度傳感器選用一總線溫度傳感器 DS1820。DS1820 是美國 DALLAS 半導體公司 生產的可組網數字式溫度傳感器,與其它溫度傳感器相比,DS1820 具有以下特性:獨 特的單線接口方式,DS1820 在與微處理器連接時僅需要一條口線即可實現微處理器與 DS1820 的雙向通訊。DS1820 支持多點組網功能,多個 DS1820 可以并聯在唯一的三線 上,實現組網多點測溫。DS1820 在使用中不需要任何外圍元件,全部傳感器元件及轉換 電路集成在形如一只三極管的

50、集成電路內。溫度范圍55125,固有測溫分辨 13 南人文科技學院畢業設計 率0.5;測量結果直接輸出數字溫度信號,以“一線總線”串行傳送給 CPU,同時可 傳送 CRC 效驗碼,具有極強的抗干擾糾錯能力;測量結果以 9 位數字量方式串行傳送。 DS1820 雖然具有測溫系統簡單、測溫精度高、連接方便、占用口線少等優點,但 在實際應用中也應注意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 系統的硬件雖然簡單但需要相對復雜的軟件進行補償, 由于 DS1820 與微處理 器間采用串行數據傳送,因此,在對 DS1820 進行讀寫編程時,必須嚴格的保證讀寫時 序,否則將無法讀取測溫結果。 (2)在 DS1820 的有關

51、資料中均未提及單總線上所掛 DS1820 數量問題,容易使人 誤認為可以掛任意多個 DS1820,在實際應用中并非如此。當單總線上所掛 DS1820 超 過 8 個時,就需要解決微處理器的總線驅動問題,這一點在進行多點測溫系統設計時要 加以注意。 (3)連接 DS1820 的總線電纜有長度限制。 由于信號電纜本身存在電阻, 距離過長時 將導致信號衰減。試驗中,當采用普通信號電纜傳輸長度超過 50m 時,讀取的測溫數據 將發生錯誤。當將總線電纜改為雙絞線帶屏蔽電纜時,正常通訊距離可達 150m。 DS1820 有 PR-35 和 SOIC 兩種封裝形式, 管腳排列如表 4.1 所示。 本系統選用

52、 PR-35 封裝形式。DS1820 返回溫度值雖然只有 9 位,如圖 4.2 所示。 表 4.1 DS1820 管腳排列 管腳 8 腳 SOIC 2 1 8 34567 3 腳 PR-35 1 2 3 GND I|O VCC NC 地 數據輸入端 電源 空腳 管腳定義 說明 圖 4.2 DS1820 溫度值表示方法 D9 為符號位,0 表示正,1 表示負,高字節的其他位(D10D15)是以符號位的擴 展位表示的;D0D8 為數據位,以二進制補碼表示。溫度是以 1/2LSB 形式表示的。 表 4.2 為數值和溫度的關系。 14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畢業設計 表 4.2 DS1820 數值和溫度的關

53、系 溫度 +125 +25 +0.5 0 +0.5 -25 -55 數據(二進制) 0000 0000 1111 1010 0000 0000 0011 0010 0000 0000 0000 0001 0000 0000 0000 0000 1111 1111 1111 1111 1111 1111 1100 1110 1111 1111 1001 0010 數據(十六進制) 00FAH 0032H 0001H 0000H FFFFH FFCEH FF92H 因到煙草倉庫內環境溫度不能出現負溫情況,因此本系統不考慮負溫情況,這樣, 在硬件選取上可以考慮選用商業級器件, 不必要選用工業級器件,

54、 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 因此單片機讀取溫度信息后,只需將低字節(D0D8)送入上位機和控制電路即可。 4.2.3 DS1820 測溫電路圖 DS1820 測量溫度時使用特有的溫度測量技術。 DS1820 內部的低溫度系數振蕩器能 產生穩定的頻率信號 f0,高溫度系數振蕩器則將被測溫度轉換成頻率信號 f。 當計數門打 開時,DS1820 對 f 0 計數,計數門開通時間由高溫度系數振蕩器決定。 芯片內部還有斜率 累加器,可對頻率的非線性予以補償。測量結果存入溫度寄存器中。 在 64 位 ROM 的最高有效字節中存有循環冗余校驗碼(CRC)。 主機根據 ROM 的前 56 位來計算 CRC 值,并

55、和存入 DS1820 中的 CRC 值作比較,以判斷主機收到的 ROM 數 據是否正確。CRC 的函數表達式為:CRC=X8+X5+X3+1(占君等.2006) 。此外,DS1820 尚需依上式為暫存器中的數據來產生一個 8 位 CRC 送給主機,以確保暫存器數據傳送無 誤。 在系統安裝及工作之前應將主機逐個與 DS1820 掛接,以讀出其序列號。 其工作過程 為:主機發出一個脈沖,待“0”電平大于 480s 后,復位 DS1820,在 DS1820 所發響應脈 沖由主機接收后,主機再發讀 ROM 命令代碼 33H,然后發一個脈沖(15s),并接著讀取 DS1820 序列號的一位。用同樣方法讀

56、取序列號的 56 位。另外,由于 DS1820 單線通信 功能是分時完成的,遵循嚴格的時隙概念,因此,系統對 DS1820 和各種操作必須按協議 進行,即:初始化 DS1820(發復位脈沖),發 ROM 功能命令,發存儲器操作命令,處理 數據。 15 南人文科技學院畢業設計 DS1820 單點測溫電路框圖如圖 4.3 所示,其中,網絡定義 P3.4 為 89S52 的 P3.4 引 腳。 圖 4.3 DS1820 單點測溫電路圖 4.3 濕度傳感器 測量空氣濕度的方式很多, 其原理是根據某種物質從其周圍的空氣吸收水分后引起 的物理或化學性質的變化,間接地獲得該物質的吸水量及周圍空氣的濕度。電容

57、式、電 阻式和濕漲式濕敏原件分別是根據其高分子材料吸濕后的介電常數、 電阻率和體積隨之 發生變化而進行濕度測量的。下面 介紹 HS1100/HS1101 濕度傳感器及其應用。 1、特點 不需校準的完全互換性,高可靠性和長期穩定性,快速響應時間,專利設計的固態 聚合物結構,由頂端接觸(HS1100)和側面接觸(HS1101)兩種封裝產品,適用于線性 電壓輸出和頻率輸出兩種電路,適宜于制造流水線上的自動插件和自動裝配過程等。 圖 4.4a 為濕敏電容工作的溫、濕度范圍。圖 4.4b 為濕度-電容響應曲線。 圖 4.4a、濕敏電容工作的溫、濕度范圍 線。 圖 4.4b、濕度-電容響應曲 相對濕度在 1%100%RH 范圍內; 電容量由 16pF 變到 200pF, 其誤差不大于2%RH; 響應時間小于 5S;溫度系數為 0.04 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