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中鋼筋檢測技術標準ppt課件_第1頁
混凝土中鋼筋檢測技術標準ppt課件_第2頁
混凝土中鋼筋檢測技術標準ppt課件_第3頁
混凝土中鋼筋檢測技術標準ppt課件_第4頁
混凝土中鋼筋檢測技術標準ppt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混凝土中鋼筋檢測技術標準JGJ/T 152-2019,福建省永正工程質量檢測有限公司晉江分公司 主講人:鄧俊,2019-11-14,目錄,2019-11-14,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和鋼筋間距檢測,鋼筋公稱直徑檢測,一般規定 抽樣規定 取樣稱量法(新增) 直接法(新增) 檢測結果評定,一般規定 抽樣規定(152-2019新增) 儀器性能要求 電磁感應法 雷達法 檢測數據處理及結果評定,一)一般規定,1本章所規定檢測方法不適用于含有鐵磁性物質的混凝土檢測,當含有鐵磁性物質時,可采用直接法進行檢測。(152-2019新增) 2檢測面選擇應便于儀器操作并應避開金屬預埋件;檢測面應清潔平整。 3進行混凝土保

2、護層厚度檢測時,檢測部位應無飾面層,有飾面層時應清除;當進行鋼筋間距檢測時,檢測部位宜選擇無飾面層或飾面層影響較小的部位。 4混凝土保護層檢測位置宜選擇保護層要求較高的部位。(152-2019新增) 注意:保護層要求較高的部位是指受力較大的部位,施工中容易出現保護層厚度偏差及耐久性要求較高的部位,2019-11-14,一)一般規定,5檢測所進行的鉆孔、剔鑿等不得損壞鋼筋。混凝土保護層厚度的直接量測精度不應低于0.1mm。鋼筋間距的直接量測精度不應低于1mm。(152-2008中未明確提出鋼筋間距直接量測精度。) 注意:保護層厚度可采用游標卡尺進行測量,鋼筋間距可采用鋼卷尺進行測量,2019-1

3、1-14,二)抽樣規定,1.對混凝土結構進行工程質量檢測時,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檢測抽樣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的規定。 2.對混凝土結構進行結構性能檢測時,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及鋼筋間距的抽樣可按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結構檢測技術標準GB/T50344或混凝土結構現場檢測技術標準GB/T50784的有關規定進行。當委托方有明確要求時,應按相關要求確定,2019-11-14,三)儀器性能要求,1用于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檢測的儀器,當混凝土保護層厚度為10mm50mm時,保護層厚度檢測的允許偏差應為1mm;當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大于50mm時,保護層厚度檢測允許偏差應為2mm。(

4、152-2019新增) 2用于鋼筋間距檢測的儀器,當混凝土保護層厚度為10mm50mm時,鋼筋間距的檢測允許偏差應為2mm。(152-2008中規定為3mm,2019-11-14,三)儀器性能要求,3電磁感應法鋼筋探測儀的校準應按本標準附錄A的規定進行,雷達儀的校準應按本標準附錄B的規定進行。儀器的校準有效期可為1年,發生下列情況之一時,應對儀器進行校準: 1)新儀器啟用前; 2)檢測數據異常,無法進行調整; 3)經過維修或更換主要零配件,2019-11-14,四)電磁感應法,1.電磁感應法鋼筋探測儀可用于檢測混凝土構件中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和鋼筋的間距。 2.檢測前,應進行下列準備工作: 1)根

5、據設計資料了解鋼筋的直徑和間距。 2)根據檢測目的確定檢測部位,檢測部位應避開鋼筋接頭綁絲及金屬預埋件。檢測部位的鋼筋間距應符合電磁感應法鋼筋探測儀的檢測要求。 3)根據所檢鋼筋的布置狀況,確定垂直于所檢鋼筋軸線方向為探測方向,檢測部位應平整光潔。 4)應對儀器進行預熱和調零,調零時探頭應遠離金屬物體,2019-11-14,四)電磁感應法,3.檢測前應進行預掃描,電磁感應法鋼筋探測儀的探頭在檢測面上沿探測方向移動,直到儀器保護層厚度示值最小,此時探頭中心線與鋼筋軸線應重合,在相應位置做好標記,并初步了解鋼筋埋設深度。重復上述步驟將相鄰的其他鋼筋位置逐標出,2019-11-14,四)電磁感應法筋

6、混凝土保護層厚度的檢測步驟,4.鋼筋混凝土保護層厚度的檢測應按下列步驟進行: 1)應根據預掃描結果設定儀器量程范圍,根據原位實測結果或設計資料設定儀器的鋼筋直徑參數。沿被測鋼筋軸線選擇相鄰鋼筋影響較小的位置,在預掃描的基礎上進行掃描探測,確定鋼筋的準確位置,將探頭放在與鋼筋軸線重合的檢測面上讀取保護層厚度檢測值,2019-11-14,四)電磁感應法筋混凝土保護層厚度的檢測步驟,2)應對同一根鋼筋同一處檢測2次,讀取的2個保護層厚度值相差不大于1mm時,取二次檢測數據的平均值為保護層厚度值,精確至1mm;相差大于1mm時,該次檢測數據無效,并應查明原因,在該處重新進行2次檢測,仍不符合規定時,應

7、該更換電磁感應法鋼筋探測儀進行檢測或采用直接法進行檢測。(152-2008中描述的是:或采用鉆孔、剔鑿的方法驗證,2019-11-14,四)電磁感應法筋混凝土保護層厚度的檢測步驟,3)當實際保護層厚度值小于儀器最小示值時,應采用在探頭下附加墊塊的方法進行檢測。墊塊對儀器檢測結果不應產生干擾,表面應光滑平整,其各方向厚度值偏差不應大于0.1mm墊塊應與探頭緊密接觸,不得有間隙。所加墊塊厚度在計算保護層厚度時應予扣除,2019-11-14,電磁感應法鋼筋間距檢測步驟,5.鋼筋間距的檢測應按下列步驟進行: 1)根據預掃描的結果,設定儀器量程范圍,在預掃描的基礎上進行掃描,確定鋼筋的準確位置; 2)檢

8、測鋼筋間距時,應將檢測范圍內的設計間距相同的連續相鄰鋼筋逐一標出,并應逐個量測鋼筋的間距。當同一構件檢測的鋼筋數量較多時,應對鋼筋間距進行連續量測,且不宜少于6個,2019-11-14,直接法采用條件,6.遇到下列情況之一時,應采用直接法進行驗證:(152-2008中描述的是:或采用鉆孔、剔鑿的方法驗證) 1)認為相鄰鋼筋對檢測結果有影響; 2)鋼筋公稱直徑未知或有異議; 3)鋼筋實際根數、位置與設計有較大偏差; 4)鋼筋以及混凝土材質與校準試件有顯著差異。 7.當采用直接法驗證時,應選取不少于30%的已測鋼筋且不應少于7根,當實際檢測數量小于7根時應全部抽取。(152-2008中描述的是:且

9、不應少于6處,當實際檢測數量小于6處時應全部選取。,2019-11-14,五)雷達法使用范圍,五)雷達法 1.雷達法宜用于結構或構件中鋼筋間距和位置的大面積掃描檢測以及多層鋼筋的掃描檢測(152-2019新增);當檢測精度符合本標準第2條(儀器性性能要求)的規定時,也可用于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檢測,2019-11-14,雷達法鋼筋檢測步驟,2.鋼筋檢測應按下列步驟進行: 1)根據檢測構件的鋼筋位置選定合適的天線中心頻率。天線中心頻率的選定應在滿足探測深度的前提下,使用較高分辨率天線的雷達儀。 2)根據檢測構件中鋼筋的排列方向,雷達儀探頭或天線沿垂直于選定的被測鋼筋軸線方向掃描采集數據。場地允許的情

10、況下,宜使用天線陣雷達進行網格狀掃描。 3)根據鋼筋的反射回波在波幅及波形上的變化形成圖像來確定鋼筋間距、位置和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檢測值,并可對被檢測區域的鋼筋進行三維立體顯示,2019-11-14,直接法驗證條件,3.遇到下列情況之一時,宜采用直接法驗證(152-2008中描述的是:或采用鉆孔、剔鑿的方法驗證): (1)認為相鄰鋼筋對檢測結果有影響; (2)無設計圖紙時,需要確定鋼筋根數和位置; (3)當有設計圖紙時,鋼筋檢測數量與設計不符或鋼筋間距檢測值超過相關標準允許的偏差; (4)混凝土未達到表面風干狀態; (5)飾面層電磁性能與混凝土有較大差異,2019-11-14,直接法驗證的注意事

11、項,4.當采用直接法驗證時,應選取不少于30%的已測鋼筋且不應少于7根,當實際檢測數量不到7根時應全部抽取。(152-2008中是且不應少于6處,當實際檢測數量小于6處時應全部選取,2019-11-14,六)直接法保護層厚度檢測步驟(原152-2008中的鉆孔、剔鑿法,1.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檢測應按下列步驟進行: (1)采用無損檢測方法確定被測鋼筋位置; (2)采用空心鉆頭鉆孔或剔鑿去除鋼筋外層混凝土直至被測鋼筋直徑方向完全暴露,且沿鋼筋長度方向不宜小于2倍鋼筋直徑; (3)采用游標卡尺測量鋼筋外輪廓至混凝土表面最小距離,2019-11-14,六)直接法鋼筋間距檢測步驟,2.鋼筋間距的檢測應按下

12、列步驟進行: (1)在垂直于被測鋼筋長度方向上對混凝土進行連續剔鑿、直至鋼筋直徑方向完全暴露,暴露的連續分布且設計間距相同鋼筋不宜少于6根;當鋼筋數量少于6根時,應全部剔鑿。 (2)采用鋼卷尺逐個量測鋼筋的間距,2019-11-14,七)檢測數據處理及結果評定,1.當采用直接法驗證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時,應先按下式計算混凝土保護層厚度的修正量: (4.7.1) 式中: 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修正量(mm),精確至0.1mm; 第i個測點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直接法實測值(mm),精確至0.1mm; 第i個測點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電磁感應法鋼筋探測儀器示值(mm),精確至1mm; N鉆孔、剔鑿驗證實測點數。 (

13、以上內容152-2019新增,2019-11-14,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測點檢測值計算,2.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測點檢測值應按下式計算: (4.7.2) 式中: 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檢測值(mm),精確至1mm; 、 第1、2次混凝土保護層厚度電磁感應法鋼筋探測儀器示值(mm),精確至1mm; 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修正量(mm);當沒有進行鉆孔剔鑿驗證時,取0; 探頭墊塊厚度(mm),精確至0.lmm;無墊塊時取0,2019-11-14,鋼筋間距計算,3.檢測鋼筋間距時,可根據實際需要采用繪圖方式給出相鄰鋼筋間距,當同一構件檢測鋼筋為連續6個間距時,也可給出被測鋼筋的最大間距、最小間距和平均間距,鋼筋平均間距

14、按下式計算: (4.7.3) 式中: 鋼筋平均間距,精確至1mm; 第i個鋼筋間距,精確至1mm,2019-11-14,結果評定,4.工程質量檢測時,混凝土保護層厚度的評定應符合設計及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的有關規定。(目前現行的GB 50204-2015中對混凝土保護層厚度的檢測誤差規定不應大于1mm,1050mm范圍內其檢測的允許誤差為1mm)。 5.對混凝土結構進行結構性能檢測時,混凝土保護層厚度、鋼筋間距的結果評定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結構檢測技術標準GB/T50344或混凝土結構現場檢測技術標準GB/T50784的規定,2019-11-14,二、鋼筋

15、公稱直徑檢測,一)一般規定 1.鋼筋公稱直徑的檢測可采用直接法或取樣稱量法。 2.當出現下列情況之一時,應采用取樣稱量法進行檢測: (1)仲裁性檢測; (2)對鋼筋直徑有爭議; (3)缺失鋼筋資料; (4)委托方有要求。 (取樣稱量法為152-2019新增內容。) 3.鋼筋公稱直徑檢測前應確定鋼筋位置,2019-11-14,二)抽樣規定(152-2019新增內容,1.當采用直接法檢測鋼筋公稱直徑時,鋼筋抽樣可按下列規定進行: (1)單位工程建筑面積不大于2000m同牌號同規格的鋼筋應作為一個檢測批; (2)工程質量檢測時,每個檢測批同牌號同規格的鋼筋各抽檢不應少于1根; (3)結構性能檢測時,

16、每個檢測批同牌號同規格的鋼筋各抽檢不應少于2根;當圖紙缺失時,選取鋼筋應具有代表性; 2.當采用取樣稱量法檢測鋼筋直徑時,抽樣應符合本標準第6.2節的規定,2019-11-14,三)取樣稱量法(152-2019新增內容,1.采用取樣稱量法檢測鋼筋公稱直徑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1)應沿鋼筋走向鑿開混凝土保護層; (2)截取長度不宜小于500mm; (3)應清除鋼筋表面的混凝土,用12%鹽酸溶液進行酸洗,經清水漂凈后,用石灰水中和,再以清水沖洗干凈; (4)應調直鋼筋,并對端部進行打磨平整,測量鋼筋長度精確至1mm; (注意;調直鋼筋時,不得延伸其長度) (5)鋼筋表面晾干后,應采用天平稱重,精

17、確至1g,2019-11-14,取樣稱量法數據處理,2、鋼筋直徑應按下式進行計算: (5.3.2) 式中: 鋼筋直徑(mm),精確至0.1mm; 鋼筋試件重量(g),精確至0.1g; 鋼筋試件長度(mm),精確至1mm,2019-11-14,取樣稱量法重量偏差計算,3.鋼筋實際重量與理論重量的偏差應按下式計算: (5.3.3) 式中: 鋼筋實際重量與理論重量偏差(%); 鋼筋試件實際重量(g),精確至0.1g; 鋼筋單位長度理論重量(g/mm); 鋼筋試件長度(mm),精確至1mm,2019-11-14,鋼筋實際重量與理論重量的允許偏差,表5.3.4鋼筋實際重量與理論重量的允許偏差,2019-11-14,四)直接法只用范圍,1.本方法宜用于光圓鋼筋和帶肋鋼筋。對于環氧涂層鋼筋應清除環氧涂層,2019-11-14,直接法測鋼筋公稱直徑的步驟,直接法檢測混凝土中鋼筋直徑應符合下列規定: (1)應剔除混凝土保護層,露出鋼筋,并將鋼筋表面的殘留混凝土清除干凈; (2)應用游標卡尺測量鋼筋直徑,測量精確到0.1mm (3)同一部位應重復測量3次,將3次測量結果的算術平均值作為該測點鋼筋直徑檢測值,2019-11-14,直接法測鋼筋公稱直徑的要求,3.鋼筋直徑的測量應符合下列規定: (1)對光圓鋼筋,應測量不同方向的直徑; (2)對帶肋鋼筋,宜測量鋼筋內徑,2019-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