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森林資源連續清查第三次復查_第1頁
重慶市森林資源連續清查第三次復查_第2頁
重慶市森林資源連續清查第三次復查_第3頁
重慶市森林資源連續清查第三次復查_第4頁
重慶市森林資源連續清查第三次復查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重慶市森林資源連續清查第三次復查操作細則重慶市林業局二一七年一月前言根據國家林業局辦公室關于做好第九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 2017年清查準備工作的通知(辦資字201688號)要求,重慶市將于 2017年開展森林資源連續清查第三次復查工作。為了統一技術標準和工作方法,依據國家森林資源連續清查技術規定(2014)(辦資字201442號)、重慶市森林資源連續清查第三次復查工作方案、重慶市森林資源連續清查第三次復查技術方案及有關復查會議紀要、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林業部門有關規程規范,編制了重慶市森林資源連續清查第三次復查操作細則(下稱“細則”)。細則在保持重慶市森林資源連續清查第二次復查操作細則連續性的

2、基礎上,總結歷次清查的經驗教訓,結合重慶市森林資源現狀特點、林業經營管理水平和國家森林資源宏觀監測發展方向等實際情況,并多次廣泛征求有關方面專家及國家林業局西北森林資源監測中心的意見及反復修訂后形成。細則共分五章五十五條。第一章總則,包括目的與任務,調查內容,調查總體和抽樣設計,復位要求等;第二章技術標準,對所有調查因子作了明確規定;第三章前期準備工作,規定了準備工作的各項內容;第四章固定樣地調查,對樣地復位,樣地和樣木因子調查等作了具體規定;第五章質量檢查,明確提出了復查的有關質量管理要求,并對檢查內容,檢查數量,檢查方法和質量評定作了具體規定。本細則由重慶市林業局負責提出,重慶市森林資源監

3、測中心起草。主要起草人:滕秀榮主要審核人:王繼武周洪羅邦祥馬克西張義軍陳志林侯曉巍目錄前言 1第一章第一條第二條第三條第四條第五條第六條總則 1復查目的 1復查任務 1復查內容 3調查總體和復查方法 3總體抽樣精度 4復位率要求 4第二章第七條第八條第九條第十條第十一條第十二條第十三條第十四條技術標準 5地類 5植被類型 14森林分類 16地形因子 25土壤因子 26森林結構 29森林生態功能 31森林健康 331第十五條生物多樣性 35第十六條優勢樹種(組)劃分 36第十七條齡組、產期與竹度劃分 36第十八條 地類變化原因 39第十九條其它樣地因子 45第二十條 樣木因子 49第二十一條其它

4、標準 52第二十二條樣地調查記錄 53第三章前期準備工作 55第二十三條第二十四條第二十五條第二十六條第二十七條第二十八條第二十九條組織領導 55調查隊伍組建 55技術資料準備 55物資準備 56儀器的校正 57技術培訓 57試生產 58第四章固定樣地調查 60第三十條固定樣地標志 602第三十一條第三十二條第三十三條第三十四條第三十五條第三十六條第三十七條第三十八條第三十九條樣地調查 60固定樣地改設 64特殊對待樣地調查 70樣地位置圖 70目測樣地 71樣地因子調查與記載要求 71跨角林樣地調查記載 84竹林調查 85航跡調查管理 86第四十條照片拍攝管理 87第四十一條第四十二條第四十

5、三條第四十四條第四十五條第四十六條第四十七條第四十八條樣地每木檢尺記載 88復查期變化情況記載 93其它項目調查 94樣地材料的自檢 98數據采集方式 99特殊情況的處理 99質量管理 100檢查內容 1013第四十九條檢查數量 104第五十條檢查方法 104第五十一條外業調查質量評定 105第五十二條樣地調查記錄卡片檢查 107第五十三條 綜合質量等級評定質量 109第五十四條 質量檢查報告編寫 110第五十五條 質量獎懲 111附件 1 重慶市植被類型劃分標準表 112附件 2 行政代碼表 114附件3 樣地調查記錄表 115附件 4調查因子代碼表 124附件 5 質量檢查表 137附件

6、6統計表 142附件7需調查植被樣方的樣地號 1464第一章總則第一條復查目的國家森林資源連續清查是以掌握宏觀森林資源現狀與動態為目的,以省為單位,利用固定樣地為主進行定期清查的森林資源調查方法,是全國森林資源與生態狀況綜合監測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組織開展這項工作,是森林法及森林法實施條例賦予各級林業行政主管部門的重要職責。通過對固定樣地的定期復查,反映重慶市森林資源與生長狀況,制定和調整林業方針、政策、規劃、計劃,監督檢查區縣森林資源消長任期目標責任制的重要依據。建立、鞏固和完善森林資源連續清查體系是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和進行森林資源管理的一項重要和長期的林業基本建設工作。本次開展復查的目的就

7、是要及時、全面、準確掌握全市森林資源現狀,監測5年來森林資源的動態消長情況,總結林業建設成就和經驗,尤其是天保工程、退耕還林工程等林業重點工程建設的成效,為林業方針政策、規劃、計劃的制定和調整提供科學依據。為檢查和考核領導干部任期內森林資源消長目標責任制落實情況提供參考。第二條復查任務全面查清全市森林資源的數量、質量及其 5年間的消長動1態,準確掌握森林生態系統的現狀和變化趨勢,對森林資源與生態狀況進行綜合評價,總結林業建設和森林資源管理的成效與經驗。具體任務:1、制定方案與細則:根據國家相關規定,制定復查工作方案、技術方案及操作細則,為調查、動態分析、成果產出提供依據。2、編制重慶市植物圖譜

8、:根據植物生活型編制重慶市主要植物名稱、形態特征、分布區域及照片,形成重慶市主要植物圖譜,為固定樣地調查提供依據。3、收集相關資料:收集最新林地變更資料、國家重點公益林區劃、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等林業重點工程及其它相關基礎資料,提供分析、總結應用。4、調查固定樣地:按操作技術要求,全面復查 5133個固定樣地,按規定現地測量與采集相關信息。5、質量檢查與錄入數據:按相關要求,全面完成質量自查,并按規定完成地面固定樣地質量現地檢查;建立和更新連續清查數據庫,配合國家林業局西北森林資源監測中心完成相關數據入庫工作。26、分析與論證:配合國家林業局西北森林資源監測中心完成資源動態變化分析、森林資源采

9、伐利用分析、森林資源其他消耗分析,提出加強森林資源保護管理、提高森林資源質量、優化森林資源功能等方面的建設性意見和建議。第三條復查內容重慶市森林資源連續清查第三次復查的主要對象是森林資源及其生態狀況。主要內容包括:一、土地利用與覆蓋包括各類土地類型(地類)、植被類型的面積和分布。二、森林資源包括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數量、質量、結構和分布;森林分別起源、權屬、齡組、林種、樹種的面積和蓄積;森林生長量和消耗量及其動態變化。三、生態狀況包括林地自然環境狀況、森林健康狀況與生態功能、森林生態系統多樣性的現狀及其變化情況。第四條調查總體和復查方法一、調查總體重慶市森林資源連續清查體系以全市為總體,總面積

10、8243萬hm,共設置固定樣地 5133個。樣地間距 4km*4km。樣地形2狀為正方形,邊長 25.82m,面積 0.0667hm2。二、復查方法采用抽樣調查的方法對樣地進行實測調查,取得土地利用與覆蓋、森林資源與生態狀況全面信息;用數理統計的原理和方法對調查取得的數據進行處理;用成數估測方法確定總體內各類型面積;用系統抽樣方法估測各類型蓄積量。第五條總體抽樣精度一、森林資源現狀抽樣精度1、森林面積95%;2、人工林面積90%。3、活立木總蓄積90%;二、活立木蓄積量消長動態精度1、總生長量85%;2、總消耗量80%;3、活立木蓄積凈增量,應作出增減方向性判斷。第六條復位率要求固定樣地復位率

11、98%。固定樣木復位率95%。4第二章技術標準第七條地類一、土地分類系統根據國家森林資源連續清查技術規定(2014)(辦資字201442號),林地劃分為 8個二級地類(喬木林地、灌木林地、竹林地、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跡地和宜林地)、13個三級地類;非林地劃分為 5個二級地類,4個三級地類。區劃的最小面積為 0.0667hm2(1畝)。土地分類系統詳見表21。二、劃分標準(一)林地林地劃分為喬木林地、竹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跡地和宜林地 8個二級地類。1、喬木林地:由喬木組成的片林或林帶,郁閉度大于或等于 0.20。其中,林帶行數應在 2行以上且行距4m或林冠冠

12、幅水平投影寬度在 10m以上;當林帶的缺損長度超過林帶寬度3倍時,應視為兩條林帶;兩平行林帶的帶距8m時按片林調查。包括郁閉度達不到 0.20,但已到成林年限且生長穩定,保存率達到 80%(巖溶地區保存率 65%以上);飛播造林已到成林年限,苗木株數在 1050株/hm2 以上;大苗(或大樹)移植造林滿一年后,郁閉度0.20以上且生長穩定的人工起源的林分。5林帶面積計算公式為:林帶面積(hm2)=(林帶行數1)行距(m)4林帶長度(m)10000表 21土地分類系統一級二級三級代碼111119131313151321131201411501611621631711721732102202302

13、40251252253254喬木林地喬木林地按保存株數確定的喬木林地特殊灌熱帶亞熱帶巖溶地區木林地灌木經濟林灌木林地一般灌木林地竹林地竹林地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疏林地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采伐跡地火燒跡地其它跡地造林失敗地規劃造林地其它宜林地耕地跡地宜林地耕地牧草地水域未利用地牧草地水域未利用地工礦建設用地城鄉居民建設用地交通建設用地其它用地非林地建設用地人工造林和飛播造林的成林年限詳見表 2-2。6表 22重慶市主要樹種成林年限表營造方式成林年限樹種針葉樹種闊葉樹種灌木樹種755755543222132飛播造林針葉樹種闊葉樹種灌木樹種直播柏木等慢生針葉樹種馬尾松、落葉松、油松、華山松等速

14、生針葉樹種闊葉樹種灌木樹種毛(楠)竹大型叢生竹人工造林植苗大苗造林針葉樹種闊葉樹種短輪伐期用材林主要樹種最低造林密度詳見表 2-3、2-4。7表 23重慶市主要樹種造林最低密度表最低造林密度(株/公頃)2006年 12月 1日前造林短輪伐期2006年 12月 1日后造林樹種生態生態公短輪伐期用材林商品林商品林公益林120015001200120022509001800200010501500166715008106301200600用材林3000益林1050150015001500200010501667150016501200166715009001200225040083315001200

15、10506676009008335001500833833833馬尾松落葉松云南松華山松油松3000240030003000300015004350435016651250166724003000135025002401350900240012001200105090011111350150012001667120011001050105020013509001050900600450600800400135060040040030001665濕地松、火炬松柏木云杉、冷杉杉木25051995水杉紅豆杉柳杉20001665櫟類樟桉樹楊樹200楓楊楠木1800120011007506302000木

16、荷2400600喜樹檫木12451665苦楝、川楝香椿、臭椿榆桐6301650榿木1995槭樹、燈臺樹楓香樹、元寶楓漆樹、黃連木6306304508續表 23重慶市主要樹種造林最低密度表最低造林密度(株/公頃)2006年 12月 1日前造林2006年 12月 1日后造林樹種生態公益林短輪伐期用材林生態公益林短輪伐期用材林商品林商品林女貞水青岡胡頹子椴木15001667900120090010004505005003601200150083312507501650120012501000450500500鵝掌秋刺槐1650330毛(楠)林大型叢生叢生竹散生竹285278

17、500300表 24重慶市主要經濟樹種最低造林密度表最低造林密度(株/公頃)類別樹種2006年 12月 1日2006年 12月 1日后造林前造林800450450450450900750450450450220220450450300生態公益林商品林525450495625495900750495495495450450420450450柑橙柚梨樹李樹桃樹枇杷桂圓龍眼荔枝櫻桃板栗棗果樹林450450495450450杏蘋果核桃9續表2-4重慶市主要經濟樹種最低造林密度表最低造林密度(株/公頃)類別樹種2006年 12月 1日前造林2006年 12月 1日后造林生態公益林商品林100004207

18、5075045010505006259006251000750105012504007507506009001500750500茶樹花椒香桂木姜子玉蘭油茶油橄欖黃檀杜仲銀杏黃柏桅子厚樸山茱萸漆樹白蠟烏桕油桐棕櫚桑樹臘梅楊梅6007507504501110300833100083390070095015008007507506008501500750500食用原料林12008331050833藥用林900833林化工業原料林6001500其它經濟林注:2006年 12月 1日前造林,上表中有的按表中要求填寫,沒有要求的按 2006年 12月 1日后標準執行。2、灌木林地:附著有灌木樹種,或因生境

19、惡劣或因人工栽培矮化成灌木型的喬木樹種以及胸徑小于 2cm的小雜竹叢,以經營灌木林為主要目的或專為防護用途,覆蓋度在 30%以上的10林地。其中,灌木林帶行數應在 2行以上且行距2m;當灌木林帶的缺損長度超過林帶寬度 3倍時,應視為兩條灌木林帶;兩平行灌木林帶的帶距4m時按片狀灌木林調查。灌木為多年生木本植物,樹高一般在 3 m以下(大型灌木可達 5 m左右),通常無明顯主干,分枝從近地面處開始,無樹冠和枝下高的區分。(1)特殊灌木林地:指特殊灌木林地,按照國務院林業主管部門的有關規定執行。重慶特殊灌木林地細分為:熱帶亞熱帶巖溶地區灌木林地(1313)獲取經濟效益為目的的灌木經濟林(1315)

20、(2)一般灌木林地:不屬于特殊灌木林地的其它灌木林地3、竹林地:附著有胸徑 2cm以上的竹類植物,郁閉度大于或等于 0.20的林地。竹林分為散生型竹林、叢生型竹林和混生型竹林。4、疏林地:喬木郁閉度在 0.100.19之間的林地。5、未成林造林地:人工造林(包括直播、植苗)和飛播造林后不到成林年限或者達到成林年限(見表 22)后,造林成效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苗木分布均勻,尚未郁閉但有成林希望或補植后有成林希望的林地,包括喬木未成林造林地和灌木未成林造林地。(1)人工造林后不到成林年限,成活率 85%以上(含 85%),巖溶地區造林成活率 70%以上(含 70%)。11(2)人工造林后不到成林年限

21、,成活率 41%85%(含 41%),待補植的人工造林地,巖溶地區造林成活率 41%70%(含 41%)。(3)飛播造林后不到成林年限,成苗調查苗木 1666株/hm2以上,且分布均勻。(4)造林更新達到成林年限后,未達到喬木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標準,保存率 41%80%(含 41%)(巖溶地區 4165%),待補植的造林地。以上 4種未成林造林地情況分別按代碼 1、2、3、4調查,并記載到“未成林造林地調查記錄”。6、苗圃地:固定的林木和木本花卉育苗用地,不包括母樹林、種子園、采穗圃、種質基地等種子、種條生產用地以及種子加工、儲藏等設施用地。苗圃地應依據苗圃建設規范(LY/T1185-20

22、13)等的有關規定確定。7、跡地:包括采伐跡地、火燒跡地和其它跡地。(1)采伐跡地:喬木林地采伐作業后 3年內活立木達不到疏林地標準、尚未人工更新的林地。(2)火燒跡地:喬木林地火災等災害后 3年內活立木達不到疏林地標準、尚未人工更新的林地。(3)其它跡地:灌木林經采伐、平茬、割灌等經營活動或者火災發生后,覆蓋度達不到 30%的林地。8、宜林地: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規劃用于發展林業的土地。包括造林失敗地、規劃造林地和其它宜林地。12(1)造林失敗地:人工造林后不到成林年限,成活率低于41%,需重新造林的林地;造林更新達到成林年限后,未達到喬木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標準,保存率低于 41%,需重新

23、造林的林地。(2)規劃造林地:未達到上述喬木林地、灌木林地、竹林地、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標準,經營造林(人工造林、飛播造林、封山育林等)可以成林,規劃為林地的荒山、荒(海)灘、荒溝、荒地、固定或流動沙地(丘)、有明顯沙化趨勢的土地等。(3)其它宜林地: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規劃用于發展林業的其它土地。包括培育、生產、存儲種子、苗木的設施用地;貯存木材和其它生產資料的設施用地;集材道、運材道;野生動植物保護、護林、森林病蟲害防治、森林防火、木材檢疫、林業科學研究與試驗設施用地;具喬木林地權屬證明,供水、供熱、供氣、通訊等基礎設施用地等。(二)非林地指林地以外的耕地、牧草地、水域、未利用地和建設用地。

24、1、耕地:指種植農作物的土地。2、牧草地:指以草本植物為主,用于畜牧業的土地。3、水域:指陸地水域和水利設施用地,包括河流、湖泊、水庫、坑塘、葦地、灘涂、溝渠、水利設施、冰川和永久積雪等。134、未利用地:指未利用和難利用的土地,包括荒草地、鹽堿地、沼澤地、沙地、裸土地、裸巖石礫地、高寒荒漠、苔原等。5、建設用地:指建造建筑物、構造物的土地。包括以下四類:(1)工礦建設用地:指工廠、礦山等建設用地。(2)城鄉居民建設用地:指城鎮、農村居民住宅及其公共設施建設用地。(3)交通用地:指各類道路(鐵路、公路、農村道路)及其附屬設施和民用機場用地,不含集材道、運材道。(4)其它用地:除以上地類以外的建

25、設用地,包括旅游設施、軍事設施、名勝古跡、墓地、陵園等。第八條植被類型一、類型根據中國植被分類系統,重慶植被分為自然植被和栽培植被兩大類別。自然植被分 5個植被型組,15個植被型;栽培植被分 3個植被型組,11個植被型,詳見表 26。14表 26重慶植被類型劃分標準與代碼表類別植被型組針葉林植被型代碼劃分標準分布于北溫帶或其它帶有一定海拔高度地區,主要由冷杉屬、云杉屬和落葉松屬的樹種組成的針葉林1寒溫性針葉111林分布于中溫帶和南溫帶地區平原、丘陵、低山以及亞熱帶、熱帶中山的針葉林2溫性針葉林1121133暖性針葉林1落葉闊葉林分布于亞熱帶低山、丘陵和平地的針葉林以落葉闊葉樹種為主的森林,落葉

26、成分所占比例在七成以上1211222常綠落葉闊以落葉樹種和常綠樹種共同組成的森林,落葉或常綠的比例均不超過七成葉混交林闊葉林以常綠闊葉樹種為主的森林,常綠成分所占比例在七成以上3常綠闊葉林4竹林123129附著有胸徑 2cm以上的竹類植物的林地1常綠針葉灌分布于西部高山地區,由耐寒的中生或旱中生常綠針葉灌木構成的灌叢自然植被131132叢由耐寒的、中旱生的常綠革葉灌木為建群層片,苔蘚植物為亞建群層片組成的常綠革葉灌叢2常綠革葉灌叢灌叢和灌草叢3落葉闊葉灌133134由冬季落葉的闊葉灌木所組成的灌叢叢4常綠闊葉灌分布于熱帶、亞熱帶地區由常綠闊葉灌木所組成的灌叢叢以中生或旱中生多年生草本植物為主要

27、建群種,包括有散生灌木的植物群落和無散生灌木的植物群落5灌草叢1草甸135181由多年生中生草本植物為主體的群落類型草甸在多水和過濕條件下形成的以沼生植物占優勢的植被類型1沼澤191192V沼澤和水生植被2水生植被生長在水域環境中的植被類型15續表 26植被型重慶植被類型劃分標準與代碼表類別植被型組代碼劃分標準2水生植被192生長在水域環境中的植被類型1大田作物型2蔬菜作物型3草皮綠化型1針葉林型211212213221旱地或水田以農作物為經濟目的以蔬菜為經濟目的以綠化環境為目的由針葉喬木樹種組成的人工植被1草本類型2針闊混交林222由針葉和闊葉喬木樹種組成的人工植被型2木本類栽培植被3闊葉林

28、型4灌木林型223224由闊葉喬木樹種組成的人工植被由灌木樹種組成的人工植被型5其它木本類225由竹類植物組成的人工植被農作物和除果樹外的其它樹種間作型1農林間作型2313草本木本間作類型2農果間作型3草木綠化型232233農作物和果樹樹種間作以綠化環境為目的的人工草木結合植被第九條森林分類一、森林類別按主導功能的不同將森林 (林地)分為公益林地 (地)和商品林(地)地兩個類別。(一)公益林(地)以保護和改善人類生存環境、維持生態平衡、保存物種資源、科學實驗、森林旅游、國土保安等需要為主要經營目的的森林(林地),包括防護林和特種用途林。1、公益林(地)按事權等級劃分為國家級公益林(地)和地方公

29、益林(地)。(1)國家級公益林(地):參考最新林地變更成果。固定16樣地落在林地變更國家級公益林小班內,即該樣地公益林事權等級確定為國家級公益林(地)。(2)地方公益林(地):參考最新林地變更成果。固定樣地落在林地變更地方公益林小班內,即該樣地公益林事權等級確定為地方公益林(地)。公益林事權及保護等級詳見表 27。表 27公益林(地)事權等級和保護等級代碼表事權等級保護等級項目國家級公地方公益國家級公益林(地)地方公益林(地)益林(地)林(地)一級二級三級重點一般代碼1020123122、公益林保護等級:(1)國家級公益林(地):保護等級劃分為一級、二級和三級。樣地國家級公益林保護等級劃分參考

30、最新林地變更成果。(2)地方公益林(地):保護等級劃分為重點和一般,劃分標準如下:重點:江河兩岸、水庫及湖泊周圍、道路兩邊劃分為地方公益林的有林地、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一般:地方公益林中除重點公益林以外的公益林。樣地地方公益林保護等級確定可參照最新林地變更成果。(二)商品林以生產木材、竹材、薪材、干鮮果品和其它工業原料等為主要經營目的的森林(林地),包括用材林、薪炭林和經濟林。17商品林按經營等級劃分為好、中、差 3個等級,評定標準見表28。表 28商品林經營等級評定標準與代碼表評定條件經營等級代碼用材林、薪炭林經濟林每年進行墾復、修枝、施肥、灌溉、病蟲害防治等經營管理措施,生長旺盛,產量高

31、。經營措施正確、及時,經營強度適當,經營后林分生產力和質量提高。好1經營措施正確、尚及時,經營強度尚可,經營后林分生產力和質量有所改善。經營水平介于中間,產量一般。中差23經營措施不及時或很少進行經營管理,林分生產力未得到發揮,質量較差。很少進行經營管理,處于荒蕪或半荒蕪狀態,產量很低。二、林種劃分(一)分類系統根據經營目標的不同,將喬木林地、灌木林地、竹林地、疏林地分為 5個林種、23個亞林種。詳見表 2-9。18表 29林種分類系統森林類別一級林種二級林種水源涵養林水土保持林防風固沙林農田牧場防護林護岸林代碼11111211311411511611712112212312412512612

32、7231232233240251252253254255(一)防護林護路林其它防護林國防林一、生態公益林實驗林母樹林(二)特種用途林環境保護林風景林名勝古跡和革命紀念林自然保護林短輪伐期用材林速生豐產用材林一般用材林薪炭林(三)用材林(四)薪炭林二、商品林果樹林食用原料林林化工業原料林藥用林(五)經濟林其他經濟林注:代碼第一位為“森林類別”的代碼;第二位為“林種”的代碼;第三位為“亞林種”代碼。19(二)技術標準1、防護林以發揮生態防護功能為主要目的。(1)水源涵養林:以涵養水源、改善水文狀況、調節區域水分循環,防止河流、湖泊、水庫淤塞、以及保護居民點飲水水源為主要目的。具有下列條件之一者,可

33、劃為水源涵養林:長江(重慶段)、嘉陵江、烏江、涪江等江河主流和一級支流(長度在 100km以上)、二級支流(直接匯入主流時,長度在30km以上;匯入一級支流,長度在 50km以上)匯水區內。梅江、濯河、郁江、大寧河、小安溪、渠江、御臨河等河流主流和一級支流(長度在 50km以上)匯水區內。大中型水庫與湖泊周圍山地自然地形第一層山脊以內或平地 1000m以內,小型水庫與湖泊周圍自然地形第一層山脊以內或平地 250m以內。保護城鎮飲用水源為目的的。水庫和湖泊等級劃分標準詳見表 2-10。表 210水庫與湖泊等級劃分標準水庫與湖泊等級項目大型中型小型10999庫容量/蓄水量(萬 m3)1000010

34、009999注:庫容量或蓄水量小于 10萬 m3者為山塘。20(2)水土保持林以減緩地表逕流、減少沖刷、防止水土流失、保持和恢復土地肥力為主要目的。具備下列條件之一者,可劃為水土保持林:坡度為大于 35、或坡度雖低于上述規定,但土壤瘠薄、巖石裸露、更新困難、采伐后將引起嚴重水土流失的。地質結構疏松、水土沖刷或泥石流嚴重地段,或石質山區溝坡的。土層瘠薄,巖石裸露,采伐后難以更新或生態環境難以恢復的。主要山脊分水嶺兩側各 300m范圍內的。(3)農田牧場防護林以保護農田、牧場減免自然災害,改善自然環境,保障農牧業生產條件為主要目的。具備下列條件之一者,可以劃為農田牧場防護林:農田、牧場境界外 10

35、0m范圍內的。為防止、減輕自然災害,在田間、牧場、階地、低丘、崗地等處設置的林帶、林網、片林。(4)護岸林以防止河岸、湖岸沖刷或崩塌,固定河床、湖岸為主要目的。具備下列條件之一者,可以劃為護岸林:主要河流兩岸各 200m及其主要支流兩岸各 50m范圍內21的,包括河床中的雁翅林;堤岸(包括防洪堤)、干渠兩側各 10m范圍內的。(5)護路林以保護鐵路、公路免受風、沙、泥石流、水、雪危害為主要目的。具備下列條件之一者,可以劃為護路林:林區、山區國道及干線鐵路路基與兩側(設有防火線的在防火線以外,下同)的山坡或平坦地區各 200m以內,非林區、平地各 50m以內;林區、山區省、縣級道路兩側各 50m

36、以內,其它地區各10m范圍內的。(6)其它防護林以防火、防雪、防霧、防煙、護魚等其它防護作用為主要目的。2、特種用途林以保存物種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用于國防、森林旅游和科學實驗等為主要經營目的。(1)國防林以掩護軍事設施和用作軍事屏障為主要目的。經林業主管部門批準的軍事設施周圍的,可以劃為國防林。(2)實驗林以提供教學或科學實驗場所為主要目的,包括科研試驗林、教學實習林、科普教育林、定位觀測林等。22(3)母樹林以培育優良種源為目的,包括母樹林、種子園、子代測定林、采穗圃、采根圃、樹木園、種質資源和基因保存林等。(4)環境保護林分布在城市及城郊結合部、工礦企業內、居民區與村鎮綠化區,以凈化空氣

37、、防止污染、降低噪音、改善環境為主要目的。(5)風景林分布在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度假區、滑雪場、狩獵場、城市公園、鄉村公園及游覽場所內,以滿足人類生態需求,美化環境為主要目的。(6)名勝古跡和革命紀念林位于名勝古跡和革命紀念地(包括自然與文化遺產地、歷史與革命遺址地)內的,以及紀念林、文化林、古樹名木等。(7)自然保護林各級自然保護區、自然保護小區內以保護和恢復典型生態系統和珍貴、稀有動植物及棲息地或原生地,或者保存和重建自然遺產與自然景觀為主要目的。3、用材林以生產木材或竹材為主要目的。短輪伐期用材林:以生產紙漿材及特殊工業用木質原料為主要目的,采取集約經營措施定向培育。23速生豐產用材林

38、通過使用良種壯苗和實施集約經營,森林生長指標達到相應樹種速生豐產林國家或行業標準。一般用材林其它以生產木材和竹材為主要目的。4、薪炭林以生產熱能燃料為主要經營目的。5、經濟林以生產油料、干鮮果品、工業原料、藥材及其他副特產品為主要經營目的。(1)果樹林以生產各種干鮮果品為主要目的。如柑桔類、蘋果、梨、桃類、棗、柿、板栗、李、龍眼、荔枝、枇杷、杏等。(2)食用原料林以生產食用油料、飲料、調料、香料等為主要目的。如:油茶、油橄欖、核桃等。(3)林化工業原料林以生產樹脂、橡膠、木栓、單檸等非木質林產化工原料為主要目的。(4)藥用林以生產藥材、藥用原料為主要目的。(5)其他經濟林24以生產其他林副特產品為主要目的。第十條地形因子一、地貌1、中山:海拔高度在 10003499m的山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