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學:02地質年代_第1頁
地球科學:02地質年代_第2頁
地球科學:02地質年代_第3頁
地球科學:02地質年代_第4頁
地球科學:02地質年代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二章 地質年代,2.1 化石 2.2 地層 2.3 地質年代,第一節 化石,2.1.1 化石的形成 2.1.2 化石的研究意義 2.1.3 常見化石,2.1.1 化石的形成,化石:保存在巖石中的生物遺體和遺跡 稱為化石。 標準化石:能夠用來確定特定地層時代的化石稱為標準化石。標準化石具有演化快,數量多,分布廣,特征明顯的4大特點。,魚化石及化石的形成過程,寒武紀三葉蟲化石,腕足類化石,二疊紀森林復原圖,中生代的恐龍,恐龍蛋,恐龍蛋化石,新生代的魚化石,植物化石,硅化木 植物葉化石,猛犸象化石(第四紀冰期),糞化石,1cm,琥珀,人類足跡化石(存于火山灰中),人類化石,龐貝古城遺址,2.1.2

2、 化石的研究意義,確定地質年代。 研究生物演化規律。 建立地質年表進行地層對比。 研究古地理、古氣候、古環境。,2.1.3 常見(古生物) 化石,1. 古無脊椎動物 2. 古脊椎動物 3. 古植物,1. 古無脊椎動物,蜓類 珊瑚 雙殼類 頭足類 三葉蟲 腕足類 筆石 腹足類,蜓(紡錘蟲),已經滅絕的海生原生真核單細胞動物。 鈣質外殼,一般36mm。 包括:初房、旋壁、隔壁等構造。 石炭紀、二疊紀標準化石。,紡錘蜓 Fusulina,cm,1cm,希瓦格蜓 Schwagerina,希瓦格蜓 Schwagerina,初房,旋壁,隔壁,希瓦格蜓的旋壁和隔壁構造,珊瑚,海生腔腸底棲固著生物。 溫暖、清

3、澈淺海造礁。 分單體和復體。 具中軸、外壁、隔壁、橫板、鱗板等構造。 古生代皺紋珊瑚和橫板珊瑚繁盛;中生代至現代六射珊瑚發育。,現代珊瑚,單體珊瑚縱、橫切面,貴州珊瑚橫切面 外壁 中軸 隔壁 鱗板,貴州珊瑚縱切面,橫板,中軸,六方珊瑚橫切面(復體),六方珊瑚縱切面,六射珊瑚,六射珊瑚斷面,美麗的現代珊瑚,雙殼類,軟體水生動物。 生活于海水、半咸水和咸水。 底棲、潛穴、鉆孔或游泳生活。 奧陶紀以后繁盛;泥盆紀出現淡水型,新生代繁盛。,櫛狀齒 同心文飾 韌帶面,頭足類,軟體海生動物。 底棲爬行或游泳生活。 具外殼和內殼。 直角式或鸚鵡螺式外形。 鸚鵡螺奧陶紀繁盛;菊石中生代繁盛。,鸚鵡螺(現代),

4、菊石化石,盤角石,震旦角石,三葉蟲,淺海底棲、游泳節肢動物。 個體一般長數厘米。 由頭甲、胸甲和尾甲組成。 寒武紀、奧陶紀繁盛。,腕足類,固著底棲淺海生物。 以中線對稱由腹殼(大)和背殼(?。┙M成。 具中槽(腹殼)和中?。ū硽ぃ?、放射線等構造 早寒武紀出現,古生代繁盛。,筆石,已滅絕的海生群體生物。 像寫在巖層上的筆跡而得名。 早奧陶世至早泥盆世的標準化石。,樹筆石,網格筆石,筆石復原圖,古生代海底復原圖,腹足類,水生軟體動物。 爬行或游泳生活。 寒武紀至現代;新生代最盛。,通圖我們可以大致了解海生單殼類軟體動物的一般結構。在它們觸角上方有一個用于呼吸的虹管,尾上方有一塊稱之為厴的東西,它原是

5、在這些動物遇險時縮回殼中外面的一個保護蓋。也有沒有厴的,如右圖中那個與海蛞有著親密關系的泡螺。,2. 古脊椎動物,魚類 兩棲類 爬行類 鳥類 哺乳類,魚類,水生脊椎動物。 泥盆紀繁盛直至現代。,兩棲類,最早的低等陸生脊椎動物。 水中產卵、孵化。 石炭紀和二疊紀繁盛。,爬行類,陸地產卵、孵化的脊椎動物。 中生代繁盛。,恐龍復原圖,滿洲龜,中生代白堊紀海底復原圖,鳥類恒溫、飛翔高等脊椎動物(新生代),始祖鳥復原圖,始祖鳥化石,哺乳類,胎生高等脊椎動物。 新生代繁盛。,猛犸象復原圖,3. 古植物,疊層石 蕨類植物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疊層石,隱藻遺跡化石。 具疊層構造。 中、新元古代繁盛。,現代疊層

6、石,蕨類植物,鱗木是石松類的高大木本喬木。 高達40m,直徑2m,主要造煤植物。 石炭紀、二疊紀繁盛。,cm,蘆木,楔葉類高大喬木。 石炭紀至二疊紀繁盛。,輪葉 Annularia:楔葉類枝葉化石,裸子植物,蘇鐵類葉部化石。 大型羽狀復葉。 中生代繁盛。,cm,1cm,柯達葉化石高大喬木,晚石炭世至二疊紀繁盛。,1cm,銀杏類葉化石,高大喬木,侏羅紀至早白堊世繁盛。,1cm,羽杉 :松柏類葉化石,中生代繁盛。,被子植物,中華古果 最早的被子植物。,遼寧古果,被子植物葉化石,被子植物葉化石,硅化木,第二節 地層,2.2.1 地層及其層序的建立 2.2.2 地層的劃分和對比,2.2.1 地層及其層

7、序的建立,地層:在特定的地質時期形成的層狀巖層。 地層層序律:地層來經強烈的構造變動而倒轉或位移時,保持著正常的順序,即先形成的地層在下,后形成的地層在上,稱為地層層序律。 。 化石層序律:不同時代的地層含不同的化石,不同地區含相同化石的地層屬同一時代,稱化石層序律。,干裂、波痕 斜層理 遞變層理,根據沉積巖的原生構造判斷地層層序,大峽谷中的地層分布,2.2.2 地層的劃分和對比,地層的劃分:是依據地層的某種特征或屬性,按照地層的原始順序,將地層剖面劃分為不同類型、不同級別的地層單位。 地層的對比:是依據地區的特征或屬性,對不同地區的地層單位進行比較研究,論征這些地層單位在特征和地層位置上的對

8、應和相當關系。,地層柱狀圖,地層劃分,地層對比,A 地層完整 B 地層缺失,第三節 地質年代,2.3.1 相對地質年代 2.3.2 絕對年代 2.3.3 地質年表,2.3.1 相對地質年代(確定原則),地層層序律 :根據疊加原理。(老地層在下,新地層在上)利用波痕,層理,泥裂,雨痕可判斷巖層頂底。 化石層序律:生物演化遵循由簡單到復雜,低級到高級的不可逆原則。利用生物群特征確定巖層新老。 地質體之間的切割關系:被切割的先形成,切割者后形成。,地層新老關系的確定,風成砂丘巖層的交錯層理,層面構造,現代干裂 頁巖中的干裂,對稱波痕的形成 不對稱波痕的形成,根據地質體之間的切割關系判斷新老關系,2.

9、3.2 絕對年代(同位素年齡的測定),原理: 放射性元素衰變后成為穩定元素; 如:鈾(238)=鉛(206)+8氦(4)。 衰變具固定的半衰期(年);衰變速度不受外界影響。 礦物為測定對象。,放射性元素的衰變,氦核 電子 能量,U-238衰變成Pb-206的過程,2.3.3 地質年表,宙 (宇) 代 (界) 紀(系) 新生代(Cz) 第四紀 ( Q ) 新第三紀 ( N) 老第三紀(E) 白堊紀 ( K ) 中生代(Mz) 侏羅紀 ( J ) 三疊紀 ( T ) 古 二疊紀 ( P ) 顯生宙 生 晚古生代(Pz2) 石炭紀 ( C ) 代 泥盆紀 ( D ) Pz 志留紀 ( S ) 早古生

10、代(Pz1) 奧陶紀 ( O ) 寒武紀 () 新元古代 (Pt3) 震旦紀 ( Z ) 青白口紀(Pt3q) 元古宙 中元古代(Pt2) 薊縣紀(Pt2j) 長城紀( Pt2jch) 古元古代(Pt1) 太古宙 新太古代 古太古代,前寒武時期,有機碳(38億年前,格陵蘭) 菌類化石(35億年前,澳大利亞和南非) 真核生物化石(25億年前,中國) 多細胞生物(8億年前,后生動物;澳大利亞的埃迪卡拉動物群) 疊層石(前寒武的主要化石),8億年前的后生動物復原圖,后生動物化石,早古生代,澄江動物群 寒武紀生命大爆炸(小殼動物),澄江動物群復原圖,早古生代生物特征,寒武紀以三葉蟲為主。 奧陶紀主要為

11、鸚鵡螺。 志留紀腕足、雙殼、筆石繁盛。 寒武紀末出現魚類。 志留紀末期出現裸蕨植物。 早古生代是海生無脊椎動物大發展的時期。,古生代海底復原圖,三葉蟲化石(上) 腕足化石(右),筆石,腕足,雙殼,晚古生代生物特征,無脊椎動物、脊椎動物、陸生植物共同發展的時期。 無脊椎動物的腕足、珊瑚、菊石、蜓大發展。 脊椎動物的魚類泥盆紀大發展。 泥盆紀晚期出現兩棲類,石炭二疊紀大發展。 晚石炭紀出現原始爬行類。 植物界在石炭二疊紀喬木、蕨類植物空前繁盛,成為世界上的重要成煤期。,頭足類和三葉蟲化石,蜓,植物,珊瑚,珊瑚,菊石,晚古生代森林復原圖,中生代生物特征,爬行動物(恐龍)和裸子植物大發展的時代。 三疊紀末出現哺乳動物。 侏羅紀晚期出現了始祖鳥。 我國近年遼寧南邊發現的中華龍鳥找到了爬行類向鳥類進化的證據。,恐龍復原圖,。,三犄龍 恐龍,翼龍,劍龍,中華龍鳥化石,新生代,哺乳動物、鳥類和被子植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