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4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脾胃病辯證用方,脾胃之生理,脾胃同居中焦,經脈相互絡屬:表里相通納運相協升降相因燥濕相濟,脾胃之病理,脾胃往往同病,相互影響較深:濕困于脾,脾不運不升,則胃不納不降,可見胃脘脹滿、食少惡心、嘔吐呃逆等。若飲食不節傷胃,胃不納不降,則脾不運不升,可致腹脹泄瀉等。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清氣在下,則生飧泄;濁氣在上,則生嗔脹。”脾胃病常見病證:胃脘堵悶(心下痞);胃脘疼痛;脘腹脹滿;燒心反酸;嘔惡呃逆;泄瀉便秘(大便不調)。,一、心下痞(胃堵),心下,指胃脘。心下痞,是指胃脘部的滿悶堵塞,按之柔軟不痛的病證。心下痞是臨床常見的一種脾胃疾患,可見于各種胃炎、胃潰瘍、螺旋菌感染等疾病中,有時伴有胃脘部或脅肋部的脹滿,或有惡心,打嗝,大便不爽等伴癥。,(一)寒痞,胃因寒而痞,由寒凝于胃,氣滯不降所致。多由外感寒涼,或飲食生冷,或寒濕困阻所發。臨床表現為胃脘堵悶,嘔惡不食,不敢食涼,胃部害怕風吹,喜溫喜按,舌苔白膩。用加減厚樸溫中湯。,(一)寒痞,厚樸溫中湯出自李東垣內外傷辨惑論,“治脾胃虛寒,心腹脹滿及秋冬客寒犯胃,時作疼痛。”原方組成:厚樸、姜制陳皮各一兩,炙甘草、茯苓去皮、草豆蔻仁、木香各五錢,干姜七分。合為粗散,每五錢匕,水二盞,生姜三片,煮至一盞,去滓溫服,食前。忌一切冷物。具有行氣溫中,燥濕除滿的功能,多用于寒濕氣滯證之脘腹脹滿或疼痛,不思飲食,舌苔白膩。,(二)熱痞,由熱聚胃中,氣滯不降所致。熱之來由:嗜食辛辣溫燥化火;感寒日久化火;心火不得下降而嵌頓于胃;肝火犯胃氣聚不降。臨床表現:心下痞滿,按之濡軟。常伴心煩,口渴,溲赤甚或便秘,面生痤瘡,口臭等,舌紅苔黃,脈數或關脈浮。用大黃黃連瀉心湯合小陷胸湯。,(二)熱痞,原文154:心下痞,按之濡,其脈關上浮者,大黃黃連瀉心湯主之。大黃黃連瀉心湯方 大黃二兩 黃連一兩 上二味,以麻沸湯二升漬之,須臾,絞去滓,分溫再服。,(二)熱痞,胃中有火之人,有不少伴有陽氣的不足,汗出、惡寒,免疫力下降,又不可食補,一補即上火,往往有頻繁感冒,呈現越上火越感冒的局面。這是由于心火壅滯于中焦,不得下溫于腎,腎陽虧虛所致,也是傷寒論講的附子瀉心湯證。,(二)熱痞,原文155:心下痞,而複惡寒汗出者,附子瀉心湯主之。附子瀉心湯方大黃二兩 黃連一兩 黃芩一兩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別煮取汁) 上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湯二升漬之,須臾,絞去滓,內附子汁。分溫再服。,(三)寒熱錯雜痞,脾寒胃熱相錯雜的心下痞,病人一方面有脾寒表現,一方面又有胃熱的癥狀。臨床表現為心下痞,胃中灼熱,但又不敢食涼,長期便溏,食涼則溏甚,或有嘔、噫、噯氣,舌苔白膩或黃膩,或黃白相間者。用半夏瀉心湯治之。,(三)寒熱錯雜痞,原文149條:傷寒五六日,嘔而發熱者,柴胡湯證具,而以他藥下之,柴胡證仍在者,複與柴胡湯。此雖已下之,不為逆,必蒸蒸而振,卻發熱汗出而解。若心下滿而硬痛者,此為結胸也。大陷胸湯主之。但滿而不痛者,此為痞,柴胡不中與之,宜半夏瀉心湯。半夏瀉心湯方半夏半升(洗) 黃芩 乾薑 人參 甘草(炙)各三兩 黃連一兩 大棗十二枚(擘)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四)氣滯痞,由外感寒邪,或內傷飲食,痰濕內阻等諸多因素導致胃氣上逆,濁氣不降所致,這類心下痞臨床最為常見。黃帝內經所謂“濁氣在上,則生嗔脹”也。臨床表現為食后胃脘堵悶或脹滿,以至于患者不敢多食,舌苔薄膩者。用自擬加味二陳湯。,(五)水痞,由水飲停胃所致,因胃中有水飲,臨床表現為胃堵而有振水音,喜食干燥之品,惡食稀粥或飲水,舌苔白滑或白膩。用傷寒論茯苓甘草湯。,(五)水痞,傷寒論第356:傷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當服茯苓甘草湯,卻治其厥。不爾,水漬入胃,必作利也。茯苓甘草湯方茯苓二兩桂枝二兩(去皮) 甘草一兩(炙) 生薑三兩(切) 上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溫三服。,(六)食痞,因食積而發心下痞或胃脘脹滿疼痛,多見于小兒和老人,常伴見大便不爽、臭穢,舌苔膩。用保和湯。,二、胃痛,胃痛,又稱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窩處經常發生疼痛為主證。素問六元正紀大論:“木郁之發,民病胃脘當心而痛。”靈樞邪氣臟腑病形:“胃病者,腹瞋脹,胃脘當心而痛。”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古代醫籍中,胃痛常與心痛混淆不清,或者被說成心痛。如外臺秘要心痛方說:“足陽明為胃之經,氣虛逆乘心而痛,其狀腹脹歸于心而痛甚,謂之胃心痛也。”這里所說的胃心痛是指胃脘痛。古代有九種心痛之說,都是指胃脘痛,如病因賦說:“九種心痛,痛在胃脘。”后世醫家,根據各自的實踐經驗,對胃痛與心痛進行了明確的區分,如證治準繩心痛胃脘痛說:“或問丹溪言痛即胃脘痛然否?曰心與胃各一臟,其病形不同,因胃脘痛處在心下,故有當心而痛之名,豈胃脘痛即心痛者哉?”,(一)寒痛,為外感寒邪,內客于胃;或飲食生冷,內傷于胃所致。臨床特點:胃痛暴作,喜溫喜按,口淡不渴,苔白脈緊。見于急性胃炎、胃痙攣等病。治以散寒止痛,用厚樸溫中湯合良附丸。,(二)熱痛,多為濕熱或痰熱犯胃,或肝郁化火犯胃所致。臨床特點:胃脘部灼熱疼痛,常伴有嘈雜吞酸,口苦。舌紅苔黃。用小柴胡湯合小陷胸湯。或用化肝煎合小陷胸湯。,(三)虛痛,多是脾胃虛寒,氣血不足所致。臨床特點:胃脘隱隱作痛,疲勞或飲食不當即發,或見大便溏泄,舌淡而嫩,脈細。用小建中湯或黃芪建中湯。,(三)虛痛,虛痛中還常見有胃陰虛一型,表現為胃脘隱隱作痛,口干,舌苔花剝。用自擬鐵皮楓斗飲。,(四)實痛,以肝氣犯胃最為常見。臨床特點:有情緒波動史,胃脘疼痛連及兩脅,常有大便不爽或下墜感,納呆,舌薄白,脈弦。可用四逆散加味。,(四)實痛,其次,為瘀血疼痛,此證往往出現在久痛之后,夜晚較白晝明顯,部分病人表現為刺痛,舌尖或舌邊上有瘀點或瘀斑,或舌下經脈曲張。用張錫純先生的活絡效靈丹加味。,三、脘腹脹滿,這里所說的脘腹脹滿,包括了胃脘脹、腹脹、脘腹皆脹,統括了消化系疾病的諸多以脹滿為主要表現的病證。依余之臨床體會,將脾胃病以脹為主的見證分為以下幾方面辨證治療。,(一)濕脹,因脾虛濕困而致。脾主腹,喜燥惡濕,濕困中焦脾胃,氣機不運,發為腹脹,或脘腹皆脹。濕困腹脹的特點是:長期腹脹,食后為甚,大便溏泄不爽,舌苔膩。用自擬姜連飲。,(二)寒脹,為外感寒邪或內傷生冷而成。表現為胃脘脹滿為主,喜溫喜按,不敢受涼或食涼,甚至喜食燙食,舌苔白膩。仍選用厚樸溫中湯。,(二)寒脹,寒脹若以腹脹為主要表現者,用理中湯加味。加附子,名附子理中湯;加丁香、吳茱萸,名丁萸理中湯;加砂仁、草豆蔻,名砂蔻理中湯。三方合用,適于陽虛寒滯氣逆,可見腹脹、呃逆、納呆、不食、便溏、苔白膩等。(此為“三環套月”法),(三)熱脹,多為脾虛濕熱壅滯所致。表現為腹脹、溲黃或便干、舌苔黃膩。宜用(醫宗金鑒)之熱脹中滿分消湯。,(四)寒熱錯雜脹,腹脹夜晚為重,常伴有口苦,便溏。或長期腹脹久久不除,往往為寒熱錯雜之候。主用柴胡桂枝干姜湯。,(五)虛脹,即脾虛腹脹,為脾家本虛,其氣不得運轉所致。臨床表現:腹脹,晨輕暮重,大便溏瀉,納呆,舌苔薄白或微膩。用柴芍香砂六君子。,(六)實脹,為氣、濕、痰、食、熱互結而成。表現:胸膈脘腹脹滿或疼痛,欲呃不出,頻頻矢氣。主用越鞠丸。凡胃病,中氣郁滯,見腹脹、打呃、矢氣者,用此方有肯定療效。本方實為治療六郁之脹,但臨床所見確為以氣滯明顯者。,四、燒心泛酸,是胃病常見的一種表現,常伴有嘈雜,甚至病人無法用語言形容胃中的難受。臨床有寒、熱之分,但以熱為多見。值得提出的是,燒心反酸無論寒或熱,其病本皆在于肝,正如清高鼓峰四明心法吞酸(四明心法為醫宗己任編前三卷)中說:“凡為吞酸盡屬肝木,曲直作酸也。”肝主酸,性喜條達,肝木郁滯不得條暢,則郁而為酸,所以治酸必治肝。,四、燒心泛酸,胃脘燒灼感,泛吐酸水,晨輕夜重,甚至難以入眠。常伴口苦、口粘、咽干,或有胃脘痞滿、疼痛。舌苔白膩或黃膩,脈多弦數。用自擬加味平胃散。,四、燒心泛酸,平胃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由蒼術、厚樸、陳皮、甘草組成,原方為散,用姜棗水送服,現多改為湯劑使用。具有燥濕運脾,行氣和胃的作用,用于濕滯脾胃之證,臨床實踐,確為治胃良方。臨床運用時,以脘腹脹滿,舌苔白膩而厚為辨證要點。醫宗金鑒治脾胃病力推平胃散,加減變化,運用神奇。其云:一切傷食脾胃病,痞脹嘔噦不能食,吞酸惡心并噫氣,平胃蒼術草陳皮。快膈枳術痰苓半,傷谷二芽縮神曲,肉滯山查面萊菔,滯熱芩連柏大宜。我的導師劉渡舟先生治療脾胃病,使用平胃散的幾率也非常高,只要見舌苔白厚膩,幾乎都用,其加減也基本上是按照醫宗金鑒加減法。,五、呃逆,呃逆,古稱“噦”,以氣逆上沖,喉間呃呃連聲,聲短而頻,不能自制為主證。黃帝內經認為,呃逆多有食裹寒而發,靈樞口問篇:“谷入于胃,胃氣上注于肺,今有故寒氣與新谷氣,俱還入于胃,新故相亂,真邪相攻,氣并相逆,復出于胃,故為噦。”并且還介紹有治療呃逆的簡便方法,如靈樞雜病說:“噦,以草刺鼻,嚏,嚏而已。”傷寒論在厥陰病篇中論述許多治噦之法及方劑,如第381條:“傷寒噦而腹滿,視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即愈。”金匱要略專設“嘔吐噦下利病篇”,并創制橘皮湯、橘皮竹茹湯來分別治療虛寒、虛熱性呃逆。,(一)胃寒,呃逆聲沉緩有力,胸膈胃脘不舒,得熱則減,納呆,口中和,舌薄白。用木香調氣飲合丁香柿蒂湯。用于胃寒呃逆。伴胸脘脹滿者,合越鞠丸;兼嘈雜吞酸,合左金丸;兼嘔,加竹茹;胃脘不適,合二陳湯。,(二)胃熱,呃逆聲音洪亮,沖逆而出,口中有臭味,或口干口渴,舌苔薄黃或膩。用小陷胸湯合旋覆代赭湯加減。,(二)胃熱,原文138:小結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則痛,脈浮滑者,小陷胸湯主之。小陷胸湯方黃連一兩 半夏半升(洗) 栝樓實大者一枚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栝摟,取三升,去滓,內諸藥,煮取二升,去滓。分溫三服。,(三)胃腎虛,呃逆久不止,自覺有氣上沖,氣不得續,食少困倦,乏力,舌淡脈細。用張錫純“參赭降氣湯”。本方主治腎不納氣之喘息,但張氏亦言可用于呃逆之證,因肺胃同主肅降,其理一也。余試用治腎不納氣之呃逆,效佳。,六、積泄,(一)寒性多見于虛寒性結腸炎,中醫屬于“冷積”范疇,臨床以利、痛、墜為特點。常用理中湯加味治之。,(二)熱性積泄,多為“食火”而發,表現為消化不良,大便臭如敗卵。用黃連解毒湯加焦三仙、炒萊菔子。舌苔厚膩者,合平胃散。,七、便秘 (一)實秘,大便秘結難下,或有如球狀,2-7天一次不等,一般無腹脹、腹痛,不影響食欲。各年齡段均可見到,以老人稍多。用自擬舟行煎(麻子仁丸合濟川煎加減),(二)虛秘,大便并不干燥,或多不成形,但粘滯不爽,下墜,蹲大便時間長,大便掛池。舌有齒痕,或胖大。用自擬加味枳術煎。,八、脾胃病并發證,脾胃同居中焦,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病不僅表現在脾胃本身,還可表現在全身各個系統,如乏力、口腔潰瘍、發熱、失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催化劑作用的理論試題及答案
- 叉車實體考試題及答案
- 企業戰略規劃與執行試題及答案
- 客運索道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5年BIM工程師之BIM工程師能力檢測試卷B卷附答案
- 婚姻伴侶測試題及答案
- 家庭產品空間布局考試題及答案
- 密評測試題及答案
- 創新科技教育區塊鏈與AI的結合點
- 醫療健康服務行業的品牌建設與創新營銷
- 2025年統計學期末考試題庫:綜合案例分析題模擬試卷
- 祈使句(含答案解析)七年級英語下冊單元語法精講精練(人教版)
- 2025-2030中國微控制器(MCU)市場競爭格局與投資建設深度解析研究報告
- 《中英飲食文化差異》課件
- 2024年韶關市始興縣事業單位招聘工作人員筆試真題
- 2025-2030中國風電齒輪箱行業投資策略與可持續發展建議研究報告
- 盡職調查專項法律服務合同
- 戶內穿線合同協議
- 第18課《井岡翠竹》課件-統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
- 2025年小學勞動技能大賽實施方案
- 2025年春《形勢與政策》大作業:怎樣正確理解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歷史邏輯、實踐邏輯與理論邏輯?與國家開放大學形勢與政策章節測試題【附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