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桂梅超越教材,超越課堂,超越教師.doc_第1頁
竇桂梅超越教材,超越課堂,超越教師.doc_第2頁
竇桂梅超越教材,超越課堂,超越教師.doc_第3頁
竇桂梅超越教材,超越課堂,超越教師.doc_第4頁
竇桂梅超越教材,超越課堂,超越教師.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竇桂梅:超越教材,超越課堂,超越教師 時間:2011-03-13 21:33:41 來源:肥城教育局 作者:教科所 超越教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超越課堂:課堂小天地,天地大課堂超越教師:和學生一起幸福成長 主講: 竇桂梅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業。當孩子走進校園,開始他生命的體驗時,教育給予他們的是快樂還是痛苦,是提升還是壓抑,是創造還是束縛?這取決于教師的職業素養和職業行為,更取決于教師全新的適應未來的教育理念。21世紀的今天,我們應該怎樣當教師?我們的語文教育應該如何關注學生的生命?我的思考和實踐是語文教學要沖破以教材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的樊籬。學好教材,又要超越教材;立足課堂,又要超越課堂;尊重教師,又要超越教師。超越教材可以說,我們使用的教材,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對教學質量的提高起著關鍵的作用,我們必須學好它。不過對語文學科的學習來說,憑一本語文書、一篇課文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發展的需要。語文教材已經不是學生惟一的學習資料,在認識上,我們要打破教材作為惟一課程資源的神話。正如教育部最新頒布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里面描述的那樣:只要“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只要“體現時代特點和現代意識”、只要“具有典范性、文質兼美的特點”的文章,都可以拿來讓學生學習。這種新的教學理念打破了傳統理念對教學的束縛。有了這種新課程意識,就能把教材看做是實現“課程標準”要求的手段,認真地學習課本教材,做到科學地補充教材,做到準確地加工教材。大家都知道,要想學好語文必須加強積累,首先要擴大篇章的閱讀。自1994年以來,我在教好原有教材的基礎上,延伸擴展,由一篇帶多篇,精講了課本教材的180篇文章;泛讀了84篇文章;適當整合部分課文后,新增加了72篇文章。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低年級推薦一些民間故事、童話故事,中高年級推薦一些兒童文學、雜文隨筆、科幻漫畫等書籍。從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到“感動共和國的50本書”的部分書目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讀不同種類的書籍,從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營養。告訴學生,讀書就是用精神的牙齒咀嚼她,用思想的胃消化她;告訴學生,讀書不是學習的惟一,但要天天讀書,用好書滋養自己,使自己的精神高貴起來。這是一天也不能斷的潺潺小溪,一天也不能少的精神食糧。她充實著思想的流脈,支撐著人格的大山。中華民族的文化資源是豐厚的,可我們卻看到青少年一代的人文素養呈下降趨勢。從事“人之初”教育的我們,若不能在孩子們閱讀背誦的“童子功”季節,引導他們走進閱讀的空天闊海,讓他們在書中與歷史對話、與高尚交流、與智慧撞擊,從而打下沉實、厚重的文學素養和人文素養,我們的民族將來怎么會擁有高尚的、文明的、創造的現代人呢?還會有“曹雪芹”、“魯迅”橫空出世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句話說的真是太好了。那么這個階梯的第一個平臺,首先應該由我,由我們小學語文教師來搭建。6年來,我帶領學生在學好教材中的詩詞基礎上,閱讀并積累了300多首古今詩詞。從詩經的“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到毛澤 東的“天高云淡,望斷南飛雁”,孩子們積累著詩的語言,感受著詩的情懷,搶救了記憶的黃金時代,摒棄了“課內背教條,課外背廣告”的不良現象。張一帆同學在一次期末語文考試中沒考好??傻诙欤乙馔獾厥盏搅怂臀业娜自~西江月、生查子和他自己獨創的詞牌子獨笑傲。他在這首詞中寫道:淚眼已過,朦朧,成績難留心中。風光還是舊時同,恰似一場夢。往事不堪回首,回首必見傷痛。榮辱成敗瞬念空,仍笑,明朝春風。試想,對一個小學生來說,這是多么了不起的創造!強化語文的詩教,時時撥動學生心中詩的琴弦,就會把那些經過一代又一代生命參與和歷史證明了的詩詞精品,同空氣一樣從學生的口中進入大腦、流入血液,最后滲透到生命深處。這些融會在詩中的智慧、風骨、操守、人生態度等,將成為建立人生信念的重要資源。6年的語文學習中,學生還積累了l000多條成語、100多個寓言故事、200多條古今中外格言警句,這些對他們今后的成長是一筆寶貴的財富。但是,超越教材不能單單停留在量的積累上。就教材來說,引導學生不是告訴、分析、支解,而是喚醒、體驗、批判、感悟;引導學生去真正領悟其精華,就教材的一些內容進行延伸、修改、重組、再創造,讓教材成為學生積極發展的廣闊策源地。人民教育曾發表了我的敢向教材“發難”的孩子們一文。文中講了對狐貍和烏鴉、狼和小羊等課文進行延伸課文內容、續編故事情節的創造;講了對荷花、小站等課文如何修改教材內容的情景。六年級有一篇李大釗女兒寫的十六年前的回憶課文。如果只學這一篇課文,學生對李大釗不會有深刻的認識,我們可以用這篇教材作為一個點,引發開去。于是我給學生出了一個題目感悟李大釗。讓學生通過上網、請教別人、讀有關李大釗的書籍,進行收集、加工、定稿,培養他們獲取信息、收集資料、處理文字的能力。幾天后,學生們寫出了偉大的革命先行者、論李大釗的博學多才、淺談李大釗的性格特點等文章,組成了一個鮮活的多維立體的李大釗形象。超越教材就是基于教材、但不囿于教材,就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其過程就是讓學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地從書籍中積累文化知識,間接獲得情感體驗、生活經驗等人生涵養的過程。 超越課堂我是在農村長大的。少年的學習生活,可以說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考試書”,其結果夸張點說是“悠悠六年里,肚中空如洗”?,F在,我成為了為學生生命奠基的教師,我時時提醒自己:教育的蓬勃發展告訴我們,今天的學生再也不能像我那樣活。我們知道,學生的童年只有一次,他們的生命不能等待。作為教師,應該讓學生在課堂的40分鐘生命得以增值。信息時代的到來,世界日新月異的變化,坐在課堂上已經不是學習惟一的渠道?!罢n堂小天地,天地大課堂”,應該讓學生懂得:在課堂上要好好學語文,生活就是語文學習的課堂,語文學習就在廣闊的天地里,生命的成長中。如何加強學校、家庭和社會對語文教育的影響,使學生在廣闊的語文天地中獲得多方面的滋養?在“大語文觀”指導下,我努力探求語文教育“整體大于部分之和”的系統效應,盡可能地去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去直面精彩紛呈的生活場景。課上,我們一起討論讀書的心得,討論西部開發、腐敗現象、庸俗文化,一起和大師對話,和專家討論素質教育,聽教授的專題講座;課下,我們組織紅領巾志愿者服務隊,到部隊進行夏令營活動,到農村去體驗生活,和學生一起滑雪,玩老鷹捉小雞游戲。當然,最重要的還要引導學生把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活生生的社會現象及生活內容,帶入自己的課堂,寫進自己的考卷。把生命的內在感悟轉化為一種精神產品。智慧與創造就表現在學生的手指尖上:從他們自己動手編輯的萌芽文集、創造文集,到詩詞配畫文集、信息資料文集;從感悟文集、心靈日記,到在諸多語文報刊上發表的文章及省教委為他們出版的10萬冊愛與愛的交流竇桂梅學生作文選,這一項項的創造,讓學生把生命中的潛在表現力盡情地釋放了出來。超越課堂,不光把語文從課堂延伸到學生的生活活動中,還要觸及到學生的心靈里。我們開展了家長和孩子的心靈對話活動。家長在來信中,講述自己的求學經歷、少年生活、工作壓力、下崗困惑、母子情深和父子隔閡學生的回信,家長看后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又回信交流讀后感。感情的交流,加深了兩代人心靈的碰撞。一位家長用1300多字講了自己的經歷和感想,講了自己自幼患小兒麻痹,參加高考超出錄取線35分但未被錄取,現在下崗在家的遭遇。他沒有被生活的重重打擊擊倒,仍然頑強地自學了中文函授的??坪捅究?,還學會了雕刻和畫畫。家長在結尾中寫道:“親愛的六年五班同學們,身體的健全是父母賜予你最寶貴的財富,一定要用大腦好好地使用它們”這位家長拖著殘疾的雙腿來到學校后說:“老師,那天您念完信后,兒子回家,眼睛含著淚水,他把我開的小吃部里的小餐桌擦了一遍又一遍,晚上還特意提醒我,明天早晨他要和我一起去早市買菜,我哪舍得讓他去呀!這些年,我兒子不讓我來開家長會,怕我讓他沒面子,在人多的地方他從來不喊我爸爸。你知道嗎,我看了兒子的回信后很激動,他在信中說:爸爸,以前我錯了,現在我覺得您比誰都偉大!你們搞的活動,不光是教孩子學語文、學作文,而是在教孩子做人吶”家長流淚了,我也流淚了。家長來信雖然來自不同文化階層,有不同的差異,孩子的回信雖然有不同的理解,有不同的見解,但這真實和真情的交流所凝聚成的,卻是共同的道德力量,共同的精神力量!后來,我們班又開展了教師和學生的心靈對話。我給每一個學生寫了一封2000字左右的長信,用6年中發生的真實的故事,敘說每個學生的性格、特長、優缺點等,我在信中談看法,敘說我們朝夕相處的感悟學生看后紛紛回信。一封封含著濃濃的情、帶著滾燙的淚的回信,讓我的心伴著幸福的淚飛翔。省教委又為學生們出版了我們一起成長一位老師和她的學生的心靈對話。學生們在畢業留言中這樣寫道:“也許再過20年,這份精神禮物的意義才能真正顯現出來。老師,在2000多個校園生活的日子里,您不是站在人生的高峰上召喚我,而是手拉著手、肩并著肩,和我們一起經歷風雨、享受彩虹、攀登人生階梯,高唱生命的同一首歌!”我當然知道這是學生對我們當老師的鼓勵,不過,還有什么能比得了此時的幸福呢!超越課堂,語言已不只是作為交流情感和思想的工具,語言更是人的生存空間、生存條件和存在方式。學生的生活活動、情感活動。心靈活動等所有的生命運動,都是語文學習的過程。 超越教師尊重教師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引導學生超越教師是富有時代魁力的精神境界的表現。超越教師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在教師的引領和點化后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質疑、學會批判,最終讓自己成為學習的主人。課堂上,教師和學生的真正關系應該是活生生的人的關系,應該是教學的相長、雙向的互動。師道之尊,可以使學生仿之、效之,但不是不可超越。我們應該放下架子,蹲下身子,與學生一起去探求真理、發現真理,開創教師和學生真正平等的對話平臺。對于學生的成長來說,超越了教師之后,放飛了他們的理想,解放了他們的靈魂,開掘了他們的智慧,學習成為了學生終生追求“真善美”的友人和伙伴,那才是理想的教育和理想的學習。讓學生超越教師,就必須讓每個學生找到自己是好孩子的感覺。有了這種感覺,學生才敢和你無拘無束的交流、平等真誠的對話,才會實現超越教師的真正行為。這種感覺需要教師精神的澆灌。我常想,面對燦爛的生命,笑不起來的教師不能算是好老師。我還想,教師的笑是為了什么?難道見到學生只是機械笑一笑?故意摸摸孩子的頭?讓學生坐在屋子里去感受窗外的陽光嗎?不,教師的微笑只有一條,那就是喚起學生心靈的微笑。任何一個孩子的心靈深處都有做好孩子的愿望,教師的使命就是強化這種愿望,呵護這種愿望。讓我們用淳樸的微笑和真誠的鼓勵,劃出學生幸福的人生起跑線。只有這樣,學生的心靈才會長出快樂。自信、堅韌、向上的莊稼,排除掉狹隘、自私、自卑、失敗的雜草。不然的話,學生超越教師就只能成為遙遠的童話。要學生超越教師,就需要把思考、發現和批判的權利交給學生。只有這樣,我們的眼前才會出現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學生和你合作,共同完成教學任務;學生自己上臺當老師;敢和教師對話,敢挑教師的毛病,敢于提出和教師不同的見解和觀點在講我的戰友邱少云一課時,我重點抓住了“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動不動。烈火在他身上燒了半個多小時才漸漸熄滅。這個偉大的戰士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也沒挪動一寸地方,也沒發出一聲呻吟”這兩句話,讓學生體會這位英雄人物的內心世界。同學們討論了之后,有的說:“他的犧牲可不是被一顆子彈射中,而是被烈火活活地燒著,他還一動不動,邱少云真了不起?!庇袀€學生說:“我想,邱少云肯定像電影中的英雄人物那樣,在心里高喊:祖國萬歲!共產黨萬歲!”這時有一個學生馬上站起來說:“我不同意他的看法,我被開水燙過一次,那種疼痛實在難忍,當時我什么也沒想,就是挺著沒有哭。大火在邱少云的全身燃燒,他肯定沒有想那么多,心里保證只有一個念頭:挺住,挺住,再挺住!堅持,堅持,再堅持!才一動不動,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也沒發出一聲呻吟。”正在我要表揚這位同學的獨特見解時,突然有一位學生大聲說:“不對!我覺得有問題,火勢多大呀,他身上帶了子彈、手榴彈,火燒了那么長時間,這些一點就著的易燃物,怎么沒有爆炸呢?”我驚呆了,這可是我教了好幾遍這篇課文,從來沒想過的問題。我不知道怎么回答。課堂一時靜了下來。我想,這正是學生敢于向教材、向老師挑戰的思考,應該抓住這個契機,引導學生討論。最后,這個問題還是發問者給了一個說法。他說:“老師,槍支 彈 藥一爆炸,整個形勢就會發生變化,就會影響戰斗的勝利,導致戰士的傷亡。邱少云會想,光身體一動不動可不行,他肯定會把一只手深深往泥土里摳,使勁地摳,奮力想把子彈或手榴彈埋在泥土下面,同時還要忍受大火對他無情的燃燒。最后用身子死死壓住泥土,直到生命最后一息也沒挪動一寸地方,沒發出一聲呻吟?!碑敃r同學們建議給邱少云當年所在的部隊寫封信,了解了解當時的真實情況。且不管他的回答是否符合當時情況,但他這種敢于超越教材和教師的思維方法,讓我們為之喝彩。今天的孩子,有今天孩子思維的敏銳;今天的孩子,有今天孩子看問題的視角。他們能夠問倒老師,能夠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