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水泵搶修應急預案.doc_第1頁
循環水泵搶修應急預案.doc_第2頁
循環水泵搶修應急預案.doc_第3頁
循環水泵搶修應急預案.doc_第4頁
循環水泵搶修應急預案.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供排水車間一期循環水泵搶修應急預案編制:趙同科審核:陳邦成審定:批準:200年1月日1.總則由于一期循環水泵出口止回閥密封性不好(閥板和密封圈磨損嚴重),導致無法按正常檢修程序對 450B循環水泵轉子進行檢修(包括中修和大修),為此制訂搶修應急預案2.檢修內容2.2 .中修2.2.1更換泵體密封墊。2.2.2更換前軸承,調整軸向游隙。2.2.3補焊葉輪,若葉輪頸部有毛刺或刮痕應預以消除2.2.4檢查軸套的磨損量,預以修復或更換。2.2.5檢查泵體、泵蓋的腐蝕或沖蝕程度,予以修復。2.2.6測量轉子的晃動量。2.2.7測量軸頸的圓度及圓柱度。2.3. 大修2.3.1 包括中修內容。2.3.2 更換葉輪。2.3.3 更換泵軸。2.3.4 泵體測厚、鑒定,做必要的修理。3.搶修組織組長:陳邦成(負責搶修的全面工作及對外聯絡協調工作)付組長:趙同科(協助組長負責具體的安全搶修工作及內部的指揮.協調工作)成員:連寶英(負責檢修技術及質量驗收)劉德強吳保珍等維修工4.搶修所需材料.備件及工具()100mh管道泵2臺()消防帶m()油箱.廢機油及木材()循環水泵備品備件()工具:拔葉輪專用龍門架.千斤頂.mm液壓三爪.mm錘擊扳手及其它常用工具.檢修方案5.1. 關閉進出口閥,打開放水閥5.2.拆除泵的輔助管路5.3.所修泵出口管泄水閥后安裝管道泵5.4.接好消防帶引至循環水吸水池內打開閥門啟動泵排水至吸水池內5.5.拆除聯軸器防護罩5.6.松開泵聯軸器與電機聯軸器之間的緊固件5.7.松開并壓出填料壓蓋5.8.松開泵蓋與泵體之間的連接螺栓,用起頂螺釘把泵蓋頂起并吊起5.9.松開軸承體和軸承支架之間的聯接螺栓5.10.從泵體中吊出轉子5.11.拆下泵聯軸器5.12.拆下軸承壓蓋和軸承端蓋5.13.松開螺母,從軸上壓出軸承(包括軸承體),拆下軸承壓蓋5.14.從軸上壓出填料.填料環和襯套5.15.若為中修內容,按中修規程檢修:若為大修內容,將事先裝配好的轉子吊起按安裝工藝調整裝配其它裝配按上述拆卸順序的相反方向進行6. 試車驗收6.1 試車前準備工作6.1.1 清除泵座及周圍一切雜物,清理好現場。6.1.2 檢查泵座、電機座螺栓及各連接螺栓的緊固情況。6.1.3 檢查密封是否符合要求,冷卻系統是否暢通。6.1.4 按規定加好潤滑油脂。6.1.5 空轉電機、檢查轉向,無誤后裝上聯軸器柱銷。6.2 試車6.2.1 盤車兩周,注意泵內有無異聲時,盤車是否輕便,盤車后裝上防護罩 。6.2.2 向泵內引注滿液體,排盡氣體。6.2.3 按泵的啟動操作程序啟動,啟動后運轉正常,即可連續運轉試車。6.2.4 試車時間不少于2小時,應達到:a.運轉平穩無雜音,冷卻,潤滑良好。b.軸承溫度正常。C.軸承殼體的振動不超過規定。d.流量、揚程達到銘牌數值或查定能力;電機電流不超出額定值。e.密封符合要求。6.3驗收泵在檢修后質量符合本規程要求,檢修記錄齊全、準確,試車正常,可按規定辦理驗收。7. 維護檢修安全注意事項7.1 檢修前需辦理停車票,并讓崗位化工交出并簽字后方可開始檢修。7.2 如需動火,必須辦理動火證。7.3 起吊設備及零、部件時,須遵守有關起重作業安全規程,有專人負責,統一指揮;起吊前須對行車進行全面的安全檢查。7.4 檢修過程中須有一人專門負責檢修安全工作。7.5 檢修需照明時,必須有12-36V之安全燈具。7.6 進入現場檢修人員,須穿戴好勞動保護用品。7.7 文明檢修。拆卸的零部件要擺放整齊,做到上蓋下鋪,關鍵的零部件要妥善保管以防丟失。7.8 對所有拆開的管口要封口保護,防止異物掉入管口,吊入轉子前,應對下半腔體內進行檢查、清理。7.9 檢修人員應遵守本工種的安全操作規程及本廠的有關安全檢修規定。7.10 試車應有組織地按程序進行,并有專人負責試車中的安全檢查工作。7.11 開、停泵由崗位化工進行,操作者須持有該崗位的“安全作業證”。7.12 嚴格按泵的啟動、停止操作程序進行。7.13 試車中如發現不正常的聲響或其他異常情況時,應停車檢查原因,并消除后再試。7.14 檢修結束后,應做到工完、料凈、場地清,設備見本色、溝見底。7.15 檢修記錄要準確、如實地記錄各種數據,并做以整理、分析,給下次檢修打好基礎8. 檢修方法及質量標準8.1 泵體及底座8.1.1 泵體及底座應無裂紋,泵體內壁表面應光滑,在不承受壓力部位發現裂紋或其它可補焊的鑄造缺陷時,應予以修補。8.1.2 泵體與泵蓋中分面的平面度,應不超過0.1mm。8.1.3 泵體的水平度:縱向和橫向均為0.10mm/m。8.1.4 泵座與基礎面應接觸嚴密,地腳螺栓不松動。8.1.5 泵大蓋螺栓緊固時,應對稱、均勻地緊固。8.2 泵軸部份8.2.1 泵軸不應有腐蝕、裂紋等缺陷,修理或更換泵軸時可做無損探傷,檢測有無裂紋。8.2.2 軸頸的表面粗糙度:安裝葉輪、軸套及裝配聯軸器處3.2m,裝配滾動軸承處1.6m,裝配滑動軸承處0.8m。8.2.3 以兩軸軸頸為支點,用千分表檢查裝配葉輪軸套等部位軸頸的徑向跳動,應不大于0.03mm。8.2.4 鍵槽磨損后,可依磨損情況適當加大,但最大只可按標準尺寸增大一級。在結構或受力允許時,可在原鍵槽的90或120方向另開一鍵槽。8.2.5 軸頸磨損后,可用電鍍、噴鍍或涂鍍的方法修復。8.3 葉輪8.3.1 葉輪表面及液體流道內壁應清理潔凈,不能有粘砂、毛刺和污垢,流道入口加工面與非加工面應圓滑過渡。8.3.2 葉輪與軸的配合采用H7/h6配合。8.3.3 新裝的葉輪必須是經過動、靜平衡試驗的。動平衡允許的不平衡力距為0.85N.m(最大外緣處150克),做靜平衡的不平衡重量不小于25克,超過時用去重法從葉輪兩側切削,切去的厚度應小于原壁厚的1/3,切削與未切削處平滑相接。8.4 軸套8.4.1 軸套端面對軸線的垂直度偏差0.04mm,兩端面的平行度偏差0.04mm。8.4.2 軸套與軸頸配合處粗糙度為1.6。8.5 口環8.5.1 口環與葉輪頸部的間隙應為0.82-0.92mm。8.5.2 口環與葉輪配合處粗糙度為1.6m,其表面應無毛刺、劃痕,否則應予消除并打磨光。8.5.3 密封內、外圓表面同軸度偏差不大于0.06mm。8.6 轉子部份拆裝8.6.1 拆卸過程中,如發生銹蝕咬住現象,不可隨意敲擊,可采用加熱法拆。如葉輪,先對蓋板外圓加熱,然后慢慢引向輪轂。8.6.2 若用加熱法仍無法拆除軸套可按如下方法切削掉。a.垂直軸線沿整個軸套表面鉆一軸向小孔,鉆孔時要特別小心,鉆頭鉆進時至少要離軸表面1mm。b.用鋼鑿沿鉆孔切開,即可拆除軸套。鑿軸套時應防止損傷軸。8.6.3 拆葉輪時應在軸上作出標記,標明在軸上的位置,但不可劃傷或損傷軸。8.6.4 新裝配的轉子,應檢查其徑向和軸向圓跳動。在葉輪頸部測量,均不大于0.10mm。8.6.5 轉子裝入泵體內,應使葉輪流道中線對準渦旋室中線,使葉輪與兩側密封環端面間隙相等;并應測定轉子的軸向總竄動量,定位時取其一半。8.7 軸承部份8.7.1 滾動軸承與軸頸采用配合為H7/K6或H7/js6。8.7.2滾動軸承端面與壓蓋間隙不大于0.10mm。8.7.3拆裝滾動軸承應使用專用工具或利用壓力機,且方法要正確,不得用錘直接敲擊軸承,裝配合軸承內圈端面應與軸肩靠緊。8.7.4 采用加熱法裝軸承時,應在油溫不超過100的機油中加熱或使用軸承加熱器,嚴禁用火焰直接加熱。8.8 填料密封裝置8.8.1 填料壓蓋壓入填料函的深度應不大于5mm。8.8.2 換填料時,其切口應為平切口,長度剛好繞軸套一圈,相鄰兩根填料切口須錯開180。8.8.3 壓緊填料壓蓋時,應兩切對稱壓,不可壓的過緊,填料壓蓋不可傾斜。開車后應根據泄漏情況進行調整。8.9 聯軸器8.9.1 聯軸器找正時,其徑向偏差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