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指”教學設計.ppt_第1頁
“非指”教學設計.ppt_第2頁
“非指”教學設計.ppt_第3頁
“非指”教學設計.ppt_第4頁
“非指”教學設計.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非指示性 設計 教 浙江師范大學鄭逸農 學 第一章 非指示性 語文教學設計基本內涵 第一節 非指示性 語文教育要點概述 第二節 非指示性 語文教學設計基本特征 第三節 非指示性 語文教學設計基本環節 第一節 非指示性 語文教育要點概述 一 名稱由來 非指示性 語文教學改革的名稱提出于2000年 以本人發表在上海 語文學習 2000年第7期上的 非指示性 語文教學模式初探 一文為標志 它是對過去以教師為中心的 指示性 教學的反撥乃至顛覆 又是對西方以學生為中心的 非指導性 教學的反撥和調整 在對兩者名稱的反撥性撮合中 取出一個新的名稱 非指示性 二 基本內涵作為教育理念 其核心命題是 把人當作人 即把學生當做平等的 獨立的 能自主判斷 自主成長的人 在師生作用的定位上 既不以教師為中心 也不以學生為中心 而是取其中點 從教師中心 學生中心走向師生對話 教師和學生都發揮各自應有的作用 教師的作用是引導而不是指示 學生的作用是自主學習實踐而不是被動聽從指示 在學生成長的定位上 不是教師指示下的被動成長 而是教師引導下的自主成長 在教師和學生的交互作用中 學生自主和自由地走向成長 在此理念的觀照下 非指示性 教學實踐的基本原則是 三尊重 第一 尊重每個學生的學習權 教學面向全體學生 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學習中來 不讓少數 明星學生 霸占課堂 不使大部分學生成為旁觀者和陪讀生 第二 尊重每個學生的學習差異 讓學生在自己原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展開學習 盡可能不搞大一統 一刀切 第三 尊重每個學生的學習時間 教師少說 學生多學 非指示性 教學實踐的基本做法是 先生后師 先由學生主動地 獨立地學習 有了學習心得和基本體驗后教師才教 以教促學 教師不在學生自主學習前就做現成的講解和灌輸 不以教師的教代替學生的學 同時 教師的教不是指示 而是引導 引導具體體現為 在學生自主學習前 教師是一個主動的說明者 在學生自主學習時 教師是一個有效的組織者 在學生自主學習后 教師是一個及時的促進者 不管是說明者 組織者 還是促進者 其實質都是引導者 非指示性 教學形式以 二不 四自 為基本標志 二不 是不指示學習目標 不指示問題答案 前者強調學習目標的自主性和差異性 后者強調問題答案的自主性和理解多元性 兩者意在引導學生根據文本特點和自身特點 自主選擇學習內容 確定學習目標 自主探究問題答案 四自 是讓學生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 用自己的觀點去判斷 用自己的思維去創新 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 在師生平等的對話中讓學生自主生成對文本的理解與感悟 自主生成語文素養 自主走向精神成長 第二節 非指示性 語文教學設計基本特征 非指示性 教學設計 是指根據 非指示性 教育理念中把人當作人 讓學生自主成長的原則 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學科特點 教材特點 在教學前對教學內容 教學過程等進行預先規劃 基本特征 在學生觀上 把學生當做平等的人 在成長觀上 讓學生自主自由成長 在學習觀上 尊重學生的學習特點 在方法觀上 運用歸納法展開教學 在學科觀上 遵循語文學科的特點 第三節 非指示性 語文教學設計基本環節 第一類 學生自主學習的環節學生自主感受課文學生自主感知課文學生自主選擇學習主題學生自主研究學習學生自主交流學生自主提出問題學生自主探究答案學生自主總結和反思 第二類 教師積極引導的環節在學生自主學習前 教師的引導表現為主動說明 在學生自主學習時 教師的引導表現為有效組織 在學生自主學習后 教師的引導表現為及時促進 第三類 相互交流對話的環節從縱向的空間序列來看 交流對話的環節緊跟在每個自主學習環節之后 從橫向的時間序列來看 交流對話先在同伴之間進行 后在師生之間進行 第二章 非指示性 教學設計理性闡述 第一節 非指示性 語文教學設計的實施前提 第二節 非指示性 語文教學設計的理論依據 第三節 非指示性 語文教學設計的基本原則 第四節 非指示性 語文教學設計的評價標準 第一節 非指示性 語文教學設計的實施前提 一 在語文學科特點上 有兩個新的認識與定位1 語文不再是一門純粹的知識性學科 而以學生的實踐為主 2 語文不再是一門科學性的學科 而具有不確定性和模糊性 二 在教育觀念上 人本 人性 人權等新觀念開始回歸1 對人的發展觀重新認識與定位 2 對傳統的師生關系及課堂教學重新認識與定位 3 對教師創造教育觀重新認識與定位 三 從社會文化的發展來說 人類正處在需要相互學習的特定歷史文化時期四 從心理學的發展來說 已經進入了人本主義階段 第二節 非指示性 語文教學設計的理論依據 一 非指示性 語文教育以人本主義為總的理論基礎二 不指示學習目標 以建構主義理論 后現代課程理論等為主要理論基礎三 不指示問題答案 以對話理論 團體動力學理論 嘗試錯誤理論 多元解讀理論等為主要理論基礎 第三節 非指示性 語文教學設計的基本原則 三尊重 一 尊重每個學生的學習權二 尊重每個學生的學習差異三 尊重每個學生的學習時間 第四節 非指示性 語文教學設計的基本評價標準 兩發展 一 學生自主發展1 每個教學環節都給學生提供自主學習 自主實踐的機會2 每次自主學習和實踐后都讓學生充分地交流和對話3 每個教學環節都伴有教師的積極引導二 語文素養發展1 語言素養方面得到發展2 精神素養方面得到發展 第三章通用類 非指示性 教學設計基本樣式 第一節完整型 非指示性 教學設計基本樣式 第二節簡約型 非指示性 教學設計基本樣式 第三節靈活型 非指示性 教學設計基本樣式 第一節完整型 非指示性 教學設計基本樣式 基本環節和步驟 教師激趣導入 學生初讀課文 并說說初讀感受 學生再讀課文 并說說再讀感知 學生三讀課文 并自主選擇學習主題 師生交流學習主題 學生圍繞主題 研讀欣賞 學生交流研讀心得 學生自主提問并自主探究 教師補充提問 并現場探究討論 教師介紹自己的及研究專家的研讀心得 學生自主總結和反省 學生美讀品味 學生比較閱讀 每人說一句結束語 總結學習收獲或學習感想 教師推薦課外閱讀篇目 設計樣例 林黛玉進賈府 高中 琵琶行 高中 春酒 初中 珍珠鳥 小學 第二節簡約型 非指示性 教學設計基本樣式 基本環節和步驟 教師激趣導入 學生初讀課文 并說說初讀感受 學生再讀課文 并說說再讀感知 學生自選式學習 就自己感興趣的某一兩個方面展開 作為自己的 小快餐 或 開胃羹 讓自己的直覺愛好得到基本滿足 或甜食 或辣味 或燒烤 因人而異 自由選擇 學生共選式學習 共同確定一兩個學習主題 作為 正餐 或 主菜 一同展開深入的品味和賞析 學生美讀 聚焦妙語佳句 讀出感受與享受 學生總結 說說自己的感受與收獲 教師推薦課外閱讀篇目 設計樣例 最后的常春藤葉 米洛斯的維納斯 第三節靈活型 非指示性 教學設計基本樣式 基本特點 是對前面完整型和簡約型兩種教學形式的隨機組合和靈活運用 靈活型教學形式突出隨機性和靈活性 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和課時的實際情況 對前面兩種教學形式隨機組合 靈活運用 所需課時在兩種教學形式之間 一般為兩個課時 因此 在學習環節上 比完整型簡單一些 又比簡約型豐富一些 在教學樣式上 它不定型 不固定 比如就學習內容的選擇來說 就有自選式 共選式以及自選共選兼有三種樣式 比如提問與探討這個環節 就既可能用 也可能不用 設計樣例 客至 荷塘月色 一個人的遭遇 第四章文學類文本 非指示性 教學設計基本樣式 第一節基于自主研習的教學設計 第二節基于自主體驗的教學設計 第三節基于自主探究的教學設計 第一節基于自主研習的教學設計 適用對象 散文核心環節 四研 一研 寫什么 二研 學什么 三研 怎么寫 四研 寫的效果 基本環節和步驟 1 激趣導入 2 初讀文本 整體感知 3 一研 寫什么 即研究學習本文寫了什么 正確理解作者的寫作意旨 4 二研 學什么 即研究學習本文哪些方面寫得最成功 最值得學習 而就自己所在的年段來說 哪一些又是最值得學習的 5 三研 怎么寫 即研究學習文本在表達形式上有哪些特點和技巧 6 四研 寫的效果 即研究學習該表達形式有什么好的表達效果 7 美讀品味 聚焦妙語佳句 讀出感受和享受 8 總結學習收獲 9 教師推薦課外閱讀篇目 設計樣例 想北平 江南的冬景 第二節基于自主體驗的教學設計 適用對象 詩歌 核心環節 四讀 一讀 體驗情感之美 二讀 體驗內容之美 三讀 體驗語言之美 四讀 體驗節奏之美 基本環節和步驟 1 激趣導入 2 討論學習方法和學習內容 3 一讀 體驗情感之美 4 二讀 體驗內容之美 5 三讀 體驗語言之美 6 四讀 體驗節奏之美 7 合讀 體驗 四美 融合 8 學生自主總結本課學習 9 教師推薦課外閱讀篇目 設計樣例 相信未來 沁園春 長沙 第三節基于自主探究的教學設計 適用對象 小說 劇本 核心環節 四探 一探故事的情節性 二探人物的典型性 三探深刻的思想性 四探高超的語言藝術性 基本環節和步驟 1 激趣導入 2 討論學習方法和學習內容 3 一探故事的情節性 4 二探人物的典型性 5 三探深刻的思想性 6 四探高超的語言藝術性 7 學生自主總結本課學習 8 教師推薦課外閱讀篇目 設計樣例 雷雨 祝福 第五章論述類文本 非指示性 教學設計基本樣式 第一節基于自主探究的教學設計 第二節基于自主研習的教學設計 第三節基于自主梳理的教學設計 第一節基于自主探究的教學設計 適用對象 隨筆 雜文等普通文本 核心環節 四探 一探論點 二探論據 三探論證 四探論述效果 基本環節和步驟 1 教師介紹學習方式 2 學生初讀文本 3 一探論點 4 二探論據 5 三探論證 6 四探論述特色和效果 7 共同探究其余疑難 8 美讀欣賞 9 總結學習感受或收獲 10 推薦課文閱讀篇目 設計樣例 拿來主義 東方和西方的科學 第二節基于自主研習的教學設計 適用對象 悼詞 演講稿等特殊文本 核心環節 四研 一研文體格式 二研表達內容 三研表達形式 四研表達效果 基本環節和步驟 1 教師激趣導入 2 學生初讀文本 3 說說初讀感受 4 一研文體格式 5 二研表達內容 6 三研表達形式 7 四研表達效果 8 情感交流 評價作者等 9 介紹作者或逝者情況 10 美讀欣賞 11 總結學習感受或收獲 12 推薦課文閱讀篇目 設計樣例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 我有一個夢想 第三節基于自主梳理的教學設計 適用對象 學術論文等 核心環節 四理 一理論述的總話題 二理論述的分話題 三理論述的特點 四理論述的效果 基本環節和步驟 1 教師介紹學習方式 2 學生初讀文本 3 說說初讀感受 4 一理論述的總話題 5 二理論述的分話題 6 三理論述的特點 7 四理論述的效果 8 美讀欣賞 9 總結學習感受或收獲 10 推薦課文閱讀篇目 設計樣例 傳統文化與文化傳統 中國與西方的文化資源 第六章文言類文本 非指示性 教學設計基本樣式 第一節基于自主研習的教學設計 第二節基于自主評點的教學設計 第一節基于自主研習的教學設計 適用對象 普通文言文本 基本程序 先言后文 標志性環節 四研 一研文言之 言 的字詞音義 二研文言之 言 的句子翻譯 三研文言之 文 的內容和思想 四研文言之 文 的形式和技巧 基本環節和步驟 1 教師激趣導入 2 學生初讀文本 3 討論學習內容 4 一研文言之 言 的字詞音義 5 二研文言之 言 的句子翻譯 6 學生再讀課文 7 三研文言之 文 的內容和思想 8 學生三讀課文 9 四研文言之 文 的形式和技巧 10 學生四讀課文 11 總結學習感受或收獲 12 推薦課文閱讀篇目 設計樣例 滕王閣序 逍遙游 第二節基于自主評點的教學設計 適用對象 淺易的文言文本 基本程序 先寫評點 再作交流 標志性環節是 四交流 一交流各自對文本語言表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