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1.聲現象專題1.聲現象一、聲音的產生1、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人靠聲帶振動發聲、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點振動發聲,風聲是空氣振動發聲,管制樂器靠里面的空氣柱振動發聲,弦樂器靠弦振動發聲,鼓靠鼓面振動發聲,鐘靠鐘振動發聲,等等);2、振動停止,發聲停止;但聲音并沒立即消失(因為原來發出的聲音仍在繼續傳播);(注:發聲的物體一定振動,有振動不一定能聽見聲音)3、發聲體可以是固體、液體和氣體;4、聲音的振動可記錄下來,并且可重新還原(唱片的制作、播放);二、聲音的傳播1、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固體、液體和氣體都可以傳播聲音;一般情況下,聲音在固體中傳得最快,氣體中最慢;2、真空不能傳聲,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員只能通過無線電話交談;3、聲音以聲波的形式傳播;4、聲速:物體在每秒內傳播的距離叫聲速,單位是m/s;聲速跟介質的種類和溫度有關;聲速的計算公式是v=s/t;聲音在15的空氣中的速度為340m/s;三、回聲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反射回來,再傳入人的耳朵里,人耳聽到反射回來的聲音叫回聲(如:高山的回聲,北京的天壇的回音壁)1、聽見回聲的條件:原聲與回聲之間的時間間隔在0.1s以上(教室里聽不見老師說話的回聲,狹小房間聲音變大是因為原聲與回聲疊加重合);2、回聲的利用:測量距離(車到山的距離,海的深度,冰川到船的距離);四、怎樣聽見聲音1、人耳的構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聽小骨、耳蝸及聽覺神經組成;2、聲音傳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動,再經聽小骨、聽覺神經傳給大腦,形成聽覺;3、在聲音傳給大腦的過程中任何部位發生障礙,人都會失去聽覺(鼓膜、聽小骨處出現障礙是傳導性耳聾;聽覺神經處出障礙是神經性耳聾)4、骨傳導:不借助鼓膜、靠頭骨、頜骨傳給聽覺神經,再傳給大腦形成聽覺(貝多芬耳聾后聽音樂,我們說話時自己聽見的自己的聲音);骨傳導的性能比空氣傳聲的性能好;5、雙耳效應:聲源到兩只耳朵的距離一般不同,因而聲音傳到兩只耳朵的時刻、強弱及步調也不同,可由此判斷聲源方位的現象(我們聽見立體聲就屬于雙耳效應的應用);五、聲音的特性包括:音調、響度、音色;1、音調:聲音的高低叫音調,與發聲體振動的頻率有關,頻率越高,音調越高(頻率:物體在每秒內振動的次數,表示物體振動的快慢,單位是赫茲,振動物體越大音調越低;)2、響度:聲音的強弱叫響度;與發聲體的振幅、距離聲源的距離有關,物體振幅越大,響度越大;聽者距發聲者越遠響度越小;3、音色:聲音的品質特征;與發聲體的結構和材料有關,不同的物體的音調、響度盡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卻一定不同;(辨別是什么物體發的聲靠音色)注意:音調、響度、音色三者互不影響,彼此獨立;六、超聲波和次聲波1、人耳感受到聲音的頻率有一個范圍: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聲波;低于20Hz叫次聲波;2、動物的聽覺范圍和人不同,大象靠次聲波交流,地震、火山爆發、臺風、海嘯都要產生次聲波;七、噪聲的危害和控制1、噪聲:(1)從物理角度上講物體做無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叫噪聲;(2)從環保的角度上講,凡是妨礙人們正常學習、工作、休息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產生干擾的聲音都是噪聲;2、樂音:從物理角度上講,物體做有規則振動發出的聲音;3、常見噪聲來源:飛機的轟鳴聲、汽車的鳴笛聲、鞭炮聲、金屬之間的摩擦聲;4、噪聲的等級:表示聲音強弱的單位是分貝,符號為dB。為了保護聽力,聲音不能超過90分貝;為了保證工作和學習,聲音不能超過70分貝;為了保證休息和睡眠,聲音不能超過50分貝;0dB指剛剛引起聽覺;5、控制噪聲:(1)在聲源處減弱(安消聲器);(2)在傳播過程中減弱(植樹。隔音墻)(3)在人耳處減弱(戴耳塞)八、聲音的利用1傳遞信息(醫生查病時的“聞”,打B超,敲鐵軌聽聲音,超聲波基本沿直線傳播用來回聲定位制作聲納等等)2聲可以傳遞能量(飛機場旁邊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聲說話;一音叉振動,未接觸的音叉振動發生;超聲波的能量大、頻率高用來打結石、清洗鐘表等精密儀器)1.(2011山東臨沂)2.在公共場所“輕聲”說話是文明的表現,而在曠野中要“大聲”喊叫才能讓較遠處的人聽見。這里的“輕聲”和“大聲”是指聲音的 A音色B.音調C.響度D.頻率2.(2011天津)如圖1所示,小明用筷子的一端捆上棉花蘸水后充當活塞,插入兩端開口的塑料管中,做成“哨子”。吹奏樂曲時,用嘴吹管的上端,同時上下推拉活塞。推拉活塞主要是為了改變樂音的( )A、音調 B、音色 C、響度 D、速度3.(2011廣東湛江) 2關于聲現象,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相同 B只要物體在振動,我們就一定能聽到聲音C聲音只能傳遞信息 D高速公路兩旁安裝的隔音板是為了阻斷噪聲的傳播4.(2011廣東湛江)152011年3月11日13時46分,日本本州島附近海域發生里氏9.0級強震并引發海嘯,地震、海嘯、臺風、火山噴發等都會產生_(填“超聲波”或“次聲波”)地震造成福島第一核電站反應堆冷卻系統破壞,日本當局不斷采取向反應堆空中、地面注水的方法進行冷卻,以免造成更大的核事故,這種冷卻方法主要是利用了水的_大的特性,核能是_能源(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5.(2011山東濟寧)5. 為了探究聲音產生的原因,小明和小華一起做了下面的實驗:小明把手放在喉嚨處大聲講話,感覺喉頭振動了;小華把正在發聲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通過對這兩個實驗現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結論是: 。小華同學用手使勁敲桌子,桌子發出了很大的聲響,但他幾乎沒有看到桌子的振動,為了明顯地看到實驗現象,你的改進方法是: 。6.(2011 山東聊城) 夏天,教室外蟬的叫聲影響了同學們的學習。蟬能發聲是由其腹部下方一層薄薄的發音膜 引起的。老師把教室的門窗關起來,大家聽到的聲音明顯減小,這是在聲音 過程中減弱噪聲。7.(2011黑龍江 雞西)16.如圖所示,在上海世博會某場館里,演奏員正用樂器演奏樂曲。編鐘發出的音樂聲是由于編鐘 而產生的;聽眾能從同一樂曲中分辨出是二胡還是笛子演奏的,主要是因為它們發出聲音的 不同。8.(2011年湖北省荊門市12分)2011年3月11日發生在日本的強烈地震造成了大量人員傷亡及財產損失,下列說法中,你認為錯誤的是A. 地震時伴有次聲波產生B. 地震時會產生地震波,這種地震波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C. 地震時產生的地震波不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D. 受災人員通過呼喊和敲擊方式求救主要是利用聲音可以傳遞信息9(2011四川廣安)某種昆蟲靠翅的振動發聲。如果這種昆蟲的翅膀在2s內振動了600次,頻率是Hz,人類聽到該頻率的聲音(填“能”或“不能”)。10.(江蘇連云港市8 2)關于聲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聲音是電磁波,它可以在真空中傳播 B某些路段禁鳴喇叭,是在聲源處控制噪聲 C聲音在不同物質中的傳播速度均為340ms D人們能辨別不同樂器發出的聲音,是因為它們的音調不同11.(2011年無錫市)15日常生活中,我們常說聲音“震耳欲聾”,這是指它的 很大;我們能夠辨別不間樂器發出的聲音,是由于它們的 不同12.(2011四川綿陽)18.以下利用了超聲波的反射來獲取信息的是( )。 A.大象的“聲音”交流 B.蝙蝠的“回聲”定位 C.外科醫生對結石病人的“超聲”排石 D.站在天壇中央說話,會感到聲音特別洪亮13.(2011江蘇南京13題2分)聲音是由于物體 產生的我們聽聲音就能判斷誰在說話,主要是依據聲音的 (選填“音調”、“響度”或“音色”)14.(2011江西)5、交通噪聲是城市的主要來源之一,如圖1所示,甲、乙兩圖分別表示在 和 控制了噪聲。15.(2011哈爾濱)17.某同學對下列聲現象進行分析.其中錯誤的是( )16. (2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皮革考試題庫及答案
- 婚姻繼承法試題及答案
- 西醫臨床技能提升策略試題及答案
- 疫情后續面試題及答案
- 育嬰師職業導向考試題目及答案
- 綜合案例操作考試題及答案
- 農產品品牌試題及答案
- 藥劑類考試近期動態試題及答案
- 醫療器械知識試題及答案
- 護理技能實踐心得試題及答案
- 傾聽他人聲音學會換位思考
- 2024年甘肅省農墾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如何預防病人拔尿管
- 《游園》(教案)-高中語文統編版必修下冊
- 正大天虹方矩管鍍鋅方矩管材質書
- 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23年版)
- 血液透析并發癥護理查房課件
- Unit+1+Cultural+Heritage+Workbook-高中英語人教版必修第二冊
- 化療藥外溢處理應急預案
- 孕期免疫系統:如何增強免疫力
- 液冷數據中心白皮書 2023:數據中心液冷革命解鎖未來的數字冰河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