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18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親子溝通技巧 親子溝通技巧 研習會 研習會 1 進入會場 放下身段 放空心態 2 關閉手機 專注學習 尊重他人 3 全程參與 積極投入 用心感受 1962年由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杰斯的學生湯姆士 戈登創立 經過四十多年的發展與完善 已傳入40多個國家 超過200萬名家長參加過培訓 全新的理念 具體而清晰的技巧讓學員全面提升溝通能力 有效解決親子沖突 維持親子和諧 適用于各個年齡階段的父母 適用更多的溝通領域 我說你畫 表達 接收 理解 轉化 反饋 理解判斷 A B 反饋確認 你參加本次訓練課程 期望有什么收獲 或希望解決什么問題 每人在自已的筆記本上寫下來 各組交流匯總 每組最多不超過10條 時間 5分鐘 自我 指的是我是否接觸到自己的感受與需求 并愿意為自己表達與行動 他人 指的是我是否關心與接納對方的感受與需求 并愿意積極傾聽與探詢 情境 指的是我是否注意到雙方所處的環境與客觀條件 并愿意以對等協商的態度處理彼此所面臨的問題 命令指責 討好型 超理智型 打岔型 一致型 我的溝通姿態 丈夫 你看都幾點了 怎么還沒做晚飯 孩子都餓的不行了 好友 你這件衣服太難看了 不適合你 資源 自我爭取 有領導才能 有能量 自信 建議增加 對他人的覺察 多問自己 這樣做感覺如何 責備者 資源 關懷的 滋養的 靈敏的 建議增加 對自我的覺察 像你關心別人那樣關心你自己 以便你更充分地體驗自我價值感和平等性 討好者 資源 有才智 知識 注意細節 解決問題 建議增加 對自我和他人的覺察 將你的情感 感受與你已經擁有的才智整合在一起 超理智者 資源 幽默的 自發的 創造力 好玩 有彈性 建議增加 對自我 他人和環境的覺察 讓自己在適宜的情境中釋放靈活性 創造性和開放性 它們可讓你腳踏實地 停留在當前 打岔者 1 每個孩子都喜歡聽父母的話 關鍵是父母怎樣說 每個孩子都愿意接受父母的教育 關鍵是父母怎樣教育 2 在內心深處 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的行為得到父母的認可 能做讓父母高興的事情是每個孩子內心深處最大的期望 3 在每一個當下 父母都是在用他所掌握的最好的方式與孩子溝通 沒有哪一位父母會存心傷害孩子 4 父母與孩子溝通是在教孩子溝通的方式 5 父母對孩子的愛 不是以父母付出的多少來衡量 而是以孩子的感受來衡量 6 每一個做父母的都渴望用更好的方式與孩子溝通 7 親子之間有沖突 孩子反抗的并不是父母本身 而是父母的教育方法 8 每個孩子都有能力解決自己遇到的問題 只是這種解決問題的潛能尚待開發 基本理念 9 人生的真相是 我們每一個人都可能會遇到一些不能解決的問題 我們帶著這些問題依然可以活得很好 我們需要做的是學習與問題相處 10 越是強迫孩子改變 孩子越是抗拒 哪怕是正確的命令 孩子都會拒絕執行 11 每當父母利用權力和權威強迫孩子做事 他們就剝奪了孩子學習自律能力和自我負責意識的一次機會 基本理念 12 父母處理好自己的情緒 才能更好地與孩子溝通 13 接納就是尊重 孩子因尊重而改變 14 只有在關系和諧的狀態下 父母才有對孩子實施教育的可能 15 任何一個行為背后都有一個積極的動機 16 像你如何期望孩子如何對待你那樣去對待孩子 你就能找到親子關系的春天 基本理念 什么是行為這是本課程的一個基本概念 請描述并寫出孩子的三個行為 1 我的孩子好動 一會兒也靜不下來 2 我的孩子總是喜歡看電視 就是不愛做作業 3 我的孩子很任性 總是和我對抗 4 我的孩子很淘氣 在外面好跟人家打架 5 我的孩子很體貼父母 特別討人喜歡 6 我的孩子做完作業從不檢查 一點責任心都沒有 行為一定是具體的 能看得見 聽得到的 如果這里有一臺攝像機 有一臺錄音機 凡是能夠拍攝下來的 凡是能夠錄下音來的 都是行為 評價的語言模式 總是 一貫 一直 等 辨別 行為 與 評價 行為窗可接受的不可接受的說明 在本套課程中 孩子的行為只用 可接受 和 不可接受 來表達 不用 好 壞 或 對 錯 來區分 孩子的所有行為 可接受不可接受 所有可能帶給你愉悅的 幸福的 平和的等正面情緒的行為 如 孩子放學一到家 就打開書包做作業 孩子做完作業后 幫父母做些家務 請寫出自己孩子哪些行為是你可接受的 所有帶給你 生氣 煩惱 憤怒 擔憂 壓力 等負面情緒的行為 如 孩子放學一回到家 就去打游戲 一連玩了3個小時 孩子一邊做作業 一邊把電視機打開 而且聲音很響 另 雖然父母對孩子的某些行為能夠接受 但在心理同時會產生一些不愉快的感受 這樣的行為同樣列為 不可接受的行為 請寫出 自己孩子有哪些行為是你不能接受的 許多父母總認為自己有責任去解決孩子的問題 而不是鼓勵孩子自己解決問題 了解問題的歸屬原則會使我們改變對待孩子的行為 誰的內在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誰有不舒服的感覺 有情緒 有困擾 說明誰有問題 1 孩子的2 父母的3 問題的傳染 有效的親子溝通 必須解決問題 解決問題的前提是介定問題 也就是問題的歸屬 即弄清楚究竟誰有問題 父母與孩子相處的狀態分為四種1 父母有問題 2 孩子有問題 3 雙方有問題 4 雙方無問題 親子狀態 孩子的需求得到了滿足 但是他的行為干擾到了父母 父母的內在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有不舒服的感覺 有情緒 有困擾 煩惱 生氣 焦躁不安等情緒 孩子的行為妨礙了父母的需求 父母無法滿足自己的內在需求 此時父母不接受孩子的行為 舉例 孩子在客廳的墻壁上胡寫亂畫 孩子看電視的時間太長 忘了寫作業 孩子邊玩邊做作業 很晚才能睡覺 孩子在放音樂 聲音大得父母彼此說話都聽不見 思考 還有哪些 孩子的內在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有不舒服的感覺 有情緒 有困擾 煩惱 沮喪 生氣 焦慮等不舒服的感覺 孩子有問題 并不是說孩子做錯了什么 也不一定與父母有關 舉例 孩子在學校體育比賽中沒有獲獎 感到很沮喪 快要考試了 孩子感到很緊張 數學上有難題 孩子思考了很長時間也沒解答出來 孩子想參加同學的生日聯歡會 又擔心作業做不完 感到很猶豫 思考 還有哪些 父母或孩子一方的內在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并影響到了對方 導致雙方都有不舒服的感覺 有情緒 有困擾 煩惱 生氣 沮喪 焦躁不安等 親子雙方的內在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并在互動中干擾到了對方 導致雙方都有不舒服的感覺 有情緒 有困擾 雙方有問題 舉例 期中考試成績明顯退步 孩子沮喪地回到家把試卷交給父母 父母一看孩子的成績立刻發了火 父母不斷的爭吵 讓孩子感到很害怕 在學校和同學發生矛盾的孩子回到家拼命地打游戲 這時在單位受到領導批評的父母回到家 看到孩子在打游戲頓時火冒三丈 孩子和別的同學鬧矛盾 鉛筆盒被摔壞了 父母知道后數落孩子無能 思考 還有哪些 孩子的內在需求得到了滿足 他的行為也沒有干擾到父母 同時 父母的內在需求也得到了滿足 雙方都沒有困惑 都沒有不舒服的感覺 親子溝通的目的 就是盡可能地推動親子雙方都沒有問題 雙方無問題 父母從天氣預報中得知今天有冷空氣來臨 天氣會有大幅度降溫 外面會很冷 可是孩子出門卻不愿多加衣服 孩子吃飯時 邊吃邊玩 吃得很慢 當父母都吃完了的時候 他還沒吃完 孩子用押歲錢買了一只小兔子 讓爸爸媽媽替他喂養 孩子總是用自己的零花錢在地攤上買零食吃 晚飯后 女兒想看一會電視 媽媽卻關掉電視讓女兒去做作業 女兒很抵觸 跟媽媽吵架 分組討論 一天晚上 兒子對媽媽說 明天我們學校進行數學競賽 題目會很難 我怕考不好你又要罵我了 一位母親說 為了擴大孩子的知識面 我給孩子買了很多光盤 可他只喜歡其中一張 并且反復看 我讓他也看看其他的 他就是不肯 怎么說都不聽 我硬給他換了一張 他又哭又鬧 弄得我既不理解 又很難過 看到孩子這樣不聽話 我很傷心 1 孩子告訴你 他很擔心這次考試會失敗 2 女兒說她不喜歡哥哥的朋友 3 孩子常將廚房弄得亂七八糟 并留給你清理 4 在彈吉他的孩子要求你聽一聽她彈奏的樂曲 5 你的孩子沒有按時回家 以致延誤了看牙醫的時間 而且不管是否延誤 都得照付醫藥費 6 你的孩子在打預防針時 哭了起來 7 女兒常常太晚起床 趕不到學校 因此要求你開車送她上學 8 你十二歲的女兒在暑假時 因為沒有外出旅游的機會而悶悶不樂 9 每次當你將孩子送到幼兒園要離開時 小孩就開始哭 10 你的小孩開玩笑的取笑你 說你這么老了還去上親子溝通的課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有一個重要的心理需求 就是對責任感的需求 當孩子有問題時 父母有協助的責任 協助孩子負起自行解決問題的責任 而不是把孩子的問題 攬 過來 代替孩子解決問題 把解決孩子的問題當成自己的責任 父母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 以為這就是對孩子的關愛 其實這只是父母在滿足自己的需求 父母對孩子的關愛不是以父母付出的多少來衡量 而是以孩子能接受到的多少來衡量 當父母有問題時 應先看清問題的真相 再找出有效解決辦法 而不能簡單地把問題轉嫁給孩子 把孩子推進 問題區 當父母和孩子都在問題區時 父母首先得解決自己的問題 否則沒有能力協助孩子解決問題 孩子對你說 小明是個壞蛋 他朝我臉上灑水 還把我的書也弄濕了 我真想狠狠地揍他一頓 我們如何回應 1 告訴老師 讓老師批評他 打人可不對 2 以后不要再和他一塊玩 3 沒關系 與同學搞好關系很重要 4 小明是和你鬧著玩的 不要計較 5 小明是你很好的朋友 要學會原諒他 常見回應 1 命令 2 威脅 3 教訓 4 建議 5 說服 6 貼標簽 7 表揚 8 辱罵 9 分析 10 安慰 11 詢問 12 轉移 這12種反應方式被稱為親子溝通的12大絆腳石 其中任何一種絆腳石都會阻礙父母與孩子的溝通 1 命令 指示 你朝他臉上灑水 把他的書也弄濕 2 威脅 警告 你要是跟別人打架 別怪我不客氣 3 教訓 說教 你們是同學 你應該原諒他 不應該打架 4 建議 忠告 你跟老師說 讓老師批評他 5 說服 辯駁 水灑在臉上讓頭腦更清醒 書弄濕了 還可以曬干 沒有必要去揍人家 12種絆腳石的典型語言 6 貼標簽 評判 你是個沒有腦子的人 就知道打架 從來不想想怎么去解決問題 7 表揚 贊美 媽媽相信你是最棒的 你一定能很好地解決這件事 8 辱罵 諷刺 打架是野蠻的表現 沒有教養的人才會靠拳頭解決問題 9 分析 解釋 他把水灑到你臉上 可能是跟你開玩笑 他跟你開玩笑 說明你們的關系很好 把書弄濕可能是玩笑開得有些過火 也許他內心也很愧疚 12種絆腳石的典型語言 10 安慰 同情 同學之間灑點水沒有什么大不了的 不用計較 書不就是濕了一點點嗎 也不影響 算了 搞好同學關系是很重要的 11 詢問 調查 他用什么水灑的 衛生不衛生 書弄濕了多少 還能不能用 他有沒有向你道歉 12 轉移 退縮 過去的事就算了 別再想它了 還是想想怎么完成你的作業吧 對照一下 自己是用的哪一種 12種絆腳石的典型語言 為什么指導 建議 詢問甚至贊美也會成為絆腳石 當孩子有了問題時 他內心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他有不舒服的感覺有情緒 當孩子處在這樣一種情緒狀態下 他的心理到底需要什么 當孩子處在問題之中 父母會不由自主地被帶進去 根據自己的知識或經驗給孩子提供幫助 比如 教導 詢問 建議 贊美 等 雖然父母的出發點是善意的 但是這些協助方式并不能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反而會制造出更多的困擾 導致溝通無法繼續進行 1 命令 2 威脅 3 教訓 4 建議 5 說服 6 貼標簽 7 表揚 8 辱罵 9 分析 10 安慰 11 詢問 12 轉移 只有當孩子有問題的時候 這12種回應方式才成為絆腳石 在和諧的狀態下 這12種回應方式都不是絆腳石 命令 威脅 辱罵 只不過較為危險 有可能造成溝通障礙甚至影響孩子的人格健全 了解模式 1 名稱 2 解釋 3 典型語言 4 傳達信息 5 可能造成后果 說明 本課程為1天課程 本課件從44 此頁 85頁皆為附頁 作為對12個絆腳石的拓解 1 命令 指示 指揮 解釋 告訴孩子去做什么事情或不許做什么事情 給他下命令 指揮他 典型語言 你現在必須做作業 你現在馬上停止玩游戲 我不管別的父母如何做 你必須打掃院子 從現在起不許用那種態度跟媽媽講話 你不能再哭 只有做完作業才能出去玩 所傳達的信息 這些信息告訴孩子他的感情和需要都是不重要的 他必須遵從父母的感情需要 我不在乎你想干什么 你立刻到房間里來 它們傳達的意思是不接受孩子當時的行為 不許亂動 它們使孩子產生對父母權力的懼怕 孩子聽到的是比他強大的人威脅要傷害他 到你的房間去 你要是不去 我就不客氣了 它們可能使孩子感到反感或是憤怒 常常引起孩子發泄敵視情緒 發怒 反擊 抵抗 考驗父母的意志 它們向孩子傳達這樣的信息 父母不相信孩子自己的判斷力和能力 不許動那盤菜 離你弟弟遠點兒 可能造成的后果 會使雙方溝通不良 傷害孩子自尊 造成孩子的自我否定 讓孩子沒有責任感 讓孩子覺得父母應該為自己負責任 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或報復行為 2 警告 責備 威脅 解釋 以警告 責備或威脅的語氣告訴孩子如果他做了某件事情會產生什么樣的后果 典型語言 你不聽話 就讓你爸爸打你 如果那樣做你會后悔的 再說一句那樣的話 就給我離開房間 不聽我的話 你會后悔的 再考不及格 看我怎么收拾你 所傳達的信息 這些信息能夠讓孩子感到害怕和順從 你要是不那樣做會后悔的 它們會和命令 指示和指揮一樣招致反感和敵視 要是你立刻上床睡覺 當心屁股挨打 它們傳達的意思是父母不尊重孩子的需要和愿望 若是你要敲鼓 我可真的要煩死了 對于父母的警告或是威脅 孩子有時會說 我不管 我就是要這樣 這些信息同樣使孩子想考驗一下父母威脅的堅定性 孩子被警告不要做某些事情 但有時他們會忍不住誘惑 想親自看看父母預見的后果會不會真的發生 可能造成的后果 造成溝通不良 孩子會因為害怕而順從 威脅的結果會使孩子產生 僥幸 的心理 學會投機 甚至欺騙 會導致孩子的憤怒 生氣或者孤僻 沒有主見 3 說教 規勸 教訓 解釋 告訴孩子他應該如何做 典型語言 你不應該用那樣的口氣跟老師說話 考不上大學 將來是不會有出息的 你應當象玲玲那樣把字寫得工工整整的 你要學會懂禮貌 尊重長輩 我象你這么大的時候 學習是很努力的 哪象你這樣懶散 所傳達信息 這些信息是要讓孩子承受外界施加的權威 職責或義務 對 應該 應當 和 必須 這樣的措辭 孩子可能會進行更加強烈的抵抗 可能會更加強烈堅持自己的立場 它們可能使孩子感到父母不相信他們的判斷力 他最好還是接受別人認為是正確的東西 你應當做正確的事情 它們可能引起孩子的內疚感 他是個 壞孩子 你不應該那樣想 它們可能使孩子覺得 父母不相信他有能力評判別人的計劃或是價值觀是否正確 你應該永遠尊敬你的老師 可能造成的后果 會造成孩子過重的負擔或罪惡感 會養成孩子 自我防衛 的態度 不信任感 如 誰說的 會導致孩子退縮 疏遠或反抗 如 我不應該你也不應該 4 建議 忠告 提供方法 解釋 向孩子提出自己的主張或提供父母解決的方法 供孩子參考 典型語言 你最好先做完數學作業再做語文作業 如果是我 我肯定不理他 我建議你去找老師談談 當你不開心的時候 你就去聽聽故事 看看電視 找同學聊聊天 玲玲不理你 你可以找別的小朋友去玩嘛 所傳達的信息 在孩子看來 這樣的信息表明 父母對孩子的判斷力或是解決問題的能力沒有信心 它們可能使孩子更加依賴父母而不去獨立思考 我該怎么辦 爸爸 有時孩子強烈反對父母的主意和忠告 讓我自己來解決 我不想有人 教 我做事情 提出忠告有時表明你比孩子優越 我和你媽知道什么是最好的 孩子也會產生自卑的感覺 為什么我沒有想到那一點 你們總是比我更知道該怎么做 提出忠告使孩子感到他的父母一點兒也不理解他 你要是知道我是怎么想的 就不會這么建議了 提出忠告有時會導致孩子完全聽從父母的意見而不去考慮自己的看法 可能造成的后果 暗示孩子不具有解決自己問題的能力 會阻礙孩子自己去面對問題 想出解決方法并且采取實際的行動 會使孩子產生依賴心或反抗心 5 爭論 辨駁 解釋 用事實 道理說服 用反駁手段 邏輯知識或父母自己的意見去影響孩子 典型語言 上大學將你人生最美好的經歷 孩子必須學會與人相處 我們還是看看大學畢業生的例子吧 如果孩子學會在家里負責任 長大成人后就會有責任心 我像你這么大時 我做的事情是你的兩倍 所傳達的信息 竭力教導另一個人的做法常常使 學生 孩子 感到你在貶低他 使他顯得低人一等 顯得沒有能耐 你總是認為你無所不知 講道理和擺事實常常使孩子產生防范心理和怨恨情緒 你以為我不知道啊 孩子和大人一樣 很少喜歡別人說他們的不是 因而他們始終極力捍衛著自己的立場 你錯了 我是正確的 你說服不了我 一般來說 孩子痛恨父母教訓人 他們沒完沒了地說好坐在那里聽 孩子常常采取極端方法 輕視父母陳述的事實 哎呀 你太老了 不了解現在的情況 你的思想完全過時了 不再流行了 你是個鱉腳的滑稽演員 對于父母堅持要傳授給孩子的真理 孩子常常早已了如指掌 把他們當成一無所知的孩子令他們憤恨 那一切我全知道 你不必告訴我 有時候 孩子更愿意逃避現實 我不在乎 那又怎么樣 那不會發生在我身上 可能產生的后果 會造成孩子的防衛態度與對抗心理 通常會造成孩子反抗父母 不聽父母的話 讓孩子覺得自己是不好的 錯誤的 失去自信 6 貼標簽 評判 責備 解釋 對孩子進行負面評價 典型語言 你總是偷懶 你怎么這么不懂事 你就是不誠實 你怎么老是這么拖拖拉拉 都這么大了 怎么還不懂事 所傳達的信息 這些信息最可能使孩子覺得自己無能 落后 愚蠢 沒用 拙劣 孩子的自我看法是由父母對他的判斷和評價形成的 父母如何評價孩子 孩子就會如何評價自己 老是有人說我很壞 我開始感到我真的很壞 批評招致反批評 我看到你也那樣了 你自己也好不了多少 評價孩子極易造成孩子不愿意吐露自己的感情 或是把事情掩蓋起來不讓父母知道 若是我告訴了他們 就該挨批了 孩子像大人一樣憎恨別人對自己進行否定的評判 他們會奮而捍衛自己的形象 對愛評價人的父母他們常常是又氣又恨 即使父母的判斷是正確的 頻繁的評價和批評使孩子覺得他們一無是處 父母不愛他們 可能產生的后果 暗示孩子是能力差的人 笨蛋 因為怕得到否定的判斷或叱責 孩子會拒絕和你溝通 心理上遠離你 孩子會接受父母的判斷 產生自卑心理 認為 我真是不好的 或報復說 你們也好不到哪里去 7 贊美 贊同 解釋 對孩子進行正面評價 附和孩子 典型語言 嗯 我認為你做得很好 你很聰明 一直都是很聽話的 我想你是對的 我同意你的意見 你不會讓我們失望的 所傳達的信息 通常認為表揚總是對孩子有益 恰恰相反 它常常產生非常消極的影響 那種不符合孩子自我形象的肯定評價會引起孩子的敵意 我不漂亮 我很丑 我討厭我的頭發 我彈得不好 我討人嫌 孩子會認為 父母既然能有肯定的評判 就有可能做否定的評判 在缺乏贊揚的家庭里突然頻繁使用贊揚可能會被孩子理解為批評 你們以前不喜歡我的頭發 現在肯定也不喜歡 孩子常常會認為父母贊揚自己是為了操縱自己 是要引誘他做父母喜歡的事情 既然你這樣說了 我學習就再努力些吧 孩子有時會推斷 父母表揚他們是不理解他們 若是你知道我對自己是怎么想的 你就不至于那樣說了 受到贊揚時 孩子常常會感到尷尬 也會不舒服 尤其當著他們朋友的面 哦 爸爸 那不是真的 接受表揚多的孩子可能逐漸依賴表揚甚至要求表揚 媽媽 我看起來怎么樣 難道我不是個好男孩嗎 我畫得怎么樣 可能產生的后果 暗示父母對孩子有較高的期待 并要孩子達到父母的目的 讓孩子服從 讓孩子覺得父母在施恩圖報 極不情愿地被父母操縱 當孩子的感覺和父母的稱贊不相符時 孩子會感到焦慮 8 侮罵 嘲弄 諷刺 解釋 使孩子人格或名譽受到損害 蒙受恥辱 典型語言 你真不知羞恥 你真蠢 你的腦子灌水啦 什么時候才能開竅啊 考這點分數 你還好意思吃飯啊 只有沒長腦子的人才會這樣說話 知道嗎 所傳達的信息 這樣的信息能給孩子的自我形象造成毀壞性的影響 它們會讓孩子感到自己無用 拙劣 沒有人喜歡 對于這樣的信息 孩子常用這樣的話回敬父母 你真愛嘮叨 看看誰說誰是懶漢 從試圖影響他的父母那里得到了這樣的信息時 孩子極不可能改變自己 不會現實地看待自己 相反 他會與父母的不公正信息針鋒相對 為自己解脫 我并不是個失敗者 那太荒謬 也太不公平 可能產生的后果 孩子會覺得自己沒有價值 沒有人喜歡自己 包括父母 孩子自卑 感到無地自容 通常會有語言和行為上的反擊 9 解釋 分析 診斷 解釋 告訴孩子他的動機是什么 給他的行為分類 找原因 下定義 或者分析他為什么那樣說 那樣做 讓孩子感到你在給他籌劃 幫他分析 典型語言 你對玲玲有嫉妒心 讓你走快點你偏走得慢 你是在故意氣我 老師把你單獨留下 一定是你又做錯了什么事 這次沒有考到90分 一定是你沒努力 一定是你上課沒有認真聽老師講課 所以你的作業才不會做 所傳達的信息 這樣的信息告訴孩子 父母對他了如指掌 知道他的動機是什么 或者為什么他有那樣的行為 父母的這種心理分析會給孩子帶來威脅和挫敗感 若是父母的分析和理解碰巧是準確的 內心世界被暴露出來可能使孩子感到非常難堪 你不和人約會是因為你太害羞 你那樣做只是為了引起注意 當父母的分析或是理解錯了時 事實上常常會錯 孩子會非常惱恨 我沒有嫉妒心 真可笑 孩子常常發現父母擺著一副盛氣凌人的架勢 你以為你知得很多 經常分析孩子的父母是在告訴孩子自己高人一等 聰明過人 像 我知道為什么 和 我能看穿你 這樣的話語常常會中斷和孩子的進一步交流 阻止孩子把問題擺出來和父母一同商議 可能造成的后果 會使孩子有挫折感和被脅迫 孩子感到被套上框框 自己的缺點被公開很沒面子 孩子會因為害怕被誤會或缺點被公開 而不愿和父母溝通 10 保證 同情 安慰 支持 解釋 父母不關心孩子身上發生了什么 只是一味地勸慰孩子 想盡辦法讓孩子感覺好受一些 或者說 父母總是勸說 安慰孩子 想讓他從不良情緒中解脫出來 盡力消除他的不良情緒 否認不良情緒的影響 典型語言 這種小事 不用傷心啦 心胸放寬一些 不要給他一般見識 不要擔心 你現在的情況會變得越來越好 你很有潛力 成績很快會提升上去的 我以前也有過你這樣的想法 按我的話去做 你肯定沒問題 所傳達的信息 這樣的信息并非像大多數父母想像的那樣對孩子有幫助 當孩子心煩意亂時 勸解只能使他相信你不理解他 要是你知道我是多么地恐懼 你就不可能這樣說了 之所以父母勸解和安慰孩子 是因為他們看到孩子的感情受到了傷害 看到孩子很沮喪 很消沉等等 這樣的信息告訴孩子你想要他抑制那樣的情緒 不要太難受 事情總會好起來的 孩子可能把父母的勸解看作是父母想改變他們的企圖 因而常常不信任父母 你這樣說不就是想要我感覺好些 輕視孩子的問題或是同情孩子 常常會中斷與孩子的進一步交流 因為孩子覺得你想要他抑制自己的感情 可能造成的后果 孩子覺得自己不被了解 會引起強烈的敵對意識 如 你說的容易 你自己來試試看 孩子通常將父母的意思理解為 感到傷心是不好的 11 調查 詢問 解釋 努力去找理由 動機和原因 獲得更多的信息幫助你解決問題 典型語言 你為什么不喜歡學習呢 你到底是怎么想的 是玲玲親口告訴你她不想和你一塊玩的嗎 你遇到了什么事情 讓你產生這種想法 如果不想去上學 你想去干什么 所傳達的信息 詢問使孩子認為你對他缺乏信任 猜疑他或是懷疑他 你照我說的那樣洗手了嗎 孩子有時也會看穿父母是想通過詢問引入 陷井 然后 落井下石 哄他們說出實話然后再批評他們 你學了多長時間 只1個小時 那好 你考試只配得個C 孩子常常感到詢問是對他們的威脅 尤其是他們不明白為什么父母要質問他們 請注意孩子多次說 你為什么問那件事 或是 你到底是什么意思 如果你對正在和你商議問題的孩子進行詢問 他可能會以為你是在收集資料為他解決問題 而不是讓他自己尋找解決辦法 你這樣的感覺是什么時候開始的 與你學校有關系嗎 學校怎么樣 孩子常常不愿意父母為他們的問題尋找解決辦法 如果我告訴父母 他們只會告訴我應該怎么做 當你對正在與你商議問題的人進行詢問時 每一次詢問都會限制他向你敞開心扉 從某種意義上講 每一次詢問都規定了他下面要答的內容 倘若你問 你什么時候有了這種感覺 你是在告訴這個人只能談有關感情的問題 別的都不要談 這就是被律師盤問感到極不舒服的原因 你覺得你必須按問題的要求敘述自己的事情 因此詢問根本不是一個與人溝通交流的好方法 相反 它可能極大地限制人的自由 可能造成的后果 回答常常會招致批評 失去主動權并受到委屈 孩子因而學會了隱瞞 孩子會感到莫名其妙 感到不知所措 因此焦慮 害怕 孩子回答問題時 可能會放棄原來的想法 去猜測父母心思 學會說謊 12 退縮 逃避 遷就 解釋 努力使孩子從問題中擺脫出來 你自己也避開問題 分散孩子對問題的注意力 引導孩子擺脫問題 把問題閣置一旁 典型語言 不要想這件煩人的事啦 我們談讓人高興的事情 吃飯時間 我們先不談這件事 就當作這件事沒有發生吧 過幾天 我們一塊去爬山 散散心 你已經盡力了 做到這樣已經不錯了 所傳達的信息 這樣的信息向孩子說明你對他不感興趣 不尊重他的感情 或者你十分嫌棄他 一般來說 當孩子需要談什么事情的時候 他們相當認真也相當專心 如果你用開玩笑的方式應付他們 你就可能使他們感到委屈和受侮 推遲解決孩子的問題或是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暫時看起來是成功的 但是孩子的煩惱并不總能立即消失 他們常常會在意想不到的時候突然再爆發 推遲問題很少能解決問題 孩子和大人一樣需要別人的尊重 傾聽和理解 若是父母對他們視而不見 他們很快就學會把問題拿到別的地方解決 可能造成的后果 暗示孩子對于生活上所遇到的困難 與其盡力去克服 不如設法逃避 暗示孩子自己是不重要的 讓孩子覺得自己不被重視 從此自卑 孩子再遇到困擾時 便不會對父母敞開心扉 吐露心聲了 當孩子在問題區 也就是孩子有困擾的時候 這12個絆腳石才會成為親子溝通的障礙 當親子雙方處在無問題區 也就是雙方都沒有問題時 這12個絆腳石一般不會造成溝通的障礙 特別小心的是 警告 威脅 侮罵 諷刺都是很危險的語言 最有可能造成溝通中的障礙 做開門人1 不明確表明自己的意見 哦 嗯 是嗎 怎么樣了 接下來呢 還有嗎 2 有效引導 快給我講講 你是怎么想的呢 能詳細地給我說說嗎 嗯 繼續說 你愿意和我談談這件事嗎 我想聽聽你的意見 咱們一起來討論 把整個過程都將給我聽聽吧 聽起來你對這件事有自己的看法 這件事看起來對你很重要 我還想多了解一些 你能多談一些嗎 你好像很關心這件事 3 對接受的表達 你有權表達你的感受 我尊重你的想法和感受 我或許能從你身上學到東西 我真想聽聽你的看法 你的想法很重要 我想多了解一些 我對你很感興趣 我希望自己能更了解你 積極傾聽 積極傾聽是一種更為有效的方式 它能讓孩子的心靈之門敞開 讓孩子暢通無阻的把心理的困擾傾吐出來 讓孩子的情緒得以有效的宣泄 在積極傾聽的時候 父母 接受人 要盡力理解孩子 發送人 的內心感受或是他話中的含義 然后將自己的理解進行編碼再反饋給孩子 發送人 讓他證實 父母送出的不是他自己的信息 如評判 意見 忠告 邏輯分析或詢問等 他送出去的是對孩子的信息的理解 不折不扣的理解 表達 接收 理解 轉化 反饋 C P 真誠 誠實 誠懇 發自內心的關懷 而不是出于父母的某種需要 不要認為孩子是不懂事的 接納 接納孩子 包括孩子的思考方式 孩子的感受 孩子的講話 走路以及行動的樣子等 而不要帶各種附加條件 同理心 了解孩子 體察孩子的真正感受 愿意聆聽孩子的講話 要聽懂孩子在說些什么 而不是說父母想說的話 不含有屬于父母的確切信息 而是僅僅反映或回饋孩子先前的信息 標明孩子的感受 方法 反饋信息 標明感受 積極傾聽的技巧 1 孩子 我太笨了 總記不住數學公式 我永遠都沒有辦法記住那些公式 假如你是這位孩子的父母的話 你聽到孩子這么說 運用積極聆聽 如何回應 父母 有些數學公式總是記不住 你覺得很沮喪 孩子 是的 2 孩子 我不要上床 房間里黑黑的 有好多鬼 假如你是這位孩子的父母的話 你聽到孩子這么說 運用積極聆聽 如何回應 父母 你的臥室里黑黑的 讓你感到很害怕 孩子 一點也不錯 參考 3 孩子 我在人行道上摔跤 膝蓋擦破皮 啊 快來看啊 流了好多血 假如你是這位孩子的父母的話 你聽到孩子這么說 運用積極聆聽 如何回饋 父母 看到這么多血 你覺得很害怕 參考 積極傾聽并未傳送出自己的信息 反而僅僅回應了孩子的信息 積極傾聽的關鍵是要聽懂孩子表達的真實含義 準確理解孩子表達的真實情感 并能夠用恰當而通俗易懂的語言 將自己的感受及時回饋給孩子 1 孩子 大哭 明明把我的玩具卡車搶走了 假如你是這個孩子的爸爸或媽媽 運用積極傾聽 怎么回饋 爸爸 別人拿走了你的卡車你很難受 你不喜歡別人搶你的東西 孩子 對 參考 孩子 真倒霉 今年我們遇到了一個差勁的老師 我忍受不了他 假如你是這個孩子的爸爸或媽媽 運用積極傾聽 怎么回饋 爸爸 聽起來你好象對老師很失望 孩子 對 參考 做協助者 通常話都很少 我們是在幫助孩子自行解決自己的問題 不要企圖代替孩子解決問題 只要當一個合格的聽眾就可以了 企圖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父母就跑到問題區里了 孩子有能力幫助自己解決問題 他是有這個能力的 積極傾聽中父母的職責 家長平靜自己的情緒 不要急 平靜地告訴孩子 媽媽看到你不想說 沒有關系 當你想對媽媽說的時候 你再過來 媽媽一定會認真聽你說 我會等你 或 我感覺到你 很難過 傷心 我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情 要是你想流淚你就流吧 我會在這里陪著你 你要是想一個人待著 就告訴我 我就 離開 當孩子處在情緒之中 不要去追問孩子 否則會讓孩子感到你認為他錯了 他會感覺到自己不被理解 不被接納 孩子不說話怎么辦 孩子必須感覺到被某些問題所困擾 孩子以語言或非語言方式透露他正在面臨的一些問題 例如 悶悶不樂 我好害怕 等 孩子必須愿意與父母談話 父母的內在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有不舒服的感覺 有情緒 有困擾 煩惱 生氣 焦躁不安等情緒 孩子的行為妨礙了父母的需求 父母無法滿足自己的內在需求 此時父母不接受孩子的行為 當孩子的行為影響到父母 讓父母的需求得不到滿足 父母心中感到不舒服 感到內心有煩惱 沮喪或怨恨時 這時父母會感到神經緊張 不喜歡孩子的行為 如 孩子打斷你和朋友的談話 孩子看電視的吵雜聲干擾你的注意力 你很累很困 孩子卻纏著你讓你給他講故事 講完一個又一個 請大家寫出 你不可接受的孩子的行為 注意是描寫孩子的行為 而不是評價 判斷 平時我們是如何對待孩子這些行為的 面對孩子的這些行為 我們是需要用一些方法來幫助孩子還是需要幫助自己 父母滿足自己需求的選擇 當父母有問題時 他們可以有以下幾種選擇 1 可以試圖直接改變孩子 2 可以試圖改變環境 3 可以試圖改變自己 工作了一整天 回到家里你非常疲憊 需要坐下來休息一會兒 你想利用這個時間看看晚間新聞 但是 你5歲大的孩子卻纏著你 要你跟他玩 他一直拉著你的胳膊 爬到你的腿上 不讓你看電視 這時跟孩子玩是你最不想干的事 這時候 你對孩子說 注意 不要刻意掩飾自己 按照你平時與孩子說話的方式 把你對孩子要說的內容寫下來 周日 你的朋友來你家作客 你的朋友見到你10歲的兒子非常喜歡 但你兒子看到你朋友后卻躲到他的房間不愿出來 你很想讓孩子和你朋友打招呼 但孩子就是不愿意 讓你很沒有面子 這時 你走進孩子房間 對孩子說 你有一個女兒 上五年級了 放學之后不是忙著去做作業 而是直奔電視 一集又一集地看電視 你好不容易讓她去做作業 她一會兒要喝水 一會兒要吃東西 一會兒又去廁所 做作業磨磨蹭蹭 做到很晚都做不完 看到女兒這種情景 你走過去 對女兒說 1 命令 指揮 回你的房間去 出來 去叫一聲叔叔 趕快把作業做完 別磨磨蹭蹭的 2 威脅 警告 再煩的話我可要揍你了 不給叔叔打招呼的話 我們過一會到飯店去吃飯就不帶你去 半小時內做不完作業 今天晚上就別想睡覺 3 說教 教訓 你要學會乖一些 當看到媽媽累的時候 要知道幫媽媽做些事情 不要給媽媽添亂 客人來咱們家 你要主動跟客人打招呼 這樣才會顯得有禮貌 孩子懂禮貌 才會讓人喜歡 將來才會有出息 4 忠告 建議或提供解決方法 你是一個學生 學生就要以學習為主而不是以看電視為主 一集一集地看電視 并不能幫助你的學習 反而會影響你 學習的時候 就要全神貫注 不能又是喝水又是吃東西 又是上廁所 這樣怎么能安心學習呢 所以 你要好好自我約束一下 記住 以后家里來了客人 你要主動打招呼 以后先把作業做完才能看電視 5 教導 指點 你要學會做個乖孩子 爸爸累的時候 不要總是纏著我 你都10歲了 應該學會懂事了 家里來客人的時候 你要學會招待客人 搬個椅子 倒杯茶 這樣才顯得你懂禮貌 你以后心里要想著你是一個學生 你的全部任務就是學習 回家后 先抓緊時間一口氣把作業做完 有時間才可以看電視 6 評判 批評 責罵 在爸爸身上鬧 不是好孩子 你怎么這么沒禮貌 太不像話了 你這哪里是學習 純粹是磨蹭 7 贊揚 討好 你是好孩子 一定很聽話的 到自己的房間去玩啊 你是個懂禮貌的孩子 阿姨這么喜歡你 你就給她打個招呼吧 你快點學習吧 做完作業之后 我給你買可樂和薯片 8 侮罵 嘲弄 諷刺 你真是太煩人了 一點都不討人喜歡 你真沒出息 給阿姨打個招呼你能死啊 考這點分數 你還好意思吃 9 解釋 分析 診斷 心理分析 一天都沒有看到我了 你想讓我多關注你 你是膽子小 怕害羞 對自己沒有信心 還是故意給我丟臉 你就是不想學習 故意偷懶 拖延 10 保證 同情 你先自己去玩一會 晚飯后媽媽一定好好陪你玩 你只要出來給阿姨打個招呼 我們就帶你去吃麥當勞 你如果少看電視 多花一些時間就用在學習上 你的成績一定能考到第一名 11 調查 詢問 你為什么不去讓你爸爸陪你玩 是不是怕他打你 阿姨這么喜歡你 你怎么躲在房間不出來呢 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嗎 你為什么總是看電視而不去做作業 你說說看 到底發生了什么事 12 退縮 逃避 轉移注意力 和我一塊看電視吧 別鬧了 兒子 最近學習怎么樣 有沒有遇到不開心的事情 我們一塊活動活動吧 仔細看看這十二種絆腳石每一種都包含了很多 你 當然有的不是那么明顯 你停止這么做 你不該那么做 你別再 你為什么那么做 你真不聽話 你為什么不表現得好一些 我們把這類信息稱為 你信息 這類訊息的特點都是以 你 字開頭 或者會有 你 字 以 你 為導向 能告知孩子 他做出的不為你接受的行為 讓你有什么感覺 對你有什么影響 這種訊息將會大大地避免上述現象 比如 你在我身上 拉我胳膊 還不讓我看電視 我心里很不高興 因為我很累 想一個人休息一會 這類訊息叫 我訊息 我訊息包括三部分 1 對不可接受行為的描述 2 父母的感受 或父母體驗到的感覺 3 這樣的行為對父母造成的切實具體的影響 簡單地表示 行為 感受 影響 1 我們只是描述孩子不可接受的行為 他做的什么事情干擾了你 而不是你對孩子的行為下的判斷 具體 2 在描述時要簡潔 清楚 不要拖泥帶水 簡潔 3 在描述的時候 父母要心平氣和 盡量不要帶責難的情緒 因為帶情緒就無法表達 我訊息 所有的情緒會蓋過一切 會讓 我訊息 變成 你訊息 因為你的情緒本身就是 你訊息 特別是憤怒的我訊息就是 你訊息 平靜 孩子早上出門時說好一放學就回家 可是放學后一個多小時了 孩子還沒有回家 并且也沒有給家里打電話 描述行為 c 孩子坐在椅子上 一只腳翹在桌子上 p 我看到你 我感覺到 C 媽媽 這次又考了個倒第一 p 聽了你的話 我感覺 C 媽媽 老師讓你到學校去一趟 我不小心把小明的頭打破了 p 聽了你的話 我感覺 C 媽媽 我決定要把頭發染成紅色的 還要做成爆炸式的 p 聽了你的話 我感覺 孩子的行為對父母切實具體的影響通常是指 讓父母多花錢 多花時間 多費精力以及給父母帶來不便 這些行為可能讓你不能做你想做的事情和需要做的事情 也可能使你的身體受到傷害 讓你感到不舒服 疲勞或造成痛苦 當你發出一個完整的包含三部分的 我信息 時 你就把你的全部情況都告訴了孩子 不僅指出他給你造成問題的行為 而且還有你對這一行為的感受 同樣重要的還有這些行為將會或者已經給你帶來的影響 我信息的格式 媽媽帶5歲女兒芳芳到服裝店買新衣服 媽媽拿了件新衣服想讓芳芳試試合身不合身 芳芳不愿讓媽媽在自己身上試衣服 假如你是芳芳的媽媽 嘗試用我訊息和女兒溝通 參考 孩子早上出門時 說好一放學就回家 可是放學后一個多小時了 孩子還沒有回家 并且也沒有給家里打個電話 假如你是這個孩子的父母 嘗試用我訊息與孩子溝通 周日 你的朋友到你家來做客 在你們談話的過程中 你8歲大的孩子在一旁毫無顧忌地大聲吵鬧 讓你和你的朋友的談話無法進行 假如你是孩子的父母 嘗試用我訊息與孩子溝通 我信息練習 1 我信息 不太容易引起孩于的抵觸情緒 老老實實告訴孩子他的行為對你的影響 這遠不如讓孩子知道自己的行為表明他 有毛病 可怕 2 我信息 把改變自己的行為的責任留給孩子 讓孩子學會對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 3 我信息 是誠實的 所以會影響孩子 使孩子發出同樣的誠實信息 我訊息的目的是 孩子的不可接受行為讓父母的需求無法滿足 產生困擾 父母用我訊息來改變孩子的行為 來讓自己的需求得到滿足 父母在不斷的運用 我信息 的過程中 特別是在描述孩子的行為對自己切實具體的影響時 你會發現 切實具體的影響似乎根本就不存在 而且你還會發現 你的情緒 你的感受并不會受孩子行為的影響 你可以調控你的情緒 你的情緒由你自己作主 我們每個人漸漸地會成為自己情緒的主人 孩子以前看似不可接受的行為慢慢地變得你可以接受了 也就是說 當你改變的時候 你的孩子也就改變了 在有的父母運用我信息的過程中 會出現讓人吃驚的變化 由于看待問題的方式改變 特別是自己的情緒能夠自己掌控時 自己不再有困擾 本來對孩子的某些行為不可接受 現在反而變得可以接受了 親子關系由此進入無問題區 你和客人在飯店一起吃飯 你8歲的兒子把一盤油炸蝦拉到自己的面前一個人吃 不讓別人吃 你上四年級的女兒常常把作業本忘在家里 她到了學校才打電話讓你給她送去 讓你不勝其煩 今天這樣的事情又發生了 你5歲的孩子穿著鞋子爬到沙發上 你看到你剛洗凈的沙發罩上一片灰黑的腳印 午飯后 你很疲乏 在你休息的時候 你6歲的孩子打開玩具槍嗚嗚地響 邊玩邊興奮得大叫 孩子放學回家 脫鞋不是放在鞋柜里 而是隨便甩 今天你看到他一只甩在沙發上 一只甩到客廳中間 我訊息只是告訴孩子 他的行為給你帶來困擾 的最佳方式 它可以最大限度地減輕孩子心里的罪惡感 挫敗和憎恨 我訊息并不能保證孩子一定會馬上關注你的需求 立即改變他的行為 親子關系和其他人際關系一樣 不是這么單純 我訊息的效果如何取決于以下5大因素 1 你所傳達的我訊息 結構是否完整 尤其是孩子的行為對你的切實具體影響 你是否傳達給了他 2 當孩子有問題時 孩子是否覺得父母通常會傾聽他所談的話 3 我訊息的強度與一致性 孩子抗拒父母的我訊息時 父母如何反應 4 我訊息是否提供了解決方法 5 父母使用權威的次數有多少 我信息的效果 我看到你不幫我拖地板 就連自己的臭襪子也不洗 我感到你太懶了 因為我還要花時間拖地板 給你洗襪子 讓我沒辦法早點休息 我感到你真笨 我感到你真不體諒父母 我感到你就是喜歡拖拉 我感到你故意氣我 知道做不到 有時候 我們會發現 甚至我發出很強烈的我訊息 孩子的行為依然沒有改變 依然我行我素 依然妨礙著父母的需求 從孩子的角度講 他可能認為自己的行為并沒有妨礙父母 或者他有強烈的需求 要繼續做正在做的事 他即使知道自己的行為妨礙了父母 也不肯改變 當有這種情況出現的時候 我們稱之為需求沖突 親子之間的沖突既不是孩子個人的問題 也不單純是父母本身的問題 而是父母與孩子雙方的問題 即問題歸親子雙方所共有 也就是說雙方都進入了問題區 例1 早上孩子去上學 外面正下著絲絲小雨 你提醒孩子穿上雨衣 孩子卻不愿穿 例2 隨著孩子的年齡越來越大 你希望孩子單獨睡覺 你為孩子準備好了舒適的臥室 但他就是不去 非要和你在一塊睡 例3 孩子越來越挑食 每次吃飯 只挑肉吃 不吃蔬菜 假如你是孩子的父母 你怎么辦 父母動用自己的權威 強迫孩子服從 結果是父母贏了 孩子輸了 如例一中的孩子乖乖穿上雨衣 例二中的孩子乖乖去他的臥室睡覺 例三中的孩子老老實實吃青菜 1 孩子缺乏執行決定的動力 2 對父母不滿 3 父母強制執行時遇到困難 4 孩子沒有機會發展自身能力 如果你在人際關系中使用權力 你擁有的影響力會減少 后果 父母怕得罪孩子 怕引起沖突 一味地遷就孩子 滿足孩子 隨他去吧 結果是孩子贏了 父母輸了 如例一中的孩子 不穿雨衣就不穿吧 例二中的孩子 你不愿去你的臥室那就繼續跟媽媽睡吧 例三中的孩子 不吃蔬菜就不吃吧 縱容法 1 控制父母 變本加厲 2 不懂感恩之心 3 難以與人相處 4 不適應外部環境 5 沒有愛 6 父母痛苦 后果 所謂搖擺法就是父母先使用權威或者縱容法中的一種方法 當這種方法對孩子不起作用或者超過自己的承受極限時就換成另一種方法 還往往要打著對待孩子要民主或者不能讓孩子一點規矩沒有的牌子結果往往是導致親子對抗和沖突 搖擺法 第一步 界定問題 明確雙方的需求 第二步 找出可能的解決方案 第三步 評估可行的解決方案 第四步 確定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 第五步 采取行動 執行解決方案 第六步 評估效果 既然我們知道了什么是雙贏的方法 我們就來解決一下我們現在遇到的沖突吧 首先 我們先來看現在遇到的需要解決的沖突是什么 我們需要解決的具體問題什么 開場白 說明式邀請 星期天媽媽想讓你參加數學補習班 你想去動物園看動物 我們的意見不一致 這個問題必須解決 媽媽不希望強迫你放棄參觀動物園 去參加興趣班 這樣你會不開心 媽媽希望你既能到動物園看到小動物 又能參加數學補習班提高數學成績 我想和你商量商量 看看能不能找出一個方法 既能滿足你的要求 也能滿足媽媽的要求 舉例 剛上小學的兒子很喜歡畫畫 雖然畫的不好 但很入迷 最近他看中了家中一面潔白的墻壁 你下班回到家 發現他正在那里調制顏料 準備在墻上揮毫潑墨 你不讓他畫 而他覺得那里是家里最適合作墻畫的一塊地方 請運用雙贏溝通解決目前你和孩子的沖突 孩子的任何行為 表情或動作 沒有直接或具體地影響到你或干涉到父母的基本需求 價值觀可以是態度 如我不喜歡吃菠蘿 行為 抽煙 或是信仰 我信上帝 等 影響孩子 改變自己 接受現實 說明影響 對孩子說明他的價值觀下的具體行為對他自己確實具體的影響 澄清權利 澄清孩子所擁有的權利 示范 身教重于言教 示范重于說教 顧問 做孩子的顧問 參與而不說教 提供而不強加 建議而不要求 影響孩子 提升自我價值 通過工作 事業而不是孩子來自我實現 提升自尊 心理上的分離 讓孩子自己擁有自己 自我反思 自己喜歡的類型與自己孩子的實際類型 價值觀與信仰 關系的權衡 父母的婚姻關系重于親子關系 系統的支持 親子溝通研習會 成長小組 書籍 碟片專業人員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項目管理備考方案試題及答案
- 項目管理性能評估試題及答案
- 舊墻面防水翻新施工方案
- 生物質成型燃料在發電領域的應用考核試卷
- 長輸管線沙漠施工方案
- 2024年項目管理資格檢測難點試題及答案
- 變革思維2025年特許金融分析師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3年中國能建葛洲壩集團抽水蓄能與新能源事業部公開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項目管理領域的最佳實踐考證試題及答案
- 2025年注冊會計師備考階段的常見問題與應對策略試題及答案
- 福建省廈門市第一中學2022-2023學年八下期中考試數學試卷(解析版)
- SGT756變壓器技術說明書
- 充電樁采購安裝投標方案
- 國際標準《風險管理指南》(ISO31000)的中文版
- 五一勞動節熱愛勞動致敬勞動者主題班會
- 糖尿病酮癥酸中毒護理課件
- 計算機安全弱口令風險
- 燃氣過戶協議書
- 數學教育研究導引
- sbs改性瀝青加工工藝
- 生物的種群動態與物種演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