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市場行情分析.ppt_第1頁
期貨市場行情分析.ppt_第2頁
期貨市場行情分析.ppt_第3頁
期貨市場行情分析.ppt_第4頁
期貨市場行情分析.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章期貨市場價格分析 第一節期貨價格的構成要素第二節基本因素分析法第三節期貨價格的技術圖形分析法第四節道氏理論和波浪理論 本章重點概述 期貨價格的分析與預測是期貨交易中最重要的內容之一 無論是套期保值者還是期貨投機者 都離不開對期貨價格的分析和預測 尤其是期貨投機者 只有通過對市場價格走勢的準確判斷 才能在期貨市場中立于不敗之地 并獲取高額利潤 期貨價格的分析 是指研究與市場行為相關的各種信息 探尋市場價格變化的規律 預測市場價格的發展趨勢 分析并預測市場價格的方法有兩種 基本因素分析法技術分析法 第一節期貨價格的構成要素 期貨價格的構成要素有 期貨標的物的價格 包括商品期貨和金融期貨標的物的價格 期貨交易成本 包括傭金 手續費 交易保證金的機會成本 期貨交割費用 即期貨商品流通費用包括商品 有價證券的運雜費 保管費和代理結算費等 期貨交易收益 即預期利潤 包括社會平均投資利潤和風險利潤等 一 商品期貨標的物的價格 即商品生產成本 是指生產該種進入期貨市場交易的商品所耗費的物質資料價值和勞動者為補償自己的勞動耗費所新創造的價值部分 加上產業資本年獲利潤 成本加工環節應獲得的利潤 相當于C v R 二 期貨交易成本即傭金 手續費 交易保證金的機會成本 一 傭金 是期貨交易者支付給期貨經紀公司和經紀人的報酬 二 手續費 是商品期貨交易者通過其經紀人向商品交易所支付的交易手續費 三 交易保證金的機會成本指交易者在進行商品期貨交易時不必支付期貨合約的全部價款 而只須向交易所繳付已成交合約總值5一10 的保證金 并隨時準備足額繳付追加保證金 以確保每日有足夠資金來彌補期貨交易中可能出現的虧損 如上海金屬交易所的初始保證金比率為5 維持保證金比率為3 5 三 期貨商品流通費用 期貨交割費用 一 商品運雜費 商品交易所規定 進行實物交割的賣方必須在到期期貨的交貨日前將商品運抵交易所指定的交貨倉庫 以便買主如期接收實貨 由此產生了商品運雜費 包括商品的運費 雜費和裝卸搬運費等 二 商品保管費 從商品期貨交易開始到實物交割之間有一相當長的時間區間 在此期間 為保管商品所發生倉儲費 挑選整理費 檢驗管理費 商品損耗和保險費等一系列商品保管費用的支出 稱為保管費 從商品生產日到實物交割日之間的時間間隔越久 保管時間越長 其保管費用越多 因而 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 一般遠期期貨價格高于近期期貨價格 近期期貨價格高于現貨價格 四 期貨交易收益 預期利潤是交易者投資期貨期望獲得的平均報酬 由于期貨交易是一種高風險的投資 因此 它的預期利潤通常高于社會資金平均報酬率 要在后者基礎上加上一定的風險報酬 對于買空者來說 當期貨平倉價格或實物交割時的現貨價格高于開倉價格時 預期利潤為正值 表明期貨交易者從中盈利 當期貨平倉價格或實物交割時的現貨價格低于開倉價格時 預期利潤為負值 表明交易者因此而虧損對于賣空者來說 情況則正好相反 但從整個連續的交易過程來看 期貨交易中的盈虧是可以互相抵補的 最終只能實現其正常合理的預期利潤 第二節基本因素分析法 基本因素分析法是通過分析商品的供求狀況及其影響因素 來解釋和預測期貨價格變化趨勢的方法 一 影響期貨市場價格的因素 直接因素 供給和需求因素間接因素 其他因素 政府政策 經濟周期 政治因素 社會因素 季節性因素 心理因素等 這些因素最終通過影響市場的供求來影響期貨市場的價格 一 供給和需求因素 供求因素是影響期貨價格的最直接或最基本的因素 商品的價格由市場的供給量和需求量來決定 供求力量的均衡形成商品市場的價格 供求力量的變化引起市場價格的變化 任何引起供求變化的因素最終都會體現為市場價格的變化 1 供給因素分析 1 供給的含義 供給是指在特定的時間 地點和價格水平下 生產者愿意并且能夠提供的某種商品或勞務的數量 2 影響供給的因素有 價格因素和非價格因素 價格因素一般而言 市場價格越高 供供給量越大 價格越低 供給量越少 供應量與價格同方向變動 S P2 P1 QS P Q1 Q2 非價格因素是指除主要有 價格以外 影響商品供給量變動的因素 生產成本供給量 左移 替代品的價格互補品的價格生產技術水平供給量 右移 國家的政策措施 S P QS S S Q P 3 供應量的構成供應量 期初存量 當期產量 本期進口量期初存量 是指上期積存下來可供社會繼續消費的商品實物量 包括 生產者存貨 經銷商存貨和政府儲備存貨 一般不會投放到市場 當期產量 是指本期的商品生產量 本期進口量 是指本期從國外進口的商品數量 2 需求因素分析 1 需求的含義 所謂需求是指在特定的時間 地點和價格水平下 消費者愿意并且能夠購買的某種商品或勞務的數量 2 影響需求的因素有 價格因素和非價格因素 價格因素 一般而言 市場價格越高 需求量越少 價格越低 供應量越大 需求量與價格反方向變動 D P1 P2 QD P Q1 Q2 非價格因素是指除價格以外 影響商品需求量變動的因素 主要有 人口偏好收入水平替代品 D P QD D D P Q 3 需求量的構成 非價格因素 需求量 本期消費量 國內出口量 1 國內本期消費量 2 國內出口量 二 其他因素 其他因素是指各種相關因素 包括一國的經濟狀況 金融貨幣政策因素 政治因素 自然因素 技術因素等 1 貨幣政策因素主要表現 貨幣供應量 利率和匯率 貨幣供應量 貨幣的MS 商品的供給量QS不變 則商品的期價 利率 期貨價格 匯率 本幣與外幣的交換比率本幣升值 或貶值 期價 或 1 經濟政策因素 2 其他經濟政策因素 貿易政策 限制或鼓勵 國際經貿組織及其協定 石油輸出國組織采取統一減少產量 提高價格 農業政策 稅收 補貼 2 政治因素政治因素包括外部和內部兩大類 外部因素主要包括 戰爭 經濟制裁 戰略性物資的囤積等內部因素主要包括 政變 罷工 內戰和大選等這些因素都對期貨價格造成較大影響 3 自然因素氣候條件地理條件自然災害商品期貨 尤其是農產品期貨的價格與自然條件有著密切聯系 一般而言 自然條件惡化 農作物產量減少 市場供給減少 價格上揚 4 投機因素當期貨價格看漲時 投機者迅速買進合約 待價格上升拋出獲利 而大量的投機搶購 又會促使期貨價格的進一步上升 而期貨價格看跌時 投機者迅速賣空 當價格下降時再補進平倉獲利 而大量投機性的拋售 又會促使期貨價格的進一步下跌 5 心理因素 所謂心理因素 就是交易者對市場的信心程度 人稱 人氣 如對某商品看好時 即使無任何利好因素 該商品價格也會上漲 而當看淡時 無任何利淡消息 價格也會下跌 四 基本分析的方法 一 研究市場報告方法政府機構 行業協會 專業研究機構 經紀公司的研究部門等組織會對一些商品作非常系統和較為準確的研究報告 這種研究報告是非常重要和可靠的信息來源 投資者可以利用這些研究報告 對市場做出分析 做出價格推斷和交易決策 二 平衡表推斷法把一些關鍵的可以影響市場商品供求及流通的變量羅列在平衡表中 逐年加以比較 從中找出價格行為規律的方法 關鍵變量 總供給量 期初庫存 本期產量 進口總消費量 本期使用量 出口 本期使用量 加工 民用 期末庫存量 總供應量 總消費量存量 期末庫存量 總消費量 其中 期末庫存量反映了供給與需求之間的關系 如果供不應求 期末庫存量下降 反之 期末庫存量則增加 表3 1美國大豆供應消費表 對于可儲存商品 特別是美國大豆 歷史經驗認為庫存量增加應該可供一個月左右的消費 即為十分充足 如果存量百分比小于10 則十分緊張 期貨價格會上漲 反之 存量百分比大于10 期貨價格就會下跌 三 圖表分析法列出價格與相關因素的歷史數據排列成表格 并根據表格數據作出圖像 分析價格與相關因素之間的關系 屠宰量 豬肉價格 四 回歸分析法用統計方法以建立數學方程分析多種因素對價格的影響 例如 影響豬肉價格 的因素有 豬 牛的屠宰量 時間趨向等因素 可表示 a b1宰豬量 b2宰量牛 b3時間趨向回歸分析法就是要找出a b1 b2 b3四個常數 通過分析 進而得到商品的價格 五 聯立計量經濟模型法找出價格與一些獨立影響因素及其之間的交叉關系 例如 P隨X Y Z變化而變化 其中一個或全部又是其他獨立因素的函數 或他們之間相互交叉影響 這就需要建立聯立計量經濟模型法解決 六 關鍵變量分析法 分段 在現有歷史數據不齊全時 不能用回歸分析方法 此時 應采用分段評分法 即對每一個獨立因素 依據其對價格產生的影響大小進行評分 一般分為5個等級 七 指數模式利用大量獨立變量或因素來表達價格的綜合方法 方法 a 找出每一個因素與價格的關系正影響為 值負面影響為 值b 把所有因素結果加總 得出一個總值c 轉化成百分比 在 100 100 之間 七 季節法收集大量歷史資料 分析商品在一定季節下 對價格的影響 時間 價格 季節性波動 第三節期貨價格技術分析法 一 技術分析法的概念 技術分析法就是根據商品的歷史價格 交易量 持倉量等數據資料 分析和預測價格走勢的一種方法 即通過研究市場活動本身 直接從中探求出價格走勢的規律和趨向 進而推導出未來的價格走勢 二 技術分析法的三大假設 1 包容假設市場本身包容了影響價格變化的所有因素2 慣性假設價格變化是有慣性的 呈趨勢形態變動的3 重復假設歷史是會重演的 第一假設是進行技術分析的基礎 技術分析時不需關注價位為何變動 只需關心價位如何變動 第二個假設是借用牛頓力學第一定律 在沒有任何外力影響下 物體會遵循一定方向恒速前進 價位和有形物體一樣 也會沿一定方向前進 直到受到外來因素影響 第三個假設是從人的心理因素方面考慮的 三 技術分析法的基礎指標 開盤價開市前5分鐘產生的價格 收盤價當天最后一筆成交價格 最高價當天最高交易價格 最低價當天最低交易價格 成交量某商品成交的合約數量 持倉量尚未對沖的某商品合約數量 四 技術圖表分析法 通常有四種基本圖形 一 K線圖 二 缺口 三 線條 四 形態 一 K線圖 蠟燭圖 1 線圖的起源 線又稱陰陽線 棒線 紅黑線或蠟燭線 線圖又稱蠟燭圖 是將一段交易時間內 時 周 月 年 某種商品的價格漲跌與行情變化 用圖形來加以表現的形態 最早起源于日本德川幕府時代的米市交易 經二百多年演進 現已成為應用最為廣泛的技術分析工具之一 2 線圖的形狀及構成 線圖由上影線 下影線與中間實體部分構成 分別用來表示當天的開盤價 收盤價 最高價和最低價 如下圖所示 K線圖的形狀 由圖可知 當收盤價 開盤價時 線為陽線 一般用紅色表示 表示市場處于牛市 即價格上漲狀態 當收盤價 開盤價時 線為陰線 一般用黑色 深黑表示 表示市場處于熊市 即價格下跌狀態 開盤價和收盤價構成實體部分 其長短取決于它們之間的差距 而最低價與最高價的高低則決定了上影線和下影線的長短 3 線圖的型態及市場含義 線圖的型態 K線圖的功能在于可以顯示市場內買賣雙方對目前價格的認同狀況 以此來預測價格的未來走勢 不同形狀K線圖 代表著不同的價格走勢 光頭光腳陽線 光頭陽線 表示 強烈漲勢 特點 開盤價 最低價 收盤價 最高價 無上下影線 且收盤價顯著高于開盤價 表明 市場買氣強盛 后市價格上升強勁 可以買入合約 表明多方已經牢固控制盤面 逐浪上攻 步步逼空 漲勢強烈 開盤光頭陽線 上影線陽線 特點 開盤價 最低價 開盤后價格有一個上揚的過程 收市時價格回落 但收盤價仍大于開盤價 無下影線 表明 價格在上升過程中受到賣方的抵抗 價格仍有下跌趨勢 但目前買方略占優勢 后市局勢尚不明朗 要謹慎操作 因為跌勢不明顯 表示多方上攻受阻回落 上檔拋盤較重 能否繼續上升局勢尚不明朗 收盤光頭陽線 先跌后漲型 特點 開盤價后價格有一個急速下跌的過程 但由于低位承接較強 隨后即穩步上揚 最后以最高價收盤 即最高價 收盤價 表明 市勢買氣強盛 后市將持續上升 可以買入合約 表示 多頭強勢 大陽線 反轉試探型 特點 開盤后價格略有下跌 出現較小的影線 然后價格大幅上升 形成一支長長的陽燭 最后價格受賣方抵抗有所回落 以低于最高價收盤 反轉試探 表明 交易日內市場價格出現了較大的波動 如在大漲后出現 后市可能下跌 如在大跌后出現 則后市可能上升 保持冷靜 密切注意后市變化 其價格波動幅度范圍一般在3 6 小陽線 特點 開盤后價格略下跌后上升 隨后又下跌至收盤價 但價格漲跌幅度小 實體較小 表明 市場上多空雙方勢均力敵 大市暫無明顯方向 行情比較混亂 其價格波動幅度范圍一般在0 6 1 5 中陽線的價格波動幅度范圍1 6 3 5 多頭稍占上風 但上攻乏力 表明行情發展撲朔迷離 小陽星 極陽線 特點 實體很小 開盤價與收盤價極其接近 收盤價略高于開盤價 開盤價與最低價 收盤價與最高價差距很小 說明多空雙方勢均力敵 行情極不明朗 后市漲跌無法預測 其價格波動幅度范圍一般在0 5 左右 長上影線 實體的2倍以上 特點 最高價高于收盤價很多 收盤價與開盤價差價微小 而最低價略低于開盤價表明 多方攻擊時上方拋壓嚴重 漲勢不強 光頭光腳陰線 光頭陰線 強烈跌勢 特點 開盤價 最高價 收盤價 最低價 無上下影線 且開盤價很高 收盤價很低 表明 市場行情很壞 賣方力量強大 實體很長 后市價格下跌 股價橫盤一日 尾盤突然放量下攻 表明空方在一日交戰中最終占據了主導優勢 次日低開的可能性較大 收盤光頭陰線 光腳陰線 特點 開盤價后價格有一個上揚的過程 但最終由于拋壓過大價格急速往下回落 最后以最低價收盤 即收盤價 最低價 表明 后市價格仍有下跌趨勢 實體較長 可以考慮賣出合約 表示 空頭強勢 光腳陰線 光腳陰線的出現表示股價雖有反彈 但上檔拋壓沉重 空方趁勢打壓使股價以陰線報收 開盤光頭陰線 特點 開盤價 最高價 開盤價后價格有一個急速下跌的過程 但由于低位承接較強 隨后價格略有回升 最后以低于開盤價收盤 但目前賣方方略占優勢 表明 行情有反彈跡象 11 大陰線 特點 開盤后 價格略有上漲 出現較小的上影線 然后價格大跌 形成大陰線后略有反彈 形成短小的下影線結束 表明 如在大跌后出現 后市可能反彈 如在大漲后出現 則應保持冷靜 密切注意后市變化 其價格波動幅度范圍一般在3 6 以上 12 小陰線 先漲后跌 特點 開盤后價格略上漲 后下跌 隨后又上升至收盤價 但實體較小 所以漲跌幅度不大 表明 市場上的多空雙方勢均力敵 大市暫無明顯方向 其價格波動幅度范圍一般在0 6 1 5 中陰線1 6 3 5 之間 13 小陰星 極陰線 特點 開盤后價格上升后下跌 隨后又上升 收盤價略低于開盤價 且最低價與最高價差價比較小 由于實體極小 說明行情極不明朗 其價格波動幅度范圍一般在0 5 左右 14 長下影陰線 特點 開盤后價格略有上漲 隨后價格大幅下跌 最后又上升 且收盤價與最低價 最高價差幅很大 表明 行情雖軟 但底部有支持 行情看漲 大十字 小十字 特點 收盤價 開盤價 上下影線長短相當 表明多空雙方力量暫時平衡 使市勢暫時失去方向 無論出現在高價位區或低價位區 都可視為頂部或底部信號 反轉信號 預示大勢即將改變方向 15 十字線 這種線型常稱為變盤十字星 無論出現在高價位區或低價位區 都可視為頂部或底部信號 預示大勢即將改變原來的走向 特點 收盤價 開盤價 最高價略高于收盤價 且收盤價高于最低價 說明 行情出現轉機 漲勢較強 熊市走勢即將結束 下影十字星 上影十字星 人力車 特點 收盤價 開盤價 最高價高于收盤價 且收盤價略高于最低價 說明行情出現轉機 跌勢勢較強 牛市走勢即將結束 16 丁字線買盤極強 蜻蜓點水 17 反丁字線賣盤極強 墳墓 開盤價后價格大幅上升 但上升至某一點后遇阻回落 并以開盤價格水平相同的當日最低價格結束全日的交易 是一種較強烈的向下轉向圖形 若出現在長期升市中 表明升勢可能就此終結 開盤價后價格大幅下跌 但跌至某一點后止跌回升 并以開盤價格水平相同的當日最高價格結束全日的交易 是一種較強烈的向上轉向圖形 若出現在長期弱市中 表明了大市可能止跌回升的信號 19 四同事表明 非常清淡 18 上吊線 特點 收盤價 最高價 最低價低于開盤價很多 而收盤價高于開盤價不多 說明行情看漲 如果在低價位區域出現上吊陽線 股價表現出探底過程中成交量萎縮 隨著股價的逐步攀高 成交量呈均勻放大事態 并最終以陽線報收 預示后市股價看漲 如果在高價位區域出現上吊陽線 股價走出如圖所示的形態 則有可能是主力在拉高出貨 需要留心 烏云蓋頂組合 在價格出現陽線上漲之后 又出現陰線 且該陰線令價格落到前陽線實體1 2以下 這一組合常在市勢已經大漲一段 甚至創下天價的時候出現 表示市勢逆轉 隨后將為下跌行情 孤島組合 一段上漲行情之后 出現一個跳空的陰線 形如孤島 這一組合 盡管陰線收盤價仍比昨日為高 但已可窺見市場人士心態之虛弱以及前期獲利者的操盤手法 表示后市已不看好 中流砥柱組合 這一組合相對于 烏云蓋頂 組合 在價格出現陰線下跌之后 又出現陽線 且該陽線令價格升到前陰線實體1 2以上 這一組合常在市勢已經大跌一段 甚至創下地價的時候出現 表示市勢逆轉 隨后將為上升行情 包容組合 實體間為陰陽兩性 但都是今日的長實體將昨日的小實體完全包容 頂示后市將沿長實體的方向發展 孕育組合 實體間為陰陽兩性 但與包容組合形式相反 它是今日的小實體被昨日的大實體所包容 形似為娘胎所孕 故稱為孕育組合 不知與遺傳是否有關系 這種孕育組合預示后市的方向往往為母體的方向 即陽孕陰生陽 陰孕陽生陰 黎明之星組合 這一組合是在陰線之后 下方先出現一小陽線或小陽十字線 接著再出現跳空上升的一條大陽線 這一組合多出現在市勢久跌或久盤之后 這時下方出現的小陽猶如市場人士心目中那久盼的啟明星 隨后再出現的有力上升的陽線 表明長夜已經過去 市勢迎來光明 所以 黎明之星組合 成為市勢反轉上升的轉點 黃昏之星組合 這一組合恰與黎明之星組合相反 成為市勢反轉下跌的轉折點 頂部的跳空的十字線在隨后出現的跳空下跌的大陰線形成后 終于成為一顆黃昏之星 如果頂部是中長上影的倒 字線 則又形象地稱這一組合為 射擊之星 三個紅小兵組合 在低檔區出現這種連續三個小陽線上升的組合時 表示市勢已經走出長期的下跌陰影 步上反彈上升路途 三個黑小卒組合 在高檔區出現這種連續三個黑小卒下跌的組合時 表示上升市勢已經完結 下跌市勢已經開始 白三鶴組合 這種組合確認前容易誤認為 三個紅小兵 組合 當然 它是其失敗型 要想有所把握地區分 主要注意它們出現的區域 即高檔區或低檔區或行情中途 這種組合是 下跌途中的白三鶴 形如一支枯枝上飛來的三只小白鶴 一點美好的點綴 強調組合 雙紅組合中 前以陽線高收 但后開盤便將前陽盡失 不過 最終仍以前陽的高位收市 形成后一并列陽線 這后一陽線是對前一陽線的強烈重復 是對上升方向的再強調 再肯定 故雙陽組合出現 意味后市看漲 雙黑組合中 前以陰線低收 但后開盤便將前陰盡收 不過 最終仍以前陰的低位收市 形成后一并列陰線 這后一陰線是對前一陰線的強烈重復 是對下跌方向的再強調 再肯定 故雙陰組合出現 意味后市看跌 當雙陽出現在低位或雙陰出現在高位 以及當強調組合出現在周K線圖時 其技術含義更為確切 二 缺口 1 含義 缺口是指在一段價格區域內沒有達成交易而形成的空擋 在走勢圖上是一段空白 缺口形成后 經過一段時間價格回落到缺口的價位 稱為回補 技術分析派認為 缺口是一種不穩固的走勢 有缺口必然會回補 只是時間問題 2 缺口一般有4種形式 P60 1 普通缺口 2 突破缺口 3 逃逸缺口 4 竭盡缺口 1 普通缺口是指沒有特殊形態或特殊功能的缺口 它可以出現在任何走勢形態之中 但大多數是出現在整理形態的行情中 特征 缺口一般在很短的時間內會完全回補 表明市場會出現盤整 而不是反轉 短時間內價格仍將繼續維持盤整的格局 即價格形態和走勢沒有明顯改變 2 突破缺口 是指行情向某一方向急速運動 脫離原有形態所形成的缺口 且幾天內沒有回補 一般意味著行情漲跌的開始 缺口越大 其后的趨勢越強 且有成交量的配合 突破缺口的出現預示著后市將會出現一波爆發性的行情 因此 分析意義極大 3 逃逸缺口 又稱持續性缺口 分析意義較大 經常是在期貨價格大幅度變動 大幅上升或下跌 過程中產生的 且一般會在突破缺口之后出現 不是行情的起點 而是行情的中途 分析逃逸缺口 可幫助我們估計未來后市升跌的幅度 測算利潤空間 又稱其為量度性缺口 逃逸缺口出現后 成交量往往緩慢回落 而不是迅速減少 而且價格一般不會在很短的時期內回補 4 竭盡缺口 又稱消耗性缺口 經常出現在價格發生逆轉的交易日 行情接近尾聲 屬于一種轉向信號 竭盡缺口往往預示著長期升勢或跌勢的結束 竭盡缺口多數會在幾個交易日內回補 是短線交易的好時機 如果竭盡缺口發生的當日或后一交易日大幅放量 而此后成交量再也無法放大 則基本可以確定竭盡缺口已經形成 突破缺口 逃逸缺口 疲竭缺口 三 線條 主要有 趨勢線和支撐線兩大類1 趨勢線 1 含義 趨勢線是指上漲行情中兩個以上的低點的連線以及下跌行情中兩個以上高點的連線 反映期貨價格運動的基本走勢 2 種類根據趨勢線的方向不同 可分為 上升趨勢線 由一系列較高的低點相連接 買入 下降趨勢線 由一系列較低的高點相連接 賣出 上升趨勢線 下降趨勢線 上升趨勢線 由一系列較高的低點相連接 下降趨勢線 由一系列較低的高點相連接 一般上升趨勢中應該買入 下降趨勢中應賣出 1 3 作用 上升趨勢線對價格起支撐作用 下降趨勢線對價格起壓力作用 趨勢線被突破后 說明市場走勢將要反轉 越重要 越有效的趨勢線被突破 反轉的信號越強烈 被突破后 上升趨勢線原來所起的支撐作用 將變為壓力作用 下降趨勢線原來所起的壓力作用 將變為支撐作用 當價格跌破上升趨勢線時 就是一個賣出信號 在沒有向下跌破之前 上升趨勢線就是每一次價格回落的支撐 當期貨價格突破下降趨勢線時 就是一個買入信號 在沒有向上突破下降趨勢線之前 下降趨勢線就是每一次價格回升的阻力 2 阻力線和支撐線 1 含義 阻力線 又稱為壓力線 支撐線 又稱為抵抗線 價格在波動過程中的某一階段 往往會出現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最高點和最低點 用一條直線把這些價格最高點連接起來 就形成阻力線 而最低點連接起來 就形成支持線 2 作用 壓力線的作用 阻止期價繼續上升 支撐線的作用 阻止期價繼續下跌 賣出時機 買入時機 被有效突破則意味著反轉行情的來臨 判斷標準 P63 四 形態 形態是指出現在價格圖表中的圖形或構造 形態理論是通過研究價格曲線的各種形態來分析和預測價格的走勢 價格曲線表現為打破平衡的反轉形態和保持平衡的整理兩類 也分為兩種形態 反轉形態和持續形態 整理 1 反轉形態 1 含義 反轉形態是指在圖中所形成的價格形態有重要的反轉趨勢 預示著價格的走勢可能與該形態形成之前的走勢正好相反 即預示價格走向相反 2 反轉形態的種類主要有 頭肩形弧形v型雙重形態 雙頂形和雙底形 頭肩形 是指 K線密集區內 會出現三個頂點或三個底點 但其中第二個頂點或底點較其他兩頂點或底點更高或更低 從圖形看 是一頂兩肩或一底兩肩狀 有頭肩頂和頭肩底之分 頭肩頂形態中間有一個高峰 像人的頭部 左右略低 似人的肩部 頭肩頂突破頸線后將會出現價格下跌走勢 頸線 左右肩的連線 頭肩底形的形狀是中間有一個低谷 左右略高 頭肩底形突破頸線后將出現價格回升走勢 頭肩形的形成步驟P64 圖3 28 頭肩頂形成前 P處于上升 當達到A點后 成交量大增 獲利回吐的賣出使P回落至B點 成交量也減少 形成左肩 其后P回升 出現新的高點 但成交量未能同步放大 因而價位又回落到前一低點水平附近 形成頭部C 隨后P再次反彈 但漲勢乏力 價位低于頭部回落 且成交量減少 形成右肩 運用頭肩形應注意 是一個長期性趨勢的轉向形態 頭肩頂經常出現在牛市的盡頭 頭肩底經常出現在熊市的盡頭 價格跌破頸線 可以認為頭肩頂形成 出現賣出信號 價格突破頸線 可以認為頭肩底形成 出現買入信號 成交量的配合 比如 在頭肩底形態中當頸線阻力突破時 必須要有成交量激增的配合 圓弧形 是指K線連線呈圓弧形的頂或底部形態 可分為 圓弧頂形態和圓弧底形態兩種 A 圓弧頂形態 指價位見頂后穩步下跌呈弧頂形走勢 價位沿著圓弧頂部下降 B 圓弧底形態 指價位見底后穩步上揚呈弧底形走勢 價位沿著圓弧底部上升 圓弧頂是指股價或股指呈現出圓頂走勢 當股價到達高點之后 漲勢趨緩 隨后逐漸下滑 是見頂圖形 預示后市即將下跌 整個形態完成耗時較長 常與其它形態復合出現 市場在經過初期買方力量略強于賣方力量的波段漲升后 買力減弱 而賣方力量卻不斷加強 中期時 多空雙方力量均衡 此時股價波幅很小 后期賣方力量超過買方 股價回落 當向下突破頸線時 將出現快速下跌 圓弧底股價呈弧形上升 價格變動簡單且連續 先是緩緩下滑 雖不斷創出新低 但跌不了多少就彈升 比前一個低點稍低 隨后在回落到弧底附近時 多空平衡 低點走平 出現盤局 最后 是每波回落點都略高于前點 把這些短期低點連接起來 就形成了圓弧底 成交量變化與股價同步 先是逐漸減少 隨后伴隨股價回升 成交量漸次增加 也呈圓弧狀 由于圓弧底形成耗時較長 多空換手充分 所以當向上突破頸線位 形成向上有效突破后 股價迅速上揚 漲升迅猛 往往很少回檔整理 運用圓弧形應注意的點 P65 A 圓弧形的形成過程中價格波動幅度較小 成交量很低 B 圓弧形的大小往往預示即將出現的價格上漲或下跌幅度 C 圓弧形形成后 價格并不馬上下跌或上升 往往會橫向整理 但是一旦突破橫向整理區間 便會出現極大的漲跌幅 此時是買入或賣出的好時機 圓弧形與頭肩形的區別 頭肩形反轉形態中 價格起伏波動較大 反應多空雙方爭斗激烈 在突破頸線后 形態成立 而圓弧形態中 價格的形成過程是漸進 反應多空雙方勢均力敵 交替獲勝 使價格維持一段較長時間的盤局 最終才會出現向上或向下的反轉行情因此 投資者及市場分析人士均相當重視對圓弧形的研判 v型 P66 略 是典型的反轉型 真V型 擴大V型 雙重形態 是由兩個等波峰或波谷構成 它是三重形態的一種變體 因其特殊的形狀 也被稱為 M頭 或 W底 形態 由三個等高峰或波谷組成 運用雙重形態應注意 雙頭 雙底 形態出現后 第二個頭形 底形 形成后出現的下降 上升 幅度一般將超過第一個頭形 底形 下降 上升 的幅度 雙頭 雙底 的兩個最高點 最低點 不一定在同一水平 二者相差在3 之內是可接受的 雙頭 雙底 的兩個低點 高點 連線成為頸線 雙重頂項線跌破 是可靠的賣出信號 而雙重底頸線突破 是可靠的買入信號 2 整理形態 又稱為持續形態 它是指市場價格經歷比較劇烈的走勢之后 出現暫時停止 繼而會循著原來的走勢持續發展的價格形態 主要有 三角形 旗形和矩形等 1 三角形 在圖形走勢中 經常會出現三角形 三角形的形成表示市場內買方和賣方彼此爭持 買方在價格偏低時買入 價位因而上漲 賣方在價格偏高時賣出 價位因而回落 這種情況在未有大突破之前會反復出現 波幅也會越來越窄 各高點間的連線和各低點間的連線形成 直角和對稱 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A 上升三角形 代表升市 當收盤價穿過頂線時 以突破點起算 最小升幅達到B點到AC線的距離 便是有效的突破信號 通常伴隨著成交量放大 可以認為是上升行情的開始 買入合約 上升的底線 水平的頂線 B 下降三角形 水平的底線 下跌的頂線 下降三角形 代表跌市 當收盤價穿過底線時 以突破點起算 最小跌幅達到B點到AC線的距離 便是有效的突破信號 通常伴隨著成交量放大 可以認為是下跌趨勢的開始 拋售合約 近期的價格高點越來越低 近期的價格低點越來越高 表示市場中買方和賣方爭持不下 價位有待突破 當供求失衡 價位向上或向下突破 市場將按此突破方向前進 交于一點 對稱三角形 有效突破應發生在1 2T 3 4T處 指示箭頭內 3 4以外的區域成為 NOZONE 在NOZONE區域 趨勢線失去力量 可能任何突破都沒有意義了 通常 價格在三角形內震蕩趨緩時 成交量會減少 當價格突破時 成交量應明顯放大 2 旗形 P69 旗形的形態就像一面掛在旗頂上的旗幟 通常在急速而又大幅的市場波動中出現 價格經過一連串緊密的短期波動后 形成一個稍微與原來趨勢呈相反方向傾斜的平行四邊形 它可分為上升旗形和下跌旗形兩種 上升旗形的形成過程 價格經過陡峭的飆升后 接著形成一個緊密 狹窄和稍微向下傾斜的價格密集區 把這密集區的高點和低點分別連接起來 便可劃出二條平行而下傾的直線 這就是上升旗形 下降旗形的形成過程則剛好相反 價格出現急速的下跌后 接著形成一個緊密 狹窄和稍微上傾斜的價格密集區 把這密集區的高點和低點分別連接起來 便可劃出二條平行而上傾的直線 這就是下降旗形 如果其上下兩條線相交則稱為尖旗形 尖旗形和對稱三角形在外形上類似 不同之處在于旗形是強勢整理 持續整理的時間短 回調幅度小 成交量雖逐級遞減 但始終保持更活躍 要點提示 旗形形成時 成交量不斷的逐級遞減 趨勢突破后 成交量劇增 的配合 表明價格趨勢重新開始 旗形屬于強勢整理形態 應在短時間內形成比較可靠 有效突破的最小幅度為形成旗桿突破點到旗形的頂點 3 矩形 矩形又叫箱形 也是一種典型的整理形態 價格在兩條平行線之間運動 突破后仍將繼續原來的走勢 矩形走勢表示買賣雙方全力交戰 互不退讓 在高價區位賣方拋出 在低價位區買方購入 形成兩條明顯的上下界線 矩形研判要點 在矩形形成的過程中 多空力量均衡 價格波動不大 成交量不斷萎縮 趨勢突破后 成交量放大 向上突破為買入信號 向下突破為賣出信號 有效突破的最小幅度為矩形的寬度 4 島形 價格持續上升一段時間后 忽然呈現缺口性上升 然后在高位水平徘徊 隨后又缺口性下跌 兩邊的缺口大約在同一價格區域發生 使高水平爭持的區域在圖表上看來就像是一個島嶼的形狀 成交量在形成的島形期間十分巨大 島形反轉底 要點提示 在島形形成前出現的缺口為逃逸缺口 其后在反方向移動中出現的缺口為突破性缺口 兩邊缺口大概處于同一價格區域 兩邊缺口往往在短時間內回補 并在島形形成期間大幅放量 島形以逃逸缺口開始 突破性缺口結束 這情形是以缺口填補缺口 因此缺口已是被完全填補了 島形反轉頂形成后 應及時賣出 反之及時買入 5 盤形P70 盤形與圓弧形的走勢接近 不過盤形是由多個圓弧形構成 每一個圓弧形的均價都比前一個高 每一個圓弧形的尾盤價格都比起始價格高 二 技術指標法 技術指標法是利用統計理論設計了一些技術指標 利用這些指標來預測市場未來的趨勢 主要有量價指標分析 移動平均線 隨機指數 相對強弱指標 人氣指標等 一 量價指標分析 量價指標分析 是利用成交量 未平倉合約量與價格之間的內在聯系 來分析和預測價格未來的走勢 量價指標包括 成交量 未平倉合約量 價格三種 成交量 指在一定的交易時間內 某種商品期貨在交易所成交的合約數量 未平倉合約量 又稱持倉量 指買入或賣出后尚未對沖及進行實物交割的某種商品期貨合約的數量 1 成交量與價格的關系 2 持倉量與價格的關系 3 成交量 持倉量與價格的關系 結論 如果成交量 持倉量的增加與減少同價格升降呈同方向變化 則目前的價格趨勢仍將維持一段時間 如果成交量 持倉量的增加與減少同價格升降呈反方向變化 則目前的價格走勢將會逆轉 如果成交量與持倉量反方向變化 則無論價格上升還是下降 后市都將會發生反轉 二 移動平均線 移動平均線是將某一期間的價格累計相加 再除以日期 即得到移動平均數 再以時間為橫坐標 以移動平均數P為縱坐標 將各點以移動平均數連成一線 用以觀察價格趨勢 移動平均線分析方法是利用一段時間內價格平均成本的移動曲線與收盤價的曲線之間的關系 來分析和判斷未來價格的走勢 1 計算方法是 將某一段交易日 假設n天 內的收盤價逐日相加 再除以交易的天數 n 即得出第n天的平均值 數 MV Pt Pt 1 Pt 2 Pt n 1 n例如 4日平均價 當日平均價 前3日平均價 4其中 Pt為每天價格 n為日數 通常有5天 10天 20天 30天 90天 例如 根據如下玉米連續6天的收盤價格 計算出玉米4日的移動平均數 解根據公式 MV Pt Pt 1 Pt 2 Pt n 1 nM4 2 80 2 60 2 16 2 20 4 2 44M5 2 40 2 80 2 60 2 16 4 2 49M6 2 32 2 40 2 80 2 60 4 2 53 P t 2 44 2 53 2 49 4 5 6 一般技術分析者 通常以3 5 10 15日移動平均線觀察短期走勢 以20 30 60 90日移動平均線觀察中期走勢 以120 150 200和250日移動平均線分析長期趨勢 2 移動平均線的應用 運用移動平均線預測市場價格走勢的方法很多 一般來說有單一移動平均線和多重移動平均線兩種 1 單一移動平均線 是將期貨收盤價的移動平均曲線與每天的收盤價曲線 價位 相比較 當兩者相交 就是買進或賣出時機 價格曲線與移動平均曲線之間的關系 平均移動線從下降逐漸轉為水平 且有往上方抬頭跡象 而價格曲線 價位 從移動平均線下方向上突破移動平均線時 便是買入信號 序號1 價格曲線在移動平均線上方運動 當價格離平均線越來越遠時 突然價格下跌 但沒有突破移動平均線 然后遇到支撐再度回升 也是買入信號 序號2 價格曲線在移動平均線上方運動 離移動平均線越來越遠 然后下跌至移動平均線下方 但短期內逐步攀升并重新回升到移動平均線的上方 是買入信號 序號3 價格開始持續暴跌 跌破移動平均線 并繼續快速下行 遠離移動平均線 造成超賣 如果這時價格有所回升 并接近平均線 也是買入信號 序號4 當價格急速上升 在平均線之上方移動 且距平均線越來越遠漲幅很大時 表明近期內買盤均已獲利 隨時都會出現回吐 使價位回跌 這是賣出信號 序號5 移動平均線從上升轉為水平 價格從上向下突破移動平均線 是賣出時機 序號6 7 當價格連續暴跌遠離移動平均線下時 突然反彈靠近移動平均線 但未能突破移動平均線便又繼續回落 是賣出信號 序號7 8 移動平均線緩慢下跌 價格一開始在移動平均線下 而后突然上漲突破移動平均線 但短期內又回跌到移動平均線之下 而移動平均線繼續下行 是賣出信號 序號8 2 多條移動平均線 主要指長期 中期和短期等多條移動平均線的綜合運用 短期均線 通常是指一個月以下的價格波動趨勢均線 5日均線代表一個星期的波動 10日均線代表半月線 短期均線通常波動起伏較大 過于敏感 中期均線 是指一個月以上 半年以下的價格波動趨勢均線 常用的有20日 40日和60日均線 20日均線代表一個月線 40日均線代表兩個月線 60日均線代表三個月線 又正好是一個季度 因此又叫季線 也經常有投資人采用 中期均線走勢既不過于敏感 又有沉穩的一面 因此最常被投資人使用 長期均線 是指半年以上的價格波動趨勢均線 比較常用的是120日線與250日線 120日均線代表半年的波動方向 又叫半年線 250日均線代表的是正好一年的波動方向 又叫年線 總的來講長期均線走勢過于穩重不靈活 在上升行情初期 短期移動平均線從下向上突破中 長期移動平均線時 形成的交叉叫黃金交叉 預示價格將上漲 是買進時機 當短期移動平均線向下突破中長期移動平均線形成的交叉叫死亡交叉 預示價格將可能會下跌 是賣出時機 所謂黃金交叉 GoldCross 是指原本呈現空頭排列之短 中 長期平均線 中 長期的移動平均線下降趨勢逐漸變緩 而短期移動平均線向上穿過中期移動平均線 或短 中期移動平均線同時向上穿過長期移動平均線的走勢圖形 表示價格將繼續上升 行情看漲 如下圖所示 5日均線上穿10日均線形成的交叉 10日均線再上穿30日均線形成的交叉 底部出現的三角形即為黃金交叉 所謂死亡交叉是指下降中的短期移動平均線由上而下穿過下降的長期移動平均線 這個時候支撐線被向下突破 表示價格將繼續下落 行情看跌 短期 長期 通過價位與移動平均線的位置 可以確定市場市道 當價格在移動平均線之上時 且移動平均線由短期至長期從上而下排列時 表明價格趨升 是買入時機 當價格在移動平均線之下 且移動平均線由長期至短期自上而下有序排列時 表明價格趨跌 是賣出時機 當價格在幾條移動平均線之間時 表示價格中立 注意 投資者僅僅依據黃金交叉或死亡交叉來買進或賣出是有片面性的 因為移動平均線只是一種基本趨勢線 在反映期價的突變時具有滯后性 因而 黃金交叉或死亡交叉只能作為一種參考 均線口訣 年線下變平 準備捕老熊 年線往上拐 回踩堅決買 年線往下行 一定要搞清 如等半年線 暫做壁上觀 深跌破年線 老熊活年半 價穩年線上 千里馬亮相 要問為什么 牛熊一線亡 半年線下穿 千萬不要沾 半年線上拐 堅決果斷買 季線如下穿 后市不樂觀 季線往上走 長期須多頭 月線不下穿 光明就在前 股價踩季線 入市做波段 季線如被破 眼前就有禍 月線上穿季 買進等獲利 月線如下行 本波已完成 價跌月線平 底部已探明 20線走平 觀望暫做空 20線上翹 猶如沖鋒號 突然呈加速 離頂查一步 10天莊成本 不破不走人 短線看3天 破掉你就竄 長期往上翹 短期呈纏繞 平臺一做成 股價往上跑 三 隨機指標 略 隨機指標又稱KD線 是由美國喬治 萊恩 GeorgeLane 首先提出的技術分析理論 指以K線和D線的組合變化來說明市場價格變化的技術指標 KD指標把一定周期內最高價格和最低價格的中心點作為平衡位置 高于此位置過遠將向下回歸 低于此位置過遠將向上回歸 在分析中設置快速線 和慢速線 共同研判 KD線又稱快慢平均線 K線是一條快速平均線 十分敏感 表示為K 而D線則是一條慢速平均線 相對較緩和 表示為D 在制作這一指標時 除了需要每日的收盤價之外 還需要掌握多日的最高價 最低價 所以 它是一種研究高低位與收盤價之間關系的技術分析方法 把K 值 D 值標在以時間為橫軸 以KD指標為縱軸的直角坐標上 分別用曲線平滑連接每天的K D 即得到KD指標的二條曲線 對分析中 長期走勢作用不大 對于短線投資者而言 卻是一必不可少的分析工具 1 計算公式 RSV Ct Ln Hn Ln 100 Ct 今日收盤價 Ln 最近n天的最低價 Hn 最近n天的最高價當日K值 前日K值 2 3 當日RSV 1 3 當日D值 前日D值 2 3 當日K值 1 3 即 Kt 2 3 Kt 1 1 3 RSVDt 2 3 Dt 1 1 3 Kt K D線多選用9日 15日為計算周期 首次計算K D的數值時 可以用50代替前一日的K D值 即K0 50 D0 50 如上所述 以9日周期的KD為例 首先算出最近9天的 未成熟隨機值 RSV值 計算公式如下 RSVt Ct L9 H9 L9 100 t 當日收盤價 9 9天內最低價 9 9天內最高價 然后將K0 50 D0 50代入公式 Kt 2 3 Kt 1 1 3 RSVtDt 2 3 Dt 1 1 3 Kt求出K D值及 K D 2 運用法則 隨機指數是用 二條曲線構成的圖形關系來分析研判價格走勢 這種圖形關系主要反映市場的超買超賣現象以及 與 相互交叉突破現象 從而預示中 短期走勢的到頂與見底過程 其具體應用法則如下 1 超買 超賣區域的判斷 K 值在80以上 D 值在70以上為超買的一般標準 K 值在20以下 D 值在30以下為超賣的一般標準 2 當價格持續上漲或下跌時 K 值有可能達到大于90或小于10的極限 此時 市場處于極強的牛市或熊市中 當價格達到并超過當期最高或最低值 并略有回檔后再次觸及極點 則后市可能發生反轉 3 當快速線K 在低位自下而上與慢速線D 出現黃金交叉時 是買入信號 當快速線K 在高位自上而下與慢速線D 出現死亡交叉時 是賣出信號 4 當價格走勢一峰比一峰高時 K D曲線一峰比一峰低 或期價走勢一谷比一谷低時 K D曲線一谷比一谷高 這種現象被稱為背離 往往表示中期或短期走勢已經到頂或見底 出現買賣信號 第四節道氏理論和波浪理論 道氏理論和波浪理論是一切技術分析的基礎 自學 一 道氏理論 DowTheory 一 起源道氏理論是查爾斯 道 J Dow 在100多年前提出的 他于1884年首創股票市場平均價格指數 即道瓊斯指數 DJI 雖然100多年中道瓊斯指數的成份股不斷發生變化 各種各樣的技術分析流派不斷涌現 但道氏理論成為技術分析的鼻祖是不爭的事實 二 道氏理論 的六大基本原則 1 平均價格包容一切因素該原則表明 所有可能影響供求關系的因素都必然由平均市場價格來表現 任何天災 人禍都不例外 2 市場具有三種趨勢所謂的趨勢是指 只要相應的上沖價格波蜂和波谷都高于前一波峰和波谷 那么市場便處于上升趨勢中 相反下降趨勢指相應的波峰和波谷依次低于上一波峰和波谷 三種趨勢 即主要趨勢 次要趨勢和短暫趨勢道氏用大海來比喻三種趨勢 對應為潮汐 浪濤和波紋 主要趨勢如同海潮 次要趨勢是海潮中的浪濤 而短暫趨勢則是浪濤上泛著的波紋 主要趨勢 或大趨勢 從標尺上可以觀測到 漲潮時一浪比一浪高 退潮時一浪比一浪低 次要趨勢 或中趨勢 代表主要趨勢中的調整 通常持續三周到三個月 這類中級調整通常可以回撤到大趨勢的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之間 常見的回撤為50 左右 短暫趨勢 或小趨勢 通常持續不到三星期 是中級趨勢中較短暫的波動 3 大趨勢又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又稱累積階段 此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