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級投資市新堰鎮基本農田土地整理(血防)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_第1頁
省級投資市新堰鎮基本農田土地整理(血防)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_第2頁
省級投資市新堰鎮基本農田土地整理(血防)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_第3頁
省級投資市新堰鎮基本農田土地整理(血防)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_第4頁
省級投資市新堰鎮基本農田土地整理(血防)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知識水壩(豆丁網 pologoogle)傾心為您整理(雙擊刪除) 省級投資市新堰鎮基本農田 土地整理 (血防) 項目 可行性研究報告 項目 承擔 申報單位:湖北省市國土資源局 可行性研究 編制 單位: 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 編制日期: 2009 年 1 月 26 日 知識水壩(豆丁網 pologoogle)傾心為您整理(雙擊刪除) 目 錄 1 總論 . 1 1.1 項目背景 . 1 1.2 項目簡介 . 7 2 項目區概況 . 9 2.1 自然條件 . 9 2.2 資源條件 . 11 2.3 社會經濟狀況 . 12 2.4 土地利用現狀 . 13 2.5 基礎設施條件 . 14 3 項目分析 . 20 3.1 項目合法性分析 . 20 3.2 新增耕地潛力分析 . 21 3.3 水資源平衡分析 . 22 3.4 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 . 28 3.5 土地適宜性評價 . 30 3.6 公眾參與分析 . 31 4 項目規劃方案及建設內容 . 35 4.1 規劃原則 . 35 4.2 規劃依據 . 35 4.3 規劃方案比選 . 38 4.4 規劃方案總體布局 . 39 4.5 建設內容和標準 . 44 4.6 節水措施說明 . 48 5 土地權屬調整方案 . 49 5.1 土地權屬現狀 . 49 5.2 土地權屬調整方案 . 49 知識水壩(豆丁網 pologoogle)傾心為您整理(雙擊刪除) 5.3 土地權屬調整的方法和程序 . 49 6 項目建設組織管理 . 52 6.1 組織機構與人力資源配置 . 52 6.2 項目實施進度 . 53 6.3 項目實施過程控制措施 . 55 6.4 項目建后運行管護方案 . 56 7 投資估算 . 58 7.1 投資估算依據 . 58 7.2 投資估算編制說明 . 58 7.3 投資估算費用構成 . 63 7.4 投資進度計劃 . 64 8 效益評價 . 67 8.1 社會效益評價 . 67 8.2 生態環境效益評價 . 68 8.3 經濟效益評價 . 68 9 風險分析 . 71 9.1 項目主要風險因素 . 71 9.2 風險程度分析 . 71 9.3 防范和降低風險措施 . 73 10可行性研究結論與建議 . 74 10.1 結論 . 74 10.2 建議 . 74 11附表、附圖、附件 . 75 11.1 附表 . 75 11.2 影象資料 . 75 11.3 附圖 . 75 11.4 附件 . 75 知識水壩(豆丁網 pologoogle)傾心為您整理(雙擊刪除) 知識水壩(豆丁網 pologoogle)傾心為您整理(雙擊刪除) 1 總論 1.1 項目背景 1.1.1 項目名稱 省級投資市新堰鎮基本農田土地整理(血防)項目 。 1.1.2 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 (3)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 (4)中華人 民共和國生態環境保護法; (5)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農田保護條例; (6)省級投資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管理暫行辦法; (7)土地開發整理項目資金管理暫行辦法; (8)關于組織申報省級投資土地開發整理項目有關事項的通知(國土資廳發 200164 號); ( 9) 關于 2003 年省級投資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申報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 (國土資廳發 200396 號 ); ( 10)關于加強和改進土地開發整理工作的通知(國土資發【 2005】29 號); ( 11)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工作提高農業綜合生 產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見( 2005 年中央 1 號文件); ( 12) 2005 年省級投資土地開發整理項目指南; ( 13) 關于進一步規范省級投資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報件的函(國土知識水壩(豆丁網 pologoogle)傾心為您整理(雙擊刪除) 資耕函 2005 010 號) ( 14) 土地開發整理項目規劃設計規范 (TD/T1012-2000); ( 15) 水土建設項目經濟評價規范 (SL72-94); ( 16) 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技術規范 (TB/T16453 1-16453 6-1996)。 ( 17) 湖北省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1997 2010)年; ( 18) 市土地開發整 理專項規劃; ( 19) 市土地利用現狀詳查報告 ; ( 20) 市統計年鑒( 2004、 2005, 2006); ( 21) 市水利志; ( 22) 市土壤志; ( 23) 市農業區劃; ( 24) 項目區 1: 10000 土地利用圖斑圖 ; ( 25) 項目區 1: 2000 土地利用現狀圖( 2008 年 元 月實測) ; ( 26) 相關部門規劃圖件 。 1.1.3 項目提出的理由及必要性 市位于湖北省中部偏東,地處江漢平原腹地,為孝感市直轄的縣級市。市境內資源豐富、地勢平坦低洼、土地肥沃,是湖北省乃至國家糧食重要生產基地之一,素有 “江漢 明珠 ”和全國 “魚米之鄉 ”的美譽。 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建設新農村 ,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經濟發展,促進農業生產條件和農民生活條件的改善,市根據項目區土地利用現狀和農田水利基礎設施 狀況,選取新堰鎮約 1500 公頃基本農田進行整理。對該項目區進行整理和建設的原由、重要性和必要性如下: 知識水壩(豆丁網 pologoogle)傾心為您整理(雙擊刪除) ( 1) 開展該項目區的整理和建設是落實省政府專題會議紀要 28 號文精神,整合各部門力量,綜合治理項目區血吸蟲疫情,全面改善項目區面貌的重要舉措。項目區為漢北河血吸蟲重災區,患病率居高不下,存在群眾因病致貧 、 因貧返病的重大公共 衛生問題。實施該項目可以提高機耕率,有效促進 “以機代牛 ”項目的貫徹實施,減少人民感染血吸蟲的概率,是為疫區人民謀福利,辦好事,辦實事。項目區所在市已被列入全省新農村建設和血防整體推進工程的試點縣市 , 是將土地整理項目與新農村建設和血防結合起來的新嘗試。 ( 2) 開展該項目區的整理和建設是落實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市土地開發整理專項規劃,確保耕地總量動態平衡的需要。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提出:要逐步對市范圍內的基本農田進行整理和建設,通過對基本農田的整理和建設,增加有效耕地面積,提高耕地質量,保證耕地總量動 態平衡。近年來,市經濟建設不斷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步伐不斷加快,用地壓力越來越大,同時人口不斷增長,人均耕地面積逐年減少,人地矛盾日益突出。通過該項目的建設,增加有效耕地面積,提高耕地質量,有效推進市實現耕地總量動態平衡。 ( 3) 開展該項目區整理和建設,是推進市基本農田建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需要。市是湖北省 46 個糧食主產區之一,去年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基本農田建設的戰略決策,規劃在 “十一五 ”期間對全省五百萬畝基本農田進行建設,通過基本農田建設,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和 “和諧湖北 ”建設。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專門制定 了湖北省糧食主產區標準化基本農田建設規劃,市委 、 市政府根據湖北省糧食主產區標準化基本農知識水壩(豆丁網 pologoogle)傾心為您整理(雙擊刪除) 田建設規劃,制定了市基本農田建設規劃,實施該項目,是落實省委、省政府基本農田建設戰略決策的具體體現,是為了落實市基本農田建設規劃,對市基本農田一片一片進行整理,建一片,成一片,收效一片,不斷推進市基本農田建設步伐。 ( 4) 開展該項目區的整理和建設,是促進市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市是糧食生產大縣,但是,近年來耕地建設投入不足,耕地質量下降,農業生產基礎設施不能滿足農業現代化的需要,通過該項目 區的整理和建設,對項目區的田、水、路、林、村進行綜合整治,建設高標準的基本農田,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和農民的生活條件,促進項目區農業現代化進程。 ( 5) 該項目區的整理和建設具備扎實的群眾基礎。該項目合民心、順民意,項目區各村組的群眾衷心擁護國家對該項目區投資進行整理和建設,并做好了自愿投工投勞,支持項目區整理和建設的準備,同時,項目區的群眾準備成立農民用水協會等組織,對建成的農田水利設施進行精心管護,以發揮長效作用。項目區所在鎮黨委和政府十分重視基本農田土地整理工作,做好了協調各方關系、極力支持該項目區建設的準 備。可以預期,該項目通過審批之后,將按國家要求如期順利實施。 1.1.4 項目預期目標 按照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低投入、高效能的整理原則,對項目區內田、水、路、林、村綜合規劃,科學整理,合理利用,在嚴格保護基本農田的基礎上,改善基本農田農業基礎設施條件,將土地整理與田間排灌設施配套建設相結合,改善生產條件和農業生態環境,最大限度地提高知識水壩(豆丁網 pologoogle)傾心為您整理(雙擊刪除) 基本農田保護區內的土地利用率,保障基本農田的高效可持續利用。具體目標如下: ( 1)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一條的規定,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對田、水、路、林、村 進行綜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積,徹底改造中低產田,提高耕地質量,最終達到保護耕地的目的。 ( 2) 對 農田的整治改造 和 廢棄坑塘水面、田坎、荒草地的開發整理,實現凈增耕地面積 45.41 公頃,凈增耕地率為 3.04%。新增耕地耕作層在0.50m 以上,符合標準基本農田要求。 ( 3)對項目區內的 排灌系統 、 泵站 、道路 規劃 和建設 , 改善 農田水利基礎設施 和田間交通條件 ,達到旱能灌、澇能排,實現 農業機械化作業 。 ( 4)協助實現血防工作目標。本項目通過修建沉螺池,填埋廢棄溝渠和廢棄坑塘, 清淤及 硬化溝渠等措施,消滅釘螺孳生地, 有效控制 血吸蟲疫情 。 1.1.5 項目建設基本條件 ( 1)法律條件 項目 符合 關于組織申報省級投資土地開發整理項目有關事項的通知(國土資廳發【 2001】 64 號)、關于加強和改進土地開發整理工作的通知(國土資發【 2005】 29 號)、 2005 年省級投資土地開發整理項目指南、 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 市土地開發整理規劃 , 符合其它相關規劃 。 ( 2)自然條件 項目區地勢平坦低洼,屬平原湖區。土壤類型主要為砂土、油砂土、知識水壩(豆丁網 pologoogle)傾心為您整理(雙擊刪除) 砂壤土、灰潮土水稻土。 土層深厚,土壤通透性好,呈中性至微酸性反應,土壤保肥性能較強,耕作層熟化程 度較高,有機物含量高。 年均降水量為1327.7 毫米左右,平均年蒸發量為 1030 毫米。水資源 利用 以地表水為主,地下水 豐富 。 ( 3)資源條件 項目區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日照充足,熱量豐富,雨水豐沛,雨熱同步,四季氣候分明。年均氣溫為 16.9 ,年均降水量為 1327.7 毫米左右,平均年蒸發量為 1030 毫米,年平均總日照時數約 1992.1 小時,年太陽光能總幅射量 100 107kc/cm2,年有效積溫 3650 3680 ,無霜期較長,一般為 245 265 天之間。 項目區內 地表水資源豐富, 水系發達,項目區北部 有 中支河, 與 距離 1km 左右 的 漢北河 連通( 通往漢江 )。區內南北向 溝道 有三號渠至十號渠以及黃家渠等,東西向 溝道 有新村渠、新蝦渠、東湖溝主渠、赤韓渠,并通過水閘與中支河相連。可以說項目區只要農田水利灌溉設施配套完善,地表水完全可以滿足項目區的農田灌溉。 ( 4)生態環境條件 項目區現有林地 58.69 公頃,占項目區建設面積的 3.92 , 有耕地1275.90 公頃 ,占項目區建設面積的 85.28 ,綠化覆蓋率高 。耕地質量良好,適宜 農 作。 區內和周邊無污染企業, 環境 質量良好。 ( 5)基礎設施條件 項目區 對外交通便利, 分當公路穿越 項目 區, 內部 各村之間 基本 實現“村村通 ”。各村已完成農村電網改造,能滿足施工建設用電。 ( 6)工程施工條件 知識水壩(豆丁網 pologoogle)傾心為您整理(雙擊刪除) 本項目啟動伊始 ,市人民政府 即 成立由分管領導任組長,國土、財政、環保、交通、農業、水利、林業等有關部門,加上新堰鎮分管領導組成 領導小組,以加強對該項目工作的領導,保證項目的順利實施。 ( 7)當地農民對項目的支持程度及愿望 多年來,當地農民自發進行土地整理、洼地改造,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但是沒有形成規模。在項目踏勘階段,走訪了當地群眾,當地群眾熱切盼望將項目區建設成高產、穩產田,增加收入,改善當地自然生態環境,提高人 們的生活環境質量。對于規劃工作非常支持,并提出了一些切實可行的意見和建議。 1.2 項目簡介 1.2.1 項目類型 本項目 屬于 基本農田 土地整理與 血防綜合治理,以改善基本農田保護區農田水利、田間道路等基礎設施,提高耕地質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積 ,有效防治血吸蟲 為目的省級投資基本農田整理重點項目。 1.2.2 項目性質 國土資源部關于加強和改進土地開發整理工作的通知(國土資發【 2005】 29 號)要求今后要大力開展基本農田土地整理。項目區屬于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所確定的基本農田保護區的范圍,也是血防重點區域。項目性質屬于 基本農田土地整理與血防工程結合項目。項目區基本農田編號 GB1020002、 GB1021002、 GB1022002、 GB1022003、 GB1024002、GB1025002、 GB1026002、 GB1023077、 GB1028002。 知識水壩(豆丁網 pologoogle)傾心為您整理(雙擊刪除) 1.2.3 項目區位置及范圍 項目區地處市西北部 , 涉及新堰鎮東湖溝村、袁李村、馮灣村、六合村、馮新村、楊業村、保豐村、良灣村共 8 個行政村。東起十號渠,南抵赤韓渠,西至三號渠,北至中支河。項目區介于東經 11326151133345,北緯 304000 304330之間。所在圖幅 H-49-47-64, H-49-48-49, H-49-48-57。 1.2.4 項目區地貌類型 項目區為平原地貌,地勢平坦 低洼,屬平原湖區。 1.2.5 項目規模、總投資及畝均投資 該項目區建設規模面積為 1496.12 公頃,總投資 3314.60 萬元,單位面積投資 1476.98 元 /畝 。 1.2.6 項目區土地權屬情況 項目區涉及新堰鎮東湖溝村、袁李村、馮灣村、六合村、馮新村、楊業村、保豐村、良灣村共 8 個行政村。項目區內土地權屬為集體所有,土地權屬現狀與登記發證時的情況一致,土地權屬界限清 楚,無邊界糾紛,有利于 統一規劃、合理布局、統一整理。 1.2.7 項目預計新增耕地面積、新增耕地率 項目區經過土地整理后,預計可增加耕地面積 45.41 公頃,新增耕地率為 3.04。 1.2.8 項目建設工期 項目工期 1 年,建設時間從 2009 年 1 月到 2009 年 12 月。 知識水壩(豆丁網 pologoogle)傾心為您整理(雙擊刪除) 2 項目區概況 2.1 自然條件 2.1.1 地理位置 項目區地處市西北部新堰鎮,介于東經 1132615 1133345,北緯304000 304330之間。所在圖幅 H-49-47-64, H-49-48-49, H-49-48-57。 2.1.2 地形地貌 項目區為平原地貌,地勢平坦且較低洼,屬平原湖區 ,田面 高程在22.0 23.9 m 之間,最大高差為 1.9m。地面坡度小于 2 度。地表被第三系和第四系地層所覆蓋,厚度較大。 2.1.3 土壤 項目區位于平原地區,土壤類型主要為砂土、油砂土、砂壤土、灰潮土水稻土 。 土層深厚,耕作層在 0.50 m 以上,土壤通透性好,呈中性至微酸性反應,值在 5.6 6.5 之間。項目區內土壤保肥性能較強,有機質含量在 1.5%左右,屬中等偏高,全氮含量中等,速效磷含量低,速效鉀含量中等偏低。 2.1.4 植被 項目區屬于人工植被區,主要包括農作物植被和水生植物植被。農作物植被主要是稻、棉、雜糧、麥、油、豆等,水生植物被主要是蓮、菱角等。 2.1.5 水文與工程地質 項目區可供水資源由地表水、地下水組成。項目區地表水豐富, 水網密布。 區內降雨豐沛, 均降水量為 1327.7 mm 左右, 地表徑流量大。項知識水壩(豆丁網 pologoogle)傾心為您整理(雙擊刪除) 目區周邊客水來源為 漢江 、 中支河 。 項目區內南北向有三號渠至十號渠以及黃家渠等 主要渠 道,東西向有新村渠、新蝦渠、東湖溝主渠、赤韓渠 等 ,三號渠 、 十號渠以及 新村渠 與中支河相連 。 項目區為江漢平原沉降帶地質,表層被第三系和第四系覆蓋 。 區 內地下水質較好, 達到飲用標準。 2.1.6 自然災害 項目區所在區域的主要自然災害為漬澇 、 伏旱、低溫陰雨、大風、凍害。 本區的漬澇災害主要為春澇和夏澇。春澇多由連日陰雨造成,夏澇多由連日大雨造成。由于項目區地勢比較低洼, 漬水 通過農田溝渠 匯入 主溝渠 , 中支河 外江水位高,需要強排至 中支河。 由于項目區內的排灌站運行多年,設備老化, 部分已經損壞,提排能力不足 , 加上 主 干 渠 淤積嚴重,排水不暢, 因此漬澇成為本區的最主要自然災害。 由于降雨年內分布不均,年際變化大, 夏季易發生伏旱,平均十年四至五遇 ,嚴重影響作物產量 。 干旱也是 本區的主要自然災害 之一 。 低溫陰雨發生在春播期間,北方冷空氣南侵,出現低溫陰雨天氣,導致早稻爛秧、棉苗爛根。盛夏高溫主要出現在七、八月份,對中稻抽穗、揚花、棉花開花結桃有一定影響。 大風出現在冷暖氣流交替的 3-5 月和 11 月,北方冷空氣急速南下,形成大風,一般伴隨著寒潮、雷雨、冰雹等惡劣天氣。 凍害主要出現在 12 月至 2 月之間,冬季北方極地冷高壓空氣南侵市境,伴隨大風,降溫和降雪,產生冰凍,對農作物產生凍害。 知識水壩(豆丁網 pologoogle)傾心為您整理(雙擊刪除) 2.2 資源條件 2.2.1 農業氣候資源 項目區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日照充足,熱量豐富,雨水豐沛,雨熱 同步,四季氣候分明。春季冷暖多變,雨量遞增;夏季炎熱潮濕,雨量不均;秋季日暖夜涼,雨熱同步;冬季寒冷干燥,低溫少雨。年均氣溫為16.9 ,年均降水量為 1327.7mm 左右,平均年蒸發量為 1030mm,年平均總日照時數約 1992.1 小時,年太陽光能總 輻射 量 100 107kc/cm2,年有效積溫 3650 3680 ,無霜期較長,一般為 245 265 天之間,因項目區地處過渡性季風氣候區,主導風向為北風和東北風,夏季盛行偏南風,時有東南風,冬季多寒潮和西北風,歷年日均風速為 2.3 2.9m/s,年均風級在 2 4 級之 間。 由于項目區太陽光能年平均總 輻射 量在 100 107kc/cm2 之間,從季節分配來看,夏季最多,冬季最少。太陽輻射在一年中的變化為單峰型,七月份最多,為 14.7 千卡,十二月份最少,僅 4.9 千卡。植物生長期間的輻射量(平均氣溫 3 期間)為 98.2 千卡,占年總輻射量的 92.6%,輻射量的這種季節分配對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質是十分有利的。項目區熱量資源豐富,年平均氣溫在 16.9 左右,氣溫的變化在年內具有熱在七月、冷在元月,春秋升降快,呈單峰型變化特點,有利于春耕、春種,豆、棉、稻播種;水溫較氣溫升降 慢,冬季氣溫低于水溫,十一、十二月水溫比氣溫高 4.0 以上,而流動水系夏季水溫低于氣溫,不流動水系春季水溫低于氣溫 1 左右,由此看出,水溫只有二個月在 10 以下,極端水溫差值小,極端最低水溫高于 0 ,水溫年變幅僅 30.0 。因此,知識水壩(豆丁網 pologoogle)傾心為您整理(雙擊刪除) 對水下動植物的生長極為有利;地溫影響著種子的發芽和出苗速度,并直接影響根系的生長發育,由于 3 11 月各層地溫均在 10 以上,有利于農作物生長。 2.2.2 水資源 項目區水資源較為豐富,主要有以下優勢: ( 1)降水充沛,地表水資源豐富。項目區年平均降水量在 1327.7mm左右,平均年 蒸發量為 1030mm,大氣降水的 55.1%形成了徑流,其中地表徑流占降水的 40.9%,入滲補給地下水占 14.2%,蓄水量在降水總量中所占比例大,屬豐水區,供利用的地表水資源豐富。 ( 2)外來客水量豐富。中支河流經項目區的北部,三號渠 、 十號渠 、黃家渠與中支河相連,為區內灌溉水源 。 ( 3)地下水資源豐富,貯存條件好。平原湖區埋藏較淺,地下水深在 0.5-1m,含水層厚 30 50m,易于開 采 。 2.2.3 生物資源 項目區生物資源主要有: ( 1)水生經濟動植物資源:水生植物主要有蓮、藕、菱角、荸薺;水生動物主要有蝦、 龜、蟹、鱉等;魚類主要有青、草、鰱、鳙、鯉、鯽、鳊等 10 余種。項目區具有發展 水生 栽 培業和 水產 養殖業的較好條件。 ( 2)特產資源品種主要有桃、桔、葡萄、梨、藥材、食用菌等。 2.3 社會經濟狀況 項目區涉及新堰鎮東湖溝村、袁李村、馮灣村、六合村、馮新村、楊業村、保豐村、良灣村共 8 個行政村,人口計 13567 人,耕地總面積 1477.4知識水壩(豆丁網 pologoogle)傾心為您整理(雙擊刪除) 公頃( 22161 畝),人均耕地 1.63 畝。農民人均年收入為 3222 元,農業生產以種植 棉花、 稻 谷 為主,其次是油料和其它經濟作物,項目區農村經濟情況見表 2-1。 表 2 1 項目區社會經濟 條件調查表 序 號 村名 人口 (人 ) 勞動力 人口 (人 ) 耕地面積 (畝 ) 人均耕地 (畝 /人 ) 年人均收 (元 ) 1 東湖溝 952 474 2282 2.40 1880 2 袁李 1311 627 2468 1.88 1750 3 馮灣 1626 754 2521 1.55 1950 4 六合 2108 865 3196 1.52 1910 5 馮新 2000 1196 3338 1.67 1750 6 楊業 1625 630 2069 1.27 1860 7 保豐 1886 692 3142 1.67 1720 8 良灣 2059 696 3145 1.53 1850 合計 13567 5934 22161 1.63 1834 2.4 土地利用現狀 項目區涉及 新堰鎮 東湖溝村、袁李村、馮灣村、六合村、馮新村、楊業村、保豐村、良灣村共 8 個行政村。 項目區總建設規模面積 1496.12 公頃(不包括非建設規模的居民點、林地、主溝渠、養殖水面、公路用地和墓葬地面積)。 其中, 耕地 1275.90公頃,占建設規模面積的 85.28,其中 , 水田面積 1239.37 公頃,占項目區建設規模面積的 82.84; 旱地面積 36.53 公頃,占項目區建設規模面積的 2.44。由于灌溉渠道和排水設施不夠完善,常常造成旱時灌不上,澇時排不出的現象,農田產出率較低 ,經改造后可以成為高產農田 。項目知識水壩(豆丁網 pologoogle)傾心為您整理(雙擊刪除) 區農村道路用地 28.73 公頃,占項目區建設規模面積的 1.92,建設標準低,多 為土路 , 沒有構成道路網 , 農產品運輸 不 方便 。項目區田塊破碎,田坎系數大,經過田塊歸并,可以減少田坎占地面積,增加耕地。項目區的田間溝渠占地 136.61 公頃,占項目區建設規模面積的 9.13%,由于項目區地處江漢平原,地勢低平且較低洼,夏秋多雨季節容易產生內澇,項目 區田間排水溝年久失修,淤積、老化嚴重,項目區內澇水量經常需要強排,因此項目 區的排水溝必須合理規劃;項目區的現狀灌溉渠道全是土質結構,而且 多是灌排兩用,渠道布置不合理,占地面積大。項目區廢棄坑塘 6.09 公頃,占項目區建設規模面積的 0.41,這些坑塘一些是養魚池長期不用淤積變淺變小,一些是田間低洼積水坑,通過土地平整可以成為良田。與此同時,項目區土地利用也不盡充分:項目區有些零星的荒草地,占地面積 10.68 公頃,占項目區建設規模面積的 0.71,這些未利用地一般宜耕。通過對項目區的灌排設施的高標準配套,對項目 區的荒草地、廢棄坑塘、田間溝渠、田坎的統一整理,項目區可以達到基本農田整理項目新增耕地率的要求,而且整理后的農田全部達到高產田標準。 項目區各村土地利用現狀見附表 1。 2.5 基礎設施條件 2.5.1 排灌系統骨干設施狀況 ( 1)排水系統: 新堰鎮位于西北部,地勢在市屬于低洼地帶,內澇嚴重。項目區北部邊界 是 中支河,為承泄區。區 內 河溝縱橫 , 西南部:縱向支溝有三號渠、四號渠、五號渠、六號渠、七號渠,橫向主干溝有東湖溝主渠、赤韓渠,知識水壩(豆丁網 pologoogle)傾心為您整理(雙擊刪除) 構成項目區西南部的排水網,雨水通過這個排水網最后匯集到 東湖溝主渠 , 通過 東湖溝泵站強排至 中支河。東部:縱向支溝有黃家渠、八號渠、九號渠 、 十號渠 ,橫向主干溝有新村渠 、新蝦渠 , 雨水通過這個排水網最后匯集 到 新蝦渠、 十號渠 ,并 通過新堰泵站、聯豐泵站強排至中支河。 目前 區內渠道淤塞嚴重,調蓄能力差 , 加之現有水利工程設施老化落后,泵站提排能力明顯不足。 三個泵站情況如下: 新堰泵站 位于新堰鎮政府駐地北部中支河邊,功能為灌排兩用,雨季新堰泵站將匯入新蝦渠的水強排至中支河,干旱季節打開防洪總閘,將中支河水引入,提水到新蝦渠。 設備狀況如下: 7 臺水泵總功率 815 kw,設計流 量 9m3/s。其中 5 臺100 kw 混流泵, 2 臺 155 kw 軸流泵,揚程 4.5m,配電柜 4 部,分柜 2 個。其中 2 臺軸流泵不能運行,要求更換。水工建筑物狀況:泵房建筑良好,4 個閘門要求更換或重建 。其中 : 防洪總閘為砼閘門板,已壞,需要更換; 灌溉 新蝦渠上 無節制閘, 水位難以抬高, 需要新建; 出水池泄洪閘、灌溉閘已壞,需要更換; 建攔污柵; 支溝上游 200 米原老閘要求拆除,影響行洪。 東湖溝泵站 位于東湖溝 主渠 ,功能為灌排兩用,雨季東湖溝泵站泵站將匯入東湖溝的水強排至中支河,干旱季節打 開防洪總閘,將中支河水引入,提水到東湖溝、三號渠。 知識水壩(豆丁網 pologoogle)傾心為您整理(雙擊刪除) 設備狀況如下: 5 臺混流泵,總功率 345 kw( 70kw+80 kw *2+60kw+55kw),流量 2.2m3/s, 水泵基本損壞,要求全部更換。 500 kw變壓器被盜 ,需要購買 。水工建筑物狀況:泵房地基沉陷, 泵房 年久失修,需要拆除重建。 4 處閘門要求更換或重建: 引河防洪總閘為 u 砼閘門板,不能止水,已壞,需要更換; 東湖溝缺乏灌溉節制閘, 無法抬高水位,需要新建; 出水池泄洪閘、灌溉閘已壞,需要更換; 建攔污柵。 聯豐泵站 位 于十號渠與中支河交匯處,功能為十號渠排澇。 設備狀況如下: 5 臺混流泵,總功率 480 kw( 100kw 4+80kw1),流量 4.8m3/s。其中 1 臺 80kw 和 2 臺 100 kw 已經損壞,要求更換。進水管部分破損 , 要求更換。需要更換電容補償柜 1 臺, 115 kw 起動柜 3 臺,配電柜 3 臺。 泵房磚結構,良好。水工建筑物狀況: 出水池(深 1.6m*寬 5m*長 25m)要求加固,三面光,地鋪砼; 出水池泄洪閘閘門要求更換或重建 ,泄洪水槽道沖刷嚴重,加減沖池; 引河防洪總閘閘門槽為二期澆注,有加大漏縫,洪水大時使閘門板 變形,不能關或提起。需要對矩形漏縫 (30cm*25cm)澆砼。啟閉臺上小屋凈空不夠,使閘門板難提起,要求拆除啟閉臺上小屋( 3m3m)。 要求 建攔污柵。 ( 2) 灌溉系統: 干旱季節,西南部通過東湖溝泵站從中支河提水,入三號渠、東湖溝主渠、赤韓渠,至各支溝,各家農戶從主干 渠 自行提水到田間灌溉。東部通過新堰泵站從中支河提水,入新蝦渠,至各支溝,農戶從主干 渠 自行提知識水壩(豆丁網 pologoogle)傾心為您整理(雙擊刪除) 水到田間灌溉。 項目區內主要溝渠的相關水 利 資料列表 2-2 所示。 表 2-2 項目區主要溝渠水利參數資料 序號 溝渠名稱 長度 ( m) 現狀斷面參數 平均上口寬 ( m) 平均底寬 ( m) 邊坡 平均溝深 ( m) 1 三號渠 1638.65 14.45 8.20 1: 0.67 1.30 2 四號渠 582.89 11.82 7.40 1: 0.63 2.70 3 五號渠 1589.62 19.20 12.37 1: 0.47 1.90 4 六號渠 1573.08 16.23 10.97 1: 0.35 2.19 5 七號渠 1531.83 13.70 8.20 1: 0.56 1.57 6 八號渠 3006.07 15.58 10.97 1: 0.52 2.33 7 九號渠 5769.41 15.73 10.97 1: 0.62 1.53 8 十號渠 5238.01 18.91 12.37 1: 0.34 2.09 9 東湖溝主渠 7980.02 23.40 15.79 1: 0.46 2.37 10 赤韓渠 7298.49 19.63 12.37 1: 0.32 1.82 11 新蝦渠 3352.31 23.44 15.79 1: 0.37 2.37 12 新村渠 1986.38 21.44 14.42 1: 0.46 2.16 13 黃家渠 1524.34 14.80 8.20 1: 0.59 1.88 2.5.2 交通基礎條件 項目區對外交通較為便利。新 堰鎮有 分當公路( 水泥路)經韓集鎮、分水鎮與荷沙公路連接, 項目區 距離縣城 50km。區內道路網 骨架 基本形成,沿主干溝渠有堤路,其中分布有 14580 米水泥路 ,田間分布有 0.5-2m小道 。 現有 田間 道路標準不高,路面坑洼不平,走向紊亂,并且一些小的生產路由于風蝕、雨沖, 人為 挖墾,僅夠 人行,不少主干溝渠 堤 由于農民耕種則變成了田地,加上橋涵閘不配套和原有設施部分損毀,生產交通不便,農業機械不能進入田塊作業,生產效率低。 現有水泥路情況見表 23。 知識水壩(豆丁網 pologoogle)傾心為您整理(雙擊刪除) 表 2-3 現有水泥路情況表 位置 里程( km) 備注 東湖溝主渠南側 7650 含分當公路部分路段 四號渠側 780 六號渠與五號渠之間 750 黃家渠西側 1515 七號渠南通往村 450 八號渠北段左側 650 九號渠與十號渠之間 735 鎮政府 -新村渠 -聯豐泵站 2050 合 計 14580 2.5.3 電力基礎設施狀況 項目區已經過農村電網改造,有 11 萬 KVA 高壓線和 380v 線通過,但是一些灌排站電力設施老化,需要重新架設低壓電力線及安裝配電線,供項目區農業生產用電。 2.5.4 林網建設狀況 項目區內有成片 林地 , 防護 林網主要沿 骨干渠道兩側 道和自然村周圍建設,呈自然分布,林相不整齊,沒有形成網絡,樹木品種多以意楊、水杉和多年生灌木為主。 2.5.5 血吸蟲病疫情 根據血防調查,項目區為血吸蟲重災區,主干溝渠均有釘螺分布,調查實有釘螺面積 13.6 公頃。雖然每年采取了藥物噴殺、掩埋等措施, 但是各村仍未達到疫情控制標準。 8 村血吸蟲病人 395 人,感染率 1-5%。項目區現有釘螺面積及感染情況見表 2 4, 2 5。 表 2 4 項目區現有釘螺面積逐塊登記表 (2007) 地 名 類 長 寬 面積 調查 調查 有螺 活螺 捕螺 活螺 活螺密度 原 新 所屬村 知識水壩(豆丁網 pologoogle)傾心為您整理(雙擊刪除) 型 (m) (m) (畝) 面積 (畝) 框數 框數 框數 數 數 最高 平均 有 增 九號渠 渠 1400 20 42 42 282 36 28 54 36 3 0.1277 良灣 十號渠 渠 1000 30 45 45 202 87 69 116 107 4 0.5297 良灣 新村渠 渠 2000 30 90 90 402 84 62 148 128 4 0.3184 良灣 新蝦渠 渠 2000 21 63 63 402 103 91 147 135 2 0.3358 六合、楊業 三號渠 渠 4000 30 180 180 802 162 130 217 184 3 0.0229 陳集、三合 東湖溝主渠 渠 3000 24 108 54 302 26 11 31 14 2 0.0464 東湖溝 六號渠 渠 500 20 15 15 102 16 11 21 12 2 0.1176 東湖溝 八號渠 渠 2000 30 90 90 402 64 41 128 70 3 0.1741 良灣 表 2 5 項目區感染情況表 村名 實有病人數 (人 ) 耕牛查治 (頭 ) 實有釘螺面積 (萬 m2) 病人 總計 感染率 ( %) 晚血確診病人 頭數 合計 395 10 815 13.6 袁李村 27 2 93 楊業村 42 2 107 1.40 良灣村 60 1 201 4.20 馮新村 49 3 1 62 六合村 49 2 1 52 4.40 保豐村 45 3 109 馮灣村 64 4 2 44 東湖溝 59 5 6 147 3.60 知識水壩(豆丁網 pologoogle)傾心為您整理(雙擊刪除) 3 項目分析 3.1 項目合法性分析 3.1.1 符合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本項目嚴格按照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要求,注重土地資源的保護和利用,努力提高土地利用率、生產力和土地利用的綜合效益,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長期目標的實 現。整理后項目區土地利用方向符合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規定的用途 。 項目區基本都屬于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所確定的基本農田保護區,項目區基本農田編號 GB1020002、 GB1021002、 GB1022002、 GB1022003、GB1024002、 GB1025002、 GB1026002、 GB1023077、 GB1028002。 3.1.2 符合市土地開發整理規劃 本項目已列入市土地開發整理規劃( 2003 年) 備選片 。通過土地整理,不但可以增加耕地面積,而且通過按照建設生態農業、持續農業為一體的現代化農業目標 ,科學規劃項目區的溝、渠、路、林、橋、涵、閘。通過整理,從根本上解決了項目區排澇不暢通、灌溉不規范的問題,達到 “田成方、路成網、林成行、灌排分設、旱澇保收 ”的現代高效農田標準,從而提高項目區土地使用質量,促進項目區向農業生態、社會經濟和環境效益方向轉化,促進農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村經營機制的運轉。項目區的位置、范圍、類型、性質等符合市土地開發整理規劃。 3.1.3 符合其它相關規劃 該項目通過配套項目區內渠、溝、路、水、電等基礎設施,整理后耕地數量有一定提高,項目區排水標準、道路標準、灌溉保證率等也會明顯改 善和提高。整理后項目區的土地利用方向和各項工程規劃符合土地、農業、水利、林業、交通、電力等部門的規劃要求,符合環境保護、水土保持、耕地保護和開發利用方面的法律、法規要求。 知識水壩(豆丁網 pologoogle)傾心為您整理(雙擊刪除) 3.1.4 符合國土資源部相關文件的精神和要求 項目區建設面積 1496.12 公頃,整理后新增耕地 45.41 公頃,新增耕地比率占項目區建設規模面積的 3.04%。 項目建設規模、類型、性質和項目區所在區域等完全符合關于組織申報省級投資土地開發整理項目有關事項的通知(國土資廳發【 2001】 64 號)、關于加強和改進土地開發整理工作的通知(國土 資發【 2005】 29 號)和 2005 年省級投資土地開發整理項目指南等文件的精神和要求。 3.2 新增耕地潛力分析 本 項目 建設目的之一是 經過實施基本農田土地整理達到新增耕地的目的。通過整理將改善低產田的土地質量,一部分廢棄坑塘和未利用地將被改造成良田,提高農田的排灌保 證率,水土保持能力增強,增加耕地面積,使耕地 利用 率、生產力提高 。 項目區主要新 增 耕地的來源為: ( 1)廢棄坑塘 項目區現有坑塘水面 35.13 公頃,其中部分已成廢塘,經調查,項目區可填塘 6.09 公頃成為耕地。 ( 2) 荒草地 開發 項目區現有 荒草地( 未利 用地 ) 10.68 公頃,可整理為耕地。 ( 3)廢棄溝渠 項目區現有 田間 溝渠面積 136.61 公頃, 統一 規劃后田間溝渠 118.55 公頃,可增加耕地 18.06 公頃 。 ( 4)田塊歸并 根據 市土地 詳查數據,得項目區田坎系數為 2.9%。 規劃 設計典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