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配水管網工程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doc 可編輯)_第1頁
渭南市配水管網工程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doc 可編輯)_第2頁
渭南市配水管網工程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doc 可編輯)_第3頁
渭南市配水管網工程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doc 可編輯)_第4頁
渭南市配水管網工程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doc 可編輯)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 - 第一章 綜合說明 1.1 概況及依據 渭南市是陜西東部的重要城市,素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稱。隴海鐵路和西潼高速公路橫貫市區南部,國、省道聯通市屬 11個縣市區,交通十分便利。該市地處新歐亞大陸橋的咽喉部位,是陜西關中經濟帶重點發展的新興城市。自改革開放以來,市域經濟與城市建設得到長足發展,一個以重化工、有色金屬加工和輕化工業為主的城市框架已初具規模。特別是1995 年撤地設市之后,在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過程中,城市發展更是日新月異,按照渭南市城市總體規劃藍圖,渭南市將建設成為“陜西東部以化工、機械、輕紡 、食品、旅游為主導產業,以高科技為先導,工商貿協調發展的中心城市?!蹦壳俺鞘薪ǔ擅娣e已達 29Km2,總人口 30.6 萬人。 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城市供水設施的供水能力遠不能適應城市發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供水不足與用水需求增長的矛盾日益突出,城區配水管網設施發展緩慢滯后已嚴重制約了城市經濟的發展與城市的規劃建設,為此,渭南市自來水公司擬 - - 申請渭南市市區配水管網改造工程建設項目,為城市發展提供基礎設施保障,不斷滿足城市發展用水需要。 該項目由渭南市自來水公司承辦,項目水源分為 沋 河地表水和城區分布于渭河南岸漫灘地及一 、二級階地的五處地下水源井群。其中 沋 河地表水通過自流進入南水廠及渭化供水系統,再經分級加壓進入城區配水管網,五處地下水源分別經加壓進入城區配水管網。 本報告依據渭南城市總體規劃、陜西省渭南市城區水文地質工程綜合勘察報告和渭南市城市供水水源規劃等,同時參照渭南市城市供水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進行編制。 1.2 項目氣象特征 區內氣候為暖溫帶半濕潤大陸季風氣候,春季溫暖,夏季炎熱,秋季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據渭南氣象站 1953年 2000 年資料,多年平均氣溫 13.5,最高 42,最低-15.8,多年平均降水量 578.11mm,最大年降水量 835.6mm,最小年降水量 301mm;多年平均蒸發量 1336.2mm,是降水量的 2.3 倍,年內降雨量主要集中在 7、 8、 9 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 50%,年際間分配不均,變差達 534.6mm。近十年來降水量偏少, 1985 年以來降水量變化低于 301 763.7mm 之間,年平均降水量僅 529.4mm, 1953 年 2000 年降水理論概率 95% - - 的降水量為 359.4mm。 1.3 項目區工程地質 渭南市區座落在渭河南岸的 級階地上,南依坡原,北瀕渭河, 沋 河南北穿越而過。 海拔在 338 405 米之間,地勢較為平坦,由南向北傾斜,坡度 0.5 5之間,平均坡降 3,土壤承載力為 12 22T/m2,屬 級非自重濕陷性黃土和級自重濕陷性黃土。 沋 河庫區處城區南部黃土臺塬溝壑地帶,黃土臺塬上部為黃土狀壤土和洪積壤土,黃土土層深厚,質地均一,土體疏松,無層理結構。下部為下更新統( Q2)洪積(相當于三門組)相黃棕色含礫亞砂土夾中粗砂,厚度約 14 米。礫石成份以次棱角狀花崗巖為主。砂層常呈透鏡體,假整合于下更新統( Q1)三門, 沋 河河床表層多為砂礫石及深層淤積泥砂,河槽已基本趨向穩定。 渭南市城區屬汾渭地區渭河小區東部。其地質構造是汾渭內陸斷陷西段的渭河地塹。南深北淺,箕狀拗陷。地塹上充填著深厚的第四系地層,充填物皆由渭河及兩岸支流沖積洪積經多次侵蝕和堆積的回旋,形成廣闊階地的平原格局。漫灘地系全新統粉砂為主,砂質粘土,砂卵石層次之,厚 4 10 米。一級階地為全新世早期沖積物,上部為粘質砂土和粉砂層,下部 - - 為砂卵石層,厚 60 80米,地表主要為黃綿土。二級階地上部為中更新世沖積黃土、亞粘土、砂礫石夾 1 2 層古土壤層,下部為亞粘土和卵石層,基座為三門系細砂到亞粘土。 該區屬鄂爾多斯塊體南緣渭河 新生代斷陷盆地,為汾渭地震的西南部分,查陜西省地震烈度區劃圖為 8區,應進行抗震設防,建構筑物應按基本烈度采取抗震措施。 1.4 工程規模的確定 根據供水現狀與城市規劃發展趨勢,按照近、遠期相結合的原則,經需水量預測:設計水平年( 2010 年)城市供水能力由現在的 18萬 m3/日達到 37 萬 m3/日。 為滿足供水需要,需對市區的配水管網進行改造,改造管線的流量是按照設計水平年最高日最大時設計。改造管線總長為 50.466km,其中東區改造管線長 36.25km,西區改造管線長14.216km。 1.5 項目水源情 況 按照渭南市城市總體規劃和省地質勘察局水文二隊提供的渭南市城區水文地質資料報告,該區水質良好,為重碳酸鹽型淡水,北部的局部地區為重碳酸鹽氯化物型的淡水和微咸淡水。地下水資源水質符合城市生活、工業用水要求(詳見水質檢驗報告),近期內該區地下水源可開采水量為 28.4 萬 m3/日, - - 而遠期該區地下水源可采量為 33.5 萬 m3/日;渭南市 沋 河水庫和澗峪水庫近期每年向城市供水 1757.2 萬 m3,遠期可使供水量增加到 3000 萬 m3,因此水資源能滿足城市用水量的需要。 1.6 供水工程工藝流程 1.6.1 東區供水工程工 藝流程 北水廠西水源地 西水廠 配水管網 東水廠 東水源地南水廠南地表水源地北水廠水源地1.6.2 西區供水工程工藝流程 北水廠補充水西區一水廠 配水管網白楊水源地西區二水廠1.7 主要建設內容 市區配水管網改造工程建設,是以現有街道為基礎,沿路 - - 側布置鋪設。 東區配水管網改造總長度 36.25km,管道采用 PE 給水用聚乙烯管材和鋼筋砼管。 西區配水管網改造總長度 14.216km,管道采用 PE 給水用聚乙烯管材。 1.8 環保情況 項目主要對城區管網進行改造,項目本身對環境影響不大,施工期對環境產生影響可通過合理的措施進行保護和 恢復。項目符合渭南市供水規劃,合理的推進地下水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因而項目在環境方面是可行的。 1.9 項目組織與管理 為了做好項目前期階段的準備工作和實施階段的管理工作,在項目籌建期成立項目工作領導小組。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實行法人責任制、招投標制、工程監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度,保障工程的順利實施。工程計劃在 2004 年開工,到 2005 年底竣工,工期二年。 1.10 項目估算投資 工程投資估算根據建設部全國統一市政工程預算定額陜西省價目表( 2000),省計委陜計項目( 2000) 1045 號文頒發的陜西省水利水電 建筑工程預算定額、設備安裝工程預算定 - - 額以及陜西省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機械臺班費定額進行估算。項目估算總投資為 4329.67 萬元。其中:東區配水管網改造投資 3029.16 萬元,西區配水管網改造投資 1300.51 萬元。 資金來源為: 申請國家補助 2000 萬元,銀行貸款 1000 萬元,地方自籌 1329.67 萬元。 1.11 可研結論 項目的建設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及投資方向。項目建設對緩解渭南市城區供水緊張局面,加快城市建設,發展市域經濟和擴大對外開發,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該項目投資適中,工期合理; 項目建成后,財務內部收益率16.42%,大于行業基準財務內部收益率,投資回收期 6.73 年(含建設期),小于行業基準回收年限。所以項目建設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十分可行的。 - - 第二章 項目區域概述 2.1 渭南市概況 2.1.1 自然概況 渭南市地處黃河流域中游,陜西省關中盆地東部,地理坐標為北緯 34.13 35.12,東經 108.58 110.35,東隔黃河與山西相望,南跨秦嶺與商洛市為鄰,西與咸陽、西安市相接,北倚黃龍山與延安、銅川市接壤,東南部與河南省毗連。全市南北長 182.3 公里,東西寬 149.7 公里,總面積 13134 平方公里,占陜西省土地面積的 6.4%。 轄區地處內陸中緯地帶,以渭河為軸線,從渭河平原向南北山地呈梯級上升的槽谷地形。南北高中間低。地勢由西向東緩降。南北山地為石質山地,中部為渭洛沖積平原。海拔在338 2499 米之間。 區域處暖溫帶半濕潤半干旱氣候區。年均溫為 13.313.6,年均降水量 529 638 毫米,年均日照時數為 21442505 小時。由于受南北高起中間低平的盆地地貌影響,渭南市氣候差異比較明顯。主要分為渭北山陵臺塬溫和氣候區、中部平川和臺塬溫暖氣候區、南部山 陵溫涼氣候區。 - - 區內河流水系均屬黃河水系,年均流量為 438.86 億立方米,主要河流有黃河、洛河、居水河、金水河、徐水盤河、鑿開河和潼河等,年均流量都在 1000 萬立方米以上。 2.1.2 社會經濟概況 渭南市是陜西東部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是中東部進入陜西的東大門。全市現轄兩市、八縣一區,總人口 530 萬人,設有 254 個鄉鎮, 3231 個行政村。 2002 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達170.1 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3209 元。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1760 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4542 元,財政收入 8.95 億元。 渭南市是 以農業為主的城市,農業經濟在市域經濟所占比重較大,傳統農業種植面積仍居基礎地位。 2002 年農業總產值達 62 億元。改革開放以來,渭南市經濟發展增速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較大,以蘋果為主的果業逐步發展為市域經濟的支柱產業, 2002 年全市果品種植面積已達 160 萬畝,總產量達到 150 萬噸。果業收入 2002 年達到 46.6 億元,占到農業總產值的 70%以上。 渭南市工業以能源、化工、建材、礦產業和機械加工業為主,近年來,涉農工業發展迅猛,全市現有各類涉農工業企業142 家,以果品加工、飼料生產和食品加工為主,逐漸發展壯 - - 大成為工業經濟中新的有生力量。 2002 年全市工業總值 158.9億元,涉農工業占到 40%以上。 渭南市地處陜西東部旅游環線地帶,近年旅游經濟成為市域發展中的新亮點, 2002 年全市接待游客人數達 350 萬人次,旅游經濟“九五”以來平均每年以 47%的速度遞增。旅游業已發展成為渭南市三大支柱產業之一。 渭南市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農業基礎地位不斷得到鞏固,農業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特色農業發展態勢良好;工業經濟漸成體系,支柱行業特色明顯,旅游業后來居上,發展勢頭迅猛,增速較快。市域經濟呈現不斷增長,日趨發達的良性狀態。 2.1.3 通訊交通狀況 市域內通訊交通非常發達。隴海鐵路、 310 國道、西潼高速公路橫貫東西,西延鐵路、西候鐵路、渭清公路、 108 國道縱穿南北,渭南市已形成以市區為中心的交通網絡體系 ,公路運輸達到了縣縣通公路,鄉村通油路的基本格局。市縣(區)和鄉鎮已實現電話程控通訊和網絡化聯通。固定電話交換機總容量突破 50 萬門,移動電話交換機總容量達到 60萬門以上。先進優越的通訊條件為經濟建設發揮了巨大的促進作用。 2.2 渭南市城區概況 渭南市城區位于市域的西南,渭河的、級階地上,南 - - 靠“保豐、長稔”兩塬,北依渭河, 沋 河縱 穿城區南北,隴海鐵路、西潼高速公路橫穿城區東西。地勢由南向北傾斜,坡降0.5 5,海拔 345 405 米,城區及近郊總面積 125.7 平方公里。 渭南市城區現轄 5 個街道辦事處,一個開發區和 2 個鄉及駐市的 12000 余家企事業單位。市區南北寬 6 公里,東西長 15公里。市區現狀分布呈帶狀自東向西發展,初步形成了“一心三城五個功能區”。即 沋 河兩側的老、舊城和渭清路以西的高新區及前進路與東風大街交匯的中心區。老城區以居住文教為主。舊城區北部為招商居住區;中部以商貿、行政辦公、居住、娛樂、金融、工業為一體的綜合區;南部以對 外交通、工業、倉儲為主的生產區。渭清路以西為經濟開發區。 據統計, 2002 年底市區人口為 30.7 萬人,建成區面積 29平方公里,人均建設用地 100 平方米,城市經濟也有一定基礎,有工業企業 70 余個,職工 6 萬余人。初步形成以化工、機械、紡織、食品為支柱的工業體系,產值達 12 億元左右。商業貿易活躍,年社會零售額約 5 億元,是關中東部商業貿易和物資集散中心。也是渭南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正在建設中的渭南市將成為陜西東部以化工、機械、輕紡、食品、旅游為主導產業,以高科技為先導,工商貿協調發展的 - - 中心城市。 第三章 市 區供水現狀及存在問題 3.1 現狀供水系統及供水情況 渭南市區供水系統有:東區供水系統、西區供水系統、渭河化肥廠供水系統、自備井供水和地表水源輸水系統等。其中前三者各自獨立,不能互為調節。 3.1.1 東區供水系統:現有水廠三座,西水廠始建于 1970年, 1972 年投產供水,東水廠建于 1989 年, 1994 年供水,南水廠于 2003 年建成使用。東水廠和西水廠以地下水作供水水源,建有東水源地和西水源地,有供水井 28 眼, 3000m3 水池兩座、 1000m3 水池一座,一級加壓泵站三處,日供水能力 3.3萬 m3/d;供水范圍 為華山大街以北,渭清路以東中心城區及老城區;南水廠以地表水作供水水源,建有水廠至 沋 河專用輸水管道,有 3000m3 水池一座、 2000m3 水池兩座及水凈化處理系統和加壓泵站,設計供水能力 4.0萬 m3/d,目前因水源不足日供水量僅 1.5 萬 m3/d。該系統目前供水范圍為華山大街以南的高位地區,面積約 19Km2。所以城區日均供水量 4.8 萬 m3。 - - 3.1.2 西區供水系統:現有西區一水廠,水源井 6 眼,供水能力 0.88 萬 m3/d,供水量 0.6 萬 m3/d;西區二水廠,水源井18 眼,供水能力 3 萬 m3/d,由于輸、配水管道沒有 鋪設,尚未利用,西區實際供水量為 0.6 萬 m3/d。供水范圍為渭清路以西,西環路以東,華山大街以北,樂天大街以南, 面積約 4Km2。 3.1.3 渭河化肥廠供水系統:目前該 供水 系統使用水源為地表水,建有化肥廠至 沋 河水庫專用輸水系統,設計供水能力3.4 萬 m3/d,實際供水量 3.4 萬 m3/d。 市區自來水實際供水量 8.8 萬 m3/d。 3.1.4 地表水輸水系統:渭南市城市規劃將南山四庫( 沋河水庫、清峪水庫和箭峪水庫及澗峪水庫)作為城市供水的重要水源,目前箭峪、濟 沋 水庫工程已完成,年可向 沋 河水庫調節輸水 300 萬 m3, 沋 河水庫和箭峪水庫濟 沋 輸水管道已建成,可向市區供水 4.4 萬 m3/d(渭河化肥廠供水系統 3.4 萬 m3/d、市自來水公司南水廠 1.0 萬 m3/d)。箭峪水庫工程輸水管道已完成,東 澗峪輸水隧洞已開工,攔水大壩也已動工,清峪濟 沋 工程輸水隧洞已完成,攔水壩尚未建設,待這些工程建成后總設計供水能力可達 7 萬 m3/d。 另外市區各大工廠企業因市自來水供水能力不足,多數單位有自備井水井。據市水資源管理辦公室資料提供,目前約有 - - 自備井 205 余眼,供水能力約 9.2 萬 m3/d。 綜合上述,市區總供水能力約為 18 萬 m3/d,地下水是主要 供水水源,供水能力 13.1 萬 m3/d,約占總供水能力的 73%。地表水是輔助供水水源,實際供水量約占總供水能力的 27%。 3.2 市區配水管網現狀 渭南市城區配水管網大部分始建于 60年代末 70年代初期,城區管網覆蓋供水范圍約 23km2,市區供水普及率約占 75%,敷設 DN150mm 以上配水管網 96.35km,供水方式采用分區供水 東區供水和西區供水。 3.2.1 東區配水管網 東區配水管網總長 76.35km,其中:敷設在 DN600mm 以上供水管道 5.75km(予應力砼水泥管道 3.5km), DN500mm 以上供水 管道 5.2km, DN400mm 以上供水管道 11.85km(予應力砼水泥管道 5km), DN300mm 以上供水管道 7.6km, DN250mm 以上供水管道 4.95km, DN200mm 以上供水管道 30km(予應力砼水泥管道15km), DN150mm 以上供水管道 11km。 3.2.2 西區配水管網 西區配水管網總長 20km,其中:敷設在 DN600mm 以上供水管道 0.2km, DN400mm 以上供水管道 2.7km, DN300mm 以上供水管道 1.7km, DN250mm 以上供水管道 2.4km, DN150mm 以上供水 - - 管道 3.4km, DN100mm 以上供水管道 9.6km。 3.3 現狀供水存在的主要問題 管網供水量不足,管網腐蝕老化嚴重,管徑普遍偏小,管材質量差,管道布局極不合理,經常發生爆管現象,給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造成破壞和損失、污染水質、 跑、冒、滴、漏現象十分普遍,水資源浪費嚴重。據自來水公司近期統計報表顯示,我市城區供水管網漏失率高達 25%以上,形勢非常嚴峻。具體問題如下: 3.3.1 東區配水管網存在問題 1) 勝利街、老城街、南塘街、北塘街、民主路、西南京路、古依市巷等管道于七十年代初敷設,建成管徑全為DN150mm DN200mm,管材為灰鑄鐵管及水泥管,材質差、管徑偏小,且而已不合理,漏失率高達 30%,目前該地區人口密集,商業網點多,供水量嚴重不足。 2)東風大街東段、民生街、解放路、 西潼公路、 人民街、管網老化嚴重,且敷設為水泥管道,質量差、漏失率舉高不下,管網經常發生爆管現象,污染水質,水資源浪費十分嚴重, 高峰期經常斷水,居民生活用水難以得到保障 。 3.3.2 西區配水管網存在問題 1) 西區的東風街西段、朝陽路、新盛路、育紅路等管道多 - - 為九十年代建成,原建設時沒有做到統一規劃,管徑普遍偏小,管材為灰口鑄鐵管,接口用膨脹 水泥材料,爆管現象時有發生,沿線利君藥業、金比特果汁廠等用水大戶,供水量嚴重不足,無法滿足工業企業正常生產用水,嚴重影響了對外招商引資的工作力度。 2)消防用水設施不健全,至今仍處于逐步完善階段。 - - 第四章 工程規模的確定 4.1 項目建設的必要性 4.1.1 項目建設是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和落實渭南城市總體規劃的需要 國家關于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渭南城市國民經濟取得了快速發展,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也有了相應改善。隨著城市工業、商業區規模的不斷擴大,城市人口不斷增長,城市供水設施和配水 管網愈來愈象“瓶頸”一樣制約著城市的發展。按照渭南城市總體規劃,到 2010 年,城市將達到“城區居民用水率 100%,城市配水管網系統采用生活 生產 消防聯合供水,基本形成環狀管網”的目標。為此,城市供水工程已成為歷屆市委、市政府首抓大事。所以,項目建設是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和落實城市總體規劃的需要。 4.1.2 項目建設是改善城市供水設施的需要 渭南市城市供水工程于 1970 年開始籌建, 1972 年正式投產供水。 2002 年,東區日最大供水量為 4.8 萬 m3,考慮自備井水源、渭化水廠及開發區水廠等,總供水量為 18 萬 m3,供水面積為 29Km2,供水人口 30.7 萬人,加之城市配水管網大部分 - - 成枝狀,沒有形成以華山大街為界的分區分壓供水系統,故供水普及率僅為 70%。特別是城市配水管網大部分管線鋪設年代已久,管徑偏小,管材質量差,爆管現象經常發生,污染水質,嚴重影響著城市生產、生活和消防用水,制約著城市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所以,項目建設是改善城市供水設施的需要。 4. 1.3 項目建設是合理利用地下水資源,執行“資源保護”國策的需要 截至 2002 年底,市區工礦企事業單位共有自備水源井 205眼,年開采量達 3431 萬 m3。 據省 水文二隊動態觀測資料及地下水數字模擬計算,渭南市城區水資源的消耗與補給將面臨負均衡狀態,主要表現有城區一帶潛水位持續下降,出現區域性水位降落漏斗。加之,前些年由于對地下水資源缺乏統一規劃、統一管理,致使某些單位盲目開采,布井、開采層次不合理,在渭南市區造成以紡機廠、供電局為中心,以紅星化工廠為中心,以渭南師院為中心的下降漏斗,下降漏斗面積達 11.5Km2。所以,本次改造配水管網工程是依據渭南市城市總體規劃實施,項目建成后將逐步有計劃地關閉市區自備井水源,合理利用地下水資源,執行“資源保護”政策,實行統一管理 等工作已勢在必行、迫在眉睫。 4.2 規劃依據、原則和范圍 - - 4.2.1 規劃依據 1)陜西省城鄉規劃設計院編制的渭南城市總體規劃( 1996 2010 年); 2)渭南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五”計劃和 2010 年遠景目標; 3)陜西省地質礦產勘察開發局第二水文地質工程隊編制的陜西省渭南市城區水文地質工程綜合勘察報告( 2002 年 11月); 4)陜西省地質礦產勘察開發局第二水文地質工程隊編制的渭南市城區水文地質圖; 5)渭南市自來水公司關于編制渭南市市區配水管網改造工程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的委托書。 4.2.2 規劃原則 1)在渭南市總體規劃指導下,按照水源的統一規劃,結合城市供水的實際情況,對現有市區配水管網實施改造工程,滿足現代化城市的生活、生產用水要求。充分發揮城市供水工程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2)結合管網的技術特點,積極穩妥地采用新技術、新材料,提高工程施工質量。 3)堅持科學、合理、經濟的原則,實施改造城市配水管網 - - 工程,使項目目標值應符合國家有關政策和技術要求標準。工程設計執行國家規范和標準。 4.2.3 設計水平年及規劃范圍 1)城區供水現狀年為 2003 年,設計水平年為 2010 年。 2)供水 范圍按照渭南市城市總體規劃確定,供水范圍為東起老城街(東關小學),西至西環路,南起南環路,北至渭河大街。 3) 2010 年規劃人口為 40 萬人。 4) 2010 年規劃工業總產值為 25.1 億元。 5) 規劃供水總面積為 29Km2。 4.3 設計水平年需水預測 4.3.1 用水量標準 1)居民生活用水定額:設計水平年人均日用水為 160 L/d人 ,普及率為 100%。 2)工業企業用水定額:根據渭南市城市在規劃發展中定位為能源、化工、輕紡、食品、旅游為主導產業的中等城市,同時考慮節水 ,提高水利用率等措施 ,設計水平年 為 180t/萬元,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到 80%。 3)公共建筑設施用水、消防用水及未預見用水量等,按居民生活用水、工業用水量總合的 15%計算。 - - 4.3.2 水平年用水量計算 1)居民生活用水量為 Q1=40 0.18=6.4 萬 m3/d; 2)工業企業用水量(設計水平年, Ka 日變化系數取 1.05) Q2 =( 251000 180/365 20% 1.05) = 25.99萬 m3/d; 3)公共建筑設施、消防及未預見用水量等 Q3 =( Q1+Q2) 15% = 4.86萬 m3/d; 4)用水總量 最高日設計供 水量: Qd=Q1+Q2+Q3 =37.25 萬 m3/d 37 萬 m3/d; 最高日平均時供水量: Qcp= Qd/24=1.542 萬 m3/h; 最高日最高時供水量: Qmax= KhQcp=2.621 萬 m3/h(Kh 時變化系數取 1.7); 年平均供水量: Qa=365Qd/Kd=12862 萬 m3/a( Kd 日變化系數取 1.05); 5)確定水平年供水規模的原則 依據國家有關政策,擬對城區內自備水源井按區域逐 - - 步關閉,在設計水平年將保留自備水源井日供水能力為 5.92 萬m3/d,西區主要為工業園區、教育 園區,需水量大,日供水能力達到 3.88 萬 m3/d,渭河化肥廠擴建雙鉀等項目,日供水能力達到 8 萬 m3/d,東區主要為商業區、居住區,日供水能力達到19.2 萬 m3/d,總計 2010 年市區日供水能力達到 37 萬 m3/d。 城區需求供水量情況 設計水平年: 12862 萬 m3/a; 最高日供水量: 37 萬 m3/d; 最高日平均時供水量: 1.542 萬 m3/h; 最高日最高時供水量: 2.621 萬 m3/h; 故 2010 年全市區日供水量為 37萬 m3/d。 4.3.3 供水系統的設計流量 配水管網按最高日最大時流量設計。 4.4 供水工程的工藝流程(見下圖) 4.4.1 西區供水工程工藝流程 北水廠補充水西區一水廠 配水管網白楊水源地西區二水廠 - - 4.4.2 東 區供水工程工藝流程 北水廠西水源地 西水廠 配水管網 東水廠 東水源地南水廠南地表水源地北水廠水源地4.5 配水管網及水源地配水區劃分 4.5.1 配水管網 渭南市城區現有管網總長度為 96.35km,其中東區管網長76.35km,西區管網長 20km,根據渭南市城區地形特點,本著充分利用現有城市供水設施和管線的原則,合理布局,對城區的配水管網進行改造,改造管線總長度為 50.466km,逐步形成生 產生活及消防合一的多水源分區配水系統。 4.5.2 水源地配水區域劃分 供水方式為分區分壓供水。 1)西水廠配水區域東至解放路 ,南到西潼公路,西至西五路; 2)東水廠位于渭河大街東北,配水區域西至解放路、南到西潼公路,東到老城街; - - 3)南水廠配水區域為西潼公路以南地勢較高地區,南到二號信箱、渭南師專,東到保豐村,西至渭清路 ; 4)北水廠配水區域為北沿渭河大街 ,南至朝陽大街 ,東到西四路主干管 ,西到西區 ,北到渭河大橋。 5)一水廠、二水廠配水區域為西區范圍,東至石鼓路,西至西環路,南至華山大街,北至樂天大街。 第五章 工程布置與主要建筑物 5.1 工程布置 項目主要建設內容為:改造市區配水管網工程,總長度為50.466km,其中東區改造管網 36.25km,西區改造管網14.216km。 5.2 東區配水管網改造工程 5.2.1 設計原則 城區配水管網尚未設置水塔或高位水池等調節構筑物,而是采用全自動恒壓變量供水設備解決供水壓力穩定及水量的調節問題,達到恒壓供水,高效、節能的效果。 配水管網采用 PE 給水用聚乙烯管材,在一般土質條件 - - 下,管道基礎采用三七灰土回填,對濕陷性黃土地基底下挖空予以換土處理,若遇特殊地 質 ,應視實際條件酌情進行處理。 供水管網上閘閥采用 X45T 10 暗桿楔式單閘板,采用磚砌閥門井,可參照給排水標準圖集 S143, S144 選用。 采用 S 100 型地下消火栓,參見 S148 標準圖安裝;當需做保溫井時,可參照 S147 標準圖集做法。 在進行本工程施工圖設計時,通過繪制斷面圖,應于供水管線的隆起點設置自動排氣閥門,當局部管線敷設坡度小于1/1000 時,應每隔 0.5 1.km 處設置 1 個排氣閥,用以排除管內積聚的空氣,同時當產生水錘時,可使外界空氣進入,防止產生負壓,此外在供水管線下凸處閘門管段 的最低處應設泄水管及泄水閥,用以排除管內沉積物或檢修時放空管道。 5.2.2 配水管網改造工程 配水管網改造工程總長度為 36.25km(詳見下表),管網采用 PE 給水用聚乙烯管材。其中: DN600mm 管道長 4430m DN500mm 管道長 1060m DN400mm 管道長 8170m DN300mm 管道長 20530m DN200mm 管道長 2060m - - - - - - 5.3 西區配水管網改造工程 西區配水管網改造工程總長度為 14.216km(詳見下表 ),管網采用 PE 給水用聚乙烯管材。 其中: DN500 管道長 6306m DN400 管道長 2400m DN300 管道長 800m DN250 管道長 2645m DN200 管道長 1400m DN100 管道長 665m 起止點 長 度 ( m ) 管 徑 ( m m )石鼓新盛 800 D N 4 0 0新盛崇業 2000 D N 5 0 0石鼓新盛 800 D N 4 0 0新盛崇業 1951 D N 5 0 0新區北路朝陽 2355 D N 5 0 0朝陽華山 800 D N 3 0 04新區南街石鼓崇業 2645 D N 2 5 0新區南街改造管網 2645kmD N 2 5 0 : 2645m石鼓新盛 800 D N 2 0 0新盛渭陽 665 D N 1 0 0石鼓新盛 800 D N 4 0 0新盛渭陽東區間路 400 D N 2 0 07新二路東風育紅 200 D N 2 0 0新二路改造管網 0 . 2 k mD N 2 0 0 : 200m東興街5東興街改造管網 1 . 4 6 5 k mD N 2 0 0 : 800m ; D N 1 0 0 : 665m育紅路6育紅路改造管網 1 . 2 k mD N 4 0 0 : 800m ; D N 2 0 0 : 400m朝陽大街改造管網 2 . 7 5 1 k mD N 4 0 0 : 800m ; D N 5 0 0 : 1951m新盛路改造管網 3 . 1 5 5 k mD N 5 0 0 : 2355m ; D N 3 0 0 : 800m新盛路3朝陽大街2東風大街1東風大街改造管網 2 . 8 k mD N 4 0 0 : 800m ; D N 5 0 0 : 2000m序號路段名稱改造內容工程分布 - - 第六章 施工組織設計 6.1 建設條件 6.1.1 交通條件 渭南城區外部交通,隴海鐵路、西潼高速公路、 310 國道橫貫東西, 108 國道、渭清公路縱穿南北。內部交通現有華山大街、東風大街、朝陽大街、樂天大街、民主路、解放路、前進路、倉程路、六姑泉路、興盛 路等縱橫交錯,交通運輸極為方便。 6.1.2 動力條件 位于渭南市的秦嶺、韓城、蒲城三大發電廠和星羅棋布的火力、水力發電站,年發電達 110多億度。項目區電力供應充足,高壓線路布局合理,接線方便,完全可以滿足項目用電需求。 6.1.3 建筑材料 PE 給水用聚乙烯管:招標選擇生產廠家。 砂:臨渭區境內的 沋 河中下游、赤水河下游所產砂料,是理想的建筑材料,且運距短、成本低,汽車運輸方便。 石料:與臨渭區毗鄰的華縣沿山一帶以及沋河中上游一帶 - - 盛產高質量、各種規格道路建筑石料,供應量大,汽車運輸方便。 石灰、水泥:項目區 北鄰的蒲城縣盛產石灰、水泥,質量穩定,其運距短,有 202 省道相連。 其它材料:項目所需材料均可在渭南市當地采購。 土方:路基用土,除以挖方回填外,可由當地建筑取土區就近取土。 6.2 工程進度安排見(表 6 1) 6.2.1 項目建設周期為:一年 6.2.2 2004 年計劃安排 完成項目前期工作。 6.2.3 2005 年施工安排計劃 完成配水管網改造 50.466km 工程; 表 6 1 20045 1 2 1 1 1 12完成項目前期工作配水管網改造工程竣工驗收日期內容2005 - - 第七章 環境保護 7.1 環境現狀調查及評價 渭南市區地下水地表水環境質量 一般,污染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即原生污染和次生污染,原生污染是由于自然條件的變化,含水層物質溶解、遷移、富集造成的,也就是地質環境本身造成的。次生污染,即人為污染,是由于人類生產和生活活動排泄廢棄物造成的。主要污染源是工業廢水、生活污水、固體廢棄物和農田施用的化肥。據調查,地下潛水污染的主要途徑有四種:一是受污染河水側向補給的影響;二是污灌廢水垂直入滲的影響;三是固體廢物堆放受降水的沖刷淋濾,部分有害成份和病菌被沖入河流或滲水含水層對地下水的影響;四是大量使用化肥的影響。由于市區內各企事業單位對地下水的濫采 濫用,在水位大幅度下降的情況下,使不同含水層水質發生混合,造成部分承壓水受到污染。渭南市區聲環境質量,各區質量不盡相同,但基本滿足區域聲環境質量標準??諝赓|量除 TSP 和 SO2 超標外,其余指標滿足 II 類功能區標準。 7.2 工程分析與環境措施 本項目主要是依照城市建設規劃,改造城區配水管網。項 - - 目建設期會對區域環境質量帶來暫時的負面影響,其中施工噪聲和揚塵是主要污染因素。因此,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對施工的管理,減小施工對環境造成的影響。 選擇合理的料場,料場、施工面設施工圍欄和采取增濕措施,降低揚塵和噪聲 對周圍環境的影響。 施工期間要積極與相關部門協調,合理安排交通路線,注意疏導交通,避免交通阻塞,杜絕交通事故。 施工中產生的建筑垃圾要及時清運,防止造成環境污染和交通阻塞。 實行項目環境責任制,堅持誰污染誰負責的原則,加強施工管理,合理安排工期,將施工工期對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 科學規劃,城區配水管網的改造實施方案須經多部門多方面的論證;實行分區逐步實施,減小施工對生產生活的影響。 施工結束后恢復地面植被,栽樹種草,綠化美化建設區環境,盡可能恢復和補償項目建設對環境造成的影響。 7.3 環評結論 該項目主要對城區配水管網進行改造。項目本身對環境影響不大,施工期對環境產生的影響可通過合理的措施進行保護和恢復。項目建成后,可大大提高居民生活質量,改善城市基礎設施功能,進而改善城市的對外形象。 - - - - 第八章 工程管理 8.1 項目組織管理 為了做好項目前期階段的準備工作和實施階段的管理工作,項目籌建期應成立項目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渭南市自來水公司經理田春發同志擔任。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完成項目前期立項、設計、招標等準備工作和資金籌措工作。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必 須實行法人責任制,工程監理制項目招標制,領導小組積極協調解決建設中的具體事宜。 8.2 工程管理 8.2.1 管理機構、人員編制及職責 該工程完成后,由渭南市自來水公司統一管理,實行分區供水。東區由東、西、南、北水廠集中聯片供水;西區由一水廠、二水廠集中供給及北水廠部分補充。人員編制在原總體編制的基礎上增加編制 20 人。根據南水廠、東水廠現狀人員,項目實施后,不再增加人員編制。城區輸水管線維護管理人員現有編制 30 人,項目實施后,根據管護范圍的擴大情況,應增加編制 20 人,使輸水管線維護管理總人數增至 50 人。其職 責負責城區供水管網巡查管理及維護。 - - 管理機構圖如下: 南水廠 東水廠 西水廠 擬建北水廠 輸配水管網維護班渭南市自來水公司8.2.2 人員培訓 人員培訓工作對提高整體運行管理水平,保證安全可靠供水至關重要。為了提高工程營造的管理水平并做到安全運行,在工程項目投入運行之前,培訓工作要與工程建設同步進行,要重點對新增人員的培訓,切實做到先培訓后上崗,同時還應做到崗位轉換及在崗人員的繼續培訓,以適應項目的整體管理。培訓采用長、短期結合,外出和內部培訓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傮w培訓學習的主要內容:給水工程的基本知識,供水運行 操作技術;安全生產知識、管網維護檢修和運行操作規程、管理制度等。 8.2.3 管理范圍 渭南市自來水公司主要負責城區的居民生活用水,工業企 - - 業用水和城市公共建筑設施用水的供應管理。主要管理范圍為水源地(地表水源和地下水源),南水廠、東水廠和擬建北水廠,水源地至配水廠的全部輸水管道和城區的配水管網。為了切實加強系統的全面管理,工程建成受益后,要制定相應的管理辦法,加強供水和用水管理,既要保證供水安全和運行正常,又要注重節約水資源。同時,按照水資源的有償使用原則,做好水費的征收工作,以充分保證工程經濟效益和社會效 益。 第九章 投資估算及資金來源 9.1 估算依據 9.1.1 建筑工程:采用省計委陜計項目 (2000)1045 號文頒發的陜西省水利水電建筑工程預算定額及全國統一市政工程預算定額陜西省價目表 (2000),并在此基礎上擴大 15.5%過渡為估算定額。 9.1.2 設備安裝工程:采用省計委陜計項目 (2000)1045 號文頒發的陜西省水利水電設備安裝工程預算定額 及全國統一市政工程預算定額陜西省價目表( 2000),并在此基礎上擴大 15.5%過渡為估算定額。 - - 9.1.3 施工機械臺班費 : 部分采用陜西省 水利廳陜水計( 1996) 140 號文頒發的陜西省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機械臺班費定額。類費用乘以 1.15 的調整系數,類費用按陜西省水利水電工程概(預)算編制辦法及費用標準的規定計算;部分采用全國統一市政工程預算定額機械臺班費用表 (2000)的規定計算。 9.2 取費標準 9.2.1 其它直接費 建筑工程按基本直接費的 5.5,設備安裝工程按基本直接費的 6.7進行計算。 9.2.2 間接費: 不同工程類別的取費標準如表 9-1 所示 。 間接費費率表 表 9-1 序號 工程類別 取費基礎 費率() 一 建筑工程 1 土方工程 人工費 40 2 一般石方、砂石備料工程 人工費 55 3 混凝土工程 人工費 140 4 輔助工程 人工費 75 二 設備及安裝工程 人工費 150 - - 9.2.3 計劃利潤 按直接費、間接費之和的 7計算。 9.2.4 稅金 按直接費、間接費、計劃利潤之和的 3.41計算。 9.2.5 基礎單價 人工單價:按編制辦法規定進行計算,技工工資單價為 26.6 元工日,普工工資 23.9 元 /工日。 主要建筑材料價格 :按編制年工程所在地現行市場價格加上運輸費用、采購保管費 用構成。運距根據工程項目布點加權平均值計算。 次要材料:按現行市場價格水平確定。 9.2.6 設備費 1)設備原價:依據廠家提供的出廠價格計算。 2)設備運雜費:按設備原價的 5%計算。 3)設備采購保管費:按設備原價、運雜費之和的 0.7%計算。 4)設備運輸保險費 : 按設備原價的 1.5%計算 . 9.2.7 費用 根據工程實際需要,按編制辦法要求,據實編列。 - - 9.2.8 臨時工程 按一至三部分建安工程投資合計的 2%計列。 9.2.9 預備費 基本預備費:按基本費用的 10計算。 價差預備費:根據陜計( 1999) 743 號文精神,價差預備費暫為“零”,因此,本項目不計此項費用。 9.3 項目估算總投資 該工程估算總投資為 4329.67萬元,靜態總投資 4329.67萬元。其中建安部分 993.58 萬元,設備部分 2700.90 萬元,費用部分 241.58 萬元。 東區工程總投資為 3029.16 萬元,靜態總投資 3029.16萬元。其中建安部分 710.52 萬元,設備部分 1870.27 萬元,費用部分 172.99 萬元。 西區工程估算總投資為 1300.51 萬元,靜態總投資 1300.51萬元。其中建安部分 283.06 萬元,設備部分 830.63 萬元,費用部分 68.59 萬元。 9.4 資金來源 項目估算總投資 4329.67 萬元。其中申請國家補助 2000 萬元,地方自籌 1329.67 萬元,銀行貸款 1000 萬元。 - - 第十章 經濟評價 10.1 評價依據 1)國家計委頒發的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法與參數(第二版); 2)國家城市給排水工程技術中心給水排水工程概算與經濟評價手冊( 1993.12); 3)陜西省計委頒布的陜西省工程建設其它費用定額( 1999.2); 4)國家有關財稅政策; 5)國民經濟評價在財務評價基礎上進行。 10.2 財務評 價 10.2.1 基礎數據 1)供水規模:由于管網制約,城區現狀供水為 5.4 萬噸 /日,其中東區 4.8 萬噸 /日,西區 0.6 萬噸 /日。管網改造工程實施后,各水廠可基本滿負荷運營,供水能力可達到 9.5 萬噸 /日,其中東區 8.5 萬噸 /日,西區 1 萬噸 /日。則新增規模為 4.1 萬噸/日。 2)項目建設期及計算期:本項目建設期為 2005 年一年, - - 計算期 21 年(含建設期 1 年)。 2006 年供水能力滿負荷,本評價設定,供水規模保持穩定。 3)動力消耗:主要指電力消耗,根據現狀運行實際,供每噸水電量消耗為 0.47 元 /噸,電價按 0.51 元 /KWh 計。 4)藥劑費:根據現狀水廠藥劑消耗指標,藥劑價格為 2400元 /噸,消耗指標為 1g/噸。 5)工資及福利費:本改造項目不涉及新增定員。但在項目評價中,應考慮以下因素:項目實施后,南水廠供水能力由 1.5萬噸 /日提高到 4 萬噸 /日,新增 2.5 萬噸 /日,南水廠現編制60 人,本項目需分攤南水廠人數比例 62.5%,即 38人工資福利費。東水廠供水能力由 2.3 萬噸 /日提高到 3 萬噸 /日,現編制80 人,本項目需分攤 23%,即 18 人工資福利費。西水廠現定員 50 人,供水能力由 1 萬噸提高到 1.5 萬噸 /日,本項目需分攤 33.3%,即 17 人工資福利費。西區高新區水廠現編制 46 人,供水能力由 0.6 萬噸 /日提高到 1 萬噸 /日,本項目需分攤 40%,即 19 人工資福利費。 另外,現狀管網管護 30 人工資福利應攤入。人均年工資福利費按 10000 元 /年人計。則年工資福利費為122 萬元。 6)固定資產折舊:本評價固定資產折舊中應考慮東區三個水廠和西區水廠的固定資產折舊。東區南水廠原固定資產投資 - - 為 5200 萬元, 62.5%為 3250 萬元 ;東水廠固定資產投資 2000萬元, 23%為 460 萬元;西水廠固定資產投資 1000 萬元, 33.3%為 333 萬元;西區水廠 固定資產投資為 900 萬元, 40%為 360萬元。 殘值率取 4%,折舊年限 23年,即綜合折舊率為 4.17%。則分攤到本項目年固定資產折舊為 183.6 萬元,管網改造工程投資屬本項目建設內容,本項目建構筑物原值為 835.44 萬元,按平均年限法折舊,折舊年限為 30年。機電設備原值為 3344.37萬元,按平均年限法折舊,折舊年限為 20 年(預備費用在其中分攤)。 7)遞延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