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對話 文學的留守與出走[精品資料]_第1頁](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4-11/3/eb03057b-bf61-495e-9e6e-80dc1d75c306/eb03057b-bf61-495e-9e6e-80dc1d75c3061.gif)
![文學對話 文學的留守與出走[精品資料]_第2頁](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4-11/3/eb03057b-bf61-495e-9e6e-80dc1d75c306/eb03057b-bf61-495e-9e6e-80dc1d75c3062.gif)
![文學對話 文學的留守與出走[精品資料]_第3頁](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4-11/3/eb03057b-bf61-495e-9e6e-80dc1d75c306/eb03057b-bf61-495e-9e6e-80dc1d75c3063.gif)
![文學對話 文學的留守與出走[精品資料]_第4頁](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4-11/3/eb03057b-bf61-495e-9e6e-80dc1d75c306/eb03057b-bf61-495e-9e6e-80dc1d75c3064.gif)
![文學對話 文學的留守與出走[精品資料]_第5頁](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4-11/3/eb03057b-bf61-495e-9e6e-80dc1d75c306/eb03057b-bf61-495e-9e6e-80dc1d75c3065.gif)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文學對話 文學的留守與出走 -精品資料 本文檔格式為 WORD,感謝你的閱讀。 最新最全的 學術論文 期刊文獻 年終總結 年終報告 工作總結 個人總結 述職報告 實習報告 單位總結 也許 “ 上海 ” 這個詞語本身就具有太濃的城市意味,所以在今年的 “ 上海國際文學周 ” 里,受邀而來的作家們不約而同談到了城市這個話題:對城市的不同感情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作家們的創作和思考。比如創作了大量與鄉村有關的作品的賈平凹,他其實很早就進入了城市,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 站在城市看鄉下 ,從另外一個角度看起來是不一樣的 ” ;著名旅行文學家杰夫 戴爾則把自己 “ 旅行的意義 ” 歸結為 “ 離開是為了看得更清楚 ” ;而一直書寫上海的代表作家陳丹燕則坦言, “ 我是從旅行以后才開始想要認識上海這座城市 ” ,她在遙遠的歐洲忽然看到與幼時所住的淮海中路上一樣式樣的房子和窗,這讓她驚奇,并開始對自己從小居住的城市感到好奇,由此寫出了她的上海三部曲。 留在城市,或者離開城市,在文學的意義上并不背道,在這些作家的作品里,它們是同一枚硬幣的兩面。 城市文學:讓哪里的故事都有聽眾 中國文學的一個主 流母題就是農村文學,大量的作家,寫了大量的農村。而城市文學這個概念在中國其實是非常新的,大約是中國大規模的城市化之后才慢慢開始有這個概念。當然也是跟作家本身的經歷有關系,因為過去很多中國上一代的作家都生活在農村,或是有知青的經歷,所以他們熟悉的是農村或是知青的生活。而新生代的作家則不一樣,他們在城市出生長大,大部分的時間是在城市度過的。關于這個話題,以廢都寫西安的賈平凹、以繁花寫上海的金宇澄、以轉吧這偉大的世界寫紐約的愛爾蘭作家科倫 麥凱恩、以及以租界寫上海的小白,作為兩代 “ 城市文學 ” 的代表 作家,他們將如何定義與延伸城市與文學,或者說文學與城市的關系? 小白:首先我覺得城市文學這個概念本身里面就有點像同義反復的意思,小說本身就是城市的東西,我們知道 “ 講故事 ” 這件事情在鄉村從來都是存在的,但是它形成 “ 小說 ” 則一直要到 16 世紀、 17 世紀,在城市里面才發育成為小說這樣的形式。如果擴展一點說的話文學也是這樣,因為只有在城市里文學才意識到自己是文學,才產生文學的自我意識。 中國這個國家發展比較奇怪,它城市化其實比較早,所以中國以前的畫本小說里那種碼頭、集鎮會有人說書。歐洲中世紀以前相 對來說集聚點比較稀少,比較多的是村莊,我以前看過一本書,是法國人寫的,根據 14 世紀法國南部一個山區村莊的宗教采辦所的一些檔案復原,說這個小村莊里面有幾個人經常在家里沒米下鍋了就到人家家里作客,人家也愿意請他們過來多烤幾個土豆相贈,然后可以聽他們講故事。這些講故事的人當時可沒有意識到自己是在搞文學創作,他們只是在講故事,所以它也只是一個潛在的文學事件,還不是一個意識到自己是文學的明確的文學事件。一直到城市出現以后才有小說。 科倫 麥凱恩:我覺得文學不一定要有一個特殊的區域,地理并不是文學最關鍵的因素 。我覺得只要是揭示了人性中最基本元素的作品就可以稱其為文學。記得 1950 年的時候福克納在他的諾貝爾獎的獻詞中說過, “ 小說就是人類對歷史的斗爭 ” 。當然他也承認,有一些農村小說的確是從城市人的眼光寫的,有走馬觀花的嫌疑,但是如果作者能把愛、憐憫、同情等等這些都存體現在文字當中,文學就有它的意義和價值。 當然有很多作家是以寫城市的人情而著稱的。比如上世紀八十年代晚期和九十年代初期的時候有一個愛爾蘭作家讓我眼前一亮,當時一些柏林的作家寫的是農村題材,而這個作家是寫城市里面無產階級他們的生活和他們之間的關聯 ,而且也用了很多工人階級無產階級很粗糙但是很有意思的話語。像這樣的創作,我們也可以在喬伊斯的短篇故事中看到。所以說,城市文學也有它自己的魅力,如果說很多城市文學誕生的話也是因為這個世界發生一場城鎮化的變化。過去 5 年有一個很大的變化,世界上大多數的人口現在集聚在城市當中,從這個意義來說,城市文學變得很重要,同時鄉村文學其他的文學也一樣的有意思。 我昨天剛剛來到上海。我當然到過成都和北京,但是沒有到過上海,印象當中的煙霧并不存在,所以很開心,我到一個城市的時候首先想看一個城市最貧窮的老城區,這才是一個城市的最好的地方。記得我 17 歲的時候第一次到紐約,我當時呆了 6 個月,在第六大道,它當時有一個昵稱是美國大道,我在那邊走的時候情不自禁地躺了下來。我第二次二十一二歲到紐約的時候,就感到紐約可以成為我自己的家了,因為紐約是一個移民城市。紐約里面每兩個孩子當中有一個是出生在移民家庭中的,所以紐約是所有人的家 這個城市很特殊,它不是美國城市,而是在美國以外,屬于世界上所有人的城市,這樣的城市并不多見,也許上海可以算一個。 賈平凹:我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寫的鄉下生活,而城市和現代的話題好像自己也沒有主觀的看待 這個問題。我 1972 年進入西安,但是生活是在鄉下的,進城以后父母、姐姐家人全都在鄉下,因為每個人的成長,少年時期記憶是最深刻的,少年的生活狀況在我的生命里,在我的意識里是刻骨銘心,在城市里面它就有點不一樣,我當時就特別興奮,當時社會的情況還是跟著父母去走的。那個時候我父親是一個人民教師,他是吃國家飯的,母親是農民,生下的孩子永遠都是農民。那時候我是在當地上學,上大學以后才擺脫了農民的身份。到城市以后解決了吃飯問題,生活優越,肯定比農村好,但是城市里的那種欲望多了就失去了快樂的東西。在鄉下沒有特別大的欲望,能 夠吃飽一頓飯就是最大的快樂;但是在城市欲望大煩惱多,痛苦也多。后來搞創作以后,基本上就是站在城市看鄉下,就像站在鄉下看城市一樣,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是不一樣的。后來覺得在城市生活幾十年再回過去看農村,看那些困難,那些落后,那些田園的東西,那些樸實的東西,樸素的東西還是能夠看得比較清楚。后來基本上寫的都是城市的生活,但是當時寫城市也是喜歡城市,在九十年代初、八十年代末的城市,它基本上就是農貿集市形式,所以很多人尤其上海的讀者就覺得你寫的城市里的人群,基本上還是從鄉下到城市的那群人嘛。 金宇澄:記得九十 年代我曾經去西安開會,有一天我們去到西安市中心的一個老城區叫珠花街,那時候已經黃昏了,當時我看到很多蝙蝠在鐘樓上飛翔,我頓時感受到了西安非常古代的那種感覺,那是我作為上海人很難得看到的,那時候我就想,除了上海還有很多不一樣的城市。 我以前下鄉的時候,離開城市有 8 年的時間, 8 年的時間我是在東北,當時不像現在可以隨便流動,你一離開這個地方,你戶口沒有了就沒有糧票,所以當時規定你到哪里去,你就沒法再回來。當你喜歡一件事,喜歡一個人,但是你離開他好長一段時間,和你每天跟他在一起這種效果完全是不一樣的,所以賈老 師他寫農村,他是因為他離開了家鄉,他如果一直在家鄉看著農莊,寫出來的東西肯定是不一樣的。我自己也是,我一直想念上海,我們那時候有多少人想盡辦法或者摧殘自己的身體,目的就是要調回上海,甚至人家得肝炎,跑到肝炎病房去,吃病人的東西,或者是造假做什么,就是讓自己生病,可以回上海。 程永新:我們說到文學從農村到城市,有種從傳統到現代的趨向,但其實城市文學并不等于現代化的文學,它兼有傳統和現代。比如賈平凹就是一個非常傳統的文人,他的書法特別好,我的家里面也有很多老賈的字;他的語言,可能跟西安有關系,其實西安 保留了很多傳統的東西,這是一個方面。可是另一方面,老賈又是一個特別有現代意識的人,我讀他的作品,比如說大家熟知的高老莊里面,他就寫到了飛碟,還有懷念狼,就是一個比較典型的環保小說。傳統跟現代那么融洽地在他的小說里體現出來,這個我是很有體會的。 賈平凹:人們經常講這個時代是社會化轉型體,所謂轉型體就是傳統一下轉到現代,而且這種轉化特別急促,特別快,一下子變過來,它即便是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也可以突然間一下子都發生了變化。原來大家圍繞農村發生變化,你到農村去那種田園的東西可能還會有一些,但現在原 來的那種氣息已經沒有了,大家都為了整能源、資源,現在就變成了其他的不好的東西,這種轉變太快了,都成了社會的急劇變化。但是這也對作家的創作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中國社會吃的、穿的、住的一些變化,時間觀、生命觀、價值觀一切都混亂了。當時我在農村的時候,每個村都有一個廟宇,還有一個祠堂,同時還受孔孟的影響,但是現在一切都沒有了,現在年輕人也不在了。經常在北京開會的時候我們會說,現在提倡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但是誰去建設?農村現在留下的都是留守老人,所以說現在對教育、養老的爭議特別大,這就是一個側面。然而很多東西毛病越 多,對作家來講產生的素材也特別多,因為我的創作都是寫當代生活,當時寫作的時候農村就是農村,城市就是城市,但是現在寫農村的時候必然要牽扯到城市,這兩個主題已經分不開了。 我在 40 歲的時候寫過一篇文章:還沒有坐過飛機的時候,你覺得下雨是天下雨,坐上飛機以后一看,飛機一穿過云層以后,云層上面全部是陽光,只有云層下面這一塊下雨,那一塊天晴。所以說,任何東西突破境界的時候,大家都是一樣的,包括哲學、美術、戲劇、文學,甚至中醫和西醫,在云層下面都是不同的文化,但是突破云層達到最高境界的時候,它們都是相同的。 金宇澄:我覺得我已經很老了,有時候我會看馬路邊上三十年代的石窟門房子,實際上三十年代到現在一百年都沒有到,這些房子就要拆掉,所以我們印象中的時間,實際并沒有像我們意識中的那么明確,一百年不到會有那么大的變化。但是我覺得很多變化的過程還是要保留下來,如果不保留的話時間很快的,一翻就是一百年,或者五十年它就過去了,所謂文學藝術它的功能就是像我們看一朵花慢慢打開,如果正常的時候你是看不到一朵花怎么開放的,然而文學中則可以允許慢慢地開給大家看。我只不過是把過去一些大部分作家沒有提到的、毫無意義的城市生活寫 出來,我覺得這也是蠻有意思的事情。包括我跟朋友跑到蘇州去,結果沒有地方住,這一類的記憶雖然很少,但是對個人來講很多無意義的事情它一直留存在你的腦海里,我也特別留意在書里面把這一塊內容關注得比較細致。所以說,我覺得生活中應該有一些人寫寫這些瑣碎的東西。 賈平凹:我覺得萬變它總有不變的東西,就像吃飯一樣,有的時候水果特別多,營養品特別多,包裝品特別多,但是人要生存下來,最主要的就是大米、麥子,這些東西是最基本的。比如說吃飯一樣,永遠沒有人不想吃飯的,那種重復的東西還是在延續。任何東西都是在緩慢地變化著 ,但是也不可能一下子變得太大,只能慢慢地來變,所以這些東西我覺得只能是順應時代。原來有句老話就說只能隨著潮流走,因為任何東西來的時候都是鋪天蓋地地來,一下子勢不可當,不管好或者壞,一旦來了你就要接受,比如說春天來了所有的樹木都要發芽,這樣才能使得人類在這個地球上生活下去,這個問題太廣泛了,幾句話也說不清楚。 科倫 麥凱恩:你們都知道,愛爾蘭一直是一個很貧窮的國家,一直到最近來說都是這樣。 愛爾蘭整個民族經歷了殖民主義、貧窮,也出口了大量的許多最頂尖的最優秀的人才,他們都移民到其他國家去了,整個國家 的文化也從農業文化轉為城市文化。所有這些特點讓愛爾蘭人和中國人之間產生很多的共鳴,但是我認為,不管是在什么地方的人都有夢,中國夢、美國夢、愛爾蘭夢,不管什么夢,真正的夢不是變得富有和征服其他的民族,而是讓你的故事在其他的地方有聽眾,讓你的故事可以被其他人聆聽、感受,讓他們懂得、理解從你的角度來看待你的經驗。這也就是每個民族最重要和最終的夢。希望通過我自己的努力能夠使鄉村的故事和城市的故事、使中國人的故事和愛爾蘭人的故事,都有聽眾。 旅行文學:異鄉找一面鏡子看清自己 對于杰夫 戴爾這個名字 ,中國讀者并不陌生,他最新的作品杰夫在威尼斯,死亡在瓦拉納西由浦睿文化推出,在中國大受熱捧,該書是時代出版人周刊等各大國際媒體 “ 年度十大好書 ” 之一,英國最為重要的獎項之一 “ 波靈格大眾伍德豪斯獎 ” 獲獎作品,講的是一個普通人與兩座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市之間的故事。杰夫 戴爾的文字風趣幽默又尖銳而感傷,在悲觀之中摻雜著頑強的喜悅。村上春樹、邁克 翁達杰、阿蘭 德波頓等一批國際著名作家對他的作品都贊賞有加。 而因上海的風花雪月上海的金枝玉葉上海的紅顏遺事等作品而廣為人知的著名作家陳丹燕 透露,她自己寫作與旅行了 20 余年,對于杰夫 戴爾在旅行文學作品中表現出來的虛構與寫實的完美交融分外欣賞,她說: “ 我有一對尖銳的眼睛,可以看到哪一部分是虛構的,哪一部分是寫實的,哪一部分它雖然是放在某一個人物身上的想法,其實是作者自己的旅行體會。為什么這么想?因為可以讀懂他,我跟他是同一年生的,所以我們有非常親切的感受,就是對旅行和生命的感受。 ” 陳丹燕:對于文學和旅行,我自己的體會,第一、作為旅行人以這樣的問題來講,虛構和寫實部分交融,是一個非常正常的事情。這是特殊文體,和單純文學的小說或者單純文學的 散文不一樣的。一開始大家可能去了那里,覺得這個地方我非常熱愛,寫一篇文章就介紹這個地方,但如果你變成一種旅行文學,它就是一種不一樣的感覺和文本了。第二、我覺得當你旅行去了很多地方,你會突然發現,原來你想看的那個東西不是羅馬、希臘,其實你想看的是你自己,你在本土不一定能認識自己,所以你認識自己需要一個鏡子,每個人都用不同的方式找到他的鏡子,作為旅行者來說,就是從異地的旅行成為異鄉人。 其實我是從旅行以后才開始想要認識上海這座城市,一輩子生活在一個城市的話,你是不會認識一個城市的,就像一個人活一輩子都 沒有照鏡子。最簡單的一個例子就是我去了西班牙,在我第一次歐洲旅行當中,我有一個假期去西班牙,然后我發現西班牙的房子為什么這么像我小時候長大街區的房子,因為我在淮海中路長大,這個年代蓋了很多西班牙式的房子,但是我卻不知道西班牙的窗戶是這樣的。所以說,它給我很大的好奇心,這個到底是什么造型呢?它跟歐洲很多東西很像,所以我想要了解這個城市,就是我自己生活的城市,這是一個啟迪。但是那時候寫一本旅行書,沒有出版社愿意出版,因為旅行書看上去沒有人喜歡看,所以我第一個旅行書寫得很早,但是找不到出版社,我等了 11 年才有出版 社找我,說因為你的風花雪月賣得非常好,所以我們幫你出版一本吧。 杰夫 戴爾:我可以簡單地講一下我為什么開始寫旅行文學,其實這跟我父母有關系。我父母現在已經去世了,他們這輩子從來沒有坐過飛機。我要說這個是因為我初始的時候,像一棵樹一樣扎根在一個地方不動。但我開始讀書受教育的時候,我發現這個世界是很大的,你可以更多地了解這個世界。所以后來我發現,每次出國旅行可以呆很長的時間,這樣的話你可以既保持自己已形成的習慣,還能有一個嘗試新鮮事物的過程。我也同意陳丹燕說的話,因為自從旅行之后,我就開始覺得英國 并不應該是這樣子 這是我出國以后才知道的。 陳丹燕:我在文學上面會做很多的工作,但是后來我發現其實它就是旅行文學文體,這種文體就是虛實相近的,為什么它變成虛實相近的呢?因為他要去一個地方,所以本質上這個地方是真的,你不可以說我去星球、月亮什么的,你去的是羅馬。但是他必須要有虛構的地方,如果說到文學的話,那些旅行的片斷就變成一個碎片,要有一個手法貫穿起來,這種手法同時是挖掘旅行故事的。我非常想嘗試把一個旅途故事寫成一個小說,但是在最大的程度上面保持它的真實性,可以說非虛構性,然后我試過,在里面放入 照片,然后照片加上說明,說明是由改編小說的主人公來寫的,然后把影像、人物放在一起。我覺得這也真的很有意思,你就可以在看,這個想法從哪里來的呢?它是從一個非常功能性的旅行的范圍里來,所以說它就會真的從文學角度開始文學化。所以我覺得它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問題,我很喜歡。 杰夫 戴爾:關于這個虛實相間的事情,我覺得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讀者看不出來。我同意旅行文學本身是一種寫作的類型,在旅行文學當中已經有了非常固定的模式,已經非常成熟成型。其中一個比較典型的是你找一個過去的先去世的人或者文學人物跟著他們走過的 足跡,然后看看發生了什么變化。或者說你會選擇一個特別奇怪的交通工具,比如說我寫了一個超市購物車環游世界這么一本書,所以在旅行文學越來越變成模式化以后,你會發現不用出去也可以寫了。我想我的書對于旅行文學來說其實是一種對它的離開,你要想一想,這是唯一一種旅行文學的想法,旅行文學不應該是呆在家里寫的書,當然這是一種不一樣的思維。所以,這個問題希望能夠讓讀者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想,因為這本書不像小說一樣,也不像散文一樣。這本書也在問這個問題:我是一本什么樣的書?我應該怎么樣去閱讀?而能回答這個問題的只有讀者自己。 陳丹燕:我認為是這樣的,讀者有的時候會盯住作者發問,有的時候編輯也會打電話來問我,你寫的這個到底是小說還是散文?我說,都不選可以嗎?他說不可以,你上不了圖書館的目錄。但是這個問題真的就是要殺了我,因為有的時候作者也不知道自己在寫什么,但是讀者心里面有一千一萬個想法,它都跟圖書館條目不一樣。 杰夫 戴爾:在英國如果你去一家書店的話,你會看到很多書架上貼著文學、歷史各種各樣的類型。所以如果你喜歡這種分類法的話,書店已經給你畫好一張地圖,當然這也很有幫助。但我更喜歡非常不確定的、那些連地圖上都找 不到地方的書。我的理想是我的文學從這個地圖上消失。我覺得這個比喻是不是有點荒唐,當然也可以走很遠。有一段時間,有一些人喜歡我的書,是因為我的書不是特別有名,很少有人知道我的書,其實這很像有些小島,還沒有大量的游客過去,所以有一些少數的人會特別喜歡。所以現在我的書可能越來越像那些開發的小島,對游客、對大家開放也許之后會有糟糕的后果。或者有人會說,以前它多好,我們再也不想去了。所以我想說的就是你趕快要去一下,等到大家都去的時候你就不用去了。 陳丹燕:對的,我覺得我本質上不是一個熱鬧的人,但是我覺得什么 時候是你最怕被打擾的,就是當你跟自然發生聯系的時候,因為完全陌生的風光會很強烈地刺激你身體里面的動物性,因為你作為動物的時候一些自然的東西會慢慢浮現出來。所以說,有時候我會選擇自己去旅行,自己去旅行的確要經歷非常的孤獨,因為你看到黃昏的時候人們拿著面包回去,而你自己呢?但是如果你過不了這一關,你和所有旅行地的聯系也會斷掉,所以說兩害取其輕,這個輕就是孤獨。因為 “ 聯系 ” 是對一個旅行者最最重要的,沒有聯系就什么都沒有了。 杰夫 戴爾:我是獨生子女,小時候如果出去玩,結束了以后還得回家跟我的父母在一起, 所以我覺得自己 11 歲以前就已經經歷過所有的孤獨,關于旅行,如果你跟男朋友或者女朋友一起出去的話,你的注意力可能就會分散到另一個人身上,可能會很好,也可能會不好,因為你們會吵架。所以如果說你要跟周圍的環境做出一種個人回應,更好地對這個地方的美好做一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上海海事職業技術學院《能源生產解決方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彭水雙拼別墅施工方案
- 威海鋼質潔凈門施工方案
- 2025簡化版企業抵押借款合同范本
- 2025至2030年中國錦一氫絕緣紙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我愛我家房屋買賣合同范本
- 2025至2030年中國離子選擇電極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電離子魔術球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靈是雕塑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植絨吸塑盤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DB37T 4516-2022 高速公路邊坡光伏發電工程技術規范
- 菏澤學院無機化學(專升本)復習題
- 虛實互動:人機協同探秘知到智慧樹章節答案
- 員工違紀扣款細則
- 2024年度融資合同:科技公司與投資公司之間的融資協議
- 2023年云上貴州大數據有限公司社會招聘筆試真題
- 國家安全教育大學生第十章-爭做總體國家安全觀堅定踐行者
- 工業自動化設備安裝調試方案
- 2024年四川省公務員考試《行測》真題及答案解析
- 改性磷石膏施工方案
- 小學項目式學習培訓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