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縣垃圾分離堆肥廠可行性研究報告.doc_第1頁
XX縣垃圾分離堆肥廠可行性研究報告.doc_第2頁
XX縣垃圾分離堆肥廠可行性研究報告.doc_第3頁
XX縣垃圾分離堆肥廠可行性研究報告.doc_第4頁
XX縣垃圾分離堆肥廠可行性研究報告.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XX縣垃圾分離堆肥廠某市環境保護研究設計院設計證書:國環設乙字第970175號工程咨詢證書:工咨乙9627005目錄第一章項目概況第二章社會經濟發展狀況調查第三章自然環境現狀第四章垃圾產生成分分析第五章堆肥產品在農業中的應用第六章垃圾處理規模和工藝分析第七章垃圾分離堆肥廠建設第八章環境保護與勞動安全第九章人員編制及經營管理第十章工程投資第十一章經濟分析第十二章結論與建議項目單位:XX縣垃圾分離堆肥廠建設地址:XX縣白馬橋鄉合作方式:合資、合作聯系人:盧光明聯系電話:07933206514郵編:335100第一章項目概況1.1概述XX縣位于江西東北部,居信江下游、鄱陽湖東南畔。全縣國土面積約233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46562公頃。縣城XX鎮人口約五萬,目前生活垃圾日產量約50噸,基本上未作任何無害化處理處置。隨著XX到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縣城生活垃圾不斷增長,且有機物的比重在迅速增加。縣城生活垃圾分散自然界置對環境造成嚴重的污染,已成為縣城建設急需解決的問題之一,是縣政府和社會各界人士普遍關注的社會問題,到了需要迫切解決的地步。但至今XX縣的生活垃圾處理十分落后,堆積垃圾的滲透液污染水體和農田的事件時有發生,已遠遠不能滿足日益發展的縣城建設和廣大人民群眾對環境的要求。為適應縣城建設發展,保障人民身體健康,切實解決XX縣日益增長的生活垃圾消納處理問題,垃圾的無害化、資源化問題已經提到政府重要議事日程上來。根據建設部城市環境衛生行業“八五”計劃和十年規劃綱要,2000年全國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要達到55%60%。為實現這一目標,XX縣政府從保護城鄉環境出發,為使XX縣生活垃圾實現無害化、資源化及減量化處理處置,奶據國家環境保護產業政策結合本縣具體條件,決定興建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工程。第二章社會經濟發展狀況調查2.1人口1998年末,XX縣總人口83.1萬,其中非農業人口占全縣總人口的8.9%,農業人口占91.1%。全縣人口密度為356人/平方公里,自然增長率11%。縣城XX鎮目前人口為5.2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3.94萬。預計到2005年,縣城城區人口將為8萬,其中非農業人口為5.7萬。2.2XX縣經濟發展狀況1998年全年XX縣國民生產總值10.29億元,其中第一產業5.59億元,占54.3%:第二產業2.03億元,占19.7%;第三產業2.67億元,占26%。第三章自然環境現狀3.1氣象資料XX縣氣候屬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氣候條件比較優越,基本特征是:夏季盛行偏南風,氣溫高,降水多;冬季偏北風,氣濕低,降水產。總的特點是氣候濕和,熱量豐富,雨量充沛,無霜期長,適于多種農作物和林木生長發育需要。但春季冷暖變化大,因此,陰雨低濕氣候經常發現,夏季易產生對流天氣,時有洪澇產生,秋季受到副高壓、冷高壓控制,易出現干旱。年平均氣濕17.8,最冷月一月平均氣濕5.2,極端最低氣濕為-9.1;最熱月平均氣濕29.7,極端最高氣濕為40。近十余年來,冬季氣候逐漸變暖,大霜、大雪、大冰凍天氣少見。每日照時數為1872小時,年平均日照百分率為42%,太陽幅射總量100.29千卡/平方厘米,歷年平均無霜期為256天。年平均降水量1586.4毫米,4、5、6月為降水集中季節,占全年降水量的4050%,月平均降雨量都在200毫米以上,年平均蒸發量為1557.7毫米,711月的蒸發量均大于降雨量,有明顯的伏旱和秋旱現象,年平均相對濕度為81%。縣城區常年主導風向為北風,夏季主要風向方偏南風,年平均風速3.5米/秒,本地屬贛東北較大風區,57%的大風出現在4、7、8三個月。3.2XX縣地理地質資料3.2.1水文地理資料XX縣位于江西省東北部,居信江下游、鄱陽湖南畔。地理坐標為東經116014116054,北緯28.2129004,南北長87公里,東西寬38公里,全縣總面積為2331平方公里,屬亞熱帶地區,東與萬年接壤、南毗余江、兩連進賢、新建、某、北鄰波陽、都昌、濱臨鄱陽湖。3.2.2XX縣地形地貌資料XX縣地處鄱陽湖平源區。地勢東南高、西北低。除東南邊境有極少量丘陵外,全縣廣布平源和低丘崗地,平源約點總面積的44%,水域占20%,低丘崗地占35%,丘陵僅占1%。濱臨鄱陽湖的縣境西北部和中部,連片平源最為集中,海拔在1420米左右,其間湖泊眾多、港汊交錯、河渠縱橫,構成了稠密的水網,是本縣的主要農耕區,主要河流信江流入縣境中部,至八字咀后,分東西兩支,東支經馬背咀、珠湖山,西支經龍津、江埠、瑞洪、流匯鄱陽湖。湖泊除鄱陽湖外,較大的有東湖、南疆湖、蓮子湖等。濱湖地區多沖積土,低丘崗地則以紅壤為主。3.3生活垃圾分離堆肥處理工程廠址概況3.3.1廠址地質水文資料XX縣生活垃圾分離堆肥廠廠址選在XX縣白馬鄉境內,位于XX縣東南郊約2公里處,屬低丘崗地。場地地形為東高兩低,場區面積約為70畝,場區范圍內除低洼地段小面積積水坑塘外,無地表水體。堆肥廠地理位置詳見圖3.1。3.3.2廠址地層巖性分布及其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特征縣城外圍白馬鄉一帶土層結構穩定,大體為鎮上層,粉質粘土層,中砂層、園礫層、粉質粘土層有良好的承載能力,是較好的天然地基土。地勢平埋,地質條件良好,可適于建設用地。詳細地勘資料尚待提供。第四章垃圾產生成分分析4.1XX縣垃圾概況4.1.1XX縣概況XX縣屬上饒地區,下設27個鄉、3個鎮,2個墾殖場,2個林場,1個良種場,420個村民委員會,2238個村,全縣總面積2331平方公里,1998年末總人口83.1萬,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356人,縣城人口5.2萬人。4.1.2垃圾產出和處理現狀根據XX縣有關部門的統計資料,XX縣的垃圾產生量逐年增加。目前,由于XX縣燃煤比例較大,人均垃圾的產量較高,按人均0.95公斤/垃圾日估算,XX縣每天有垃圾約50噸左右。按目前人口增長速率,預計到2005年,XX縣城區人口將達到8萬人左右,但隨著燃煤比例的下降,燃氣比例的提高,人均垃圾的產量將會減少,按人均0.85公斤垃圾/日估算,生活垃圾的產生量約為68噸/日。XX縣規劃有三座垃圾運煤站,已有一座垃圾運轉站建在并投入運行;一座正在建設中,不久將按入運行;另外還有一座目前正在選址。目前,XX縣對于運入的生活垃圾沒有采取任何的處理處置措施,只是購買一塊位于白馬鄉內,余黃公路旁的山坡作為垃圾堆放場地,簡單的在山坡上裸露堆放,該垃圾堆放場已使用兩年多,垃圾已堆積如山,未經過分選、回收利用,日垃圾場也沒有任何防滲措施,沒有建設防滲層、滲濾液收集系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