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論文-論列寧晚年的社會主義思想 .doc_第1頁
馬克思主義論文-論列寧晚年的社會主義思想 .doc_第2頁
馬克思主義論文-論列寧晚年的社會主義思想 .doc_第3頁
馬克思主義論文-論列寧晚年的社會主義思想 .doc_第4頁
馬克思主義論文-論列寧晚年的社會主義思想 .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馬克思主義論文-論列寧晚年的社會主義思想【內容提要】列寧晚年的社會主義思想,凝聚著對社會主義道路艱辛探索的心血和汗水,是一筆寶貴的思想財富。學習研究列寧晚年的社會主義思想,對于正確理解和把握鄧小平理論的精神實質,堅定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心,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從分析列寧晚年社會主義思想的特點入手,概述了列寧晚年社會主義思想的主要內容,在此基礎上提出列寧晚年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值得注意的幾個問題。【關鍵詞】列寧/社會主義/新經濟政策【正文】有沒有列寧晚年思想?這個問題在學術界已經沒有爭議。列寧逝世時只有54歲,應該說不存在一個從年齡意義上講的晚年,但從列寧自身思想發展的階段看,確實存在著一個不同于早、中期的思想發展階段。問題是這一思想階段應從何時算起?學術界多有不同意見。作者的看法是,列寧晚年社會主義思想應從1921年春算起。縱觀列寧一生的思想發展過程,他的社會主義思想發展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1917年十月革命前為第一階段,集中反映在國家與革命一書中對馬克思恩格斯思想成果和巴黎公社經驗所進行的高度的理論概括。十月革命勝利后到1920年國內戰爭結束為第二階段。在這一階段里,列寧試圖把馬恩的設想和巴黎公社的原則直接運用到俄國的社會生活中去,即“用無產階級國家直接下命令的辦法在一個小農國家里按共產主義原則來調整國家的產品生產和分配”(注:列寧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70頁。),結果在實踐中碰了壁。從1921年春到列寧逝世為第三階段。這一階段,列寧從俄國經濟文化落后的實際情況出發,重新審查以往的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在此基礎上形成了適合俄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的戰略構想,以及為實現這一戰略構想而制定的一系列相應的政策。正是這些具有俄國特點的社會主義戰略構想和政策,構成了列寧晚年社會主義思想的主要內容。一、列寧晚年社會主義思想的特點與馬克思恩格斯的社會主義思想以及列寧本人早中期社會主義思想相比,列寧晚年的社會主義思想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一)探索經濟文化落后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是列寧晚年社會主義思想的主題。按照馬克思恩格斯設想,社會主義革命將首先發生在西方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因為那里的生產力發展水平最高,勞資矛盾最尖銳,工人階級在人口中的比重最大。但后來的實踐結果是,經濟文化相對落后的俄國,在以列寧為首的布爾什維克黨領導下,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有利時機,取得了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落后國家首先取得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一方面異乎尋常地加快了歷史車輪的前進,極大地推動了世界社會主義進程,另一方面也由此帶來了一系列問題,使這些國家的社會主義建設面臨許多前人未曾預料的、難以想象的困難。例如,這些國家走上社會主義道路后,雖然在社會制度上高于資本主義,但在經濟文化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上卻遠遠落后于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以至于社會主義的優越性難以在短期內充分表現出來。同時,社會主義在落后國家取得勝利,越過了資本主義充分發展階段,并處在眾多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包圍之中,如何正確對待資本主義,正確處理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相互關系,也是社會主義發展中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總之,落后國家無產階級取得革命的勝利后,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這是20世紀社會主義的一個歷史難題,也是列寧晚年社會主義思想所要回答的主要問題。(二)“根據經驗來談論社會主義”,是列寧晚年社會主義思想的又一顯著特點。要回答落后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首先就應當解決如何認識社會主義的問題。十月革命前列寧對社會主義的認識和理解主要來源于馬克思恩格斯對社會主義的論述,即認為社會主義就是建立單一的生產資料公有制,就是實行計劃經濟和消滅商品貨幣關系,等等。但是經過一段實踐之后,列寧發現馬克思恩格斯關于社會主義的設想并不完全適合于經濟文化落后的俄國。于是他不再拘泥于馬克思恩格斯的某些論述,也不再固守自己原有的一些看法,而是根據俄國的實踐來重新認識社會主義。他強調:“實踐比世界上所有理論爭論都更為重要。”“對俄國來說,根據書本爭論社會主義綱領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我深信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今天只能根據經驗來談論社會主義。”(注:列寧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66頁。)正是俄國的社會主義實踐,以及這種根據實踐來談論社會主義的科學思想方法,使列寧“對社會主義的整個看法根本改變了”。(注:列寧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773頁。)(三)列寧晚年社會主義思想體現了一種強烈的改革意識。經過幾年的社會主義實踐,列寧發現十月革命所開創的事業在取得重大勝利的同時,也存在著不少的弊端和缺陷。為此,他提出了社會主義的改革問題。在1921年11月寫的論黃金在目前和社會主義完全勝利后的作用一文中,他對革命與改良的關系以及改良在無產階級奪取政權后的作用,做了深刻的分析。他認為,新經濟政策本身就是一種改革措施。針對黨和國家機關中存在的弊端,他呼吁必須對蘇維埃俄國的“政治制度作一系列的變動”,并強調今后“我們每前進一步和每提高一步都必定要同時改善和改造我們的蘇維埃制度。”(注:列寧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13頁。)從這個意義上說,列寧是社會主義改革事業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倡導者。總之,列寧晚年的思想和過去相比有了很大變化,這種變化,一方面來自他對三年國內戰爭時期的“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反思,以及后來轉向新經濟政策后對落后國家社會主義建設發展規律的深刻認識和把握。另一方面來自他對當時國際形勢和世界社會主義革命的正確認識和科學判斷。這兩個方面構成了列寧晚年社會主義思想形成的歷史背景。二、列寧晚年社會主義思想的主要內容列寧晚年社會主義思想,內容十分豐富,主要的內容可以概括為以下六個方面。(一)關于落后國家先于發達國家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思想俄國是一個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國家,在這樣的一個國家里進行社會主義建設,首先要解決的一個問題就是:落后國家究竟能不能先于發達國家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如果說落后國家進行社會主義革命不符合歷史發展規律,不具備建設社會主義的條件,那么,落后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就無從談起。針對考茨基和俄國孟什維克分子對十月革命的攻擊和責難,列寧在論我國革命等著作中,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論證了俄國十月革命的合理性。首先,列寧認為,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并不違背世界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馬克思主義認為,人類社會的發展,通常是按照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共產主義社會這樣一個順序進行的。這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但是,這個一般規律并不排除在某種情況下個別發展階段的跳躍性。列寧說:“世界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不僅絲毫不排斥個別發展階段在發展的形式或順序上表現出來的特殊性,反而是以此為前提的。”(注:列寧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76頁。)其次,列寧認為,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是資本主義發展到帝國主義時代的產物。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的發展進入了帝國主義階段。到了帝國主義階段,資本主義在各國的發展是極不平衡的,一些后起的資本主義國家,由于采用先進的科學技術,經濟獲得跳躍式的發展,趕上或超過了一些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后起的資本主義國家發展起來后,發現世界領土和殖民地已被瓜分完畢。為了重新瓜分殖民地,它們不得不訴諸武力。于是,帝國主義之間的戰爭成為不可避免。帝國主義戰爭一方面給勞動人民帶來巨大災難,在一些國家造成革命形勢;另一方面也削弱了帝國主義自身的力量,造成帝國主義鏈條上的薄弱環節。在這些薄弱環節上,無產階級若有一條正確路線,采取正確的戰略策略,就能夠突破帝國主義的薄弱環節,取得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而這種薄弱環節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恰恰就出現在俄國。這就決定了俄國的十月革命是必然的。第三,列寧認為,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實現社會主義所需要的生產力水平是不一樣的。孟什維克分子反對十月革命的主要根據是:“俄國生產力還沒有發展到可以實行社會主義的高度。”列寧說,這是一個“無可爭辯的論點”。問題是:不應以此為借口,去否定社會主義革命。因為社會主義革命和實現社會主義是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兩個問題。革命不是一個純粹的經濟過程,革命是經濟、政治、文化和階級力量對比等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俄國雖然生產力水平不高,但是,當社會主義革命的主客觀條件已經具備的時候,就應當先進行革命,然后利用革命后無產階級政權的優勢,去創造實現社會主義所必需的物質文化條件。列寧說,“既然建立社會主義需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我們為什么不能首先用革命手段取得達到這個一定水平的前提,然后在工農政權和蘇維埃制度的基礎上趕上別國人民呢?”(注:列寧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77頁。)在這里,列寧實際上提出了一種和馬恩的設想不同的社會主義發展公式:先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奪取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然后利用這個優勢,大力發展生產力,在這個基礎上實現社會主義。列寧這個先政治后經濟、先奪取政權后發展生產力的社會主義發展公式,無疑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一個重要貢獻。(二)關于由“直接過渡”轉變為“迂回過渡”的思想從“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轉變為“迂回過渡到社會主義”,是列寧晚年思想變化的一個重要內容。所謂直接過渡,就是無產階級奪取政權之后,不需要通過什么中間環節,依靠行政命令的辦法,直接過渡到國家按共產主義原則進行生產和分配。19181920年國內戰爭期間,蘇維埃俄國實行的“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就是這種“直接過渡”思想在實踐中的運用。“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主要內容是:(1)對農民實行余糧收集制,要求農民按照國家規定的價格把全部剩余農產品交給國家,農民不得私自處理,實際上是沒收農民余糧和農產品。這是“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主要內容。(2)把所有工業企業,包括中小型企業,全部收歸國有,實行高度集中的計劃管理。(3)禁止貿易自由,取消商品貨幣關系,糧食和主要消費品由國家設立的分配機構統一供應。(4)實行普遍的義務勞動制,對剝削者實行強制性勞動,貫徹“不勞動者,不得食”的原則。1921年4月,列寧在論糧食稅中對戰時共產主義作了如下評述:“我們當時不這樣做就不能在一個經濟遭到破壞的小農國家里戰勝地主和資本家。應當說我們實行戰時共產主義是一種功勞。”“但同樣必須知道這個功勞的真正限度。戰時共產主義是戰爭和經濟破壞迫使我們實行的。它不是而且也不能是一項適應無產階級經濟任務的政策。”(注:列寧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02頁。)后來列寧又多次指出:十月革命后,我們為熱情的浪潮所激勵,“我們曾計劃依靠這種熱情直接實現與一般政治任務和軍事任務同樣偉大的經濟任務。我們計劃用無產階級國家指接下命令的辦法在一個小農國家里按共產主義原則來調整國家的產品生產和分配。現實生活說明我們錯了。”(注:列寧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69570頁。)“由于我們企圖過渡到共產主義,到1921年春我們就遭到了嚴重的失敗,這次失敗表現在:我們上層制定的經濟政策同下層脫節,它沒有促成生產力的提高,而提高生產力本是我們黨綱規定的迫切的基本任務。”(注:列寧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75576頁。)由此可見,戰時共產主義雖然在很大程度上出于戰爭的需要,但更主要的是同列寧和布爾什維克黨的“直接過渡”思想有關,因為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實施,“多半都是從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建設這種設想出發的”。(注:列寧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96頁。)“戰時共產主義”政策觸犯了農民的利益,挫傷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如果說,在戰爭條件下,出于戰爭的需要農民對于這種政策還可以忍受的話,那么,當戰爭結束后農民就再也無法忍受了。所以,1921年春,當國內戰爭結束后,蘇維埃俄國便出現了大規模的農民暴動和士兵叛亂。這種情況使列寧認識到:必須采取另一種途徑來建起社會主義。于是,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決定,立即廢止“戰時共產主義”,實行從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向新經濟政策的轉變。主要措施是:用糧食稅代替余糧收集制,允許農民交納糧食稅后把剩余糧食拿到市場上交換,允許多種經濟成分存在,通過商品交換、貨幣流通和自由貿易來活躍經濟,培植國家資本主義,利用外國資本和技術加快經濟恢復和發展,利用資本主義來建設社會主義。新經濟政策的實質在于利用市場、商業把社會主義經濟同小農經濟結合起來,在此基礎上建設牢固的工農聯盟。它是列寧對落后國家如何向社會主義過渡進行重新認識的結果,是列寧“迂回過渡”思想的主要內容。它的實施,標志著蘇維埃俄國開始找到了一條適合俄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新路子。(三)關于發展商品經濟、利用資本主義建設社會主義的思想早在十月革命勝利初期,列寧就曾對當時俄國的經濟結構作過一個分析,指出當時俄國存在著五種經濟成分。(1)農村自然經濟;(2)城鄉小商品經濟;(3)私人資本主義經濟;(4)國家資本主義經濟;(5)社會主義經濟。這五種經濟成分中,占優勢的是小農經濟。列寧指出,在一個小農經濟占優勢的國家里建設社會主義,關鍵在于找到社會主義經濟與小農經濟的結合點。結合點在哪里?列寧認為,商業是唯一的結合點,“是千百萬小農與大工業之間唯一可能的經濟聯系。”(注:列寧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15頁。)因此,必須大力發展商品交換。但是,這樣一來也帶來了一個問題,正如列寧所說:“既然有交換,那么,小農經濟的發展就是小資產階級的發展,就是資本主義的發展,這是無可爭辯的真理,是政治經濟學的初步原理。”(注:列寧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03頁。)對于資本主義的發展,可以有兩種不同的政策:“或者是試圖完全禁止,堵塞一切私人的非國營的交換的發展,即商業的發展,即資本主義的發展,而這種發展在有千百萬小生產者存在的條件下是不可避免的。一個政黨要是試行這樣的政策,那它就是在干蠢事,就是自殺。”“或者是(這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