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內、院外病人轉運制度.doc_第1頁
院內、院外病人轉運制度.doc_第2頁
院內、院外病人轉運制度.doc_第3頁
院內、院外病人轉運制度.doc_第4頁
院內、院外病人轉運制度.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院內、院外病人轉運制度一、院外轉運(一)轉運聯絡當接到急救電話后,立即通知出診人員,并簡單詢問病情,告知家屬簡要的急救方法,如清除口腔內的分泌物,有條件的給予吸氧。(二)轉運前的準備醫護人員接到出診信息后,要求5min到位并立即出車,出車前應檢查急救藥品、器械設備,針對病情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確保途中能正常使用。攜帶物品包括:便攜式多功能監護儀、簡易呼吸囊、便攜式簡易呼吸機、喉鏡、氣管導管、負壓吸引器、便攜式氧氣瓶。(三)穩定病情出診人員到達現場后,立即暢通氣道,吸氧,同時詳細詢問病史,做全面體檢,并采取各種治療措施,使患者病情達到相對穩定再考慮轉運。救護人員應向患者、家屬或與患者有關的人員做好轉運解釋工作,說明病情、途中可能出現的情況及發生意外的危險,取得患者、家屬及有關人員的同意、理解與合作,穩定患者及家屬的情緒。(四)轉運中的護理1、維持呼吸道通暢:在轉運過程中始終要保持呼吸道通暢,指導患者有效的呼吸技巧,如:膈式呼吸、縮唇呼吸,刺激或有意識地咳嗽,通過體位引流、背部叩擊和振動等促進痰液排出。必要時予以吸痰。在吸痰前后各給2min高流量吸氧,否則不僅會引起低氧血癥,還可導致組織嚴重缺氧。吸痰時要嚴格無菌操作,吸痰手法采用旋轉提拉。2、建立有效靜脈通路:應選擇外周靜脈套管針建立靜脈通道,以便做到方便、快捷、牢固、準確。另外在途中由于顛簸的原因可能會出現針頭移位或其他一些輸液故障,轉運護士必須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高超的穿刺技術。3、嚴密觀察病情、監測生命體征:轉運途中嚴密觀察患者的意識狀態,呼吸頻率、節律及深淺度,昏迷患者要觀察瞳孔大小、對光反射、肌張力、腱反射及病理征。途中予以心電、血壓、脈氧監護,觀察心律、心率、呼吸、血壓、血氧飽和度的變化。必要時建立人工氣道,給予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同時做好搶救、觀察、監護記錄。4、心理護理:注意患者心理情緒的變化,積極采用語言與非語言的溝通方式,耐心地安慰患者及家屬,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提供必要的幫助。(五)轉運交接到院后向值班醫護人員交班,交代轉運過程中患者的狀況及相應處理,以保證患者治療和護理的連續性。填寫轉運記錄單,清點藥品、物品,及時補充,使之處于完好的備用狀態。二、院內轉運危重病人院內轉運的過程涉及轉運的指征、風險評估、轉運人員的組成、轉運的器械藥品準備等問題。具體實施方法:1、了解轉運目的:如進行放射、超聲、CT檢查、急診手術、住院等。2、通知相關科室:聯系相關的檢查住院科室,并簡要介紹病情及檢查目的。通知預計到達時間,做好相關準備。3、通知后勤保障部門通知電梯的工作人員,告知等候時間及路線,保證綠色通道的暢通。4、通知家屬:轉運前向患者及家屬解釋轉運的目的及必要性、可能的風險、途中轉運的實施方法,取得患者及家屬的理解和配合。在未征得患者和家屬理解支持的情況下,視情況推遲轉運,原則上在家屬簽字同意后才啟動轉運。5、轉運前評估:呼吸系統:有無影響呼吸的危險因素,是否需要氣管插管、機械通氣,氣管導管固定是否牢固、有無誤吸的可能。循環系統:評估血壓、心率、心律、中心靜脈壓,有無持續性出血,輸液通路是否通暢。中樞神經系統:瞳孔大小及對光反射情況,有無顱骨骨折、顱內壓增高、劇烈煩躁。創傷評估:有無氣胸、腹腔內出血,傷口引流液量、色、質,有無頸椎、肋骨、長骨及骨盆骨折等,骨折部位牽引、固定是否有效,檢查出血部位是否包扎牢固及敷料滲血情況。心理反應:評估患者有無精神緊張不安、恐懼等;評估家屬的心理反應。預計途中可能出現的潛在性安全隱患,避免發生險情時毫無準備而無法實施有效搶救。6、轉運前的預處理:保持呼吸道通暢。保持靜脈通路通暢。顱內高壓病人檢查前按醫囑使用脫水劑,盡量去除增加顱內壓的因素,同時觀察病人雙側瞳孔大小、是否對稱、對光反射情況。有引流管和尿管者,檢查各管道連接是否緊密,引流液滿者放空引流袋,并給予夾閉和妥善固定,尤其胸腔閉式引流者搬運前應暫夾閉胸腔引流管,防止引流液逆流;對頸椎骨折的病人,使用頸托正確固定,保持頸部過伸位;對下肢及骨盆骨折的病人,應患肢固定,觀察固定器材是否松動。有精神癥狀、煩躁的病人,檢查前按醫囑使用鎮靜劑,控制煩躁,妥善約束。7、心理護理: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介紹檢查的目的及安全性、檢查中的一些具體情況和體驗、如何配合檢查,讓他們有一定的思想準備,解除患者的心理疑慮,緩解患者的焦慮與恐懼,幫助維持最佳的檢查狀態。三、搶救器械、藥物的準備1、氧氣袋、小氧氣鋼瓶、便攜式呼吸機充氣充電備好,根據病情、醫囑選擇使用。2、吸痰用物:吸痰管、便攜式吸痰器、壓舌板、生理鹽水、手套,紗布。3、搶救箱:急救藥品、注射器、頭皮針、輸液管、口咽通氣管、砂輪、膠布、手電筒、相關科室的聯系方式等。4、轉運工具:選擇多功能轉運床。四、安全轉運措施1、陪護人員要求:負責轉運的護士要求必須有2年以上監護室的工作經驗,要熟知病情。另1名隨行人員為主管醫生。2、途中監測及應急處理(1)嚴密觀察病情并做好應急處理,途中應密切注意意識、瞳孔、血氧飽和度、面色、生命體征的變化、監測病人的心率和心律。一旦出現緊急情況,應及時進行緊急處理,并做好記錄。(2)保持呼吸道通暢,建立氣道管理規范,定時進行氣道清理、人工氣道調整,防止氣管導管、呼吸機導管脫落。給氧,保證氧合。(3)保持靜脈輸液通暢,根據醫囑隨時調整藥物劑量和輸液速度;病人的引流管應妥善固定,安全放置,防止因病人煩躁及體位變化發生脫落,防止管道扭曲、受壓、堵漏。如有胸腔閉式引流管,最好夾閉引流管,防止發生氣胸。(4)安全合適的體位:取平臥位,頭偏向一側,防止嘔吐物誤吸,有腦脊液耳漏者頭偏向患側,有頸椎損傷的病人帶頸托固定,煩躁的病人應給予適當的約束,并拉上床檔。盡可能避免劇烈的震蕩,保持頭在前,上下坡時保持頭高位。醫生、護士站在病人的頭側,一手扶床,以便觀察病情,護理員站在對側雙手扶床,推床時防止過快、過猛。(5)護送人員將病人運送到目的地后,與檢查科室的醫護人員共同安置病人,包括安置和擺放檢查體位、固定管道、吸氧等,并簡要將轉運途中的病情、生命體征、用藥情況等做介紹。搬動時護士為組織者和指揮者,醫護人員始終站在帶有管道的一側,保護管道及相關儀器設備。過床后再次檢查各管道連接是否牢固、設置的參數是否有改變、體位的舒適度等。3、醫療安全:檢查過程中應嚴密觀察病情變化,保持呼吸道的通暢。如果有使用簡易呼吸器的病人,應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