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量利練習答案_第1頁
本量利練習答案_第2頁
本量利練習答案_第3頁
本量利練習答案_第4頁
本量利練習答案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六次練習 本量利、變動成本(一)假設某企業只生產單一產品,該產品的現行單價為20元件,銷售量為3000件,固定成本為10000元,單位變動成本每件為10元,現有最大生產能力為5800件。 要求: (1)計算在現有的條件下,企業可實現的利潤。 (2)請評價下列調價方案的可行性: 若將單價調低10,預計銷量可達到4000件; 若將單價調高20,預計銷售量只能達到2000件,但相關的剩余生產能力可以轉移,并可獲得貢獻毛益2000元;若將單價調整為16元,預計銷售量可達到6000件;為使企業的最大生產能力達到6000件,需額外追加固定成本8400元。(一)解:(1)在現有條件下企業可實現的利潤為:(20-10)3000-10000=20000元(2)評價以下各方案的可行性:調整后的產品單位售價=20(1-10)=18(元件)實現20000元目標利潤要達到的銷售量=(10000+20000)/(18-10)=30000/8=3750(件) 由于實現20000元目標利潤要達到的銷售量小于降價后可達到的銷售量,同時又小于企業的最大生產能力,說明調價后可獲得更多的利潤,故該方案可行。 調價后的產品單位價格=20(1+20)=24(元) 欲實現20000元利潤要達到的銷售量=10000+(20000-2000)/(24-10)=28000/14=2000(件)由于欲實現20000元利潤要達到的銷售量等于調價后可達到的銷售量(2000件),同時又小于企業的最大生產能力,故調價和不調價都可行。 要實現20000元利潤時的銷售量=(10000+8400+20000)/(16-10)=38400/6=6400(件)由于要實現20000元利潤時的銷售量為6400件,大于調價后可達到的銷售量,同時又大于追加投資后的最大生產能力,故該方案不可行。(二)假設某企業只生產單一產品,該產品于2007年初投產,當年即達到了10000件的設計能力,并實現銷售8000件。其他有關資料如下: 2007年該產品的實際貢獻毛益率為40,單位變動成本為60元,固定成本為200000元(假設全部為約束性固定成本)。 經測算,2008年該產品的單價和單位變動成本均不變,但為了實現10000件產品的銷售量,達到產銷平衡,企業必須追加投入40000元的固定成本。 要求: (1)計算該產品的下列有關指標: 變動成本率; 產品的單位售價; 2007年的銷售收入; 2007年的貢獻毛益; 2007年的營業利潤; 預計2008年的固定成本; 預計2008年的盈虧臨界點銷售量(額)。 (2)計算2008年企業的安全邊際及安全邊際率,并評價該企業經營的安全程度。 (3)利用安全邊際銷售量指標,測算1998年企業的可實現利潤。 (4)假定本題涉及的所有固定成本中,固定生產成本均占80,請計算下列指標: 2007、2008年的固定生產成本; 2007、2008年該產品的期末存貨量; 完全成本法下2007年和2008年期末存貨吸收的固定生產成本; 2007年和2008年按完全成本法與變動成本法計算的營業利潤的差額;在完全成本法下2007年和2008年的營業利潤。(二)解:(1)變動成本率=1-40=60 產品的單位售價=60/60%=100(元) 2007年的銷售收入=1008000=800000(元) 2007年的貢獻毛益=800000-608000=320000(元) 2007年的營業利潤=320000-200000=120000(元) 預計2008年的固定成本=200000+40000=240000(元) 盈虧臨界點銷售量=240000/(100-60)=6000(件) 盈虧臨界點銷售額=6000100=600000(元)(2) 2008年以實物量表示的安全邊際=10000-6000=4000件 2008年以金額表示的安全邊際=4000100=400000(元) 2008年的安全邊際率=4000/10000=40 由于企業的安全邊際率較高(40),故其經營的安全程度較高。(3) 2008年可實現的利潤=(100-60)4000=160000(元)(4)2007年的固定生產成本=20000080=160000(元) 2008年的固定生產成本=(200000+40000)80=24000080=192000(元) 2007年末的存貨量=0+10000-8000=2000(件) 2008年末的存貨量=2000+10000-10000=2000(件) 在完全成本法下,2007年末和2008年末存貨吸收的固定生產成本分別為: 2007年:(160000/10000)2000=32000(元) 2008年:(192000/10000)2000=38400(元) 2007年和2008年按完全成本法與變動成本法計算的營業利潤的差額分別為: 2007年:由于產品于2007年初投產,故不存在期初存貨的問題。根據上面的計算,2007年末存貨吸收的固定性生產成本為32000元,故按完全成本法計算的利潤會比按變動成本法計算的利潤多32000元。 2008年:由于2008年度多負擔了2007年末存貨吸收的32000元固定生產成本,而2008年末的存貨又吸收了38400元的固定生產成本,故按完全成本法計算的利潤會比按變動成本法計算的利潤多6400元。 2007年和2008年按完全成本法計算的營業利潤分別為: 2007年:120000+32000=152000元 2008年:160000+6400=166400元(六)假設某企業只生產和銷售一種產品,其單價為50元,產銷可保持平衡。該企業目前生產產品3000件,其成本組成如下: 單位直接材料 12元 單位直接人工 18元 單位變動成本合計 30元 折舊 16000元 其他固定性費用 24000元 固定成本總額合計 40000元 該企業現擬購置一臺專用設備,購置費40000元,可用5年,無殘值,用直線法計提折舊。該設備投入使用后,可使變動成本在現有基礎上降至26元。請計算有關的指標,驗證購置該設備的可行性。(六)解:(1)專用設備購置以前的有關指標為: 單位變動成本=30(元) 單位產品的貢獻毛益=50-30=20(元) 盈虧臨界點銷售量=40000/20=2000(件) 安全邊際=3000-2000=1000(件) 可實現的利潤=100020=20000(元)(2)設備購置后對有關指標的影響: 單位變動成本=26(元) 單位貢獻毛益=50-26=24(元) 每年的折舊費增加額=40000/5=8000(元) 設備購入后的盈虧臨界點銷售量=(40000+8000)/24=2000(件) 安全邊際=3000-2000=1000(件) 可實現的利潤=100024=24000(元) 由于購置設備后可使企業每年增加利潤24000-20000=4000元,說明購置該設備可行。(八)假設某企業生產一種產品,單位售價60元,單位直接材料費用、單位直接人工費用和單位直接銷售費用分別為30元、10元和10元。年銷售量40000件,年固定成本500000元,生產能力有剩余,請回答下列問題(以下各小題均各不相關): (1)是否該停止生產該產品? (2)若生產能力無法轉移,且有顧客追加訂貨,單位訂價為55元,企業為此需追加固定成本25000元。請問企業是否該接受該定單? (3)假設該企業為充分利用剩余生產能力而將該產品進一步加工,需要再租入一臺專用設備,該設備每年需支付租金75000元,并且每單位產品需追加變動成本5元,但售價可上升10。請問該方案是否可行? (4)若該企業只生產一種產品,則其盈虧臨界點銷售額(量)為多少?(八)解:(1)單位變動成本=30+10+10=50(元)貢獻毛益總額=(60-50)40000=400000(元) 若剩余生產能力無法轉移時,不應停產。 若剩余生產能力可以轉移且轉移后創造的利潤大于400000元,則應停產。否則,不應停產。(2)設訂單數量為x,則 差別收入=55x 差別成本50x+25000 差別損益=55x-(50x+25000)=5x-25000=5(x-5000) 若訂單數量大于5000件,企業可接受該訂單。(3)差別收入=60(1+10)-6040000=240000元 差別成本=540000+75000=275000(元) 差別損益=240000-275000=-35000元 由于進一步加工會造成利潤減少,故該方案不可行。(4)盈虧臨界點銷售量=500000/(60-50)=50000(件) 盈虧臨界點銷售額=5000060=3000000(元)(二)某企業生產甲產品,共計2000件,售價20元件。期初存貨為零,期末存貨200件,本期銷售1800件。生產過程中共發生直接材料費7000元,直接人工費4000元,制造費用4000元,其中變動性制造費用1000元,固定性制造費用3000元。銷售費用9000元,其中變動部分3000元,固定部分6000元。管理費用8000元,其中變動部分1000元,固定部分7000元。 要求: (1)分別用變動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計算該企業的產品成本和期間成本。 (2)分別用變動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計算產品的期末存貨成本和本期銷貨成本,并分析產生差異的原因。(3)分別用變動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計算編制利潤表。(二)解:(1)根據題目提供的資料,分別以變動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計算產品的成本和期間成本:產品成本 變動成本法 完全成本法直接材料 7000 7000直接人工 4000 4000變動性制造費用 1000 1000固定性制造費用 3000合計 12000 15000故完全成本法下的單位產品成本為:15000/2000=7.5元件變動成本法下的單位產品成本為:12000/2000=6元/件期間成本 完全成本法 變動成本法固定性制造費用 3000銷售費用 9000 9000 管理費用 8000 8000 合計 17000 20000 (2)本期銷貨成本、期末存貨成本列示如下: 項目 完全成本法 變動成本法 期初存貨成本 0 0 本期產品成本 15000 12000 可供銷售商品合計 15000 12000 單位產品成本 7.5 6 期末存貨量 200 200 期末存貨成本 1500 1200 本期銷售成本 13500 10800 由變動成本法與完全成本法的計算結果可知:完全成本法下的期末存貨成本比變動成本法下的期末存貨成本多300元,這是因為完全成本法下的產品成本不僅包括了變動成本,而且包括了部分的固定性制造費用300(2003000/2000)元,即期末存貨中包含了其應承擔的固定性制造費用部分,而變動成本法下的產品成本只包括變動成本。 完全成本法下的本期銷貨成本比在變動成本法下的本期銷貨成本多2700元,這是因為變動成本法下銷貨成本僅包括變動成本10800元,而完全成本法下除此之外,還包括了固定性制造費用2700(18003000/2000)元,故導致二者之間的差異。 (3)按兩種成本法編制的利潤表如下:利潤表(完全成本法) 產品銷售收入(180020) 36000 減:產品銷售成本(18007.50) 13500產品銷售利潤 22500減:銷售費用 9000 管理費用 8000營業利潤 5500利潤表(變動成本法)產品銷售收入(180020) 36000減:產品銷售成本(18006) 10800產品銷售利潤 25200減:固定性制造費用 3000 銷售費用 9000 管理費用 8000 營業利潤 5200(四)假設某公司2008年度有關成本與產量的記錄如下(單位:元):生產量 100000銷售量 70000直接材料 320000直接人工 400000變動性制造費用 300000固定性制造費用 150000要求: (1)按照完全成本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