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學年高中歷史課時跟蹤檢測十二從計劃經濟到市抄濟.docx_第1頁
2017_2018學年高中歷史課時跟蹤檢測十二從計劃經濟到市抄濟.docx_第2頁
2017_2018學年高中歷史課時跟蹤檢測十二從計劃經濟到市抄濟.docx_第3頁
2017_2018學年高中歷史課時跟蹤檢測十二從計劃經濟到市抄濟.docx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課時跟蹤檢測(十二) 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一、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32分)11979年初,宣傳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的標語是 ()A“為鞏固新民主主義制度而斗爭”B“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C“政治掛帥,提高覺悟,爭取更大的躍進”D“深化改革,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解析:選BA項出現于新中國成立初期,時間不符,故A項錯誤;B項符合宣傳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的標語,故B項正確;C項出現于1958年“大躍進”時期,時間不符,故C項錯誤;D項出現于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開之后,時間不符,故D項錯誤。21978年冬,小崗村18位農民以“托孤”的方式,冒險在土地承包責任書上按下鮮紅的手印,實施了“大包干”。這一“按”竟成了中國農村改革的第一份宣言,它改變了中國農村發展史。下列對小崗村改革的影響分析有誤的是 () A個體小農經濟徹底消失 B提高農民生產的積極性C農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 D推動城市經濟體制改革解析:選A1978年,安徽、四川一些農村,開始實行包產到組、包產到戶的農業生產責任制,這種責任制使農民有了生產和分配的自主權,克服了過去分配中的平均主義弊端,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全國農業得到大發展,并對城市經濟改革具有推動作用。3小說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當年搞合作化時,他曾懷著多么熱烈的感情把這些左鄰右舍攏合在一起;做夢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田福堂的“痛苦”是緣于其不理解當時 ()A農村所有制的變革 B農村經營方式變化C農業經濟發展狀況 D大家伙對他的背叛解析:選B材料中的合作化是指農村合作化運動,農村集體生產,生產資料歸集體所有。題干中“二十多年后大家又散伙了”指的是改革開放后在農村實行包產到戶、包干到戶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使農民獲得了土地的使用權和經營權,這改變了農業合作化時代集體經營的方式,故B項符合題意。4 1984年3月,來自福建全省各地國有骨干企業的55位廠長經理聯合發表了一封呼吁信給我們松綁,要求擴大企業自主權,試行廠長(經理)負責制,在全國引起了很大的反響。這說明當時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是 () A增強企業活力 B建立現代企業制度C發展非公有制經濟D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解析:選A解答本題要注意題干的時間“1984 年”,1984年國有企業改革的中心環節是增強企業活力,故選A項。51955年11月我國正式印制使用糧票,1993年2月后糧票逐漸退出歷史舞臺。糧票的使用與廢除實際上體現了 () A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化 B經濟管理體制的變化C所有制形式變化 D產品分配方式的變化解析:選B糧票的使用是計劃經濟的產物,糧票的廢除是市場經濟發展的結果,而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變化屬于經濟管理體制的變化,故選B項。61992年初,鄧小平南方視察時指出:“市場經濟不等于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中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本質目的是 ()A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B改變計劃經濟體制C宏觀調控資源配置 D強調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解析:選A中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本質目的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7 1993年在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出現頻率高的直接原因是 () A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B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的確立C市場經濟體制在我國基本確立 D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解析:選B1993年,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確立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8中共十四大報告指出:“它不是要改變我們社會主義制度的性質,而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是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A國有企業改革 B社會主義有計劃的商品經濟C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制 D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解析:選D結合題干中會議中共十四大以及材料中“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說明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有關,故本題選擇D項。二、非選擇題(18分)9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958年春,上海農村根據中共中央的號召,開始了農業生產“大躍進” 。同年9月21日,根據中共中央關于在農村建立人民公社問題的決議,上海農村建立了第一個人民公社,即上海七一人民公社。到9月30日,郊區10個縣全面實現人民公社化,共建立103個人民公社,幾乎所有農戶都參加,平均每個人民公社達8 000多戶結果嚴重損害了農民的積極性。上海農業志材料二到1979年,集體農業活動的組織方面正發生一場意義更為深刻的變化。在中國最貧困的省份,特別是安徽,中國領導階層開始了叫“生產責任制”的某些嘗試責任進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3年底,甚至這些集體農業的痕跡,也大量從中國農村消失了。在私人和集體之間劃分收入已沒有什么意義,因為幾乎全部農業生產都是以家庭為基礎的。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下材料三農村政策放寬以后,一些適合搞包產到戶的地方搞了包產到戶,效果很好,變化很快有的同志擔心,這樣搞會不會影響集體經濟可以肯定,只要生產發展了,低水平的集體化就會發展到高水平的集體化,集體經濟不鞏固的也會鞏固起來。關鍵是發展生產力,要在這個方面為集體化的進一步發展創造條件。鄧小平文選第二卷(1)材料一反映了我國農村生產關系的哪一次調整?這種調整給當時我國的社會經濟帶來什么樣的嚴重后果? (8分)(2)材料二所說的是我國農村生產關系方面怎樣的變革?這種變革是否意味著從所有制上否定了前者的成果?為什么? (8分)(3)材料三中鄧小平同志對當時農村經濟改革形勢分析的基本著眼點是什么?(2分)解析:第(1)問,由材料中“上海農村建立了第一個人民公社”可知當時實行了人民公社制度,但是其違背了客觀規律,導致我國農村生產力長期發展滯后。第(2)問,由材料中“特別是安徽”“生產責任制”等信息可得出在當時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因為都是在公有制的前提下對生產關系的調整,不是對前者的否定。第(3)問,依據材料中“關鍵是發展生產力,要在這個方面為集體化的進一步發展創造條件”概括歸納。答案:(1)1958年實行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