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蛋白酶原(PG)臨床應用及意義.ppt_第1頁
胃蛋白酶原(PG)臨床應用及意義.ppt_第2頁
胃蛋白酶原(PG)臨床應用及意義.ppt_第3頁
胃蛋白酶原(PG)臨床應用及意義.ppt_第4頁
胃蛋白酶原(PG)臨床應用及意義.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胃蛋白酶原(PG)的臨床應用及意義 篩查胃癌和評價幽門螺旋桿菌(HP)根除治療效果的指標、消化性潰瘍復發和胃癌切除術后復發的判定指標,一、胃蛋白酶原的特性 (pepsinogen),胃蛋白酶原有型和型兩種 胃蛋白酶原在pH5.0時活化為胃蛋白酶(pepsin),胃蛋白酶原I/II (PG I/II)分泌部位,PG是胃底腺的主細胞和頸粘液細胞分泌; PG除主細胞和頸粘液細胞分泌外,幽門腺和十二指腸腺亦可產生.,1、2、3、4分泌胃蛋白酶原,2分泌胃蛋白酶原,1. 賁門腺部位 2. 胃底腺部位 3. 幽門腺部位 4. 十二指腸腺部位,PGI&PGII,胃蛋白酶原I/II( PG I/II),PGI是檢測胃泌酸腺(胃底腺)細胞功能的指針,胃酸分泌增多PGI升高,胃酸分泌減少或胃粘膜腺體萎縮PGI降低; PGII與胃底粘膜病變的相關性較大(相對于胃竇粘膜),其升高與胃底腺管萎縮、腸上皮化生或假幽門腺化生、異型增生有關; PGI/II比值進行性降低與胃粘膜萎縮進展相關.,不同胃炎中的PG I/II含量及原因,二、慢性萎縮性胃炎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定義: 當胃黏膜發生萎縮并伴有腸化生時,則稱為慢性萎縮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組織病理學,胃黏膜萎縮:胃黏膜固有的腺體(幽門腺或泌酸腺)數量減少甚至消失 炎癥:黏膜層以淋巴細胞和漿細胞為主的慢性炎癥細胞浸潤 纖維組織增生 腸化生:胃固有腺體為腸腺樣腺體所代替,假幽門腺化生,胃體部或胃底部的腺體壁細胞和主細胞消失,為類似幽門腺的黏液分泌細胞所取代 是區別腸化生的另一種化生。,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胃鏡所見,胃黏膜由正常的橘紅色變為灰色或灰綠色 胃黏膜表面呈細顆粒狀 黏膜下血管顯露 黏膜皺襞變淺,慢性胃炎進一步發展,胃上皮或化生的胃粘膜上皮在再生的過程中發生發育異常,可形成異型增生(dysplasia),表現為形態異型性和腺體結構的紊亂 異型增生是胃癌的癌前病變,慢性萎縮性胃炎(CAG)的癌變率,大量流行病學、病理學和臨床證據表明,慢性萎縮性胃炎(CAG)患者的胃癌發病危險增高并且其患病率又與胃癌死亡率強相關 萎縮性胃炎每年的癌變率約為0.5%-1%,胃癌的形成過程,胃癌的國內狀況,2006.12 衛生部主辦的“中國健康激勵計劃”消息表明: 中國每年新發胃癌患者40萬人、死亡人數達30萬人,死亡人數在所有癌癥中居首位 胃癌已呈現年輕化趨勢,在胃癌患者中,30歲以下年輕人的比例由上世紀70年代的1.7%升至當前的3.3%,胃癌的國內狀況,據權威調查數據顯示,中國是胃癌的高發區,患病率和死亡率超過世界平均水平的兩倍。 近年來,雖然城市人口胃癌的患病率有所下降,但農村人口患胃癌的人數大幅增加。在過去十幾年里,上升了25%以上。 由此可見,胃癌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仍是危害人類的主要惡性腫瘤,胃癌的早診及早治,臨床研究發現,始發階段的小胃癌、微小胃癌10年存活率可達100%,而晚期胃癌患者術后5年生存率僅為20%。 因此,胃癌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非常重要。,三、篩查胃癌的方法(screening test),X線-氣鋇雙重對比造影:日本學者白壁彥夫1950年創建X線-氣鋇雙重對比造影方法,結合纖維胃鏡檢查 (X線胃鏡篩查方案)。 Samloff于1982年建立了PG I/II放射免疫分析方法 (RIA),許多研究將其作為胃癌的初篩手段。 中國醫科大學袁媛教授目前建立了適于國內推廣的胃癌優化篩檢方案:以胃蛋白酶原含量檢測為核心的“血清學檢測”與“胃黏膜活檢”兩輪篩檢方案。,1、胃蛋白酶原法(PG法) (pepsinogen method),定義 利用慢性萎縮性胃炎和胃癌間,以及胃蛋白酶原值和慢性萎縮性胃炎間的相關關系,以PG值及PG/比為指標,監測進展期萎縮性胃炎這一胃癌高危人群,從而將其應用于對胃癌的檢診,該方法即胃蛋白酶原法(PG法)。 征島雅彥 等.綜合臨床2005,54(4);1425,PG法篩檢胃癌,血清胃蛋白酶原是萎縮性胃炎的標志物(biomarkers of atrophic gastritis) ,雖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腫瘤標志物,但由于萎縮性胃炎是胃癌的癌前病變,所以把PG法陽性者作為胃癌高危人群加以篩檢這一方法,已被應用于對胃癌的檢診。 征島雅彥 等.綜合臨床2005,54(4);1425,胃癌普查的初篩指標 PG法的優勢,聯合測定血清PGI和PGI/II比值是判定正常胃底粘膜或慢性萎縮性胃炎/腸化乃至胃癌的合適、可靠的無創性試驗(non-invasive assays) 優點胃癌檢出率高于X線檢查者2倍以上.操作簡便病人耐受好費用低快速等優點,利用血液檢查進行胃癌篩查的好處,簡便易行,容易增加到常規生化檢查中 檢查前,檢查后無不良,不適反應 因不使用X線,保證孕婦的安全,ray,胃蛋白酶原I/II樣本,PGI/PGII沒有日內變化和季節變化,不受飲食的影響,個體有較穩定的值 PGI/PGII受質子泵抑制劑、H2受體抑制劑的影響,故檢測PG時有必要確認有無上述藥物的服用史 樣本推薦使用血清,PG法與X線檢測比較 袁媛九五計劃結果,X線鋇餐造影 PG法 受檢總人數 2693 1745 篩出應胃鏡檢查者 2204 399 符合胃癌診斷者 4 17 檢出率 0.18 4.2 胃鏡查出胃癌的例數 30 32 與胃鏡符合率 13.3 53.13 Cut-off值PGI70并PGI/PGII 3.0,Camparison of sensitivity between Pepsinogen test and Indirect X ray test,Pg test indirect X ray test GC+ 29 15 GC- 9 23 Sensitivity 76% 39% GC:Gastric cancer present(+) or absent(-) Pepsinogen test criteria:PG70 and PG/3.0,GastroPanel與組織活檢的比較,GastroPanel Histology Healthy stomach Diseased stomach Total mucosa mucosa Healthy stomach mucosa 53 7 60 Diseased stomach mucosa 3 99 102 Total 56 106 162 Accuracy:94%; Sensitivity:95%; Specificity:93%;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9 February 21; 15(7): 853-859,2、胃蛋白酶原和幽門螺桿菌同時檢測的意義,檢查胃的健康狀況,接受診斷二年后胃癌的發現率 H pylori() H pylori() P() 14/967 P() 3/1755 0/823 健康胃粘膜 /低危人群: 0% 應注意消化道潰瘍: 0.17% 因胃腺萎縮/胃腺瘤/增生性息肉瘤引起的胃癌 /高危人群 :1.45% 需要定期進行胃鏡檢查,Comparison between Japanese Pepsinogen test and biopsy histology,AG+ AG- Total Pg test+ 9 6 15 Pg test- 11 136 147 Total 20 142 162 Accuracy:90%;Sensitivity:45%;Specificity:96%; AG:Atrophic gastritis present(+) or absent(-) Note: Cut-offs:Pg30 g/L and Pg/ 2.0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9 February 21; 15(7): 853-859,PG I/II在萎縮性胃炎中的判斷標準,PG I PG I/II 比例 陽性的基準值 “Mild” criteria 70ng/ml并且3.0以下 強陽性 “Strict” criteria 30ng/ml并且2.0以下 疑似陽性 40ng/ml或者2.5以下,實例:日本五年隨訪的判定標準,血清PG值 陽性度 PGI70ng/ml或者PGI/PGII3.0 (-)正常 Normal PGI70ng/ml并且PGI/PGII3.0(+)輕度萎縮 Mild atrophy PGI50ng/ml并且PGI/PGII3.0 (+)中度萎縮 Moderate atrophy PGI30ng/ml并且PGI/PGII2.0 (+)高度萎縮 Advanced atrophy,實例:日本五年隨訪的調查結果,第一年 隨后4年需做胃鏡檢查 90%陰性者 無 輕度萎縮(+)者 66.8% 中度萎縮(+)者 76.2% 高度萎縮(+)者 91.9% Male:217 Female:528,PG檢查間隔 -從五年隨訪中得到的結論,5次判定都相同的結果的比例很高,初次陰性者,隨后連續4年的判定結果基本不變,所以第二次檢查間隔可為5年。 高度陽性者(3+)要立即進行胃鏡檢查,并且至少每年進行一次胃鏡檢查。 陽性者(+)和中度陽性(2+)者,建議立即進行胃鏡檢查。如果未發現癌變,在兩年后進行下一次的胃蛋白酶原的檢查。,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the Japanese pepsinogen test and GastroPanel examination in atrophic gastritis (%),Pepsinogen test criteria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Japanese-mild 75 69 Japanese-moderate 65 77 Japanese-strict 45 96 Gastropanel-strict 40 94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9 February 21; 15(7): 853-859,3、胃鏡及活組織檢查,胃鏡及活組織檢查是人群篩查的最終確診方法,可使篩查和最終診斷同時完成。 胃鏡設備更新換代使這項檢查技術的敏感性、特異性、準確性以及安全性大為提高,使胃粘膜顯像清晰、圖像真實、色澤自然,肉眼可發現小至直徑0.5cm的病灶,直視下活檢做出最后病理診斷。 一般人群中應用胃鏡及活組織檢查進行早診還存在成本、安全性與依從性及技術培訓等問題,用胃鏡及活組織檢查發現早期胃癌需要胃鏡醫生具有一定的臨床基礎和豐富的實踐經驗。,PG異常胃癌,PG法是一種通過檢測胃粘膜萎縮和炎癥狀況來判斷胃癌高危人群的篩查方法,不單獨用于診斷胃癌,必須采用胃內窺鏡和病理的方法進行最終診斷。,檢查PG結果注意事項,胃蛋白酶原反映的健康狀態是胃粘膜的整體狀態 受檢者容易誤解“即使不用胃鏡檢查,通過血液就可以檢查胃癌了。 受檢者容易誤解“陽性就一定有胃癌” 陰性結果并非能夠完全排除胃癌,只是沒有萎縮而已,胃癌的可能性很低,并非完全沒有胃癌。 切除胃會引起胃蛋白酶原呈陽性,所以不適合此檢查 大多數情況下,胃粘膜隨著年齡的增加而變薄,作用降低,此種狀態也叫做萎縮,是生理性萎縮,2、消化性潰瘍復發的判定指標 胃潰瘍初發患者PGI升高明顯; 胃潰瘍復發者PGII升高明顯; 十二指腸潰瘍復發患者的PGIII均顯著升高。,3、胃癌切除術后復發的判定指標 胃癌切除術后患者血清的PG水平顯著低于術前; 胃癌復發者PGIII升高; 未復發者無明顯改變。,胃癌切除術后復發的結果比較,組別 例數 PG I* PG II* 正常人 60 52.415.4 23.610.5 全胃切除 36 12.13.9 7.18.0 復發 15 145.640.5 68.526.6 無復發 21 12.22.5 5.61.5 次全、大部切除術 22 26.614.6 10.95.9 姜相君,高玉強.胃蛋白酶原亞群測定對胃癌早期診斷的研究. 中國現代醫生,2008, (46), 12, 71-78 *放免試劑盒,總結:,PG法不是胃癌的診斷實驗,但能夠用來對高危人群的篩查,并由此來確定是否對病人進行胃鏡及活組織病理檢查。,后面內容直接刪除就行 資料可以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