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4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登革熱、寨卡病毒病防控知識,東方市抱板衛生院,1,登革熱病防控知識,2,概 述,登革熱是登革熱病毒引起、伊蚊傳播的一種急性傳染病。臨床特征為起病急驟,高熱,全身肌肉、骨骼及關節痛,極度疲乏,部分患可有皮疹、出血傾向、白細胞減少和淋巴結腫大。,3,登革病毒屬黃病毒科黃病毒屬,包括、 四個血清型。登革病毒對寒冷的抵抗力強,但不耐熱,50、 30min或100、2min皆能使之滅活。不耐酸、不耐醚。用乙醚、紫外線或0.05%福爾 馬林可以滅活。,4,病原學,流行病學,傳染源患者和隱性感染者為主要傳染源,未發現健康帶病毒者。患者在發病前68h至病程第6日,具有明顯的病毒血癥,可使叮咬伊蚊受染。流行期間,輕型患者數量為典型患者的10倍,隱性感染者為人群的13,可能是重要傳染源。,5,流行病學,傳播媒介我國登革熱的主要傳播媒介是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我省多為白紋伊蚊傳播,而雷州半島、廣西沿海、海南省和東南亞地區以埃及伊蚊為主。,6,流行病學,傳播途徑當人被帶病毒的蚊子叮咬后,病毒會從蚊子的唾液進入人體血液而感染如果患者在剛發燒前至退燒期內(大約67日)被蚊叮咬,病毒就有可能傳給蚊子繼而傳播開去與患者接觸是不會被傳染的,7,流行病學,易感人群人對登革病毒普遍易感,但青壯年居多感染后只對同型登革病毒株有較強的免疫力,并可維持多年。人與人之間不會直接傳染。,8,發病機制,登革病毒通過伊蚊叮咬進入人體,在單核-吞噬細胞系統增殖至一定數量后,即入血(第一次病毒血癥),然后再定位于單核-吞噬細胞系統和淋巴組織。病毒再復制至一定程度,釋出于血流中,引起第二次病毒血癥。,9,臨床表現,按世界衛生組織標準分為3型典型登革熱、登革出血熱登革休克綜合征,10,臨床表現(典型登革熱),1、發熱:24小時內體溫可達40,發熱持續27天。部分病例于病程第35天體溫降至正常,1天后又再上升,稱為雙峰熱或馬鞍熱。2、三痛三紅征三痛:劇烈的頭痛、眼眶痛、肌肉、關節和骨骼痛三紅:顏面潮紅、頸紅、胸背紅, 酒醉貌,11,臨床表現,3、皮疹 -于病程36天出現,可為斑丘疹、麻疹樣皮疹、 猩紅熱樣疹、紅斑疹或皮下出血點等。 -在同一患者身上可同時看見不同形態的皮疹, 分布于全身,四肢、軀干或頭面部。 -多有癢感,大部分不脫屑。皮疹持續約為34天。,12,臨床表現,4、出血 -約25%50%病例有不同程度不同部位的出血, 如牙齦出血、鼻衄、皮下出血、消化道出血、 咯血、血尿、陰道出血,腹腔或胸腔出血等。 -出血多發生于病程的58天。,13,臨床表現(登革出血熱),1、有典型登革熱表現;2、24病日內四肢、腋窩、粘膜及面部可見散在出血點,迅即融合成淤斑3、病情進展中有鼻腔、牙齦、消化道、泌尿道或子宮等任何一個以上器官的較大量出血,常見肝腫大4、血球容積增加20以上,血小板低于100109 /L者。腦出血的病例也有發現。5、異常嚴重出血的病例可導致死亡。,14,臨床表現(登革休克綜合征),1、具有典型登革熱表現2、在發熱過程中或熱退后,病情突然加重,出現皮膚濕冷、脈數弱、煩燥或昏迷,血壓下降出現休克或脈壓低于20mmHg汞柱以下等危象,甚至血壓和脈搏測不出3、病情兇險,病死率高。4、WHO依病情嚴重度分為4級,在我國的臨床實際意義有待實踐中應用和總結。,15,并發癥,可出現中毒性肝炎、心肌炎、輸液過量、電解質及酸堿失衡、二重感染、急性血管內溶血等。,16,實驗室檢查,血常規:白細胞總數減少,多數病例早期開始下降,病程第45天降至最低點,白細胞分類計數以中性粒細胞下降為主。多數病例有血小板減少,最低可降至10 x 109/L以下。尿常規:可見少量蛋白、紅細胞等,可有管型出現。,17,血生化檢查 -超過半數的患者轉氨酶、乳酸脫氫酶升高,部分患 者CK/CK-MB、BNP、肌鈣蛋白、尿素氮和肌酐升高。 -丙氨酸氨基轉氨酶(ALT)和天門冬氨酸氨基轉氨酶 (AST)呈輕中度升高,少數患者總膽紅素升高,血清 白蛋白降低。 -部分患者可出現低鉀血癥等電解質紊亂; -出凝血功能檢查可見纖維蛋白原減少,凝血酶原時間 和部份凝血活酶時間延長,重癥病例的凝血因子、 、和減少。,實驗室檢查,18,病毒分離:近年來常用細胞培養法分離登革病毒。 將急性期病人血清接種于白紋伊蚊純系細胞株C6/36,進行病毒分離,陽性率為7080%血清學檢查 -補體結合試驗1/32為陽性。 -紅細胞凝集抑制試驗1/1280者有診斷意義。 -雙份血清抗體滴度有4倍以上升高者可明確診斷。,實驗室檢查,19,診 斷,根據流行病學史、臨床表現及實驗室檢查結果,可作出登革熱的診斷。在流行病學史不詳的情況下,根據臨床表現、輔助檢查和實驗室檢測結果作出診斷。,20,疑似病例:符合登革熱臨床表現,有流行病學史(發病前15天內到過登革熱流行區,或居住地有登革熱病例發生),或有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者。臨床診斷病例:符合登革熱臨床表現,有流行病學史,并有白細胞、血小板同時減少,單份血清登革病毒特異性IgM抗體陽性。,診 斷,21,確診病例:疑似病例或臨床診斷病例,急性期血清檢測出NS1抗原或病毒核酸,或分離出登革病毒或恢復期血清特異性IgG抗體滴度呈4倍以上升高。,診 斷,22,登革熱的臨床表現多樣,注意與下列疾病相鑒別。-發熱伴出血疾病如基孔肯雅熱、腎綜合征出血熱、 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等鑒別; -與發熱伴皮疹疾病如麻疹、蕁麻疹、猩紅熱、 流腦、斑疹傷寒、恙蟲病等鑒別; -有腦病表現的病例需與其它中樞神經系統感染 相鑒別; -白細胞及血小板減低明顯者,需與血液系統疾 病鑒別。,鑒別診斷,23,目前尚無特效的抗病毒治療藥物,主要采取支持及對癥治療措施。治療原則是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早防蚊隔離。,治 療,24,一般治療。 -臥床休息,清淡飲食; -防蚊隔離至退熱及癥狀緩解,不宜過早下地活動, 防止病情加重; -監測神志、生命體征、液體入量、尿量,血小 板,HCT,電解質等。對血小板明顯下降者,進 行動靜脈穿刺時要防止出血、血腫發生。,治 療,25,對癥治療。 -退熱:以物理降溫為主,對出血癥狀明顯的病 人,避免采用酒精擦浴。解熱鎮痛類藥物可能 出現嚴重并發癥,應謹慎使用; -補液:口服補液為主,適當進流質食物,對頻 繁嘔吐、進食困難或血壓低的病人,應及時靜 脈輸液; -鎮靜止痛:可給與安定、顱痛定等對癥處理。,治 療,26,重癥登革熱 除一般治療中提及的監測指標外,重癥登革熱病例還應動態監測電解質的變化。對出現嚴重血漿滲漏、休克、ARDS、嚴重出血或其他重要臟器功能障礙者應積極采取相應治療措施。,治 療,27,補液原則 -維持良好的組織器官灌注。 -同時應根據患者HCT、血小板、電解質、尿量及血 流動力學情況隨時調整補液的種類和數量,在尿量 達約0.5 ml/kg/h的前提下,應控制靜脈補液量。,治 療,28,抗休克治療 -盡快進行液體復蘇治療, -初始液體復蘇以等滲晶體液為主(如生理鹽水等), -對初始液體復蘇無反應的休克或更嚴重的休克可加 用膠體溶液(如白蛋白等)。 -同時積極糾正酸堿失衡。 -液體復蘇治療無法維持血壓時,應使用血管活性藥 物; -嚴重出血引起休克時,應及時輸注紅細胞或全血等。 -有條件可進行血流動力學監測并指導治療。,治 療,29,出血的治療 -出血部位明確者,如嚴重鼻衄給予局部止血。胃腸 道出血者給予制酸藥。盡量避免插胃管、尿管等侵 入性診斷及治療; -嚴重出血者伴血紅蛋白低于7g/L,根據病情及時輸 注紅細胞; -嚴重出血伴血小板計數低于30 x 109/L,應及時輸注 血小板。 -臨床輸血(包括紅細胞、血小板等)時要注意輸血 相關急性肺損傷(TRALI)和血小板無效輸注等。,治 療,30,31,預 防,防制策略:愛國衛生運動,環境整治,清除蚊蟲滋生地。 人群預防: -尚無特異的疫苗可保護人群 -加強宣傳教育,提高群眾自我保護意識 -在流行區盡量減少集會,減少人群流動個體預防:加強個人防護,使用驅避劑,藥物浸泡蚊帳,白天防止媒蚊叮咬傳染。,32,寨卡病毒病防治知識東方市抱板衛生院,33,寨卡病毒病,Zika病毒最早于1947年從烏干達的寨卡叢林中的獼猴中分離。1952年確認人類感染;1954年首例病例報告,并分離到病毒。 4年后東南亞散發。2007年第一次在雅浦島爆發流行。截至2016年7月28日,在非洲、亞洲、美洲和一些太平洋島嶼至少67個國家或地區有寨卡病毒傳播的證據。以巴西疫情最為嚴重。,34,病原學,黃病毒科;黃病毒屬,單股正鏈RNA病毒,直徑40-70nm;10794個核苷酸,編碼3419個氨基酸。基因型:非洲型、亞洲型,本次美洲流行的為亞洲型。常用的消毒方法可滅活。,35,流行病學,傳染源患者、隱性感染者和寨卡病毒感染的非人靈長類動物是可能的傳染源傳播途徑最主要的途徑:伊蚊叮咬。傳播媒介主要為埃及伊蚊,白紋伊蚊、非洲伊蚊和黃頭伊蚊也可傳播該病毒。母嬰傳播,包括宮內感染和分娩時感染。罕見血源傳播和性傳播。,36,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曾感染過寨卡病毒的人可能對再次感染具有免疫力。,37,臨床表現,1、潛伏期:現有資料顯示為3-12天。2、僅20%出現癥狀,癥狀較輕。3、主要臨床表現 發熱(多為中低熱)、皮疹(多為斑丘疹)。可伴有 非化膿性結膜炎;肌肉和關節痛(主要是手、足等小關 節)、全身乏力以及頭痛。少數病例可有腹痛、惡心、腹瀉、粘膜潰瘍、皮膚瘙 癢等。持續2-7天緩解,預后良好,死亡病例罕見。,38,臨床表現,小兒感染病例還可出現神經系統、眼部和聽力等改變。孕婦感染寨卡病毒可能導致新生兒小頭畸形甚至死亡。有與寨卡病毒感染相關的吉蘭巴雷綜合征病例的報道,但二者之間的因果關系還不清楚。,39,實驗室檢查,1、一般檢查。血常規:部分病例可有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2、病原學檢查。核酸檢測:RT-PCR等核酸擴增方法,檢測寨卡病毒RNA。陽性窗約3-7天。病毒抗原檢測:免疫組化法檢測寨卡病毒抗原。病毒分離培養:將標本接種于蚊源細胞(C6/36)或哺乳動物細胞(Vero)等方法進行分離培養,40,實驗室檢查,3、血清學檢查。寨卡病毒IgM檢測: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免疫熒光法等進行檢測。寨卡病毒中和抗體檢測:采用空斑減少中和試驗(PRNT)檢測血液中和抗體。應盡量采集急性期和恢復期雙份血清開展檢測。寨卡病毒抗體與登革病毒、黃熱病毒和西尼羅病毒等有較強的交叉反應,易于產生假陽性,在診斷時應注意鑒別。,41,診 斷,疑似病例流行病學史:發病前12天內在寨卡病毒感染病例報告或流行地區旅行或居住。臨床表現:難以用其他原因解釋的發熱、皮疹、關節痛或結膜炎等。臨床診斷病例疑似病例且寨卡病毒IgM抗體檢測陽性。,42,診 斷,確診病例:疑似病例或臨床診斷病例,符合以下之一者:寨卡病毒核酸檢測陽性。分離出寨卡病毒。恢復期血清寨卡病毒中和抗體滴度較急性期呈4倍以上升高或陰性轉為陽性,同時排除登革、乙腦等其他常見黃病毒感染。,43,鑒別診斷,主要與登革熱、基孔肯雅熱進行鑒別診斷。其他:與微小病毒、風疹、麻疹、腸道病毒、立克次體病等相鑒別。,44,治 療,寨卡病毒病通常相對溫和,不需要做出特別處理,以對癥治療為主。對癥治療 -高熱不退患者可服用解熱鎮痛藥,如對乙酰基酚, 成人用法為250-500mg/次、每日3-4次,兒童用法 為10-15mg/kg/次,可間隔4-6小時1次,24小時內 不超過4次。 -伴有關節痛患者可使用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地下管材安裝施工方案
- 普洱學院《管理學概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寧夏大學《朝鮮語會話一》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新疆現代職業技術學院《鋼筆書法訓練》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5聘請技術人才合同協議書》
- 高爾夫知識全面解析
- 《花朵的成長》課件
- 延邊職業技術學院《制圖基礎》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sbs防水的施工方案
- 2025至2031年中國尾窗飾板行業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宅基轉讓協議書模板
- 江西省人才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招聘考試內容
- 高中主題班會 奮力拼搏圓夢高考課件-高三下學期沖刺高考主題班會
- 2025年上半年績溪縣龍川控股集團限公司公招聘15人易考易錯模擬試題(共500題)試卷后附參考答案
- 2025-2030全球及中國汽車制動卡鉗行業市場現狀供需分析及市場深度研究發展前景及規劃可行性分析研究報告
- 武漢市部分學校2025屆高三第四次月考(數學試題)試題
- 基于PLC的自動生產線控制系統的設計畢業論文
- 17J008擋土墻(重力式、衡重式、懸臂式)圖示圖集
- 【S鎮35kV變電站一次系統設計(論文)14000字】
- 行政復議法-形考作業4-國開(ZJ)-參考資料
- 高墩(40m高)安全專項施工方案(專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