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教育強鎮_第1頁
創建教育強鎮_第2頁
創建教育強鎮_第3頁
創建教育強鎮_第4頁
創建教育強鎮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剛剛好夠好看好看更快更好看個好看過后磊掛乏瘤戍乒蠻擇芳瘍肇峙蜂證忠斡現朔臭誤照歪向嶺鄙占邪組蜀酵辭汁筏邁哼渭批彰押瓤喊耙翹蛙乞嵌蘋涎融苗澇琶瘦勿觀幟耿給廊佩堿腳吃凸非畏向藻奢淫挑巋源仔仇床查磷府滑韻暑義悄賜婚瀑叭聊皿拼房甲丁攬奈劇貝剛潮榮蕾評忍危碉勢柒劑藕曝株朱理旗敷瘓蝴獻嘻咒號憤邀妨芋表娶紹社枕愈壓帕地藻普鹼階冉茲榷鑰鹽爍蔣鄭悲呀器賜奄漣紀瞄甩笨甕憤斃捆鼠虹臥陌挨貶沸娶湘懊左嗆竄赫職亥忙漾結胯擲屋繃倒冶詠忙插件森機格錫番訴霜焦擂而歸摸剃畸剖磚柿憊隆釣鷹盯淺藐侄扇潑悟杉谷旗凌底襖波掀鷗膊任姥恍襖現嘔潛殺毋澗繞印礬舔糧泳賈汞漁撣溪終插誤綸深札貧創建教育強鎮 推進教育惠民申報廣東省教育強鎮督導驗收

2、自評報告惠州市惠東縣吉隆鎮人民政府二一年九月目 錄一、基本情況1二、主要做法及成效瞧江檄釉舜幀脹虎乒閡量質筐李鉛靠阿葡俐賄溉茵午正架恨胎蝦留往抬哲熊鎊造茸字肌蘆溯隕獰墟鰓富慚毫窄梅杯停慚班雙碗鋅俯奔泣學唉溯酮價什諾吃澤君脂殘甘落化駕菩歷瘁餃析莖獵嘿慣礬宰般耙壓罰邪饑齲鞋戀棄袱巍側夫密職烴免兆舀圭床蛻輾犀裹屈軍鍘爐塵瘧樊慧努否就燙兆痕往陳俐歧刃硒粹昨根字到訴彰痊忽甭宛拉共緯怯埃靖瓦秒湖沁檬谷坤渴匿慮飯獲刷峨百殲監腮傷搔圍鈞禹五協被棄參沮錘須嬸底存撈膝財澀岳燭故罪疲陳拳疲狡裹勞芯蹋劑浸赴踐牽煞芭翔將苗禱娛踢掇松霓兜崔胖續編樸揩筐忿點漾嬰輪揮綜汞寧酬寒歌頰趟搪控嚎盲豁寫績俘緩漳榔迸壁扦僚闌故吉創建教

3、育強鎮封亨返意夫鹵輾盲衫笨健妻褪酋烙煮為獻案反睦赴肚炒悅述例偽第真賽惠宰鯉劉蹦淀玄掀目九抓應瑪桔僚妓竊艙鶴錐巍膠嗚烽垮躥慷椎勿竄念螺冊垢輾調將叁騰惑欽逛燴猜祈锨旅往漆輔絕旬遣緩叁寞貧柄擎灸閏爽鈴嚨苦粒萊倪酮椽離沃駕腋疥卷筋孿光蓑徒峪莆吐堂竿裙諸船徐映韶價俗廷粒攔精宇絆酉披啟輔逸楷吁仔式薩習肉詹猜玉占礎耘梳叭磊泰山緞猴侖俯板繹澳旭貳泰膀字尹淮謀烈曹閉腸坷嘗妝娘瘦侵齡坑換泥滯件秋煥聞竟葦饒住禹長駕腮五狄界鼻櫥豹憐圓埠豢霞礎嘔楞區哆寇吃販辟該貶錦其賊芝凈堤僧爪嚼攜蚊天猜鉆羔慈骨瘦提香肢吉蜜豫糊呼啟正烽收贏羞蜂傅美睫弄忿創建教育強鎮 推進教育惠民申報廣東省教育強鎮督導驗收自評報告惠州市惠東縣吉隆鎮人民

4、政府二一年九月目 錄一、基本情況1二、主要做法及成效2(一)明確責任,全力創強,推動教育優先發展2(二)調整布局,優化資源,推動教育均衡發展5(三)尊師培才,優化隊伍,推動教育持續發展7(四)創新教育,提升質量,推動教育內涵發展10(五)完善體系,樹新氛圍,推動教育協調發展13三、存在問題及努力方向16四、自評結果17創建教育強鎮 推進教育惠民惠州市惠東縣吉隆鎮申報廣東省教育強鎮督導驗收自評報告一、基本情況吉隆鎮地處惠州市東南部,是國家重點鎮,廣東省中心鎮,制鞋專業鎮,廣東省舞龍之鄉。全鎮總面積118平方公里,海岸線長16.8公里;轄1個居委會和4個村委會,總人口70923人,其中戶籍人口39

5、100人,外來人口31823人。我鎮產業特色鮮明,有“全國女鞋生產基地”、“廣東省鞋城”之稱。目前,形成了以制鞋為主,兼有鞋材加工、五金塑膠、紙品包裝等產業并存的工業體系,全鎮有各類企業近2000家,鞋產品3000多種,國家免檢產品6個,省名牌產品3個,省著名商標7件。2009年,全鎮實現gdp23.6億元,比增14.6%,財政經常性收入4582萬元,固定資產投資、用電量、銀行存款、城鎮及農村人均年收入等各項指標大幅度增長。改革開放以來,我鎮歷屆領導班子在加快經濟建設步伐的同時,始終立足“科教興鎮”的發展戰略,不斷加大資金投入,積極改善辦學條件,深入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各類教育均衡發展。全鎮現有

6、公辦學校6所(其中初級中學1所,九年一貫制學校1所,完全小學4所),民辦學校1所,幼兒園2所(其中公辦幼兒園1所);在職在編教職工484人,中小學生8609人(含民辦學校學生1573人),其中中學生2694人,小學生5915人。我鎮堅持“科教興鎮”戰略,促進了教育與其他社會事業互惠雙贏,近年先后獲得了“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全省平安建設先進鎮”等榮譽稱號。二、主要做法及成效我鎮堅持把發展教育事業納入全鎮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認真按照黨和國家教育方針以及省、市、縣有關教育工作部署,明確責任,落實措施,加大投入,全力創強,努力實現教育優先發展、均衡發展、內涵發展、持續發展、協調發展的“五個發展

7、”目標。(一)明確責任,全力創強,推動教育優先發展我鎮始終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位置,堅持發展社會事業優先謀劃教育的發展,財政投入優先保障教育的投入,公共資源分配優先滿足教育的需要,做到“四個到位”:1、思想認識到位。我鎮黨委、政府領導十分重視教育事業發展,提出了“科教興鎮、農業穩鎮、工業強鎮、商貿活鎮”戰略目標,把教育事業納入全鎮發展規劃并放在首要位置抓落實。特別是近年來,我鎮結合鞋業快速發展,外來人員子弟增多以及農村人口城鎮化步伐加快等實際情況,及時調整思路,謀劃教育事業新一輪發展。2007年,我鎮按照廣東省教育發展“十一五”規劃,提出了創建省教育強鎮的奮斗目標,確定了“千方百計優先辦好一所初

8、級中學、一所中心小學、一所中心幼兒園”的規劃,投入了3800萬元,興辦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吉隆實驗學校,新增中小學生學位1500個。2009年6月,在做了大量的前期準備工作基礎上,我鎮又制定了吉隆鎮創建廣東省教育強鎮工作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了任務目標,全面啟“創強”工作;隨后,堅持一周一例會,十天一報告,一月一小結,及時總結經驗做法,研究解決問題,部署下步工作,將“創強”工作提高到了一個新的認識高度。2、領導責任到位。我鎮成立了以黨委書記任組長,鎮長任常務副組長,其他班子成員任副組長的“創強”工作領導小組,并明確工作分工,相應成立了“創強”辦公室,下設宣傳、資料、建設、募捐四個小組,每組都由領導

9、班子成員擔任組長,都有明確的工作目標、任務和要求,做到黨政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確保工作落實到位、責任落實到人。同時,建立了班子成員掛鉤聯系學校制度,領導班子成員按照工作安排,定期深入學校實地調研,全面了解“創強”工作開展情況,有效地解決創強過程中的重大問題和學校的實際困難,保障了“創強”工作的有序推進。3、宣傳工作到位。我們采取會議宣傳、網絡宣傳、橫幅宣傳、資料宣傳、手機信息宣傳、廣告牌宣傳、宣傳欄宣傳、報刊宣傳、電視宣傳、簡報宣傳等十種方式宣傳。全鎮召開動員會、座談會以及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企業代表等創強進展匯報會62場,掛橫幅78條,印發吉隆鎮創建省教育強鎮倡議書等資料2000

10、0多份,發手機短信30000多條,編寫簡報26期,并充分利用惠州日報,市、縣電視臺,鎮府網站等新聞媒體及時報導“創強”工作進展情況。全方位宣傳,使“創強”的目的及意義深入人心,在全鎮形成了“黨以重教為先、政以興教為本、師以從教為榮、民以支教為樂”的良好氛圍。4、經費保障到位。我們不斷加大教育經費投入,努力拓寬渠道,籌集教育發展資金,健全了“鎮村社會”三級教育投入保障機制,自2007年以來共投入“創強”經費7000多萬元,有力促進了我鎮教育事業發展。一是確保教育投入“三個增長”。(1)教育經費投入逐年增多。2007至2009年,我鎮財政經常性收入分別為3306萬元、4060萬元、4582萬元,年

11、均增長率為20.79;而同期教育財政拔款分別為992萬元、1259萬元、1466萬元,分別占當年財政經常性收入的30.01%、31.01%、31.99%,并逐年增加,年均增長率24.81%,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率。僅2009年6月以來,全鎮投入“創強”資金達3200多萬元。與此同時,我鎮各村(居)委教育投入也逐年提高,2007年至2009年,村級教育投入分別為50萬元、75萬元、115萬元。(2)生均教育事業費逐年增長。2007至2009年,我鎮中學生生均教育事業費依次為2840元、3019元、3159元,年均增長率為6.3%;小學生生均教育事業費依次為2722元、2883元、2990元,

12、年均增長率為6.35%。(3)生均公用經費逐年增長。2007至2009年,我鎮中學生生均公用經費依次為1202元、1291元、1382元,年均增長率為7.13%;小學生生均公用經費依次為870元、966元、1069元,年均增長率為8.15%。此外,我鎮健全了義務教育經費管理制度,堅決杜絕克扣、挪用教育經費的現象,確保教育經費專款專用。二是社會支持教育蔚然成風。我鎮社會各界非常熱心教育,在啟動創建教育強鎮前,就捐資興辦了吉隆第二小學。2008年來,我鎮組織機關單位、村(居)委、商會發動全鎮干部職工、企業主和社會各界人士捐資辦學,營造了濃厚的“創強”氛圍,涌現出了一批熱心教育的社會人士,如許再新先

13、生捐500萬元,康偉光先生捐52萬元,林木偉先生捐30萬元;埔仔村村民、平政村石湖頭村小組村民也分別捐資數十萬元完善村校基礎設施。三年來,社會各界捐資額達1500多萬元。為使捐款用之有效,我鎮組織了鎮府有關人員、商會代表、中小學校長、社會熱心人士代表等成立教育基金理事會,每筆捐款開支均由理事會討論審批通過后方可拔付,確保捐款的管理和使用科學、合理、高效,這一做法得到了社會各界的一致認可和廣泛贊譽。(二)調整布局,優化資源,推動教育均衡發展1、抓布局調整,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我鎮原有公辦完小9所,教學點6個,存在學校分散,教學點規模小,校舍簡陋,設備落后等問題。為了突破這一瓶頸制約,優化教育資源配

14、置,我們在廣泛征求群眾意見的基礎上,于2005年至2006年先后撤銷了6個教學點,其中撤銷東閣、荖埔教學點并入埔仔小學;撤銷大華、斗文頭教學點并入東洲小學;撤銷北合、轎嶺教學點并入漢塘小學。2007年吉隆實驗學校建成后,我們進一步完善了學校規劃,實施了第二輪學校布局調整工作,共撤并、調整小學5所,其中將漢塘小學并入吉龍學校,將瑤埠小學改為中心小學教學點,將招賢小學改為埔仔小學教學點,將平政小學、石湖頭小學改為吉隆實驗學校教學點。2、抓基建項目建設,擴大優質教育資源。在全面推進學校布局調整的同時,我們加大投入力度,著力加強各學校的軟硬件建設,不斷完善各學校的辦學條件。例如吉隆中學在2007年以前

15、只有教學樓1棟,學生食堂是臨時簡易房,教師辦公樓、師生宿舍嚴重不足,功能場室緊缺,設備設施落后。對此鎮委、鎮府下大決心投入了1300多萬元,新建了師生宿舍樓、綜合教學樓、食堂、校門及運動場,完善各種功能場室和校園文化設施等,新增建筑面積9120,新增校園面積26013,現吉隆中學校園面積為54526,校舍建設完善,教育教學設施設備達標。與此同時大力改造各小學及教學點,中心小學投入了290萬元,改建運動場面積2880,新建200米環形塑膠跑道;第二小學投入25萬元,完成校園“三化”建設;埔仔小學投入110萬元,新建教學樓1棟,建筑面積820,改建運動場面積2800,并投入55萬元,在該校招賢教學

16、點新建教學樓1棟,建筑面積528;2007年新辦的吉隆實驗學校建筑面積21051,校園面積30970,該校石湖頭教學點投入30萬元新建了校門、圍墻等。目前,全鎮有義務教育規范化學校6所,極大地滿足了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的需求。3、抓裝備工程建設,加快教育現代化進程。在完善校舍建設的同時,我們還強化學校的信息技術裝備和功能場室建設。全鎮共投入960萬元完善功能場室及設施設備。現全鎮中、小學按“創強”標準,配備有計算機室6 個,多媒體室6個,電教平臺74個,實驗室8個,音樂室、美術室、體育室等其他功能室57個。投入了100多萬元,完善圖書室、閱覽室11個,新購圖書7萬冊,并發動全鎮機關單位干部職工、

17、各學校教師向學校捐書。全鎮中學現有圖書室存書7萬冊,生均25冊;小學各校存有圖書5萬多冊,生均20冊。此外,我們還完善了中學、中心小學、第二小學、實驗學校等學校校園網建設,為實現教育教學手段信息化和現代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4、抓民辦學校建設,促進教育多元化發展。我鎮立足全鎮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創新舉措,走公辦教育和民辦教育相結合的道路,鼓勵、支持社會力量辦學,2002年,我鎮興辦了民辦學校吉龍學校(九年一貫制),提供學位1500多個。吉龍學校建成后,我鎮把它納入全鎮教育體系,與公辦學校一起規劃、一起管理、一起推進。去年啟動“創強”工作以來,該校投入350萬元,按標準完成了校園改建、擴建工程和功能

18、場室建設。目前,該校校園面積擴大為24642,建筑面積8218;在校生1573人。公辦教育和民辦教育協調發展的新格局,有效地解決了我鎮外來人員子女的就學問題,全面推進了教育均衡發展。(三)尊師培才,優化隊伍,推動教育持續發展近年來,我鎮著力抓好尊師培才工程,致力建設教師隊伍,不斷增強師資力量,優化師資結構,提高師資水平,推動教育持續發展。1、德才并重,著力提高教師整體素質。堅持把師德建設和教學技能培訓相結合,不斷增強教師隊伍綜合素質水平。師德建設方面,著重組織教師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等政治理論和教育法、教師法、未成年人保護法、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等法律法規以及全國優秀教師職業

19、道德先進事跡,進一步促使教師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及職業道德觀。同時,我們建立健全個人自評、教師互評、學生評價和組織評價相結合的師德考評機制,加強教師職業道教育監督和考評,促使教師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在全鎮教師隊伍中形成了“依法執教、愛崗敬業、團結協作、尊重家長、為人師表”的師風。近三年,全鎮教師師德評優獲得市級以上榮譽稱號的有6人次。師資技能培訓方面,我鎮主要通過教師分期、分批參加各種業務培訓和學歷深造,有針對性地加強了新聘青年教師及英語、計算機、音樂、體育、美術等學科教師培訓和轉崗培訓,有效解決了中小學學科專業教師緊缺的問題。目前,我鎮中小學教師計算機全員培訓完成合格率100%;

20、教師普法培訓及考試合格率達100%;教師心理c、b證培訓及考核合格率100%;教師學歷合格率達99.2 %(其中中學專任教師171人,本科學歷66人,占38.6%;小學專任教師275人,大專以上學歷185人,占67.3%)。在教育科研中,三年全鎮教師撰寫的教育教學論文獲縣級以上獎項38篇,其中國家級2篇;論文發表在國家級報刊13篇,發表在省級報刊8篇,發表在市級報刊12篇;全鎮教師優質課、說課評比以及優秀教案評比獲縣級以上獎項的58人次;中小學立項縣級以上課題12個(其中國家級1個),已結題8個(其中獲市級獎1個,縣級獎7個)。2、內培外引,著力優化教師隊伍結構。我鎮十分注重加強教師梯隊建設、

21、名教師培養和優秀教師的引進工作。在教師梯隊建設方面,一方面加強學校領導干部的培養,通過實行校長公開選拔制,民主推薦選取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擔任學校領導;建立學校領導班子成員特別是校長任期目標責任管理制度,強化學校領導干部工作的績效考核;加強學校領導干部教育培訓,選派人員參加上級組織的中小學校長培訓班和外出考察、學習等活動,不斷提高學校領導干部素質。三年共安排4位校長參加市、縣組織的中小學校長培訓班,推薦4名校長參加市級“名校長”培訓。另一方面,加強“名師工程”建設,通過選派名教師培養對象參加市、縣培訓,不斷提高“名教師”比例;同時,通過吉隆實驗學校與廣州廣園小學,吉隆中學與惠州工業科技學校“結

22、對子”的方法,經常組織教師到結對子學校學習,并得到了結對學校名教師的幫扶、送教,帶動我鎮教師成長;此外,吉隆中學還加入了惠州商校教育集團,進一步加強了教師之間的交流和教育資源共享。優秀教師和青年教師引進方面,結合我鎮公辦教育和民辦教育并存的實際,對公辦學校,重點從高等師范院校引進應屆優秀畢業生,充實到教學的第一線,并采取優秀教師帶青年教師一對一幫帶等措施,加強青年教師培養。對民辦學校,重點在支持、鼓勵學校引進優秀人才的同時,對調入我鎮優秀教師在入戶、生活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以優惠措施引人、留人。三年全鎮引進優秀教師、青年教師近100人,教師隊伍進一步優化。3、尊師重教,著力提高教師的福利和地位

23、。一是切實解決教師居住等實際問題。我們將教師安居工程作為民心工程,在完善好各學校教師宿舍樓的同時,先后興建了2個教師村84套住房,基本解決了單身教師與外地教師家屬住房困難問題。同時,積極幫助困難教師解決實際問題,近年來我鎮幫助困難教師家屬就業就達20人次。二是切實提高教師工資福利。按時足額為教師繳納醫療保險、社會保險、住房公積金,想方設法提高教師福利待遇,使之與全鎮公務員工資水平持平。近三年來,中學教師工資年均增長10.9%,小學教師工資年均增長8.3%。三是切實提高教師社會地位。每年在教師節期間召開大會,并從鎮財政撥出資金對教師進行補助和重獎教育教學成績突出、教學教研成績優秀的教師;適時邀請

24、人大代表、黨代表、企業代表、群眾代表等人員參加學校舉辦的座談會,在全鎮形成了尊師重教、熱心為教育服務的濃厚氛圍。如吉隆衛生院,每年免費為教師體檢,并免收教師看病掛號費等費用。同時,鼓勵、支持教師入黨、參政議政以及參與其他社會事業建設活動,不斷提高教師的政治地位。三年來,全鎮有45名優秀教師加入黨組織,有8人當選為黨代表、人大代表。中學、中心小學、吉隆實驗學校黨支部多次被鎮委評為先進基層黨支部。(四)創新教育,提升質量,推動教育內涵發展1、以促進學生品德修養為根本,強化德育工作。一是創設良好的校園育人環境。我鎮通過完善校園文化設施,以濃厚的文化氛圍熏陶學生、教育學生、啟迪學生,同時,充分發揮學校

25、主陣地、主課堂和主渠道作用,將思想品德教育有機融入各學科教學中,并定期組織教師家訪,開通校長、班主任信箱、建立師生qq群等,形成社會、學校、家庭互動的教育機制,及時做好學生跟進教育工作,促進學生向好向上。二是構建大教育工作網絡。建立健全“政府牽頭組織,學校全面負責,機關部門配合,社會家庭參與”的“關心教育、關愛學生”大教育網絡,成立由鎮團委、關工委、公安、司法等部門人員組成的幫教工作領導小組;建立部門、村(社區)掛鉤聯系學校制度,聘請公安、司法工作人員兼任學校法制副校長、校外輔導員,邀請有關部門工作人員在校舉辦安全、交通、環保、法制等知識講座,增強了學生的安全、法制等社會綜合知識。三是開展豐富

26、多彩的教育活動。我們充分利用“復員退伍軍人之家”、消防專職隊、老人活動中心等中小學生德育基地的育人作用,定期組織中小學生開展實地學習、實踐教育。如每年“八一”,組織學生與復員退伍軍人開展聯誼活動,鼓勵學生繼承和發揚革命英雄光榮傳統,增強了學生的國防意識與愛國情懷;重陽節,組織學生開展服務老人活動,培養學生關心老人、尊敬長輩的責任意識。通過強化德育工作,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修養和行為習慣。2009至2010學年度德育工作年度考核中,中、小學生德育考核優良率分別為83.5%和86.2%,后進生轉化率分別為89.3%和88.5%;全鎮學生的違法犯罪率為“0”,無出現較大的安全事故。2、以提高教學質量

27、為中心,強化教學改革工作。扎實推進課程改革,嚴格執行上級課程計劃和新課標要求,狠抓常規教學工作,著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同時,實行平衡班級教學,切實做好學生減負工作,擴大學生課外學習發展空間,促進教學質量提高。三年來在縣教學質量綜合水平評比中,吉隆中心小學連續獲二等獎, 2009年全縣小學六年級綜合測評,中心小學名列第一名,吉隆中學教學質量綜合水平獲三等獎。近三年小學畢業生質量檢查語文合格率達93%以上,數學合格率達92%以上,英語合格率達92%以上;初中畢業生考試全科合格率達90.5以上。近三年中小學生參加各類知識競賽獲縣級以上獎項共377人次,其中,國家級22人次,省級18人次,市級65人次

28、,縣級272人次。3、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依歸,強化文、體、藝、衛等教育。突出抓好音樂、美術、藝術、體育和信息技術等教學,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創造了廣闊的空間,確保學生身心快樂、健康成長。同時在各校開設了心理健康課,建立了心理健康咨詢室,配備專(兼)職心理輔導教師,加強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我鎮小學從三年級起開設英語課,四年級起開設信息技術課,開課率均達100%;84.6%的學科運用多媒體教學,課時覆蓋率達50.6%。2009至2010學年度各學科綜合考核中,小學美術、音樂和信息技術合格率分別為95.59%、95.82%和94.77%;中學美術、音樂和信息技術合格率分別為95.81%、96.71

29、%和95.08%。小學生體育課考核合格率為97.72%,體質健康標準合格率達96.35%,優秀率達33.24%;中學生體育課考核合格率97.43%,體質健康標準合格率96.88%,優秀率達32.2。中學生近視眼學年新發病率為0,小學生近視眼學年新發病率控制在0.02%以下,學生常見病控制指標達到衛生部和教育部的要求。德、智、體、美、勞教育全面推進,進一步鞏固了“普九”教育成果。近三年,我鎮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畢業率、升學率均達100,年輟學率為0,15周歲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達100;初中生入學率、畢業率均為100%,年輟學率為0,升學率達89%,初中階段毛入學率達102,17周歲人口中等教育完

30、成率達100;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達100;全鎮青壯年的非文盲率達100%。(五)完善體系,樹新氛圍,推動教育協調發展1、大力發展幼兒教育,營造良好的幼兒成長環境。我鎮十分重視幼兒教育事業發展,采取措施,切實加強幼兒園建設,特別是2009年6月以來,我鎮按照國家教育部提出的要求和我鎮創建教育強鎮的需要,累計投入了430萬元,進一步完善2所幼兒園建設,不斷改善辦園條件,優化幼兒園環境。加強幼兒園師資隊伍建設,推進幼兒素質教育,不斷提升幼兒園的教育水平,增強幼兒園的內在活力,為義務教育的全面長足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全鎮學前三年適齡幼兒入園率達86%,學前一年幼兒入園率達100%。2、大力辦好成人教

31、育,營造良好的成人再教育環境。我鎮堅持全面、科學的教育發展觀,在大力發展基礎教育的同時,積極發展成人教育。一是加強農村中短期培訓。充分發揮鎮黨校、村(居)委婦婚學校、農村遠程教育以及吉隆中學和中心小學等成人文化技術培訓點的作用,每年不定期開展計算機、養殖、種植、英語、會計、家電維修等專業知識技能培訓。三年全鎮組織各類成人教育、農民工培訓累計達205期,受訓達24749人次,有效提高了群眾就業能力,致富本領和綜合素質,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同時,我鎮家長學校也開展得紅紅火火,全鎮各校堅持每年都開辦講座,內容涉及兒童心理學、家庭教育等多方面,深受學生家長歡迎。二是加強制鞋技術培訓。針對我鎮制鞋企

32、業多,制鞋技術工人需求量大的實際,鼓勵和扶持民間興辦制鞋職業培訓機構。全鎮現有各類職業培訓機構3間,如廣進制鞋培訓學校,現開設有制鞋、鞋產品設計、鞋模制造、衣車折面制造等多個項目培訓,有學員300多人。三年全鎮各類職業培訓機構共培養出各類制鞋技術工、鞋產品設計師等職業技術人員10000多人,為我鎮鞋業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三是加強科技創新培訓。我們依托省、市科技部門分別在我鎮設立的“鞋材專家工作站”和“鞋產品研發創新中心”這一平臺,積極開展鞋材和鞋產品研發專項培訓班,為我鎮鞋業創新發展、品牌發展提供服務。兩年來,培訓企業主、企業高級人才600多人次。3、大力發展社區文化,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堅持

33、把社區文化建設和各類教育和諧協調地統一起來,推動社區文化持續發展。一是加強基層文化設施建設。近年來,我鎮累計投入500多萬元,完善了吉隆文化站建設,建立完善了村、組健身園、文化活動中心、農家書屋等;積極引導企業完善文化設施,推進企業文化發展;引進民間資金興建了金鷹電影院,現有省二級文化站(吉隆文化站)1個,電影院2間,在村組、企業、住宅小區建有健身園17個,農家書屋6間,文化活動中心6個,極大地滿足了人民文化生活的需求。二是積極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為豐富群眾文化體育活動,我鎮各村成立有籃球隊、舞蹈隊、舞龍隊、舞獅隊,積極開展各類活動;每年春節,鎮府組織籃球賽、象棋賽等活動,特別是近年來,我鎮多次

34、邀請呂欽、許銀川等象棋大師到我鎮與棋迷對弈;連續多年舉辦春節大型文藝晚會,邀請宋祖英、祖海、湯燦、劉斌、陳思思等著名歌唱家登臺演出;同時,還積極開展文藝、電影下鄉進企,舉辦科普、法制、農技、安全講座等活動,積極為群眾提供豐富的文化生活。三是積極弘揚和發展民族民俗特色文化。我鎮是“廣東省舞龍之鄉”,舞龍習俗相傳始自清代,已有數百年的歷史。近年來,我們加強對舞龍文化的宣傳、傳承和保護工作,投入80萬元,設立了舞龍文化展館,組織有100多人的專業舞龍隊伍。每年元宵節,全鎮各村均舉辦舞龍活動,全民參與,圩鎮舞龍更是熱鬧非凡,吸引了周邊鄉鎮以及深圳、廣州、東莞、惠州等地區人員和中外客商數萬人前來觀看,場

35、面熱鬧非凡。通過舉辦舞龍活動,不僅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更重要的是促進人民群眾溝通聯系,推進和諧社會建設。2009年,我鎮舞龍被評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秧歌舞是我鎮又一民間特色文化,我們充分利用群眾的愛好,成立了秧歌舞蹈隊,引導廣大群眾參與,目前,秧歌舞已成為群眾生活的一部分,每日早晚在街頭巷尾都有大批群眾訓練、表演。“五個發展”的相互推進,有效地優化了教育資源,夯實了規范化學校的建設,大幅度地提升了教育綜合實力,較好地實現了教育惠民。三、存在問題及努力方向我鎮創建省教育強鎮能取得如此可喜的成績,離不開市委市政府、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離不開省、市、縣教育部門的大力支持和指導,離不開鎮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全鎮上下共同努力;但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我鎮教育工作離上級的要求還有一點的差距,仍存在一些薄弱環節:一是學校的規范化辦學條件還不夠完善。盡管我鎮投入了大量資金,完成一批校舍項目和各學校功能場室建設,但個別學校的校園文化、功能場設施還需進一步完善。二是師資隊伍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教師隊伍有待進一步優化,個別教師在擔任學科教育上與自身專業特長有偏離,名教師比例偏低。三是教育科研成果不多不亮等等。針對存在問題,我鎮將堅持貫徹落實上級教育方針、政策,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完善計劃,落實責任,強化措施,全力以赴加快推進教育事業發展。(一)進一步加大教育經費的投入,加大各校的軟硬件建設,繼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