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四川省德陽市中考語文真題_第1頁
2024年四川省德陽市中考語文真題_第2頁
2024年四川省德陽市中考語文真題_第3頁
2024年四川省德陽市中考語文真題_第4頁
2024年四川省德陽市中考語文真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年四川省德陽市中考語文真題

一、選擇題(★★)1.下列加點字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愧赧(nǎn)躊躇(chú)緘默(jiān)風雪載途(zǎi)B.貯蓄(chǔ)翹首(qiáo)老嫗(yù)孜孜不倦(zī)C.驀然(mò)作揖(yī)綸巾(guān)拈輕怕重(niān)D.咀嚼(jué)殷紅(yīn)高蹺(qiāo)殫精竭慮(dān)(★★★)2.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A.干涸諦聽嘔心瀝血坦蕩如砥B.急躁讕語草長鶯飛鳩占雀巢C.怡情遷徒黯然失色杯盤狼籍D.塌敗云宵振聾發聵取義成仁(★★★)3.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使用不當的一項是()

A.作為民族歌劇,《八一起義》的音樂表現讓人印象深刻,磅礴的音樂旋律與激烈的戰斗場面相得益彰。B.語文素養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只有耐得住寂寞,注重日積月累,整理歸納,才能厚積薄發。C.一年一度的畢業季,同學們紛紛感慨,相識恍若昨天,回首一起走過的日子,往事浮光掠影,歷歷在目。D.露營活動作為現代人們喜歡的一種休閑方式,營地應因地制宜,提升品質,辦出特色,增強體驗感。(★★)4.下列語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6月2日,嫦娥六號成功著陸月背南極—艾特肯盆地,執行人類探測器在月球背面的樣品采集任務,相關采樣工作持續大約兩天時間。B.四川省婦女兒童中心在“六一”兒童節正式對外開放,推出了家庭教育指導中心、兒童心理健康服務中心、親子游泳館、親子閱讀館。C.世衛組織發布的數據顯示,全球每年有超過50萬左右的人死于因飲用不干凈水而產生的腹瀉,超過2億人因為食用未煮熟的肉類或受污染的鮮食而患病。D.5月10日至14日,圍繞以“中國品牌,世界共享;國貨潮牌,品筑未來”為主題的中國品牌日活動在上海舉辦,中國品牌集體亮相,新品首秀精彩紛呈。(★★)5.下列關于文學文化常識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A.《戰國策》是西漢劉向根據戰國時期史料整理編輯的一部國別體史書,共33篇。《唐雎不辱使命》和《鄒忌諷齊王納諫》均出自《戰國策》。B.“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梁。”劃線句運用了借喻的修辭手法。C.詞原是配合音樂歌唱的歌詞,句式長短不一,又稱“長短句”,風格多樣,講究韻律,常見的詞牌名有《如夢令》《念奴嬌》《天凈沙》等。D.契訶夫,法國作家、戲劇家,和歐·亨利、莫泊桑并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主要作品有小說《第六病室》《裝在套子里的人》《變色龍》。二、語言表達(★★★)6.班級開展“重溫語文書中的革命文化”讀書活動。請根據標點符號提示,寫三句話表達你的讀后感悟。注意語意連貫,每句不超過20個字。______?______!______……三、現代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本,完成各小題。材料一①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今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為“博物館致力于教育和研究”。如今,“博物館熱”持續升溫,“到博物館去”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博物館的教育功能體現在策展、講解、社教、研究等方面。觀眾走進博物館,從“看熱鬧”到“看門道”,還有賴于博物館繼續提升服務、完善體系。②“從隋唐時期的通濟渠,到宋朝時人來舟往,熱鬧非凡的汴河,再到元代時隨著都城的變遷,大運河截彎取直、改道山東直抵大都,這段運河就喪失了漕運的作用。透過汴河剖面,我們可以看到元代以后,逐漸淤塞的汴河河床所留下的人們生產活動的痕跡……”在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站在汴河剖面遺址前,博物館講解員劉世發為參觀者講解,“唐宋元明清數個朝代的漫長時光,就沉淀為地層線間短短的一段土層。”汴河剖面是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將不可移動文物“搬”進博物館的創新嘗試。劉世發結合介紹提綱,在講解中融入巧思,讓參觀者從剖面上的一條條地層線開始參觀——最底部的底層深且寬,代表當時運河河道較深且寬闊;越往上地層越平窄,地層中還出現了人們生活的痕跡,說明河床漸漸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中。③在“運河上的舟楫”展廳,陳列著一艘康熙下江南同款沙飛船,游客們可以登船感受從揚州到北京一路上的運河美景、風土人情。劉世發通過學習文獻了解到:到了清后期,沙飛船漸漸走進尋常百姓家——廣泛應用于民間嫁娶和戲曲活動中。他將新增的知識點娓娓道來,讓參觀者更深入地體會古代水工的智慧以及運河帶來的美好生活。④在蘇州博物館西館,位于負一層4500平米的“展廳”,沒有一件文物,卻成為全館最有人氣的地方——這里2023年舉辦社教活動3389場,平均每年吸引參觀者超10萬人次。⑤沒有一件文物,孩子們如何感受歷史文化?蘇州市民劉思鐳和兒子在參觀中發現了不少驚喜:“我的姑蘇城”單元中,可以“穿越”到古代,體驗在姑蘇城的一日生活。——早上,背著書包上學堂,一路感受崇文重教之風;中午,小船搖到外婆家,臥室里收音機流淌出蘇州話童謠;晚上,弄堂里躲貓貓,在1米多高的巷子深處,孩子們真正以兒童視角進入蘇州園林、名人故居,親身體驗歷史文化。⑥每年寒暑假,南京博物院都會舉辦研學冬令營、夏令營活動。活動行程是怎么安排的?第一天先在南京博物院參觀常設展《江蘇古代文明》,通過抽盲盒、解謎團等方式,重點了解新石器時代文物。小學生張樂童對“神人獸面紋琮”產生了濃厚興趣。讓她驚喜的是,第二天,研學就來到這件文物的“老家”——位于常州的寺墩遺址。張樂童和小伙伴們在現場觀摩了老師傅修復文物的過程,不斷發出贊嘆。⑦帶隊教師向孩子們介紹,這些出土文物都屬于良渚文化,良渚文化代表性器物之一就是玉器,隨后,在一間研學教室里,孩子們在老師的指導下,仿照“神人獸面紋琮”上的圖案,體驗古代匠人雕刻玉石的過程,體會傳統工藝的精美和匠心。⑧一幅《千里江山圖》,使用了多少種顏料?在科普課“國畫里的礦物”中,成都自然博物館科普團隊成員陳蓉站在臺上,以此為問題,將國畫使用的朱砂、孔雀石等礦物顏料娓娓道來。“礦物顏料由天然礦石研磨、提煉而成,具有豐富的色彩、獨特的質感和遮瑕性……”臺下,20多名孩子和家長饒有興趣地邊聽邊記。桌子一側,還擺放著一些空白紙扇和礦物顏料。知識講完,陳蓉便鼓勵大家發揮想象力,利用礦物顏料在紙扇上作畫,體驗礦物顏料的魅力。(摘編自《人民日報》,2024年5月15日)材料二①“大河上下,和合共生”,系列動畫短片講述黃河沿線文化故事;“步錦繡絲路,繪千載版圖”,創意互動H5沉浸式展現絲路傳奇;“重回長安,對話千年”,在“云端”看陜西多家博物館接力直播……5月18日是第四十八個國際博物館日,一系列預熱活動,呼應著今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博物館致力于教育和研究”。②徜徉博物館,人們常有“游目千載,對話古今”之感。為什么文物展陳能讓人產生“歷史感”?正因為無論歷史文物、藝術作品,還是自然標本、科技展品,都能讓我們直觀感受到世界多彩、切實體會到時間變遷,從而豐富我們對于文化、對于歷史的理解。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一個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學校”,要求“發揮好博物館的教育功能。”喚醒展柜里的歷史、讀懂文物里的故事,能讓我們知所來、識所在、明所往,從而與更深遠的時空相連。③如果說藏品是博物館的心臟,那么教育則是博物館的靈魂。④博物館要更好地實現教育功能,關鍵在于使蘊藏在藏品內部的價值和意義,變得更易于觀察和理解。更好地激活切身感受和思考,才能讓更多觀眾成為“主動的受眾”。我們或許都有過這樣的感受:看到展柜中的遠古陶器時,會自然而然地好奇它是怎么燒制的、古人用它來做什么。博物館應該通過精心的展陳、生動的敘事,構建更有感染力的情境,使得文化不再是孤立的展品,而是有自己的“上下文”,讓精彩的故事有載體、深厚的文化可觸及。⑤與觀眾的深度連接,需要博物館從整體上探索以互動、參與、分享為重點的交流方式。西安博物館有一件“鎮館之寶”——唐代三彩胡人騰空馬。飛奔的駿馬上,少年拉韁控繩、雙目圓睜,一襲藍衣奪人眼目。2023年,西安博物館以此為原型策劃了展覽“長安有故里一絲路少年大唐行”。觀眾跟隨真人扮演的藍衣少年,步入千年之前的唐長安城。騎著駱駝奏樂的胡人樂師、美麗的唐代少女、街邊的雜耍疊羅漢……175件(組)唐代精品文物與半實景化場景相互交融,在這樣的沉浸式場景中,再現了7世紀國際化大都市多彩的生活畫卷。⑥在河南安陽市殷墟博物館新館,觀眾在展廳近距離觀看考古工作者現場清理馬車遺跡;在浙江長興縣博物館,研學的孩子們將碎片“修復”成精美的陶器……正是在“教育”這一目標的觀照下,越來越多博物館創造了更加啟人智識的體驗,讓觀眾在發現中學習,在探索中思考,真正收獲心靈的愉悅、精神的滿足。突出特色、細分類型、完善收藏、提升展陳,讓更多人與優質文化資源相遇、與優秀傳統文化共鳴,博物館擁有更強的文化影響力、感染力和生命力。(摘編自《人民日報》,2024年5月17日)7.下面對材料一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汴河剖面是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的創新嘗試,參觀者可以結合講解了解到運河河床是怎樣逐漸消失在歷史長河中的。B.登上康熙下江南同款沙飛船,游客們可以體驗到清后期的運河美景和尋常百姓的生活場景,如民間嫁娶和戲曲活動。C.蘇州博物館西館負一層的“展廳”里,雖然沒有一件文物,游客卻可以“穿越”到古代,體驗在姑蘇城的一日生活。D.“國畫里的礦物”科普課設置了“一幅《千里江山圖》,使用了多少種顏料”的問題,引起了參觀者的興趣。8.下面對材料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物展陳讓人產生“歷史感”,是因為通過作品或展品,我們可以直觀感受到世界多彩、切實體會到時間變遷。B.要想蘊藏在藏品內部的價值和意義變得更易于觀察和理解,博物館就要更好地實現教育功能。C.“長安有故里——絲路少年大唐行”,是以西安博物院的“鎮館之寶”為原型的展覽,主打沉浸式場景體驗。D.材料二采用了引用論證、舉例論證和比喻論證等多種論證方式,讓文章有理有據,論證充分。9.下面對材料的概括和分析,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中講述的各地博物館的多種展陳策劃活動,體現了不同地域或專題的特點。B.要讓“文物會說話”,就需要博物館精巧用心,比如生動的敘事,精心的展陳。C.類似于南京博物院開展的研學活動,讓博物館成為學生了解文物的“展廳”、動手的“作坊”。D.今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為“博物館致力于教育與研究”,更多的考慮到少年兒童的成長需要。10.結合材料,談談如何理解“一所博物院就是一個大學校”。(★★★)閱讀下面的文本,完成各小題。蘇七塊①蘇大夫本名蘇金散,民國初年在小白樓一帶,開所行醫,正骨拿踝,天津衛掛頭牌,連洋人賽馬,折胳膊斷腿,也來求他。②他人高袍長,手瘦有勁,五十開外,紅唇皓齒,眸子賽燈,下巴兒一綹山羊須,浸了油似的烏黑锃亮。張口說話,聲音打胸腔出來,帶著丹田氣,遠近一樣響,要是當年入班學戲,保準是金少山的冤家對頭。手下動作更是“干凈麻利快”,逢到有人傷筋斷骨找他來,他呢?手指一觸,隔皮截肉,里頭怎么回事,立時心明眼亮。忽然雙手賽一對白鳥,上下翻飛,急如閃電,只聽“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覺疼,斷骨頭就接上了。貼塊膏藥,上了夾板,病人回去自好。倘若再來,一準是鞠大躬謝大恩送大匾來了。③人有了能耐,脾氣準特色。蘇大夫有個特色的規矩,凡來瞧病,無論貧富親疏,必得先拿七塊銀元碼在臺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則絕不搭理。這叫嘛規矩?他就這規矩!人家罵他認錢不認人,能耐就值七塊,因故得個挨貶的綽號叫作:蘇七塊。當面稱他蘇大夫,背后叫他蘇七塊,誰也不知他的大名蘇金散了。④蘇大夫好打牌,一日閑著,兩位牌友來玩,三缺一,便把街北不遠的牙醫華大夫請來,湊上一桌。玩得正來神兒,忽然三輪車夫張四闖進來,往門上一靠,右手托著左胳膊肘,腦袋瓜淌汗,脖子周圍的小褂濕了一圈,顯然摔壞胳膊,疼得夠勁。可三輪車夫都是賺一天吃一天,哪拿得出七塊銀元?他說先欠著蘇大夫,過后準還,說話時還哼喲哼喲叫疼。誰料蘇大夫聽賽沒聽,照樣摸牌看牌算牌打牌,或喜或憂或驚或裝作不驚,腦子全在牌桌上。一位牌友看不過去,使手指指門外,蘇大夫眼睛仍不離牌。“蘇七塊”這綽號就表現得斬釘截鐵了。⑤牙醫華大夫出名的心善,他推說去撒尿,離開牌桌走到后院,鉆出后門,繞到前街,遠遠把靠在門邊的張四悄悄招呼過來,打懷里摸出七塊銀元給了他。不等張四感激,轉身打原道返回,進屋坐回牌桌,若無其事地接著打牌。⑥過一會兒,張四歪歪扭扭走進屋,把七塊銀元“嘩”地往臺子上一碼。這下比按鈴還快,蘇大夫已然站在張四面前,挽起袖子,把張四的胳膊放在臺子上,捏幾下骨頭,跟手左拉右推,下頂上壓,張四抽肩縮頸閉眼齜牙,預備重重挨幾下,蘇大夫卻說:“接上了。”當下便涂上藥膏,夾上夾板,還給張四幾包活血止疼口服的藥面子。張四說他再沒錢付藥款,蘇大夫只說了句:“這藥我送了。”便回到牌桌旁。⑦今兒的牌各有輸贏,更是沒完沒了,直到點燈時分,肚子空得直叫,大家才散。臨出門時,蘇大夫伸出瘦手,攔住華大夫,留他有事。待那二位牌友走后,他打自己座位前那堆銀元里取出七塊,往華大夫手心一放。在華大夫驚愕中說道:“有句話,還得跟您說。您別以為我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這規矩不能改!”⑧華大夫把這話帶回去,琢磨了三天三夜,到底也沒琢磨透蘇大夫這話里的深意。1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以蘇大夫的綽號“蘇七塊”為題,新穎別致,其作用不僅點明了故事的主人公,還激發了讀者的閱讀興趣。B.文章第一段“民國初年”“天津衛掛頭牌”,寥寥數語,交代了故事發生的社會環境,增強了故事的真實性。C.第⑥段中“蘇大夫只說了句:‘這藥我送了’便回到牌桌旁。”與第④段中“蘇大夫好打牌”相照應,表現了他急切想打牌。D.語言平實樸素,具有濃郁的“天津”風味,并且幽默傳神,極富表現力。無論是人物語言,還是敘述語言,簡潔傳神。12.本文主人公是“蘇七塊”,作者為何要花筆墨寫華大夫?13.賞析文中劃線的句子。14.“格色”是方言,請根據上下文,猜測“格色”是什么意思?你如何認識蘇七塊的“格色”?四、選擇題(★★★)15.下列對名著相關內容的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朝花夕拾》中,衍太太在“我”父親彌留之際一個勁兒催促“我”喊父親,這件事讓“我”覺得是對父親最大的錯處,“我”因此逃離了故鄉。B.《昆蟲記》的魅力源于作者獨特的研究方法和高超的寫作技巧,全書行文嚴謹,語言沉郁,常常以擬人的手法表現昆蟲世界,讀來情趣盎然。C.《艾青詩選》中,詩人創作前期多是對生命本質的思考,后期聚焦于國家民族苦難、悲傷與反抗,其詩歌意象主要是“土地”和“太陽”。D.《經典常談》全書共13篇,各篇按照傳統的經、史、子、集的順序排列,如朱自清先生所言,是一些古書的“切實而淺明的白話文導言”。五、名著閱讀(★★★)16.紅花還需要綠葉的陪襯,請從《西游記》《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簡·愛》三部小說中任選一部,為其選出你心目中的“最佳配角”,并闡述理由。六、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本,完成各小題。活水源記(明)劉基靈峰之山,其上曰金雞之峰。其草多竹;其木多楓櫧①,多松;其鳥多竹雞。其狀如雞而小,有文采,善鳴。寺居山中,山四面環之。其前山曰陶山,華陽外史弘景②之所隱居。其東南山曰日鑄之峰,歐冶子③之所鑄劍也。寺之后,薄崖石有閣曰松風閣,奎上人④居之。有泉焉,其始出石罅,涓涓然冬溫而夏寒。浸為小渠,冬夏不枯,乃溢而西南流,乃伏行沙土中,旁出為四小池,東至山麓,潴⑤為大池,又東注于若耶之溪,又東北入于湖。其初為渠時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鑒俯視則崖上松竹花木皆在水底。故秘書卿⑥白野公恒來游,終日坐水旁,名之曰活水源。其中有石蟹,大如錢,有小鲼魚,色正黑,居石穴中,有水鼠常來食之。其草多水松、菖蒲。有鳥大如鸜鵒,黑色而赤嘴,恒鳴其上,其音如竹雞而滑。有二脊令⑦,恒從竹中下,立石上,浴飲畢,鳴而去。予早春來時方甚寒,諸水族皆隱不出。至是,悉出。又有蟲四五枚,皆大如小指,狀如半蓮子,終日旋轉行水面,日照其背,色若紫水晶,不知其何蟲也。予既愛茲水之清,又愛其出之不窮,而能使群動咸來依,有君子之德焉。上人又曰:“屬歲旱時,水所出,能溉田數十畝。”則其澤又能及物,宜乎白野公之深愛之也。注釋:①櫧(zhū):常綠喬木。②華陽外史弘景:即南北朝的陶弘景。③歐冶子:春秋時期的鑄劍工匠。④奎(kuí)上人:當時的一位僧人。⑤潴(zhū):匯聚。⑥秘書卿:元代秘書監長官,正三品。⑦脊(jǐ)令:鳥名,即鶴鎢。17.文中畫線句子,斷句恰當的一項是()

A.其初為渠/時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鑒/俯視/則崖上松竹花木皆在水底B.其初為渠時/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鑒/俯視/則崖上松竹花木皆在水底C.其初為渠/時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鑒俯視/則崖上松竹花木/皆在水底D.其初為渠時/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鑒俯視/則崖上松竹花木/皆在水底18.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乃伏行沙土中乃不知有漢B.浴飲畢,鳴而去吾與汝畢力平險C.屬歲旱時屬予作文以記之D.宜乎白野公之深愛之也夫專諸之刺王僚也19.下列對選文有關內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篇游記質樸清新,富有生趣,題為《活水源記》,最大特點就是“活”。不僅山活水活,連草木蟲魚在作者筆下都充滿了生機與活力。B.作者開篇從靈峰山入筆,寫了山頂金雞峰上的景色、靈峰寺周圍的形勢及曾在此居住活動過的名人高士,可見這山風景秀麗,人杰地靈。C.文章第二段從活水源源頭寫起,然后寫水的特點及名字由來,再寫它由小變大和冬夏不枯的生命力,最后寫棲息繁衍在這里的各種生物。D.文末作者用“君子之德”來贊美活水源“澤又能及物”,再以為“活水源”起名的人物收束全文,不僅使文章結構嚴謹,也更富思想意趣。20.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1)予早春來時,方甚寒,諸水族皆隱不出。(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馬說》)七、詩歌鑒賞(★★★)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各小題。閬水歌(唐)杜甫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①碧玉相因依。正憐日破浪花出,更復春從沙際歸。巴童蕩槳欹②側過,水雞③銜魚來去飛。閬中勝事可腸斷④,閬州城南天下稀!注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