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屆河北省部分重點高中高三下學期診斷性模擬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1頁
2025屆河北省部分重點高中高三下學期診斷性模擬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2頁
2025屆河北省部分重點高中高三下學期診斷性模擬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3頁
2025屆河北省部分重點高中高三下學期診斷性模擬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4頁
2025屆河北省部分重點高中高三下學期診斷性模擬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題PAGEPAGE12025屆河北省部分重點高中高三下學期診斷性模擬考試歷史試題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用時75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考場號、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4.本試卷主要考試內容:高考全部內容。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所給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彩陶是新石器時代中晚期一種繪有黑色、紅色裝飾花紋的陶器,如圖所示為出土彩陶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分布圖。對此解讀合理的是,新石器時代()A.彩陶成為重要的陪葬品 B.先民的審美傾向一致C.各地文化因素匯聚中原 D.文化呈現跨區域發展【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彩陶分布在黃河流域(如仰韶文化半坡類型、馬家窯文化等)和長江流域(如大溪文化等)等不同區域,這表明在新石器時代,彩陶文化并未局限于某一特定區域,而是在多個不同區域都有發展,體現了文化呈現跨區域發展的特點,D項正確;材料中未提及彩陶作為重要陪葬品的信息,無法得出“彩陶成為重要的陪葬品”的結論,排除A項;根據圖示可知,不同文化遺址的彩陶樣式存在差異,這說明不同地區的先民在審美方面存在差異,排除B項;該圖只是展示了不同地區出土彩陶的文化遺址分布,沒有體現出各地文化因素向中原匯聚,排除C項。故選D項。2.西漢前期,蜀地生產的糧食被多次用于周濟其他地方的饑荒民眾。《漢書·食貨志》載,漢初,“民失作業,而大饑饉……高祖乃令民得賣子,就食蜀、漢”。《史記·平準書》載,漢武帝時,山東受災,“下巴蜀粟以振之”。這說明當時()A.政府主導社會救濟 B.蜀地農業比較發達C.經濟重心向南移動 D.社會生產恢復艱難【答案】B【解析】據材料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西漢前期,蜀地糧食多次被用于周濟其他地區饑荒,這說明蜀地有充足的糧食儲備,體現出蜀地農業生產發達,B項正確;材料主要強調的是蜀地糧食對其他地區饑荒的救濟,沒有突出政府在社會救濟中的主導作用,排除A項;西漢前期,經濟重心仍在北方,排除C項;材料沒有說明饑荒出現的原因,經過“文景之治”,到漢武帝時,社會生產已經大為恢復,排除D項。故選B項。3.下表所示為不同史籍關于“廢王立武”的歷史敘述,據此推斷最合理的是()史料內容史料來源時皇后王氏、良娣蕭氏頻與武昭儀爭寵,互讒毀之,帝皆不納。進號宸妃。永徽六年(655年),廢王皇后而立武宸妃為皇后《舊唐書·則天皇后本紀》帝后密訪勣,曰:“將立昭儀,而顧命之臣皆以為不可,今止矣!”答曰:“此陛下家事,無須問外人。”帝意遂定,而王后廢《新唐書·李勣傳》上顧謂無忌曰:“皇后無子,武昭儀有子,今欲立昭儀為后,何如?”遂良對曰:“皇后名家,先帝為陛下所娶……未聞有過,豈可輕廢!……”上不悅而罷《資治通鑒》A.唐代前期后宮干政現象嚴重 B.李勣在該事件中起決定作用C.唐代重視推行嫡長子繼承制 D.廢王立武受到多種因素影響【答案】D【解析】根據《舊唐書·則天皇后本紀》的記載可知,王皇后、蕭良娣與武昭儀爭寵,后武昭儀進號宸妃,最終王皇后被廢,武宸妃為后。《新唐書·李勣傳》表明,唐高宗因顧命大臣反對立武昭儀為后而猶豫,李勣認為立后是家事無需問外人,唐高宗心意遂定。《資治通鑒》顯示,唐高宗因皇后無子、武昭儀有子想立武昭儀為后,褚遂良以皇后出身及無過錯為由反對,唐高宗不悅。由此可以看出,“廢王立武”受到后宮爭寵、顧命大臣態度、皇子情況等多種因素的影響,D項正確;從《舊唐書·則天皇后本紀》的記載可以看出,唐代前期后宮存在爭寵現象,但這不等于后宮干政,排除A項;李勣的回答表明了他對唐高宗的支持,也讓唐高宗堅定了信心,但決定廢王立武的是皇帝,不是李勣,排除B項;根據材料“皇后無子,武昭儀有子,今欲立昭儀為后,何如?”可知,是否有子嗣是君主考慮后位的原因之一、但材料主要講的是皇后廢立,而非皇位繼承,體現不出對嫡長子繼承制的重視,排除C項。故選D項。4.神冊三年(918年),遼太祖根據臣下“孔子大圣,萬世所尊”的建議,決定“建孔子廟,詔皇太子春秋釋奠”,并且于次年親自“謁孔子廟”。與此同時,遼太祖在上京建國子監,在府、州、縣設學校,傳授儒家學說。這些舉措意在()A.增強政治認同 B.傳播儒家文化 C.推動民族交融 D.更新治國理念【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可知,遼太祖通過尊崇孔子、建立孔子廟以及在各級學校傳授儒家學說等舉措,表明其對中原文化核心——儒家文化的認可與接納,A項正確;遼太祖的這些舉措確實有傳播儒家文化的作用,但這只是表面現象,其深層次的目的是通過傳播儒家文化來增強政治認同,鞏固統治,傳播儒家文化本身不是其主要目的,排除B項;這些舉措在客觀上有利于推動民族交融,促進遼朝境內各民族在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與融合,但這是其產生的客觀效果,而非遼太祖采取這些舉措的主觀意圖,排除C項;儒家學說可以為治國提供理念和方法,但遼太祖采取這些舉措的主要目的不是簡單地更新治國理念,而是通過尊崇儒家文化來獲得更廣泛的政治認同和鞏固統治,更新治國理念是實現增強政治認同這一目的的手段之一,排除D項。故選A項。5.明朝景泰以后,“榻房”(存放商旅貨物的場所)逐漸被“歇家”(私人所辦的客棧)所取代,“歇家”除了提供住宿這種基本服務之外,還對客商提供倉儲、信息交流、中介交易等服務,同時替官府監督商人,甚至代為收稅,等等。由此可見,“歇家”的興起()A.強化了官營貿易體系 B.得益于商幫的發展壯大C.有利于減少交易成本 D.體現了商人地位的提高【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信息可知,“歇家”能為客商提供倉儲、信息交流、中介交易等服務,客商可在一處完成多項交易準備,避免為獲取信息、尋找倉儲等來回奔波,這有利于減少交易成本,C項正確;“歇家”為私人所辦,并非官營,與強化官營貿易體系無關,排除A項;材料沒有明確說明這些客商為商幫,因而無法將“歇家”的興起與商幫的發展聯系起來,排除B項;“歇家”是為客商服務的,與商人的地位提高無關,排除D項。故選C項。6.下表為1878—1887年清政府舉借外債表(部分)。據此可知,當時()時間借款名稱款額/庫平兩利息率期限擔保稅項1878年9月西征貸款1750000年息10%6年各洋關稅1884年12月滇桂借款100000年息8%3年各洋關稅1885年2月福建海防借款3589781年息7%10年各洋關稅1885年3月神機營借款500000年息7%10年各洋關稅1887年1月三海工程借款980000年息5.5%15年各洋關稅A.列強開始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B.列強逐漸控制中國的經濟命脈C.借款已成為列強侵華主要手段D.借款成為洋務企業的重要保障【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信息可知,19世紀七八十年代,清政府大肆舉借外債,借款數額巨大,借款期限長,并以各洋關稅作為擔保,這樣,列強便可以通過控制關稅逐漸掌握我國的經濟與財政,B項正確;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是在甲午中日戰爭后,排除A項;材料中只提及列強以借款方式對華進行經濟侵略,沒有將它與其他侵略方式進行對比,無法得出借款成為列強侵華的主要手段的結論,排除C項;從表中借款名稱來看,這些款項與發展洋務企業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7.19世紀80年代,康有為開始撰寫《禮運注》《大同書》,重新挖掘孔子的大同思想,設計了他理想中的大同社會。20世紀初,孫中山以《禮運》中的大同思想闡釋三民主義,對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壟斷壓迫、貧富分化進行批判。這反映出當時()A.傳統思想助推救亡圖存 B.知識分子反思西方文明C.儒家思想仍占統治地位 D.中體西用思想影響深遠【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康有為和孫中山作為近代中國資產階級的代表,他們在救亡主張中,都融入了儒學中的大同思想,這說明傳統思想對近代中國救亡圖存活動產生了重要影響,A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康有為對西方文明的反思,無法得出B項結論,排除B項;材料反映出當時傳統思想助推救亡圖存,材料體現不出儒家思想的統治地位,排除C項;“中體西用”主要是在維護中國封建制度(中體)的基礎上學習西方的技術等,而康有為和孫中山的思想已經超出了“中體西用”的范疇,排除D項。故選A項。8.1938年3月15日,中共中央作出《關于大量發展黨員的決議》,決議要求各地黨組織大膽地向著積極的工人、雇農、城市中與鄉村中革命的青年學生、知識分子,以及堅決的勇敢的下級官兵開門。該決議的出發點是()A.鞏固土地革命的勝利成果 B.擴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C.提高的戰斗力 D.促進各階級民眾的團結【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1938年抗日戰爭正處于激烈階段,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黨組織大量吸收積極分子入黨,這些來自不同階層的積極分子有著不同的優勢,他們入黨后能使黨在各個領域和群體中發揮更有效的領導作用,從而提高的戰斗力,以便更好地領導抗日斗爭,C項正確;1938年已經進入全國抗戰時期,重點任務是抗日,此決議與鞏固土地革命成果關聯不大,排除A項;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主要是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共同抗日,包括國民黨、各民主黨派、愛國人士等廣泛的社會力量,而大量發展黨員主要是為了加強自身隊伍建設,不是直接擴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排除B項;促進各階級人民團結主要是通過宣傳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開展統一戰線活動等方式來實現的,材料沒有涉及的抗戰政策,D項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項。故選C項。9.下表所示為1949年、1952年中國城市的就業情況。據此可知,當時中國()年份全民所有制單位集體所有制單位私營和個體勞動者人數/萬人占比人數/萬人占比人數/萬人占比19498004.42%90.05%1727395.53%195215807.62%230.11%1912692.27%A.踐行新民主主義政策 B.政府已接管私營企業C.學習蘇聯工業化模式 D.貫徹過渡時期總路線【答案】A【解析】據材料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新民主主義經濟是多種經濟成分并存的經濟形態,包括國營經濟、合作社經濟、個體經濟、私人資本主義經濟和國家資本主義經濟。表格中顯示多種經濟成分并存,且私營和個體勞動者人數較多,說明私營和個體經濟占比較大,這體現了新中國成立初期踐行新民主主義政策,A項正確;如果政府接管私營企業,發展公有制經濟,那么私營和個體勞動者的人數會大幅下降,這與表格信息不符,排除B項;蘇聯工業化模式是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強調單一公有制,而表格中私營和個體經濟占比較大,與蘇聯模式不符,排除C項;過渡時期總路線是要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并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即向社會主義過渡,而此時多種經濟成分并存,還未大規模進行社會主義改造,排除D項。故選A項。10.1980年,廣西壯族自治區宜州市合寨村經過村民集體討論和協商,起草了《村規民約》和《封山公約》,通過自發選舉村干部,相繼產生了“村委會”“村管會”“議事會”“治安領導小組”等一系列群眾自治性組織。隨后,此類組織逐漸在全國農村推廣和發展起來。這在當時()A.成功實現了農村基層自治 B.開啟農民當家作主之路C.推動了農村經濟體制改革 D.激發了農村的發展活力【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信息可知,合寨村出現的一系列群眾自治性組織,實行民主管理方式,能夠充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讓農民更加積極地參與農村事務,激發了農村的發展活力,D項正確;這類群眾自治性組織在當時只是農村基層自治的初步探索,不能得出“實現了”的結論,排除A項;新中國成立后,人民就已經當家作主,排除B項:農村經濟體制改革主要涉及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等內容,材料沒有體現這類組織對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直接推動作用,排除C項。故選D項。11.下表所示為埃及莎草紙的使用情況。材料可用來說明()時間埃及莎草紙的使用情況埃及第五王朝末期(約公元前2500—前2350年)多為宗教或半宗教文獻,抄寫是神職人員的專利新王國時期(約公元前16—前11世紀)逐漸傳入民間,用來禮贊神明、記錄事件等,并出現以抄寫莎草紙文書為業的專職人員公元前8世紀莎草紙傳入希臘,很快成為古代地中海地區通用的書寫材料羅馬帝國屋大維統治時期對埃及的占領使莎草紙的供給繁榮,紙莎草的種植、制造和銷售都在私人手里A.奴隸生產效率提高 B.文化交流范圍擴大C.神職人員地位下降 D.商人政治影響增強【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公元前8世紀,莎草紙傳入希臘,很快成為古代地中海地區通用的書寫材料”可知,莎草紙從埃及傳入希臘,并在古代地中海地區廣泛使用,這體現了不同地區之間的文化交流,說明文化交流范圍擴大,B項正確;材料中未提及奴隸生產效率的相關內容,無法從莎草紙的使用情況中得出奴隸生產效率提高的結論,排除A項;雖然莎草紙逐漸傳入民間,不再只是神職人員抄寫,但這并不意味著神職人員地位下降,材料中沒有提供關于神職人員地位變化的明確信息,排除C項;材料提到紙莎草的種植、制造和銷售在私人手里,但沒有表明商人政治影響增強,兩者之間沒有必然聯系,排除D項。故選B項。12.自5世紀末開始,法蘭克國王一般會把征伐得來的土地無條件賞賜給私人扈從,或者饋贈給教會。8世紀時,法蘭克國王查理·馬特廢除了這一傳統,代之以新規定:領主向其附庸授予采邑并提供保護,附庸向領主宣誓效忠并服兵役。這一變化反映了()A.神圣羅馬帝國的擴張 B.教會權力的逐步擴大C.封建社會的日益發展 D.君主專制體制的出現【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可知,8世紀采邑制改革使土地分封從無條件賞賜變為有條件分封,領主與附庸之間形成了明確的權利義務關系,這種以土地為紐帶的封建等級制度逐漸完善,反映了封建社會的日益發展,C項正確;神圣羅馬帝國建立于962年,與材料時間“5世紀末到8世紀”不符,且材料未涉及神圣羅馬帝國的擴張相關內容,排除A項;材料中8世紀的采邑制改革主要是對土地分封制度的變革,強調領主與附庸的關系,沒有體現教會權力逐步擴大,反而早期無條件賞賜土地給教會的做法在8世紀被改變,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教會勢力,排除B項;采邑制改革強化了封建等級制度,領主與附庸之間的關系較為松散,地方有較大的自主性,不利于君主專制體制的形成,材料也沒有體現君主專制體制出現的相關信息,排除D項。故選C項。13.16世紀西班牙入侵美洲之后,不斷開采美洲白銀,并將其運送到本國和其他殖民地。運送到本國的白銀通過外債和貿易流通到西歐各國,然后西歐各國再用白銀購買東亞的絲綢、瓷器、香料等,賣給拉美的礦主和城市居民。由此可見,美洲白銀的流通()A.引發了歐洲的“價格革命” B.加速了全球貿易聯系的發展C.推動了“三角貿易”的發展 D.推動了西班牙資本原始積累【答案】B【解析】據題干及結合所學可知,美洲白銀先被運到西班牙,然后通過外債和貿易流通到西歐各國,又被用于購買東亞的商品,商品再賣給拉美地區的人,這體現了白銀在美洲、歐洲、東亞之間的流動,這種跨地區的流通加速了全球貿易聯系的發展,B項正確;“價格革命”主要是指大量貴金屬流入歐洲后導致歐洲物價上漲,材料未涉及歐洲物價上漲的內容,排除A項;“三角貿易”主要是指歐洲、非洲、美洲之間的貿易,這與材料所述現象不符,排除C項;白銀流入西班牙,供王室享樂,沒有推動西班牙資本原始積累,排除D項。故選B項。14.據統計,從攝政時代(1715—1723年)到1789年,法國法律、歷史和純文學方面的書籍出版數量所占份額基本保持不變,宗教書籍從占出版書籍總量的近1/2,降至1/10,填補它的空出份額的是代表世俗文化的科學和藝術類書籍。這反映了法國()A.追求科學理性成為共識 B.民眾擺脫了宗教的束縛C.思想解放運動蓬勃發展 D.政治文化重構效果明顯【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信息可知,1715—1789年,法國宗教書籍出版量大幅下降,科學和藝術類等世俗文化書籍出版量上升,這與當時法國正處于啟蒙運動時期相契合。啟蒙運動倡導理性、科學等,沖擊了宗教神學思想,推動了思想解放運動的蓬勃發展,使得人們對世俗文化的關注度增加,C項正確;啟蒙運動宣揚科學理性的思想,但不等于說追求科學理性成為共識,當時社會仍存在不同的思想和觀念,排除A項;“擺脫了”說法過于絕對,排除B項;材料主要體現的是文化領域中書籍出版種類的變化,沒有直接涉及政治文化重構及其效果,排除D項。故選C項。15.1922年10月,英國首相博納·勞說道:“我們不能單獨充當世界的警察。”1929年,英國戰略學家利德爾·哈特提出“有限責任”的戰略,“英國的傳統戰略政策在于攻擊歐陸外緣,而讓盟國肩負在歐陸擊敗威脅的重擔”。英國這些構想是為了()A.保持戰后歐洲均勢 B.盡力維持歐洲和平C.逃避世界霸主責任 D.構建集體安全體系【答案】A【解析】據材料信息可知,從“不能單獨充當世界的警察”到“攻擊歐陸外緣,讓盟國肩負在歐陸擊敗威脅的重擔”,反映出英國希望通過這種方式避免自身過度卷入歐洲大陸事務,同時防止歐洲大陸出現一家獨大的局面,從而保持戰后歐洲均勢,A項正確;英國的這些戰略構想的目的不是維持歐洲和平,而是維護自身利益,保持歐洲均勢,排除B項;英國并非逃避世界霸主責任,只是想通過更“省力”的方式,以維持歐洲均勢來保障自身地位,排除C項;集體安全體系強調的是多國共同保障安全,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項。故選A項。16.1990年,世界80%的極端貧困人口集中在東亞和太平洋地區以及南亞地區,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分別于2005年、2011年取代東亞和太平洋地區、南亞地區,成為世界極端貧困人口最多的地區。導致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地區人口增長差異 B.國際經濟舊秩序的存在C.殖民主義遺毒的影響 D.地區經濟發展的不平衡【答案】D【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20世紀90年代以來,東亞和太平洋地區以及南亞地區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大力發展出口導向型經濟,使經濟獲得較快發展,貧困人數急劇減少,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經濟結構單一、主要依賴少數幾種初級產品出口,工業化水平低,經濟發展緩慢,貧困問題加劇,從而成為世界極端貧困人口最多的地區,D項正確;20世紀90年代以來,東亞、南亞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都是人口增長較快的地區,人口增長差異不大,排除A項;國際經濟舊秩序對東亞、南亞、非洲等發展中國家都有影響,排除B項;殖民主義遺毒雖然對撒哈拉以南非洲有一定影響,但這不是主要原因,南亞地區也存在殖民主義遺毒,排除C項。故選D項。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職業流動是社會流動的形式之一。宋代,以農民為主的鄉村居民越來越多地從農業中游離出來,開始兼職或專門從事手工業生產。宋代商業的發展十分迅速,很多農民趁農閑之時,涌入城市,為人傭力,貼補家用;農忙時,又返回家中。宋代商賈雇傭村民的事例很多,如“鄱陽民黃一、受庸(傭)于鹽商,為操舟往淮南,還至大孤山”“慶歷年,都下馬吉以殺雞為業。每殺一雞,得傭錢十文,日有數百錢”。僧尼、道士作為宋代社會中的特殊群體,享有免役特權,因而,出家為僧道,亦成為村民逃避賦稅、以求生存的職業選擇之一。建炎、紹興年間,南宋與金的戰火不斷,朝廷對兵源的需求大大增加,募民為兵是戰時所需,棄農參軍成為宋代鄉村居民職業流動的重要方向。——摘編自賈燦燦《宋代鄉村居民的職業流動——以筆記小說為視角的考察》(1)根據材料,概括宋代鄉村居民職業流動的特點。(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宋代鄉村居民職業流動的原因。【答案】(1)特點:流動規模龐大;流向多元化;跨區域流動;季節性流動明顯。(2)原因:土地所有權流轉的加速;人身依附關系的松弛;商品經濟的發展;雇傭勞動的發展;農民賦稅負擔較重;佛教和道教的發展;募兵政策的實行。【解析】【17題】根據材料“以農民為主的鄉村居民越來越多地從農業中游離出來”可知,流動規模龐大;根據材料“開始兼職或專門從事手工業生產”、“商賈雇傭村民的事例很多”、“出家為僧道”、“棄農參軍”可知,流向多元化;根據材料“涌入城市”、“操舟往淮南,還至大孤山”可知,跨區域流動;根據材料“農民趁農閑之時,涌入城市,為人傭力,貼補家用;農忙時,又返回家中”可知,季節性流動明顯。【18題】根據材料“商賈雇傭村民的事例很多”可知,雇傭勞動發展;根據材料“僧尼、道士作為宋代社會中的特殊群體,享有免役特權”可知,佛教和道教發展;根據材料“村民逃避賦稅、以求生存”可知,農民賦稅負擔沉重;根據材料“朝廷對兵源的需求大大增加,募民為兵是戰時所需”可知,募兵政策的實行;結合所學從土地流轉、人身依附關系、商品經濟發展等角度分析。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退想齋日記》收錄了中國近代地方史學者、山西太原縣鄉賢劉大鵬從1891年至1942年的日記。以下為其中的日記片段:編號日記片段①里中病者不少,自三、四月以來,因病而亡者多,瘟疫盛行故也。聞他處亦瘟疫人死甚多。饑饉之歲,人民困殆,一染瘟疫,遂不能支,此死亡者所以多也。瘟疫之起,由于去歲義和拳紛殺教民血肉淋漓之所致耳②今改民國之年,而予稱年號仍系宣統,以予系大清之人,非民國之人耳③科考一停,士皆毆入學堂從事西學,而詞章之學無人講求,再十年后恐無操筆為文之人矣,安望文風之蒸蒸日上哉!天意茫茫,令人難測④袁世凱仇視其君,假藉亂黨勒逼朝廷下共和之詔,推位讓國。又用奸謀詭計身登九五之位,其本心之良汩沒殆盡,因為萬世之罪人矣(1)結合所學知識,根據中國近代政治史發展歷程推斷日記②③④的寫作順序,并闡述理由。(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說明劉大鵬對表格中中國近代政治變動的態度。【答案】(1)順序:③②④。理由:②記載的是辛亥革命后,1912年改元民國元年;③記載的是1905年廢除科舉;④記載的是1915年袁世凱復辟帝制。按事件先后順序,為③②④。(2)對義和團運動的否定:將義和團運動視為造成社會災難的原因之一、未能看到義和團運動反抗外來侵略的積極作用;對民國建立抵觸:他將清王朝視為正統,對民國的建立持抵觸態度,難以接受新的政治制度;對廢除科舉制的不滿:他認為科考停止后士人都投身西學,表達了對新式教育沖擊傳統學問的擔憂,這體現了其思想的保守性;對袁世凱復辟帝制的批判:他對袁世凱的復辟行為極為反感,同時也反映出他對民國初期政治動蕩的不滿,以及對傳統道德和政治秩序的維護意識。【解析】【18題】根據材料“科考一停,士皆毆入學堂從事西學,而詞章之學無人講求,再十年后恐無操筆為文之人矣,安望文風之蒸蒸日上哉!天意茫茫,令人難測”,結合所學知識,1905年清政府廢除科舉制度,這是中國教育史上的重大變革。科舉制廢除后,傳統的讀書人為了尋求新的出路,紛紛進入學堂學習西學,導致傳統的詞章之學無人問津。所以從材料中對科舉停廢后士人去向及文化現象的描述,可以判斷該日記片段記載的是1905年廢除科舉這一事件;根據材料“今改民國之年,而予稱年號仍系宣統,以予系大清之人,非民國之人耳”,結合所學知識,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改元民國。日記中提到“今改民國之年”,但作者仍稱年號為宣統,表明此時已經進入民國時期,而作者還懷有對清朝的留戀,所以可以判斷該日記片段記載的是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這一事件;根據材料“袁世凱仇視其君,假藉亂黨勒逼朝廷下共和之詔,推位讓國。又用奸謀詭計身登九五之位,其本心之良汩沒殆盡,因為萬世之罪人矣”,結合所學知識,袁世凱在辛亥革命后掌握了政權,1915年他企圖恢復帝制,自己稱帝,這與日記中“身登九五之位”等描述相符,同時作者對袁世凱的行為進行了批判,稱其為“萬世之罪人”,所以可以判斷該日記片段記載的是1915年袁世凱復辟帝制這一事件。【19題】態度:根據材料①“瘟疫之起,由于去歲義和拳紛殺教民血肉淋漓之所致耳”,可知劉大鵬將義和團運動視為造成社會災難的原因之一,未能看到義和團運動反抗外來侵略的積極作用。劉大鵬的這種觀點可能受到了當時士大夫階層對農民起義的普遍偏見影響,同時也反映了他對義和團運動缺乏全面和客觀的認識;根據材料②“今改民國之年,而予稱年號仍系宣統,以予系大清之人,非民國之人耳”,可知劉大鵬對民國的建立持抵觸態度,他將自己視為清朝的人,而非民國的人。這種態度反映了他對清朝的忠誠以及對新政權的不認同,同時也體現了他對傳統秩序的堅守和對變革的抗拒;根據材料③“科考一停,士皆毆入學堂從事西學,而詞章之學無人講求”,可知劉大鵬對廢除科舉制表示不滿。他認為科考停止后,士人都去學習西學,而傳統學問無人問津,擔憂未來文化傳統的斷裂。這體現了他對新式教育沖擊傳統學問的擔憂,以及其思想的保守性;根據材料④“袁世凱仇視其君,假藉亂黨勒逼朝廷下共和之詔,推位讓國。又用奸謀詭計身登九五之位”,可知劉大鵬對袁世凱的復辟行為極為反感。他認為袁世凱的行為是對傳統道德和政治秩序的破壞,同時也反映出他對民國初期政治動蕩的不滿,以及對維護傳統秩序的強烈意識。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50年元旦后,《人民畫報》《中國文學》《中國建設》《北京周報》等相繼創刊,向世界敞開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及歷史文化的窗戶。1951年,中國青年文工團訪問奧地利等歐洲國家后,中國的雜技、歌舞、戲劇等藝術團(組)的足跡遍布北歐、西歐。1964年,毛澤東指出,西方世界“不是鐵板一塊”,應加強同西方國家在經濟和文化上的往來。在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的幫助下,我國引進了芭蕾舞、交響樂、歌劇等許多西方古典藝術門類,培養了大批文藝人才,豐富和繁榮了我國文化藝術的百花園。——摘編自韓鑫《領導新中國文化對外交往的成就與經驗》材料二二戰后,美國政府積極規劃對外文化關系。1953年,美國新聞署建立,它實際上是一家著名的出口公司,出口的產品包括電視、電影、圖書、雜志、照片、展覽等。在電影、戲劇、電視節目中,美國把蘇聯描繪成“邪惡力量”“獨裁政權”,把美國引導的“自由世界”描述成和平共處、繁榮、民主、文明的景象。私人基金會是二戰后美國實施對外文化戰略的主力軍,1953—1966年,福特基金會協助建構美國文化形象并在海外推廣美國研究,輸出美國文化,密切配合馬歇爾計劃,并大肆發動“和平攻勢”。——摘編自肖華鋒《20世紀美國對外文化戰略:從文化國際主義到文化帝國主義》(1)根據材料一、二、指出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與美國對外文化交往的不同。(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評價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美國的對外文化交往。【答案】(1)不同:①目的不同:中國借助文化擴大對外和平交往,美國將文化作為冷戰工具,推行其霸權主義;②文化宣傳內容不同:中國宣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美國宣傳符合自身價值觀的西方文化;③對蘇聯文化態度不同:中國肯定并學習蘇聯文化,美國否認并抹黑蘇聯文化;④參與群體不同:中國重視發揮文藝團體的作用,美國借助私人基金會的力量。(2)評價:中國:有利于對外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利于改善中國與西方國家的關系;為中國培養優秀的文藝人才創造了條件;推動了中國文化藝術的繁榮。美國:擴大了美國文化的世界影響;配合了美國的霸權政策;加劇了冷戰時期的國際文化沖突。【解析】【小問1】根據材料“加強同西方國家在經濟和文化上的往來”“密切配合馬歇爾計劃,并大肆發動‘和平攻勢’”,可以歸納出目的不同,中國借助文化擴大對外和平交往,美國將文化作為冷戰工具,推行其霸權主義;根據材料“向世界敞開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及歷史文化的窗戶”“中國的雜技、歌舞、戲劇等藝術團(組)的足跡遍布北歐、西歐”“把美國引導的‘自由世界’描述成和平共處、繁榮、民主、文明的景象”,可以歸納出文化宣傳內容不同,中國宣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美國宣傳符合自身價值觀的西方文化;根據材料“在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的幫助下,我國引進了芭蕾舞、交響樂、歌劇等許多西方古典藝術門類”“美國把蘇聯描繪成‘邪惡力量’‘獨裁政權’”,可以歸納出對蘇聯文化態度不同,中國肯定并學習蘇聯文化,美國否認并抹黑蘇聯文化;根據材料“中國青年文工團訪問奧地利等歐洲國家”“私人基金會是二戰后美國實施對外文化戰略的主力軍”,可以歸納出參與群體不同,中國重視發揮文藝團體的作用,美國借助私人基金會的力量。【小問2】中國:根據材料“《人民畫報》《中國文學》《中國建設》《北京周報》等相繼創刊,向世界敞開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及歷史文化的窗戶”可知,有利于對外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根據材料“1951年,中國青年文工團訪問奧地利等歐洲國家后,中國的雜技、歌舞、戲劇等藝術團(組)的足跡遍布北歐、西歐。1964年,毛澤東指出,西方世界‘不是鐵板一塊’,應加強同西方國家在經濟和文化上的往來”可知,有利于改善中國與西方國家的關系;根據材料“在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的幫助下,我國引進了芭蕾舞、交響樂、歌劇等許多西方古典藝術門類,培養了大批文藝人才,豐富和繁榮了我國文化藝術的百花園”可知,為中國培養優秀的文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