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新區一中2025屆高三第二次調研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1頁
蘇州新區一中2025屆高三第二次調研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2頁
蘇州新區一中2025屆高三第二次調研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3頁
蘇州新區一中2025屆高三第二次調研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4頁
蘇州新區一中2025屆高三第二次調研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蘇州新區一中2025屆高三第二次調研歷史試卷請考生注意:1.請用2B鉛筆將選擇題答案涂填在答題紙相應位置上,請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將主觀題的答案寫在答題紙相應的答題區內。寫在試題卷、草稿紙上均無效。2.答題前,認真閱讀答題紙上的《注意事項》,按規定答題。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公元前113年,漢武帝下令禁止郡國鑄錢,并把全國各地私鑄的錢幣運到京師銷毀。這種做法A.阻礙了商品的正常交換 B.貫徹了重農抑商政策C.改變了諸侯割據的局面 D.加強了對地方的控制2.據統計,18世紀末英國平均每年從中國購買茶葉價值白銀400萬兩,而銷往中國的主要商品的總值尚不足以抵消中國運出的茶葉總值。為了扭轉這一局面,英國A.開展工業革命,生產優質產品 B.深化圈地運動,增加羊毛產量C.擴大鴉片種植,偷運毒品來華 D.加緊對外掠奪,發動鴉片戰爭3.安妮女王沒有子嗣,她去世后王位就要復歸詹姆士二世及其世系,“光榮革命”的成果將要功虧一簣。因此,1701年英國通過法律規定,安妮去世后王位將轉入詹姆士二世的德意志表親索菲亞手中。此舉體現了英國政體的本質特點是A.以和平方式過渡政權 B.完善王位繼承制度C.深受歐洲大陸王室影響 D.議會權力高于王權4.伯里克利執政時期,雅典公民大會的召開由之前每年10余次增加到40余次,當大會涉及是否出兵征戰等重要議題時,除平時參會的城內公民外,偏遠地區的公民也會前來參加。這反映了該時期的雅典A.偏遠地區公民參政意識淡薄 B.民主政治制度最終得以確立C.公民極為重視城邦公共利益 D.城邦安全危機主要來自海外5.從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到西漢時期“獨尊儒術”的轉變中,我們能夠看到①大一統局面的形成②古代學術思想的自由發展受到扼制③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確立④中央集權的加強和自然經濟的鼎盛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6.1688年英國爆發了“光榮革命”,詹姆士二世被趕跑。從血統上說,王位的新主人是詹姆士的女兒和女婚,這樣就保留了斯圖亞特的族譜,但王位的內容卻因此起了變化。關于“王位的內容”變化與后來的事實不符的是A.從專制王權到民主共和B.從個人專制到民主體制C.從王在法上到王在法下D.從國王至上到議會至上7.有學者認為,經過明治維新后,日本從一個封建的東方農業國轉變為深受西方明影響的工業化國家,但并未完全實現“脫亞入歐”的目標。其主要的歷史依據是A.實行義務兵役制并同時組建常備軍B.重建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體制C.推行小學義務教育并扶持高等教育D.引進西方技術設備和現代產業制度8.“新中國實行獨立、自由和領土主權的完整、和平的外交政策,在此前提之上對國民黨政府和外國政府所訂立的各項條約和協定,按其內容,分別予以承認、或廢除、或修訂、或重訂。”其中“予以承認”的是A.《告各友邦書》B.《中蘇友好同盟條約》C.《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D.《聯合國憲章》9.1872年,李鴻章曾抱怨道:“興兵輪造兵船,實自強之一策。惟中國政體,官與民,內與外,均難合一……本蓋自其君主持,而民一心并力,則財與力日生而不窮,中土則一二外臣(地方長官)持之,朝議夕遷,早作晚輟,固不敢量其所終極也。”這反映出李鴻章A.主張效仿日本政體 B.對既有體制有所反思C.反對官辦近代企業 D.擔憂督撫的權力受限10.下列對雅爾塔體系的表述,正確的是①美國依此取得了世界霸主地位②在雅爾塔會議等確定的基本原則上建立③改變了以歐洲為中心的國際格局④是美蘇兩國實力均衡的重要體現⑤具有一定的進步性⑥具有大國霸權主義和強權色彩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⑥C.③④⑤⑥ D.②③④11.20世紀初年,一個西方學者曾這樣描繪過外國銀行在中國的作用,他說:“中國是一個奇異的國家,那里銀行家能變外交家,外交家又能變為劫掠家。”對此理解準確的是A.銀行業發展促進了中國外交趨向近代化B.外國銀行成為列強對華侵略的重要工具C.外國銀行增強了中國經濟的國際競爭力D.中國經濟環境惡劣阻礙近代金融業發展12.《美利堅合眾國憲法》第十三條修正案規定:“在合眾國境內受合眾國管轄的任何地方,奴隸制和強制勞役都不得存在,但作為對于依法判罪的人的懲罰除外”。該修正案出臺時間應不早于:A.18世紀晚期B.19世紀初期C.19世紀中期D.20世紀初期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32分)王權的沉浮在西歐中世紀,王權曾經代表了進步的因素,社會各階層都傾向于王權,促使西歐的政治制度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1)公元9—15世紀,以英國為例,填寫其政治制度演變過程。(2)概述上述政治制度變化的主要因素及作用。14.(20分)百年列車時刻表展現中國鐵路滄桑巨變史,是中國近現代社會發展和變遷的一個縮影。閱讀下列來自《新華網》的一篇報道,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新華網沈陽4月17日電(記者徐揚)沈陽收藏家詹洪閣從1987年開始收藏列車時刻表,目前已有百本不同年代、版本的列車時刻表。這些小冊子展現了中國鐵路的百年滄桑巨變。100年前清政府印制的“火車時刻表”,僅是一張印著繁體字、沒有阿拉伯數字、比16開大些的紙。而日前為全國鐵路第六次大提速發行的新版“列車時刻表”,厚達329頁。新中國成立前,鐵路長期被軍閥和西方列強割據,鐵路建設雖經70多年的發展,營業總里程只有2.18萬公里,能運行的僅有1萬多公里;如今,全國鐵路營業總里程已經達到76600公里,是1949年的3.5倍。上世紀50年代以來,中國掀起了鐵路建設的高潮。成昆、湘桂、貴昆、鷹廈、京包等一批干線相繼動工建設,全國鐵路的骨架日益完備,火車通天山、抵海島,跨沙漠。1997年到2007年,中國鐵路事業進入新的“快車道”。六次大提速,內燃機車、電力機車、動車組,車型不斷更新換代,主要鐵路干線時速達到200公里。坐火車“夕發朝至”,在越來越多的城市之間成為現實。請回答:(1)100多年前清政府印制的“火車時刻表”可能印有中國人自辦或設計的哪些鐵路?請舉兩例并加以說明。(2)“上世紀50年代以來,中國掀起了鐵路建設高潮……一批干線相繼動工建設”,請分析出現這一現象的歷史背景。(3)透過以上材料,結合所學知識,適當聯系世界背景,你是如何看待百年中國的滄桑巨變?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D【解析】

漢武帝收繳郡國鑄幣權,且銷毀地方私鑄的錢幣,這強化了對地方的控制,D項正確;漢武帝的這些舉措有利于商品正常交換,A項錯誤;貨幣官鑄是加強中央集權,并非是對重農抑商政策的貫徹,排除B;漢武帝時期并未出現諸侯割據局面,排除C。2、C【解析】

依據材料可知,在中英正當貿易中英國處于入超地位,結合所學可知,英國為了扭轉貿易逆差,無恥的向中國走私鴉片,故C正確;ABD項均不符合題意,排除。【點睛】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是“而銷往中國的主要商品的總值尚不足以抵消中國運出的茶葉總值”,結合所學鴉片戰爭的背景分析解答。3、D【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閱讀材料分析判斷問題的能力。根據材料提供的時間“1701年”可知,此時英國已確立君主立憲制;材料中又提出議會通過法律來規定英王的繼承人,可以看出議會的權力高于國王。所列四個選項中,A、B、C三項都體現了材料的表面意思,D項體現了英國政體的特點。考點:英國君主立憲制點評:此題實際上考查的是英國的君主立憲制政體的特點。英國在1689年確立君主立憲制,后來國王退出內閣成為統而不治的國家元首。在君主立憲制下,代議制是其基礎,國王的權利受到議會的制約;首相由議會產生,對議會負責,議會掌握國家主權,關系到宣戰與媾和等重要的事項均有議會決定。與此相關的知識點如美國、法國等國的政體也需要掌握。4、C【解析】

伯里克利執政時期公民大會召開次數以及重大事務決策時公民范圍的擴大,都體現了民主政治的進一步完善,而公民的參與程度也充分說明公民重視城邦公共利益,C正確;偏遠地區公民參加公民大會,說明其參政意識濃厚,排除A;克里斯提尼時期民主政治確立,排除B;D與題無關,排除。5、A【解析】

百家爭鳴到獨尊儒術體現了大一統局面的形成,也體現了學術自由發展被扼殺,而獨尊儒術體現了儒學作為傳統文化主流思想地位確立,選項A正確;思想轉變無法體現自然經濟的鼎盛,選項B、C、D排除。6、A【解析】材料“詹姆士的女兒和女婿”繼承王位指的是“光榮革命”。光榮革命后,英國議會通過了一系列旨在限制國王權利的法案,英國的君主立憲制確立起來。A項民主共和的說法錯誤,英國確立的是君主立憲制;BCD項正確,但不符合題意。故選A。7、B【解析】1868年,日本開始了以學習西方為目的明治維新,發展資本主義。經過明治維新,日本資本主義得到發展,建立了近代軍隊和近代教育體制,但在政治方面,日本依然保留了天皇制,根據1889年憲法,天皇享有大權,地主資產階級聯合專政的政權在日本建立起來了,這與西方普遍的民主政體截然不同,故選B;ACD無法明顯體現與西方文明的不同,不能反映“未完全實現‘脫亞入歐’的目標”,排除。8、D【解析】

材料中體現了新中要承認的是符合獨立、平等的相關條約和協定,而《聯合國憲章》的內容體現的正是尊重獨立、平等、和平的原則,故新中國會承認的是《聯合國憲章》,故D正確;《告各友邦書》是1912年孫中山以南京政府臨時大總統的名義發表的,宣布承認清政府與帝國主義各國簽訂的一切不平等條約,不符合“獨立、自由和領土主權的完整、和平的外交政策”,排除A;《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是新中國成立后簽訂的,不符合“國民黨政府和外國政府所訂立的各項條約和協定”,排除B;《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是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與美國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新中國不會“予以承認”,排除C。9、B【解析】

李鴻章抱怨自強政策少,“中國政體”難以實現官民一體、內外一致,限制了洋務運動的發展,反映了他對既有體制有所反思,B項正確;材料未提及學習“日本政體”,A項錯誤;李鴻章倡導而不是反對官辦近代企業,C項錯誤;擔憂督撫的權力受限不是材料主旨,D項錯誤。10、B【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二戰的理解。結合所學知識即可得知①是錯誤的;這與歷史事實不相符合。通過排除法,所以選B。11、B【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20世紀初,列強對中國資本輸出的重要形式之一是開設銀行,外國銀行在中國變成外交家、劫掠家,說明外國銀行實際上是列強對華侵略的重要工具,B項正確;開辦銀行是列強對中國資本輸出的重要方式,是對中國的經濟掠奪,不是中國外交近代化的動力,A項錯誤;外國銀行在中國的作用是進行經濟侵略,不能增強中國經濟的競爭力,C項錯誤;材料分析的是外國銀行的作用,不是近代金融業發展的環境和條件,D項錯誤。12、C【解析】結合所學,美國1787年憲法頒布時間為18世紀后期,所以《美利堅合眾國憲法》第十三條修正案不可能遲于18世紀后期,故排除A;由“在合眾國境內受合眾國管轄的任何地方,奴隸制和強制勞役都不得存在”,體現了19世紀中期南北戰爭廢除黑人奴隸制內容,故排除BD,選C。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1)A:等級君主制;B:君主專制;C:13。(2)商品經濟的發展,促進市民階層興起。在爭取城市自治過程中,國王為強化王權與市民階層及世俗貴族接近,力圖打破封建割據局面;王權借助等級代表會議加強統治,同時市民與貴族分享一定權力;王權不斷加強,有利于消除割據勢力,推動了商品經濟發展。隨著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發展,市民階層及封建貴族因各自利益需要王權支持發展經濟;王權進一步強化;君主專制初期頒布重商主義政策,一定程度有利于資本主義發展;后期專制王權過于強大,阻礙了資本主義發展,成為資產階級革命的主要因素。【解析】

(1)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由11世紀的封建等級制到13世紀時期的王權借助等級代表會議實施統治,貴族和市民階層共同參政,并在一定程度上分享權力的等級君主制,故A框是等級君主制,C括號是13世紀;封君封臣制度造成了西歐王權的衰落,也孕育著統一的力量,英國逐步形成比較強大的王權,15世紀形成了君主專制,故B框是君主專制。(2)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西歐封建國家的君主借助等級代表機構實行統治主要是由于當時社會經濟發生了重大變化,封建割據成為商業和手工業發展的障礙,新興市民階級成為重要的政治力量,迫切要求改變封建割據局面,將國家統一在君主權力之下,這有利于消除割據勢力,推動了商品經濟發展。作用,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王權的強化,有利于消除割據勢力,推動了商品經濟發展,同時所頒布的重商主義有利于推動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但后期王權專制權力的加強,阻礙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推動了資產階級發動資產階級革命。14、(1)唐胥鐵路,京張鐵路。1881年,唐胥鐵路建成通車,這是中國人自辦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由詹天佑主持修筑。(2)歷史背景:1949—1952年的國家政權鞏固與國民經濟恢復;1952年土改基本完成,為工業化建設創造了條件;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為新中國經濟建設贏得了和平環境;195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