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魯甸縣第二中學2025屆高三第一次調研測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1頁
云南省魯甸縣第二中學2025屆高三第一次調研測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2頁
云南省魯甸縣第二中學2025屆高三第一次調研測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3頁
云南省魯甸縣第二中學2025屆高三第一次調研測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4頁
云南省魯甸縣第二中學2025屆高三第一次調研測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云南省魯甸縣第二中學2025屆高三第一次調研測試歷史試卷注意事項1.考生要認真填寫考場號和座位序號。2.試題所有答案必須填涂或書寫在答題卡上,在試卷上作答無效。第一部分必須用2B鉛筆作答;第二部分必須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作答。3.考試結束后,考生須將試卷和答題卡放在桌面上,待監考員收回。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月旦人物”是品評人物的成語,緣于漢朝的許靖、許劭,二人為當時著名賢士,開辦講壇,每月初一評論鄉黨,褒貶時政,評后驗證,眾皆信服,凡得好評之人,名聲大振。這引得四方名士慕名而來,競領二許一字之評以為榮。這實質上反映A.讀書人極重視聲名 B.察舉制社會影響深C.世家大族勢力擴大 D.社會重學風氣濃厚2.如圖所示中央與地方的矛盾最終被下列哪位皇帝化解?A.漢文帝 B.漢景帝 C.漢武帝 D.漢光武帝3.1985年石家莊市第一塑料廠廠長張興讓首先提出并實行的“滿負荷工作法”,對企業各項工作提出比較科學的目標,然后由低到高分步實施,層層落實,形成保證體系,并與個人報酬掛鉤。這一工作法A.有利于增強企業活力B.建立了現代企業制度C.發展了市場經濟體制D.實現了管理體制轉變4.如圖為1951年出版的宣傳畫。它可以用來說明當時A.土地改革下生產方式的變革 B.農業社會主義改造運動興起C.“人民公社化”運動全國鋪開 D.“大躍進”運動中浮夸風盛行5.從鴉片戰爭到甲午中日戰爭前,中間跨越50多年,中國社會沒有發生大的變化,真正的變化是從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之后開始的。得出上述結論的主要依據是甲午中日戰爭后中國A.歷史上的朝貢體系徹底退出歷史舞臺 B.近代化努力收到較大的成效C.實業教國已成為主要思潮 D.出現了“言變法者乃紛紛”的現象6.古代雅典,富裕公民要對公共文化活動中的節日慶典、戲劇表演、競技比賽等捐助,如支付戲劇表演的舞臺設置和服裝費用等,富裕公民借此可以贏得尊重和名聲,甚至是政治資本。這說明當時A.社會普遍追逐名利B.雅典民主的實質是貴族統治C.公民貧富分化嚴重D.權利和義務具有一定平衡性7.從19世紀中葉開始,歐洲女權主義者提出了改革婦女服裝的倡議,設計并試穿了短裙和女式長褲,但受到輿論責難。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期問,大量婦女加入勞動大軍,婦女褲裝和短裙開始流行。這說明A.服裝的變化反映了婦女政治地位的提高B.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促使婦女成為勞動者C.婦女裝束變化與其社會角色變化相適應D.婦女以穿著褲裝和短裙來維護自身權利8.下面為歐洲主要國家城市化發展速度圖(1300—1900年)。對此圖解釋正確的是A.新航路開辟加快意大利城市化發展B.長期的分裂和戰亂阻礙法國城市化C.近代歐洲各國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D.殖民活動和工業化推動英國城市化9.漢初政府對鑄幣大開方便之門,允許民間鑄幣,政策上只規定鑄幣的面額(重量),其余一切包括師銅料開采、冶煉、鑄造等都交由鑄幣者自行處理,吳王劉濞和大夫鄧通皆因封地內有銅山,成為巨富。漢初的鑄幣政策A.增加人民財富 B.影響經濟恢復 C.增強地方實力 D.造成通貨膨脹10.《民法大全》中規定:一切債務,由于以應給付的物消償,或經債權入同意以他物代為清償而消滅。債務是由債務人清償或由第三人代為消償,……債務人仍免除其債務。主債務人清償時,替他作保的一切人因而免去其債務,相反的情形也一樣,即若保證人清償,不但他本人而且主債務人也免去其債務。這此規定主要是A.界定了債務人的職責 B.保障了債權人擁有的權利C.明確了擔保人的職責 D.提供解決債務糾紛的依據11.公元659年武后頒布《姓氏錄》,完全以官員品級和聲望為基礎。武后去世后,無論是官方還是私家的族譜編寫活動都被重申以大族聲望而不以唐朝官階為基礎。這說明當時A.社會階層趨于固化 B.宗法制度根深蒂固C.武后政治改革失敗 D.門閥政治影響深遠12.古希臘“經濟”是“管理家庭經濟”之學。1615年,蒙克萊田使用“政治經濟學"之名,把“經濟”一詞的含義從家計擴展到國家層面?!敖洕焙x的變化體現出A.古希臘推動了近代經濟的發展 B.自由主義已成國家經濟政策C.政治已對經濟產生決定性影響 D.國家對經濟的意義日益重要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3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521年,明軍與葡萄牙海盜作戰敗于其火炮,明朝由此開始仿制西洋火炮。1626年,明軍用仿造大炮擊敗后金。清代,康熙皇帝曾命傳教士南懷仁造炮數百門,在平定三藩、收復雅克薩戰役中發揮了關鍵作用。但南懷仁所著《神威圖說》在呈康熙御覽后,不僅沒有刊刻,連原稿都佚失了。戰事結束后,統治者對西方“奇技淫巧”的興趣轉向鐘表、繪畫等宮廷玩賞品。此后,造炮技術并無進一步發展,也沒能傳入民間?!獡垏鴦偂兑d會傳教士與歐洲文明的東傳:略述明清時期中國人的歐洲觀》整理材料二晚清洋務派聘請洋人工程師,仿制出了大量的洋槍洋炮以及以蒸汽為動力的鐵甲輪船。研究表明,湘淮軍所用的10萬桿前膛槍基本都是江南制造局制造。左宗棠率軍收復新疆、馮子材在鎮南關大捷等重大勝利.都是與清軍的新式裝備分不開的?!幾孕焯﹣怼堆髣者\動新論》材料三從1953年起,蘇聯援建了新中國21個大型骨干兵器企業,重點布局在西北地區和華北西部地區。到1956年,我國已能制造槍炮、汽車、無線電和噴氣式戰斗機,仿制武器取得重大成就。1959年,中蘇關系惡化,蘇聯撤走全部援助項目。中國人民自力更生,走出了一條獨立設計制造現代兵器(包括導彈核武器)的新道路?!幾詤沁h平等《新中國國防科技體系的形成與發展研究》(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明清仿造西洋火炮的背景,并分析清代造炮技術停滯的原因。(2)根據材料二、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概述洋務派仿造西洋兵器的效果,并說明新中國的國防建設與洋務派有何不同。14.(20分)材料胡適(1891年12月~1962年2月),字適之,安徽績溪人。中國近現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他一方面介紹歐美的思想、文化,一方面用西方的科學方法來整理重估中國古代的文化遺產,并兼顧自己的文學創作、學術研究,在文史哲三個領城都著作頗豐。在提倡白話文、反對文言文的文學革命中,胡適堪稱開路的先鋒,作出了重大的貢獻,被譽為“中國文化革命之父”.他的文章從創作理論的角度闡述新舊文學的區別,提倡新文學創作,翻譯法國都德、莫泊桑、挪威易卜生的部分作品,同時又率先從事白話文學的創作。胡適對中國近三百年來的學術研究作了總結?!幾园准帧逗m傳》(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胡適先生的貢獻。(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胡適先生所作貢獻的時代背景。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B【解析】

根據題干可知,“月旦人物”的品評反映了漢代察舉制下士人以聲譽威望獲得察訪征召資格而謀取功名的心態,故B項正確;題干反映讀書人對聲名的重視,但并非實質,排除A項;題干不能說明漢代世家大族勢力的擴大,排除C項;重學風氣的盛行與科舉制的實行有關,排除D項。故選B。2、C【解析】

圖中所示是漢代諸侯王勢力擴大乃至釀成了“七國之亂”的形勢。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漢代中央與地方諸侯的矛盾最終被漢武帝化解,故C正確;漢文帝沒有解決此矛盾,故A錯誤;漢景帝平定了七國之亂,但是沒有解決王國問題,故B錯誤;漢光武帝是東漢開國皇帝,故D錯誤。3、A【解析】

根據題干可知,“滿負荷工作法”中的承諾與激勵機制有利于提高工人生產積極性,增強企業的經營活力,故A項正確。B項,題干信息未體現現代企業制度的形式,排除。C項,題干中的措施旨在提高國有企業經營活力,并未發展市場經濟體制,排除。D項,題干中反映了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開始,但并未完全實現管理體制轉變,排除。4、A【解析】

據材料“1951年出版”可知,陳永康的互助組是1950-1952年土地改革下生產方式的變革,A項正確;農業社會主義改造興起于1953年,B項錯誤;“人民公社化”與“大躍進”都產生于1958年,C、D項錯誤。5、D【解析】

結合所學可知,甲午戰爭后不斷加深的民族危機,使中國人民的民族意識開始普遍覺醒,出現了“言變法者乃紛紛”的現象,中國的社會開始發生重大的變化,故選D;AC兩項均不能體現社會底層民眾的心理變化,而人民群眾才是歷史的真正推動者,故這兩項均不是主要依據,排除;甲午戰爭后,資產階級維新派在甲午戰爭后登上政治舞臺,但很快以失敗告終,并未在近代化的推進過程中取得較大的成效,排除B。6、D【解析】

材料表明,古代雅典富裕公民要通過捐助承擔一定的公共活動費用,借此可獲得名望甚至是政治資本,體現出當時雅典權利和義務具有一定的平衡性,故D項正確;材料內容體現了古代雅典富裕公民要通過捐助承擔一定的公共活動費用來獲得名望的問題,沒有涉及普通民眾對名利的態度,故A選項錯誤;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雅典民主的主體為貴族,但材料內容沒有體現雅典民主的實質問題,故B選項錯誤;材料內容主要體現了古代雅典權利和義務的一定平衡性,沒有體現公民之間財富差距的信息,故C項錯誤。7、C【解析】試題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一戰的影響,旨在考查正確解讀材料的能力。由題目中的信息“大量婦女加入勞動大軍,婦女褲裝和短裙開始流行”可知隨著婦女社會角色的變化,婦女的裝束也隨之變化,故排除A、D兩項,選擇C項;自古以來,婦女一直是勞動者,故B項的表述錯誤。8、D【解析】

由圖中所示可知,英國的城市化在15世紀中期超過法國,在17世紀中葉超過意大利并遠遠領先于歐洲大陸。依據所學知識可知,這得益于英國早期殖民活動和工業革命,故D項正確;由圖示可知,新航路開辟時期,意大利城市化在不斷下降,故A項錯誤;小農經濟的長期大量存在和大革命時期的動蕩導致法國城市化緩慢,故B項不符合史實;由圖示可知,意大利的城市化進程不斷下降,故C項錯誤。9、C【解析】

依據材料中“吳王劉濞和大夫鄧通……成為巨富。”信息可知,漢初的鑄幣政策增強了地方實力,因此C選項正確。A選項不是材料強調的內容,排除;漢朝貨幣實行銅本位,并未造成通貨膨脹,反而促進了經濟恢復和發展,B、D選項錯誤。故選C。10、D【解析】

根據題干可知,材料旨在明確在主債務人或代償擔保人以應給付的物消償債務后,主債務人或代償擔保人之債務即行終止,為解決債務糾紛提供了可行方案,故D項正確;題干明確解決債務問題的方案并非強調債務人或擔保人的職責問題,排除AC項;題干信息未涉及有關保障債權人權利的信息,排除B項。故選D。11、D【解析】

根據題干“完全以官員品級和聲望為基礎”“都被重申以大族聲望而不以唐朝官階為基礎”可知,武后時期的《姓氏錄》威脅了世家大族的地位,武后去世后的族譜編寫活動再次以大族聲望為基礎,說明當時門閥政治影響深遠,故選D;題干沒有涉及社會階層的固化,A錯誤;此項不符合題干主旨,B錯誤;題干不能說明武后政治改革失敗,C錯誤。12、D【解析】

17世紀,“經濟”一詞的含義從家計擴展到國家層面。依據所學知識可知,這一變化體現出國家對經濟的意義日益重要,故D正確;古希臘不可能推動近代經濟的發展,故A錯誤;工業革命后,自由主義已成國家經濟政策,故B錯誤;政治已對經濟產生決定性影響的說法錯誤,故C錯誤。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1)背景:(外部)新航路開辟,東西方聯系加強;西方殖民者侵略沿海;倭寇、沙俄犯邊;西學東漸的影響。(內部)明清戰爭;平定三藩,維護國家統一。原因:(統治者的原因)對西方技術的關注點轉移;限制造炮技術的傳播。(政治原因)統治危機緩和,對火炮的需求降低。(經濟原因)閉關鎖國政策的影響。(文化原因)輕視科技的傳統觀念的影響。(2)效果:清朝的軍事實力有所增強;鎮壓了人民反抗,延續了清朝統治;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國侵略;推動了中國近代工業化進程;最終沒能實現救亡目標。不同:制訂五年計劃,統一規劃;更加注重工業布局安全;注重建設獨立完整的軍事工業體系;善于利用外交援助;注重技術獨立自主;國防建設由國家主導等?!窘馕觥?/p>

(1)背景:根據材料一中“1521年,明軍與葡萄牙海盜作戰敗于其火炮”,“明軍用仿造大炮擊敗后金”,“康熙皇帝曾命傳教士南懷仁造炮數百門,在平定三藩、收復雅克薩戰役中發揮了關鍵作用”等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從世界如新航路的開辟、西方列強殖民擴張、倭寇、沙俄侵略和西學東漸,國內如明清戰爭、平定三藩等方面,概括明清仿造西洋火炮的背景。原因:根據材料一中“統治者對西方‘奇技淫巧’的興趣轉向鐘表、繪畫等宮廷玩賞品”,“造炮技術……沒能傳入民間”等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從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統治者關注點及限制民間造炮等方面,并分析清代造炮技術停滯的原因。(2)效果:根據材料二中“聘請洋人工程師”,“仿制出了大量的洋槍洋炮以及以蒸汽為動力的鐵甲輪船”,“湘淮軍所用的10萬桿前膛槍基本都是江南制造局制造”,“左宗棠率軍收復新疆、馮子材在鎮南關大捷等重大勝利都是與清軍的新式裝備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