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平羅縣2025屆高三第三次測評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1頁
寧夏平羅縣2025屆高三第三次測評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2頁
寧夏平羅縣2025屆高三第三次測評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3頁
寧夏平羅縣2025屆高三第三次測評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4頁
寧夏平羅縣2025屆高三第三次測評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寧夏平羅縣2025屆高三第三次測評歷史試卷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在古希臘,“智慧”一詞原意為“實踐的技藝”,后隨著歷史的演變,詞義逐漸豐富為“熟諳日常事務、能做出健全的判斷、聰明、具有實踐的智慧”。“智慧”詞義的豐富反映出古希臘A.注重勞動實踐 B.理性占據主導 C.強調人的價值 D.民主政治發達2.明代初期實行了嚴格的戶籍制度,人們不得隨意改動戶籍,不得擅自流動,外出百里之外時必須有官府發給的“路引”(通行證)。明代中期以后,政府允許流動人口在當地入戶占籍。這一變化反映了A.科舉取士范圍的擴大B.社會經濟的發展C.君主專制的空前強化D.等級制度的解體3.認真閱讀上海外白渡橋通行交通工具變化表(引自《上海研究資料》)年份

人力車

馬車

轎子

自行車

摩托車

汽車

公共汽車

有軌電車

1889

6984

544

9

11

0

0

0

0

0

1926

14600

0

0

0

3459

194

3764

172

922

注:1889年數字系3天平均所得,1926年數字則是2天平均所得該表不能反映近代上海()A.汽車制造業有所發展 B.交通工具的種類增加C.交通工具日益近代化 D.公共交通有一定的發展4.恩格斯指出,“羅馬法……包含著資本主義時期的大多數法權關系”,是“商品生產者社會的第一個世界性法律”。這表明羅馬法A.是第一部資產階級成文法典 B.是羅馬帝國統治的有力支柱C.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 D.是近代歐美國家的立法基礎5.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期間,英國婦女廣泛參與政治活動,“1641-1653年間,英國各階層婦女向議會發動了約14次請愿抗議活動,多次提到了對政治權利的要求”,這些活動A.以爭取普選權為目標 B.受到啟蒙思想的影響C.實現了英國男女平權 D.促進了女性意識覺醒6.有人說,日本明治維新是自身條件尚未成熟、在外部因素催化下發生的資產階級改革。這里的“外部因素”主要是指()A.中下級武士破產 B.西南大名的強大C.民族危機的加劇 D.倒幕運動的勝利7.18世紀的啟蒙學者,從中國的文化中,悟出了一個道理:政府的目標是人民的幸福,如果背離這個目標,人民就會造反和革命,直至把它推翻。下列思想不能體現這一道理的是A.民貴君輕B.君舟民水C.為政以德D.君權神授8.下列圖片可以反映建國后土地制度的變遷,在這一過程中,最主要的改變是()A.土地的使用權 B.土地的用途C.土地的所用權 D.土地的規模9.“以中國文法英國字音拼合而成,為上海特別之英語”是19世紀60年代上海等地在買辦、商人中逐漸形成“洋涇浜”英語。下列關于這一現象的歷史認識正確的是英語SandwichBeerTelephoneEngine洋涇浜英語三明治啤酒德律風引擎詞義夾肉面包麥制酒電話發動機A.讀音雖不準但能促進當時中西文化的交流B.它伴隨資本主義經濟入侵而出現C.雖豐富了漢語詞匯但不利于英語規范學習D.它正是中國留學生引入的舶來品10.如圖所示局面的出現A.意味著美蘇兩極格局的最終確立 B.推動了中美關系走向正常化C.加速了東北亞冷戰格局的形成 D.標志著朝鮮半島政治分裂的開始11.清御史何元烺曾上奏建議“酌改軍機處名目”,嘉慶帝批駁他說:自軍機處創設以來,“一切承旨書諭及辦理各件,皆關系機要,此與前代所稱平章軍國重事相仿,非專指運籌決勝而言。”由此可知,嘉慶帝對軍機處的定位是A.負責監察百官 B.承辦全國軍務 C.辦理軍國機要 D.封駁審議詔令12.下表為外國資本、官僚資本、民族資本在工礦企業、近代交通運輸業等領域的平均年增長率的情況。若為該表選取研究主題,最恰當的是時期外國資本(%)官僚資本(%)民族資本(%)1894—1911年15.9814.3614.991911—1920年4.664.3711.181927—1936年13.8911.7614.28A.列強對華經濟侵略日益加深 B.民族資本主義在曲折中發展C.官僚資本因甲午戰敗而破產 D.民族資本主義成為主導產業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32分)材料在恐夷氛圍中,作為朝廷封疆大吏的丁寶楨(1820—1886年)提出了他的御侮邊防思想。丁寶楨對“西洋以通商為主,茍駕馭得宜,一時尚無戰爭”“日本立意窺視中國,數年之后必將與我開釁”有著清醒的認識。而沿海“天津則必爭以為要抉之地,上海則必據以為根本之圖,而其中間寄屯糧草、轉運煤水,緩急可便于接濟者則必在山東”。丁寶楨認為“海防應辦之事大要實不外練兵,簡器造船三大端,而籌餉為兵器船三者之根本,用人持久又為兵器船三者之實用”,他明確地認識到,清王朝已經腐朽的原有軍隊,不可能守住海防,必須加以整頓和改革,建立一支素質過硬的海軍隊伍。——摘編自陳朝祥、楊秀蓮《丁寶楨邊防思想初探》(1)根據材料,概括丁寶楨的邊防思想。(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評丁寶楨的邊防思想。14.(20分)(歷史:選修4中外歷史人物評說)材料魏晉南北朝時期戰亂不已,農田荒蕪,糧食匱乏,過去發達的農業區域往往變成荒涼之地。賈思勰的《齊民要術》正是在這樣的時代下應運而生。“齊民要術”之意,即平民治生之法。賈思勰鄙視“不事農桑,專尚空談,不耕而食,不織而衣”的寄生生活,強調“人生在勤,勤則不匱”。“財貨之生,既艱難矣”,因此要節約用度,珍惜勞動成果。他認為“舍本逐末,賢哲所非”,但他并不反對經商,而是在安排好農業生產的基礎上兼營商業。賈思勰高度評價了秦漢以來的農業技術創新,以及推廣先進生產經驗對促進農業生產、改變農業面貌所謂道的作用。還特別強調在農業生產中要“順天時,量地力,則原因用力少而成功多”。——摘編自王志《圖說中國文化》(1)根據材料,概括賈思勰的平民治生思想。(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賈思勰的平民治生思想形成的背景。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C【解析】

題干材料強調人在有實踐技能的同時,還強調人的思考、判斷,突出體現人的價值,故C正確;智慧一詞的原意即注重勞動實踐,設問“詞義豐富"不僅限于此,非材料強調重點,排除A;“健全的判斷”能體現理性,但“理性占據主導”說法錯誤,希臘社會并非理性占據主導的社會,排除B;民主指人民按照平等原則和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來共同管理國家事務,材料并未體現民主政治,排除D。故選C。2、B【解析】

明清時期商品經濟發展,材料中“明代中期以后,政府允許流動人口在當地入戶占籍。”可知明代戶籍的變化是適應明代商品經濟的發展的需求,故B正確。材料未涉及科舉取士的范圍,故A錯。君主專制的空前強化與材料表達不符,故C錯。D項史實明顯錯誤,故錯。3、A【解析】試題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對歷史題目的唯一秘籍。而通過仔細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不難發現,建國之后中國的汽車制造業才有所發展,表格顯示出交通工具的多樣化足以證明交通工具的種類的確是在增加的,汽車、摩托車的出現證明了交通工具日益近代化,表格中也有公共汽車則證明了公共交通有一定的發展,所以綜上所述本題答案只能是A。考點: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交通、通訊工具的進步?交通工具變化4、D【解析】

根據題干材料,恩格斯論述的是羅馬法與近代資本主義法律在商品經濟基礎上的內在一致性和繼承性,說明羅馬法是近代歐美國家立法的基礎,D項符合題意;第一部資產階級成文法典是美國《1787年憲法》,A項錯誤;材料是表明羅馬法對近代歐美國家的影響,不是對羅馬帝國的影響,B項不符合題意;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材料無法體現,C項錯誤。故選D。5、D【解析】

根據題干可知,材料反映了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期間英國婦女廣泛參與政治活動,提出了政治訴求,意識到社會平等和政治目標的重要性,表明此時女性意識的覺醒,故D項正確;爭取普選權為目標出現于工業革命后,排除A項;啟蒙運動興起于17世紀,排除B項;此時英國婦女并未取得與男性同等的民主權力,排除C項。故選D。6、C【解析】1853年“黑船事件”促使日本開國,民族危機加劇,屬于日本明治維新的外部因素,C正確;其他不是外部因素,排除。7、D【解析】本題要求選出錯誤選項。材料中所悟出的“道理”體現的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民本思想A、B、C都是體現了民本思想,D項則為君主專制辯護。故選D。8、A【解析】本題考查了新中國成立后我國農村土地制度的演進和變革,可直接排除BD兩項,本題應選A項指土地的使用權,土地的所有權三個時期的變革都建立在公有制基礎上,沒有變動。從農業生產合作社、人民公社到家庭聯產承包者責任制,農民獲得了生產和經營的自主權。土地的用途、所有權以及規模都沒有發生變化。9、A【解析】

依據“‘以中國文法英國字音拼合而成,為上海特別之英語’是19世紀60年代上海等地在買辦、商人中逐漸形成‘洋涇浜’英語”和表格中的英語、洋涇浜英語以及詞義可以看出,讀音雖不準,但能促進當時中西文化的交流,故選A;洋涇浜英語是伴隨西方資本主義經濟入侵而出現,排除B;洋涇浜英語的出現豐富了漢語詞匯,有利于英語規范學習,排除C;依據“19世紀60年代上海等地在買辦、商人中逐漸形成‘洋涇浜’英語”可知,洋涇浜英語的出現是在買辦、商人的流行,排除D。10、C【解析】

朝鮮戰爭使中美關系徹底破裂,美國采取遏制中國的政策,“冷戰”從歐洲擴大到亞洲,故C正確;1955年華約的成立標志著美蘇兩極格局的最終確立,故A錯誤;朝鮮戰爭使中美關系徹底破裂,故B錯誤;在朝鮮戰爭爆發前朝鮮半島就已經分裂,故D錯誤。11、C【解析】

根據材料,嘉慶帝認為軍機處承辦事務“皆關系機要,此與前代所稱平章軍國重事相仿”等,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嘉慶帝對軍機處的定位是辦理軍國機要,C選項符合題意;材料沒有提供軍機處負責監察事務和封駁審議詔令的相關信息,AD兩項不符合題意;嘉慶帝認為,軍機處“非專職運籌決勝”,所以對其定位并不是承辦全國軍務,B選項錯誤。12、B【解析】

根據表格信息可知,民族資本主義在1911年至1920年占比下降,1927年至1936年占比上升,這體現了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曲折性,B正確;外國資本在華占比并非一直上升,A排除;官僚資本在1920年之后比例上升,排除C;民族資本主義占據比例并無明顯優勢,因此不是主導產業,排除D。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1)思想:加強對日本侵略的防備;山東在對日戰爭中具有重要地位:改革軍隊,成立一支強大的海軍。(2)簡評:出發點是維護清王明統治;有利于扭轉恐夷氛圍;為清政府提供了一定的決策依據;對當時清王朝國防的鞏固起了積極作用;為后世國防建設提供了借鑒。【解析】

(1)思想:根據材料“日本立意窺視中國,數年之后必將與我開釁”可知,丁寶楨主張加強對日本侵略的防備;根據材料“而其中間寄屯糧草、轉運煤水,緩急可便于接濟者則必在山東”可知,丁寶楨認為山東在對日戰爭中具有重要地位;根據材料“清王朝已經腐朽的原有軍隊,不可能守住海防,必須加以整頓和改革,建立一支素質過硬的海軍隊伍”可知,丁寶楨主張改革軍隊,成立一支強大的海軍。(2)簡評: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丁寶楨是地主階級,其出發點是維護清王朝統治;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丁寶楨主張“建立一支素質過硬的海軍隊伍”,有利于扭轉恐夷氛圍;根據材料“天津則必爭以為要抉之地,上海則必據以為根本之圖,而其中間寄屯糧草、轉運煤水,緩急可便于接濟者則必在山東”可知,丁寶楨的邊防思想為清政府提供了一定的決策依據;根據材料“海防應辦之事大要實不外練兵,簡器造船三大端,而籌餉為兵器船三者之根本,用人持久又為兵器船三者之實用”對當時清王朝國防的鞏固起了積極作用;丁寶楨的邊防思想和策略為后世國防建設提供了借鑒。14、(1)思想內容:重視農耕和生產勞動;“勤則不匱”“用之以節”的治生思想;農商兼營,提高生活質量;改進生產技術和推廣先進經驗;重視自然規律與農業生產的關系。(2)背景:大分裂時期的軍事戰亂;政權更迭,政局動蕩;江南經濟的開發;北方農業經濟的破壞,糧食匱乏;賈思勰關注民生疾苦、賈思勰總結前代農業生產的經驗等。【解析】

(1)根據“要節約用度,珍惜勞動成果”、“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