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屆安徽省“廬巢六校聯盟”高三壓軸卷歷史試卷考生須知:1.全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全部在答題紙上作答。選擇題必須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的答案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答字筆寫在“答題紙”相應位置上。2.請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答字筆在“答題紙”上先填寫姓名和準考證號。3.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一戰后,日本的侵略野心進一步膨脹,軍國主義勢力主張“唯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滿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將侵掠矛頭指向中國,導致爆發A.九一八事變 B.七七事變 C.八一三事變 D.華北事變2.下圖顯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對歐洲國家經濟援助狀況。這一狀況反映了()A.受援國已經成為援助國的經濟附庸B.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國際化空前加強C.意識形態成為能否提供援助的前提D.援助頓多寡取決于是否為戰時盟國3.新聞攝影照片可以見證重要的歷史時刻。以下能見證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的照片是:A.A B.B C.C D.D4.下圖為蘇聯二五計劃(1933—1937)國民經濟目標增長率與實際完成率的比較。以下解讀正確的是A.農業和輕工業呈現出負增長趨勢B.實現了國民經濟的協調均衡發展C.反映了蘇聯調整經濟結構的愿望D.開始確立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方針5.據統計,新航路開辟后的一百多年間,美洲白銀總產量的將近一半輸向了中國。與此同時,中國的米價一直維持在一種超穩定狀態。據此推知白銀的大量流入A.沒有促成中國經濟的轉型 B.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展C.迫使政府放棄了抑商政策 D.提高了民眾的生活水平6.有學者認為:“秦以后的文化曾遭受到三次厄運,一次是秦始皇的焚書,一次是漢武帝的罷黜百家,又一次是明初的科舉制度。”明朝科舉制度成為中國文化“厄運”的原因是A.注重考查詩賦 B.打破門第限制 C.采用八股取士 D.自由發揮見解7.春秋時期,臣弒君、子弒父和“下克上”之風盛行于世。孔子為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率弟子周游列國,派弟子子夏訪求周史,據此刪改,著成《春秋》。孟子說,“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這說明孔子A.認為分封制已經崩潰B.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C.開創了私人講學之風D.融治國思想于《春秋》8.“在帝國主義間接統治的經濟落后的半殖民地的中國……帝國主義和國內買辦豪紳階級支持著的各派新舊軍閥,相互間進行著繼續不斷的戰爭,……因為有了白色政權問的長期的分裂和戰爭,便給了一種條件,使一小塊或若干小塊的共產黨領導的紅色區域能夠在四圍白色政權包圍的中問發生和堅持下來。”毛洋東的這一論述旨在A.分析工農武裝割據的條件 B.闡述近代中國落后的原因C.指導創建敵后抗日根據地 D.指出軍閥割據混戰的惡果9.宋元以來的理學思想形態中,從人到天,從家到國,從圣到王,即從人文到自然,從倫理到政治,從修養到行為,都有面面俱到的安排,而這些安排都是由“理”所主宰的結果。這體現了宋元以來思想的A.神圣化內涵 B.世俗化趨向 C.一體化特征 D.政治化原則10.明初結束了實行了1600多年的宰相制度。此后,六部的運行方式是A.直接對皇帝負責B.聽命于殿閣大學士C.隸屬于軍機大臣D.六部長官擁有相權11.金字塔作為法老權力的象征,體現了A.古老的埃及文明 B.精湛的建筑藝術C.王權的絕對專制 D.先進的數學水平12.“在最小的空間內用最簡單的耕作方式養活盡可能多的人是中國古代農民的終極目標,為此,他們將土地分成小塊,勞動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塊土地上面。”這段材料最主要反映了A.人口膨脹的壓力 B.耕地少且耕作方式落后C.精耕細作的必要性 D.小農經濟的脆弱性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3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美國對西部的開發與治理始于獨立戰爭勝利后不久。面對廣表而肥沃的土地,獲取經濟利益成為人們長途跋涉的直接動力。政治制度幾乎同時逐步擴展到西部。西部精神是在西部開發中逐步形成的,而這種精神又推動了西部乃至整個美國的發展。在美國的邊疆治理的過程中,印第安人的土地被大量掠奪,大批印第安人被屠殺或因疾病傳染而死亡;亞裔人和其他民族的白人后裔也在一定程度上被排斥或歧視。——摘編自張健《美國邊疆治理的政策體系及其借鑒意義》材料二中國歷代均重視對邊疆的治理。興起于元朝的土司制度,是對秦朝至唐宋時期中央政府在少數民族地區實行的羈縻政策的重大完善。這一政策主要實行在西南地區。明清承元制,雍正還發展了唐太宗的思想,主張“中國自古一統”,內地和邊疆沒有“華夷中外之分”。明清把大部分土司的品級從三四級降到五級。土司職位世襲。元朝規定繼承應該得到中央批準,明朝要求繼承人須到中央政府履行手續,清朝進一步規范了人選范圍。明清時期,持續大規模地改土歸流(改土司制度為內地的郡縣制),成效顯著。在此過程中,各地措施有所差異,更非“一概更張”,如廣西已基本完成、川滇“土司尚留十之六七”。——摘編自周振鶴《中國地方行政制度史》(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美國邊疆治理的主要特征。(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與美國相比,古代中國邊疆治理的不同之處,并分析邊疆治理對中國歷史的意義。14.(20分)(歷史選修4:中外歷史人物評說)材料:遼國為契丹族所建,神冊元年(916)阿保機稱帝建號伊始,即著手祀天禮神。他就首位尊奉對象征詢群臣,“太祖同侍臣曰:‘受命之君,當事天敬神。有大功德者,朕欲祀之,何先?’皆以佛對。太祖曰:‘佛非中國教’.(耶律)倍曰:‘孔子大圣,萬事所尊,宜先太祖大悅,即建孔子廟,詔皇太子春秋釋奠。”阿保機還吸收儒生參政,他任用薊州玉田人韓知古“總知漢兒司事,兼主諸國禮儀”,“授據故典,參酌國(契丹)俗,與漢儀雜就之,使國(契丹)人知而行之。”在此影響下,一些契丹貴族也主動推行儒教,如渤海人大公鼎在良鄉,“建孔子廟學,部民化服。”——摘編自賴美琴《文化認同與中華民族凝聚力》(1)根據材料,指出阿保機尊祀孔子的時代背景。(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阿保機的行為在文化融合方面的意義。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A【解析】
日本軍國主義勢力主張“唯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滿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首先將矛頭指向中國東北和內蒙古,為此1931年發動了九一八事變,故A正確;七七事變是日本全面侵華的標志,排除B;八一三事變主要是進攻上海,排除C;華北事變爆發于1935年,不符合“必先征服滿蒙”的信息,排除D。故選A。2、C【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對歷史題目的唯一秘籍。而通過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不難發現,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對歐洲國家經濟援助狀況是指援助的對象主要分布在西歐的資本主義國家,所以,意識形態也就成為了能否提供援助的前提。考點: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變?美蘇兩極對峙格局的形成?意識形態成為提供援助的前提3、D【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美建交是1979年,故D正確;A是美國記者受毛澤東接見,不是中美建交,故A錯誤;1971年美國乒乓球代表團訪華時民間交往,故B錯誤;C是中美關系正常化,不是建交,故C錯誤。4、C【解析】消費品的目標增長率與實際完成率都是非常高的,這個信息足以證明蘇聯在二五計劃期間是進行了經濟結構調整的,即選C是符合題意的,正確;農業和輕工業也是正增長的,選項A不符合題意,排除;材料只是反映了經濟結構的調整,但并未達到協調均衡發展的程度,選項B不符合題意,排除;開始確立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方針是一五計劃期間,選項D不符合題意,排除;故本題選C。5、A【解析】
根據材料“美洲白銀總產量的將近一半輸向了中國”“中國的米價一直維持在一種超穩定狀態”可知,即使大量白銀流入中國市場,但對中國市場、物價沒有明顯的影響,沒有導致“價格革命”,說明白銀的大量流入沒有促成中國經濟的轉型,A項正確;材料內容體現了大量白銀流入市場,但物價仍很穩定,沒有體現白銀流入對推動商品經濟方面的影響,B項錯誤;中國古代一直實行重農抑商政策,沒有放棄,C項錯誤;材料內容沒有強調白銀流入對提高百姓生活水平方面的影響,D項錯誤。6、C【解析】
八股取士是明清的選官制度,八股文格式嚴格、內容空虛,考生不能自由發揮見解,禁錮了人們的思想,阻礙了文化的發展,扼殺了人才的培養,故排除D,C符合題意;唐代科舉制注重考查詩賦,打破門第限制,故AB不符合題意。故選C。7、D【解析】針對春秋時期,臣弒君、子弒父現象,孔子“派弟子子夏訪求周史,據此刪削,著成《春秋》”說明融治國思想于《春秋》,D正確;A不符合材料孔子主張;B中全面發展不符合材料主旨;C中屬于教育方面,不符合治國理念。8、A【解析】
根據題干可知,在帝國主義和國內買辦豪紳階級支持下的軍閥混戰局面為人民革命力量的存在及壯大提供了機遇,使中共確立了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方針,故A項正確;題干只強調封建軍閥的斗爭,未能全面認識近代中國落后的原因,排除B項;題干信息反映此時處于土地革命時期,并非抗戰時期,排除C項;題干并未指出軍閥混戰的后果,排除D項。故選A。9、C【解析】
理學產生以后,在人們的思想意識中,“理”主宰一切,從個人學習、日常行為到國家政治管理和自然萬物等,都要接受天理的安排,這體現了宋元以來思想的一體化特征,C項正確;天理安排世間一切的觀點不能說明宋元思想的“神圣化”,A項錯誤;天理無處不在,管理一切的認識不能說明宋元以來思想的“世俗化”和“政治化趨勢,BD兩項錯誤。10、A【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歷史基本知識的掌握,依據教材知識即可。明太祖朱元璋鑒于歷史上丞相專權亂政的現象廢除丞相,權分六部,六部直接對皇帝負責,故本題答案選A項。B項不是正式的官職機構;C項軍機處是清朝時設立的機構;D項表述錯誤。考點: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專制時代晚期的政治制度·廢丞相11、C【解析】
由材料中金字塔作為法老權力的象征,因此金字塔體現了王權的絕對專制,C選項符合題意;埃及文明、建筑藝術和數學水平與法老權力的象征無關,ABD選項排除。12、C【解析】
題干中的“在最小的空間內用最簡單的耕作方式養活盡可能多的人”體現的是精耕細作的概念,“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塊土地”也說明中國古代需要精耕細作的農業耕作模式,故答案為C項;題干并非強調人口壓力帶來的影響,故A項錯誤;題干信息未涉及耕作方式,故B項錯誤;題干未體現小農經濟的脆弱性,故D錯誤。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1)特征:經濟和政治建設相結合(同時進行);形成西部精神;伴隨著殖民擴張。(2)不同:時間長(貫穿古代),持續性強;政策相對穩定,不斷完善;結合當地實際(因時因地制宜);民族關系相對平等。意義:促進了民族交融、鞏固了國家統一;有利于邊疆地區的發展;是重要的制度創新,推動國家治理的優化。【解析】
(1)根據材料一“獲取經濟利益成為人們長途跋涉的直接動力…政治制度幾乎同時逐步擴展到西部。西部精神是在西部開發中逐步形成的…印第安人的土地被大量掠奪,大批印第安人被屠殺或因疾病傳染而死亡”從政治經濟建設、西部精神及擴張性進行概括。(2)一問根據材料二“中國歷代均重視對邊疆的治理…這一政策主要實行在西南地區…主張“中國自古一統”,內地和邊疆沒有“華夷中外之分”…清朝進一步規范了人選范圍”從歷史沿革、政策連續穩定、因地制宜及民族關系表現進行分析;二問結合所學從民族融合、國家統一、國家邊疆治理及制度創新角度進行闡述。14、(1)少數民族政權與漢族政權并立;佛教思想與儒家思想并行(佛教沖擊儒學正統地位);北方民族融合的趨勢增強。(2)有利于儒家文化的傳播;有利于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無實際控制人下的公司治理效應研究
- D公司五金加工車間工件分批調度算法設計與應用
- 中山大學自主招生自薦信成功案例范文
- 小學三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學習策略計劃
- 經皮椎體成形術后腰背部殘留痛的危險因素分析
- 藝術創作與教學結合計劃
- 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對居民家庭消費的影響研究
- 基于急動度的交通流建模與狀態分析研究
- 電子金融產品銷售及售后服務合同
- 教育行業知識產權保護合作協議
- 歷年計算機二級MS-Office考試真題題庫大全-下(500題)
- 2024年AI大模型產業發展與應用研究報告
- Agent視域下的人工智能賦能作戰系統
- 泌尿外科護理新進展
- 環衛保潔服務應急預案
- 2025年廣東佛山市高三一模高考政治試卷試題(含答案詳解)
- 二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第8課《安全地玩》說課稿說課稿(第一課時)
- DBJ33T 1271-2022 建筑施工高處作業吊籃安全技術規程
- 基本藥物制度政策培訓課件
- 一年級口算練習題-100以內無進退位
- 創新創業基礎知到智慧樹章節測試課后答案2024年秋哈爾濱理工大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