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屆云南省鳳慶縣第二中學高三六校第一次聯考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1頁
2025屆云南省鳳慶縣第二中學高三六校第一次聯考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2頁
2025屆云南省鳳慶縣第二中學高三六校第一次聯考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3頁
2025屆云南省鳳慶縣第二中學高三六校第一次聯考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4頁
2025屆云南省鳳慶縣第二中學高三六校第一次聯考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屆云南省鳳慶縣第二中學高三六校第一次聯考歷史試卷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考場號和座位號填寫在試題卷和答題卡上。用2B鉛筆將試卷類型(B)填涂在答題卡相應位置上。將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右上角"條形碼粘貼處"。2.作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題卷上。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域內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無效。4.考生必須保證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黃宗羲評價某先賢時說:“先生之學……忽悟‘格物致知’之旨,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下列屬于該先賢的主張是A.“孔夫子亦庸眾人類也” B.“然而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C.“求理于吾心,此圣門知行合一之教” D.“一物不格,則闋了一物道理”2.美國總統杜魯門在推行馬歇爾計劃時說:“要使經濟復興獲得成功,必須采取某種對付內部和外部侵略的保衛性措施。伴隨著經濟合作的運動又出現了一個共同自衛的運動。”由此可知,美國倡導的共同自衛運動是A.加入聯合國B.組建歐共體C.成立反法西斯同盟D.成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3.1931年11月,英國議會通過一項為期六個月的《禁止不正當進口法》,規定貿易部有權決定對某些商品征收100%的保護關稅。同年又頒布《農產品法》,規定對水果、蔬菜和其他一些農產品征收進口稅。1932年2月4日,英國議會通過《進口關稅法》,規定除小麥、肉類和英國不生產或短缺的原材料外,所有的進口商品都要征收進口稅。這些法案的出臺A.維護了英國在世界市場上的中心地位B.有利于二戰后世界經濟的恢復和發展C.緩解了英國國內日益嚴重的供銷矛盾D.違背了英國一貫堅持的自由貿易政策4.明治維新中,改革派領袖大久保利通提出:“若徒鼓勵人民,不予以低息貸款,人民依何振興產業?”隨后,政府頒布了《日本銀行改定條例》,鼓勵成立公、私銀行。政府此舉A.目的在于強化國營企業 B.推動了日本的土地私有C.打擊了傳統的幕藩體制 D.有利于殖產興業的推行5.觀察下邊漫畫,圖中蜈蚣寓意著A.德國 B.俄國 C.日本 D.美國6.《共產黨宣言》中寫道:“資產階級用來推翻了封建制度的那個武器,現在卻對準資產階級自己了”,“資產階級不僅鍛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同時它還造就了將運用這武器來反對它自己的人——現代的工人,即無產者。”以上論述A.肯定了資本主義的積極作用B.指出工業革命促進了自由主義發展C.宣告了工人階級的歷史使命D.揭示生產力發展必將引發社會變革7.新中國建立以來,中美交往一直是世界外交舞臺上的大事。圖片反映的兩國外交關系主題最恰當的是A.互動頻繁 B.走向成熟 C.各取所需 D.門戶開放8.乾隆皇帝曾對法國產生濃厚的興趣,打算派外交使團會見路易十六。這一計劃最終付諸東流,原因可能是A.法國發生了大革命B.普法戰爭爆發C.中英正在簽訂通商協議D.清廷忙于抗擊沙俄入侵9.大盂鼎內壁鑄有銘文291字,記載了周康王在宗周訓誥盂之事:“我聞殷墜命,唯殷邊侯甸與殷正百辟,率肆于酒,故喪師矣。”并叮囑盂要效法祖先,恭敬辦政,莫違王命。這反映了西周A.與殷商相比糧食生產落后 B.注重總結治國理政經驗C.青銅器制作工藝十分高超 D.分封制度已經開始瓦解10.古代的印度曾經受到過波斯人和穆斯林的統治,新航路開辟后,印度逐漸進入到英國殖民統治的時代。兩者相比,英國對印度的殖民統治()A.弱化了對印度的直接控制 B.加劇了印度的民族危機C.是近代文明對農耕文明的沖擊 D.造成了印度國家分裂11.考古發現,西周大多諸侯國的青銅器皿上出現了與周王銘文書寫極為相似的文字形式,這不僅在黃河中下游諸侯國出土,而且在南方的吳、越等諸侯國也多有發現。這表明當時A.民族融合趨勢日益加強 B.周天子加強了對地方的直接控制C.形成了一定的文化認同 D.工官制下對產品實行標準化生產12.上海近代竹枝詞“卅年求富更求強,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戰,總歸虛牝擲金黃。”所評價的歷史事件是A.鴉片戰爭 B.洋務運動 C.清末新政 D.戊戌變法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3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到1914年,工業革命已從它在不列顛群島的最早的中心地大大地向外傳播。實際上,這一傳播已達到如此巨大的規模,以致英國這時不僅面臨可怕的競爭,而且已被另外兩個國家——德國和美國所超過。下表列舉的各強國是按照它們在工業生產方面的位次排列的,它表明了在世界的工業均勢方面所發生的變化。——摘編自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材料二——摘編自呂政《對20年來我國工業發展的回顧》材料三——摘編自呂政《對20年來我國工業發展的回顧》(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說明19世紀中后期英法德三國工業生產方面的位次變化趨勢及基本原因。(2)材料二、三各體現了什么現象,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其主要原因。14.(20分)材料太平洋戰爭爆發后,美國政府宣傳機構戰爭信息署在中國設立分部,全面負責對華宣傳。為促進美國戰爭目標和對華政策目標的實現,戰爭信息署中國分部通過一系列對華宣傳項目,將中國描繪成一個正在崛起的抗日英雄國度。這種中國形象主要有三個特點:第一,中國是一個全民抗戰的英雄國度;第二,中國是肩負國際責任的世界大國;第三,中國正在走向以美國為模本的“改革”之路。美國試圖通過對戰時中國國家形象的展現,鼓舞中國民眾的戰斗士氣,同時向中國民眾灌輸大國意識和國際共同體理念。為了實現美國的國家利益,戰爭信息署構建的中國形象經過特殊剪裁,沒有完全反映中國現實,它體現了美國對中國想象與認知的局限性。——《太平洋戰爭時期美國對華宣傳中的中國形象》(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二戰期間美國對華宣傳塑造中國形象的目的。(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評美國宣傳中國形象的影響。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C【解析】

材料中的“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評價的是陸王心學的主張,C項是王陽明的觀點,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項;A項是李贄的看法,B項是黃宗羲的主張,D項是朱熹的觀點,均排除。2、D【解析】

1949年成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這是一個以美國為首的抵御外部侵略的保衛性措施,是一個共同的自衛運動,故D正確;聯合國并非一個共同自衛的運動,A錯誤;歐共體是歐洲一體化組織,并非由美國倡導的,B錯誤;成立反法西斯聯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1947年美國推行馬歇爾計劃,C時間不符合題意,排除。3、D【解析】

依據材料中信息可知,此時英國實行貿易保護主義,這違背了其一貫堅持的自由貿易政策,因此D選項正確;A選項表述不符合史實,排除;這些措施不利于世界經濟的恢復和持續發展,B選項錯誤;這些措施不能真正緩解供銷矛盾,C選項錯誤。故選D。4、D【解析】

材料體現的是明治維新期間日本政府對民間設廠的資金和政策鼓勵,有利于殖產興業的發展,D正確;日本明治維新主要發展的私人企業,A排除;材料未涉及土地問題,B排除;廢藩置縣政策打擊了傳統的幕藩體制,C排除。故選D。5、C【解析】

根據圖片信息結合所學可知,甲午戰后,日本占領朝鮮,并將福建納入勢力范圍,一戰期間日本搶占德國在山東的特權,故C項符合題意;ABD均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C。6、D【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隨著資本主義生產力的發展,資本主義制度戰勝了封建制度,工業革命進一步促進資本主義的發展,同時資本主義的弊端也暴露出來了,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不適應生產力的發展,因此在材料中說“它還造就了將運用這武器來反對他自己的敵人——現代的工人,即無產者”,從而資本主義國家進行一系列的改革來適應生產力的發展,故D選項正確;材料內容揭示了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而“同時它還造就了將運用這武器來反對他自己的敵人——現代的工人,即無產者”,可推知材料體現了資本主義制度存在的問題而不是肯定資本主義的積極作用,故A選項錯誤;自由主義指的是追求保護個人思想自由的社會、以法律限制政府對權力的運用、保障自由貿易的觀念、支持私人企業的市場經濟,材料內容沒有體現自由主義內容,故B選項錯誤;材料內容體現了隨著資本主義生產力的發展會帶動無產階級力量的壯大,揭示了資本主義生產力發展必將引發社會變革,沒有提到工人階級的歷史使命,故C選項錯誤。7、B【解析】

這四幅圖片分別反映的是毛澤東會見尼克松、鄧小平拜訪里根、江澤民會見老布什及胡錦濤會見奧巴馬,結合中美六十年來的關系可知,這段時間內中美關系有發展,有停滯,有合作,也有對抗,但目前的發展趨勢是走向成熟,構建更成熟的中美關系,故B符合題意;材料沒有反映互動頻率大,故A不符合題意;材料沒有反映中美外交的國家利益所在,故C不符合題意;門戶開放是美國侵略舊中國的一種政策,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8、A【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法國大革命在1789年,正是乾隆皇帝統治時期,故A正確;普法戰爭在1870年,故B排除;中英簽訂通商協議在1840鴉片戰爭后,故C排除;清廷忙于抗擊沙俄是在康熙皇帝時期,故D排除。9、B【解析】

大盂鼎記載了周康王在宗周訓誥盂之事,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狀況,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銘文中,周康王向盂講述文王、武王的立國經驗,吸取商內外臣僚沉湎于酒、以致于亡國的教訓,告訴他要效法其祖先,忠心輔佐王室,故選B;AC兩項與材料主題無關,排除;D項時間與材料不符,排除。10、C【解析】

波斯人和穆斯林對印度的統治體現是傳統經濟形態之間的碰撞,但是英國對印度的殖民統治,更多體現的是近代文明對農耕文明的破壞,對印度發展既有破壞性又有重建性,C正確;印度是英國的殖民地,弱化控制的說法不符合史實,A排除;三者都加深了印度的民族危機,B排除;印度國家分裂是二戰后“蒙巴頓方案”出臺導致的,不符合材料時間限制,D排除。故選C。11、C【解析】

依據材料信息可知,當時周文化在黃河中下游和南方得到傳播,形成了一定的文化認同,因此C選項正確;A選項材料并未涉及,排除;周天子對地方實行的是間接統治,B選項排除;文字形式相似不能說明實行標準化生產,D選項錯誤。故選C。12、B【解析】

洋務運動以“自強”和“求富"為口號,引進西方先進科技,創辦了一批近代軍事和民用工業,組建了新式軍隊,創建了北洋艦隊,故材料“卅年求富更求強,造炮成船法仿洋”反映的是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的洋務運動,“海面未收功一戰”指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北洋艦隊全軍覆沒,“總歸虛牝擲金黃”意思是洋務運動以失敗告終,故B符合題意;第二次鴉片戰爭發生在1840年到1842年,清末新政從1901年到1911年,戊戌變法是1898年,均不符合題意,故ACD不符合題意。故選B。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1)趨勢:英國:19世紀中期英國穩居第一,后來先后被美國、德國所超越。法國:19世紀中期僅次于英國,后來陸續被美國、德國所超越。德國:19世紀中期居于英法美三國之后,后來先后超越法國、英國。原因:德國:德國統一的完成和德意志帝國的建立,積極采用兩次工業革命的成果。英國:19世紀中期工業革命和資本主義世界市場使其居于優勢;19世紀末主要依靠殖民地而不是新技術發展經濟。法國:靠近英國,工業革命使其19世紀中期居于優勢,但小農經濟、高利貸資本發達,且不重視新技術而逐漸滯后。(2)現象:材料二體現了我國正在逐步成為工業生產大國。材料三體現了我國人均占有的工業產品產量大幅度增加。原因:我國政府對工業生產的重視;我國人口多,自身擁有非常豐富的資源及廣闊市場;對外開放,廣泛參與國際合作與交流;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注重發展教育與科技,重視技術創新【解析】

(1)趨勢:依據表格內容來看,英國在19世紀中期英國穩居第一,后來先后被美國、德國所超越,法國在19世紀中期僅次于英國,后來陸續被美國、德國所超越,德國在19世紀中期居于英法美三國之后,后來先后超越法國、英國;原因:依據所學可知,德國統一并積極采用兩次工業革命的成果,使得德國迅速發展,而英國19世紀中期工業革命和資本主義世界市場使其居于優勢,但19世紀末主要依靠殖民地而不是新技術發展經濟,逐漸落后,法國靠近英國,工業革命使其19世紀中期居于優勢,但小農經濟、高利貸資本發達,且不重視新技術而逐漸滯后。(2)現象:材料二說明我國一些重工業產品的位次逐步居于世界前列,體現了我國正在逐步成為工業生產大國,材料三的數據體現了我國人均占有的工業產品產量大幅度增加;原因:依據所學知識并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來看,我國政府對工業生產的重視,而且我國人口多,自身擁有非常豐富的資源及廣闊市場,后來實行對外開放,廣泛參與國際合作與交流,促進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注重發展教育與科技,重視技術創新,導致我國逐步成為生產大國,而且人均產量大幅增加。14、(1)目的:影響中國人的思想和觀念;推動戰爭進程和對華外交;鼓舞中國的抗戰斗志;維護美國的國家利益。(2)影響:激發了中國人民的抗戰決心,承認了中國抗戰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做出的巨大貢獻;迎合了中國民眾渴望得到國際社會承認的愿望;但美國的宣傳服務于美國的對華政策,其最終目的是促進美國國家利益的實現【解析】

(1)根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