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屆云南省廣南縣二中高三第二次診斷性檢測歷史試卷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碼填寫清楚,將條形碼準確粘貼在條形碼區域內。2.答題時請按要求用筆。3.請按照題號順序在答題卡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卷上答題無效。4.作圖可先使用鉛筆畫出,確定后必須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描黑。5.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皺,不準使用涂改液、修正帶、刮紙刀。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由于電力的廣泛應用,人類進入電氣時代。下列發明,按其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①格拉姆制成電動機②西門子第臺大功率發電機③愛迪生發明鎢絲燈泡④紐約珍珠街發電廠的建立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②①③④ D.②③①④2.20世紀50年代,美國政府用于采購商品和支付勞務費用的總金額超過了國民生產總值的1/5,并鼓勵資本家按照政府的計劃進行投資,這表明A.美國政府踐行凱恩斯主義B.美國實施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相結合的混合經濟C.美國的黃金儲備減少,美元貶值加劇D.美國經濟進入“滯漲”階段3.如表是1976—2015年七國集團(加拿大、法國、德國、意大利、日本、英國和美國)經濟總量占世界經濟的比重變化。由此可以推知A.七國集團經濟發展已經嚴重衰退 B.新興國家經濟發展迅速C.世界各國工業發展差距明顯縮小 D.世界經濟結構發生變化4.漢代,有足夠資金的農民可以較為方便地購買到鐵制的農具和牛拉的犁,比起那些只依靠木制農具、肩挑手提累斷腰的貧困農民,他們可以耕種更多的土地,獲得更高的產量。據此可知,漢代A.鐵器因費用高普及有限 B.技術進步加劇土地兼并C.土地兼并加快鐵器普及 D.田莊促進生產力的發展5.與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相比,雅爾塔體系最大的進步體現在A.主張不同社會制度國家的合作共處B.消除了國際間矛盾導致戰爭的隱患C.建立了公平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D.中止了主宰世界的強權政治舊慣例6.有學者認為,西周的宗法制是按照等級原則建立起來的一種宗族組織制度,是文明社會對千原始的氏族血緣關系的改造和進一步利用。下列關于宗法制的闡述,正確的是A.這種等級原則實現了周天子對地方的垂直管理 B.宗法制為血緣關系在文明社會發展注入新活力C.該制度首創千西周,是對傳統制度的升級改造 D.最高執政集團實現了在高度集權基礎上的分權7.商至秦漢,現有文獻記錄到的大瘟疫如下:商代僅記錄到河南2次;周代記錄到陜西5次,山東、河北各1次;秦漢記錄到浙江、河南、湖北各3次,安徽2次,山東、江蘇、江西、山西、湖南、貴州、廣東、內蒙各1次。對大瘟疫的記錄情況表明,商至秦漢A.統一多民族國家逐漸形成 B.大瘟疫從中原向南方擴散C.大瘟疫發生頻率逐漸加快 D.中原人口不斷向周邊遷移8.《呂氏春秋》中有“天不私覆,地不私載”以及“貴公去私”之說,這種觀念主要體現在A.史前禪讓制 B.世卿世祿制C.封邦建國體制 D.大一統中央集權制9.北魏均田制實行后,文獻中出現了“莊園”一詞,被指私人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實行后,“莊園”一詞的使用更加普遍。據此可知A.均田制導致土地集中現象加劇B.北魏至唐朝前期政府不限制土地買賣C.均田制未能杜絕土地兼并D.封建小農經濟日益被大莊園經濟取代10.希臘債務危機引發了全球經濟的劇烈動蕩。希臘的財政赤字占GDP的比重曾經高達12%,遠遠超過歐元區設定的3%上限。下列因素與希臘債務危機的發生有關的是A.政府自由放任政策 B.國家壟斷資本主義 C.高福利政策 D.企業國有化11.毛澤東主張,中華民主共和國,只能是在無產階級領導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們聯合專政的民主共和國,國體―各革命階級聯合專政,政體一一民主集中制,這就是真正革命的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義共和國。毛澤東的這種建國主張應當出自于A.《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 B.《論持久戰》 C.《新民主主義論》 D.《論人民民主專政》12.柏拉圖在談及雅典民主制度時說:“所有這一切總起來使得這里的公民靈魂變得非常敏感,只要有誰建議要稍加約束,他們就會覺得受不了,就要大發雷霆。到最后像所知道的,他們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連法律也不放在心上。”這表明柏拉圖A.批判公民因信仰出賣靈魂 B.主張精英分子管理國家C.認為雅典民主是暴民政治 D.抨擊雅典法律形同虛設13.德國在普法戰爭打敗法國后,其內部在對待法國的政策上產生了嚴重分歧,有人主張恢復法國的皇帝制,而俾斯麥則力主恢復法國的共和制。據此,俾斯麥認為A.共和制不利于法國的穩定發展 B.實行共和制度有利于歐洲和平C.皇帝制度阻礙了法國社會進步 D.法國革命成果有助于法德和解14.人們往往以歷史階段特征或呈現的顯著現象來劃分歷史時期。以下曾被一些學者譽為“武士與思想家的時代”的是A.夏 B.商 C.西周 D.東周15.若以“市舶司”“十三行”“鴉片戰爭”“北伐戰爭”等概念來介紹某城,此城是A.南京 B.武漢 C.上海 D.廣州16.下表是中國工業總產值中各種經濟類型比重的變化情況表(不包括手工業)。此表可以說明當時新中國A.已建成社會主義工業化 B.社會主義改造條件成熟C.計劃經濟體制已經確立 D.資本主義工業備受挫折17.20世紀20年代時,梁啟超譴責西方帝國主義和盲目崇拜科學是沖突的根源,并且認為中國重精神的思想可以矯正這種不平衡現象。梁漱溟也宣稱應該只從自己的立場出發,發展本身的長處。二梁都督促國人:“到東方去!”材料反映了二梁“到東方去”的認識是基于A.新文化運動啟蒙 B.一戰的理性反思C.馬克思主義傳播 D.西學東漸的深入18.明朝政治制度下,雖一切事權主要集中在皇帝,但有許多事情是必經廷推、廷議、廷鞫的。重要高官由九卿或再加上巡撫、總督開會來公開推舉,是為“廷推”:凡是遇到重大政事,也常由七卿、九卿公決,是為“廷議”;倘使有重大的獄訟無法解決,也由七卿、九卿開會定讞,是為“廷鞫”。對此理解正確的是A.明朝政治制度具有民主色彩 B.形成了皇權外的決策機構C.皇權受到一定的限制 D.政府行政效率大大提高19.商鞅變法時期推行家庭分異政策,規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異者,倍其賦”。漢代提倡家庭和睦,出現一些父子兄弟同產共居的大家庭。自兩漢以后,更是形成一些累世同居的義門大族,家庭人數達數百人。這一變化反映出A.儒學教化功能增強 B.門閥士族力量壯大C.田莊經濟得到發展 D.小自耕農逐漸衰退20.明弘治四年,邱浚入閣為文淵閣大學士,此前他是正二品的戶部尚書,入閣時加太子太保,從一品。邱浚入閣,開了六部尚書入閣的先例。這說明A.內閣成為法定行政機構B.六部尚書的權力大為削弱C.內閣地位已經高于六部D.六部變成內閣的下屬機構21.1904年,留美學生張繼業在參觀了圣路易斯博覽會之后寫道:“他國入賽之品,皆實業學問……房屋之設,皆是全球著名之大制造場、商業場、大學校、議院、政務院等類。以視上列我國賽品質丑,奚啻天壤”這反映出近代的世界博覽會A.帶動了崇洋媚外風氣 B.是列強擴大侵略的工具C.具有經濟外交的功能 D.推動了世界市場的形成22.1918年初,德軍逼近彼得格勒。蘇俄被迫接受德國提出的割地賠款條件,簽訂“布列斯特和約”,退出大戰,贏得了鞏固蘇維埃政權的時間。有歷史學家借“布列斯特和約”的寓意,把新經濟政策稱為“農民的布列斯特”。這說明蘇維埃政權A.已把農民視為當前最危險的敵人B.確定武裝對抗是處理內政的方針C.通過妥協讓步維護革命根本利益D.開辟了蘇聯社會主義建設新道路23.先秦諸子百家爭鳴時間很長,問題很多,情況很復雜。但簡要一點,也可以概括為三場大辯論:第一場是儒墨之爭;第二場是儒道之爭;第三場是儒法之爭。對材料解讀正確的是A.儒家學說成為各派眾矢之的 B.爭鳴涉及人生和治國方面C.各家流派矛盾尖銳不能調和 D.儒法之爭實質是顯學之爭24.孟子是儒家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但直至漢代他也沒有得到應有的地位,《漢書·藝文志》僅僅把《孟子》放在諸子略中,視為子書。出現這一情形是因為孟子A.主張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B.反對實行霸道用兼并戰爭征服其它國家C.認為人的本性具有惡的道德價值D.贊同若君主無道,人民有權推翻其政權25.秦朝的戶籍簡,類似于今天的“戶口簿”。其特點是一木簡記一戶,又稱“戶版”“戶籍”,是征發賦役的依據。據此推測,最有可能使用此類簡犢的“九卿”是A.奉常 B.太仆 C.將作少府 D.治粟內史26.在2013年10月紀念哥倫布首次抵達美洲的活動中,有人說“今天是種族日,是美洲發現日,是兩個世界相遇日”。這一說法所依據的正確史實應包括①早期殖民者大量屠殺印第安人②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③新航路架起溝通歐美的橋梁④工業文明與農耕文明由此交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7.下列描述明顯有思想價值判斷的是A.“中國近代史開始于廣東”B.“洋務運動開始于太平天國運動時期”C.“鴉片戰爭后出現了近代中華民族的危機”D.“近代民族企業的產生與洋務運動有關”28.1872年,李鴻章曾抱怨道:“興兵輪造兵船,實自強之一策。惟中國政體,官與民,內與外,均難合一……本蓋自其君主持,而民一心并力,則財與力日生而不窮,中土則一二外臣(地方長官)持之,朝議夕遷,早作晚輟,固不敢量其所終極也。”這反映出李鴻章A.主張效仿日本政體 B.對既有體制有所反思C.反對官辦近代企業 D.擔憂督撫的權力受限29.《劍橋歐洲經濟史》指出美國經濟政策在新政時期的變化比人們通常所認為的要小得多。許多改革都是以往不斷嘗試但幾近失敗的計劃的延續,它們之所以能在新政時期得以完成是因為大蕭條所帶來的恐慌情緒超過了謹慎和保守的心理。材料主要強調A.新政遵循了美國傳統的經濟理念 B.新政的實施緣于社會的恐慌情緒C.危機催生了激進的經濟改革方案 D.危機的嚴重性加速了歷史的進程30.近代英國頒布了一系列法案。1689年《權利法案》規定,未經議會同意,國王不能在和平時期維持常備軍;1694年《三年法案》規定,每三年必須召開一次議會;1701年《王位繼承法》規定,國王不得為天主教徒,也不能與天主教徒結婚。這說明英國A.國王真正成為“虛君” B.國王的立法權被剝奪C.責任內閣制正式確立 D.君主立憲制日趨完善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西方世界的挑戰材料一:第三十四款和約一經議定,兩國各宜遵守,不得輕有更改;至各口情形不一,所有貿易及海面各款恐不無稍有變通之處,應俟十二年后,兩國派員公平酌辦。又和約既經批準后,兩國官民人等均應恪遵;至合眾國中各國均不得遣員到來,另有異議。——《望廈條約》材料二:鴉片戰爭后的中英貿易(此表所列為正常商品貿易額,不含鴉片貿易。單位:萬英鎊)年份1840年1842年1845年1850年1851年1853年輸華商品總值52.496.6239.0140.0216.0100.0材料三:外國人始終想將貿易從五個口岸擴展到全中國,在北京設立常駐使節以繞開頑固的廣州當局,以及由于戰后商品價格普遍下降而產生的降低關稅要求。這些問題匯合到一起,在外國人中間引發了一種要求修約的強烈沖動。……1856年,三國公使再次提出修約要求。朝廷告知可允許作一些合理的小變動,但重大條款不予考慮,以免萬年和約《南京條約》失去其意義。——徐中約《中國近代史》問題:(1)材料一中《望廈條約》第三十四款規定了什么原則?(2)材料二中的數據說明了什么問題?(3)材料三中所述的“在外國人中間引發了一種要求修約的強烈沖動”的原因是什么?當時中國內部正面臨怎樣的統治危機?(4)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談談你對清政府應對西方世界挑戰態度的看法。3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世紀,歐洲兒童死亡率很高,大量嬰幼兒難以活到成年。11世紀之前,童年都被看作是一個稍縱即逝的過渡階段,毫無重要性可言,社會缺乏對兒童特殊性的認知。當時人們并不認為兒童具備成年人一樣的人格,對兒童普遍冷漠、忽視。15、16世紀,意大利出現了很多表現兒童天真、可愛的世俗畫,兒童逐漸被發現。17世紀以后,現代家庭觀念在歐洲出現,孩子被看做是家庭中的重要成員,父母親自撫育孩子并重視培養親子關系、關注子女教育成為當時英國的新風氣。18世紀,盧梭在“自然主義”教育觀的基礎上提出了“解放兒童,尊重兒童”口號,其教育學著作《愛彌兒》打開了科學研究兒童的大門。——摘編自(法)菲利普·阿利埃斯《兒童的世紀:舊制度下的兒童和家庭生活》等材料二宋代是中國傳統兒童觀念形成的重要時期,司馬光在《居家雜儀》中說,家庭中應該由大人統御所有子弟,由家長決定子弟事務。朱熹要求兒童應該遠離踢球、放風箏等“無益之事”。兒童的存在,是為了變成大人。鴉片戰爭后,西方近代兒童觀傳入中國。1902年清政府《欽定學堂章程》中首次出現了“兒童”一詞,“培養兒童,使有淺近之知識,并調護其身體”。五四新文化運動期間,胡適的《慈幼問題》、陶行知的《兒童創造教育》等代表著中國近代兒童觀的產生,主張尊重并平等對待兒童。1919年,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訪華,其《民主主義與教育》以及“兒童天性”“兒童中心”的兒童觀在中國引起轟動并迅速風行開來。——摘編自熊秉真《童年憶往:中國孩子的歷史》等(1)根據材料一,指出15—18世紀歐洲“兒童被發現”的內涵,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原因。(2)根據材料一、二和所學知識,比較中西兒童觀變化的異同,并說明中國兒童觀變化帶來的影響。33.中外歷史人物評說材料唐寅,字伯虎,明中葉杰出的畫家、文學家。唐寅曾遭科考案牽連,痛感社會黑暗。為了排遣胸中煩悶,他遠游湖南、湖北、江西、福建、浙江等地,領略湖山之勝。唐寅的繪畫,初學“院派”畫家周臣,山水、人物、花鳥,無所不工,筆墨精細,形象真實。后師法宋元以來諸名家,以詩畫來表現自己的感情,寄托逸花吐云般的英氣。唐寅的詩歌,初學唐人,“多凄怨之詞”,“不計工拙,興寄爛漫”,風采斐然,消極自放,卻飽含著辛酸的人生感受。他還出入秦樓楚館,放浪形骸,以盡量享受短暫的人生,在“半醉半醒”的生活中,冷眼世事,孤傲不羈,“但愿老死花酒間,不愿鞠躬車馬前”。晚年,唐寅還歸心佛教,從色空觀與人生夢幻說中尋求寄托。唐寅的一生,懷才不遇,但卻以詩畫為明代的文化作出了貢獻,后人把他與沈周、文征明、仇英共推為畫家“吳門派”的四杰,視為重振和發展文人畫的大家。——摘編自白壽彝《中國通史》(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唐寅詩畫的特點。(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唐寅詩畫風格形成的背景。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C【解析】
依據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進程可知,①1870年格拉姆發明了發電機,②1866年西門子制成發電機,③1906年愛迪生發明了鎢絲燈泡,④1882年愛迪生在紐約市珍珠街建立了第一座中心發電廠。按先后順序應為②①③④。C正確;ABD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C。2、A【解析】
根據題干可知,美國政府通過官方采購及制定計劃的措施對經濟進行有效干預,體現了凱恩斯主義的理論主張,A項正確;美國并未實行混合經濟模式,排除B項;題干未涉及對外貿易,不能反映對黃金儲備的影響,排除C項;20世紀70年代,美國經濟進入“滯漲”階段,排除D項。故選A。3、B【解析】
材料體現的是西方七國集團在世界中的經濟比重呈現下降趨勢,這不是說西方七國集團的經濟衰敗,是因為新興國家相繼崛起導致的,B正確,A排除;C說法不符合史實,在經濟全球化進程面前,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差距越來越大,排除;材料無法得出世界經濟結構的變化,D排除。故選B。4、B【解析】
據材料可知,使用鐵制農具的農民可以耕作更多土地,說明技術進步加劇土地兼并,故B項正確;材料沒有說明鐵制農具價格,但顯示鐵制農具會顯著提高生產力,排除A項;土地兼并會導致大量農民破產更加貧窮,進而限制鐵制農具的進一步普及,故C項錯誤;田莊會導致大量農民破產更加貧窮,進而限制鐵制農具的進一步普及,排除D項。5、A【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巴黎和會是一戰戰勝國參加的會議。蘇俄中途退出協約國,故無權參加會議。凡爾賽一華盛頓體系將蘇俄排斥在外。而開羅會議、雅爾塔會議、波茨坦會議等是美蘇主導的會議,建立了新的戰后國際政治軍事新秩序,這個體系將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包含在內,認可不同社會制度國家的合作共處,故A項正確。二者都沒有消除國際分歧與隱患,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建立后不久爆發了二戰,雅爾塔體系建立后爆發了冷戰。故B項錯誤。C、D項,凡爾賽一華盛頓體系是英法等大國主導的,雅爾塔體系是美蘇等大國主導的,二者并未中止主宰世界的強權政治舊慣例,因此也沒有建立公平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故C、D項錯誤。【點睛】1945年2月,美、英、蘇三國首腦在雅爾塔會晤,著重討論歐洲領土變動、成立聯合國、遠東事務安排等問題。雅爾塔會議的決定對戰后世界格局的形成和發展具有重大影響。人們通常把該時期大國圍繞戰后世界安排問題所達成的一系列協議稱為“雅爾塔體制”。6、B【解析】
根據材料“西周的宗法制……是文明社會對于原始的氏族血緣關系的改造和進一步利用”,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會父系家長制演變而來的,為血緣關系在文明社會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故B項正確;西周并未實現周天子對地方的垂直管理,排除A項;宗法制確立于夏朝,排除C項;周并未實現最高執政集團的高度集權,排除D項。故選B。7、A【解析】
通過商至秦漢時期對瘟疫的記錄情況來看,每個朝代所記錄的范圍比前代更加廣闊,結合古代中國發展歷程可知,這些地區是逐漸被納入中國版圖的,代表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正在逐漸形成。A正確;之前南方區域沒有記載不代表以前南方沒有瘟疫,而且內蒙古在山東、河北北方,B錯誤;因為所涉及的區域更多,因此記錄的次數不代表發生的頻率加快,C錯誤;材料反映的是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中原人口不斷向周邊遷移材料信息不能體現,D錯誤。故選A。8、A【解析】
根據題干可知材料強調去除私利,體現了天下為公的觀念,禪讓制正是“公天下”的具體體現,故A項正確;世卿世祿制即世官制,封邦建國體制即分封制,中央集權體制三者均體現了“家天下”特點,排除BCD三項。故選A。9、C【解析】
分析材料北魏均田制實行后,文獻中出現了“莊園”一詞,被指私人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實行后,“莊園”一詞的使用更加普遍根據所學,說明當時均田制未能杜絕土地兼并,故C正確;北魏至唐朝前期均田制主要是為限制土地兼并,AB選項排除;D選項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10、C【解析】
希臘債務危機爆發的原因主要是其國內的高額福利造成了沉重的財政負擔,最終嚴重阻礙了社會經濟的發展,故選C項;希臘采取的不是自由放任政策,排除A項;國家壟斷主義和企業國有化都與希臘債務危機沒有必然聯系,排除BD。故選C。11、C【解析】
據“無產階級領導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們聯合專政的民主共和國”、“各革命階級聯合專政”等信息可知毛澤東此時主張建立各革命階級聯合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共和國,結合所學可知毛澤東的這種主張與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目標相符,所以此建國主張應該出自《新民主主義論》,故選C;AB項中沒有關于建國的主張,排除;《論人民民主專政》與“各革命階級聯合專政”不符,排除D。故選C。12、C【解析】
題干中柏拉圖描述了雅典民主制的弊端“他們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連法律也不放在心上”,認為這是一種暴民政治,C正確;柏拉圖未提到信仰問題,排除A;題干中柏拉圖只是批判了雅典民主制,并未提出自己新的主張,排除B;柏拉圖抨擊的是雅典民主制,排除D。13、A【解析】
在普法戰爭中勝利的德國為限制法國,維護其在歐洲大陸的優勢,主張恢復法國的共和制,可以推出在俾斯麥看來,共和制不利于法國的穩定發展,A項正確;俾斯麥主張在敵對國家法國實行共和制,目的不是為了促進歐洲和平,B項錯誤;實行君主制的“鐵血”宰相俾斯麥并不認為皇帝制度阻礙社會進步,C項錯誤;普法戰爭后法德矛盾是歐洲三大矛盾之一,俾斯麥并不主張法德和解,D項錯誤。14、D【解析】本題主要考察學生對先秦階段知識的整體把握和認識,春秋時期,分封制崩潰,出現春秋五霸的爭霸戰爭,同時,由于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處于大變革中,在思想上出現了諸如儒家,道家,墨家等“百家爭鳴”的現象,即“武士與思想家的時代”,所以,答案為東周15、D【解析】
清朝在廣州設立“十三行”允許與外商貿易,“鴉片戰爭”從廣州開始,“北伐戰爭”也是從廣州出發,另外廣州在宋朝、明朝等均為“市舶司”,故答案為D;ABC均不能與材料吻合,排除。16、B【解析】
材料體現的是到1952年社會主義工業和國家資本主義工業的比重占據絕對優勢,這說明當時社會主義改造的條件走向成熟,B正確;當時國民經濟恢復工作剛完成,A錯誤;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國確立了計劃經濟體制,C排除;D說法與材料無關,排除。故選B。17、B【解析】
梁啟超譴責西方帝國主義和盲目崇拜科學是沖突的根源,梁漱溟主張國人發展本身的長處,結合所學,第一次世界大戰暴露了西方文明的弊病,使二梁重新認識中西文明,故B正確;新文化運動宣傳西方的思想文化,二梁主張理性對待中西文化,故A錯誤;材料信息與馬克思主義傳播無關,排除C;根據“到東方去!”可知,二梁主張發掘中國傳統文化的優點,D錯誤。18、C【解析】
根據“有許多事情是必經廷推、廷議、廷鞫”可知,材料強調明朝時期的皇權一定程度上受到制度性的制約,故C正確;明朝實行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并不民主,排除A項;“廷推”、“廷議”、“廷鞫”都沒有最終的決策權,排除B項;材料與行政效率無關,排除D項。19、A【解析】
從秦到漢再到兩漢以后,血緣、親情在維系家庭、家族關系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儒家思想的道德倫理觀便是以血緣感情為心理基礎,以宗法人倫為主要內容。自漢代儒學獨尊以來,其在社會上的影響力逐漸增強,故答案選A;題中的變化主要反映了儒學教化功能的增強,沒有體現門閥士族力量的壯大,排除B;田莊經濟發展和小自耕農的衰退均無法體現,排除CD。故選A。20、C【解析】
根據材料“邱浚入閣,開了六部尚書入閣的先例”可知,內閣地位已經高于六部,C選項符合題意。內閣不是中央一級的法定機構,A選項錯誤。材料未反映六部尚書的權力大為削弱,B選項排除。六部變成內閣的下屬機構說法錯誤,內閣不是中央一級的法定機構,不能統帥六部,無決策權,D選項排除。【點睛】明朝內閣是明朝皇帝咨政機構,此后權力逐漸增大,后形成為明朝行政中樞。內閣輔臣的人數為一人至七人不等,輔臣奉使出外辦事,多自稱閣部。起初,內閣大學士只具有顧問身份,皇帝為最終決定的權力,而大學士很少有參決的機會。到明仁宗、明宣宗時期,地位日益受尊崇。自此,內閣的權力日益增大,到明世宗中葉,夏言、嚴嵩等人執掌內閣,地位赫然為真正的宰相,亦可壓制六部。然而,雖然首席內閣大學士有票擬的權力,但卻不得不依賴于內部太監送達批紅。首輔大學士的職權如同以往的丞相,但必須與宦官合作,才能執掌大政,如張居正結合馮保。21、C【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1904年圣路易斯博覽會上我國賽品與其他國家展品的對比,體現了我國和西方國家在經濟上的差距,C符合題意;A、B、D與材料無關,排除。22、C【解析】
由材料可知,蘇俄為鞏固蘇維埃政權、退出一戰選擇了妥協,簽下《布列斯特和約》。此后,因為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引發了蘇聯嚴重的經濟和政治危機,所以以列寧為首的蘇維埃政權再次對現實妥協,推行了新經濟政策,在農業上采取固定糧食稅的做法,從而再次鞏固了蘇維埃政權。綜上兩件事情可以看出,蘇維埃政權通過妥協讓步維護了革命的根本利益,故選C。由材料“有歷史學家借‘布列斯特和約’的寓意,把新經濟政策稱為‘農民的布列斯特’”可知,蘇維埃政權注重維護工農聯盟,將運用和平的方式來處理農民的問題,排除AB;新經濟政策是列寧從經濟文化相對落后的國情出發,找到的一條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正確途徑,而不是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一條新道路,排除D。23、B【解析】
根據題干結合所學可知,儒墨道法的爭論實質反映了不同流派基于本階層的利益,對宇宙人生、社會現實,闡述自己的主張,故B項正確;“各派”一說過于絕對,排除A項;材料不能反映各派思想不能調和且說法過于絕對,排除C項;儒法之爭實質上是治國策略之爭,排除D項。故選B。24、D【解析】
孟子作為儒家代表人物,提出了君舟民水的民本思想,這不符合統治階層的利益,因此出現《漢書·藝文志》的情形。D正確;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闡述了社會分工的思想,有利于社會的穩定,符合統治階層利益,不應該出現此狀況,A排除;孟子不主張用戰爭的方式征服其他國家,B排除;孟子認為人本性善良,性本惡是荀子的觀點,C排除。故選D。25、D【解析】
據材料“特點是一木簡記一戶,又稱‘戶版’‘戶籍’,是征發賦役的依據”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治粟內史管理的是國家財政,故D選項正確;奉常是中國古代朝廷掌宗廟禮儀之官,故A選項錯誤;太仆掌皇帝的輿馬和馬政,故B選項錯誤;將作少府職掌宮室、宗廟、陵寢等的土木營建,故C選項錯誤。26、A【解析】
美洲的發現,使得歐洲人給印第安人帶來了殺戮和奴役,印第安人數量銳減。故①項正確。1492年,哥倫布受西班牙王室的資助,率領由三艘不大的船組成的船隊,從西班牙起程,開始橫渡大西洋。經過兩個多月的航行,歷經千辛萬苦,到達今天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故②項正確。美洲的發現架起溝通歐美的橋梁,美洲由此卷入資本主義市場。故③項正確。18世紀,英國工業革命標志著人類社會發展史上一個全新時代的開始,拉開了整個世界向工業化社會轉變的帷幕。故④項錯誤。綜上所述,①②③正確,④錯誤,故本題正確答案為A。排除BCD項27、C【解析】
“鴉片戰爭后出現了近代中華民族的危機”認為鴉片戰爭引發了民族危機,是對鴉片戰爭的價值判斷,故選C項;ABD項是客觀描述,不帶有思想價值判斷,與題意不符,排除;故選C。28、B【解析】
李鴻章抱怨自強政策少,“中國政體”難以實現官民一體、內外一致,限制了洋務運動的發展,反映了他對既有體制有所反思,B項正確;材料未提及學習“日本政體”,A項錯誤;李鴻章倡導而不是反對官辦近代企業,C項錯誤;擔憂督撫的權力受限不是材料主旨,D項錯誤。29、D【解析】
材料“它們之所以能在新政時期得以完成是因為大蕭條所帶來的恐慌情緒超過了謹慎和保守的心理”表明危機的嚴重性加速了歷史的進程,故D正確;新政是國家干預經濟的模式,不是遵循傳統自由主義經濟模式,A錯誤;新政實施是源于自由放任的失敗,B錯誤;材料并不是說明經濟危機催生了激進的經濟改革方案,C錯誤。故選:D。30、D【解析】
“未經議會同意,國王不能在和平時期維持常備軍”、“每三年必須召開一次議會”、“國王不得為天主教徒,也不能與天主教徒結婚”等規定限制了王權,強化了議會權力,說明英國君主立憲制不斷完善,D正確;責任內閣制確立后國王真正成為“虛君”,排除A;國王沒有立法權,排除B;責任內閣制形成時間是1721年,排除C。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1)條約一經簽訂,雙方應遵守;如確因情況變化,須經雙方協商而定。(2)中國人民購買力低下;自然經濟的抵制作用;英國打開中國大門的目的沒有實現;(3)對華商品傾銷額遠沒有達到預期效果;與中國方面打交道不順暢;戰后商品價格下降造成經濟損失等太平天國運動爆發,威脅清政府統治。(4)本題從觀點、史實、論述、組織四方面合成評分。要求:1、觀點新穎、深刻;與材料關系緊密;2、用核心史實進行完整論證;3、論述過程具有邏輯性;史實、觀點與論證的一致性;4、用歷史學科的語言進行準確、連貫的組織;【解析】
(1)根據材料“和約一經議定,兩國各宜遵守,不得輕有更改”得出條約一經簽訂,雙方應遵守;如確因情況變化,須經雙方協商而定。(2)從材料中的數據可以看出,英國輸出的商品總量并沒有明顯的增加,這說明了中國人民購買力低下,自然經濟的抵制作用,英國打開中國大門的目的沒有實現。(3)從材料二中的數據以及材料三“外國人始終想將貿易從五個口岸擴展到全中國,在北京設立常駐使節以繞開頑固的廣州當局,以及由于戰后商品價格普遍下降而產生的降低關稅要求。”等信息可以看出當時對華商品傾銷額遠沒有達到預期效果;與中國方面打交道不順暢;戰后商品價格下降造成經濟損失等。根據“1856年”可得出此時國內太平天國運動爆發,威脅清政府統治。(4)本題需要結合前幾個問題的內容以及所學,多角度分析清政府的應對。從清政府的應對態度來看,此時清政府主要是消極應對,可就此切入進行分析,分析這種態度產生的原因、影響。32、(1)內涵:關注兒童的特殊性,尊重兒童天性,重視兒童權利。原因:醫療衛生事業的進步;文藝復興及啟蒙運動的影響;資本主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BT工程合同概述及合同范本下載
- 2025婚禮策劃服務合同示范文本 合同范本
- 2025版權許可協議合同范本:圖書出版合同
- 2025專利許可合同樣本
- 2025合作協議書合同范本
- 2025上海勞動合同標準范本
- 2025綜合布線施工合同范本
- 網貸市場的監管政策解讀考核試卷
- 2025專業版技術服務合同示范文本
- 2025年國際貿易合作合同合同
- 加油站現場服務提升方案
- 絕緣搖表培訓
- 保險合規知識培訓課件
- 2025年廣東省深圳市高考語文一模試卷
- 酒店客房保潔服務人員配置方案
- 第八課 學習借鑒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教學設計-2024-2025高中政治統編版必修四哲學與文化
- 虛擬電廠接入配電網電力系統調度優化
- 機場安檢人員培訓
- 用戶能耗監測的智能插座原型設計
- 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2024年本)
- 2023敏感肌美白產品的市場需求數據分析報告-魔鏡洞察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