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江蘇省蘇州市五校聯考2025屆高三(最后沖刺)歷史試卷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清楚,將條形碼準確粘貼在考生信息條形碼粘貼區。2.選擇題必須使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必須使用0.5毫米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書寫,字體工整、筆跡清楚。3.請按照題號順序在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4.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不準使用涂改液、修正帶、刮紙刀。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有學者認為,經過明治維新后,日本從一個封建的東方農業國轉變為深受西方明影響的工業化國家,但并未完全實現“脫亞入歐”的目標。其主要的歷史依據是A.實行義務兵役制并同時組建常備軍B.重建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體制C.推行小學義務教育并扶持高等教育D.引進西方技術設備和現代產業制度2.英國人赫德在《雙周評論》撰文說:“中國如被瓜分,全國將協同一致來反對參與瓜分的那幾個外國統治者”,“表現出民族感情的存在和力量”。該材料用于幫助我們理解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的影響 B.太平天國運動的歷史意義C.中日甲午戰爭對中國的危害 D.《辛丑條約》簽訂的重要原因3.據記載,海神媽祖信仰起源于宋代的福建,到明清時期遍及德州、濟寧、山東乃至整個北方地區,并從海神兼而“河運之神”。這一變化是由于A.明清海外貿易發達 B.運河流域商業的繁盛C.媽祖信仰符合需求 D.女性地位的逐漸提高4.古代雅典即將上任的執政官,在接受資格審查時他不僅要說出父母和祖父母的姓名,還要說出他們的庭院宙斯和阿波羅的祭壇,以及他們家庭墓地的地點。這種儀式有助于()A.擴大雅典的對外貿易 B.維系公民的身份認同C.消除公民均貧富差距 D.保護氏族貴族的權威5.1984年,中央決定延長農村土地承包的期限,規定生產周期長和開發性項目,承包期可以更長一些。90年代以來,大批國營公司和新組建的各種專業公司開始與農戶聯合,使中國農村呈現出新的面貌。這種現象A.彌補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不足B.弱化了集體經濟的經營管理方式C.實現了城鄉一體和鄉鎮企業的發展D.擴大了農民對土地經營的自主權6.據《太祖實錄》記載,1385年,明太祖考核了天下布政使司、按察司及府、州、縣官員共4117人的政績,其中擢升者435人,復職者2897人,黜降者471人,罪罰者171人,免職者143人。由此可知,明初A.重視對地方的掌控 B.地方行政機構不斷膨脹C.監察制度比較成熟 D.官員腐敗情況比較嚴重7.董仲舒為樹立儒家之權威,曾建議對其他學派加以“滅”“絕”,但漢武帝并未實際推行,只是剝奪了其他學說在官方學校中的傳授資格。就是在官場之中,武帝也重用了一批具有法家、黃老道家、陰陽家色彩的人物。這說明漢武帝A.顧忌新儒家,承天意施政 B.以“外儒內法”之術治國C.兼用百家之學以粉飾統治 D.容許多元文化并存,統治開明8.董仲舒一再強調“天”至高無上的主宰地位,反復論證“天”道是人道的主宰。根據天人感應理論,董仲舒引經據典把一些自然現象加以神秘化來解釋政治現象的癥結,董仲舒這樣做的目的是A.獲得在最高統治者認同 B.宣揚君權神授C.限制君權 D.適應加強皇權專制的需要9.20世紀70年代我國取得的外交成就主要有①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②中美建立正式外交關系③周恩來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④《中日友好條約》簽訂。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0.1955年,《人民日報》社論說:“不少的美術家為了強調人民生活中的光明和快樂,顯然把生活簡單地美化了,使生活過多地成為節日的天真的狂歡,而對于人民在爭取美好生活過程中堅決斗爭和克服困難的精神卻很少加以有力的表現。”這表明新中國成立初期:A.“左”傾錯誤嚴重摧殘文藝發展B.藝術家深入理解“雙百”方針C.黨強調文藝要宣揚社會建設精神D.科學和文學領域呈現繁榮景象11.錢穆在《中國歷史政治得失》一書中說:“皇室的權,總是逐步升,政府的權,總是逐步降。這也是中國傳統政治上的大毛病。”以下各項表述中,最能體現錢穆這一觀點的是A.秦朝創立皇帝制度和郡縣制 B.漢武帝頒布推恩令解決王國問題C.隋唐時期實行的三省六部制 D.清朝雍正時期中央設置的軍機處12.西漢初年,賈誼在政論文《過秦論》中指出,奪取政權需要暴力和智謀,即“并兼者高詐力”,但是構建和維系政權,更多需要運用調節和整合的方式,即“安定者貴順權”。他進而提出,“三主(秦始皇,二世、子嬰)惑而終身不悟,亡,不亦宜乎?”據此可知,賈誼認為A.法治不利于長治久安 B.治國方略應因時而變C.大一統秩序業已鞏固 D.秦代的政制缺乏創新13.如表是1929—1934年美國197所高校的教育收人(單位:美元)。據此可知,當時美國年份1929—19301931—19321932—19331933—193450多收入人216100344169196576153116892130084022A.大學教學質量快速下降 B.經濟發展狀況急速惡化C.政府縮小大學教育規模 D.經濟霸主地位受到沖擊14.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陜北瓦窯堡召開政治局會議,決定把蘇維埃工農共和國改為蘇維埃人民共和國。次年9月,中共中央根據形勢的發展,又將“人民共和國”改為“民主共和國”。此舉旨在A.適應抗日救亡運動高漲的新形勢 B.鞏固陜北根據地的蘇維埃政權C.團結中間階層孤立反共頑固勢力 D.推進根據地政權的民主化建設15.1819年在一位去世偉人的訃告中,對他的科技貢獻有著這樣的贊頌:“它武裝了人類,使虛弱無力的雙手變得力大無窮,健全了人類的大腦以處理一切難題。它為機械動力在未來創造奇跡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位偉人的最大貢獻是A.發明水力織布機B.改良了蒸汽機C.研制成了發電機D.發明了內燃機16.20世紀80年代,鄧小平曾指出,“城市改革實際上是整個經濟體制的改革”“城市改革不僅包括工業、商業,還有科技教育等,各行各業都在內”。鄧小平意在強調A.農村改革的影響力較小 B.城市改革是經濟體制改革的試金石C.深化國有企業體制改革 D.城市經濟體制改革應全面展開17.古羅馬法學家蓋尤斯在《法學階梯》中說:“通過合意締結契約之債是因為,不需要任何特殊的語言或文字,只需要實施交易行為的人們相互同意。這種交易也可在未出席者之間締結”。這反映了當時羅馬法A.重視保護居民的意愿B.突破了形式主義的束縛C.注重對法律追本求源D.二元法律體系最終消亡18.20世紀70年代,不結盟國家決定建立原料生產出口機會理事會和資助發展中國家出口原料和初級產品的特別基金,到80年代初,各類原料生產和出口國組織達到22個。這些組織和基金的設立A.消除了不結盟國家內部的摩擦B.阻礙了經濟全球化的縱深發展C.啟動了新興經濟體的團結合作D.有利于維護發展中國家的權益19.能反映下圖所示社會特征的歷史文獻是A.《吉爾伽美什》B.《漢穆拉比法典》C.《摩訶婆羅多》D.《荷馬史詩》20.周代在王位和諸侯國國君繼承對象的選擇上,首先考慮的是嫡出,若沒有嫡出之子,再考慮庶出;在堅持“立嫡”原則的同時,還要堅持以年齡排序的原則,由長及幼,不能錯亂。這說明周代A.儒家“尊老敬長”的禮制成為政治準繩B.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前提與基礎C.官僚政治的鞏固須借助嫡長子繼承制D.注重維系政權繼承的穩定性21.晚清以來“青年”的發展經歷了幾個階段:清末時“革命青年”,“五四時期”是“新青年”,后來則是“進步青年”。其中,“新青年”關心個人的生活與解放,“進步青年”慢慢轉向關心整個社會的解放。導致這種轉變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資產階級力量日益壯大B.十月革命和一戰的影響C.民族矛盾成為社會主要矛盾D.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22.如圖是1938年發表的時政漫畫,漫畫中的章魚得意洋洋。對該漫畫內容解讀正確的是A.國際聯盟支持日本擴大戰爭B.日本美化對中國的侵略戰爭C.中國戰場的形勢處于危急關頭D.持久戰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23.顧炎武在《日知錄》中極力駁斥“有公而無私”,指出“人道就是對人私利與欲望的滿足,道德就存在于人們的物質利益之中”。這一主張A.徹底否定了宋明理學 B.旨在批判君主專制統治C.適應了工商業的發展 D.開啟了思想啟蒙的先河24.明弘治四年,邱浚入閣為文淵閣大學士,此前他是正二品的戶部尚書,入閣時加太子太保,從一品。邱浚入閣,開了六部尚書入閣的先例。這說明A.內閣成為法定行政機構B.六部尚書的權力大為削弱C.內閣地位已經高于六部D.六部變成內閣的下屬機構25.下列政權與建立者不匹配的是:A.遼——耶律阿保機 B.西夏——元昊C.金——完顏阿骨打 D.元——鐵木真26.歌德說羅馬法“如同一只潛入水下的鴨子,雖然一次次將自己隱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卻從來沒有消失,而且總是一次次抖擻精神更飽滿地重新出現”。羅馬帝國滅亡后,對羅馬法的研究一度在兩個時期掀起熱潮,這兩個時期是A.中世紀和宗教改革時期 B.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時期C.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 D.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時期27.宋代文學家普遍認同“文以貫道”的思想。文學作品要蘊含著思想意識,即便是單純的抒情作品,也要對愛國主題給予格外的重視。這反映了宋代A.文人階層重視抒發情感 B.文學創作受理學影響C.統治集團推行重文輕武 D.崇尚文化的氛圍濃厚28.美國人哈默被稱為“紅色資本家”。他23歲時到蘇俄訪問,為俄國人購買了100萬美元的小麥,列寧接見了他,并授予他在蘇俄開采石油的特許權。他81歲時乘坐自己的專機進入中國,他旗下的西方石油公司隨后也成為首批進入中國的企業。以上活動分別發生在A.蘇俄實行新經濟政策時期;中國處于改革開放新時期B.蘇聯實施“一五”計劃時期;中國處于“大躍進”時期C.蘇聯實行計劃經濟體制時期;中國處于“文革”時期D.蘇俄實行戰爭共產主義政策時期;新中國向社會主義過渡時期29.下表為1958~1963年中國產業結構變動情況,其中20世紀60年代初數據變化表明當時A.國民經濟“八字”調整方針的卓有成效B.向現代化工業社會的轉型已基本完成C.以工業化為中心的指導思想得以貫徹D.中蘇關系破裂導致中國工業發展停滯30.甲午戰爭后“中國新式產業發展進入民營化為主階段”,導致這種現象出現的直接原因是A.洋務運動的誘導B.戊戌變法的措施推動C.清政府放寬對民間設廠的限制D.列強放松對中國的經濟侵略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雙重革命”北大歷史學教授錢乘旦認為:“工業革命一旦啟動,就立刻對周邊造成巨大壓力,而法國是最早受到壓力的地區,也最早體會到必須追上英國的步伐,……所以法國在19世紀面臨著雙重革命,……雖然歷經曲折、遭遇困難,但從結果看,到19世紀末法國還是做得相當不錯”。請以“雙重革命”為主題,敘述法國19世紀的發展之路。32.材料清朝前期建立的經制兵——八旗軍和綠營軍,在鴉片戰爭前已腐朽不堪。在農民起義軍的打擊下,八旗和綠營軍失去了鎮壓人們起義的作用。清政府依靠以湘軍、淮軍為骨干的漢族地主武裝“勇營”鎮壓了太平天國運動,從此,“勇”代替了“兵”。19世紀70年代,中國東南海防出現空前危機,清政府開始籌建近代海軍。然而,在中法戰爭和甲午中日戰爭中,清政府苦心經營多年的南洋、北洋水師先后全軍覆沒。19世紀末,義和團運動在北方蓬勃興起,八國聯軍乘機發動了大規模侵華戰爭,天津、北京很快相繼失陷。所有這一切,充分反映了清朝軍隊幾乎完全喪失對外抵御作用。甲午戰爭的刺激,促使清朝將傳統舊軍制向新軍制轉變,而比較完全意義上的軍制改革是1901年清政府下詔“變法”后開始的。1901—1905年,清廷實行“新政”,裁汰綠營,編練新軍,改用洋操訓練,使用新式槍炮,軍事制度的改革步入正軌,新軍也蓬勃發展起來。清政府本想通過軍事制度改革收回全國兵權,但因清末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激化,政局不穩,所以,計劃未能完成,軍權反而落到大軍閥袁世凱手中。辛亥革命后,軍閥現象最終形成,并一躍而居于政治、經濟生活中的支配地位——摘編童遠忠《清末民初國家軍事體制改革述論》(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清末軍事改革的原因。(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評清末軍事改革。33.材料二戰初期,德國法西斯接連侵占東歐、北歐和西歐各國。受此刺激,日本在1939年至1941年的三年時間里,對重慶先后實施了“100號作戰”“101號作戰”和“102號作戰”三次大規模的轟炸,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侵略者實施的持續時間最長、造成危害最為嚴重的一次殘暴的、非人道的戰略轟炸,給中國人民造成了巨大的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從重慶大轟炸開始,美英等國使領館和外僑財產就不斷受到日本飛機的轟炸,美、英政府多次向日本提出嚴重抗議,美國還廢除了《美日友好通商航海條約》,并逐步強化了對日本的經濟制裁。由于重慶人民英勇的反轟炸斗爭,日本的戰略企圖始終沒有得逞,中國的戰時首都始終巍然屹立,從戰略上阻止日軍北侵蘇聯,拖延其發動太平洋戰爭的時間。——摘編自潘詢《抗戰時期重慶大轟炸的國際影響》等(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1939~1941年期間日本對重慶實施大轟炸的原因。(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重慶人民反轟炸斗爭的作用。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B【解析】1868年,日本開始了以學習西方為目的明治維新,發展資本主義。經過明治維新,日本資本主義得到發展,建立了近代軍隊和近代教育體制,但在政治方面,日本依然保留了天皇制,根據1889年憲法,天皇享有大權,地主資產階級聯合專政的政權在日本建立起來了,這與西方普遍的民主政體截然不同,故選B;ACD無法明顯體現與西方文明的不同,不能反映“未完全實現‘脫亞入歐’的目標”,排除。2、D【解析】試題分析:“中國如被瓜分”,是指看到了列強割占、瓜分中國領土的危害;“全國協同一致來反對……幾個外國統治者”、“民族感情的存在和力量”,是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期間清軍和義和團曾經配合抵抗侵略,這顯然會危及列強在華利益,所以《辛丑條約》才會不割占土地、也不新增通商口岸。考點: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間西方列強侵略與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義和團運動、《辛丑條約》。3、B【解析】
海神信仰在明清時期遍及德州、濟寧、山東乃至整個北方地區,從海神兼而“河運之神”,結合所學可知,明清時期運河沿岸商品經濟繁榮,因此“河運之神”出現,B正確;明清實行閉關鎖國,海外貿易蕭條,排除A;C不是對原因的表述,排除;明清時期理學是官方哲學,男尊女卑,排除D。4、B【解析】
從材料中要求說出父母的名字和家族的墳地可以看出,是為了考察其父母是不是城邦的公民,這是為了維系公民的身份認同,故選B;材料這種儀式與擴大雅典的對外貿易、消除公民均貧富差距無關,排除AC;雅典民主政治逐漸削弱氏族貴族的特權,排除D。5、A【解析】
材料體現了對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承包期限以及對專業公司的聯合做出了新的規定,彌補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不足。A正確;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本身屬于自主經營,材料措施加強了經營管理方式,B排除;材料所述現象會加速農村的發展,但不可能實現城鄉一體發展,C排除;承包期限增加與專業公司合作和擴大農民經營自主權無關,D排除。故選A。6、A【解析】
明太祖對數千名地方官員進行考核、擢升、黜降等做法,體現了明朝初年國家重視對地方的掌控,A項正確;明太祖并未擴充地方官僚隊伍,沒有使地方行政機構“不斷膨脹”,B項錯誤;“監察制度”成熟和官員腐敗情況嚴重在材料中均沒有體現,CD兩項錯誤。7、D【解析】
依據材料中信息可知,漢武帝既給儒家以尊崇的地位,又給其他學派留下適度發展的空間,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漢武帝容許多元文化并存,實行開明統治政策,因此D選項正確;這并非是漢武帝顧忌新儒家,也無法體現對天意的順承,A選項錯誤;B選項與重用陰陽家、道家等人物不符,排除;漢武帝兼用百家思想,并非只為粉飾統治,C選項錯誤。故選D。8、D【解析】
天人感應中天道高于人道,強調天的地位,同時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董仲舒強調君權神授,引經據典把一些自然現象加以神秘化來解釋政治現象的癥結,這樣做適應了加強專制的需要,D正確;董仲舒這一做法與獲得統治者的認同無關,排除A;題干未體現君權神授內容,排除B;董仲舒引經據典將自然現象神秘化,是為了迎合皇權需要,而非限制君權,排除C。9、C【解析】
注意題干時間“20世紀70年代”,結合所學可知,周恩來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在1953年,與題干時間不符,故③錯誤,①②④均是20世紀70年代我國取得的外交成就,故C項正確,ABD不符合題意,排除。10、C【解析】材料“對于人民在爭取美好生活過程中堅決斗爭和克服困難的精神卻很少加以有力的表現”反映了對美術家的作品忽視社會主義建設傾向的批判,說明黨強調文藝要宣揚社會建設精神,故C正確;1955年中國并沒有嚴重的“左”傾錯誤,故A錯誤;“雙百”方針提出于1956年,故B錯誤;材料并不能體現科學和文學領域呈現繁榮景象,故D錯誤。故選C。11、D【解析】
材料中“皇室的權,總是逐步升,政府的權,總是逐步降”,體現了中國古代政治上君主專制不斷加強的趨勢。清軍機處的設立,使軍政大權進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標志著君主專制達到頂峰故選D;秦朝時君主專制才正式確立,郡縣制體現中央與地方,不符合題意,A錯誤;B體現了中央加強對地方的管理,不是君權趨勢加強,排除;三省六部起到加強了皇權的效果,但是皇權沒有到達頂峰,排除C。12、B【解析】
根據題干可知,賈誼認為“構建和維系政權”需要采取和“奪取政權”不同的方式,才能實現統治長治久安,通過秦亡的歷史教訓說明治理國家要隨著形勢發展變化而變化,故B項正確;題干未體現法治思想,排除A項;賈誼探討治國方略旨在適應鞏固大一統的需要,排除C項;題干未強調對秦政制的認識,排除D項。故選B。13、B【解析】
根據材料數據可知,1929—1934年美國197所高校的教育收入呈下降趨勢,聯系所學知識,這表明受1929—1933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影響,美國的經濟發展狀況日益惡化,B項正確;數據體現的是“1929—1934年美國197所高校的教育收入”,“大學教學質量”在題干所給數據中沒有涉及,A項錯誤;題干所給數據體現的是“1929—1934年美國197所高校的教育收入”,無法得出政府縮小大學教育規模的結論,C項錯誤;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二戰后,美國確立了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霸主地位,D項錯誤。14、A【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由“蘇維埃工農共和國”到“蘇維埃人民共和國”再到“民主共和國”的轉變,是為了適應抗日救亡運動高漲的新形勢,爭取更多的抗日力量,以擴大統一戰線,故A正確;鞏固陜北根據地不是主要目的,故B錯誤;材料主旨不是為了孤立反共頑固勢力,故C錯誤;根據地政權的民主化建設是在抗戰進入相持階段后,故D錯誤,15、B【解析】
此題由“1819年”時間和“它為機械動力在未來創造奇跡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兩處判斷為第一次工業革命中解決了機械的動力問題的相關人物,應為瓦特改良了蒸汽機,推動了機械的普及,故B項正確;A是阿克萊特發明,不符合題意,排除;C和D都屬于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的發明和發現,排除。16、D【解析】
根據材料“城市改革不僅包括工業、商業,還有科技教育等,各行各業都在內”結合所學可知鄧小平強調城市經濟體制改革應該全面展開,故選D;材料沒有體現農村改革,排除A;當時城市經濟改革剛開始實行,不能說是試金石,B錯誤;材料不能體現國有企業改革,C錯誤。17、B【解析】由材料“合意締結契約之債……不需要任何特殊的語言或文字,只需要實施交易行為的人們相互同意……也可在未出席者之間締結”可見,羅馬法的此項規定突破了形式主義的束縛,故選B。材料僅反映交易雙方的意愿,不同于居民的意愿,故A項錯誤;C、D項在材料信息中無體現,故排除。18、D【解析】
由材料“不結盟國家決定建立原料生產出口機會理事會和資助發展中國家出口原料和初級產品的特別基金”可知,不結盟國家為了適應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爭取國際話語權,故成立了一些區域性的合作組織和基金,而這顯然有利于維護發展中國家的權益,故選D。各國的國家利益不可能完全相同,故不結盟國家內部的摩擦不可能被消除,排除A;區域經濟合作組織有利于經濟全球化的縱深發展,排除B;歐洲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就已經開始走向一體化,故C項中“啟動”的說法不符合材料的時間限定,排除。19、C【解析】
材料反應的是印度種姓制度,《摩訶婆羅多》是古代印度的史詩,反映了印度從原始部落社會轉化為國家社會的時代,選項C正確;選項A是蘇美爾文明的著作,排除A;《漢謨拉比法典》是古巴比倫的法典,選項B排除;《荷馬史詩》是古希臘長篇史詩,選項D排除。【點睛】基礎題,準確記憶古代文明代表著作即可。20、D【解析】
周代規定王位和諸侯國君繼承實行嫡長子繼承制,這有利于維系政權繼承的穩定性,故選D項;材料體現了宗法制,沒有涉及禮制,故排除A項;宗法制是分封制實行的基礎,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具體體現,故排除B項;周代實行貴族政治,不是官僚政治,故排除C項21、D【解析】
由材料結合史實可知“新青年”關心個人的生活與解放是新文化運動反對封建舊道德,提倡新道德的結果,“進步青年”慢慢轉向關心整個社會的解放是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強調社會解放的結果,故選D項;民族資產階級力量日益壯大,推動新文化運動的傳播,這僅與“新青年”關心個人的生活與解放有影響,排除A項;十月革命與一戰推動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從而推動“進步青年”慢慢轉向關心整個社會的解放,但B項不是導致材料中轉變的主要原因,排除B項;鴉片戰爭以后民族矛盾就逐漸成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因而不是導致材料中轉變的原因,排除C項。22、C【解析】
漫畫中,日本以八爪魚的形象出現,其中它的四個觸角已經將中國的上海、蒙古、東北、華北四個地區牢牢纏住,臉上露出得意的笑容,其他四個觸角還在向外延伸,而站在一旁的國際聯盟睡一副驚訝但又無動于衷的形象出現,聯系所學,1938年,日軍正處于瘋狂進攻階段,中國大片國土淪亡,故選C;國際聯盟并沒有支持日軍,排除A;漫畫描寫了日軍的貪得無厭,并沒有美化日軍,排除B;材料看不出日軍的氣焰被打擊,因為“四個觸角已經將中國的上海、蒙古、東北、華北四個地區牢牢纏住”,排除D。故選C。23、C【解析】
顧炎武對人私利與欲望的肯定,也就肯定了工商業經濟下人們對利益的追求,從而也就適應了工商業的發展,故C正確;顧炎武的觀點雖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宋明理學“滅人欲”的思想,但并非是徹底的否定,排除A;材料中并沒有涉及政治上的專制,不能說明目的是批判君主專制,排除B;顧炎武的主張雖具有思想啟蒙的作用,但不能定位為開啟,排除D。故選C。24、C【解析】
根據材料“邱浚入閣,開了六部尚書入閣的先例”可知,內閣地位已經高于六部,C選項符合題意。內閣不是中央一級的法定機構,A選項錯誤。材料未反映六部尚書的權力大為削弱,B選項排除。六部變成內閣的下屬機構說法錯誤,內閣不是中央一級的法定機構,不能統帥六部,無決策權,D選項排除。【點睛】明朝內閣是明朝皇帝咨政機構,此后權力逐漸增大,后形成為明朝行政中樞。內閣輔臣的人數為一人至七人不等,輔臣奉使出外辦事,多自稱閣部。起初,內閣大學士只具有顧問身份,皇帝為最終決定的權力,而大學士很少有參決的機會。到明仁宗、明宣宗時期,地位日益受尊崇。自此,內閣的權力日益增大,到明世宗中葉,夏言、嚴嵩等人執掌內閣,地位赫然為真正的宰相,亦可壓制六部。然而,雖然首席內閣大學士有票擬的權力,但卻不得不依賴于內部太監送達批紅。首輔大學士的職權如同以往的丞相,但必須與宦官合作,才能執掌大政,如張居正結合馮保。25、D【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元朝的建立者是元世祖忽必烈,D選項錯誤,符合題意;遼朝的建立者是耶律阿保機,A選項排除;西夏的建立者是元昊,B選項排除;金朝的建立者是完顏阿骨打,C選項排除。26、C【解析】
依據中世紀的歐洲和文藝復興的背景可知,在中世紀天主教占統治地位,人的思想被神學嚴重束縛,人的個性被壓抑;在文藝復興時期,針對教會以神為中心的說教,人們提出了以人為中心的思想。為了突出人的個性,從歷史上找出理論依據,這兩個時期掀起了研究羅馬法的高潮。C正確;宗教改革是在民族主義國家興起,資本主義得到發展興起的對基督教的改革,未掀起學習羅馬法的研究熱潮,A錯誤;啟蒙運動其核心思想是“理性崇拜”,用理性之光驅散愚昧的黑暗,未掀起學習羅馬法研究的熱潮,BD錯誤。故選C。27、B【解析】
宋代的理學強調社會責任感。材料中“文學作品……對愛國主題給予格外的重視”說明文學創作的風格受到理學的影響,故B正確;材料并不是說明文人階層重視抒發情感,排除A;材料說明的文學作品受到理學的影響,沒有體現出統治集團推行重文輕武,排除C;材料沒有體現出崇尚文化的氛圍濃厚,排除D。故選B。28、A【解析】
試題分析:根據所學,蘇俄實行新經濟政策時期允許外國資本開辦蘇聯政府暫時無力經營的工廠,一段時間后將由蘇聯政府收回;中國改革開放后大量外國資本進入中國,成為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所以A說法正確。考點:俄國十月革命與蘇聯社會主義建設?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和新經濟政策?新經濟政策【詳解】29、A【解析】
本題以20世紀60年代國民經濟“八字”調整方針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表中20世紀60年代初數據顯示第一產業比重迅速增加,而第二產業比重相對下降。這是由于落實國家經濟政策調整“八字”方針,解決“大躍進”以來工、農業比例嚴重失調問題,A項正確,C項錯誤;60年代中國工業化轉型并沒有完成,B項錯誤;60年代第二產業比重有所下降,但工業發展并非停滯,D項錯誤。30、C【解析】
本題考查的是近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甲午中日戰爭后,列強向中國輸出資本,進一步瓦解了自然經濟,清政府為償還賠款,放寬民間設廠的限制,使民間出現辦廠熱潮,故C選項正確;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洋務運動的誘導是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產生的原因,甲午戰敗標志著洋務運動破產,故A選項錯誤;導致甲午戰爭后“中國新式產業發展進入民營化為主階段”的出現主要與當時清政府放寬民間設廠限制有關,而不是戊戌變法的措施推動,并且戊戌變法開始于1898年,故B選項錯誤;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列強放松對中國的經濟侵略是在一戰期間,而不是這時期,故D選項錯誤。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雙重革命”水平1:能圍繞與問題相關性較強的核心知識進行回答,且敘述成結構。如:法國在19世紀面臨著的“雙重革命”,指政治領域的“資產階級革命”和經濟領域的“工業革命”。政治領域:18世紀的法國思想領域的啟蒙運動和1789年的大革命掃蕩了法國傳統的封建制度;《人權宣言》的發表、《拿破侖法典》的頒布等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框架,為法國現代化的全面展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此后,封建王朝幾次復辟,雖傳統的封建秩序已無法再恢復,但各種資產階級政治勢力的反復較量,各種政治體制的先后實驗;一直到1875年第三共和國建立時,資產階級民主政體才在法國最終建立,“資產階級革命”的任務基本實現。經濟領域:從18世紀下半葉到19世紀初,法國通過從英國引進新技術,初步建立起現代紡織業、冶金業等工業部門;在拿破侖統治時期,通過國家政策扶持、技術革新等方式,法國資本主義經濟有了很大發展,建立了許多使用機器生產的工廠;1815年后,法國政局趨于平穩,工業革命進入大發展時期,法國各個工業部門的機械化程度得到很大提高;到19世紀五六十年代,法國工業化進入完成階段,建立起以機器生產為主導的現代工業;1870年,法國的工業產值超過了農業產值,機器大生產成為工業生產中占主導地位的生產形式,法國進入工業社會。水平2:僅運用與問題缺乏關聯的邊緣知識進行回答。(按題意相符程度給分)其他答案:【解析】
道路:首先根據題目要求,明確題目要討論的主題是“雙重革命”,要說明的問題是法國19世紀的發展。然后提取材料中“工業革命一旦啟動,就立刻對周邊造成巨大壓力,而法國是最早受到壓力的地區,也最早體會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傳統養生之道課件》課件
- 江蘇省宿遷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調研語文試卷(含答案)
- 2025年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中考二模道德與法治試卷(含答案)
- 玻璃門承建合同協議
- 環保物品采購合同協議
- 用戶公寓出租合同協議
- 電子器件購銷合同協議
- 電器大賣場合同協議
- 監測安全合同協議書模板
- 珠寶玉器購銷合同協議
- 《尋找消失的分數》期中考試分析班會課件
- 遼寧沈陽國有資產托管中心有限公司招聘筆試題庫2025
- 哮病中醫特色護理查房
- 統編版2024-2025學年語文六年級下冊期中核心素養評估卷有答案
- 2025-2030中國浮吊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分析研究報告
- 2025年廣東省深圳市31校聯考中考二模歷史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 高二期末家長會-家校攜手凝共識齊心協力創輝煌
- 煙草公司辦公樓物業服務方案
- 2024年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全文課件
- 2024年大亞灣城投人居科技集團招聘筆試沖刺題(帶答案解析)
- DZ∕T 0270-2014 地下水監測井建設規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