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屆安徽定遠啟明中學高考全國統考預測密卷歷史試卷考生須知:1.全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全部在答題紙上作答。選擇題必須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的答案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答字筆寫在“答題紙”相應位置上。2.請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答字筆在“答題紙”上先填寫姓名和準考證號。3.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秦律規定,若子嗣不孝,可判處其死刑;西漢初《二年律令》規定,“年七十以上告子不孝”,須反復核實情況并審理,若情況屬實則當處死。這反映岀A.漢初吸取了秦亡于苛政的教訓 B.以禮入法妨礙司法公正C.秦漢時期重視社會的人倫秩序 D.漢承秦制涵蓋各個領域2.詩人左思在其《詠史》中悲歌:“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勢使之然,由來非一朝。”改變這一社會狀況的制度是A.軍功制 B.推舉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舉制3.“萬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諸侯者,以其威勢也”的作者是A.老子 B.孟子 C.荀子 D.韓非子4.1938年至1945年,國民政府建立起一整套從營造、入祀、公祭、日常管理到調查統計的國家忠烈祭祀制度。普設“忠烈祠”涵蓋了國民政府所認可的辛亥以來所有烈士但以抗日烈士為主。這一制度設立的主要目的是A.加強對意識形態的控制 B.激發國人的抗戰精神C.促進對辛亥革命的研究 D.維護國民黨一黨專政5.《朱子語類》說:“一事不窮,則闕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則闕了一物道理?!边@反映了當時儒學的主張是A.通過接觸世間萬物去體會理B.強調要用心去體會理的存在C.重視實踐對真理的檢驗作用D.學術流弊是道德淪喪的根源6.羅斯福新政得到廣大工人的擁護,但是也有部分資本家將其稱為“剝削富有者的暴政”。以下新政政策最容易引起資本家反對的是()A.以工代賑,興辦公共工程B.復興工業,調整農牧業C.政府擔保存款,恢復銀行信用D.實施社會保障,縮小貧富差距7.《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征求意見稿,首次明確把促進公平作為國家基本教育政策。下列能體現出孔子“教育公平”思想的是A.“因材施教” B.“有教無類” C.“溫故而知新” D.“當仁不讓于師”8.元朝時期,西域之士“仕于中朝,學于南夏,樂江湖而忘鄉國者眾矣”,中原之士“西游昆侖之圃,北望大荒之野,涉黃河之流,而尋瑤池之津”。這反映出元朝A.民族隔閡的消除B.對外政策的開放C.中央集權的加強D.民族融合的加強9.體現“黨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在祖國統一大業中創造性運用”的是A.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確立 B.對外開放與經濟特區的建立C.“一國兩制”基本方針的形成 D.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10.唐玄宗開元二十二年,裴耀卿為江淮河南轉運使,凡三年中運米700萬斛,此時北方需南糧仍不甚殷。安史之亂起,自長江入黃河的漕運遂成為軍國要事。這一變化反映出A.中央政府對南方地區的控制加強 B.南方成為經濟重心C.藩鎮割據影響了中央的財政收入 D.大規模海運的開始11.德意志宗教改革運動的領袖馬丁·路德指出人要想靈魂得救必須依靠自己的虔誠信仰。其主張否定了A.宗教神學的價值B.世俗君主的作用C.羅馬教皇的權威D.宗教儀式的意義12.《九國公約》規定“除中國外締約各國協定:(一)尊重中國之主權與獨立暨領土與行政之完整;(二)給予中國完全無礙之機會,以發展并維持一有力鞏固之政府……”。在當時看來,“發展并維持的政府”是A.南京臨時政府 B.北洋軍閥政府C.南京國民政府 D.“偽滿洲國”政府13.下表為中國1957年主要工業產品的產量及其增長情況統計表。據此推知,當時中國項目1957年產量比1952年增長是新中國成立前最高年產量的倍數鋼535萬噸296%5.8倍原煤1.3億噸96%2.1倍發電量193.4億度166%3.2倍A.工業發展急躁冒進 B.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C.社會經濟逐漸恢復 D.國民經濟結構趨向合理14.1898年,清政府同意了總理衙門為擴大稅源開設商埠的建議;并規定自開口岸的管理及司法訴訟權歸中國政府。到民國初年中國政府自開通商口岸50處左右。這體現了A.國家致力于擺脫列強控制 B.政局變動提升了國際地位C.國人對世界認知發生變化 D.貿易政策與格局得到調整15.在古希臘世界城邦爭霸一直是主旋律,但其中還蘊藏著某種走向更大規模的希臘國家的要求,如以提洛同盟為基礎的“雅典帝國”的建立就可以看作是一次使希臘走向統一的嘗試,但歷史上卻最終沒有出現“希臘帝國”,造成這種結局的主要原因是A.海洋文明和商業的發展B.泛希臘主義思想的制約C.社會和階級矛盾的激化D.城邦本位主義觀念的影響16.明代,非貴族地主數量及在地主階級中所占比重都空前提高;市民階層興起,平民地位進一步提高;學校和科舉幾乎成為非貴族地主、平民獲得政治身份并進入官紳階層的唯一途徑。這反映出當時A.社會轉型已經完成 B.科舉考試得到強化C.社會流動速度加快 D.人身依附關系松弛17.如圖反映了中國近代史上的某一重大歷史事件,這一事件標志A.革命統一戰線局部破裂 B.北洋軍閥統治基本推翻C.國民革命運動徹底失敗 D.中外反動勢力開始勾結18.近代一位偉人曾經這樣評價道:“一百五十年來沒有一個學說像她這樣徹底改變著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進程,沒有一個學說像她這樣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時代感,沒有一個學說像她這樣敢于和善于吸取人類社會不斷積累的文明成果而不斷煥發科學的青春?!边@里“她”指的是A.空想社會主義B.馬克思主義C.納粹主義D.毛澤東思想19.天津自1860年開埠以來,一直是我國重要的港口貿易城市,其發展深刻反映了時代變化。如表為1941年天津港貿易統計表。據此,結論正確的是A.太平洋戰爭強化其國際地位 B.軍閥割據阻礙國內貿易發展C.國民政府實施統制經濟政策 D.天津被納入了日本戰時體制20.1869年美國人丁匙良在擔任京師同文館總教習時,曾增設了具有近代意義的體育課程。他在《同文館記》中記述:“同文館學生不愿意習體育,認為有失尊嚴,他們只能慢慢地渡方步。中國學生是沒有粗野游戲的,如足球、棒球等類?!庇纱丝梢?當時中國()A.競技體育活動項目極其稀少 B.體育項目以傳統娛樂生產為主C.傳統觀念制約近代體育教育 D.競技體育成為廠大民眾的向往21.《馬關條約》是帝國主義強加給中國的一個極其嚴重的不平等條約,下列關于其影響的敘述,正確的是A.列強開創了以條約形式侵略和奴役中國的先例 B.俄國割占中國大片東北土地激化了與日本矛盾C.允許各國在華設廠制造,列強掀起了瓜分狂潮 D.準許外國在北京駐兵,導致中國國防門戶洞開22.“雖然現在這一事件已被公認為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里程碑,但當時清朝政府并沒有認識到這些條約規定的嚴重性?!边@一事件指A.鴉片戰爭B.第二次鴉片戰爭C.甲午中日戰爭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23.1925年,毛澤東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一文中指出:“我們的革命要有不領錯路和一定成功的把握,不可不注意團結我們真正的朋友,以攻擊我們的真正的敵人?!边@表明A.中國共產黨人已經找到革命勝利的道路 B.國共合作出師北伐并取得巨大成功C.毛澤東已認識到農民群眾力量的偉大 D.中國共產黨己認識到掌握武裝力量的重要性24.唐代關中的兵力最集中,設置有折沖府261個,擁兵26萬,約占軍府總數和兵力總額的40%,而在其他地區,折沖府的設置稀疏得多,有些州縣則根本不設。府兵的調遣權力由尚書省兵部掌握,調兵須有皇帝敕書和兵部符契。這種部署有助于A.加強中央集權 B.維護邊疆安全 C.鎮壓農民起義 D.防范外敵入侵25.下表是清代前期民間年畫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部分)。這反映出,清代前期年畫名稱主題《女子自強》婦人攜帶兩名幼子向教書先生請教,年畫上文字大意為:女性只有自強,才能與男子共同生存下去《莊稼稼穡難》婦女已經大量邁出家門,參與社會生產實踐活動《妻打男挨》妻子是一副“悍婦”形象,丈夫則被打得跪地求饒A.底層女性地位上升 B.女性自主意識日益凸顯C.女性維權意識強烈 D.封建禮教內容與時俱進26.作為法蘭西第五共和國(1959年開始)的總統,戴高樂決心恢復法蘭西應有的光榮……,但是歷史已經清楚地表明:像路易十四和拿破侖那樣的軍事征服都不可能使法國獲得長久穩定的大國地位。戴高樂說,進步是維護國家獨立的唯一條件,一個經濟衰弱的法國,不可能在世界上真正立足。正是在戴高樂時代,法國的經濟全面復蘇?!胺▏洕娜鎻吞K”主要得益于①馬歇爾計劃的援助②西歐一體化進程加快③法國政府的干預④經濟自由主義影響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7.啟蒙運動提倡“社會契約”,“行政權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辦事員;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們掌權和把他們拉下臺;對受委托人來說,不存在契約的問題,只有服從”。這反映啟蒙運動A.維護人權,追求公平B.宣傳了資產階級自由平等C.提出了理想社會的藍圖D.反對專制,強調人民主權28.14世紀時,一些學者對教會進行攻擊和嘲諷,他們揭露的和攻擊的對象是教會出現的弊端,要求恢復到基督教原始真義上,提倡將人的價值納人到神學體系中,為人性和人的生活的價值在宗教中找到應有的地位,從而達到人性和神性的統一。材料表明A.思想領域兼有新舊時代雙重特色B.人文主義者勇于挑戰教皇的權威C.人文主義精神已經成為社會共識D.學術的發展沖擊了傳統的宗教觀29.20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的發展進一步加速。下圖所示兩大區域集團組織①都建立于東西方冷戰結束前夕②都由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組成③都推動了區域內部貿易自由化④美國都是兩個經濟組織的成員國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30.下側漫畫《望“風”而起》描繪了1911年的中國時局。畫面中的“風”來自A.北京 B.上海 C.南京 D.武昌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古代歐洲的城市,人們一般通過排放污水管道處理污水。直到1788年,倫敦城內的街道還是無人清掃,到處是垃圾,飲水也成問題,因為居民什么東西都往河里扔。隨著工業革命的到來,歐洲城市近代公共衛生事業空前發展起來。倫敦、巴黎等城市大型排污系統的建設、對食品衛生的管理,使城市公共衛生得到很大改善。19世紀中葉,細菌學和寄生蟲學的建立,導致人們開始對傳染病的積極預防,使得這些城市率先實現公共衛生事業近代化,——摘編自何小蓮《論中國公共衛生事業近代化之濫觴》材料二英國在1848年頒布了《公共衛生法案》,要求監管城市清潔衛生,以及提供清潔的自來水等。工業對清潔水的需要和中產階級對更整潔的街道和更少污染的河流的需要,成為建立水庫和管道系統的市政開支的理由,....流經議會大廈的刺鼻的泰晤士河水,最終說服了政府投資建立一個大型水道,用來轉移從倫敦順流而下的污水?!幾?英)羅伊.波特主編《劍橋插圖醫學史》材料三舊中國留下的是一個疫病肆虐、醫療衛生資源極度短缺、人民生命健康無保障的嚴峻局面。新中國成立后,中央政府提出了新中國衛生“面向工農兵、預防為主、團結中西醫、衛生工作與群眾運動相結合”四大工作方針,充分利用新中國成立初期計劃經濟體制的優勢,建立起一個基本覆蓋城鄉居民,投入低、產出高的衛生醫療服務和衛生防疫體系。新中國成立短短三十年,衛生醫療事業成果輝煌,人均壽命和嬰兒死亡率等衛生指標有顯著改善。世界衛生組織認為中國是發展中國家推行初級衛生保健的典范。多次向發展中國家推薦“中國模式”,由此,“中國模式”為世人所稱道。——摘編自當代中國研究所著《新中國70年》等(1)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歐洲城市在工業革命后公共衛生事業出現的積極變化。并簡要說明促使歐洲公共衛生事業近代化的原因。(2)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新中國公共衛生事業發展的特點,并指出新中國公共衛生事業能夠形成“中國模式”的歷史意義。3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馬克思在1859年撰寫的《〈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指出: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在它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系,在它的物質存在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大體說來,亞細亞的、古希臘羅馬的、封建的和現代資產階級的生產方式可以看做是經濟的社會形態演進的幾個時代。資產階級的生產關系是社會生產過程的最后一個對抗形式,這里所說的對抗,不是指個人的對抗,而是指從個人的社會生活條件中生長出來的對抗;但是,在資產階級社會的胎胞里發展的生產力,同時又創造著解決這種對抗的物質條件。(1)概括材料反映的唯物史觀的基本觀點。(2)結合“二戰后資本主義的新變化”等相關知識,談談你對這段論述的理解。33.2020年是恩格斯誕生200周年。他與馬克思一起創立了馬克思主義,是國際工人運動的偉大領袖。請閱讀材料,并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材料二從1851年到1869年,馬克思總共收到恩格斯的匯款3121英鎊。恩格斯還承擔著代替馬克思為《紐約每日論壇》撰寫120篇文章的工作。這樣通過匯款和稿酬,馬克思家有了穩定收入,過上了體面的生活。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經過將近兩年時間完成了《資本論》第二卷的整理工作。第三卷又用了差不多十年。與此同時,恩格斯自己還先后發表了《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路德維希·費爾巴哈與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基本完成了從哲學上總結馬克思主義的任務,被認為是繼《資本論》《反杜林論》出版以來最重要的社會主義文獻,它們作為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原始歷史研究領域里的卓越成果,對唯物主義歷史觀的確立和鞏固具有重大的意義。(1)根據材料一,概括圖片所反映的歷史信息。(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評析恩格斯的歷史貢獻及其優秀品質。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C【解析】
秦漢法律中嚴懲子嗣不孝的相關規定,反映出秦漢時期重視社會人倫秩序,C項正確;西漢對秦律的繼承和發展,不能說明其吸取了“秦亡于暴政”的教訓,A項錯誤;以禮入法妨礙司法公正,與材料主旨不符,B項錯誤;只用律法的繼承與發展一項,不能說明漢承秦制涵蓋“各個領域”,D項錯誤。2、D【解析】
結合所學內容可知左思描述的是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下門第成為選官的主要依據,造成世家大族壟斷政權的局面。而科舉制的選官標準是考試成績,打破了世家大族壟斷政權的局面,成為取代九品中正制的重要選官制度,故選D項,排除C項;軍功制出現于九品中正制以前,排除A項;中國古代沒有推舉制的選官方式,排除B項。3、D【解析】
君主之所以能夠稱雄天下征服諸侯,靠的是“威勢”,結合所學內容可知這屬于法家思想,故D項符合題意;老子是道家代表人物,孟子和荀子是儒家代表人物,故排除ABC項。故選D。4、B【解析】
根據材料國民政府在各地普設“忠烈祠”的目的是弘揚抗日烈士精神,從而達到激發國人的抗戰精神的目的,故選B;材料顯示對抗日烈士的褒揚,而不是意識形態的控制,A錯誤;材料體現的是抗日戰爭時期,不是辛亥革命時期,C錯誤;抗日戰爭是全國人民抵抗外來侵略,目的不是維護國民黨一黨專政,D錯誤。5、A【解析】試題分析:“一事不窮,則闕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則闕了一物道理?!闭f的是程朱理學的格物致知,B.強調要用心去體會理的存在,是心學家的主張;C.重視實踐對真理的檢驗作用,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主張;D.學術流弊是道德淪喪的根源,是明清之際進步思想家的主張,故此題應選A項??键c:宋明理學點評:理學的特征:融合了佛道思想來解釋儒家的義理,建立了以“理”為核心的新儒學體系,稱之為“理學”。6、D【解析】
羅斯福新政中的“實施社會保障”觸及到資本家的利益,一定程度體現下層民眾的利益,所以遭到資本家的反對,故選D;興辦公共工程也創造資本家投資機會,排除A;復興工業,調整農牧業,符合資本家的直接利益,排除B;政府擔保存款,恢復銀行信用,有利于化解資本家的融資問題,排除C。7、B【解析】
孔子“教育公平”思想的是實行“有教無類”,打破了貴族壟斷教育的局面,B正確;A、C和D都屬于教育的方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8、D【解析】從材料中可知西域和中原人士之間的交流交往非常頻繁,但并不能說明民族隔閡消除,故A項錯誤;材料沒有體現出元朝的對外政策,主要是元帝國境內民族交往,故B項錯誤;材料不是地方官職,沒有體現出中央集權的加強,故C項錯誤;從材料中可以看出,中原和周邊民族交往非常頻繁,民族融合日益加強;故D項正確。9、C【解析】
材料強調的是“在祖國統一大業中”創造性運用了黨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故C正確;A、B、D與“祖國統一”無關,排除。10、C【解析】
本題考查唐代經濟重心南移問題。材料指出,安史之亂前(唐玄宗開元二十二年為公元734年),北方對南糧的需求尚不是特別迫切,但自安史之亂(755—763年)起,“自長江人黃河的漕運遂成為軍國要事",南糧對國家財政意義巨大,故C項正確;材料只反映了安史之亂后國家經濟重心開始南移,南方經濟在國家財政中比重增大,并未反映中央政府對南方地區控制力增強,故A項錯誤;南方成為經濟重心是在南宋時期,故B項錯誤;材料反映的是唐代內河漕運的發展,而非大規模海運的開始,故D項錯誤。11、C【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馬丁·路德提出因信稱義,否定了羅馬天主教會的因行稱義,否定了羅馬教皇的權威,C項正確。歐洲宗教改革并未否定神學的精神價值和《圣經》的地位,A項錯誤。歐洲宗教改革打擊了教會的權力,加強了世俗君主的權力,B項錯誤。羅馬天主教會強調宗教儀式的意義,而馬丁·路德則主張建立廉價教會,D項錯誤?!军c睛】熟悉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內容即可知道答案。12、B【解析】
試題分析:《九國公約》是1922年簽訂的,當時的政府是北洋軍閥政府。故選B。A項是1912年建立的,但是在1913年袁世凱就建立了北洋政府;C項是1927年建立的,一直到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D項是在1932年以后成立的??键c:《九國公約》【詳解】13、D【解析】
1957年正是一五計劃完成時期,鋼鐵、煤炭和發電量都在大幅度增加,可知重工業發展,結合一五計劃前我國的工業經濟基礎是以輕工業為主,一五計劃后重工業發展,使得國民經濟結構趨向合理,選項D正確;重工業增速快是因為基礎薄弱,而非急躁冒進,排除A;材料未提供輕工業數據,因此無法判斷結構比例失衡,排除B;1949年至1952年是國民經濟恢復階段,排除C。14、C【解析】
根據材料,晚清末年時期,清政府主動自開商埠,并具有對這些通商口岸的管理權;到民國初年中國政府自開通商口岸達到了50處左右,由閉關鎖國到主動開放商埠,這些措施體現了國人對世界認知發生變化,主動融入世界,C項正確;晚清政府時期清政府淪為洋人統治中國的工具,A項錯誤;材料沒有體現中國的國際地位的變化,B項錯誤;材料中未體現貿易政策與格局的調整,D項錯誤。故選C。15、D【解析】試題分析:海洋文明和商業的發展,是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經濟條件,與希臘走向統一嘗試失敗無關,故A項錯誤;使希臘走向統一的嘗試正是泛希臘主義思想的體現,故B項錯誤;社會和階級矛盾的激化不是阻礙希臘統一的主要原因,故C項錯誤;城邦本位主義觀念強調城邦的獨立自主,這一觀念影響希臘走向統一,是主要原因,故D項正確??键c:古代希臘、羅馬文化·古代希臘·城邦16、C【解析】
材料體現的是明朝時期的地主階級構成成分、官僚組成結構有顯著的變化,這主要和當時的商品經濟發展和科舉制的推行有關,促進了社會階層的流動,C正確;明朝仍然屬于傳統的封建社會,A排除;科舉制促進社會階層流動僅是材料中的一方面,B排除;材料與人身依附關系松弛無關,D排除。故選C。17、A【解析】
根據題干結合所學可知,四一二反革命政變表明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反動派從民族資產階級右翼完全轉變為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代表,從革命統一戰線中分裂出去,革命在部分地區遭到重大失敗,故A項正確;北洋軍閥統治基本推翻指的是北伐戰爭,排除B項;國民革命運動最終失敗的標志性事件是七一五反革命政變,排除C項;中外反動勢力開始勾結從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后,排除D項,故選A。18、B【解析】略19、D【解析】
1941年是抗戰時期,從材料數據看,天津從日本、朝鮮、中國東北及其他國家進口額大,顯示了天津成為日本商品傾銷或戰爭物資重要基地,天津被納入了日本戰時體制,故選D項;1941年上半年太平洋戰爭尚未發生,可知A項錯誤;1941年,抗戰已進入相持階段,天津已淪陷,故排除B、C項?!军c睛】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是“1941年天津港貿易”,聯系抗日戰爭的背景分析解答。20、C【解析】
根據同文館總教習的記述,當時中國人以有失尊嚴,拒絕粗野等借口,不習近代體育,體現了中國的舊觀念制約著近代體育教育的發展,C項正確;中國學生不愿意學近代體育項目,不能說明競技項目少,A項錯誤;材料無關傳統娛樂信息,B項錯誤;中國學生不愿意習體育,不能說明競技體育是大眾的向往,D項不符合題意。21、C【解析】
結合所學可知,《馬關條約》允許各國在華設廠制造體現了列強資本輸出和瓜分世界的要求,,引發了列強對中國的瓜分狂潮,故C項正確;鴉片戰爭后《南京條約》的簽訂就開創了以條約形式侵略和奴役中國的先例,排除A項;俄國割占中國大片東北土地是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排除B項;準許外國在北京駐兵是在《辛丑條約》后,中國國防門戶洞開是在鴉片戰爭后,排除D項。故選C。22、A【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近代以來西方列強侵華給中國帶來的影響。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鴉片戰爭后清政府沒有改變;第二次鴉片戰爭后有洋務運動;甲午中日戰爭后有戊戌變法;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后有清末新政。所以答案選A??键c: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間西方列強侵略與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近代以來西方列強侵華給中國帶來的影響23、C【解析】
根據題干“不可不注意團結我們真正的朋友,以攻擊我們的真正的敵人”結合所學可知,國民革命時期,毛澤東開始重視中國農民問題,認為應團結廣大農民參與革命進行反帝反封建斗爭,故C項正確;1928年工農武裝割據使共產黨人找到中國革命的勝利道路,排除A項;材料不能說明北伐的結果,排除B項;國民革命失敗后,共產黨意識到掌握革命武裝的重要性,排除D項。故選C。24、A【解析】
折沖府設置重內輕外,統兵權與調兵權分離,這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選項A正確;邊疆地區折沖府設置較少,因此選項B排除;府兵制是初唐軍制,當時社會矛盾不突出,因此選項C排除;邊疆設置數量少,因此其主要目的不是防范外敵,排除D。25、B【解析】
材料中的“女子自強”“婦女已經大量邁出家門,參與社會生產實踐活動”“妻打男挨”等信息凸顯了當時女性的自主意識,故選B項;材料未體現底層婦女地位和女性維權意識,故排除A、C兩項;材料沒有涉及封建禮教內容的變化,故排除D項。26、A【解析】
結合所學可知,戴高樂時代指1959年至1969年其任職法國總統時期,由于推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加強國家對經濟干預,同時借助美國馬歇爾計劃對西歐的援助,加之1967年加入歐共體,使法國經濟不斷復蘇,故①②③均正確,A項符合題意;戰后法國實行計劃指導經濟,并未采取經濟自由主義,故④項錯誤,BCD均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A。27、D【解析】
根據材料“行政權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辦事員”“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們掌權和把他們拉下臺;對受委托人來說,不存在契約的問題,只有服從”可知,受托人是人民的辦事員,如果不能履行責任和義務,人民有權罷免,這強調了人民主權,故D選項正確;材料內容主要體現了契約關系,強調了主權在民的思想,沒有體現維護人權,追求公平或資產階級自由平等的問題,故A、B選項錯誤;啟蒙運動提出了三權分立等理想社會的藍圖,但材料中沒有體現理想的社會藍圖,故C選項不是材料主要反映的問題,故C選項錯誤。28、A【解析】
材料體現的是14世紀的學者既有肯定人文主義思想的萌芽,又有將人的價值納入神學體系的局限,說明當時思想領域兼有新舊時代的雙重特色,A正確;材料未涉及對教皇權威的調整,B排除;C說法過于絕對,排除;材料未涉及學術發展和教會之間的關系,D排除。故選A。29、B【解析】
圖中兩大區域集團是北美自由貿易區和亞太經合組織。北美自由貿易區成立于蘇聯解體后,①排除;兩個組織都是由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組成,而且美國都是成員國之一,②④符合題意;兩個組織的成立都推動了區域內部貿易自由化,③符合題意。B正確;ACD三項不符合題意。故選B。30、D【解析】
根據材料“1911年”“民權”可以聯系到1911年武昌起義,建立湖北軍政府,改國號為中華民國,各省紛紛響應,望“風”而起,答案為D;ABC均不符合題意,排除。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1)變化:由初級排河設施到大型排污系統;由飲用自然水到自來水;積極預防傳染??;加強對食品衛生的管理:健全城市公共衛生機制。原因: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工業革命的開展;國家立法提供制度保障;科技文化的進步、社會文明的程度不斷提高;資產階級、市民對衛生和健康生活的追求。(2)特點:預防為主;健全衛生防疫網絡;中西醫結合方針;廣泛發動群眾參與。意義:改變了舊中國人民生會健康無保障的局限,提高了人民醫療衛生水平和健康素質,創建了適應國情并提高國際聲譽的公共衛生模式。顯示了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解析】
(1)變化:根據材料“倫敦、巴黎等城市大型排污系統的建設、對食品衛生的管理,使城市公共衛生得到很大改善?!薄坝?848年頒布了《公共衛生法案》,要求監管城市清潔衛生,以及提供清潔的自來水等”“19世紀中葉,細菌學和寄生蟲學的建立,導致人們開始對傳染病的積極預防,使得這些城市率先實現公共衛生事業近代化”可以總結出由初級排河設施到大型排污系統:由飲用自然水到自來水;積極預防傳染病:加強對食品衛生的管理;健全城市公共衛生機制。原因:根據工業革命的影響聯系所學可以從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工業革命的開展:國家立法提供制度保障:科技文化的進步、社會文明的程度不斷提高;資產階級、市民對衛生和健康生活的追求等方面分析回答。(2)特點;根據材料“中央政府提出了新中國衛生‘面向工農兵、預防為主、團結中西醫、衛生工作與群眾運動相結合’四大工作方針,充分利用新中國成立初期計劃經濟體制的優勢,建立起一個基本覆蓋城鄉居民,投入低、產出高的衛生醫療服務和衛生防疫體系。”可以總結為預防為主;健全衛生防疫網絡;中西醫結合方針;廣泛發動群眾參與。意義:根據材料“新中國成立短短三十年,衛生醫療事業成果輝煌,人均壽命和嬰兒死亡率等衛生指標有顯著改善。世界衛生組織認為中國是發展中國家推行初級衛生保健的典范。多次向發展中國家推薦‘中國模式’,由此,‘中國模式’為世人所稱道。”結合所學可以從改變了舊中國人民生會健康無保障的局限,提高了人民醫療衛生水平和健康素質,創建了適應國情并提高國際聲譽的公共衛生模式。顯示了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等方面分析。32、(1)觀點:生產力是歷史發展的決定因素;人類社會形態從低級向高級發展;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對生產力有反作用。(2)答案示例: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給分。二戰后,資本主義國家不斷調整經濟政策(國家壟斷資本主義與“混合經濟”的發展),在市場主導和政府調節之間尋求平衡,促進經濟發展;科學技術不斷進步,推動社會進入信息時代,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增強;第三產業迅速發展,產業結構和就業結構發生變化;“福利國家”的建立,對緩解社會矛盾、穩定社會秩序起到一定積極作用。這些新變化既說明資本主義的生產力還有發展空間,也說明通過調整生產關系以適應生產力的發展;但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并沒有徹底消除,經濟危機、貧富差距加大等社會問題依然存在。隨著生產力的進一步提高,人類社會必將向更高階段發展,這是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窘馕觥?/p>
(1)觀點:根據材料“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在它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系,在它的物質存在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可知,唯物史觀認為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