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2025學年湖南省株洲市茶陵縣二中高考語文三模試卷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考場號和座位號填寫在試題卷和答題卡上。用2B鉛筆將試卷類型(B)填涂在答題卡相應位置上。將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右上角"條形碼粘貼處"。2.作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題卷上。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域內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無效。4.考生必須保證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沈有容,字士弘,宣城人。幼走馬擊劍,好兵略。舉萬歷七年武鄉試。薊遼總督梁夢龍見而異之,用為昌平千總。復受知總督張佳胤,調薊鎮東路,轄南兵后營。十二年秋,朵顏長昂以三千騎犯劉家口。有容夜半率健卒二十九人迎擊,身中二矢,斬首六級,寇退乃還,由是知名。十四年從李成梁出塞,抵可可毋林,斬馘多。明年再出,亦有功。成梁攻北關,有容陷陣,馬再易再斃,卒拔其城。從宋應昌援朝鮮,乞歸。日本封事壞,福建巡撫金學曾欲用奇搗其穴,起有容守浯嶼、銅山。二十九年,倭掠諸寨,有容擊敗之。倭據東番。有容守石湖,謀盡殲之,以二十一舟出海,遇風,存十四舟。過彭湖,與倭遇,格殺數人,縱火沉其六舟,斬首十五級,奪還男婦三百七十余人。倭遂去東番,海上息肩者十年。捷聞,文武將吏悉敘功,有容賚白金而已。三十二年七月,西洋紅毛番長韋麻郎駕三大艘至彭湖,求互市,稅使高寀召之也。有容白當事自請往諭見麻郎指陳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還所賂寀金揚帆去由浙江游擊調天津,遷溫處參將,罷歸。四十四年,倭犯福建。巡撫黃承元請特設水師,起有容統之,擒倭東沙。泰昌元年,遼事棘,始設山東副總兵,駐登州,以命有容。八月,毛文龍有鎮江之捷。詔有容統水師萬,偕天津水師直抵鎮江策應。有容嘆曰:“率一旅之師,當方張之敵,吾知其不克濟也。”無何,鎮江果失,水師遂不進。明年,廣寧覆,遼民走避諸島,日望登師救援。朗先下令,敢渡一人者斬。有容爭之,立命數十艘往,獲濟者數萬人。時金、復、蓋三衛俱空無人,有欲據守金州者。有容言金州孤懸海外,登州、皮島俱遠隔大洋,聲援不及,不可守。迨文龍取金州,未幾復失。四年,有容以年老乞骸骨,歸,卒。(節選自《明史·沈有容傳》,有刪節)1.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有容白當事/自請往諭/見麻郎/指陳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還所賂寀金/揚帆去/B.有容白/當事自請往諭見麻郎/指陳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還所賂寀金/揚帆去/C.有容白當事/自請往諭/見麻郎/指陳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還所賂寀金/揚帆去/D.有容白當事/自請往諭見麻郎/指陳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還所賂/寀金揚帆去/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鄉試”是古代科舉考試中的地方考試,稱“大比”。一般在八月舉行,又稱“秋闈”。B.“倭”古稱日本。中國于漢、魏、晉、南北朝時稱日本為倭,唐、宋及以后稱為日本。C.“海外”與古代的“海內”相對,“海內”指國內,“海外”則古今同義,指外國。D.“乞骸骨”意為請求使骸骨歸葬故鄉,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請求退職,回家安度晚年。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沈有容愛好軍事。他從小就會騎馬擊劍,后考中武試鄉試,梁夢龍、張佳胤都賞識器重他,讓他擔任要職。B.沈有容作戰勇猛。在奪取劉家口的戰斗中,他身先士卒,雖身中兩箭,但仍斬首六級,等敵人退走了才回來。C.沈有容有計謀。他曾想用奇兵攻打倭寇的巢穴,可惜福建巡撫金學曾不按他的計劃行事,導致部隊攻打失敗。D.沈有容愛護百姓。郎先發布禁令不讓人去救百姓時,他表示反對并下令幾十艘船開往各島,使數萬人獲救。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倭遂去東番,海上息肩者十年。捷聞,文武將吏悉敘功,有容賚白金而已。(2)無何,鎮江果失,水師遂不進。明年,廣寧覆,遼民走避諸島,日望登師救援。2、下列各句中,沒有錯別字且加點字的注音全部正確的一項是A.廣大群眾自覺遵守疫情防控各項規定,共同為遏制新型冠(guān)狀病毒疫情蔓延、保障群眾生活作出了重要貢獻,彰顯了中華民族同舟共濟(jì)、守望相助的家國情懷。B.兩國在“一帶一路”的框(kuàng)架下簽署一系列文件,旨在加強互聯互通,使扼守發展咽(yān)喉的古城煥發生機,成為名副其實的經貿樞鈕。C.如果確認戰爭乃是流血的政治,那么,“三國”的智慧就是政治智慧。政治智慧之外的哲學智慧等則幾乎闕(què)如,至少可說是相當薄(bó)弱,遠遜于《紅樓夢》。D.文物修復人員技藝精湛,把一件件褶皺的、棉絮狀的、蟲蛀的紙絹(juān)書畫分類揀選,并用特殊的黏(nián)合劑進行修復,使之重現光彩。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后下列小題。[甲]人間還有形形色色的臉:商賈的臉,乞丐的臉,富孀的臉,紳士的臉,作家的臉,娼妓的臉,義士的臉,大官的臉和小白臉……但是,天下最不討人喜歡的臉,是“門吏”的臉。[乙]“門吏”者,或守門之吏也;或私家所用之閽人也;或門下辦事之人也——這些人寄身在人家的門下,還要作威作福,吆喝異己。[丙]“群臣進諫,門庭若市”的時候,門吏果然不可一世;一旦權勢已去,門可羅雀,門吏也就樹倒猢猻散,另尋門戶。這一生從一扇“門”輾轉到另一扇“門”,既不能搖身一變而為“門神”,壽終正寢的時候,可能連“門”邊兒都不曾摸到,一輩子是“門外漢”。1.文段中的加點詞,運用不正確的一項是()A.形形色色 B.果然 C.樹倒猢猻散 D.輾轉2.文段中畫橫線的甲、乙、丙句,標點有誤的一項是()A.甲 B.乙 C.丙4、(題文)閱讀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題。
“忘言得意”是玄學在認識方法上提出的一個主要觀點,也是中國傳統哲學的重要思維方式之一。玄學大家王弼在《老子指略》里說;“夫欲定物之本者,則雖近必自遠以證其始。夫欲明物之所由者,則雖顯而必自幽以敘其本。”這里的“本”“始”即他所謂無形無象、無稱無名的“道”。郭象也同樣強調,欲求圣人之道,不應停留在有形之“跡”上,而應當進而把握其“無跡”之“所以跡”。因此,“忘言得意”的實質,就是認識事物不要停留在跡象上,而要深入內部去把握其根本。就這方面而言,“忘言得意”反映了人們深化對宇宙、社會認識的要求。對于“得意”,王弼認為要通過言象獲得,而郭象不僅僅講“寄言以出意”,還更多地強調通過“超言絕象”的“冥合”去獲得。無論哪一種,都強調要充分發揮認識主體的能動作用,而“得意”之深淺,又與認識主體的素質有著密切的關系。就此而言,這種認識方法包含了由外而內、由內而外、得之于外、證之于內、內外合一、主客通明的過程。這也正是中國傳統哲學思維方法中的一些最重要的特點。“忘言得意”論不僅在中國傳統哲學的思維方式上有著重要的意義,而且對中國傳統文學藝術的創作論,尤其是欣賞論也有著巨大的影響。中國人最注重得意于言外,喜歡那些“意猶未盡”“韻味無窮”的文學藝術作品。對于只能就眼前呈現的形象來評論文學藝術的人,則認為他根本不夠一個真正欣賞者的資格。蘇軾就在一首論畫詩中寫道:“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賦詩必此詩,定非知詩人。”中國這種傳統的欣賞論,給文學藝術欣賞者帶來了極大的自由。同一對象,不同的欣賞者從不同角度、以不同心情去欣賞,往往各有所得。即使是同一欣賞者,在不同的環境和心情下,對同一欣賞對象也往往有不同的體會。欣賞者可以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以至可以完全離開創作者的原意,體會出另一種新意來。玄學的“忘言得意”論,無論在思維方式上,還是在文學藝術的欣賞上,都表現出一定的主觀隨意性。這從一方面來說,反映了中國傳統思維方式缺乏精確性的弱點,然而從另一方面來說,卻又反映了中國傳統思維方式的主觀能動性和靈活性,并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起到解放思想的作用。如玄學本身,即是借用這種思維方式,才把人們的思想從兩漢今文經學的荒誕和古文經學的繁瑣中解放出來,從而開創了一種簡約而深邃的義理之學。宋明理學正是繼承著這一方法而發展起來的。
(摘編自樓宇烈《玄學與中國傳統哲學》)1.(小題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忘言得意”是中國傳統哲學的重要思維方式之一,也是一種簡約而深邃的義理之學。B.“忘言得意”中的“言”不僅可指語言,還可指形象,“意”則可理解為本質、韻味。C.“忘言得意”論對中國傳統文藝的創作者和欣賞者影響巨大,給他們帶來了極大的自由。D.“得意”的深淺,取決于認識主體素質的高低,這正是中國傳統哲學思維的重要特點。2.(小題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引述的王弼、郭象有關“本”“始”“跡”“所以跡”的觀點,是揭示“忘言得意”實質的依據。B.文章引用蘇軾論畫詩中的句子,可直接證明中國人在藝術欣賞中有注重得意于言外的特點。C.對于“忘言得意”論在思維方式和文藝欣賞上表現出的主觀隨意性,文章辯證分析,指出利弊。D.文章先論述“忘言得意”作為認識方法的意義,再論述“忘言得意”對文藝欣賞的影響,最后總結。3.(小題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根據王弼的思想,如果僅僅著眼于事物的“近”“顯”之處,就無法把握事物的根本。B.對如何才能“得意”,王弼與郭象看法有所不同,但都強調發揮認識主體的能動作用。C.欣賞作品時,欣賞者的體會若與創作者的意圖完全不同,就會更有新意和價值。D.若不借用“忘言得意”的思維方式,玄學就很難把人們的思想從兩漢經學中解放出來。5、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面小題。金黃的稻束鄭敏金黃的稻束站在割過的秋天的田里,我想起無數個疲倦的母親,黃昏的路上我看見那皺了的美麗的臉,收獲日的滿月在高聳的樹巔上,暮色里,遠山是圍著我們的心邊沒有一個雕像能比這更靜默。肩荷著那偉大的疲倦,你們在這伸向遠遠的一片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靜默。靜默。歷史也不過是腳下一條流去的小河,而你們,站在那兒,將成為人類的一個思想1.下列對這首詩的解說不恰當的一項是A.“金黃的稻束站在/割過的秋天的田里”一句涉及的時間,從全詩看,除了“秋天”外,還隱指“暮色”降臨之前。B.“黃昏路上我看見那皺了的美麗的臉”,把“皺”與“美麗”并列,富有謳歌母親的勞動和感嘆時光流逝之意。C.“你們/在這伸向遠遠地一片……”的詩句中,“你們”指詩歌的主要形象“金黃的稻束”。D.“歷史也不過是/腳下一條流去的小河”,這實際上就是稻束“低首沉思”的內容。2.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A.詩歌以“金黃的稻束”為中心形象展開聯想,通過稻田、路上、天空、遠山等空間性的位移,傳達一時間性的主題——對勞動中生命力的消逝的沉思。B.詩歌賦予“金黃的稻束”以積極、強烈的視覺印象和消極、“靜默”無言的聽覺感受,意在利用兩者的不協調,把關注點從外在畫面轉向內在的生命感受。C.“金黃的稻束”“收獲日的滿月”等形象都具有圓滿意味,但詩歌未寫收獲日的快慰和滿足,卻引人思考勞動者母親的“疲倦”。D.“肩荷著那偉大的疲倦”一句中主體,應該是美麗的母親,而不是如雕像一樣站在“秋天的田里”沉思的“稻束”。3.“金黃的稻束”具有怎樣的象征意義?4.如何理解“靜默。靜默。歷史也不過是腳下一條流去的小河。而你們,站在那兒,將成為人類的一個思想”?6、(1)溯洄從之,______________。(《詩經》)(2)________________,更那堪冷落清秋節。(柳永《雨霖鈴》)(3)我欲乘風歸去,________________,高處不勝寒。(蘇軾《水調歌頭》)(4)何當共剪兩窗燭,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隱《夜雨寄北)(5)(_________________),一水中分白鷺洲。(李白《登金陵鳳凰臺》)(6)_______________,草色入簾青。(劉禹錫《陋室銘》)(7)故木受繩則直,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勸學》)(8)巫醫、樂師、百工之人,__________________(韓愈《師說》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愛器(節選)劉慶邦劉本省頭上戴的是高粱篾子編的帽殼,身上穿的是粗布衣,腳上穿的是尖口鞋,跟普通農民似乎沒什么兩樣。值得注意的是他肩頭扛著的一把鐵锨。鐵锨是用冰鐵制成的,锨的正面和背面都閃著鏡子一樣的光亮。這樣的鐵锨,仿佛對樹能照見鳥,對水能照見魚;白天能照見太陽,夜間能照見月亮。別的下地干活兒的社員,肩上扛的也有鐵锨,他們的鐵锨上面不是沾了泥,就是沾了土,鐵锨的正面和背面都灰禿禿的,一點兒光亮都沒有。所謂愛器,并不是他喜歡什么器皿,他也不搞什么收藏,只是愿意打磨他日常用的勞動工具而已。那么他與眾不同的特點呢,就是在干活兒之前保持他的工具一塵不染,一銹不生,閃閃發光。在干完活兒之后,仍要保持他的工具發光閃閃。我不止一次聽這位堂叔以炫耀的口氣夸耀他的鐵锨:明晃晃,亮堂堂,一搖一擺像太陽。每當聽見他以順口溜的形式顯擺自己的鐵锨,把鐵锨和太陽相提并論,我都禁不住想笑,不就是一把用來在土里刨食的鐵锨嘛,又不是關云長手里的青龍偃月刀,有什么值得顯擺的呢!黃黃的秋陽普照著秋天的田野,豆茬地里還彌漫著豆子和豆葉的香味,劉本省走進地里,開始撒糞。爛糟糟的糞肥是很臟的,里面還充滿了微生物和毒素,劉本省手中的鐵锨那么干凈、亮堂,他怎么舍得把鐵锨插進糞堆里去呢?這個不用替劉本省發愁,他懂得,磨刀是為了砍柴,把刀磨快,是為了砍更多的柴。他把鐵锨整得如此光亮,當然也不是為了當擺設,而是為了撒糞撒得更快、更利索、更均勻。他把鐵锨貼著地皮鏟進糞堆里去了,一鏟就是滿滿一锨。他像在場院里打豆子、揚豆子時做的那樣,把糞揚到空中,嘩地揚成一個扇面,讓糞均勻地落在地上。他又像用撒網在魚塘里撒魚做的那樣,鏟在鐵锨里的糞肥好比是縮在一起的漁網,長長的鐵锨把好比是網綱,他把“網綱”一掄,綱舉目張,“漁網”就張圓了,罩在地面上。在沒有撒糞之前,土地是黃色的。撒過糞之后呢,地上就有了一朵一朵的黑色。這樣一來,他撒糞又像是撒花,金色的土地上很快開滿了黑色的花。這天發生的一件事情,讓我進一步領略到劉本省對工具的愛護。一個拖拉機手,開著一輛手扶拖拉機,在塘邊的地里犁地。他看見一棵老樹的樹洞旁拖著一條長長的蛇皮,斷定蛻去皮的蛇就藏在樹洞子里,想把蛇從樹洞子里驅趕出來。當長長的棗花蛇脫洞而出的那一剎那,人們似乎有些害怕,不禁驚呼起來。蛇出了樹洞,就蜿蜒著向塘底逃去。有人喊:打死它!有人喊:斬了它!劉本省也過來了,拳不離手地提著他的鐵锨。拖拉機手把手向劉本省一伸說:把鐵锨給我!劉本省拒絕了:不行!你用別人的鐵锨吧!就用你的鐵锨,因為你的鐵锨最利。拖拉機手說著,抓住了劉本省手中的鐵锨的锨把子,欲把鐵锨從劉本省手中奪走。劉本省態度堅決,死死地抓住锨把子不放,聲明他的鐵锨不能沾血!沾血怎么了,斬長蟲又不是斬人。關老爺的大刀就是用來沾血的,沾血越多越有靈氣。誰想沾血誰沾血,反正我的鐵锨不能沾血,一沾血就再也洗不干凈了!劉本省對自己工具的愛護近乎神圣,別說用他的鐵锨斬蛇了,連一條泥鰍都不愿意斬。塘泥表面是硬的,中層是軟的,下面是稀的。在稀的那一層里,藏有一些泥鰍。那些泥鰍暫時在泥巴窩里睡大覺,等雨水到來,坑塘里充滿了水,它們會重新活躍起來。劉本省在刨塘泥時,難免會刨到泥鰍。每發現泥鰍時,他決不會用鐵锨把泥鰍斬斷,也不會連同塘泥把泥鰍甩到干岸上去,而是任憑泥鰍往稀泥的深處鉆,繼續存活。到了冬天,大雪封地,地里沒啥活兒可干了,被稱為掛鋤的季節。鋤頭用不著了,好多農具也都被閑置起來。說是掛鋤,其實好多人家并不是真的把農具掛起來,而是隨便把農具往墻角里、屋檐下,或茅房里一扔,就拉倒了。一冬過去,潮襲水浸,農具往往銹得不成樣子。劉本省的掛鋤,是真正的掛鋤。他在西間屋的山墻上釘了一排木頭橛子,把十八般農具都并排掛在橛子上。他不是把農具高高掛起就完了,而是經常性地對他的農具進行檢視,如果發現哪樣農具有生銹的跡象,他會立即把那樣農具取下來,進行擦拭,直到擦出亮光為止。給我的感覺,他好像在舉辦農具展覽,把西間屋變成了農具展覽館。2018年秋后的一天上午,我從北京回到老家,在村口遇見了干活兒歸來的劉本省。劉本省雖然已是年近八旬的人,但他腰板挺直,步履穩健,不顯任何老態。我特別注意到他肩頭所扛的一把鐵锨,锨面還是锃亮锃亮,一塵不染。我熱情地向本省叔問好,稱贊他的鐵锨還是那么明亮,并背出了他的順口溜:明晃晃,亮堂堂,一搖一擺像太陽。本省叔一聽就笑了,說:你這孩子就是記性好!(選自《北京文學》,有刪改)1.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本文的標題為“愛器”,作者把劉本省的鐵锨稱為“器”,莊重的稱謂隱含了對主人公的尊重,能夠引發讀者的思考。B.文中細致而夸張地描繪了劉本省鐵锨的光亮程度,并與別的社員的鐵锨進行對比,表現了劉本省對勞動工具的愛惜。C.劉慶邦善于寫農村生活,文中撒糞的勞動情景,與《邊城》端午節捉鴨子比賽一樣,都在具體場景描寫中刻畫人物。D.時隔多年,“我”對劉本省夸耀鐵锨像太陽的順口溜仍印象深刻,這一結尾通過情節突轉表現了歌頌勞動者的主題。2.本文在刻畫劉本省這個形象時,突出了他哪些性格特征?請簡要分析。3.本文是劉慶邦“叔輩的故事”系列紀實小說中的一篇。小說的“虛構”與“真實”的關系在文中如何體現?請簡要分析。8、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材料一:《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提出實施健康扶貧工程。衛生健康部門進一步細化措施,將婦幼健康作為重要內容。一是推進婦幼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優先保障貧困地區婦女兒童。實現了新生兒疾病篩查項目覆蓋所有貧困地區;加強貧困地區出生缺陷防治,啟動實施遺傳代謝病救助項目和先天性結構畸形救助項目,截至2018年底累計救助出生缺陷患兒1.3萬名,撥付救助金超過1.5億元。二是加強對患病貧困婦女兒童的救治保障。通過確定定點醫院、診療方案和單病種收費標準,加強對農村貧困家庭兒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臟病等大病患兒的集中救治,并逐步擴大救治病種。對患有慢性疾病的農村貧困人口實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加強健康管理和指導。對患有重病的農村貧困人口提高醫療保障水平,實行傾斜性保障政策,提高報銷比例,采取“一站式”結算,切實減輕醫療費用負擔,有效防止因病致貧返貧。(摘編自《中國婦幼健康事業發展報告(2019)》)材料二:從鄉村群眾患病找“赤腳醫生”,到現在簽約家庭醫生提供上門服務;從缺醫少藥看病難,到覆蓋城鄉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立……我國醫藥衛生事業蓬勃發展。新中國成立初期,全國只有醫療衛生機構3670個,醫療床位8.5萬張,衛生技術人員50.5萬人。醫療設備極其簡陋,醫療技術水平低下,人民群眾得不到基本的醫療衛生保障。現在,情況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目前,我國醫療衛生機構總數達99.7萬個,醫療衛生機構床位840萬張,衛生技術人員達952.9萬人。70年來,我國人民健康水平顯著提高,主要健康指標優于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目前,居民人均預期壽命從新中國成立前的35歲上升到77歲。我國醫療技術能力和醫療質量水平持續提升。“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迅速,遠程醫療服務全面推開,覆蓋所有縣域醫共體,所有三甲醫院都開展了遠程醫療服務。國際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對全球195個國家和地區醫療質量和可及性排名顯示,1995年我國位列第110名,2015年提高到第60名,2016年提高到第48名,是全球上升幅度最大的國家之一。(摘編自《健康中國步履穩健》,《人民日報》2019年6月4日)材料三:自2020年1月20日起,我國政府建立起來的防控疫情體系正在發揮巨大的作用。在經過持續近三周的防控下,我國新冠肺炎疫情出現積極向好態勢。面對如此巨大的公共衛生災難,我國充分展現了中國力量、中國速度,更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但是,我們也深刻認識到,我國公共衛生體系仍存在短板。因此,未來我國將強化公共衛生法治保障,全面加強和完善公共衛生領域相關法律法規建設,認真修改完善傳染病防治法、野生動物保護法等法律法規。要從保護人民健康、保障國家安全、維護國家長治久安的高度,把生物安全納入國家安全體系,系統規劃國家生物安全風險防控和治理體系建設,全面提高國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要盡快推動出臺生物安全法,加快構建國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規體系、制度保障體系。(摘編自《新冠肺炎疫情出現積極向好態勢,我國公共衛生體系改革在路上》,《經濟參考報》2020年2月19日)材料四:“中國采取了歷史上最勇敢、最靈活、最積極的防控措施。”在2月29日發布的《中國-世界衛生組織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聯合考察報告》中,這一表述令人印象深刻。這是25名來自德國、日本、美國等8國和世界衛生組織的專家,通過對中國9天的實地考察得出的一致結論。聯合考察組外方組長、世衛組織總干事高級顧問布魯斯·艾爾沃德博士近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談了實地考察后的感受:“中國的方法是目前我們唯一知道的、被事實證明成功的方法”。基于對生命的尊重與保護,中國展現的強大動員能力、果斷的執行能力以及利他主義的集體意愿,給考察組留下深刻印象。讓專家們印象深刻的,還有中國充分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技術手段救治病人的努力。此外,為了挽救生命,中國在醫療設備等領域的巨大投入也獲得了聯合考察組的認可。短短數日,超過4萬名醫護人員馳援湖北。考察報告里說,中國人表現出的真誠和奉獻精神深深感動了聯合考察組所有成員。(摘編自《實地考察后,國際專家一致肯定中國說明了什么?》,央視新聞客戶端2020年3月1日)1.下列對我國現行“公共衛生服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70年來,我國醫療技術能力日益提高,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遠程醫療服務的推開,公共衛生服務整體水平正不斷提升。B.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了所有縣域醫共體,提高了醫療服務的質量,是維護我國人民健康、落實健康扶貧工作的重要舉措。C.覆蓋城鄉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在我國逐步建成,為百姓健康保駕護航,主要健康指標優于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D.面對突發新冠肺炎疫情,我國依托現有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運用多種措施控制疫情蔓延,短時間內疫情已出現積極向好態勢。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我國衛生健康部門將加強對患病貧困婦女兒童的救治保障,實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實行傾斜性保障政策,有效防止因病致貧返貧。B.經過多年努力,我國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床位和衛生技術人員的數量都有了突飛猛進的增長,為居民人均預期壽命的大幅提高做出了貢獻。C.我國對新冠疫情采取了多種防控措施,體現了中國力量、中國速度和中國制度的優越性,同時也提醒人們深入思考公共衛生體系存在的問題。D.中國針對新冠疫情所展現的強大動員能力、果斷的執行能力、利他主義的集體意愿和先進技術手段的運用都給考察組專家留下深刻印象。3.根據材料概括分析我國在現有基礎上如何進一步優化公共衛生體系。9、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題。戰國銅鑒上水陸攻戰紋沈從文本圖戰士兵甲約三式,應用兵器有劍、盾、戈、矛、戟、弓、擂石。還有進行戰役中的各種輔助工具,如渡河用的船,攻城用的云梯,節制戰士進退的金、鼓,指揮戰士迎敵方向的旌、麾無不具備。古代甲有用犀和野牛皮作成,上涂丹漆彩繪花紋,稱“犀兕之甲”。用鯊魚皮作的名“水犀甲”(商代即有皮甲殘片出土,上加丹漆彩繪,比《左傳》《國語》《國策》所敘述還早七入個世紀)。有用絲繩編組而成的,稱“組甲”(《左傳》襄公三年,楚子重伐吳,至于衡山,使鄧廖帥組甲三百以伐吳。杜預注以為系“漆甲成組文”,似可商討)。有用縑帛中夾厚綿衲成的,名“練甲”,文獻稱“被練之甲”。戰國以來,除彩繪皮甲外,還有用銅鐵片聯綴而成的,曾有些殘片遺留,惟部位不明確。近半世紀出土文物中,有商代到戰國的銅盔(或鐵盔),商代的上面多鑄成獸面,因此得知,后代“虎頭盔”來源已久。長沙戰國楚墓都有皮甲和鐵甲發現,作成狹長魚鱗片或柳葉式重疊綴合而成。《周禮·考工記》敘古代甲制及制作過程。楚墓出土皮革殘甲及彩繪俑甲,雖不甚完備,卻可證制度。本圖中戰士有一種衣長不及膝的,因束腰較緊,下腳多開張,照彩狀看來,穿的或是“練甲”,又一種緊裹全身,不易明白名目。當時是用厚帛衲成的。盔帽從圖像看來有二種:一種如近代兒童球帽有遮掩檐:后部加披如曳長鵲尾(文武均同)。此式樣在信陽彩繪漆瑟上有相同形象,輝縣薄銅另一種頭部如頂戴二角,器上一些大夫、文士頭上也可以發現。衣不分長短,冠帽式樣竟相差不多,如不是當時具有普遍性,則可能是這種以人物社會生活主題裝錦畫的新型銅器,原本出于同一區域工匠之手,因此畫面人物,不分文武,衣著多相同,后來模仿也難出范圍。這種估計是否正確,還有待更多發現。因為直到如今,這種反映社會生活銅器、生產地區我們還缺少明確知識。古代作戰,進攻必鳴鼓以壯士氣,鳴金則停止接觸。文獻常有記載,但是具體應用實不明白。春秋兵車戰時,主將必秉桴擊鼓,激勵士氣。所以史傳記載,主將有中傷后還鼓音不絕,直到勝利方伏于鼓上死去。照情形,鼓必平置車上,這類戰車實物圖像還少見。本圖系作守城防御戰,長戈橫貫于鼓架上部,和漢代建鼓擱置方法相近。“鳴金收兵”的“金”,歷來多以為指的是鐘形附有長柄的鐃或鉦、鐸等,有專人用手拿者敲打。從本圖和其它作戰圖像看來,戰國時戰車上用的“金”,實附于鼓旁一種鈴子式小小青銅響器,體積并不大,附在一根盤旋彎曲二尺來長的銅條上,銅條另一端固定于一個臺座上,和鼓聯系,應名為“丁寧”。(選自《中國古代服飾研究》,有刪節)1.下列對文章有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依據制作所用的材料,古代的甲可以分為犀兕之甲、水犀甲、組甲和練甲。B.出上的商代銅盔,上面多鑄成獸面,這可以看作是后代“虎頭盔”的起源。C.《周禮·考工記》中古代甲制及制作過程的記載,可作為古代兵甲研究的參考。D.作者認為本圖中戰士穿的甲分兩種,一種可能是練甲,另一種則無法確認。2.下列對文章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本圖中戰士的兵甲比較多樣,應用的兵器、作戰時的輔助工具非常齊全,因此本圖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B.本圖中的人物衣著不分文武,作者推測當上的現實生活中可能就是如此,或者是工匠在制作時沒有加以區分。C.由于目前還沒有足夠多的出土實物和圖像提供佐證,作者認為古代文獻中關于擊鼓鳴金的記載不足取信。D.作者通過對本圖的研究,對歷來關于“金”的界定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有助于對“鳴金收兵”的進一步理解。3.從文章來看,沈從文研究文物時采用了哪些方法?請簡要概括。10、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馬援宇文淵,扶風茂陵人也。其先趙奢為趙將,號曰馬服君,子孫因為氏。援三兄,王莽時皆為二千石。援年十二而孤,少有天志。嘗受《齊詩》,意不能守章句,乃辭兄況,欲就邊郡田牧。會況卒,援行服期年,不離墓所;敬事寡嫂,不冠不入廬。后為郡督郵,送囚至司命府,援哀而縱之,遂亡命北地。遇赦,因留牧畜,賓客多歸附者,至有牛、馬、羊數所頭,谷數萬斛。既而嘆日:“凡殖貨財產,貴其能施販也,否則守錢虜耳”乃盡教以班昆弟故舊。八年帝西征隗囂援于帝前聚米為山谷指畫形勢九年副來歙監諸將平涼州十一年夏擊破先零羌于臨洮十三年,武都參狼羌與塞外諸種為寇,援將四千余人擊之,諸種萬余人悉降。交阯女子徵側及女弟徵貳反。璽書拜援伏波將軍,十八年春,破之,斬首數千級,降者萬余人。明年正月,斬徵側、徵貳,傳首洛陽。進擊九真賊徵側余黨都羊等,斬獲五千余人,嶠南悉平。援所過輒為郡縣治城郭,穿渠灌溉,以利其民。條奏越律與漢律駁者十余事,與越人申明舊制以約束之。二十四年,武威將軍劉尚擊武陵五溪蠻夷,軍沒,援因復請行。援謂友人曰:“吾受厚恩,年迫余日索,常恐不得死國事。今獲所愿,甘心眠目。”明年春,破之,斬獲二千余人。三月,進營壺頭。賊乘高守隘,水疾,船不得上。會暑甚,士卒多疫死,援亦中病。帝乃使虎賁中郎將梁松乘驛責問援。會援病卒,松因事陷之。帝大怒,追收援印綬。有上書譖之者,帝益怒。援妻子上書訴冤,辭甚哀切,然后得葬。建初三年,肅宗使五官中郎將持節追策,謚援曰忠成侯。(節選自《后漢書·馬援列傳》)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八年/帝西征/隗囂援于帝前聚米為山谷/指畫形勢/九年/副來歙監諸將平涼州/十一年夏/擊破先零羌于臨洮/B.八年/帝西征/隗囂援于帝前聚米/為山谷指畫形勢/九年/副來歙監諸將平涼州/十一年夏/擊破先零羌于臨洮C.八年/帝西征隗囂/援于帝前聚米為山谷/指畫形勢/九年副來歙/監諸將平涼州/十一年夏/擊破先零羌于臨洮/D.八年/帝西征隗囂/援于帝前聚米為山谷/指畫形勢/九年/副來欲歙監諸將平涼州/十一年夏/擊破先零羌于臨洮/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氏,中國古代的氏是一個家族的所有后代的共同稱號,姓為氏中衍生出的分支。B.齊詩,漢代傳習《詩經》的有齊、魯、毛、韓四家,齊詩創始人為齊人轅固生。C.行服,穿孝服居喪;一整年里,馬援為哥哥馬況穿孝服居喪,不離開墳墓祠堂。D.昆弟,指兄弟,亦可指同輩的人,還可用以比喻關系的親密友好,文中指兄弟。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馬援出身尊貴,年少有志。馬援有三位兄長,他們在王莽時都是俸祿為二千石的郡守;馬援十二歲即成孤兒,不愿剖章析句學習經義,想去邊郡闖蕩。B.馬援重情重義,看淡財富。兄長去世,馬援敬侍寡嫂;解送囚犯,他憐而放之;受到赦免,他留在北地放牧牲畜,獲得了很多財富,但他散盡財產。C.馬援能征慣戰,善于治理。馬援討隗囂,定涼州,敗先零羌,安武都,平交趾,立下赫赫戰功;每到一處都為郡縣修城挖渠,修明制度,使民眾得利。D.馬援一心為國,后雪冤情。馬援為攻武陵五溪,主動請戰;壺頭受阻,已去世的他仍受到陷害誣告;妻兒上書訴冤,他才得以安葬,后被追封忠成侯。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既而嘆曰:“凡殖貨財產,貴其能施賑世,否則守錢虜耳。”(2)吾受厚恩,年迫余日索,常恐不得死國事。今獲所愿,甘心瞑目。11、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小題(甲)寄舍弟墨第四書凡人讀書,原拿不定發達。然即不發達,要不可以不讀書,主意便拿定也。科名不來,學問在我,原不是折本的買賣。愚兄而今已發達矣,人亦共稱愚兄為善讀書矣,究竟自問胸中擔得出幾卷書來?不過挪移借貸,改竄添補,便爾釣名欺世。人有負于書耳,書亦何負于人哉!昔有人問沈近思侍郎,如何是救貧的良法?沈曰:讀書。其人以為迂闊。其實不迂闊也。東投西竄,費時失業,徒喪其品,而卒歸于無濟,何如優游書史中,不求獲而得力在眉睫間乎!信此言,則富貴,不信,則貧賤,亦在人之有識與有決并有忍耳。(乙)板橋自敘(節選)板橋詩文,自出己意,理必歸于圣賢,文必切于日用。或有自云高古而幾唐宋者,板橋輒呵惡之,曰:“吾文若傳,便是清詩清文;若不傳,將并不能為清詩清文也。何必侈言前古哉?”明清兩朝,以制藝取士,雖有奇才異能,必從此出,乃為正途。若漫不經心,置身甲己榜之外,輒曰:“我是古學。”天下人未必許之,只合自許而已。老不得志,仰借于人,有何得意?1.作者在甲文中說自己“便爾釣名欺世”是為了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2.甲文中說沈“不迂闊”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話作答)3.對乙文“自出己意,理必歸于圣賢,文必切于日用”一句理解正確的一項是()A.(板橋的詩文)都是出自于自己的意思,說理歸結到圣賢,文章必定切合于實際。B.(板橋的詩文)都是出自于自己的意思,說理一定引用圣賢名句,文章具有使用價值。C.(板橋的詩文)都是表達與眾不同的想法,說理歸結到圣賢,文章必定適用于生活。D.(板橋的詩文)都是出自于自己的意思,說理歸結到圣賢,文章必定涉及日常生活。4.甲、乙兩文都談到有關讀書作文的內容,而甲文重在闡述讀書_______;而乙文主要反對一味_______現象。5.上面兩個文段中都有超越當時一般人的見識。任選其中一個亮點,談談你的認識。1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1.吹哨者。源自英國警察發現有罪案發生時吹哨子的動作,借以引起同僚以及民眾的注意。現在多指為使公眾注意到某些危險而采取報警、信息警示等方式提醒公眾注意相關危險的人。拉響新冠肺炎警報的第一人是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呼吸與重癥醫學科主任張繼先,他第一時間向當地衛生部門發出疫情警報。2.逆行者。原本指朝著與規定方向相反的方向行進的人,后指為人民利益奉獻自己,義無反顧朝著危險奔去的人。淄博的退伍老兵王曉,為了第一時間將醫療物資送至武漢,駕車2000公里送往一線;36000名軍隊及地方醫務人員馳援武漢無數普人的“逆行”,才有了民族崛起的“順風行舟”。3.自省者。指自行省察、自我反省。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國家、社會機構、個人從各個層面反思新冠肺炎疫情的聲音不絕于耳:“再也不能無動于衷了!""是時候革除吃野生動物的陋習了!”對上述材料,你有何認識與感悟?請據此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自擬標題,自選角度,自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
參考答案1、1.A2.C3.C4.(1)倭寇于是離開東番,海上平息了十年。捷報上達,文武將吏們都論功受賞,有容只是受賞賜白銀罷了。(2)沒有多久,鎮江果然丟失,水師就不再前進。次年,廣寧失守,那里的百姓逃往各島避難,每日盼望登州的部隊救援。【解析】1.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的能力。斷句是解讀文言文的重要環節,常見的斷句方法有名詞斷句、修辭斷句、對稱結構斷句、虛詞斷句等。文言斷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職名、文言虛詞、句子結構以及語段中動詞的賓語或補語等斷句。本題中劃線句的意思是“有容告訴當權的人,自己請求前往勸說他們。見到麻郎,指明陳述利害關系。麻郞醒悟,叫來高寀的使者,討回賄賂高寀的金錢,揚帆而去。”“有容白當事”一句中,“當事”作“白”的對象,中間不能斷開,排除B;“麻郎悟”“呼寀使者”“悟”與“呼”表示兩種行為,前者是“麻郎醒悟”,后者則是“叫來高寀的使者”,故中間要斷開,排除C;“寀金”是指“賄賂高寀的金錢”,中間不能斷開,排除D。故選A。2.此題考查文化常識的能力。重要的文化常識是一個高中生必須具有的基本常識。復習中要注意突出重點,不糾纏于細枝末節,注意構建完整的知識網絡和體系,建立知識樹,同時加強積累,注重歸納,分類記憶。C項,“古今同義”錯誤,文中的“海外”指遠離內陸的地方,不是指國外。如李商隱《馬嵬》中“海外徒聞更九州”中所述。故選C。3.本題考查把握文章內容要點和鑒賞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通讀全文,粗知大意,了解人物的作為,概括人物形象;其次對選項中的句子進行觀察,在原文中找出相關的句子,看看有沒有答非所問、偷換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條件、輕重范圍失當等問題,在此基礎上判斷正誤。C項,“他曾想用奇兵攻打倭寇的巢穴,可惜福建巡撫金學曾不按他的計劃行事”錯誤,“想用奇兵”的是福建巡撫金學曾,對象有誤;且不是福建巡撫金學曾不按他的計劃。故選C。4.此題考查學生翻譯文言文的能力。翻譯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將所要翻譯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貫后連,把握大意;第二:確定考查重點,命題者在命題時從文段中選擇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識點,如詞類活用、特殊句式、重點實虛詞等,要通過審題抓住命題意圖,確定考查點;第三:連綴詞義成句,直譯求“字字落實”(留、刪、換),意譯求“文從字順”(調、補、變);第四:認真審讀檢查,書寫規范清楚。在確定文言句子中的語法現象全部落實到位后,做到書寫規范清晰。本題,(1)“遂”,于是;“去”,離開;“息肩”,平息;“敘功”,論功行賞;“賚”,賞賜。(2)“無何”,沒有多久;“明年”,古今異義,第二年;“走避”,逃走躲避;“日”,名詞用作狀語,每天。【點睛】掌握正確的閱讀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個步驟:在考試過程中,不少的同學在讀完一遍文言文后就開始作答,這種做法是很不正確的。解答文言文題目,應遵循三個步驟:第一步:初讀全文,整體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穩住神,快速地瀏覽一遍。初步明確“什么時間、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誰說了什么話”等等,讀懂個大概即可,因為高考作為選拔性的考試,要一遍把他全部讀懂,很少人能夠辦到;第二步:細讀題目,認真研讀字、詞、句,在這一步閱讀中,要根據題干得要求,結合各選項的具體內容,一一落實,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詞、句、段在文段的位置,運用課內所學的知識(實詞、虛詞、活用、句式等),解決完成較為容易的題目;第三步:再讀全文,加深理解。這一步是要解決較難的題目,加深對文意的理解,又糾正前兩步中出現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復核的過程。參考譯文:沈有容,字士弘,宣城人。幼時就會騎馬擊劍,愛好用兵的謀略。考中萬歷七年的武試鄉試。薊遼總督梁夢龍看見他感到不平凡,任用他為昌平的千總。又受到總督張佳胤的賞識,調到薊鎮的東路軍,管轄南方士兵的后營。十二年秋天,朵顏長昂帶領三千騎兵侵犯劉家口。有容半夜率領二十九名勇猛的士兵迎擊,身中兩箭,斬首六級,賊寇退走了才回來,由此知名。十四年跟隨李成梁出塞,抵達可可毋林,斬首很多。次年再次出塞,也有功勞。成梁攻打北關,有容沖入敵陣,坐騎一再更換一再死去,最后攻下了那座城。隨從宋應昌支援朝鮮,要求回來,分封日本的事情失敗,福建巡撫金學曾想用奇兵攻打他們的巢穴,起用有容防守浯嶼、銅山。二十九年,倭寇劫掠各村寨,有容打敗了他們。倭寇占據東番。有容防守石湖,計劃全部殲滅他們,帶了二十一條船出海,遇到風,存下十四條船。經過彭湖,與倭寇相遇,打死數人,放火燒沉他們六條船,斬首十五級,奪回男女三百七十多人。倭寇于是離開東番,海上平息了十年。捷報上達,文武將吏們都論功受賞,有容只是受賞賜白銀罷了。三十二年七月,西洋的紅毛番酋長韋麻郞駕駛三艘大船到彭湖,要求互通貿易,他們是征收商稅的使臣高寀召來的。有容告訴當權的人,自己請求前往勸說他們。見到麻郎,指明陳述利害關系。麻郞醒悟,叫來高寀的使者,討回賄賂高寀的金錢,揚帆而去。從浙江游擊將軍任上調到天津,又調任溫處參將,被罷免回家。四十四年,倭寇侵犯福建。巡撫黃承元請求特別設立水師,起用有容統領,在東沙擒獲倭寇。泰昌元年,遼東事務棘手,朝廷開始設立山東副總兵,駐守登州,就把這個職務任命有容。八月,毛文龍在鎮江打了勝仗。詔令有容統率水師萬人,偕同天津的水師直達鎮江策應。有容嘆息說:“率領一支部隊,去抵抗正囂張的敵人,我知道那是不能成功的。”沒有多久,鎮江果然丟失,水師就不再前進。次年,廣寧失守,那里的百姓逃往各島避難,每日盼望登州的部隊救援。朗先下令,敢擺渡一個人過來的斬首。有容反對,立即命令幾十艘船開往各島,幾萬人獲到了救援。當時金、復、蓋三衛都空虛沒有人,有人要據守金州。有容說金州孤立地遠處海外,登州、皮島都與它遠隔大海,聲援不到,不可據守。等到文龍取得金州,沒有多久又丟失了。四年,有容因為年老請求退休,回到家中,去世。2、A【解析】
此題考查識記字音的能力。主要考查生僻字、多音字、易讀錯的字、形似字。多音字可以根據意項判斷讀音。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一定要認真記憶,多讀、多訓練。B項,“樞鈕”改為“樞紐”;C項,“闕(què)如”改為“闕(quē)如”,意思欠缺,沒有;D項,“紙絹(juān)”改為“紙絹(juàn)”。故選A。【點睛】漢字拼音的錯誤,往往表現為聲韻母的混淆、多音字的誤讀、聲調符號及標注位置的錯誤等。漢語拼音側重考查綜合運用能力,考查內容兼顧課內外,涉及范圍很廣。因此,對于易混字、多音字、易錯字等,要勤于積累,注意進行分類整理。一般而言,字形題考查的常見類型有以下五種:音近(同)形似而誤、音同而誤、形近而誤、同義異形詞、義近致誤。3、1.B2.B【解析】
1.本題考查正確使用詞語(包括熟語)的能力。對于詞語題,第一要辨析詞義,包括詞語的語義側重點、詞語的詞義輕重、詞義范圍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義。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習慣、語法功能、使用對象等方面。A項,形形色色:形容事物種類繁多,各式各樣。根據后文“商賈的臉,乞丐的臉,富孀的臉,紳士的臉,作家的臉,娼妓的臉,義士的臉,大官的臉和小白臉……”,可知此處意指人間有各式各樣的臉。“形形色色”符合語境,使用恰當。B項,果然:表示事情的結果與所料所說相符。根據文意,可知“群臣進諫,門庭若市”與門吏不可一世之間是相對應的關系,此句意在強調在“群臣進諫,門庭若市”的時候,門吏“當然”不可一世。由此可見,“果然”不符合語意,使用錯誤,應該改成“固然”。C項,樹倒猢猻散:比喻有權勢的人一旦垮臺,投靠依附他的人也就一哄而散(含貶義)。根據上文“一旦權勢已去,門可羅雀”和下文“另尋門戶”,可知此處強調有權勢的人一旦垮臺,門吏一哄而散。“樹倒猢猻散”符合語境,使用恰當。D項,輾轉:指反復不定,翻來覆去的樣子,也指經過許多地方或者經過許多人的手。根據語境,可知此處形容門吏這一生從一扇“門”到另一扇“門”反復不定的樣子。“輾轉”符合語境,使用恰當。故選B。2.本題考查正確使用標點符號的能力。標點符號是輔助文字記錄語言的一套符號,它的作用有表示停頓,表示語氣,表示詞語的性質和作用。標點符號分兩大類:點號和標號。標號包括破折號、括號、省略號、書名號、引號、連接號、間隔號、著重號、專名號等,主要標明詞語或句子的性質和作用。點號包括頓號、逗號、分號、句號、問號、嘆號及冒號等,主要表示語言中種種停頓。解答本題,一要積累、熟記常見標點符號的意義和用法,二要結合語句進行判斷。B項,乙句中的兩處分號使用錯誤,都應該改成逗號。分號是一種在層次上介于逗號和句號之間的標點符號,主要用以分隔存在一定關系(并列、轉折、承接和因果等,以并列關系居多)的兩句分句。乙句中使用分號的三個句子都是單句,中間不是并列關系,且達不到使用分號的層次,應該選用逗號。故選B。4、1.2.B3.【小題2】B【小題3】【小題3】C【解析】1.2.試題分析:題干問的是“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這是考查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篩選和概括。首先應瀏覽選項的內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關的句子,最后進行辨析。A項,“也是一種簡約而深邃的義理之學”錯,選項混淆概念。從文章最后來看,“如玄學本身,即是借用這種思維方式,才把人們的思想從兩漢今文經學的荒誕和古文經學的繁瑣中解放出來,從而開創了一種簡約而深邃的義理之學”,可見“義理之學”跟“忘言得意”不是一個概念。C項,“‘忘言得意’論對中國傳統文藝的創作者和欣賞者影響巨大,給他們帶來了極大的自由”錯誤,選項把范圍擴大。文中只說到“忘言得意”論“給文學藝術欣賞者帶來了極大的自由”,未提及給“創作者”也帶來了“極大的自由”。D項,“‘得意’的深淺,取決于認識主體素質的高低,這正是中國傳統哲學思維的重要特點”錯誤,選項曲解文意。根據文章可知,“中國傳統哲學思維的重要的特點”是指“由外而內、由內而外、得之于外、證之于內、內外合一、主客通明”,而不是該項所說的“‘得意’的深淺,取決于認識主體素質的高低”。3.【小題2】試題分析:題干問的是“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此題考核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答題時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論點和分論點的關系,論點和論據之間的關系,論證方法的類型,重點考核為論點是否正確,論據證明的是什么觀點和論證的方法。B項,“文章引用蘇軾論畫詩中的句子,可直接證明中國人在藝術欣賞中有注重得意于言外的特點”錯誤,“可直接證明……”理解錯誤。從文中來看,“可直接證明”的應是“只能就眼前呈現的形象來評論文學藝術的人……根本不夠一個真正欣賞者的資格”。【小題3】【小題3】試題分析:題干問的是“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解答理解和分析題要辨明檢索區間,確定對應語句;聯系上下文體會,要死摳字眼;對詞語的解說要抓住本質,將解釋的含意放在被解釋的詞語處,看上下文是否連貫、恰當;尋求稱代詞與稱代內容的聯系,將稱代的內容代入原文理解,聯系全文的傾向性,檢查該解釋是否與全文保持一致。C項,“欣賞者的體會若與創作者的意圖完全不同,就會更有新意和價值”有誤,選項無中生有。從原文中推不出“……就會更有新意和價值”這一結論,文章第四段只是說“中國這種傳統的欣賞論,給文學藝術欣賞者帶來了極大的自由。同一對象,不同的欣賞者從不同角度、以不同心情去欣賞,往往各有所得。即使是同一欣賞者,在不同的環境和心情下,對同一欣賞對象也往往有不同的體會。欣賞者可以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以至可以完全離開創作者的原意,體會出另一種新意來”。5、1.D2.D3.“金黃的稻束”是收獲的象征,作者又把它與創造此豐收成果的勞動者的形象聯系起來,作為孕育者和勞動者的母親便是其中的典型,贊美勞動的母親。4.最后幾句,把流逝的歷史比成流淌的小河,把站在田里的稻束比擬成人,進而提升至對人及其精神的贊美與思考。“不過”“而”的語氣表明:稻束的精神超越了歷史,這種堅韌美麗的精神是人類歷史進程中永恒的思想結晶,使得這首詩超越了對母親勞動者的贊頌。【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詩歌內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時,要注意了解詩歌的創作背景,逐句翻譯詩句,把握詩歌的意象,領悟作者表達了怎么樣的思想情感。A項,“金黃的稻束站在/割過的秋天的田里”一句,詩人仿佛拍電影一樣,先給“稻束”一個特寫鏡頭,然后又拉開,展現其佇立于秋天田野的背景,以表現“金黃的稻束”作為勞動成果的輝煌和炫耀感,肯定著人類的勞動成就。它給人的印象主要是視覺上的,但聯系全詩看,這兩句詩又居于其蘊含的時間序列“黃昏”“暮色”之始,隱含著時間的意味。由于我們不能確定它寫的就是詩人白天看見的景象,而只能把時間下限確定在暮色降臨之前,因此,A項是恰當的。B項,解說,寓意較明顯,也是恰當的,考生不難作出選擇。C項,詩人是抒情主人公“我”,而“你們”則指詩人借以寓意抒情的主要形象“金黃的稻束”,所以,C項也不能作為選項。D項,把“歷史也不過是/腳下一條流去的小河”解說為稻束“低首深思”的內容則顯然不恰當。整首詩所出現的形象以及有關形象的感受,都是詩人“我”心中所想、眼中所見,C項也不例外。它本是詩人的“旁白”,不能理解為“稻束”沉思的內容。這是詩人在上文描述基礎上的議論,通過句子中的“而”可以讀出前后是“對比”,是詩人對眼前景象思考后揭示詩歌主題的點睛之筆,詩中并沒有點明稻束“低首沉思”的內容,這是詩人留給讀者一個無限想象的空間。故選D。2.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詩歌主旨和結構的概括和歸納能力。解答時,要在閱讀全詩的基礎上,對各選項涉及的對詩歌的題目、意象、技巧、主題的鑒賞內容做理解。A項,指明詩歌中心形象“金黃的稻束”引發的聯想由點及面、由空間而時間地形成一個探尋勞動意義的結構:對人類勞動中生命力消逝的沉思,因而它是正確的和恰當的。B項,考查對詩歌表達技巧的把握,也是正確的。C項,在考查考生體味不同詩歌形象所傳達的不同意義的能力基礎上,進入對詩歌深層意義的把握,也是正確和恰當的:說“金黃的稻束”“收獲日的滿月”都具有圓滿意味,不難理解。“金黃”指稻束成熟,指勞動的收獲,而“收獲日的滿月”則傳遞不僅勞動的而且時令的圓滿信息,但與這一切相對照的,卻是詩人想到的“無數個疲倦的母親”和她們“那皺了的美麗的臉”。在這種詩人的“殘酷”中,詩歌所要揭示的東西也就清楚地表現了出來。D項,理解有誤。它對本詩賞析之所以不恰當,是因為其內容完全是錯誤的。“肩荷著那偉大的疲倦”一句中的主體只能是“你們”即“稻束”。雖然那偉大的疲倦的主體是勞動者母親,但“肩荷”了這種“疲倦”的主體,卻只能是勞動的結晶“金黃的稻束”,因此,它應該作為選項。故選D。3.本題考查對詩歌意象內涵的理解能力。解答時,要了解詩文大意,抓住關鍵詞,把握內容間的聯系,體會感情表達。詩歌開篇寫站在秋天田野里的“金黃的稻束”,接著通過“我想起……我看見”,從“稻束”聯想到母親和哪“皺了的美麗的臉”,把秋的收獲與其創造者、孕育者——母親的形象聯系起來,交織著對母親堅韌、偉大、無私的贊揚和對時間流逝的無奈。詩歌將“金黃的稻束”和人物形象相聯系,金黃的稻束是母親的形象,可從“我想起無數個疲倦的母親”“想起無數個疲倦的母親”這些詩句中看出。詩人用金黃的稻束這一形象來表達自己對勞動的母親的贊美。另外,“金黃的稻束”,“金黃”是成熟的稻束的顏色,修飾“稻束”,意味著收獲;同時,金黃又給稻束這一意象增添了一種高貴的美感,觸動人的情思。金黃的稻束,在詩中有深邃的意蘊,它是收獲的象征,它是母親的象征,詩人將收獲與創造豐收成果的勞動者聯系起來,尤其突出了作為孕育者和勞動者的母親的形象,通過意象,詩人啟發人們重新思考平凡與偉大的關系。4.本題考查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的能力。語言表達可以從多個角度進行,解題時應當抓住最為鮮明、最具有表現力的語言加以品味。語言品味還離不開上下文,應當在文本語境中體會其獨特的意義。“靜默。靜默。歷史也不過是腳下一條流去的小河。而你們,站在那兒,將成為人類的一個思想。”詩歌的最后幾句,把歷史比做一條長河,而母親就是站在河邊守護小河的保護神,詩人在景象描寫和聯想思索之后,告訴讀者金黃的稻束,是靜默的母親的形象,在秋天的田野里低頭沉思,在這默默承受一切的生命姿態中,進一步提升了對母親的贊美。“歷史也不過是/腳下一條流去的小河”,也就是說,這個肩負著偉大的疲倦和辛勞的母親形象,在一片收割后的田野的映襯下,超越時空超越了歷史的進程而具有了永恒性。而“靜默”是詩人面對自然凝神觀照的狀態,正是在靜默中,詩人回溯了歷史,發現了雕像是人類思想的一個結晶。可以說,最后這一句,使得這首詩超越了對母親勞動者的贊頌,而具有了更深刻廣泛的哲思。6、道阻且長(或道阻且右,道阻且躋)自古傷離別又恐瓊樓玉宇卻話巴山夜雨時三山半落青天外苔痕上階綠金就礪則利不恥相師(或君子不齒)【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默寫識記的能力。要求考生課下多讀名篇,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解答此類試題時,如果是情境默寫,一定仔細斟酌提示語;默寫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義分不開,學生應借助字義來識別字形。注意重點字詞:阻,瓊樓玉宇,青天,苔,礪,利。7、1.D2.(1)認真細致。他干活前后始終保持鐵锨-塵不染,保養閑置農具也是如此。(2)熱愛勞動。他是勞動能手把勞動變成藝術;年近八旬依然堅持勞作。(3)樸實善良。他始終保持著淳樸的農民作風;愛護自然界的生靈,堅持不讓自己的鐵锨沾血。3.(1)小說對源于真實農村生活的人、事進行藝術加工,塑造了劉本省這個典型形象,表達了對勞動者以及勞動的贊美。(2)因為作者對農民和農村生活的深厚感情,小說超越了真實的生活經驗,把辛苦的農村生活和勞動場景寫得富有詩情畫意。(3)小說采用第一人稱敘事,增強小說的真實感和抒情性,引發讀者的共鳴,實現了小說真實和虛構的有機統一。【解析】1.此題考查學生對文本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和鑒賞的能力。解答此題,應從語句理解、手法分析、內容分析、主題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斷。根據對文本內容的感知與理解,仔細辨識選項與原文的細微差別,做出判斷。D項,“這一結尾通過情節突轉表現了歌頌勞動者的主題”錯誤,拔高主題,主要是為了說明本省叔一輩子都愛護勞動工具。故選D。2.此題考查把握小說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應結合著文中敘述性的語句,從身份、地位、修養、氣質等總體上把握小說人物形象特點,然后根據小說中描寫這個人物的言行舉止的語句,以及作者的議論,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對他的評價的語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在干活兒之前保持他的工具一塵不染,一銹不生,閃閃發光。在干完活兒之后,仍要保持他的工具發光閃閃”“他在西間屋的山墻上釘了一排木頭橛子,把十八般農具都并排掛在橛子上。他不是把農具高高掛起就完了,而是經常性地對他的農具進行檢視,如果發現哪樣農具有生銹的跡象,他會立即把那樣農具取下來,進行擦拭,直到擦出亮光為止”,可知本省叔認真細致;“他把鐵锨貼著地皮鏟進糞堆里去了,一鏟就是滿滿一锨。他像在場院里打豆子、揚豆子時做的那樣,把糞揚到空中,嘩地揚成一個扇面,讓糞均勻地落在地上”“我從北京回到老家,在村口遇見了干活兒歸來的劉本省”,可知本省叔熱愛勞動;“誰想沾血誰沾血,反正我的鐵锨不能沾血,一沾血就再也洗不干凈了”,可知本省叔樸實善良。3.本題考查鑒賞小說的表達技巧的能力。人稱的使用非常講究。敘述人稱的表達作用與效果:(1)第一人稱:一般優點是給人真實感,令人信服,便于直抒胸臆。不足是限制了人的視野,敘述的空間狹小。(2)第二人稱:一般優點是便于交流
感情,給人以親切感,便于強烈呼告。不足是有環境限制,有明確的傾訴對象。(3)第三人稱:一般優點是視野開闊,不受時空限制,靈活自由,便于客觀描述。小說是虛構的,可劉慶邦“叔輩的故事”系列中的人物卻都是真實的。如何將真實的人和事經過藝術加工和藝術提煉變成小說。“劉本省頭上戴的是高粱篾子編的帽殼,身上穿的是粗布衣,腳上穿的是尖口鞋,跟普通農民似乎沒什么兩樣”,劉本省就是農村中一個真實的存在,寫身邊人更具真實性,表達作者對勞動者以及勞動的贊美。“在沒有撒糞之前,土地是黃色的。撒過糞之后呢,地上就有了一朵一朵的黑色。這樣一來,他撒糞又像是撒花,金色的土地上很快開滿了黑色的花”,可知小說超越了真實的生活經驗,把辛苦的農村生活和勞動場景寫得富有詩情畫意;“我熱情地向本省叔問好,稱贊他的鐵锨還是那么明亮,并背出了他的順口溜:明晃晃,亮堂堂,一搖一擺像太陽”,可知第一人稱敘事,增強小說的真實感和抒情性。【點睛】關于小說閱讀需要:1.理清事件發展的線索和過程,把握小說的結構。要搞清楚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原因、經過和結果,記敘中具體的明線是什么,暗線又是什么,再具體分析結構。通過這些就可以整體把握小說的大致內容了。2.分析小說的表現手法。小說的表現手法較多,應著重分析小說的情節、環境以及細節。小說一共有幾個情節,用了幾個細節,這幾個細節側重表現主要形象的哪些方面,處于怎樣的環境等。3.鑒賞形象。閱讀小說一定要把握形象的特點,小說通過情節刻畫,表現了形象哪些具體的特點,這一形象又有怎樣具體的作用。4.歸納作品的主題。通過事物和形象的敘寫,就可以大致把握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態度,進而去推測小說的主題。8、1.B2.A3.①特殊群體方面:深化健康扶貧,繼續重視婦幼健康。優先保障貧困地區婦女兒童,加強對患病貧困婦女兒童的救治保障。②軟硬件建設方面:加強公共衛生體系的軟硬件建設,進一步夯實并提升醫療服務質量和技術。③法律法規建設方面:深刻認識我國衛生體系所面臨的較大短板,全面加強和完善公共衛生領域相關法律法規建設,加快構建國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規體系、制度保障體系。【解析】
1.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這類題目首先要速讀題干,明確對象及要求,解答時要整體理解題干指定材料的內容,然后將題目材料信息帶入原文比對理解,還要辨明檢索區間,確定對應語句,聯系上下文體會。本題選“下列對我國現行‘公共衛生服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B項,“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了所有縣域醫共體”說法有誤。原文只是說“對患有慢性疾病的農村貧困人口實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選項于文無據。故選B。2.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概括、分析能力。解答此類題目,考生應先認真審題,明確題干要求;然后瀏覽選項,回歸原文找到并找全選項對應的內容;最后對原文內容進行綜合性分析,再與選項一一進行比對并作出判斷。本題選的是“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A項,“對患病貧困婦女兒童……實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實行傾斜性保障政策”說法有誤。原文說的是“對患有慢性疾病的農村貧困人口實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加強健康管理和指導。對患有重病的農村貧困人口提高醫療保障水平,實行傾斜性保障政策”,選項混淆對象。故選A。3.本題考查篩選信息,概括要點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認真審題,明確題干要求;然后整體閱讀并感知材料內容,確定答案涉及的信息,勾畫出材料中的關鍵語句;最后進行分類整理,歸納概括內容要點。首先,審讀題干時注意“在現有基礎上”和“如何進一步優化”的提示信息,注意在找出我國公共衛生體系現狀的內容時,答題時需添加“進一步加強”“繼續重視”等內容。然后,整體閱讀文章可知,答案涉及內容在前三則材料中,前三則材料分別從特殊群體的健康扶貧、發展現狀、存在不足及發展規劃三方面對我國醫藥衛生事業進行介紹。再勾畫出文中關鍵語句,材料一中“《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提出實施健康扶貧工程”“一是推進婦幼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優先保障貧困地區婦女兒童”“二是加強對患病貧困婦女兒童的救治保障”;材料三中“我們也深刻認識到,我國公共衛生體系仍存在短板”“未來我國將強化公共衛生法治保障,全面加強和完善公共衛生領域相關法律法規建設,認真修改完善傳染病防治法、野生動物保護法等法律法規”“要盡快推動出臺生物安全法,加快構建國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規體系、制度保障體系”。材料二中介紹的我國目前醫療衛生機構、床位、衛生技術人員數量等屬于軟硬件設施,從“國際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對全球195個國家和地區醫療質量和可及性排名……2016年提高到第48名”來看,還有提升空間。最后,結合以上分析分三點概括即可。【點睛】非連續性文本的閱讀第一步:通讀全文,整體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實,確定不同文本陳述的角度,分析主體對象與基本事實之間的關系。第二步:通讀材料,關注細節。整體感知是略讀(或粗讀)就能完成的任務,而挖掘文本的細節需要精讀(細讀)。第三步:明確主旨,辨清關系。由于非連續性文本的內在邏輯關系不是很緊密,在閱讀的過程中要有意識地確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與材料之間的邏輯關系。9、1.A2.C3.對出土文物(實物)的細節進行觀察分析;與文獻中有關記載比較印證;與其他有關的出土文物比較印證。【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這類題目首先要速讀題干,明確對象及要求,解答時要整體理解文章的內容,尤其是對選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將題目材料信息帶入選文比對理解,還要辨明檢索區間,確定對應語句,聯系上下文體會。本題中,A項,“組甲和練甲”不是依據制作材料分類,而是制作的方式。故選A。2.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題時,將選項信息與原文語句內容進行對應比較。選項信息的語言與原文語句內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區別,命題者常通過改變敘述的方式來設置一些干擾項,解答時要認真核對,找出符合題干的選項。本題中,C項,“作者認為古代文獻中關于擊鼓鳴金的記載不足取信”錯誤,原文說“古代作戰,進攻必鳴鼓以壯士氣,鳴金則停止接觸。文獻常有記載,但是具體應用實不明白”,是不明白具體應用。故選C。3.本題考查考生篩選和整合文章信息,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能力層次為C(綜合分析)。解答此種題目的答題步驟:泛讀——解文章大意、結構,圈出關鍵詞、句;審題——確定范圍、角度、要求;精讀——尋找相關信息,篩選關鍵詞語;加工——按題目要求整合。本題沈從文研究文物時采用的方法,主要體現在:第一段關于古代甲的研究與考證,運用了對實物的細節進行觀察分析的方法;“用鯊魚皮作的名‘水犀甲’(商代即有皮甲殘片出土,上加丹漆彩繪,比《左傳》《國語》《國策》所敘述還早七入個世紀)。有用絲繩編組而成的,稱‘組甲’(《左傳》襄公三年,楚子重伐吳,至于衡山,使鄧廖帥組甲三百以伐吳。杜預注以為系‘漆甲成組文’,似可商討)”運用了與文獻中有關記載進行比較的方法;“盔帽從圖像看來有二種:一種如近代兒童球帽有遮掩檐:后部加披如曳長鵲尾(文武均同)。此式樣在信陽彩繪漆瑟上有相同形象,輝縣薄銅另一種頭部如頂戴二角,器上一些大夫、文士頭上也可以發現”采用了與其它出土文物比較的方式。據此分條概括即可。【點睛】信息篩選概括題,通過分析題干確定試題的類型是局部信息篩選還是綜合信息篩選,綜合信息篩選要立足全文,對文章進行段落的劃分,篩選文中的重要語句,整合后作答。重點關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條作答。局部信息篩選要鎖定區位,對段落進行簡單的劃分,分出層析,找到關鍵詞語,聯詞成句分條作答。10、1.D2.A3.C4.(1)不久,他嘆息說:“凡是因經營獲取財產的,貴在能施予賑濟別人,否則不過是守財奴罷了!”(2)我蒙受厚恩,年齡逼迫(老年逼近),余日不多,時常害怕不能為國事而死,現在實現我的愿望,死了也心甘情愿。【解析】
1.此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能力。解答此類題,考生不僅需要具備一定的文言閱讀的語感和斷句技巧,而且還應具備一定的文化素養。文言斷句有很多的標志,比如:四字短語、排偶句式、頂真修辭等等。還可以利用名詞代詞在句中擔當的成分來斷。從語意來看,本文傳主是馬援,說隗器和馬援一起在皇帝面前籌劃不合情理,所以斷為“隗囂援于帝前……”錯誤,排除A、B項;從語法來看,“聚米為山谷”和“指畫形勢”是連動句,意為聚米做成山谷模型,指畫形勢,中間應斷開,亦可排除B項;從結構來看,“八年”“九年“十一年夏”構成時間上的對應關系,“副來歙監諸將平涼州”意為擔任來歙的副將監領諸將平定涼州,不是擔任來歙的副將有九年之久,排除C項。故選D。2.此題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文化常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建筑的名稱、年號、謚號、廟號、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一些禮節、朝廷的一些機構、典章制度、行政區劃、還有一些避諱的說法等。平時注意積累,尤其是課本的注釋的相關內容,答題時還要注意結合語境的含義作答。A項,“氏,中國古代的氏是一個家族的所有后代的共同稱號,姓為氏中衍生出的分支”錯誤,中國古代的姓是一個家族的所有后代的共同稱號,氏為姓中衍生出的分支。故選A。3.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文有關內容要點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類題答題時,注意對讀選項和原文,尋找時間、地點、人物、時間、手法以及重點詞句的翻譯上的錯誤。本題要求選出“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C項,“每到一處都……修明制度”錯誤,文中僅提到他在平定交趾以后對越人申明制度。故選C。4.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翻譯能力。文言翻譯是文言文的必考內容,翻譯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把句子中的每一個字都要落到實處,不能翻譯的助詞等刪掉,省略的內容根據上下文補充,這樣才能做到不丟分。平時訓練時注意自己確定句子的賦分點,翻譯時保證賦分點的落實。(1)中,“既而”,不久;“施賑”,施予賑濟;“守錢虜耳”,判斷結構,是守財奴罷了。(2)中,“索”,盡,完,不多;“死”,為……而死;“所愿”,愿望。【點睛】可以借助如下特點進行斷句,借古代文化常識斷句。要給文言斷句,常常需借助古代的文化常識,如天文、歷法、地理、歷史、官職、科舉、姓名等。根據互文、對偶、排比等斷句,文言中常有對偶句、互文句、排比句,抓住這個特點斷句,常能收到斷開一處,接著斷開幾處的效果。根據前后相承關系斷句,文言文多寫得緊湊嚴密,行文中多使用前后相承句。根據總說分承或分說總承關系斷句,文言文中常用總說分承或分說總承的寫法。掌握了這個寫法,對斷句定有幫助。根據韻文的特點斷句,有的文言文是韻文,韻文有一定的用韻規律。按照這個規律去斷句,常常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借助對話的標志斷句,文言對話常用“日”、“云”等字,根據這些有標志的詞去斷句,也能收到好的效果。根據反復結構斷句,文言文中常有些反復的句子結構,根據這個特點去斷句,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借助文言虛詞斷句,文言行文,多用虛詞來表達語氣或感情。如句首就常用如下語氣助詞:夫、蓋、盍、若夫、嗟夫等,句末常用如下語氣助詞:者、也、矣、乎、哉、耶、耳、而已、歟(與)等,借助這些文言虛詞,就可幫助斷句。借助誤法結構斷句,文言語法中有一些固定結構,如:“……者……也”、“不亦……科”、“何……之有”,“孰與……乎”“為……所……”、“受……于……”等,根據這些結構也可斷句。參考譯文:馬援字文淵,是扶風茂陵人。他的先祖趙奢為趙國將軍,爵號為馬服君,子孫于是以之為氏。馬援有三位兄長,在王莽時都是俸祿為二千石的郡守。馬援十二歲時喪父,年少而有大志。曾教他學齊詩,但馬援心志不能拘守于章句之間,就辭別兄長馬況,想到邊郡種地放牧。適逄馬況去世,馬援穿喪服一周年,不離開墓所;恭敬地侍候寡嫂,不戴好帽子就不進廬舍。后來作了郡里的督郵,解送囚犯到司命府,馬援可憐他將他放了,就逃亡北地。遇上大赦,就留下來放牧牲畜,賓客們多歸附于他,到有牛馬羊幾千頭、谷幾萬斛的程度。不久,他嘆息說:“凡是因經營獲取財產的,貴在能施予賑濟別人,否則不過是于財奴罷了!”于是將財產全都分散給了兄弟和故交。建武八年(32年),光武帝向西征討隗器,馬援在光武帝面前聚米做成山谷模型,指畫形勢。建武九年(33年),擔任來歙的副將監領諸將平定涼州。建式十一年(35年)夏,馬援在臨洮擊敗先零羌。建武十三年(37年),武都的參狼羌與塞外各族入侵,馬援率領四千余人攻打他們,各族一萬多人全部投降。交趾女子徵側和妹妹徵貳造反。皇帝以璽書任命馬援為伏波將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通過生物科學史培養合作精神的教學研究-以必修Ⅱ《遺傳與進化》為例
- 醫療器械注冊證轉讓合同
- 新能源儲能系統研發合同
- 企業安全生產測評考核題跟答案
- 2025年調酒師職業技能大賽酒吧安全管理與預防措施試題試卷
- 交通運輸安全事故應急處理措施
- 2025年輔導員心理危機干預知識測試題庫(學生心理問題處理)試卷
- 2025年安全教育培訓考試應急救援知識必考題目精講試卷
- 航空航天工程進度計劃與措施
- 數學教師信息技術教育實踐提升計劃
- 2024北京首師大附中初二(下)期中數學試題及答案
- 第四課 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課件高中政治統編版必修三政治與法治
- 老年醫學常識試題及答案
- 危重患者安全轉運
- 2025年美麗中國第六屆全國國家版圖知識競賽測試題庫及答案(中小學組)
- 供水管道施工方案
- 2024年上海嘉定區區屬國有企業招聘筆試真題
- 中職高教版(2023)世界歷史-第11課-近代職業教育的興起和發展【課件】
- 2025屆高三部分重點中學3月聯合測評(T8聯考)地理試卷(河北版含答案)
- 雨污水管道工程專項施工方案
- 中國民族史知到課后答案智慧樹章節測試答案2025年春云南大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