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盤溝煤礦安全專篇終稿_第1頁
磨盤溝煤礦安全專篇終稿_第2頁
磨盤溝煤礦安全專篇終稿_第3頁
磨盤溝煤礦安全專篇終稿_第4頁
磨盤溝煤礦安全專篇終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

刖百

一、編制設計的依據

1、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煤田地質局一五六煤田地質勘探隊2004年

10月提供的《新疆阜康市磨盤溝煤礦生產地質報告》;

2、2005年1月50由新疆國土資源廳下發《新疆阜康市磨盤溝煤礦

地質報告》礦產資源儲量認定書(新國土資儲認[2004]132號文件);

3、新疆國土資源廳新國土資采劃[2005]第069號批準的《劃定礦區

范圍批復》;

4、新煤規發[2005]477號文批準的《關于阜康市磨盤溝煤礦技改

立項的審查意見》;

5、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經濟貿易委員會新經貿投資函[2005]413號文,

《關于阜康市磨盤溝煤礦技術改造項目立項的批復》;

6、《設計委托書》;

7、《煤礦安全規程》、《煤炭工業小型煤礦設計規定》;

8、現場收集的有關資料。

二、設計的指導思想

1、認真貫徹執行國家安全生產的方針,提高礦井機械化開采水平,

改善井下工人的工作環境,降低工人的勞動強度,把煤礦建設成高產、

高效的現代化礦井。

2、為保障煤礦的安全生產和煤礦職工的人身安全,減少煤礦安全事

故的發生,設計針對井下煤層開采條件及不安全因素,采取有效的防治

措施。

3、依靠科技進步,積極推廣各項行之有效的先進技術和工藝。

4、貫徹改革精神,在公共設施方面,堅持高能低耗,有利生產,方

便生活和環保的原則。

5、優化井下開拓布署,減少井巷工程量,多做煤巷,少做巖巷,力

求低投入高產出。

6、盡量利用礦井現有生產、生活設施。

三、設計的主要特點及安全評價

1、礦井設計生產能力:9萬t/a。

2、開拓方式:主副斜井開拓方式。

3、采煤方法:水平分段懸移支架放頂煤采煤法。

4、儲量和服務年限:按該礦生產地質報告提供的資料經復核后,礦

井地質總儲量為569.05萬t,其中B級(332)為153.03萬t,C級(333)

為416.02萬t;而B級(332)占工業儲量(B+C)的26.9%。另有古火

區煤柱137.53萬t。礦井工業儲量為569.05萬t,減去永久煤柱和開采損

失后,礦井可采儲量為368.81萬t。礦井根據勘探程度取1.4儲量備用系

數,整個礦井服務年限為29a。

5、井田范圍:井田范圍呈長方形,東西走向長1.404km,南北傾向

寬0.712km湎積約l.Okm?。

6、礦井通風方式:通風系統為對角式,通風方法為機械抽出式。

7、防滅火系統:針對目前情況礦井應考慮綜合防滅火措施。工作面

防滅火主要采用以氮氣防滅火為主,并結合噴灑阻化劑、壓注凝膠、地

面填埋、覆蓋為輔防滅火方法的綜合防治措施。

井下使用了以氮氣為主的防滅火措施,為能連續監測采空區氣體成

分變化,設計配備有GC-4085型束管監測系統。

對礦井主提升井筒、各機電碉室等地點設置消火栓、滅火器和砂箱

等。上述綜合防治措施可基本滿足礦井防滅火的需要。

8、防塵、防爆、隔爆:該礦開采煤層具有爆炸性,為減小工作環境

的污染并防止爆炸事故的發生,設計要求加強采、掘、運的噴霧灑水、

濕式鉆眼、沖洗巷壁、清掃和刷白巷道、采用合理的風速、風流凈化、

個體保護、環境監測和塵源地配備噴灑裝置等綜合防塵、防爆措施,并

采取設置隔爆水棚以減輕瓦斯、煤塵爆炸的危害程度。

9、監測監控系統:井下設計選用一套KJ4-2000型煤礦安全生產監

控系統。該系統能夠有效監測井下高、低濃度甲烷氣體。當出現界常情

況時發出聲、光報警信號,并采取相應措施消除隱患,防止災害發生,

以滿足低沼氣礦井和井工開采的要求。KJ4-2000監控系統是一個開放性

系統,可實現井下環境監測、主要設備及風門等監控,具有實時監控報

警,打印點報、日報等功能,系統具有瓦斯風、電閉鎖功能。

本井田瓦斯含量不高,屬低瓦斯礦井,但是該礦處在高瓦斯地區,

本礦按高瓦斯礦井行瓦斯管理。

設計在井下共設有5個分站,4臺02OO7G1型分站和1臺02OO7F

型分站。每個KJ2007G1分站可接4個開關輸入量、4個模擬輸入量和4

個開關輸出量,每個02OO7F分站可接8個開關輸入量、8個模擬輸入

量和8個開關輸出量,其中關輸入量和模擬輸入量可以任意互換。監測

地點設在采煤工作面、掘進工作面和總回風巷,主要監測的環境參數有:

CH4、CO、溫度、風速等。

10、利用的現礦井裝備和設施,均須進行檢測檢驗,有煤安標志并

符合《煤礦安全規程》2005的相關要求才可使用,不符合要求的,須按

設計重新購置。

11、地面生產系統:井下的煤用斜井箕斗提升至地面,卸載后直接

進入下部裝車倉通過閘門裝車外銷。

12、工業場地的占地面積為26851.43m2。工業建筑總體積:12756.5n?。

13、建井工期:21月

14、全員工效:1.57t/Xo

15、建設總投資2128.36萬元。其中井巷工程為789.41萬元;土建工

程為178.90萬元;設備安裝工程為983.52萬元;其他工程和費用為141.53

萬元,鋪底流動資金35.0萬元。

16、噸煤投資:236.48元八。

17、原煤成本:68.12元/t。

18、投資回收期:稅后11.66年。

19、利用的現礦井裝備和設施,均須進行檢測檢驗,有煤安標志并

符合《煤礦安全規程》2005的相關要求才可使用,不符合要求的,須按

設計重新購置。

第一章礦井概況及安全條件

第一節井田概況

一、交通位置

阜康市磨盤溝煤礦位于阜康市正南10km,從阜康市區有可通行汽車

的簡易公路直達井田。井田西側有阜康市至水磨河旅游區瀝青公路,從

公路9km處正東側有可通行汽車的3km簡易公路直達井田。井田距烏魯

木齊市76km,交通較便利,該礦行政區劃隸屬阜康市管轄。(詳見交通

位置圖)。

井田西起65線西0.4km,向東1000km為井田東界,北起F1阜康逆

掩斷裂北0.12km,向南1km為南界。井田東西長1.404km,南北寬0.712km。

該區屬山區,無常年流水河流。根據新國土資采劃[2005]第069號“劃定

礦區范圍批復”,批準該礦礦區范圍由4個拐點圈定,開采深度由897m

至420m標高,礦區面積約l.Okn?。

礦區范圍坐標表

表1-1-1

拐點XY

S14884312.0029579850.00

S24884312.0029581254.00

S34883600.0029581254.00

S44883600.0029579850.00

二、自然地理

井田屬博格達多山北麓低山地帶,地勢具東高西低,南高北低之趨

勢。一般海拔在830?1000m左右,"V”字形溝谷在井田內較發育。

三、氣象及地震

井田所處地區屬大陸性干旱一半干旱氣候,據阜康市氣象站資料,

最大年降水量337.2mm,年蒸發量約為年降水量的5倍,為1659.4mm。

井田所處地區夏季炎熱,冬季寒冷,最高氣溫41.5℃;最低氣溫-37℃,

晝夜溫差10℃左右。春、秋兩季為風季,春季多為南風和西南風,秋季

多為西北風,風力一般為3?5級,最大為8級。通常初霜在9月底,10

月下旬結凍,翌年3月中旬解凍,結冰期150天左右。積雪最大厚度38cm。

最大凍土深度202cm,一般為120?130cm。

據自治地震局資料,井田抗震設防烈度7度,井田內工業與民用建

筑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為0.15o

四、礦區經濟概況

阜康市歷史上就是經濟、文化、交通較為發達的地區,人口較為稠

密,居民有回族、維吾爾族、蒙古族、哈薩克族、漢族等,主要從事農

業、牧業、采礦業及商業,有煤礦、耐火材料廠、火電廠等。該礦區是

阜康市主要經濟區。近年來大規模的準東油田勘探開發又給本區注入了

新活力本地區經濟快速增長。

區內一切生產及生活物質主要靠區外供應。

五、礦井及小窯

井田內原采礦權人為:阜康市磨盤溝煤礦,礦山名稱:阜康市磨盤

溝煤礦,經濟類型:私營,開采方式:為地下開采,生產規模:3.00萬

噸/年,礦區面積:0.483km2,采礦許可證號6500000041522,有效期限:

2002年3月至2004年3月,開采深度+897m至+560m,現煤礦以28°

45°斜井沿八道灣組19-21號煤底板建井筒,目前斜井長是250m,進入

火燒區,未見煤,斜井中涌水量較小,每天涌水量小于20mI井田東西

都沒有其它生產礦井。

原礦區范圍拐點坐標

拐點XY

S1488405829579940

S2488379229580584

S3488366029581240

S4488404029581240

S5488418029580830

S6488434229580354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國土資源廳以新土資采預劃(2004)第41號文,

對新疆阜康市地區1號規劃井田申請預先劃定礦區范圍予以批復。井田

面積由0.4227km2擴展到|約LOkn?,采深控制在+897至+420m標高。

預劃礦區范圍拐點坐標:

拐點XY

S14884312.0029579850.00

S24884312.0029581254.00

S34883600.0029581254.00

S44883600.0029579850.00

六、礦區水源、電源及通信情況

水源:在礦區西側2km處有水磨河有常年溪水徑流。水源是天山融

3

化的雪水,春夏兩季流量較大,冬秋季水量減少,年平均流量為0.67m/so

水質清潔純凈,可供生產、生活用水。該礦目前采用汽車拉水,建議采

用建加壓站和鋪設管路,直接向礦區供水(業主同意取水樣化驗后,作

專項設計,另立專項資金)。

電源:該礦為雙回電源線路。

第一電源引自H0KV阜康變電所,供電線路距離為7.4km,導線線

2

徑為LGJ-3X70mm,電壓等級為10kVo

第二電源引自35KV三宮變電所,導線線徑為LGJ-3X95mm2,電壓

等級為lOkVo

通訊:該礦地面目前無對外通訊系統,設計選用ACeS衛星電話實

現該礦對外聯系。

第二節安全條件

一、區域地質

(一)區域地層

區域內出露的地層主要由古生界二疊系,中生界侏羅系、白堊系及

新生界第四系。詳見區域地層表。

區域地層簡表

表1-2-1

地層單位地層厚度巖性特征、古生物組合

地方性地符(m)及接觸

界系統

層名稱號關系

第冰積、洪積、風積及化學沉積、亞砂土、砂礫石、礫石等。

四0-317

界Q

上部為河流相,灰棕色、紅褐色砂質泥巖,含有石膏脈。

上統東溝給K2d75.7

白下部為紅色、灰色礫石。

堊淺湖相褐紅、灰紅色、灰綠色砂質泥巖與粉砂巖,底部有

系下統吐谷魯群K2tg1100-1210喑紅色狀礫巖,礫石成份復雜,由變質巖塊、灰巖、砂巖

組成。角礫。。

河流相灰褐色砂礫巖,灰黃色或紫紅色粉砂巖,交錯層理

喀拉扎組JiK123-224

發育,含鐵質結核,風化面呈孔洞及蜂窩狀結構。

上統

河湖相紫紅色、磚紅色砂質泥巖,夾灰綠色薄層砂巖及少

齊古組535-724

J<q量的凝灰巖,含脊椎化石。

河湖相,雜色,條帶狀泥巖、砂質泥巖,灰綠色砂巖和礫

頭屯河組J2t380-5743

巖組成,含有植物化石。

本區主要含煤地層之一,上段巖性為淺湖相灰綠色一灰色、

侏中統灰黑色粉砂巖、泥巖、炭質泥巖,中部夾薄層狀菱鐵礦,

西山窯組379-598含有煤層或煤線。厚約下段以沼澤相灰、深灰

系J?x239-458m,

色粉砂巖、細砂巖互層為主,夾有菱鐵礦透鏡體,厚約140m。

本區主要煤層或賦存于本段上部,煤層附近富含植物化石。

上部為黃綠砂石、灰黃色粉砂巖與砂質泥巖互層,夾炭質

三工河組J1S516-715泥巖及煤線,含有植物化石,為濱湖相沉積,下部有2-3

層灰、灰白色砂礫巖夾粉砂巖和泥巖及煤線。

下統

本區主要含煤地層之一,為湖沼相灰綠色、黃綠色砂巖、

八道灣組J.b340-410粉砂巖、泥巖組成,含煤層8T8層,與下伏地層整合接觸,

化石:Ferganoconchaelongata,coniopteriso

為本區出露最老的地層,為海陸交互灰綠色砂巖、粉砂巖、

粉砂質泥巖、黑色泥巖、炭質泥巖及褐黑色油頁巖,并夾

上芨芨槽有灰色-灰黑色白云質灰巖、薄層泥灰巖、濱海相的灰綠色

生上統1536-1800

i群PJj砂巖,凝灰質砂巖較發育,可見有前積收斂交錯層理,板

界系

狀、斜狀交錯層理,粉砂巖中可見一些對稱波浪痕和干涉

波痕,泥巖中水平層理發育。

(二)區域構造

大地構造位于天山?興蒙褶皺系一級構造單元下的二級構造單元天

山褶皺帶北部中央部位。

該褶皺帶北以準嚼爾凹陷接壤,南以博羅科努?阿其庫都克超巖石

圈斷裂為界,呈近東西向展布,南北寬約200km,這是自早古生代開始,

歷經華力西、印支、燕山及喜馬拉雅構造運動,形成了一系列北西西向,

近東西向北東東向的斷裂、褶皺及山間盆地。其斷裂主要為壓性,褶皺

均以復式背斜形式展現,東部構造形跡呈波浪起伏。

區域構造包括北天山褶皺兩個次一級構造,即三級構造單元烏魯木

齊山前凹陷及博格多背斜。

二、井田地質

(一)井田地層

井田內分布的地層有侏羅系下統八道灣組(J1b)、三工河組(J1s)、

第四系全新統(Q。及燒變巖,細述如下:

1、侏羅系下統三工河組(jiS)

分布于井田南部,由灰白色巨厚層狀的砂礫巖及灰綠色的粉砂巖、

灰色細砂巖組成,夾薄層的炭質泥巖,區內出露不全。距鄰區資料,上

部為黃綠色砂巖、灰黃色粉砂巖與砂質泥巖互層,夾炭質泥巖及煤線,

含有植物化石,為濱湖相沉積。下部有2-3層灰黃、灰白色砂礫巖夾粉

砂巖及煤線。夾薄層炭質泥巖,厚約436m,與下伏八道灣組整合接觸。

2、侏羅系下統八道灣組(J,b)

巖性主要以湖泊相、河流相、泥巖沼澤相的灰色、灰黑色、灰綠色、

灰黃色粉砂巖、細砂巖、泥巖、灰白色中、粗粒砂巖及煤層組成,含植

物化石及瓣鰥類化石,區內出露不全,區內可見厚度249m,距鄰區資料,

地層平均厚920m,含煤33層,以區域上廣泛發育的25號煤層頂部一套

河流相灰白色中、粗粒砂巖作為旋回的起點把八道灣組分為兩段即下段

大浦溝段、上段堿泉子段。各段特征如下:大浦溝段含煤25-33號,9個

煤層,其中可采煤層3個煤層(組),地層平均厚411m。堿泉子段含煤

1-24號,24個煤層,其中可采煤層11個煤層(組),地層平均厚509m。

井田內含煤段為堿泉子段,14-15.19-21煤層為主采煤層。

3、第四系全新統(QJ

分布于溝底,北部大山頂及半山坡處。溝底及山頂為土灰色亞砂土。

山坡處均為風化巖石碎塊及砂土層混雜構成,一般厚為4m,最厚處達

8mo

4、燒變巖

沿東西向呈帶狀分布于65線兩側,為何紅色、黃色及白色,裂隙發

育,堅硬,常形成禿立的山脊,南北寬約300m,14-15.19-21號煤產生

的燒變巖帶向西延伸長,向東延伸短。

井田外北部、F1斷層下盤有下第三系地層(E)出露,主要以河流

相、湖泊相的褐紅色、紫紅色、淺紅色的粉砂巖、細砂巖組成,夾中、

粗砂巖。與侏羅系下統八道灣組(J.b)斷層接觸。距鄰區資料,地層平

均厚600mo

(二)構造

井田位于水磨河東側,阜康向斜北翼,呈一向南傾斜的單斜構造,

地層走向近東西向,在70°?90°之間,地層傾角由西向東略為變陡,

在48°?54°之間。

北部有F1推覆斷裂(阜康逆掩斷裂)分布于井田北部。為一區域性

控煤構造,控制煤系地層的北部邊界,全長約70km,斷面南傾,具犁式

構造特征。地表傾角較大,約45°?55°,深部漸緩,約18°?40°,

走向近于東西,具波狀起伏,地表為構造角礫巖、破碎帶分布于斷層兩

側,寬約10?50m,《準南煤田白楊河一四工河普查報告》對F1推覆斷

裂已進行了區域性控制。井田內上盤出露地層有侏羅系、第三系、第四

系;下盤出露地層有第三系、第四系,該斷層對煤系地層有較大破壞作

用。該斷層由井田內的65-1、65-10、66-1號鉆孔及井田外69-12、69-13

號鉆孔控制。

三、煤層

1、含煤地層及含煤性

井田內含煤3層(自上而下編為10-13、14-15、19-21號),平均煤層

總厚度約24m,含煤系數9.6%。14-15、19-21號煤層2層煤層在井田內

為可采煤層,全區可采,層位穩定。

3層煤層走向近東西向,在70°?90°之間,地層傾角由西向東略

為變陡,在48°?54°之間。煤層厚度、間距均有較大變化。

2、可采煤層

井田內發育的14-15、19-21號煤層2層煤層在井田內為可采煤層。

14-15.19-21號煤層其厚度、結構在走向上和傾向上雖有變化,但變化規

律明顯,屬較穩定型。現分述如下:

14-15號煤:特厚煤層,在井田內其結構基本穩定,無大的變化,其

厚度有較大的變化。煤層可采厚度從65線?66線?69線由23.43m-

5.69m?0.37m,逐漸變小,煤層厚度不穩定,結構簡單,夾殲0-1層,頂

板巖性為粉砂巖,底板巖性均為粉砂巖。

19-21號煤:特厚煤層,在井田內其結構基本穩定,無大的變化,其

厚度有較大的變化。煤層可采厚度從65線?66線?69線由11.05m?

4.95m?0.09m,逐漸變小,煤層厚度不穩定,結構簡單,夾葉0-1層,頂、

底板巖性均為粉砂巖。

14-15號煤層與9-21號煤層間距65線?66線?69線由4.11m?

6.71m?20.28m,逐漸變大。

14-15.19-21號煤產生的燒變巖帶,沿東西向呈帶狀分布于65線兩

側,為磚紅色、黃色及白色,裂隙發育,堅硬,常形成禿立的山脊,南

北寬約300mo

各煤層基本情況見下表l-2-2o

可采煤層特征表

表122

煤層厚度(m)層間距(m)頂底板巖性

煤層結構可采性傾角視密度

最小-最大最小一最大

編號夾肝層數穩定性(°)(t/m3)頂板底板

平均平均

2.75?23.43基本穩定可采

14-1539?521.3粉砂巖粉砂巖

13.004.11?20.280?1較穩定

2.48?11.059.46基本穩定可采

19-2140?521.27粉砂巖粉砂巖

6.770?1較穩定

四、煤質

1、煤的物理性質

井田內的煤為高等植物形成的腐植煤,其顏色為黑色,條痕為褐黑

色,條帶狀結構,塊狀構造,參差狀斷口,煤的硬度較小,但比重較大,

簡易燃燒試驗,煤易燃、煙濃、焰長,且熔融、膨脹。

2、煤巖特征

(1)宏觀煤巖特征

宏觀煤巖成分以亮煤為主,鏡煤、絲炭、暗煤次之,宏觀煤巖類型

以半亮型煤為主。

(2)顯微煤巖特征

根據鏡下觀察,區內的煤均由有機質和無機質組成,有機質總含量

占94.20%~95.39%,無機質總含量占4.61%?5.8%。

3、化學性質、工藝性能及煤類

A、化學性質

(1)各煤層工業分析見表1-2-3。

各煤層原煤工業分析表

表1-2-3

項目McidAdVdaf

鉆孔編號

煤層編%%%

66-11.697.2746.10

14-15

65-11.397.4644.20

69-131.3928.4342.29

19-2166-11.616.3654.88

65-11.2924.2043.50

由表知區內各煤層原煤:

水分(Mad):含量一般為1.29%?1.69%;

灰分(Ad)產率:14-15號煤層為7.28%?7.46%,屬低灰分煤。19-21

號煤層為6.36%?28.43%,屬低一中灰分煤;

揮發分(Vdaf)產率一般為42.29%?54.88%,屬中高?高揮發分煤。

(2)煤的元素分析

區內各煤層均屬低變質氣煤,且為(0-1)變質階段,故各煤層同一

元素的含量都較接近,一般碳(Cdaf)含量為80.95%?83.06%,氫含量

為5.94%?6.70%,氮含量為1.27%?1.58%,氧加硫含量為9.64%?11.53%。

詳見下表。

各煤層精煤元素分析表

表124

驗項目CdafHdafNdaf(0+S)daf

鉆孔編號

煤層編?%%%%

14-1566-183.066.031.279.64

69-1380.955.941.5811.53

19-21

66-182.186.701.419.72

(3)有害組分硫、磷、氟、氯、神見下表。

各煤層原煤有害組分硫、磷、氟、氯、神分析表

表125

驗項目鉆孔St.dPdFadCl.dAs.ad

煤層編編號(%)(%)(ug/g)(%)(ug/g)

66-10.360.02580.1360.0501

14-15

65-10.260.0259.190.040.75

66-10.350.01870.3390.0481.3

19-2165-10.310.051530.0351

69-130.30

由表知各煤層原煤:

全硫(St.d):區內各煤層全硫含量為0.26%?0.36%,故屬特低硫分煤,

經測試各種硫,以硫化鐵硫為主,有機硫次之,硫酸鹽硫含量甚微。

煤中磷(Pd):14-15號煤層為0.02%?0.025%,屬低磷煤。19-21煤

層為0.018%?0.051%,屬低一中磷煤。

煤中氟(Fad)含量一般為53%?80.136ug/g。

氯(CL.d):含量一般為0.035%?0.050%。

種(As.ad):含量一般為0.75%?1.3ug/g,含量均較低。

故區內的煤也是釀造和食品工業的較好燃料。

B、工藝性能

(1)發熱量見下表。

各煤層原煤發熱量分析表

表126

發熱量Qb.dQb.daf

鉆孔編號

煤層號(MJ/kg)(MJ/kg)

66-131.8234.31

14-15

65-131.1733.69

66-132.4834.70

19-2165-125.4729.66

69-1322.5631.48

由表知各煤層原煤發熱量(Qb.d)一般為22.56?32.48MJ/kg;

(Qb.daf)一般為29.66~34.70MJ/kg,依據國家煤炭發熱量分級

(GB/T1522.3-94),一般屬高一特高熱值煤。

(2)煤的灰成分、灰融熔性見下表。

各煤層灰成分、灰熔融性分析表

表127

\項目煤灰熔融性。c

煤山、

AI2O3

DTSTHTFTSi02Fe203CaOMgOSO2Ti02

14-151272.51307.91313.41321.629.1411.5112.6625.1411.005.920.98

19-21>1358>1328>1333>135121.4418.476.2133.8710.407.401.39

灰成分:區內各煤層的煤灰中一般含二氧化硅(SiO2)為21.44%?

29.14%,三氧化二鐵(Fe2C)3)為11.51%?18.47%,三氧化二鋁(AL2O3)

為6.21%?12.66%,氧化鈣(CaO)為25.14%?33.87%,氧化鎂(MgO)

為10.40%~11.00%,三氧化硫(SO3)為5.92%~7.400%,二氧化鈦(TiO2)

為0.98%?1.39%。

灰熔融性:由于各煤層灰成分中二氧化硅(SK%)、三氧化二鋁

(AL2O3).氧化鈣(CaO)等各種成份的含量相對較高,故煤層灰熔融性

較高,煤層一般灰熔融性軟化溫度(ST)為1307.9?1328℃,屬高熔灰分

煤。

(3)低溫干儲

各煤層低溫干儲分析表(平均值)

表128

項目低溫干儲

煤層號Tar.adWater,adCRadCas.ad

14-156.8552.915.0322.89

區內14-15號煤層做低溫干儲測試,其焦油(Tar.ad)產率為6.85%,

總水分(Watered)含量為52.91%,半焦油(CRad)產率為5.03%,煤氣

與損失(Gas.ad)為22.89%,故屬含油煤。

C、煤類

區內各煤層粘結指數均較高,一般為36?92.68,精煤揮發分一般為

41.93%?54.97%,依據中國煤炭分類國家標準(GB5751-86),14-15.19-21

號煤層為氣煤(43-45QM),詳見下表:

各煤層精煤揮發分、粘結指數分析表

表129

驗項目Vdaf粘結指數

鉆孔編號煤類

煤層號%(G)

66-145.9892.6845QM

14-15

65-143.0667.3745QM

69-1343.278345QM

19-2166-154.6790.3745QM

65-141.933643QM

4、可選性

井田內的煤未進行篩分浮沉試驗,現根據理論精煤回收率分析:

14-15、19-21號煤層精煤回收率一般為54.7%?85.06%,均屬良一優等。

5、煤的風化

井田內煤層的淺部,無采空區,且為古火區,斜井中未見煤,未采

集風化煤樣。根據臨近煤礦開采的實際情況,井田內煤層風化深度為垂

深20m比較適宜。

6、煤的工業分析

區內的煤為低變質煙煤,其變質階段為(。,)階,煤類為氣煤

(43-45QM),煤質為低灰一中灰,特低硫,低磷一中磷,中高一高揮發

分,高一特高熱值煤,含油煤,煤層灰熔融性為高熔灰分的煤,是較好

的火力發電用煤,良好的工業鍋爐民用之燃料,由于有害組分含量較低,

也是釀造和食品工業的較好燃料。

四、瓦斯、煤塵爆炸及自燃

1、瓦斯

根據瓦斯含量測定,CT為0-0.368ml/g可燃質,COZ為

0.029-0.378ml/g可燃質,且隨煤層埋藏深度的增加,瓦斯含量有增高之

趨勢,詳見下表。

瓦斯等級鑒定和二氧化碳測定結果表

表1210

瓦斯含量

采樣

煤層煤質分析(%)(ml/g.可燃瓦斯成份(%)

深度瓦斯分帶

編號質)

(m)

MadAadVadfC0CH.C0

CH422N2

14-15343.35-344.342.196.5644.470.0370.0299.618.9681.43二氧化碳~

14-151.6127.9349.3200.3780.078.8621.14氮氣帶

14-15348.05-355.101.684.0341.330.3420.05716.0122.0461.95氮氣?沼氣

14-151.375.6762.540.3110.17422.049.6668.30帶

19-211.5610.9658.290.3190.1006.335.3388.34二氧化碳?

369.50-375.15

19-211.9012.9543.860.3680.0327.481.2891.24氮氣帶

2、煤塵

地質工作分別對14-15、19-21號煤層采樣,并進行了煤塵爆塵爆炸

性測試,測試結果:火焰長度均大于400mm,巖粉量為65%,結論均有

爆炸性危險,爆炸指數14-15號煤層為51%,19-21號煤層為63%,爆炸

程度很強。詳見下表:

煤塵爆炸性測試結果表

表1-2-11

煤塵爆炸性鑒定

厚度工業分析(%)爆炸性

煤層編號

(m)水份灰份揮發份火焰長度巖粉量爆炸性結論

MadAdVdaf(mm)(%)

14-151.637.2246.35>40065有爆炸性

19-215.651.546.0557.82>40065有爆炸性

故在今后開采過程中,應采取有效措施,杜絕煤塵爆炸事故的發生,

確保礦井安全生產。

3、煤的自燃

本次對聯4-15、19-21號煤層進行了烯點測試,依據煤的自燃傾向性

等級分類,煤層屬不易自燃的煤。詳見下表:

各煤層燃點分析表

表1212

項目TJCT2cL℃

△T℃備注

煤層或雪'、氧化樣原樣還原

14-15347.44354.00355.748.29不易自燃

19-21347.0349.0354.57.5不易自燃

根據臨近煤礦以往實際情況,煤層有自然發火傾向,發火期三至六月。

綜上所述:井田內煤層屬不易自燃的煤。應當指出不易自燃煤,并

非不自燃的煤,故在今后開采過程中,應進行科學管理,采取有效措施,

預防煤的自燃,確保礦井安全生產。

五、水文地質條件

(一)區域水文地質概況

1、概況

區域位于博格多山北麓低山丘陵地帶,區域地勢西北低,東南高,

海拔532~1258mo屬博格多山水系的數條河流切割山脈橫穿煤系地層,

大都垂直山脈與地層走向,呈近南北向發育。自西向東主要有水磨河、

三工河、四工河,均發育于博格多山北坡,源為融雪水、雨洪水、裂隙

泉水。水磨河年平均流量0.76m3/s,年總逕流量269.61萬m)流量較穩

定;三工河年平均流量1.346m3/s,年總逕流量654.61萬m3,最大流量

50m7s,(1978.7);四工河年平均流量0.88mn?/s,年逕流量320.47萬n?,

最大流量130m3/s(1998.7)o

上述地表水流經區域,含煤巖系,松散巖類孔隙含水巖系,依據各

自滲透性能而承受補給。構成區域地下水的主要補給源,補給相對充分

期為融雪、雨洪期,補給部位為地表逕流切割部分。因區內地形坡度較

大,基巖含水空間不甚發育,雨洪水多急速流過,補給有限。第四系松

散巖類砂礫石層滲透性能較好,山區冰雪融水及降水匯集溝谷,以河流

形式注入谷地,補給松散層而富含孔隙水,因其多分布于河谷、溝谷,

受范圍所限,補給面積有限。

區域具明顯的大陸性干旱?半干旱氣候特征,蒸發強列而降水稀少,

年蒸發量遠大于同期降水量。因此,大氣降水對地下水的補給微弱,其

直接滲入補給僅限于采空塌陷區及燒變巖含水帶。

區域內呈東西向條帶狀分布的燒變巖含水帶,系煤層自然巖石烘烤

燒變而形成,具大空隙、裂隙、節理,形成地下水賦存和運移的良好空

間,不僅接受大氣降水的補給,且與地表水有著直接聯系而富含孔隙、

裂隙水。

2、區域主要含水層

⑴第四系松散巖類孔隙含水層

主要分布于現代河浴及溝谷中,尤以常年流水的水磨河、三工河、

四工河發育,且源于山麓,巖性以分選性較差的河流相礫石為主,據區

域水文資料,單位涌水量為0.043—0.14L/s,富含孔隙水。其水化學特征

近似于地表水,屬淡水、弱堿性,HCO3?SC)4—Na?Ca型水。

⑵侏羅系含煤巖系裂隙類弱含水層

主要由中粗砂巖,裂隙發育的粉、細砂巖及煤層構成,巖石滲透性

能較差,富水性弱。據區域水文資料,滲透系數為0.00208—0.0036m/d,

單位涌水量為0.0035L/s.m,區域小煤窯調查,一般日正常排水量小于

100m3/d,為含水性較弱的承壓水。水化學特征一般為高礦化,弱堿性,

SO4-HCO3-Cl-K-Na型水。

(二)井田水文地質

1、井田位于天山北麓低山丘陵區,準南煤田東部,屬準南煤田白楊

溝?四工河普查區的一部分,東高西低,海拔標高在+830?+1000m之

間,絕對高差約17()m,相對高差約30—5()m。井田屬大陸性干旱?半干

旱氣候,降水稀少,蒸發強烈,年最大降水量337mm,蒸發量達1659.4mm。

井田內無常年流水的地表水系。地表多為砂土覆蓋,植被稀少,基

本呈現黃土及禿山景觀。

2、地下水的補給、徑流和排泄條件

由于沖積層,基巖含水層間,均有較好的隔水層賦存,地下水在正

常情況下垂直補給微弱,以層間流動為主。

井田內地表水體缺乏,沖溝多為季節性的間歇流,因降雨稀少、蒸

發強烈,偶有降雨也未等滲過地下水位之上的干涸層便迅速流失。發育

于區外的地表河流距井田較遠,加之滲透能力差的粘土巖類阻隔,補給

有限,因此,大氣降水、地表水體對煤系含水層的補給較弱。

煤層系各含水層間,因有較厚的煤層,粘土巖和粉砂巖的阻隔,各

相鄰含水層間的聯系亦弱,煤系含水層地下水主要在本層間流動。

由于礦井的開拓,人為局部地改變了地下水的循環特征,礦井即形

成了一個個局部排泄區,而井田內發育的沖溝,則構成了礦井水的排泄

通道。

3、含水層敘述

井田內主要含水層為第四系松散巖類孔隙間歇含水層,侏羅系下統

八道灣組含煤巖系裂隙類含水層,三工河組砂礫巖裂隙類弱含水層,燒

變巖含水帶。分述如下:

⑴第四系松散巖類孔隙間歇含水層(H。

分布于溝底,北部大山頂及半山坡處。溝底及山頂為土灰色亞砂土。

山坡處均為風化的巖石碎塊及砂土層混雜構成,一般厚為4m,最厚處達

8m。含水主體為砂礫石,薄層關卵石,含水期為沖溝流水期,為間歇含

水層,其水化學特征與沖溝地表水質近似,礦化度數344.4mg/L,弱堿性

PH=8.1,C1-S04-HCO3-Na-Mg型水。

⑵侏羅系基巖裂隙類弱含水層

①下統八道灣給含煤巖系裂隙類弱含水層(H'J

含煤地層中的中粗砂巖及砂礫巖,煤層,局部裂隙、節理發育的粉、

細砂巖組成含水層。總體巖層滲透能力較差。井田內據65—1號孔抽水

試驗,滲透系數K為0.0030-0.0036m/d,單位涌水量q為00.0035L/s.mo

水化學特征為C1-SO4-HCO3-(K=Na)?Mg?Ca型水。

可見此含水層為含水性弱的承壓水。

②下統三工河組砂礫巖裂隙類弱含水層(H2-2)

由灰綠色砂礫巖、中粗粒砂巖組成,厚度較大。區內出露不全,為

承壓水。以往區外77-3孔鉆孔涌水量2.55L/S。本含水層透水性較差,若

無發育裂隙與煤層溝通,一般不會對礦床充水。

(3)燒變巖含水帶(H3)

沿東西向呈條帶狀分布于65線兩側,含水柱體為14-15、19-21號煤

層自然形成的裂隙、孔隙發育的燒變巖帶,原巖為粉砂巖,中粗砂巖。

地面常形成較高的山脊。南北寬約300m,成帶狀向西延伸長,向東延伸

短。據井田內阜康市磨盤溝煤礦調查,煤礦以28-45°斜井沿八道灣組

19-21號煤層底板建井筒,斜長250m,進入火區,未見煤,斜井中涌水

量較小,每天涌水量小于20mI

4、水化學特征

井田內地表水體缺乏,僅有區內溝谷季節性溪水,源于雨洪水,融

雪水及礦井排水。施工期間65-1號鉆孔取樣化驗結果:總硬度為

89.29mg/L,硫酸鹽344.84mg/L,氯化物527.47mg/L,為

C1-SO4-HCO3-K+Na?Ca?Mg型水。

5、井田水文地質類型及復雜程度

井田內溝谷均為季節性溪水,流量有限,對礦井生產影響不大。

第四系松散巖類孔隙含水層,構成煤層開采的主要充水水源,,因含

水主體分布僅限于溝底,范圍有限,對煤層開采影響亦有限。

侏羅系含煤巖系直接充水含水層以裂隙充水為主,單位涌水量V

O.lL/s.m,補給條件不好,巖層滲透性能差,富水性差。

井田為一向南傾斜的單斜構造,構造較簡單。

燒變巖含水帶,形態極不規則,含水窖較為發育,主要接受大氣降

水的補給,在深部易集聚地下水,但只要采取有效的疏排水措施,不會

對煤層開采造成危害。

綜合所述,井田水文地質類型應為裂隙?孔隙類簡單型。

(三)充水因素分析

未來礦床開采充水水源是:第四系松散巖類孔隙間歇含水層,侏羅

系八道灣組含煤巖系裂隙含水層。正常情形應系滲入性充水通道。

燒變巖含水帶孔隙、裂隙發育,含水空間較發育。井田內已鑿斜井

已揭露火區。燒變巖含水帶涌水量較小,但不排除深部集聚地下水的可

能,因此,未來礦井開采中,應對此含水層采取積極有效的探防水措施,

防患于未然。

(四)礦井涌水量

據阜康市磨盤溝煤礦井開采實際狀況,結合礦井排水量實際,現生

產井已揭露火區,現礦井井下正常情況下排水量<20m3/d。

經計算礦井初期正常涌水量為874m3/d,最大涌水量為1311m3/do

(五)供水水源

目前礦井生活飲用水主要從阜康市車載送水,一般生產用水主要取

自溝谷季節性溪水及礦井抽排水,基本能夠滿足再生產生活之需要。井

田內地表水為季節性溪流,地下水貧乏,未來供水水源應著眼于區外2km

的水磨河,水磨河年平均流量0.76n?/s,年總逕流量269.61萬m,,流量

較穩定,水質類型為HCO3-SO4-Na?Ca型水,水質良好,開發利用水

磨河為未來礦井用水之方向。

六、開采技術條件

1、頂底板穩定性評價

14-15號煤層直接頂板為泥質粉砂巖類,質地較軟,裂隙、層理發育,

松散易破碎。厚度6.79m。其中有三層厚度為0.45m、0.5m、0.6m的煤線

和裂隙、層理發育易破碎的細砂巖互層。厚約84m。

老頂為粗砂巖和砂質礫巖互層:裂隙發育,質地堅硬。厚約43m。

巖性為塊狀結構,致密,均一,干燥狀態下單向抗壓強度66.7MPa,

飽和狀態下單向抗壓強度7.4MPa,軟化系數0.11,為不穩定頂板,巖石

的抗風化性能較弱,遇水軟化性較強。

14-15號煤層直接底板為泥質砂巖類,砂質結構,裂隙易膨脹,厚約

2.11m。下部為0.41m厚的煤層和1.1m厚的泥質砂巖。

下部老底為5.4m厚的粉砂巖和1.12m厚的中砂巖。

巖性為塊狀結構,致密,均一,干燥狀態下單向抗壓強度29.7MPa,

飽和狀態下單向抗壓強度14.8MPa,軟化系數0.49,為軟弱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